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推荐16篇)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推荐16篇〕篇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篇2: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绘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才能。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绘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才能。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一样,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获奖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木板、木片、铁板、铁片、塑料板、塑料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长时间的大雨造成了山区的水土流失,冲坏了大桥,小明想要到桥的另一边,你认为用下面什么材料可以较好的帮助他?(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出示)出示材料:木材、金属、塑料。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回答,并追问:为什么用这种材料?生(预设):用木头,因为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用铁片,因为船就是用铁做的;用塑料板,因为塑料板也可以浮在水面上……二、动手实验小组预测并填写导学单,讲解实验方法和过程(通过微视频与PPT的形式),材料员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完善导学单。
三、结果交流请小组汇报员上台出示完成的导学单并讲解,下面同学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的可以举手提出。
四、木头特性的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的?学生回答。
是不是左右的材料都是以代替木头?比如可以用橡皮这种材料来造房子吗?(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木制品之所以用木头是因为木头有其特点)(出示木筏、橱柜、火柴和木桥)这几样木制品分别运用了木头的哪些特点?师生一起完善气泡图。
为了临时通行,人们搭了一座简易的木桥(图片),这座简易木桥用到了木头的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这座简易木桥让学生们回顾木头的特点)五、情感升华:这是十几年之前的新闻了,现如今人们建造了一座石桥。
在这几十年时间里小明的村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想了解一下吗?(出示微视频)看完视频后你觉得大树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意识到大树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大树的破坏。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背后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第三章:沉浮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清晰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沉浮原理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5.3 教学方法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反思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0
4、小组实验.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教师相应指导。
5、实验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大家分享?课件9小组汇报。教师提问:实验的结果与我们预测的一样吗?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全班汇报交流,预测与结果,形成阶段性认识。
3、动作抢答:下面老师要出示几个物品,你能根据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能力,判断出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吗?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沉浮。
教师展示钥匙、曲别针、牙刷、木梳、铁钉、木棋等物品,学生用动作表示其在水中的沉浮。
其实关于材料沉浮的因素还有许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学习。
1、猜谜语:两根柱子一般长,只吃菜来不喝汤;提示生整理实验物品
8、说发现。通过本次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10展示,学生回答。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1、沉浮能力是材料的一种基本性质,课件11展示,同硬度,韧性、吸水性一样,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2、材料的基本性质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以塑料泡沫为例A、大小-折断(可改变)B、颜色-涂色(可改变)C、形状也可以改变。沉浮能力-不断改变大小(不可改变)
突出重点,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
突破难点,理解沉浮是材料的基本性质
知识拓展
特性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给予他们一些提示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
பைடு நூலகம்材料:
金属↓预测
塑料↑或↓
木头↑实验
纸先↑后↓
木头:轻、坚固、韧性、易加工……节约、珍惜自然资源结论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
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塑料玩具、塑料块、塑料圆柱、木制圆柱、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铁制圆柱(必须是实心物品)四、教学环节:(一)导入: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在前段时间的“露一手”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美术特色“染纸画”得到了一直好评,你们知道染纸作品是利用了纸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吸水性)(教师用钢笔在纸上渲染出漂亮的图案)大家观察钢笔的笔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金属)(教师将钢笔笔尖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金属笔尖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呢?(学生回答:硬度)(教师出示造型美观的油笔)我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使用油笔,你知道油笔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塑料)塑料外壳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柔韧性)2.课题引入:人们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纸的吸水性、金属的硬度、塑料的柔韧性,都是这几种材料的明显特性,(教师利用屏幕出示“木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木船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木头)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降规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降规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一、实验内容在台盆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不同密度、颜色、大小的物品(如棉球、珠子、轻的泡沫、针头等)依次放入,观察其在水中的沉降情况。
可逐步加大放置深度,直至观察到材料完全沉入水中或悬浮在水面上。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总结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的沉降规律。
二、实验目的(1)了解材料在不同密度、颜色、大小下的沉降规律。
(2)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和沉降深度与其密度、颜色、大小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实验探究的探索精神。
三、实验原理材料在水中的沉降规律取决于其密度、颜色、大小等因素。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材料在液体中浮力大于其重力时,该材料将悬浮在水面上,反之则会沉入水中。
因此,沉降速度和沉降深度等因素也与材料自身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沉降深度也相应增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在水中的沉降规律不仅与密度有关,还与其颜色、大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材料的沉降规律时,需全方面考虑材料的这些因素。
四、实验步骤(1)准备台盆、水、不同密度、颜色、大小的物品(可根据实验情况自由选择)。
(2)将足够的水倒入台盆中,待水位稳定。
(3)先将均匀大小、轻的物品放入水中,例如棉球、轻的泡沫。
(4)观察并记录其沉降情况:材料直接沉入水中还是先悬浮在水面上再沉下去;沉降速度快慢;沉降深度等。
(5)依次放入不同密度、颜色、大小的物品,重复步骤三和四。
(6)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并总结不同因素对材料沉降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
(2)选择不同材料时,需保证其无毒、无害、无污染。
(3)实验结束后,需将水和材料清理干净。
(4)实验数据需记录完整准确,便于后续总结和分析。
(5)实验中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如物品发生破碎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实验人员。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降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材料沉降规律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难点:对影响材料沉浮因素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各种材料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深入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8.板书(5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包括教学内容和重点。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原因。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原理。
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呢?(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浮力与材料密度、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拓展延伸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知水平。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图片(如救生圈、船、密度计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3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1)教师提出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密度,并理解密度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影响。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了解水波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 教学内容3.1 密度与沉浮1.密度是什么?–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沉没,密度小的物质在水中漂浮。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rho = \\dfrac{m}{V}$,其中 $\\rho$ 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3.密度的实验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容积器测量物体体积。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计算物体体积。
–计算物体密度 $\\rho = \\dfrac{m}{V}$。
3.2 浮力与物体沉浮1.浮力是什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没;–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出;–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面上。
3.3 科学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实验材料和工具:不同密度的材料、容积瓶、容积杯、竹条等。
3.实验步骤:–将不同密度的材料放入容积瓶中并测量体积。
–观察材料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并记录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比较不同材料在液体中沉浮的状态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 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4.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设计实验任务,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讲授法:讲解密度、浮力、物体沉浮原理及实验步骤。
3.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分析实验结果。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内在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等。
2.实验器材:水槽、天平、量筒、直尺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大家平时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则会沉到水底呢?生:是的,老师!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观察师:请大家观察这些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
你们觉得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怎样?生:我觉得石头会沉,木块会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分析师:请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石头沉到水底了。
生2:我们组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
师:很好。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呢?生3: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师:对的,密度是影响材料沉浮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其他因素。
4.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师:请同学们继续实验,这次我们不仅要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还要测量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看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密度越大的材料越容易沉到水底,而密度越小的材料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材料的形状也会影响沉浮,比如同样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木块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6.巩固拓展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生4:我们应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并且设计成空心的形状。
师:很好。
请大家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并说明设计原理。
分析不同水深对材料沉浮的影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分析不同水深对材料沉浮的影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一、引入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不同材料的密度、形状和表面积等因素会对它们在水中沉浮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问题也经常会和我们息息相关,比如在游泳池中或者河流里漂浮的物体,都受到水深、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是要分析不同水深对材料沉浮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材料在不同水深下的浮力和沉重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材料在水中沉浮的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为了分析不同水深对材料沉浮的影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玻璃球、塑料球、铁块、木块等。
2、容器:深度大于30cm的透明容器,可以是玻璃器皿或者塑料盆。
3、浮力计:用于测量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
4、天平:用于测量不同材料的质量。
5、水桶:用于存储和搅拌水。
实验方法如下:1、先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容器,将容器放在水平的表面上。
2、将同一种材料放入容器中,然后用浮力计测量其在水中的浮力,同时使用天平测量其质量。
3、测量完材料的浮力和质量后,从容器中取出材料,然后将水桶中的水倒入容器中,深度可以分别为15cm、25cm、35cm、45cm和55cm。
4、将材料放入容器中,再次使用浮力计测量其浮力,并利用天平测量其质量。
5、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测试了玻璃球、塑料球、铁块和木块在不同水深下的浮力和沉重力。
下面是实验结果和分析:1、相同水深下不同材料的浮力和沉重力我们在相同的水深下,分别测试了玻璃球、塑料球、铁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浮力和沉重力,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表。
图1为相同水深下不同材料的浮力和沉重力对比图。
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材料在同一水深下的浮力和沉重力的差异十分明显。
其中,塑料球的浮力最大,而铁块的沉重力最大,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决定了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和沉重力的大小不同。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2.掌握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判断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二、教学内容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2.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3.实验观察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2.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2.实验观察和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环节(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2.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3.密度等于水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
(2)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1.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2.浮力的方向垂直于液体表面;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3. 实验环节(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水槽和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2.将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槽中,观察其沉浮状态;3.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大小。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2.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3.密度等于水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
4.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和浮力计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上科学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初步学会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概念】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教学重点】1.实验前的指导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并会正确记录。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
2.根据木材的用途说出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水槽、铁块学生准备:水槽、毛巾、木块、木珠、铁块、铝片、铝块、塑料片、塑料块。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到实验室来上科学课做实验,激动吗?想不想以后都到实验室来上课?这是有要求的,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科学老师才能更多地带你们到实验室来上课。
就让我们从第一节实验课开始吧,也让在座的听课老师看看我们班同学们的表现。
好不好?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它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回忆一下,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2.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木头、泡沫、铁、塑料)3.教师总结:铁、木头、塑料、泡沫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它们有很多不同,这些在第三单元中我们都会一一的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4.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的实验(一)预测及记录表填写指导1.师:你知道这个材料名称吗?生:木块师:那我这里还有一个木块,这两个怎么区分呢?生:长方形木块和圆柱木块。
师:非常好,这样就很清楚了。
2.这两个泡沫怎么区分呢?(一大一小)3.出示ppt,我们再来看一下填写记录表的温馨提示。
首先填材料名称,再把猜测结果填在记录表上。
(浮可用“↑”表示,沉用“↓”表示)4.同一种材料有小组认为沉也有小组认为浮,老师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你们说怎么办呢?(做实验)师:是的,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25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对课堂参与热情取决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如果课堂趣味性比较浓,或者是能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下充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的话,他们是很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一)导入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三)认识木头
(四)课堂小结
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从教学过程上,我主要以两个活动为主线:第一个活动;探索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个活动分这样几个环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第二个环节:教师演示实验;第三个环节:认识材料,分类摆放;第四个环节:预测各个物品的沉浮;第五个环节: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题。
(1)把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是一定沉在水底的。
A木头B铁C塑料
(2)把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塑料块与木块放入水中,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多一些,说明()轻一些。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doc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金属、木头和塑料制的物体各三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3、材料盘,毛巾。
4、记录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提问:如果不用小石子,用小木块乌鸦能喝到水吗?为什么?还能把什么物品放入水中能让乌鸦喝着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材料的王国看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二、小组探究,材料的沉浮1、认识材料并分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的物体大家看都有什么!说说。
把它们按材料分分类。
2、 (出示记录单)请同学们来预测这些物品,为了方便,我们记录时用I表示沉,用f表示浮。
意见不统一可用?表示。
3、学生开始预测活动。
4、汇报预测结果,师相机板书。
5、实验。
(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测结果呢?(2)、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呢?(3)、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4)、温馨提示:(看大屏幕)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老师想以好朋友的身份给大家儿点提示: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b、请操作员每次拿起一件物品,轻轻的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反复验证;C、实验中,组内低声讨论,以免影响其他小组。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教学目标:一、明白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式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讨爱好,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式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并具有必然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预备:一、塑料玩具、塑料瓶盖、筷子、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小铁锤(必需是实心物品)泡沫、石头二、水槽、水3、PPT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
一、讲《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二、质疑引入: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什么缘故它能将重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咱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讨它们的沉浮情形,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
咱们就走进材料王国,一起探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探讨活动一:沉浮实验。
1、材料分类:课件出示各类材料,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分类摆放。
2、教师演示实验:判定物体的沉浮。
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把泡沫和小碎石放入水中,观看发生的现象,又是以什么作为判定材料沉浮的标准的呢?教师小结并直接演示:物体不碰着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3、分组预测: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咱们的预测结果。
若是各小组成员显现了不同预测结果能够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4、分组实验要求:①实验要求:只有标准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经历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研讨探寻事物本质。
3、初步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4、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
5、教学重点:指导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难点:开展实验,探讨、对比、总结实验成果。
教学准备:水槽、清水,木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一、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我们身边常会见到的物品。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有些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出示钢钉、木制铅笔、塑料、木头)如果将木头、金属、塑料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它们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内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学生们在小组内活动3.全班汇报;同学们把物品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预设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三类,有木头、金属、塑料)4.猜测: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学生自由猜测)5.想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6.如何用实验证明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小组讨论)7.全班汇报8.在同学们做实验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提示说明:(1)实验时将物品轻轻放入水中,然后再松开手,把手从水中拿出,观察物体的沉浮。
(2)当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我们就称作上浮;当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我们称作下沉。
9.小组实验并记录结果10.全班汇报11.小结: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下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上浮。
12.概括升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物体的沉浮跟什么有关?(物体的沉浮和材料有关)三、认识木头1.老师带来的物品中哪个是由木头制成的?(铅笔)2.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是用木头制成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预设:桌子说明木头坚硬木船说明木头能浮在水面编筐说明木头有韧性房梁说明木头承重力强3.小结:这些就是木头的特性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手册五、作业安排1、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上?2、轮船为什么浮在水上?六、自问自答1、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 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水等。
2.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称等。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二、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和黑板,讲解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包括:石头、木块、铁块等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以及影响它们沉浮的因素。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内容。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写成观察报告。
七、课后反思(课后)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沉浮现象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潜水艇、密度计等仪器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永吉县口前镇中心校金丹秋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
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塑料玩具、塑料块、塑料圆柱、木制圆柱、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铁制圆柱(必须是实心物品)四、教学环节:(一)导入: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在前段时间的“露一手”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美术特色“染纸画”得到了一直好评,你们知道染纸作品是利用了纸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吸水性)(教师用钢笔在纸上渲染出漂亮的图案)大家观察钢笔的笔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金属)(教师将钢笔笔尖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金属笔尖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呢?(学生回答:硬度)(教师出示造型美观的油笔)我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使用油笔,你知道油笔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塑料)塑料外壳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柔韧性)2、课题引入:人们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纸的吸水性、金属的硬度、塑料的柔韧性,都是这几种材料的明显特性,(教师利用屏幕出示“木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木船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木头)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
共同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过渡语:2008年8月8日是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
大家知道吗?这一天,材料王国也要举办奥运会,现在,材料小伙伴们正在进行紧张训练,推选水上仰泳健将呢?1、教师演示实验,研讨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出示水槽中的小纸片)看,小纸片已经在水中了,你发现小纸片的沉浮情况了吗?(学生回答:有的沉,有的浮)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追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所以判断小纸片有的沉,有的浮?(学生自由说)小结并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是沉,沉在水底。
这是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小纸片在水中为什么会出现沉浮两种现象呢?(学生自由说)小结:因为纸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始时可能是浮的,由于吸水性强,全部浸润后就会沉入水底。
2、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这些材料小伙伴也想知道自己在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愿意帮忙吗?请各组组长从纸袋里拿出材料,快速识别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3、汇报交流:请动作最快的小组派代表到展示台上进行汇报(学生汇报)其他小组有不同分法吗?(学生补充汇报)达成共识后请学生回到座位上去(教师板书:金属、塑料、木头)5、分组预测:(出示记录单)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接触过,观察过。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各组组内交流,然后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
为了简明方便,我们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
(学生活动)6、、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板书)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汇报并说出理由,教师补充板书)7、温馨提示:(分组实验要求)现在记录单上的预测结果出现了不同意见,在预测结果上侧标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测结果吗?(学生说出:实验)对,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来认识材料,这节课的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沉浮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说)你们说的真好,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老师想以好朋友的身份给大家几点提示:温馨提示: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b、请操作员每次拿起一件物品,轻轻的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反复验证;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d、请卫生员将实验过的物品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将沉下去的物品放在一起;8、大家听懂了吗?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9、、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板书)其他小组有不同结果吗?10、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分歧,我们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呢?(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小结:是呀实验是验证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11、请各组组长统计一下小组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否接近,相差多少?(学生统计后教师找出准确率最高的一组,在记录单上印上“科学小明星”奖章。
)事实胜于雄辩,恭喜你们!准确率这么高,说明你们小组成员平时能够认真观察材料,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材料!12、通过实验,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指名汇报: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教师板书“↓”或“↑”。
(三)、认识木头1、(教师出示“木船”的图片)现在,我们发现了木头的特性了吗?(学生回答:浮于水面)木船正是利用了木头浮于水面的这一特性。
那么,木头还有哪些特性呢?我们继续探究。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木头制成的物品,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学生汇报)3、这些木制品有什么用途呢?人们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请各组进行组内探究,并且填写气泡图。
1、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木头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还可以进行探究。
5、老师收集了一些木制品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屏幕出示“木制品”图片)6、生活中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十几年才能使用,树木的生长过程是如此的漫长,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这样做(屏幕出示破坏浪费森林资源的图片)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沙尘暴(屏幕出示“沙尘暴”图片)。
8、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
人们意识到了危机,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协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吗?(学生自由说)。
9、小结: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开发,木材的替代品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有效的弥补木材的缺陷,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满足生活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2、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其他的材料,科学的使用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五)、实践作业:老师愿意和大家一样做一名环保志愿者,在我们的记录单后面就印有一份环保宣传单,请同学们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善待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两个柱子一般长,光夹菜,不喝汤”打一生活用品,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