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区到经验:拓展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

合集下载

拓展型课程建设思路1

拓展型课程建设思路1

对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安庆二中胡振中安庆二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失去了高考成绩的支撑固然学校无法向社会和家长交代,但作为安庆二中这样一所学校,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津津乐道于一个高考成绩,那也必定会被时代所抛弃。

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高速公路。

近几年来,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广大教师先后设计、开发出了几十门类型各异的拓展型课程,为学生的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拓展型课程的建设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缺乏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随意性比较强;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某些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放录像为主,而没有课程的系统性。

如何引导拓展性课程建设良性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努力建设学科内拓展型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强基固本高中的学习以学科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属于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国家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学校组织实施。

但由于国家的教材要兼顾不同的学生群体,它是从确保课程标准的底线出发编写的,因此一定不会完全符合某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国家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高质量实施基础型课程的举措之一。

对国家教材的二次开发,第一要对我校学生的智能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要知道在给这一部分同学增加一些拓展内容的时候,我们将增加到怎样的程度,怎样才能符合这一群体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便于接受的;第二还要逐渐形成书面的课程材料,要向校本教材的方向努力。

因为没有书面的材料,学生上课之前的预习、上课过程中的参考以及课后的复习都成问题,这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些作业就能完成的。

第三要在作业的布置上下功夫进行研究,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炼,既要注意思维的逐级提升,又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1. 引言1.1 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课程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将学校教育向着更加科学、现代、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亟需更新和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上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导致课程内容的单一和质量的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整体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教学。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影响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一些学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导致课程内容的传授和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2. 正文2.1 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目标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规律,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也要注重情感情绪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课程建设的目标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对策...通常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最首要的任务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二次开发,通过二次开发,保证能够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国家课程校本化有以下几个主要任务。

一是从“教材”到“课程”。

摆脱教材的束缚,站到课程的高度看待“教”与“学”,拓展教学内容和资源,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是从“教材”到“学材”。

建立教材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联系,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三是对课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精准育人。

四是分层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使统一的国家课程得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高涨,但普遍存在下列理念上的误区。

第一,认为校本课程必须具备学校特性,要体现“特色”和“原创”。

每所学校独立开发,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缺少校际借鉴、合作与分享,造成各校开发的课程门类趋同,重复开发,浪费人力、物力,整体效益不高。

第二,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且多多益善,形式主义严重。

未能量力而言,着力解决当下学校课程体系之突出问题: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探究性、活动性欠缺;学生的选择自主权、实践创新和探究能力较弱。

故而既有“深而窄”,一门课程打天下,又有“广而浅”的课程臃肿症。

第三,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地方文化类课程,窄化了校本课程内涵。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能做到基于学校特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如学校传统活动的课程化改造等。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在理念上存在上述误区,而且在开发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

弊端之一,盲目跟风,功利主义,为开发而开发,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

弊端之二,只有极少“精英”参与,校长一声令下,“精英”奉命速成,政治意味深厚。

弊端之三,缺乏规划,东拼西凑“堆积木”,拿来主义缺主见。

弊端之四,课程活动碎片化,实施过程无序化。

弊端之五,将教材内容移花接木,换汤不换药,灌输为主,包装粉饰。

弊端之六,开发手段单一,模式落后。

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问题与策略1

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问题与策略1

(三)改进课程实施 5. 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 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 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高中、 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 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 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6. 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 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把 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 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目标渗透于 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完善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 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 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 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 至九年级20%左右。
(五)深化评价改革 13.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探索 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 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14. 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 文化学科“统测”,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 学科“统测”。每学年对一所学校的学科“统测”不超过1次。文化学 科“统测”和教学质量监测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测的学生数:四至 六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20%,七至九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3 0%。严禁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联考或月考。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思考

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 意义。
对课程结构性的认识必须贯穿所有所教课程之中。具体表
征就是对目标的分解落实和“课”的节奏。 ——教师即课程。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思考 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通过拓展型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指导学生学会 自我规划、自主选择,使学生养成负责任选择的意识和习惯, 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 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包括课 题的确立、课程结构的编排、教材的编写、课
程的实施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整个
过程对于教师全面、深刻理解教学规律有很大
帮助,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
师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转变,促
进研究性教师的成长。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思考
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部分)的保障
课程目标
知识拓展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梯 度性 切口小、思维 量大,集中于 几个专题的研 讨
课程内容
初步成形
适度调整
课程模式
一讲到底
讲述式与讨论 式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师生互评
讲述式、讨论 式、自主学习 式结合 过程性评价 师生互评、师 生自评、生生
终结性评价 课程评价 教师评价
案例(大同中学韩春玲)
拓展型课程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方面起重要作用。
让学生做“有意义”的事
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思考
游戏、爱和工作事鼓励人们在一生中不断思考和行动的三大内在动力。 通过游戏,我们不仅让世界因我们而改变,还创造出许多新的学习经验。 正是通过爱,我们才得以表达我们的心愿、感觉和情感。而通过工作,我们可以 适应大自然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工作和游戏被视为一对矛盾,而它们实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三大动力 一起发挥作用时,所有努力都将获得最好的成效。 在学校,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游戏)带入课堂的时候,就会产生积 极动机(爱),而他们也就能更有效、更持久地学习(工作)。 学习使我们获得人类所懂得的知识,而游戏则会让我们创新知识和技能, 并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品。 教育有“解放”和“教化”两大作用——巴西教育家 保罗.弗莱雷 培养进行独立思考和拒绝在一开始就接受他人思想的孩子——瑞士心理 学家 让.皮亚杰

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启示: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与建议

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启示: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与建议

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启示: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与建议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启示: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与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学校教育也逐渐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拓展型课程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从拓展型课程的概念、目标、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从中总结出适用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建议与启示。

一、拓展型课程的概念及目标拓展型课程是指一种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它不仅关注学术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素养。

拓展型课程将学生视为生长发展的主体,通过提供多方面的发展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方法在实施拓展型课程时,需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学校资源的配置进行具体的安排。

常见的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核心课程扩展: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增加一些能够扩展学生视野并增进学生自我认知的内容,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 选修课程拓展: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向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科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实践活动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 校内外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校内外课外活动,如研学旅行、体育文艺比赛、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方法拓展型课程评价方法应该从学生的多个方面出发,考察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情况。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 考察学术成绩,反映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 观察学生的参与活动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具备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 考察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个人的情感发展、品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等。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封闭,学生在学校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面接受老师的教学。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缺乏探索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拓展教学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

拓展教学空间是指学校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和体验更多的东西。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对他们个人发展的培养。

而拓展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活动,例如户外探索、社会实践、艺术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事物和人群,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的了解。

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实践活动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需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拓展教学空间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们独自在教室里学习,缺乏与同学们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而在拓展教学空间中,学生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们能够学习到相互理解、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拓展教学空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拓展教学空间,学生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积极引入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教学的空间则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只能坐在桌椅前听老师讲解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应该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生可以亲自观察自然景观、参观工厂、博物馆等,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拓展教学空间还可以联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前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拓展教学空间的我们还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宝贵财富,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人生阅历,还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

丰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实现。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如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让学生参与并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或比赛,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如郊游、露营、徒步等,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拓展教学空间和丰富生活经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拓展教学空间,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丰富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在多种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建构高效课堂

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建构高效课堂

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的更新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当前教学中,如何打造一个生动、高效、有趣的教学课堂,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室作为教学的唯一空间,而应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拓展教学的场所和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活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1.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教育教学的第一场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因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亲近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深化教育教学体验通过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学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深化教育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3.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教育教学内容可以更广泛,更丰富,例如通过实地采访、实地考察、实地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1.外出考察外出考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到不同的场所进行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生活场景。

例如到博物馆、科技展览馆、艺术博物馆、观光景点等场所考察,让学生在观赏、交流、体验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社区实践社区实践是将教育教学延伸到社区,与社区居民互动和交流的一种课程实践形式。

例如通过到街道、物业、公园等地方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当前一种很流行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微课程、在线课群等方式,让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得以极大延伸。

在线学习在灵活性、方便性、实时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建构高效课堂的要素在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如何建构高效课堂,让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以下是建构高效课堂的主要要素: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课程形式丰富,在线授课、真实案例、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中感悟并掌握知识;2.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通过适当的互动、课前讨论、教学游戏等多种方式让课堂产生积极向上的氛围;3.注重课程评估从课程设计到课程结束,都要注重对课程进行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让教育教学真正实现高效化。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在教室里面学习,很少有机会去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和丰富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下面从拓展教学空间和丰富生活经验的角度来详细探讨。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在教室内,学生只能通过听老师讲课和做练习来学习知识,而在拓展教学空间,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实地考察动植物,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而拓展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可以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独立设计和制作作品,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还可以参加艺术、体育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体育素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传统的教室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很少有深入的了解。

而在拓展教学空间,学生可以深入社区、农村、山区等地,了解当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学生可以参与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动员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传统的教室内,学生的接触面很窄,只能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而通过参加国内外的交流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它应该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系。

拓展教学空间和丰富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参加课外活动、实践体验和广泛阅读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参加课外活动是拓展教学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校教育虽然有助于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但是课堂上的学习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科技社团、艺术团队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加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实践体验也是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参观调研,了解农村发展、社区建设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研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泛阅读也是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一种全面的知识获取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杂志、报纸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进行电子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资源和渠道。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教学空间的拓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自由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本文将就如何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

在学校教学之外,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户外拓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贴近社会,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课外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教学来实现。

实践教学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化学课上,可以利用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在美术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画廊或美术馆参观,从经典作品中获取灵感。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拓展教学空间也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来实现。

跨学科教学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形成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地理课上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某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当地民俗;在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物理和化学内容,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获取知识,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拓展教学空间还可以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来实现。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知识。

在英语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通过对话练习和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教学空间的重要性1.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的机会。

而拓展教学空间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教学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展教学空间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尊重和信任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1. 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参加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实践所学到的知识,还能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学校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如开设实验课、实训课、艺术课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和实践。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3. 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从中学会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技能,为以后的创业铺平道路。

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学空间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会应对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摘要】在现代社会,拓展教学空间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建议,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引领他们开拓更加广阔的视野。

资源整合也至关重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也将使学生成为更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启示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多元化发展。

展望未来,拓展教学空间的理念将在教育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活动建议,资源整合,影响评价,意义,背景,启示,展望1. 引言1.1 意义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拓展教学空间,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增加见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拓展教学空间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更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外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拓展社交圈子。

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与生活,培养对未来的规划与目标。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教学空间的拓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内部,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而丰富生活经验则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拓宽视野

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拓宽视野

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拓宽视野在我国校本研究和实验领域进展的初期,一些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最先探究和实验的确实是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能够说所谓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实验在我国是起步最早,也是体会积存最丰富的,至今大约有近20年的进展历程,对打破课程教材的统一格局、因校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等,均有积极的和重要的意义。

起初,校本课程和教材要紧出自那些在全国条件最好的重点学校,因为在这些学校学生的生源比较“优秀”,考试成绩比较高,因而受到了整个教育界和社会的追捧,营造出特定的“市场”。

因此,在这类学校中,也不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一些校本课程和教材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创新探究,是符合教育进展规律的。

然而,和最初的这些服务于“精英教育”的校本探究不同,在普及义务教育和教育大众化时代,校本课程和教材建设应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与思路。

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国家课程的原则指导下,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地选择和探究是最为关键的。

因为关于每所学校的具体教师和学生而言,与本地和本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是最容易被同意或感受到的,就像母语关于儿童而言最容易成为交流的工具那样。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所谓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要紧是重点学校的主课教材,要紧特色是为了有效地应对考试;进入到新世纪,其内容、形式和特色等都有了极大的拓展,涉及到其他正规课和课外活动、专题讲座,以及业余自主学习等,也涉及到环境设计和隐性课程等,适应了知识能力拓展、促进个性化进展、拾遗补缺、由近及远、便于感受、推进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与整合本地本校资源等多元目标,进展势头是积极的和喜人的。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教学空间不仅仅是在教室里,更应当是在学生的身边,处处都是教学的机会。

要拓展教学空间,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学习,让他们在更多的经验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也会培养出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健全的思维能力。

拓展教学空间就要走出教室,走向自然。

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无论是在山水之间、在草木之间、在湖泊之滨,都是极好的教学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自然的美丽,也会认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

学生们会对生态保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有更强烈的环保意识。

所以,走向自然,将会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拓展教学空间就要走向社会。

学生应当了解社会,也应当参与社会。

社会就是实践的场所,只有走向社会,学生才能真正地去感受社会的温暖,也能真正地去了解社会的发展。

一个好的教学空间应当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们尽情发挥的地方,而社会无疑是这样的地方。

在社会中,学生们可以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热闹,也可以认识到社会的现实。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也能培养出更加健全的品格。

拓展教学空间就要走向艺术。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智慧的表达。

在艺术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艺术中,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艺术熏陶,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陶冶。

艺术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样的追求中,学生们会得到更多的启发,也会得到更多的感悟。

拓展教学空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教师们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也需要教师们有一腔热爱教育的精神。

需要学校有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需要学校有一个多样的教学资源。

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家长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空间的拓展,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以及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多元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通过举办各类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工厂、科研机构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场所。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性理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教学空间。

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

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将来的就业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合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通过拓宽教学空间和丰富生活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学习机会。

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重要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丰富生活经验教育,是一种让人不断追求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教育的滋养。

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教学空间需要不断拓展,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丰富生活经验。

拓展教学空间意味着教育要更多元。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教室内的黑板白纸,而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此。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教育不应该僵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元化地进行。

教学空间的拓展可以是将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去实地考察、体验,例如去参观有关历史的景点、参加有关科技的展览等。

也可以将网络、电视等现代化媒体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专家解说来获取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教学空间也意味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全面的教育,需要接受不同领域的知识。

在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融合,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取到不同领域的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相关地理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拓展教学空间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验来积累。

在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外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志愿者活动、参加社团活动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会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加生活阅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拓展教学空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多样化、全方位的,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误区到经验:拓展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第04期
新课程改革已推进了十多年,学校课程建设不再是一个神秘的领域。

但是,由于校长、教师习惯了执行国家既定的课程体系,缺乏足够的课程意识,于是他们进行学校课程建设时困难重重。

面对与生俱来的陌生感和强烈的紧迫感,先行先试者在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中不断地澄清误区、摸着石头过河,也积累出有益的实践经验。

2014年2月27日,北京十一学校以一所中学的身份承办了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内容是介绍该校教育改革典型经验。

随后学校现身《新闻联播》展示“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短短几分钟里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以课程为抓手的改革策略”,让其成为众多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普通高中学校的代表和典型。

也是2月27日,重庆市基础教育工作会在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召开,市教委主任周旭指出:“课程改革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提高的改革,既是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一个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攻克的…硬骨头‟。

”怎么啃这块“硬骨头”,这次会上提出的八点要求中,“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就是其中之一。

还课程以育人的高度
课程建设不仅是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物化过程,其本质是立足学校的办学诉求,指向学生成长的需求。

误区一:早几年,当一所学校被问及课程建设情况时,首先展示的是物化的成果:开了多少门课,涉及哪些内容,而这些课程的开设是否满足于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整体办学诉求之间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却被抛在一边。

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不少学校也在课程建设的实际行动中澄清这样的误区,还课程建设以育人高度。

2014年3月19日,重庆市教委“学校课程建设”座谈会在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召开。

远道而来的黔江民族小学校长田景碧会后接受了采访。

他说:“与兄弟学校的交流,聆听了专家的点评,让我对学校课程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学校课程建设要思考究竟要为孩子的成长打下怎样的基础。

我想学校需要对当下正在进行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课程建设进行更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索。


重庆开县临江中学是一所高完中,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对课程建设的育人功能有着清醒的反思。

副校长韦永华说:“我们以前对课程建设认识片面,过于重视知识层面的拓展。

高中教育不能只面向高考,应当为学生提供立交桥式的成长出口。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闫勤在介绍学校“三色”课程建设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时,动情地引用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句话:“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由此学校建构起由底色课程、主色课程、亮色课程统整而成的“三色”课程,旨在为儿童健康、持续、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

追求课程的生命力
走出把学校课程建设局限于校本课程的误区,把课程建设扎根在学校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和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中。

误区二: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建设都是从校本课程开发起步,却忽略了三级课程中占最大比重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这个误区,理论已做了清楚的回答:学校课程建设不能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建设是以校为本的对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问题的症结不在病理不清,而是实践操作中不知如何下药。

那么,不妨让已经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行动的学校来说说他们的经验吧。

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

2012年学校从北京人大附中引入“肇基数学教学法”,启动了数学学科的校本化实验。

为什么启动这项试验,“因为这项改革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质量近年徘徊不前的瓶颈问题。

” 校长罗彩林说,农村中学师资水平有限,数学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011年他们从《光明日报》上了解到“肇基数学教学法”,发现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水平要求不高,又能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到北京人大附中学习,决定引入它。

2013年底学校一次调查显示:79.5%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上学期相比有了进步。

隆盛中学立足农村学生人人都能进步的课程建设也赢得广泛赞誉。

隆盛中学的经验说明:学校课程建设的生命力源于能解决学校发展最迫切的问题。

认准这一点,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能做出好文章。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是一所传统的优质学校。

这所学校课程建设的亮点是“公民素养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认为未来中国需要的人首先是公民,所以从理念体系到课程体系再到民主化课堂,进行了整体建构。

当学校课程建设的眼光超越6年的时光放眼未来时,课程也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学校课程建设是具有个性的工程,越是凸显学校个性的课程建设越有生命力。

它必须满足三点要求: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现实性——立足学校问题需求;规范性——经过整合、开发、建构的过程。

建构课程建设共同体
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也需要融入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中。

误区三:学校课程建设随意性强,教师有什么专长就开什么课程。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路小学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了书法、国画等特色课程,起步是因为有这方面专长的老师。

今天校长王永强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些课程应当在办学理念下进行怎样的重构,如何规划教师的配套培训?王永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课程建设,校长是关键的一个人;建设课程,教师团队是关键的一群人。


误区四: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出现行政命令、越俎代庖。

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是促进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如,2007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制项目;2010年南京市玄武区开始区域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2012年重庆市渝中区也拉开了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大幕;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启动学校(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应当从建设资源共享机制、培训校长和教师以及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方面给力,而不要对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具体管理进行越俎代庖的行政干预。

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

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学校课程建设试误是难免的,但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拓展能力与智慧,让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更包容、更多姿、更生态,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泰勒所言的课程的教育核心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