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生活实例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情景创设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这些亮点为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声音特性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我拿出一根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拨动尺子,发出悦耳的乐音。然后,我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让学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接着,我拨动不同长度的尺子,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特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验声音的特性。例如,我让学生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观察音调的变化;改变敲击乐器的力度,感受响度的差异;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体验音色的特点。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我提出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小结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实验桌、椅子。
2.课程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
-教学PPT。
3.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源:声音传播原理动画、乐音特性实验视频等。
-教学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物理教学平台等。
4.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乐音的基本概念。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乐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式来改变乐音的音色。
答案: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式,可以改变乐音的音色。例如,在弹奏钢琴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触键的力度和角度来改变音色;在吹奏乐器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和技巧来改变音色。
3.请解释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往往无法清晰地听到远处的声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乐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艺术性和趣味性:
-利用图示、色彩和图案,增强板书的视觉吸引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二、乐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难点:音色的认识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大家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学生:好听老师:我们把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相反,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1、音调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

请大家再听一下这两个音又什么不同(再次敲击水琴的1和ī)学生:第一个更低,第二个更高。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

(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第二节乐音的三特征,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学生1:(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是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现音调变了,且尺面伸出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2:(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利用套在盒子上的橡皮筋,用笔将橡皮筋垫高,弹拨橡皮筋。

两次实验改变笔所垫位置,保证用力的大小。

我们发现,被弹拨的橡皮筋越短,音调越高。

老师:同学们的方案设计真不错。

大家再按刚才交流的方案进行实验,请注意观察,我们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来改变音调的?(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学生: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2乐音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2乐音 教案设计

4.2 乐音【教材分析】《乐音》选自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二节。

本节教科书介绍了声音的特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了解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能准确的表述不同声音的差别,从而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较多,二是学生在生活中有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的强弱往往混淆不清,对本节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悦耳、动听的声音,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教科书用实验逐一说明了乐音的三个特征。

【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特征,会用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别乐音。

2.知道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知道频率的单位。

3.了解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4.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动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5.知道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特性【教学难点】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分【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学设计

2016年第46期(总第310期)N【教材分析】《乐音》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但也颇具特色。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材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钢尺,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又如利用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来解释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及地震、火山喷发等产生次声波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2)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安排了“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相应提出了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要素,让学生逐步熟悉探究过程。

教材还提出了改变自变量多次实验的思想,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明确探究方法。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应的表格,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

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型】探究型课【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实验,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3)学习从探究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的规律,并能尝试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j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j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
2. 掌握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能够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乐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和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与评价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乐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小组合作
1. 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乐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3.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乐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乐音的产生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4.2 乐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4.2 乐音
一、乐音: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频率(f):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2.响度响度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叫振幅。
3.音色:音色是反映物体发出声音品质的物理量。
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4-2乐音
一、乐音: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音调的高低是有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3.音色:音色是反映物体发出声音品质的物理量。
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练习作业
课堂巩固练习:教材P87-2、3、4
作业: 1.教材P87-12.完成配套练习册内容
教学反思
备课组
长签名
教研组
长审阅
教导处
审阅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初步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教学,完成下列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由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现象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内容
1.乐音的概念。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2.响度;
3.音色。
学生通过互助完成下列实验
一、学生分组互相学习,并提问以下概念。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 二、乐音》_2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 二、乐音》_2

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一、教学背景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了解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能准确地表述不同声音的差别,从而对声音有进一步的理解。

本节课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较多,不但有乐音的特征,还有频率、振幅等概念;二是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理解,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往往混淆不清,这对本节课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知道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声音现象,但是无法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理论无法有效地联系实际。

本节课的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学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本节课紧紧围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展开,所选用的课堂素材均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内容设计上,实行了内容丰富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拓展,不但仅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也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利用示波器展示不同声音的波形,使本节课的抽象概念得以形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探究实验中,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如控制变量法,在所选用的实验中,均体现控制变量法。

通过探究—总结—验证的方法使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知道频率的单位是Hz。

3.了解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4.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

5.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6.知道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7.通过“音调与频率相关”和“响度与振幅相关”的实验,了解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把来自日常生活中对乐音的理解转变为物理学上对乐音的理解。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4.2《乐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乐音》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乐音。

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以及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乐音的三要素,难点是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来看,八年级年龄阶段学生,爱动手、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理性思维尚未形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知识基础上来看,这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音的特征,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3.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人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4.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与发声体距离的关系,通过课堂活动,感受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持良好音色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感激励法、直观教学法、实验认知法。

学法:归纳法、猜想法、类比法。

六、教具学生器材:准备12组实验器材:一把钢尺。

演示器材:一面小鼓、一包纸屑、音叉、小锤。

七、教学设计策略本节课一是内容比较多,不仅有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响度等概念;二是对声音的特征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往往混淆不清,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乐音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乐音说课稿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观察到细微的变化;
3.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不够积极,影响学习效果。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设计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合作意识。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具备了进行乐音学习的前提条件。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的混淆;2.难以理解音阶与频率的关系;3.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限。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特性,如改变弦乐器的弦长、松紧等,观察音调的变化。
2.小组讨论:针对某一乐音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声音特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声音辨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3.同行听课评价,借鉴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2.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为: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二、乐音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二、乐音

二、乐音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重难点响度、音调、音色是理解日常声现象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一)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声音的特性: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得出:1、音调──声音的高低。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刻度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刻度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刻度尺1/5伸出桌外;(2)将刻度尺1/伸出桌外;(3)将刻度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刻度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刻度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刻度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以上问题利用投影)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乐音(第二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乐音(第二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乐音(第二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4、2乐音【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动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知道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音色不同。

3、通过本节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学习重难点】1、学习用实验探究法研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之方法。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3、自主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导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就不同。

3、乐音的、和,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二)导学释疑探究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问题1、观察与倾听:老师先用力轻敲桌面,之后用力重敲桌面。

提出问题:两次声音有何不同?2、思考:轻敲声音_____,重敲声音______。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__叫响度,轻敲响度____,重敲响度______,那么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得出结论1、制定计划:用鼓槌敲鼓,先轻敲再重敲,听声音并细致观察鼓面振动幅度(振幅)有何不同?2、奇思妙想:鼓面振动幅度太小,很难看清。

我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我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①轻敲鼓面,响度___________,纸屑跳动幅度________,鼓面振动幅度______;②重敲鼓面,响度____________,纸屑跳动幅度________,鼓面振动幅度_______。

5、交流讨论,分析论证,达成共识:本实验说明响度的大小主要与______有关。

显然,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就_______,反之则响度就越______。

不过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响度大小肯定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声现象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声现象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章 声现象本章概览三维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经历“研究音调”的实践活动,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3.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4.了解超声波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5.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学习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本章知识网络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产生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 声音与噪声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噪声的来源乐音的特性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防治频率高于2000Hz超声波超声探测、清洗、测速 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 感知声音:耳朵——听觉神经——大脑噪声及其危害一、声音的产生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来传播,即使距离很近,也不能用语言进行交谈,而只能用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不少同学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阻碍小,传播速度应快一些,其实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故选项D错.答案:B自主广场附:“知识梳理”参考答案1.振动正在发声 2.(1)波声波(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真空(3)时间性质温度 340m/s 大 3.振动听觉神经大脑我夯基,我达标1.声音以形式传播,声音靠来传播,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填“能”或“不能”)传声.1.思路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正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在空气中(15℃)声速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答案:声波介质不同 340m/s 不能2.如图4-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将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思路解析:“小球多次被弹开”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这个现象说图4-1-2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时我们能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如要我们在月球表面去做相同的实验,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3.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B.雄蝉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D.凡是能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3.思路解析:声音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发声体发出了声音,并不表明就能听到声音,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H Z~20000 H Z的声音.雄蝉是由腹部两侧下方的发音膜的振动而发声的.答案: D4.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A.讲话发声B.敲钟发声C.蝉发声D.吹竖笛发声4.思路解析:讲话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敲钟发声是由钟的振动而产生的,蝉发声是由它腹部两侧下方的发音膜的振动而发声的,吹竖笛发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竖笛,使竖笛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引起的.答案:D5.“山间铃响马来帮”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身受金属珠子的撞击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很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传入人耳.5.思路解析:铃响是由于铃身受金属珠子的撞击振动而发声,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答案:振动空气我综合我发展6.北宋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其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6.思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题目的意义,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答案:固体能够传声,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速度快7.(2005·安徽)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7.思路分析小欣和大军争议的问题是:是人的动作还是声音对鱼有影响.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控制只让一种情况出现,要么你在鱼缸边做不发声的动作,要么在鱼缸边只讲话发声不做动作,并分别观察鱼的反应,即可得出准确的判断.答案:当看到鱼儿处于静止状态时,一次在鱼缸边静止大声说话,另一次在鱼缸边翻动手掌不说话观察鱼的反应即可作出判断.8.王聪学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节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牙齿咬住机械手表感受指针发生的“滴答”声,发现比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得多,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8.思路解析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到声音,当王聪用牙齿咬住手表时,指针发出的声音还可以通过牙齿、头骨、颌骨等传到听觉神经,因此了解声音能以不同的方式传导,引起人的听觉;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声音是通过他的牙齿、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比通过气体传播效果好,所以感觉声音大.我创新我超越9.如图4-1-3所示,若有一个发令枪和一只秒表,你如何估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写出操作步骤.9.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大小于光速,因此在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时,光传播在这一段路程上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答案:两人分别相距大约400m距离,一人持发令枪,一人持秒表,当女孩看见发令枪的枪烟时开始记时,到听到发令枪声时,立刻停表,记录所图4-1-3测时间,用两人间距除以停表所测的时间,即可粗略的得到要测的声速.共同成长读书做人听诊器的发明有一天,一位聪明的年轻大夫观看几个小孩做游戏,这一游戏导致了一种最重要的医学仪器一听诊器的发明.孩子们在玩跷跷板.不过他们不是骑在木板上,一上一下地玩耍.有一个孩子把耳朵贴近木板的一端,另一个孩子就用钉子刮擦木板另一端,他们对声音穿过木板传播的情形感到十分惊奇.这位法国年轻大夫勒内·雷奈克看到了而且记住了这一情景.几年以后,他在一次感到羞怯的场合下,又回忆起了这件事情.在1816年,有一次他出诊去给一位年轻的姑娘看病,这位姑娘异常肥胖,他知道.如果按当时医生们的惯例,除非把耳朵贴近她的胸部,是不会听得很清楚的.但是,他非常羞怯,不好意思用这种方法听她的心脏和肺部.他回忆起了自己看到过的孩子们的游戏,于是,他拿了一叠纸,把纸卷得紧紧的,把纸卷的一端放在姑娘的胸部,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他所听到的声音比他过去把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时要清晰得多,这时他真是又惊又喜.后来,他做了一根木管,改进了这个仪器,把这根管子从头到尾穿一个小孔,并将一端挖空.把挖空的一端放在病人的胸部,另一端的小孔接在他的耳朵上,这时心脏的跳动就听得格外清楚了.后来人们把这种仪器叫做听诊器.三、乐音与噪声自主广场附:“知识梳理”参考答案1.乐音噪声 2.⑴高低频率赫兹 Hz(或频率)快慢高高低低⑵人耳能感觉的声音的强弱振幅大距离⑶不同 3.⑴无规则的振动⑵声级分贝 dB 强⑶①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②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③阻止它进入耳朵我夯基,我达标1.女高音歌手和男低音歌手演唱时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A.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响度较大B.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C.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音的响度较大D.女高音歌手发音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振幅和频率、响度和音调的关系.“男低音”、“女高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至于响度,双方都可大可小,而一般来说,男低音演员的声音比女演员要大些,音调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而与振幅大小无关.因此,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女高音歌手演唱时音调较高,这是由于她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的缘故.答案:D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消除和减弱噪声对我们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属于消声的是__________,属于吸声的是__________,属于隔声的是___________.(1)学校、医院和图书馆附近不设农贸市场和噪声严重的工厂(2)一些娱乐场所的舞厅、练歌房安装隔音板(3)在市区禁止或在指定区域限放烟花爆竹(4)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和商贩叫卖(5)市内环绕的高架路安装隔音板(6)在学校及住宅小区的周围植树造林(7)王聪同学听到邻居家有吵闹声,影响学习,他除关上门窗外又放下窗帘2.思路解析:(1)、(3)、(4)中的措施是让噪声远离人群集中的地方,或是禁止噪声的产生,这些消除噪声的办法,属于消声;(2)、(5)中的声音在本场所无法消除,为了减少对周围人的噪声影响,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设置障碍,是采取隔离噪声干扰的办法,属于隔声;(6)、(7)中的树林与窗帘起到吸声的作用,属于吸声.答案:(1)、(3)、(4)(2)、(5)(6)、(7)3.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究氟利昂的替代品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3.思路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②在传播中阻断或减弱它的传播;③在声音接收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就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此外换用声音小的机器,降低音量等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城市在道路旁安装隔声板,种植树木,关闭窗户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在耳孔塞上一团棉花等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是防止固体污染,氟利昂进入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是大气污染.安装高音喇叭会给商场附近的人的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在制造噪声.答案:C4.妈妈买碗时常将两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它们的相碰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碗的好坏,她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音量4.思路解析: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一些现象与物理的关系,用两碗相碰时,好碗发生的声音比较纯正,比较清脆,而损坏的碗发出的声音是泛音,比较沙哑.这是由于好碗与坏碗的结构不同,导致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即音色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比较声音的差别时,要注意的是三要素中哪一方面的差别,准确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C5.我国的许多言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响鼓需要重锤敲”泛指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较大努力,从物理学的角度你是怎样理解的?5.思路解析:“响鼓”是指鼓声的响度大,“重锤敲”指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而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就能使鼓面振动的幅度即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响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的关系,此外通过本题的解答会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答案:指振幅越大,响度越大6.如图4-2-1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依大小次序分3层8组,悬挂在钟架上,试分析,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大小有没有关系?6.思路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而发声体的频率是发声体本身所固有的,与它的形状、材料、大小等因素有关,图4-2-1而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答案: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高低无关,与大小有关7.如图4-2-2所示,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的波形图()图4-2-27.思路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物体做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为乐音,反之为噪音.通过观察图3-4-1 的波形不难看出A 、B、C波形图是规则的,是乐音波形图,D为不规则的波形是噪音的波形图.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8.如图4-2-3,摇动烧瓶,记住此时小铃铛响声的大小;取下瓶口的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待烧瓶中的水沸腾后且水刚烧干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等烧瓶变冷后,再摇动烧瓶,这时听到的铃声同前次铃声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8.思路解析:第一次摇动烧瓶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了出来;加热后塞上瓶塞,由于加热时会使瓶内一部分空气排出烧瓶,故此时瓶内空气较第一次摇铃时少,故第二次摇铃时由于介质减少,传播声音的能力就会变差.答案:结论是:声音是依靠介质传播出去的.由于瓶内空气变稀薄,外面听到的铃声将很微弱.9.如图4-2-4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 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2)假若小提琴、长笛、法国号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波形图是否完全一样?9.思路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而频率是表示发声体振动快慢的,从a、b两图可以看出a图的音叉的音调较高.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不同,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不同,虽然小提琴、长笛、法国号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它们的波形图并不一样.答案:(1)图a (2)不一样我创新,我超越10.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4-2-5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4-2-6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10.思路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答案:(1)纸片划得越慢,纸片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2)梳齿越疏,纸片划动速度一定,梳齿越疏,纸片振动越慢,纸片音调越低;(3)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11.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城市的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图4-2-5 图4-2-6图4-2-4图4-2-3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规划安静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和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境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1)从环保角度,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在声源处利用消声的方法减弱噪声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采取隔声吸声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日常生活中,噪声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如果你在噪声环境中学习,你如何减弱噪声?11.思路解析:本文以城市噪声的来源和控制为背景,唤起同学们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做到自己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试题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通过对噪声问题的描述,要求同学们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使我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让提出减少工作、学习环境中噪声干扰的方法,则需要对材料中减小城市噪声污染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迁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这有助于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使人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2)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规划安静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3)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4)可以戴上耳塞、耳罩、防声头盗等防护用具.共同成长见仁见智请阅读小学生张耸与老师的对话.张耸:老师,我妈妈有特异功能.老师:何以见得?张耸:我在厨房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客厅里说:“张耸,水快满了”,话音刚落,水真的满了.老师:这不是特异功能,是因为……根据你的理解请补充完整老师的话:合作共赢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3)根据感觉程度,人们对各种噪声的感觉程度做了划分,分为四个等级:A级觉察不到; B级能觉察到; C级令人心烦; D级难以忍受.请在表格中写出噪声响度的大、小还是弱,人耳对噪声感觉程度的相应等级.(4)分析社区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性方案.四、超声波附:知识梳理答案:⒈次声波超声波⒉声呐 B超超声探伤仪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差,没有什么用处C.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1.思路解析:与可闻声相比,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如:人们利用超声穿透能力强的特点,用来观察人体的内部以诊断病情,也可用来检测样品内部是否有缺陷;还可利用超声的振荡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或清除精密机械上的污垢.答案: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2.思路解析:无论是可闻声还是超声、次声,他们都携带着能量向外传递.与可闻声相比,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是次声,人们预测自然灾害是通过对次声的研究来获取的.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3.思路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是次声,人们预测自然灾害是通过对次声的研究来获取的.答案:A4.地震前有许多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动物的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4.思路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如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等.答案:地震会产生次声波,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对动物有影响,表现出异常行为和反应,人根据动物异常反应推测地震的发生我综合,我发展5.如图4-3-1所示,海水能吸收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强,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为什么用超声波制成的声呐却能发现敌方的潜艇,并测出其航速及到我方舰艇的距离?5.思路解析:解答本题我们要从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来进行考虑.图4-3-1答案:超声波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能将声波反射回来,便于确定物体方位。

【名师推荐资料】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乐音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名师推荐资料】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乐音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乐音一、学习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征。

2、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学习过程:(一)、认知准备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

其国际主单位是。

2、我们把叫做速度。

3、平均速度是描述做物体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运动物体在内或内的整体的快慢情况;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或的快慢情况的物理量。

4、测量平均速度的依据(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5、声音是由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6、声音的传播需要。

所有的、、都可以传声音,不能传声。

7、声音以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8、声音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叫做声速。

声音在15O 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

它的物理意义是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 m。

9、声速是表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在中最快,中较快,中最慢。

这说明声速与的种类有关。

(二)乐音的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乐音是指物体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乐音是指听起来优美动听使人使人愉悦的声音。

右图是乐音的波形图,我们看到乐音的波形是的。

(三)音调1、概念: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实验1:如图,将一钢尺压在桌边,①使它绝大部分都伸出,拨动后,看到钢尺振动的,听到的声音的音调;②使它一半伸出,拨动后,看到钢尺振动的,听到的声音的音调;③使它少一半伸出,拨动后,看到钢尺振动的,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把振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其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50 Hz的意思是。

小实验1说明:音调与有关,关系是。

另外音调还与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因素有关。

例如,吹笛是靠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将所有的笛孔都压住吹时,空气柱的尺寸,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将所有的笛孔都放开吹时,空气柱的尺寸,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乐音依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音调和响度的理解和区分是难点,通过实验要着重讲解二者的区别。

仪器材料:锯条(0—30cm);橡皮筋、直木板、纸杯、火柴杆;截成两段的圆珠笔;鼓、泡沫小球;音叉及鼓锤;示波器;塑料盒;水杯七个、竹筷子.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那么,前者的声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我们称之为乐音,后者的声音(嘈杂刺耳,令人烦躁)我们称之为噪声.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乐音和噪声的有关知识.讲授新课:一、乐音的三要素:乐音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提出问题:水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用竹筷子敲一遍;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什么有关?我们大家用实验来探讨一下.分组实践活动1:①学生动手做图1实验,教师提出:振动的快慢跟锯条伸出的长短有何关系?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也就是声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每秒振动一次叫1赫.每秒钟振动1000次,声音的频率就是1000赫.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小实验1:教师出示截成两段的圆珠笔(可视为高矮不同的笔帽),请同学吹出声音;提出问题:笔帽是靠什么发声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教师再联系生活的管乐器——笛子.分组实践活动2:②如图2实验:将橡皮筋一端绷在直木板上,另一端与纸杯相连且将纸杯固定在直木板上,用手按拄橡皮筋的不同部位(如A点, B点)学生聆听弦长、弦短的拨动,听音调的变化.从而得出音调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不同.教师再联系生活的弦乐器——吉他、小提琴等.交流讨论:这三个小实验都是由于声源振动快慢的改变而引起音调的不同.学生聆听:不同频率的音叉音调不同,巩固赫兹的含义.超声波与次声波播放海豚表演的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海豚是如何捕食吗?学生主持:今天我们就学习超声波,我们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频率在20 Hz 至20000Hz 之间.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束射特性、吸收特性、超声波的能量传递特性、超声波的声压特性.现在我分别介绍它们.现在由每组推荐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超声波的应用.第一组: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超声波止住病人体内出血的新技术,可免除手术止血的痛苦与危险.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医生通常用动手术的方式来为病人止血,这一方法风险较大.有研究者设想用超声波对体内伤口进行加热烧灼,借以止血.但如果出血位置在脑部,或出血面积较大,这种方法就很不可取.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高密度聚焦超声波能加快自然凝血过程,无须加热烧灼伤口就能止血.实验表明,超声波会加快血液运动,激活血小板,使它们错认为自己是在流经一个破裂的伤口,从而加强粘着性,与细胞膜及其它血小板粘附,促进凝血.这一方法比手术止血和超声波加热止血更安全.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完善这项技术,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然后用于人体.第二组:超声波在军事上的应用为什么在水中不采用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纳呢?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强,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纳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纳机发出一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知道了第三组: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鼠虫驱除器:超声波没有穿透力,故遇到障碍物不能穿透,但是能反射回来,但是必须是硬物体才能反射,但损耗很大.超声波遇软物体能被吸收,如窗帘、沙发、衣、被等物,所以也影响它的使用面积.该仪器寿命3年以上耗电极微,每月1—3度电,输出为1W电压为11伏对人无危险伤害,安全可靠超声波洗衣机:彻底“抛弃”洗衣粉,与传统洗涤方式不同,超声波洗衣机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超声波作用于液体时可产生大量小气泡.一个原因是液体内局部出现拉应力而形成负压,压强的降低使原来溶于液体的气体过饱和,而从液体逸出,成为小气泡.另一原因是强大的拉应力把液体“撕开”成一空洞,称为空化.空洞内成为液体蒸气或溶于液体的另一种气体,甚至可能是真空.因为空化作用形成的小气泡会随周围介质的振动而不断运动、长大或突然破灭.破灭时周围液体突然冲入气泡而产生高温、高压,同时产生激波.和空化作用相伴随的内摩擦可形成电荷,并在气泡内因放电而产生发光现象.在液体中进行超声处理的技术多数与空化作用有关),产生巨大能量,将污垢从衣物上“震”下来溶解到水中,然后再通过内筒的转动对衣物进行摔打和水流穿透,洗净衣物.超声波洗衣机不仅无污染,而且比普通洗衣机节水三分之一.BJ49-密度计超声波清洗器,本系列仪器的超声波发生源和震板为独立组件,主要适用于油田、炼油厂密度计圆管内壁清洗,同时也适于各种相同密度计尺寸规格的管道、圆管、方管内壁的清洗.超声波加湿器第四组:超声波在近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质量有几十、几百、几千千克,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只有几分之一克,而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的能力等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构造,将获得的知识用来改进现有的设备和创制新的设备,这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列举次声波例子:地震产生次声波,大象发出次声波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乐音教案教学目标1.乐音及其三个特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感受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激趣导入【深圳特区报讯】“福建奇人用口技杀鼠两万只”:厦门市杏林区前场村林姓农民,模仿老鼠“吱……吱……”的叫声惟妙惟肖,十多米内的老鼠一闻其声,好像听到集合的哨声一样成群结队出洞。

出洞的老鼠纷纷死在他的气枪、弹弓、木棍之下。

这位农民是利用声音的什么特性来捕杀老鼠的呢?方案2:图片导入先让学生观察如图所示的四幅插图并听这四种声音。

提问:同样是乐音,为什么会有差别?怎样科学地区分它们?推进新课1.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先进行大胆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音调是否与物体振动有关呢?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把学生用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分析和讨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因此,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尖;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越低沉。

女同学说话的音调一般比男同学高,就是因为女同学的声带振动得快,频率高;男同学的声带振动得慢,频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乐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音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大家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
学生:好听
老师:我们把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相反,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1、音调
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

请大家再听一下这两个音又什么不同(再次敲击水琴的1和ī)
学生:第一个更低,第二个更高。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

(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第二节乐音的三特征,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
学生1:(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是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现音调变了,且尺面伸出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2:(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利用套在盒子上的橡皮筋,用笔将橡皮筋垫高,弹
拨橡皮筋。

两次实验改变笔所垫位置,保证用力的大小。

我们发现,被弹拨的橡皮筋越短,音调越高。

老师:同学们的方案设计真不错。

大家再按刚才交流的方案进行实验,请注意观察,我们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来改变音调的?(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学生: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其它组受到启发,也都得出类似结论)
老师:所以说音调的决定因素就是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大,也就是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2、响度
(老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老师: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不是,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老师:很好,这就是乐音的第二个特征——响度,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边说边板书)
老师:现在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两个音叉,一个乒乓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响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播放视频)
学生:音叉的声音越大,乒乓球离开音叉越远
老师:也就是音叉振动越大。

在物理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将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放大,变得易于观察,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现在大家说说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由振幅,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老师边板书)
(老师拿起鼓轻敲,同时慢慢在教室里环绕走一圈)
老师:我刚才保持相同的力边走边敲鼓,你们听到的鼓声有何不同?
学生:老师离我近时,听到的声音响;老师离我远时,听到的声音小。

老师: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想,响度还应该与距离有关。

(板书:响度还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老师: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3、音调与响度
老师:那是不是音调高的响度就大呢?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老师:例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儿的“高”是指什么?
学生:音调高
老师:“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这儿的“高”指的又是指什么?
学生:响度
老师: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方法来研究声音音调和响度呢?(示波器展示音调和响度的波形图)
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音调高
B、“细声细语”中的“细”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4、音色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几种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他们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琵琶、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学生:老师播放的是琵琶、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老师:你没看见怎么知道是它们的声音呢?
学生: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声音。

老师:很好,这就是乐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即不同物体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音色也叫音品。

平时我们能听声辨人,听声辨物,就是利用了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的不同(播放)
5、应用
老师:我们现在看一段视频。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灌开水的视频,当开水快满时,停止播放)请问:开水快灌满时,声音的什么特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学生:音调越来越高。

老师:你们觉得此时的声源是什么?
(有的学生说是水,有的学生说是空气,让学生接着看完剩余的视频。

看完后学生了解到是开水装得越满,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老师:管弦乐器是如何改变音调的呢?(播放视频)
老师总结
弦乐的音调管乐的音调——空气柱的长短
老师:在一个酒店开张之际,为了热闹,老板请了威风锣鼓队,若老板想让气氛再热烈些,你会向老板建议让这些鼓手怎么做?
学生:请他们用更大的力敲鼓,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振幅,从面增大响度。

6、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