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刘备与蜀汉(2课时)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七、细读感悟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八、艺术特色1.人物的出场的艺术。

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与所学课文《智取生辰纲》相比,本文的语言并不是纯粹的白话语言,而是通俗语,请你说说为何《三国演义》的语言不用白话语。

九、拓展延伸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十、布置作业1、翻译“自董卓造逆以来……惟将军图之。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第2课时】》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第2课时】》课件
别是第二次,他排除了张飞的阻挠,冒着风雪去请。 第三次他同样排除了张飞的阻挠,在春寒料峭之时再 去拜见,在距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时就开始下马步行, 并且在草屋外耐心等待午睡的诸葛亮醒来,见面后下 拜,这些都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刘备为什么想诸葛亮出山,他拜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 ..... 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 . .... 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 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 (gōng) ..... . 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 第4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刘备的什么特点? 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认真、 恭敬,突出了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特点。
睡的诸葛亮醒来,见面后下拜。因为刘备非常仰慕诸葛 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三探:文中写关羽的不耐烦和张飞的生气、无礼有什
么作用?
关羽、张飞的表现,与刘备的诚心诚意、恭敬有 加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对人 才的尊重。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4.四谈: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访了诸葛亮几次。
因为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自 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所以他要请诸葛亮出山。为 了请到诸葛亮,他先后亲自去了三次。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二思: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
要这么做?
第三次在春寒料峭之时再去拜见,在距离草屋还有
半里多地时就开始下马步行,并且在草屋外耐心等待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 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 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关羽、张飞的表现,与刘备的诚心诚意、恭敬有加 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对人才的 尊重。

三顾茅庐第2课时

三顾茅庐第2课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四小节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齐读)三顾茅庐。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也可谓是历经波折。

仅仅是诸葛亮的出场,就让刘备来回跑了三次。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生:成功了)他为什么会成功呢?(生:因为他非常诚心诚意)请同学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默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二:讨论交流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生:我从刘备对张飞的两次斥责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

因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亲如兄弟。

可是现在为了请诸葛亮不惜斥责自己的兄弟。

足见对诸葛亮的诚心。

师:你说得真好,第一次是斥责,第二次是大声斥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读得很冲,给人骂的感觉)师:你这个刘备好凶啊!虽是斥责,但毕竟是兄弟啊!师:这就叫聪明。

一点就通。

还有愿交流的吗?(学生读得很温柔)师:你这个刘备好温柔啊,斥责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话语,体会人物性格。

(用张飞的无礼反衬出刘备对人才的尊敬)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我从“刘备还有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以看出他的诚心。

”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201603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201603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国故事——(齐读课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刘备诸葛亮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借助书中已有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来概括。

(利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完成)是的,刘备一共拜访了诸葛亮3次,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三次拜访。

刘备第三次拜访成功了吗?刘备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板书:诚心诚意)二、正反描写,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1、其实,文中有许多地方都表现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老师就找到了其中一处。

品读: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文字能书写人的灵魂,流露一个人的内心,你能在哪些文字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呢!(1)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

(师加点)(2)“不要惊醒”不防碍诸葛先生午睡。

(3)“敬”组词,代表尊敬,敬重。

“恭”字下面是什么?(出示“恭”字研究写法,及《说文解字》中解释,形声字。

从“心”,共声。

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这个形声字为上声下形,它下半部分其实就是心字演变而来的,也称为竖心旁。

“恭恭敬敬”这个词其实就是指刘备对诸葛亮极其的尊重。

(板书:尊重)。

(4)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

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2课时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2课时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学习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刘备用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二、析读课文,深层探究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体现在语言上: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2、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诸葛亮:(1)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2)仁心爱人刘皇叔以天下苍生为念,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

(3)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刘备:(1)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以苍生为念,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三国鼎立教案: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及其历史贡献

三国鼎立教案: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及其历史贡献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

作为三国时期的一部分,这一事件在当时、乃至以后的历史中都扮演着核心与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介绍刘备建立蜀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贡献等方面,以期深入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事件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三国时期,分别由魏、蜀、吴三国所称。

由于三国在国土范围、部队规模等方面实力均衡,相互间存在许多矛盾与争斗,因此三国之间的互相攻伐、同盟、变节等事件时有发生。

其中,刘备的建立蜀汉政权被认为是三国鼎立时期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刘备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群雄,他曾先后担任过汝南太守、徐州牧等职位。

此外,他还借助孙策的力量,打败了黄巾起义的一部分势力,并凭借自己的能力,陆续聚集了一批人马,并在襄阳称霸。

此时,刘备已经率领部队几度进攻荆州、益州等地,但始终无法占领这些地区。

在此期间,他遇见了诸葛亮,与其商讨政治、军事上的策略。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刘备终于在公元221年攻下了益州,随后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二、建立过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争取益州和攻取成都。

前者主要是指刘备为了得到益州,带领部队与当时掌控益州的刘璋进行激烈的争夺。

后者则是指刘备在攻下益州后,进一步攻取成都,统治了整个西南地区。

争取益州刘备开始争取益州的控制权,是在公元214年。

当时,益州刺史刘璋与他的宠臣法正对付割据在当地的土贼龚景。

刘备利用此机会,派出诸葛亮等人向刘璋进言,请求指挥益州之军,讨伐江州(当地的汉中郡守刘备)的势力,并向刘璋献上属下黄忠、魏延等人的白衣渠之战胜利证明。

刘璋接纳刘备派出的人,让其与法正共同带领益州之军讨伐江州。

然而,刘璋没有料到刘备不仅收买了对手的诸多人员,而且还悄悄做好了反击准备。

在接连取胜后,刘备与刘璋开战。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刘备僵持住了局面。

为了寻求突破,刘备和诸葛亮想出了祭风夺筹的办法,最终将刘璋的军队吸引到一个山谷中,在通过控制此地的南郑之后,轻松地攻占了益州。

三国演义·刘备(微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国演义·刘备(微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国演义·刘备(微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教具Fra bibliotek教材分析“三国演义·刘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刘备起兵反抗曹操,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展现了刘备的仁德和智慧。本文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篇,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演义·刘备》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国演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三国演义·刘备》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三国演义·刘备》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刘备的仁德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学,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备的仁德品质。
2.教学难点:感受古典文学魅力,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三国演义·刘备》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三国演义·刘备》教学目标和《三国演义·刘备》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三国演义·刘备》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刘备》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4.参与线上学术论坛或讨论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关于刘备和三国时期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心得。

刘备入主蜀地 优秀教学设计

刘备入主蜀地 优秀教学设计

刘备入主蜀地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1. 了解刘备成为蜀汉的第一代皇帝的背景和过程;2. 理解刘备入主蜀地对历史产生的影响;3. 分析刘备的领导能力和治国理政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刘备的个人经历与背景介绍- 出生和成长背景- 与关羽、张飞的关系- 与曹操的敌对关系2. 刘备入主蜀地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蜀地介绍与地理优势- 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局势- 刘备攻占蜀地的关键战役3. 刘备与领导能力- 刑罚与律法体系- 农耕和农业政策- 对外交流与统治稳定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用一张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蜀地的位置和地理优势(5分钟)。

2. 教学核心: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讲解和讨论等形式,介绍刘备的个人经历、背景,并引导学生了解刘备入主蜀地的历史背景与过程(30分钟)。

3. 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刘备在蜀地和领导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评价刘备的决策与政策(15分钟)。

4. 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刘备治国理政的方面进行展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分析(20分钟)。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刘备入主蜀地对历史与治国有何影响,以及学生对刘备的评价与理解(10分钟)。

四、教学资源1. 电子教学课件:包括地图、图片、图表等,用于展示刘备的个人经历、背景和蜀地的相关信息。

2. 史书资料:介绍刘备成为蜀汉第一代皇帝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视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讨论和展示成果评价;2. 学生对刘备入主蜀地的理解和评价;3. 教师对学生讨论和表现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有关刘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2. 带领学生研究其他历史人物或事件,拓展对历史的认识。

以上是《刘备入主蜀地优秀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希望能帮助学生了解刘备入主蜀地背后的故事和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学课件(两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学课件(两课时)
★分角色朗读
再读课文,重点把握
★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刘备、诸葛亮。
★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三个: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 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形象
★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土、求 贤若渴?
■三请之时,“下马步行、拱立阶下、等了半晌、 又立了一个时辰、下拜”等。 ■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斥责张飞。
★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 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土、求贤若渴的特点。
布置作业
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重 要情节。
三顾茅庐
刘备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
■分析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诗词导入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词语解释 犹然:仍然。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存恤:爱惜,体恤。 疏懒:松懈,懈怠。 拜谒:拜访,谒见。
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文中形容男子貌美。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总揽:广为延揽。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侧面:张飞
尊重人才正面语言动作
诸葛亮雄才大略正面:提出策略
侧面:茅塞顿开
教学思路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①“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
师: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
师: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
教学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法
学法
白板使用
说明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指课题齐读。)
2.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心到底有多诚,意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
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1.默读思考: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能够在你认为能体现的地方做上标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PPT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PPT课件(第2课时)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 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 的作者。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2)背景链接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 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 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 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 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 茅庐”这个故事。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V
I
【经典诵读】
拓展延伸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拓展延伸
【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 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 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 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 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 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合作探究
(4)第③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第2课时)导学课件(教师版)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第2课时)导学课件(教师版)
文章突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侧面描写,塑 造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以及淡泊名利、高雅不群、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强化训练
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
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五、布置作业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突出 表现其性格的一两个方面。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二、新课讲解
刘备的性格是怎样体现的? 2.动作描写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 礼,问曰:“令兄在庄否?”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
二、新课讲解
刘备的性格是怎样体现的? 3.侧面衬托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 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 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 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 大怒……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23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第二课时
二、新课讲解
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二、新课讲解
刘备的性格是怎样体现的? 1.语言描写
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 鄙贱,曲赐教诲。”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三顾茅庐》 (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三顾茅庐》 (五)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题三顾茅庐课型阅读课总节时7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能力目标: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情感目标: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难点.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第二课时课前演讲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

(具体分析见教参。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火烧新野”“智激周瑜”…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拓展探究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 “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 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 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 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 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 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 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 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 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 躁、鲁莽。
精读细研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
描写关公、张飞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关公反对
玄德 欲见大贤
张飞无礼
玄德 怒叱责备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 若渴、礼贤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 作用?
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 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 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合作探究
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 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所以仍 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 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教学设计 原版

教学设计 原版

教学设计原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蜀侯刘备的生平事迹,理解蜀汉与其他两国的关系,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1. 蜀备的出身背景和早年经历2. 创办蜀汉的背景和过程3. 蜀汉与其他两国的关系4. 影响蜀备决策的因素5. 蜀备的才能和贡献2.2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介绍蜀备的生平事迹和蜀汉的历史背景。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蜀备的才能和贡献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合作能力。

3. 视听材料:使用适当的视听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注意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个人思考题:提供个人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对蜀备贡献的评价和启示。

2. 小组展示与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以展示各自对蜀备的认识和评价,并进行互评和点评。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收集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以便于教学备课。

2. 视听材料:准备适当的视听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和深入了解。

五、教学安排本次教学计划为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1. 第一节课:介绍蜀备的生平事迹和蜀汉的历史背景。

2. 第二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合作能力。

3. 第三节课: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议,同时进行个人思考题的交流和反馈。

六、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视听材料和教学课件。

2. 电脑和网络:用于搜索和分享相关的教学资源。

3. 班级讨论区:用于学生在线讨论和交流经验。

以上是本次蜀侯_教学设计的原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蜀备的生平事迹和蜀汉的历史背景,并能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蜀汉为何亡国?
人心已不思汉:汉亡43年了; 失荆州、夷陵之败:蜀弱吴孤,曹魏得利; 蜀汉最弱:1个州,94万人,40万军队;而曹魏9个州,
450万人,90万军队;东吴3个州,230万人,50万军队。
人才匮乏:诸葛亮唯德是举,不信任川人; 政治腐败:刘禅、黄皓、诸葛瞻无能; 姜维无能:未收住汉中,而与大国拼消耗战 益州人不愿为蜀汉卖命:益州人受荆州人排挤;
六、刘备(161-223)年表
161, 1 出生于涿郡(河北涿州) 163~170 ,3~10 父亲刘弘去世。期间读过私塾 170~175, 10~15 刘备随母亲在涿县街头编织、贩卖 草鞋、草席为生 175, 15 受母命,拜师大儒卢植,期间结识师兄公孙瓒 177 ,17 卢植出任庐江太守,刘备与公孙瓒辍学回乡 177—184, 17—24 活动于家乡涿郡一带,期间结识同 郡张飞、河东关羽等人 184 ,24 应征入伍,讨黄巾军,任河北迁安县尉,后参 军打到邳州任县丞,山东高唐尉、高唐令等职,后投公孙 瓒,任别部司马。 191,31岁,被青州刺史田楷任为山东平原县令、国相。
忠诚).无智(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听谗言.用人之短.用酒鬼淳于琼守乌巢)..不
会决策、用人领导水平低劣.
(五)刘表(142-208):山东鱼台人.诱杀宗贼55人.用蒯越.经
营荆州18年.守门老狗.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不能容人.无 政治远见.明哲保身、不图进取.不在发展中自强,只有被消灭. 雍容论道,无量,无谋.
老将才非帅才.骄傲狂妄目中无人.脱离群众.和马超.刘封.黄忠等 关系恶劣.伤害诸葛瑾孙权.麻痹轻敌陆逊.识人用人不当-傅士仁 糜芳守后方;用多忌好利的潘睿守荆州.
(八)张飞(?-221):河北涿州人.有勇有谋.暴虐粗心,刑杀过分,
鞭挞健儿而留仇人于左右,取祸之道.强制性权威主义者非诱导 性权威主义者.
5章-刘备与蜀汉(2课时)
一、东汉末为何天下大乱? 二、刘备的领导学? 三、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观 四、蜀汉为何亡国? 五、同时代人物性格 六、刘备(161-223)年表
一、东汉末为何天下大乱?
卑劣的外戚、宦官当权,政治腐败:
①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唯钱; ②骄奢淫逸,民不聊生。
豺狼当权,官逼民反。
慢瞧不起人.心胸狭隘.刚而犯上.容不得歧视.与杨仪.诸葛亮关系 不好.
(十一)司马懿(?-251):河南温县人.聪明审时度势.坚忍不拔.
阴险毒辣.贪婪残暴.不讲信义.勇猛果断.嗜杀如蛇蝎虎豹.
(十二)孙策(175-200):浙江富阳人.17岁领兵.白手起家.一代天
骄.勇猛.军令整肃.得民心.有谋略.识才用才强.张昭.周瑜.太史 慈.吕蒙.周泰.蒋钦.有战略眼光,目光远大,胸有韬略,超过 袁绍百倍.心胸狭隘,无度量,忌妒名望高者.杀高岱.杀许员. 小不忍则乱大谋.缺少谨慎机警.
(六)刘备(161-223):河北涿州人.谦恭.宽厚.爱民如子.喜怒不形
于色.有城府.豪爽.得民心.白手起家.少言寡语.才不如曹操.能识人 用人.战略失误-夷陵之战.政治气度褊狭-与东吴争夺荆州.伤和 气损国力.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大气的领导作风.
(七)关羽(?-219):山西运城人.忠义勇敢.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

194,34岁,投陶谦,任豫州刺史。 196,36岁,引狼入室,吕布夺其地盘,投曹操; 199,38岁,劝曹操杀吕布; 200,39岁,衣带诏发,被曹操追杀,投袁绍; 201-208,40-47岁,投刘表8年; 208,47岁,赤壁之战; 211,49岁,入成都; 219,58岁,夺占益州、汉中; 221,59岁,称帝,夷陵之战失败; 223,61,逝世。
北伐更冒险。
三、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观
曹操的权术:法家的权术驾驭,提防监控;人才 口服心不服,司马懿终不忠亡魏。卑劣无修养, 士人厌恶其野心。 刘备的信义:儒家的信义、性情相契;重承诺、 情理,换位思考,以情动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 让人心服。其集团最团结、最忠诚。刘邦示范、 儒家熏陶,寒弱家境。 孙权的意气:游移于儒家信义和法家严酷间。孙 权如勾践,能忍卑劣,过河拆桥逼死陆逊。初, 以意气相投,知人善任,如周瑜等,晚年严酷残 杀,死后内乱。孙坚是法家,孙策是儒家;家族 力量大;不信任江东士族。
东(132-192):甘肃岷县人.雄韬武略冠绝一时.军事家.控
军权.平反党人冤案.拉拢地方官和社会贤达.建立名望与政治联盟. 残暴穷凶极恶的军阀.无正义.
(二)吕布(?-198):内蒙包头人.土匪出生.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反复
无常.粗鲁不近人情.自负不讲礼节.匹夫之雄.无政治头脑和政治忠 诚.骁将.叛徒.小人.
二、刘备的领导学?
坚定的事业心:以正义为旗帜(统一中华,复
兴汉室),而吕布、袁术鼠目寸光,见小利忘大 义、失信于人。
道德感召力(软实力):礼贤下士;讲诚信,
以德服人,厚恩结民心,曹操急躁、残暴、诡谲, 刘备宽厚、仁爱、忠诚。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诸葛亮、庞统、刘巴。 战术上轻敌:败于陆逊。学刘邦东征回故乡,
(九)诸葛亮(181-234):山东沂南县人. 公忠体国.政务之才,军
事谋略稍逊.失街亭,不信任魏延刘封.不知道集思广益分工合作. 用人惟亲.气度狭隘.用荆州人与亲近者如郭攸之.董允.向宠.陈震. 蒋琬.不用魏延.马超.彭漾.廖立.过于谨慎保守.虑多决少.不敢用奇 兵.
(十)魏延(?-234):河南桐柏人.有勇有谋.善待士兵.战功卓著.傲
(十三)孙权(182-252):浙江富阳人.礼贤下士.任人尚计.诛杀黄
祖.驱逐曹操.北面争霸.击败关羽刘备.聪明仁智雄略.用鲁肃.吕 蒙.忍受勾践之辱.称臣于魏.晚年昏聩.残杀忠良.猜忌群臣.宠幸 佞人.刚愎自用.
(十四)赵云(?-229):河北正定人.忠诚-救刘禅.募兵助刘备.有
勇有谋,一身是胆.定军山.汉中之战.顾全大局.严于律己.有政 治头脑.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贪图小利.政治家风度.对桂阳太守 赵范之妻不动心.反对夷陵之战.光彩照人之君子.
(三)公孙瓒(?-199):河北迁安人.刘备同学.聪慧敏锐.一表人才.
勇敢的白马将军.恃才傲物.顽悍乐杀.疏狂无礼.不体恤百姓.记仇 忘恩.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杀名望高的领导刘虞.与僚属结仇.赳赳 武夫.
(四)袁绍(158-202):河南周口人.杀宦官.讨董卓.灭公孙瓒.
燕山贼.平冀州.折节下士.能聚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能聚才不能 用才.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小气.昏庸.懦弱.志大才疏.优柔寡 断.无义(夺恩人韩馥冀州).无断(讨董卓、曹操失战机).无情(赏罚不明不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