福建东山鲍苗阶段性高发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林业苗木种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在实际的苗木种植过程中,苗木死亡问题时有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了解苗木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I.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分析1. 水分不足水分是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苗木如缺水过少将会导致根系干枯,从而造成苗木死亡。
水分不足可能是由于天气干燥、土壤排水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对策:加强苗木的浇水管理,保证苗木的水分充足。
根据苗木种植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浇水的时间和数量,保证苗木生长需要的水分。
2. 土壤质量差土壤质量对苗木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贫瘠的土壤缺乏养分,无法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从而导致苗木死亡。
对策:在苗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害虫和病害侵害害虫和病害是苗木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破坏苗木的生长,导致苗木死亡。
对策:加强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对苗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择对害虫和病害有特效的农药进行喷洒,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4. 不良的生长环境苗木种植的生长环境对苗木的生长影响很大,例如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对苗木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策:根据苗木种植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
可以在苗木周围搭建遮阳棚或者风挡墙,保护苗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5. 种植管理不当不合理的种植管理也是导致苗木死亡的重要原因,包括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修剪不当等问题。
对策:做好苗木的种植管理工作,包括控制种植密度,合理施肥,正确修剪等,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II.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对策分析1. 加强栽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苗木种植前,需要充分了解种植地的情况,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准备工作,保证苗木种植的顺利进行。
14鲍鱼的疾病与防治
疾病与防治01.引发鲍病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引发鲍致病的原因,可归纳为鲍本身的体质,包括种的素质,如耐高、低温、抗病与健康状况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如敌害生物(细菌、病毒感染与寄生虫)的侵害;环境因素,如水质(水温、盐度、重金属离子及有害物质等超出鲍正常生活的耐受范围等)、机械损伤(剥苗、起苗)等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在海水中病菌(尤其是弧菌)、病毒等是无处不在的,但只是数量多少,引发鲍病和适合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的条件不同而已。
如果条件具备,这些病菌就会很快乘虚而入,在体内迅速繁殖,疾病才会发生。
如夏季高水温超出鲍正常生活的耐受范围时间过长;管理不善造成残饵堆积,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大,鲍生活于低氧或缺氧的环境;又如,暴雨致使比重急速下降,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体质下降等,这些都是引发鲍病的原因和条件。
鲍病的防治工作,一般都是从制止或减少这些致病因素的产生着手的。
02.什么是应激反应?有哪些症状表现?应激反应是指生物对不良环境因素刺激的耐受达到或接近极限值时所表现的异常状态,而并非一种疾病,偏离鲍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就是应激源。
应激鲍表现行为异常,如厌食、反常的昼出、上爬、生长停顿、对疾病抵抗力下降乃至死亡等。
在养殖的日常管理中,重视观察鲍的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和防止,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
03.怎样降低应激反应?在经常变动的自然环境中,鲍也会因之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如果这种刺激不是过于剧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动物是可以通过生理机能调节逐步适应的。
甚至在不断地适应过程中形成新的平衡,如皱纹盘鲍自黄海北部移植到福建海区,经过多年生长在适温范围的高限内,这种鲍就较之原来更能耐高温,这种特性被巩固成为更适于南方海区养殖的新品系。
但如果这种刺激过于剧烈、持续时间过长,即使鲍不立即死亡,也会在应激中因能量消耗过大,机体抵抗力下降,在继后的时间里引发疾病陆续死亡。
这种现象在鲍养殖中并非罕见,如在夏季高水温持续时间过长的年份,往往表现为高水温期行将过去时,鲍才开始陆续发病或瘦弱死亡。
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事件频繁发生,涉及的贝类品种和养殖面积及范围不断增加,使贝类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贝
类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户的广泛重视。
养殖贝类死亡原因
从已有的报道看,造成养殖贝类大量死亡的要原因有海洋污染、气候灾害、各种敌害和赤潮等。
生物性疾病引起贝类死亡的病原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原虫、类立克次氏体、类衣原体、类支原体等。
1.病毒性疾病。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类疱疹病毒和引起皱纹盘鲍幼鲍大量死亡的球状病毒等。研究发现染上球状病毒的鲍摄食力减弱、运动力差、消瘦、鲍壳薄、壳孔相互串联,死亡率达80%。
2.细菌性疾病。海洋弧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是造成贝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细菌种类。河流弧菌和坎贝尔弧菌曾造成大连和山东沿海养殖的皱纹盘鲍发生脓疮病并大规模死亡。病鲍的腹足表面出现许多微隆起的白色脓胞(几个至几十个),其病灶呈三角形,从足的下表面开始逐渐向足的深部延伸。发展到后期,病灶内只剩下血淋巴细胞和一些结缔组织。到了晚期病灶内只剩下病原菌悬浮液和少量悬浮其间的血细胞。科研人员从患“溃烂病”的皱纹盘鲍的腹足溃烂处分离细菌,经鉴定为萤光假单胞杆菌,病鲍行动缓慢,摄食减少,腹足肌肉
最新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精品资料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鲍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贝类,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故而更成为珍稀食品。
在我国,鲍鱼的养殖在上世纪 90 年代飞速发展,是继海带、紫菜、眙贝、扇贝、对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兴海水养殖品种。
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相继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之势。
目前,病害问题已对我国养鲍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鲍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介绍,供养殖者借鉴。
一、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由病毒感染而致,因直接从贝足组织肌肉萎缩坏死,而命名为肌肉萎缩症。
患病高峰期为每年的 4~8 月水温上升期,当水温超过23℃,发病率明显增高,病鲍病情加重;而水温在13℃和25℃范围外,则发病率较低。
该病主要危害体长在 1.5 厘米左右的鲍稚贝,死亡率可达 50%左右,危害性较大。
[临床症状] 稚贝摄食量减少,附着力和移动性也减弱,履足肌肉中呈长椭圆形的异常细胞坏死,其外套膜等组织出现赤褐色化缺损。
患病个体出现肌肉萎缩,在足部肌肉形成瘤状物,最终导致病鲍死亡。
死后干瘪,无腐烂现象。
[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
防治对策:对亲贝的选择应高度重视,早期防止亲贝和稚贝带入病原体;用清洁水进行受精卵的洗卵;在种苗生产中对设施、器具要尽量进行严格消毒、杀菌;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杀菌海水作为饲育水源。
二、气泡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本病发病原因迄今尚无较一致的看法。
有研究者认为是稚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完全适应,致使消化道内的原有微生物体系被打乱所致;另有研究者认为是在光照强烈及水流不畅情况下,投喂的新鲜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溶氧过多引起鲍发病;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病源性的,是由某些病原菌感染所致。
2005年福建罗源湾养殖海域鲍苗大量死亡事件调查
体 系已初 步形成 但 良种覆 盖率还 不是很 高 t 。 统 些传 的苗 种繁育 场普 遍存 在繁 育不规范 、亲本 退化 等现象
我 省大黄 鱼 、南美 白对虾 、三角帆蚌 等 品种都 不同程 度
地 存在 这个 问题
4 生产者 防病意 不强 大 多数养殖 户为确 保养殖 .
效 益,往 往 卣目扩大 养殖规 模和大 幅提高 集约 化程度 .
但 瘸害 预防措 施没 有相 应跟上 ,结 果造 成病 害暴 发。 5 生产投 入品管 理不到 位 不科学地 投喂饲 料或者 . 使 用药 物,部 可能使 得养殖 病害 更加严 重。使 用变质 或
劣 质饲 料,可 能造成 养殖鱼 类暴 发疾病 ;而药物 的 乱用 或 滥用 , 导致 病菌对 药物 的耐药性 不断增 强 .给 病 害的 有 效 防治增 加 了难度 6 恶劣 气候 影响。20 年 “ . 05 海棠 ”、 “ 莎 ”台风 麦
量不足 ,影响了养殖水体的 自净能力:鲍产生的排泄物
与油泥无法被冲走 ,沉积在笼 内;鲍 自身与附着生物的
、
素足气 候。据 笔者 了解 ,在鲍 茁大量发 病死亡 之前 与随 后一段 时期 .福州地 区天 气炎热 ,持续 高温 ,养殖 区的 水温达 到2 ~2℃ ,表层 的水温 甚至达 到3 ℃,高 水温 8 9 0 导致鲍 苗的 大量死亡 ,但 高温 并不是造 成此 次病害 的根
本滕 园
据相关 的研 究.鲍类 具有 先天的免 疫能力 而缺乏 后
一
继发 了严重 的 细菌 性疾 病 。 另外 , 由于 台风 带 来太 暴 雨 ,短 期 内养 殖环境 产生 巨大的 改变 ,各个养 殖品种 都 发生 了不 同程度 的痫害 ,造 成 了巨大 的经济损 失 四 、我省水 产病 害防治 对策 与建议 1加强 检疫 ,严把 茁种 质量 关。要 阻止水 产病害 的 . 发生与 蔓延 ,防疫 检疫是 关键性措 施 。水产苗 种的进 出 要实施 检疫 ,做到 不从疫 区进苗 .不进 带病荫 ,从 源头 上杜 绝 病原 的 传播 。 在永 生动 物 检疫 工 作全 面 展 开之 前 ,养 殖单位 应坚 持从 良种 场或规 范和 声誉好 的苗 种繁 育场 引进茁 种,投放 无病无 伤 、体质健 壮的苗 种 ,并在 放 养之 前进 行消 毒和 免疫 。 2坚持 “以防 为主 、防治结 合”的 原则。 养殖生产 .
【鲍鱼养殖专题】鲍鱼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控技术
【鲍鱼养殖专题】鲍鱼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控技术【村村通动植物医院小编语】鲍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
伴随鲍高密度立体式养殖模式的推广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病害也接踵而至,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到鲍养殖业的发展。
鲍的生物性病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相关研究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细菌和病毒是引起鲍鱼大规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原,并具有季节性等特点。
【人工养育】国内人工养殖取得成果鲍鱼是海产贝类,其肉是海珍品,壳是中药石决明。
长期以来靠自然生长,产量少。
为了增加产量,扩大供应,从1971年开始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试验,获得成果如下:(1)在1971年培育出杂色鲍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鲍鱼的繁殖规律、幼体和幼鲍的生活习性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改进,使人工繁殖的数量稳定与每立方米水体出苗13 000只左右,基本完成了鲍鱼人工育苗的中间试验。
(2)将产于辽宁省的绉纹盘鲍南移到福建暖水区,成活率达到96%,并于1974年培育出绉纹盘鲍苗,至1977年繁殖至第三代。
(3)1973年大面积培养了鲍鱼的幼体饵料--底栖硅藻,并掌握了培养的技术程序。
同时对成鲍的人工合成饵料进行了研究,获得一定效果。
(4)进行福建东山自然海区鲍鱼的资源调查和保护。
通过标志鲍鱼的自然放养,观察了它的生态分布、移动范围、摄食对象和生长速度以及敌害生物的种类【育苗技术】培藻催产授精1.底栖硅藻培育底栖藻类(卵形藻、舟形藻、菱形藻等)可从水池或自然海区中取得,用500目筛绢过滤两次,将滤液均匀泼洒水池。
培育池进水口套上500目筛绢过滤袋加水,投入藻种,水池中浓度达到2000个/毫升~3000个/毫升,初期每天补入少量海水,中后期保持微流水状态。
2.光照强度和营养盐光照强度为2000~5000照度。
接入藻种前应投放营养盐,按氮:20 毫克/升、磷:2 毫克/升、硅:2 毫克/升、铁:0.2 毫克/升浓度投放。
福建东山鲍苗阶段性高发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康发 展 。
2 2 养殖 鲍 鱼种质 退化 .
.
1 2.水 产养 殖
养殖与饲料 2 1 0 1年第 1 期 1
福建 东 山鲍 苗 阶段 性 高发 死 亡 的原 因 及 对 策
廖 志强
福 建省 东山县 鲍鱼 增 殖站 , 建 东 山 3 3 0 福 64 1
鲍俗称 鲍 鱼 , 贝类 , 于软体 动物 门、 足 纲 、 年开 始大力 推广 养 殖皱 纹 盘 鲍 和 杂 交 育苗 技 术 , 是 属 腹 从 前鳃 亚 纲 、 始 腹 足 目、 科 、 属 , 原 鲍 鲍 为海 产 八 珍 之 而提高了苗种生产力和养殖成活率 ;0 9 20 年秋季后 冠, 味道鲜 美 , 营养 丰 富 , 贝壳称 “ 其 石决 明” 是配 制 期 培 育 的鲍 苗在 局 部少 数 区域 开 始 出 现 高死 亡 率 ; ,
孔鲍稚鲍“ 脱板病” 袭击育苗场 ,O 以上 的育苗场 亲本使用混乱 , 9 致使无法确保原种、 难于理清代系 。
屡次 育苗 失败 。19 99年引 进杂 交种 黑鲍 ;0 4 和 这些 因素促使养殖鲍鱼的有害隐性基 因逐渐结合 , 20 年
20 年 的春季 , 05 后期培育的黑鲍稚鲍发生爆发性死 造成群体种质下 降、 生活力低下、 免疫力不强 , 导致 亡, 上 吊养 的成 活率较低 , 海 仅为 3 左右。2 0 其成为易死亡群体。 0 06
收稿 日期 :O l0 —8 2 l一62
林业种植中苗木死亡原因与对策浅析
林业种植中苗木死亡原因与对策浅析林业种植是指在旱涝连年,风霜雪雹,虫害疾病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对树木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修剪等活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林业种植中,苗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苗木死亡现象,这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那么,造成苗木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对策可以采用呢?一、苗木死亡的原因1. 自然环境因素在林业种植中,自然环境是对苗木生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如长时间的干旱,积水,强风等都会对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苗木死亡。
2. 病虫害病虫害是造成苗木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林业种植中,苗木往往处于幼嫩的生长阶段,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虫害可能会导致苗木的生长受阻,严重者甚至导致苗木死亡。
3.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的优劣对苗木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土壤过于肥沃或者贫瘠,土壤PH值高低不平衡等都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苗木死亡。
4. 栽植操作不当栽植操作不当也是造成苗木死亡的原因之一。
比如栽植深度不符合要求,栽植季节选择不当,栽植密度过大等都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5. 灌溉管理不善在林业种植中,苗木的灌溉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适量的灌溉可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然而过量或者不足的灌溉都会导致苗木死亡。
二、对策1. 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在林业种植中,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是预防苗木死亡的重要举措。
不同的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同,在进行树种选择时,需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2.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苗木死亡的关键。
包括及时清除杂草,松土,排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只有在做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3. 合理的栽植操作栽植操作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栽植深度,季节,密度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08鲍鱼敌病害及防治
鲍的敌病害及防洽在鲍苗种培育和养成过程中,敌害生物通过残食、寄生和饵料竞争等方式影响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但更为严重的是由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引起的鲍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暴发性流行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发现的鲍病较多,已有报道的病毒病主要有皱纹盘鲍“裂壳病”和杂色鲍“球状病毒病”两种,细菌病主要包括脓疱病、溃烂病等,另外还有真菌病以及寄生性敌害生物引起的疾病,对养跑业危害也较严重。
第一节敌害生物与控制一、肉食性敌害生物在鲍养殖环境中,有些肉食性生物喜食鲍苗或成鲍。
如鱼类中的石绸、海膳、海娜等,甲壳类中的日本蛙、龙虾等,还有海星、章鱼、就鱼、红螺等。
尤其是底播增殖过程中,它们的危害更大。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在投放鲍苗前最好由潜水员清理一下鲍苗投放区的敌害生物。
二、寄生生物有些生物寄生在鲍内脏部,如寄居蟹,对鲍正常活动造成影响,严重的引起鲍消瘦、体弱。
有些生物寄生在外壳上营固着生活,如才女虫、苔鲜虫、内刺盘管虫、藤壶、海鞘等,不仅影响鲍的外观,使品质下降,而且对鲍的生长等影响也很大。
才女虫造成壳疏松或者穿孔,并引起继发性细菌病,造起鲍死亡。
其他生物附着在鲍壳上,影响鲍活动,堵塞呼吸孔,影响鲍呼吸与代谢物排出,造成鲍缺氧死亡。
这些附着生物的大量死亡还会败坏水质。
目前尚没有根本解决的办法。
i般养殖单位采取倒笼的方法,减少附着生物。
三、饵料竞争性生物主要是食性与鲍接近的种类,如以大型藻类为食的海胆、螺。
所以在底播增殖时要考虑海底容量。
最好清理一下增殖区和鲍食性相似的种类。
第二节病害与防治一、常见细菌性疾病1.脓包病(1)病原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a) o(2)症状腹足上有多个微隆起的白色脓包,这些脓包一般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不破裂。
在夏季持续高温时,脓包会破裂,流出大量白色脓汁,并留下2~5 毫米不等的深孔,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
虾苗放养初期大量死亡的预防
虾苗放养初期大量死亡的预防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0年第06期一、放养初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苗种质量差。
由于在育苗过程中操作不当,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因亲虾的问题等。
使培育出来的虾苗质量太差,放养后就会大量死亡。
2、虾苗体质差。
由于在育苗期间大量使用抗生素.或降温、淡化速度过快.使虾苗体质变差,引起放养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3、药物残留引起死亡。
由于在清塘消毒时所用药物过多,而进水后又急于放苗.药物毒性没有消失而致使苗种放养后因中毒死亡。
4、环境差别太大引起死亡。
由于虾池和育苗池的环境(如温度、盐度、pH等)差别较大,虾苗因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5、环境太差引起死亡。
由于池塘环境差(如氨氮、pH太高、亚硝酸盐高等),不符合放苗要求,虾苗因中毒而死亡。
6、缺氧死亡。
由于池塘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等)太多,导致池水缺氧.虾苗因缺氧而死亡。
7、饵料缺乏引起死亡。
由于水太瘦,而投喂又不及时,虾苗因缺乏饵料、缺乏营养而逐渐死亡。
二、预防措施1、选择优质虾苗。
选择虾苗时最好能了解虾苗亲虾来源、育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
不能了解这些.则可根据虾苗特征进行鉴别。
优质虾苗的主要特点是体表干净,活力强.虾苗肌肉饱满,肉眼可清楚看见腹部肌肉和整个肠道。
游泳活泼,个体整齐,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不健康虾苗体色异常,常有黄色、浅黄色或红色等颜色出现。
购买虾苗时,如果发现不健康虾苗,坚决不能购买。
因为这种虾苗已经带病或正在发病.即使没有看到死亡个体,也会影响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能进行病毒检验,放养检验合格的苗种。
另外,要了解育苗场淡化、降温情况,看是否符合要求;具体购买时.还可取少量虾苗放在湿毛巾中.10分钟后基本没有死亡则是好苗,若死亡较多,则说明虾苗质量有问题。
2、注意肥水。
虾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肥水.培育起足够的饵料后再进行放养,使虾苗进人池塘就有适口的饵料供应。
3、调好水质。
放养之前一定要注意水质调节,注意施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待将水质调节到符合放苗要求时才能放养.防止因水质不适就放养而引起虾苗的死亡。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林业苗木种植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苗木死亡率较高一直是制约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问题。
苗木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种植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合理的对策是减少苗木死亡率的关键。
一、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苗木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降水条件、光照强度等都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山地、草原等地区,苗木可能面临干旱、草原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这些都会导致苗木死亡率的增加。
针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品种选择:在种植苗木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减少苗木死亡的风险。
2、合理的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种植,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可以减少苗木死亡率。
二、土壤条件影响土壤条件是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土壤质地、肥力、水分含量等都会影响苗木的存活率。
过于贫瘠的土壤容易导致苗木生长迟缓,过于肥沃易导致苗木生长过旺,都会增加苗木死亡的风险。
1、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等,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
2、合理施肥:根据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施用肥料,避免给苗木造成过度的营养供应或缺乏营养的情况。
三、种植管理不当种植管理不当也是导致苗木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在种植过程中管理不当,比如严重损伤根系、施用过量农药等,都会导致苗木的死亡。
1、科学施工:在进行苗木的种植工作时,合理施工,避免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保护苗木的生长点。
2、合理施药: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避免过量施用农药,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
四、综合管理对策综合以上的原因和对策,可以提出以下综合管理对策:1、科学选材: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4、定期检查:定期对苗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鲍鱼的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此信息由水产流通网——搜渔利整理提供(/sell)一、敌害生物1.寄生性的敌害生物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的才女虫可寄生于鲍壳的内部,时间长了则会造成壳层疏松或者穿孔,影响鲍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可导致死亡。
还有一些褶牡蛎、藤壶、柄海鞘、贻贝、筒螅等生物可附着在鲍的贝壳上或附着在养殖笼上,严重时可导致鲍的死亡。
对此危害,目前还没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在养鲍笼中混养一定量的光棘球海胆。
每层养鲍150个可混养海胆5个~20个,有害附着生物可减少50%以上。
2.捕食性敌害生物鲍的捕食性敌害生物种类较多,例如:石鲷、马面鲀、龙虾、日本虫寻、海星、章鱼、鱿鱼、红螺等肉食性生物能直接残食鲍苗或成品鲍,尤其对小规格鲍苗危害更大。
3.竞争性敌害生物一些藻食性贝类例如:蝾螺、正形海胆等其所摄食的饵料种类、生活空间与鲍十分相近,导致彼此之间相互争夺饵料资源和生态空间,这些生物也同样成为鲍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
二、疾病及其防治1.气泡病此病对鲍人工育苗生产危害较严重,稚鲍易得此病,发病季节为春季到秋末,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
(1)症状病鲍消化道内可发现有许多小气泡,使其消化道及内脏部肿胀,足部收缩无力,吸附力下降,摄食量明显降低。
此病多发生于稚鲍剥离后15天~60天左右,高温季节一旦发病会出现传播快、波及面广、死亡量大的不良后果。
(2)病因不明。
(3)治疗由于病因不明,因而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高温期少喂或停喂人工配合饲料,加大给水量将有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2.裂壳病此病多发生于鲍苗的室内越冬期或室内中间育成期。
(1)症状病鲍足部变瘦、变黄、失去韧性,足表面有大量粘液,贝壳变薄,壳外缘稍向外翻卷,壳孔连通,活力减弱,摄食量下降,然后逐渐死亡。
(2)病因病原体为球状病毒。
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最大可能是径口进入体内。
(3)治疗目前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防止发病与感染传播。
3.脓疱病(1)症状病鲍的足肌上出现白色丘状脓疱,然后破裂形成2毫米~5毫米深的孔洞状创面,并有脓液溢出。
鲍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方法
鲍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方法
①及时加大流水量:提高海水的净化效果,如增加二级砂滤,除去回水的杂质等。
②发现鲍不上板,而且有死亡时,要立即更换板和网箱:换下的器材和工具用50ppm的高锰酸钾消毒,消毒后在日光下曝晒2-3天才可再用。
③发现鲍苗有病,可投喂药饵或药浴:将药品溶解后混入饵料中投喂.2-3天为一疗程;也可采用抗生素药浴,如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药浴时间30-60min,药浴时应充气。
④鲍苗剥离后死亡的防止:其死亡主要原因是药物麻醉造成毒害。
目前,采用海棉,在升温的条件、鲍苗活跃时轻轻刷下,剥离后几乎无死亡。
⑤玻纹板上配合饵料异常的排除:应用海绵抹去残饵及粘液,以免鲍苗得病。
⑥鲍苗棱柱层和珍珠层,甚至呼吸孔互相连通,贝壳破碎的防止:其中主要原因是饵料中钙、磷总量调节不当,氨基酸成分调配不当;应该在回水池中适当增加钙离子的含量。
此外,鲍苗密度过大、网箱与板发生磨擦等机械损伤也能造成上述现象。
若及时疏散密度,加高波纹板的波高能有效地减少贝壳破碎现象。
鲍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对策
鲍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对策作者:王若璇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4期(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系,福建福州 350002)摘要:为了满足高端海产品市场的供应需求,鲍鱼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但期间产生的问题却层出不穷,其中鲍鱼疾病的综合防治成了养殖户关注的焦点。
据此,笔者针对鲍鱼养殖存在的问题,浅析鲍鱼疾病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鲍鱼养殖;疾病;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9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61 鲍鱼养殖存在的问题1.1 养殖水域污染加剧海洋产业的发展及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进近海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下降及频发赤潮;鲍鱼养殖户在使用和管理养殖水时,未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便将其排入海,将造成水环境污染及不同养殖户的鲍鱼交叉感染疾病;投喂大量的人工配合饵料,会污染鲍鱼养殖的水环境,鲍鱼的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水环境的质量。
1.2 鲍鱼养殖品种缺新2006年,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皱纹盘鲍,但近年来,皱纹盘鲍近亲繁殖情况严重,导致其种质退化及性状下降,如20个月的最大重量从200g降至100g及其夏季存活率仅为10%~50%,同时虽然绿盘鲍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优于皱纹盘鲍,但养殖户对其的接触甚少,致使在绿盘鲍的规模养殖上相对滞后。
1.3 营养与饲料研究滞后在夏秋季节,鲍鱼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但目前,鲍鱼专用饵料的养分远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外加饵料的加工工艺滞后,导致饵料的卫生质量差及污染养殖水域,从而降低了鲍鱼的抗病能力。
1.4 鲍鱼养殖病害的防治技术落后常见的病害包括以肌肉萎缩症和裂壳病为主的病毒病、以溃烂病、脓毒败血症、脓疱病、弧菌病为主的细菌病、真菌病及寄生生物所致的疾病等。
1.5 鲍鱼养殖工艺落后常见的养殖工艺包括工厂化养殖、海底沉箱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筏式养殖及底播养殖,但在后4种养殖模式下,自然条件的影响明显且鲍鱼病害的防治难度较大,而在工程化养殖模式下,鲍鱼的养殖密度高及水质的监控难度偏大,因此易发疾病。
鲍苗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高在弧菌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温条件下 。 鲍苗对弧菌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更加敏感 。
是世界范围内海洋鱼类和贝类养殖 的主要威胁之 也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细菌类疾病 。发现
一
2 由病毒 引起 的疾病
鲍苗的病毒病研究 ,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相 应 的研究 ,但由于鲍苗太小 ,人工感染实验不容
4 底栖硅 藻膜 的重 要作用
在鲍育苗 中,底栖硅藻所形成的生物膜是鲍
苗生活的主要环境和舔食 的主要饵料 。变态 2一 ld O 后的鲍苗开始摄食并利用硅藻。此时 ,鲍苗
的营养方式从 卵黄营养转变为外源性摄食 ,使硅
性传染病主要从防病人手 ,要加强水环境 的消毒
和杀毒处理。物理方法可使用紫外线消毒或进行
鲍是植食性 的腹足类软体动物 ,也是珍贵的
海产品 , 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由 于 自然资源有 限,鲍在 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 求 ,促使 了鲍人工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养鲍业
一
同。如 :刘金屏 等 ( 95 、聂 丽平 等 ( 95 、 19 ) 19 )
李太武等(97 19 ) 19 , 9 报道河流弧菌引发皱纹盘 9
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制约了鲍人工养 殖业 的发 展 。因 此 ,查 明死 亡 原 因 ,开展 有效 的
防治工作是 目前鲍养殖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介 绍了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 细菌、病毒、寄生虫、
底栖硅藻膜、种群密度、环境 中的理化条件及赤
环素等防治 ;叶林 等 (97 从 发生溃烂 病 的皱 19 )
维普资讯
福
建
水
产
总第 18 0 期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林业苗木种植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苗木死亡问题一直存在,并对苗木种植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苗木死亡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展开讨论,以期对解决该问题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一、苗木死亡的原因分析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造成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等因素。
例如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会造成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土壤质量不良也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引发苗木死亡。
2. 病虫害病虫害是导致苗木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蚜虫、螨虫、蛀虫等害虫以及真菌病毒等病害会侵害苗木,破坏其正常生长,最终导致苗木死亡。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造成苗木死亡的原因之一。
不正确的栽培管理、施肥过量、过度灌溉、枝条修剪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苗木死亡。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苗木管理加强苗木管理是防止苗木死亡的重要措施。
包括定期除草、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保持苗木的健康生长。
2. 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针对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苗木死亡率。
3. 防治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苗木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持苗木的健康生长。
4. 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和灌溉是确保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过量的施肥和灌溉都会对苗木造成伤害,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灌溉。
5.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苗木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对苗木种植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三、结语要解决苗木死亡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病虫害防治、人为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加强苗木管理,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和灌溉,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是解决苗木死亡问题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林业苗木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与对策分析林业苗木种植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生态环境、改善气候、促进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苗木种植的过程中,苗木死亡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业从业者,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苗木种植死亡原因、对策以及实际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对苗木种植死亡进行研究。
一、苗木种植死亡原因1、土壤质量问题土壤质量是关系到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很多地区因为土壤质量问题造成苗木死亡或生长不良,尤其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含水量不足或过多、土壤缺乏养分等问题,均会影响苗木生长,最终导致苗木死亡。
2、管理问题苗木从种植到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定时施肥、除草、松土等。
如果管理不到位,苗木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也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苗木死亡。
3、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温过高或过低、降水过多或过少、风沙、干旱等极端天气条件,均会影响苗木生长发育。
同时,气候因素也是导致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苗木死亡。
1、建立科学的苗木种植技术体系种植苗木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苗木种植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苗木死亡率。
2、科学施肥苗木的生长必须要有养分的供应,科学施肥可以为苗木提供养分,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
但是,施肥一定要根据土壤情况和苗木生长要求来定量定时施肥,以免造成过度施肥或不足施肥的情况。
3、加强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导致苗木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病虫害防控可以有效降低苗木死亡率。
可以采取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等方式对苗木进行防治。
4、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苗木的管理,采取浇水、除草、松土、修剪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进而降低苗木死亡率。
5、合理选用苗木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苗木,可有效降低苗木的死亡率。
要注意选用经济价值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苗木。
三、实际案例分析某地区在进行苗木种植时,发现苗木经常出现死亡的情况。
闽南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闽南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廖志强;王全阳;王孟华
【期刊名称】《齐鲁渔业》
【年(卷),期】2005(022)001
【摘要】近年来,九孔鲍育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量死亡,使南方鲍养殖生产出现了大滑坡。
黑鲍(原系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的杂交后代)壳形略似皱纹盘鲍,但体螺层高低明显,壳孔4~5个与外面相通,是我国鲍中个体较大种类。
黑鲍作为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已逐渐在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即将开创南方鲍养殖的新局面。
本文报道了利用闽南九孔鲍育苗设施、海区渔排和浮筏,进行黑鲍生产性人工苗种培育的技术。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廖志强;王全阳;王孟华
【作者单位】363401,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站;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363401,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站;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363401,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站;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315
【相关文献】
1.闽南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J], 廖志强;王全阳;王孟华
2.黑鲍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J], 东山
3.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J], 张汉华;李敏;朱长波;吴进锋;陈利雄
4.“东优1号”杂色鲍苗种培育技术 [J], 林焕阳
5.贝类养殖技术之二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J], 廖志强;王全阳;王孟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开展 鲍 鱼性状 提纯 复壮 与新 品种培 育 优 良 . 的亲本是保证育苗获得高产 的一项很重要措施 ,针对鲍
鱼养殖长期近亲繁殖 、有害隐 『基因富集、纯合型发生 生 率增高、群体种质下降等衰退现象,利用鲍鱼固有 的遗
传多样性 ,在人工养殖中选优汰劣:要保护鲍鱼栖息的 自然环境 ,开展增殖放流,培育 原生态 品种 ,来提高鲍
鱼的遗传素质 ,增强免疫力和抗逆性。要掌握正确 的人 工繁育体系,选择原种和异地亲贝,选择个体大、性腺
成熟的个体,不使用过激催产方法 ,在人工养殖中建立
正确的管理方法 ,创造 良好 的养殖生态 ,恢复有利 的经 济性状 。良种引进是鲍鱼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捷径,先后
规 模 化 养 殖 的 九 孔 鲍 、 黑鲍 、皱 纹 盘鲍 都 是 引 进 的 品
周围海区水温局 限性的影响,基本都提前育苗时间半个 月以上,不考虑亲鲍性腺发育规律 ,在亲鲍性腺未成 熟、水温偏高时,就强行催产,这种生产方式也会 降低
鲍 鱼 苗 的抗 逆性 。
4 生产者素质 参差不齐 历经二十年 的发展 ,虽 .
然 目前鲍鱼的人丁育苗与养殖技术 己相当普及,但是还 存在部分从业人员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 生产管理水平低 ,操作欠规范,适应不 了标准化生产要 求。近年来,多数育苗场盲从跟风,片面追求高密度育 苗,后期培育的稚 贝密度在40 粒/ 以上,也是诱发 0 0 米2
上世 纪 7年 代初 ,福 建 省 东 1县鲍 珠站在 全 目率 先 0 I I
中,育苗场为了翌年的苗种 能早出售、卖好价钱,或受
培育 出了当地产 的杂 色鲍 苗和从北方南移 的皱纹 盘鲍 苗,8年代末,从北而南,从海上到陆上迅速掀起 了一 O 股养鲍热,9年代 以后 东I由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 0 L I 纹盘鲍等品种而推动鲍鱼养殖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的 水产支柱产业。随着北鲍南育技术和杂交育 苗技术的研 究示范推广 ,目前福建东 【已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优质 J J 鲍鱼苗种生产供应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东山现有鲍鱼
3 5 。 ~ 年
度利用,抑制无序、盲动发展,尽量减少对沿海 自然生 态环境的破坏 。要提倡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可通过建 造废水利用池 ,使陆上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大 海 。或在废水池 中进行其他经济类 品种 的养殖 ,如选择 对水质净化能力强的江蓠进行混养 ,可避免海区的富营
养化 ,还能增加养殖效益 。研 究开发新型的繁养殖模 式 ,即封 闭式循环水繁养鲍模式,它是一种现代化 的养
育苗场 1 0 多家,面积9 万多亩,年产鲍 鱼苗2 多亿 50 0 0
粒 ,产 值 4 多 元 。 在 鲍 鱼 养 殖 产 业 的 迅 猛 发 展 过 程 亿 中 ,鲍 苗 阶段 性 高 发死 亡现 象 时有 发 生 ,它严 重 影 响 了
鲍鱼养殖产业的持续 、稳定、健康 发 。
一
鲍 苗高发死亡的原因。
2 养殖鲍鱼种质 退化 鲍本身存存着 自然衰退 的 .
现象 ,大部分鲍鱼场在九孔鲍育苗生产中,没有对亲鲍 进 行认真 的选育 ,亲本质 量差 ,留种不 当, A繁 、 A
囫目亟 鲴 拦 旦塑周
育、白留,连续数年…直使用 自家养殖的亲鲍 ,导致近 亲繁殖严重;在黑鲍 、皱纹盘鲍的育苗生产中杂交亲本 使用混乱,无法确保原种,难以理清代系。这些因素促
成养殖鲍鱼 有害隐性基因逐渐结合 ,造成群 体种 质下
降、生活力低下、抗病力不强,成为易死亡群体 。 3 育 苗期盲 目提前 近 年来 ,皱纹盘鲍育苗 生产 .
三 、鲍 苗 阶段 性 高 发死 亡 的对 策
、
鲍 苗 阶 段性 高 发 死亡 发 生 的规 律
回顾鲍鱼养殖 的发展过程:福建东I于19 年引进 I 91 l
1 保护 养殖环境与研发 新模 式 鲍鱼 繁养殖要 .
求 良好的水质条件,对养殖海湾 的利用必须建立在合理
开发 的基 础 上 ,按海 湾 水体 的承载 能 力 ,科 学规划 、适
殖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模式,通过对生产 用水进行循 环利用 ,其用水量大 大减 少,对外排水较
少 ,所 以对 海 区环 境 污 染 也将 大 大减 少 。
二、鲍苗阶段性高发死亡的主因
1 育苗海 区 自身 污染 自上世纪9 年代末鲍鱼 陆 . 0
上工厂化和海上大面积养殖以来,东山鲍鱼育苗场的数 量、规模都迅速增加,2 1 年底全县新、扩建的育苗场 00 约有5 0 0 家、面积2 多万米 0 ,导致部分 自 然条件 比较优 越 的海区育苗场过 于密集 、进排水管道交叉 、互相污 染。育苗场实行开放式循环流水的模式,每天都有数倍 于养殖水体体积 的废水入海,局部海区海水交换能力有 限,超过海水 自身净化能力,污染不可避免。
台湾九孔鲍 ,19 年九孔鲍 开始暴发流行病,养鲍场相 95 继发生大规模死亡 ,损失惨重,20 年九孔鲍稚鲍 “ 01 脱
板病 ”袭击育苗场,9 % 0 以上的育苗场屡次育苗失败 ; 19 年引进杂交种黑鲍,20 年 ̄2 o 年的春季,后期 99 04 o5 培育 的黑鲍稚鲍发 生暴 发性死亡 ,海上 吊养 的成活 率 低 ,仅为3 % 0 左右;2 0 年开始大量推广养殖皱纹盘鲍 06 和杂交育苗技术 ,从而提高了茁种生产和养殖成活率, 20 年秋季后期培育 的鲍苗在局部少数区域开始出现高 09 死亡率,2 1年秋季后期培育的鲍茁在 多数区域出现高 00 死亡率 ,估计死 茁数6 亿粒,损失18 .亿元。可见,鲍苗 阶段性发病 、高死亡发生于每一种鲍鱼新品种落, 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