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第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
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
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
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
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
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
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笔者有如下观点:一、采取措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从教育理论中知道:中学生学习时一般都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它告诉我们:思维分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级,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能借助词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并且思维的深刻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充分领会寓言、格言等的隐义和转义,能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
但是他们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思维的发展还较多地依赖直观材料和具体经验。
况且具体经验愈丰富,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不是年龄小才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事实上画家作画,作家构思场面等都要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也是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基础。
(1)提供有关直观感性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越准确、越系统。
(2)注重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论文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至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顽疾。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思维品质,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打破习惯思维,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真理性是相对的,而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惯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法国作家莫伯桑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例如,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控制论的诞生,就体现了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思维的批判性。
古典概念认为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维纳则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能量、物质和信息这三部分组成。
尽管一开始他的理论收到了保守者的反对,但他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创立了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控制论”新学科。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
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中学生创造性培养论文
中学生创造性培养论文摘要:学生在智力开发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尤其表现在男女生方面,男生在抽象思维方面要强些,而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要强些,分析问题时要考虑性别差异。
对一个班级学生来说,总存在基础好思维能力强和基础差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前后回顾,所质疑的问题应分出层次,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宽松、民主、融洽、自由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
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气氛。
只有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有创造潜能的迸发。
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
第三,要做出鼓励性评价,尽量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的意见的学生给予奖励。
对学生的见解,不要立刻下判断,要留到最后让全体学生共同评价。
还要培育学生之间能容忍不同看法的态度,不讥笑他人的意见。
第四,要让学生具有成功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3]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去学习。
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时在中学听了老师“哥达巴赫猜想”的介绍,激发起求知欲望,由此树立起雄心壮志,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这颗明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①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多演示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③要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四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目标;④要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功感[4]。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张建龙(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xx)【摘要】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显匮乏,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评教评学体系,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和创新的问题时如是说。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
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国间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高等院校里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 __ 曾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外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综观我国高等学校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不到位,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真正在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很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如下。
一)现有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目前在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主旨。
提纲挈领、计划严密、精辟的讲课无疑是使学生迅速了解一门学科概貌和主要原理的一种简洁方式,但是这种规规整整的讲解有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且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教学内容太多,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和“填鸭式”,这样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选择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大学生只能被动应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对教师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想转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能在尝试中成功,大胆地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培养学生质疑和解疑的能力,还应掌握好“扶”、“放”的尺度。
创新思维大胆尝试质疑解疑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对教师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常规的思考。
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多向性等思维特征。
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呢?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并在尝试教学中,抓住教材特征,重视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负担不重、质量又高,效果又佳的目的。
一、想转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能在尝试中成功,大胆地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设计大量的练习题目,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地讲解,使学生完全在教师的遥控下,机械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失去了尝试、创新的意义,模糊了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激活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会学、善学。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也是遵循着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一板一眼地、甚至每一步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质量还是不高呢?这正是我们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总是趟着别人的老路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缺乏大胆的创新意识。
只是单方面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目的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优化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应相信学生能够尝试,并且要有意识地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智力开发,应重视学生有没有会学,而不是去教会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
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三是灵感的产生;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创造性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少年儿童往往表现为:敢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及其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都是小学生创造品质的表现,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爱护和培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一、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
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
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1.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积极探索科学知识内在奥秘的原动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机。
所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教师创设问题空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设置特定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许多课文和作文都可采用类似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动解答完成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各种回答必须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解惑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和关键。
2.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好吗?你能想出其他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
如何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如何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今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创新能力”,而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是“创新能力”成长的摇篮。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
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
因此,从小处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从长远讲,为社会培养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从生理基础入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创造力的形成除了必需的知识基础以外,生理基础也是其支撑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
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
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
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
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
同时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大脑两半并用,从而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游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
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指人的最高级的产生创新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篇1浅谈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摘要: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
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
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对已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
它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立在必行。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创造必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通过思维不仅能表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智力品质之一。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按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程序进行,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如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构思和践行。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对于情境的设置。
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设置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简单、最灵活,也是效果最显著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些生物标本和模型或者录像进行情境创设,还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物进行情境的设置,为学生创造一些能够实际感知生物的环境。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减数分裂”时,就可以采用一些模型进行教学。
运用减数分裂的模型,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更加准确的图画演示,让学生进入设置的情境之中,从而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再如:在学习“自然选择”的时候,可以讲解达尔文在当地考察生物的过程,让学生沉浸在生物和自然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能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当然,设置情境的方法不胜枚举,关键看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这样的方式也不仅仅是运用到课堂的开始,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合理运用。
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设置问题,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适时地设置问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启发式的诱导,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应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运用有效的问题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件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事。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 ,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开始谈起,探讨了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当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
那么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1培养创造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
教师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新教育观念、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特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师。
如何才能培养创造性的教师,这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教师要会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必须要勤动脑,勤于思考,敢于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信任老师。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要积极评定是非,要多于表扬,少于批评。
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情压抑害怕老师,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训斥,那么学生的思维发散度就会受到影响,更不敢大胆发言。
最后,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者,教师成了主导作用,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并以极其自然放松的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创造性学习环境。
2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为了实现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把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教育方式、方法,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2013年教学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许宝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一场深刻的,全面系统的变革。
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新形势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又如何去创新,应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知识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
”他认为“创新精神最重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精神呢?其实,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
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渗透在创造过程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创新活动中具备的这种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变适应发展为创造性发展。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认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的经验,强调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前言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思维,是指采用新颖的方法或者途径,从而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
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一直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为创造新事物提供优秀的思路、方法和想法的思考过程,是产生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科学发明或技术创新的基础,而且也是发展儿童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必要过程。
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创新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2、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判断和评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1、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启发式教学法、项目制学习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法等。
启发式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情境创设评定,诱导学生产生解决困难的新思路,通过创设具有多重变数的情境或局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从而唤醒学生的创造力。
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则是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将相关概念和信息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和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的感知、思考和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利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交流等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提高,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3、创立创新平台和氛围创新平台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教育机构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鼓励自由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想象力,构建各种创新平台和方案。
有关“问题式教学法”一点论文
有关“问题式教学法”的一点探究一、问题试教学法的含义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它突破了以讲授为主、按学科组织教学的封闭体系,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取而代之是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让学生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研讨、交流、辩论、启发、从而探求真理,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思维和学习。
二、问题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
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对未来选择行动方针起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学习,同时也要培养全方位人格。
学习符合自身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习者负责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发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探刻的。
(三)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论文二
创造性思维论文二创造性思维论文4摘要: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的、模糊的或不可企及的。
创造性思维应该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的要素。
创造性思维在物理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的历史表明,创造性思维对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基础理论的产生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求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有创新动机,向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向发展。
这对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学始于思,思始于疑。
”“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由教师置疑,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维。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
”教师的作用不是只讲授知识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多问为什么,能提出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我们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停滞。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给学生巧设质疑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诱发新的创新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着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
近年来,我国学者如林崇德、潘沽、王耘等人的研究一直积极探索如何根据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索体育教学情境中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一、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培养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近年,很多体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体育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贯彻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支持了这些观点。
实验过程中,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和思考的机会、自己设计的机会、自我练习和自我检查的机会,师生互议,相互观摩改进。
让学生在身体活动中开动脑筋、分析评判,在思考中练习动作技能。
教师应采用延迟判断和鼓励方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和支持。
从一学期的训练结果看,将开放性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研究,笔者得到下面两点启示:1、不同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进行。
虽然不同学科的创造教育都应遵循一般的创造教育原则如开放性原则、支持性原则等,但学科不同,教学特点和问题解决特点不同,在某一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学科。
客观上就需要采用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动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与体育教学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与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关,还受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理念影响。
何谓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如何,体育教学可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如何,怎样通过改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怎样的,体育教学中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又是怎样的,教师应如何对待创造性学生等,教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
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其生存质量是不理想的。
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不容质疑的是,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下面就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其实创造能力的种子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未必有合适的土壤条件使之萌芽。
教学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这块土壤,让全班学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思维。
1、创设情景。
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好思。
情境的创设还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乐思方有思泉涌”,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板着脸,更不能去训斥学生,做到真正尊重每个学生。
在我的课堂上,不举手就发言,手在做小动作都是可以原谅的。
不求表面的形式,而求内在的专心。
我努力用我的教学魅力去吸引每个学生,使他们由衷的喜欢上我的课,使他们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时时流露。
2、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我总是采用课内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好机会;人人轮流当讨论小组长,使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而我则深入到每个小组以学习者的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在启发引导的同时,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修正后来的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问题探索”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索”教学法,创造一种愉快、欢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探索教学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所讲解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虽然认真听课,但被动作业答题,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创造力缺乏。
学生只会问“这道题怎么做”,很少问“老师,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那么,如何有效地改变学生不会思考和主动提问的现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本人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探索”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很好。
一、用问题激励引发学生进行探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直接意识的学习动因,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而享受到应有乐趣,使他们对物理学习入迷,主动、自觉地钻研。
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物理学家的生平、物理成就和高尚品质以及我国中学生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取得的成绩等等,创造一种愉快、欢悦的学习氛围,使
学生提高兴奋度和求知欲。
例如:讲光的干涉现象时,我先问学生“是否吹过肥皂泡?”得到学生共鸣后再问:“阳光下观察肥皂泡会看到什么?”这时有学生喊道:“老师你拿我们当幼儿园小孩儿吧”?(潜台词是:居然问这样小儿科的问题)。
这时,我再拿出一个光碟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并问:“好看吗?”答:“好看”,再追问:“看到什么?”答:“彩色条纹”“彩带”,再问:“为什么太阳光经肥皂泡、光碟反射后会出现漂亮的彩色条纹”?“彩色条纹是怎样形成的?”这种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立即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连平时最不爱动脑的同学也会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通过问题创设,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出发,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理论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用问题冲突让学生学会探索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状态之中,发挥学生的智慧,使之教学相长。
在我们已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鉴于此创造性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
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对于合力的概念,学习之前的认识停留在“合力总比分力大”的生活经验水平上。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来营造引起学生观念冲突的氛围。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合力比分力小的实验:在讲台上放半桶水,先请一位女生来提,很容易就提起来;再请两位健壮男生上台共同来提,更加容易的就提起来了,那表情分明在说:小菜一碟。
当我要求他们逐渐增大两臂夹角时,明显感到越来越费力,当两臂放平,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了。
学生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不自觉就会冒出这样一些问题:“合力怎么反而小呢”?“什么是合力呢”?“合力与分力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观念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三、用问题学习方案收获学生创造力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真正成为其内在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应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把学生引上创造性思维之路,用问题学习方案收获学生创造力。
例如,讲摩擦力时,先请学生假想:如果不存在摩擦,世界将会怎样?问题一出,顿时哗然:人将不能
行走、行驶的汽车停不下来、无法握住任何东西……之后把问题方案的落脚点放在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图书馆信息以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创造力得以彰显。
再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时创设的问题情景: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
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这个问题在中学阶段能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处理吗?那么能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吗?之后学生就会在你的学习方案情景下,自主的利用已有知识逐层递进的分析及解题过程,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从以上实例看出,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学习方案的设计就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准确,这样的问题学习方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
其次,还要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和认知顺序来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的教学问题;突出物理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第三,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编排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不同学生达到的层次要求上有差异,一节课的问题目标要求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大数多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
因此,
在问题学习方案设计之前,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明确课程内容的标准要求;二要准确把握设问的科学性;三要明确教材的内容要点与问题意图。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20%之内。
也就是说,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绝大部分学生是能掌握理解的。
但有少量的地方,总是出错误,即使反复练习,也是错误百出。
比如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就是常讲常考常出错的知识点。
对此,我们在问题学习方案的设计中,就要加倍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设置问题,有准备的练。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提高问题意识,学会问题探究,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一种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以便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创新奠定基础。
因此,只要我们在问题学习方案的设计中充分展示学科魅力,体现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