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沉默不语沉鱼落雁B. 鸿毛纷至沓来沉鱼落雁C. 沉着沉鱼落雁沉默不语D. 纷至沓来沉鱼落雁鸿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严格禁止乱砍滥伐、推广植树造林等。
C.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公园吗?”她问道。
B. 他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D.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青出于蓝C. 胸有成竹D. 惊天动地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老师的话像春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
C.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巨大的书山。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C. 《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7. 下列诗句中,表达情感最为强烈的一项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下列对联中,上下联意思连贯、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上联:春风杨柳万千条,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B. 上联:千里江陵一日还,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C. 上联:春江水暖鸭先知,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D. 上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这篇诗篇以______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yǔ)B. 雕梁画栋(diāo)C. 毛遂自荐(xuàn)D.美轮美奂(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他自己的刻苦努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导致许多乘客错过了航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B. 这个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 他的言辞锋利,让人不敢反驳。
D. 她的厨艺精湛,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B. 她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D. 那位领导工作能力强,运筹帷幄,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 原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变换后: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原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变换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原句:他非常喜欢阅读。
变换后:阅读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屹立在远方。
C. 他的歌声像泉水一样清澈,像山风一样悠扬。
D. 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7.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B. 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金太阳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蕴含(yùn hán)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B.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独出心裁(dúchū xīn cái)D.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上的佼佼者。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教练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C.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户外活动不得不取消。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下列词语中,不能形容“人”的一项是()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 “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D. “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5. 下列诗句中,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熊熊烈火B. 潇洒潇洒自如C. 精神焕发振奋人心D. 炫目炫目夺目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使我们深受启发。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第一名,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C.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迫延误,给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D. 为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勤奋努力拼搏B. 美丽美观C. 诚恳诚实D. 精彩绚丽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B. 那个地方风景如画。
C.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D.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B. 画龙点睛——在关键时刻,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
C.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D.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6.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诗词常用字的一项是()A. 灵魂B. 魂魄C. 魄力D. 魂灵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B. 那个湖面像一面镜子。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她的歌声像夜莺一样动听。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短语的一项是()A. 江南好B. 水天相接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山水相连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B. 他是个聪明、勤奋、善良的人。
C. 我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D.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天空高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熊熊烈火B. 潇洒潇洒自如C. 精神焕发振奋人心D. 炫目炫目夺目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使我们深受启发。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文明的历史中,早期记忆与当代记忆之间出现了“浮动缺口”,在艺术史上表现为经典艺术史因排除民间艺术而形成的历史书写缺口。
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记忆缺口的存在。
先秦的诗乐舞等艺术虽有雅郑之分,但都具有仪式性、民间性的群落文化性质。
体现精英文化创造性的经典艺术从汉代开始发展,经历唐宋元诸朝代的繁荣,在明代达到经典化的高峰。
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乃至唐宋派等诸流派的繁荣与纷争,都是以秦汉唐宋的艺术经典为标准和指归而展开的,民间文艺似乎在精英文化的发展繁荣中没落了。
然而就在这种经典艺术观达到繁荣顶峰的明代后期,个人和民间艺术趣味却又以推崇“性灵”的方式出现,形成了“复古派”与“性灵派”之争。
这种论争呈现出中国艺术发展史中的“浮动缺口”现象--民间艺术在经典艺术及其观念发展的过程中消隐了,而在性灵派的艺术主张和趣味中又浮现了出来。
复古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梦阳在晚年也看到了这个“缺口”的历史意义,他惊叹“今真诗乃在民间”,意味着一直被文人视为粗鄙不文的民间艺术并非已经消亡,在经典繁荣的“今”日以其“真”而仍然具有生命力。
历史缺口的发现意味着不同于经典的另外一种艺术史--作为“天地自然之音”的民间艺术史的显现。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研究中国艺术思想史的同时注意到了经典艺术和民间艺术两类不同文化传统的美学特征。
他在《人间词话》中研究的是“词”这类经典的文人创作,在元曲研究中则深入探讨了具有典型民间艺术特征的元杂剧。
可以说,他的研究视野沟通了中国艺术史的“缺口”。
他在谈到元杂剧时,毫不客气地批评“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显然视之为稚拙朴陋的民间作品;然而同时又誉其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24年4月24日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含有自己姓名、学号信息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统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发明相机以来,世界上便盛行一种特别的英雄主义:视域的英雄主义。
摄影打开一种全新的自由职业活动模式——允许每个人展示某种独特、热忱的感受力。
摄影师们出门去作文化、阶级和科学考察,寻找夺人心魄的影像。
不管花费多大的耐性和忍受多大的不适,他们都要以这种积极的、渴求吸取的、评价性的、不计酬劳的视域形式,来诱捕世界。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自豪地报告说,在1893年2月20日,他曾在一场暴风雪中站立三小时,“等待恰当时刻”,拍摄他那张著名的照片《第五大街,冬天》。
这种追求,已成为大众心目中摄影师的商标。
到20世纪20年代,摄影师已像飞行员和人类学家一样,成为现代英雄。
大众报纸的读者被邀请去与“我们的摄影师”一道,作“发现之旅”,参观各种新领域,诸如“从上面看世界”“放大镜下的世界”“每日之美”“未见过的宇宙”“光的奇迹”“机器之美”以及可在“街上找到”的画面。
②日常生活的神化,以及只有相机才能揭示的那种美——眼睛完全看不到或通常不能孤立起来看的物质世界的一角,譬如从飞机上俯瞰——这些是摄影师的主要征服目标。
有一阵子,特写似乎是摄影最具独创性的观看方法。
摄影师发现随着他们更窄小地裁切现实,便出现了宏大的形式。
在19世纪40年代初,多才多艺、心灵手巧的福克斯·塔尔博特不仅制作传统绘画中常见题材的照片,而且把相机对准贝壳、蝴蝶翅膀,对准他书房里两排书的一部分。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B. 沉湎(chén miǎn)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C. 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在我国科学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D.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词语中,与“和谐”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和顺B. 和谐C. 和美D. 和睦4.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B. 他工作起来像机器人一样,不知疲倦。
C. 他的声音像春雷一样,震撼了全场。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5.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夜晚的星空闪烁着无数颗钻石。
C.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D. 那片湖水犹如一面明镜。
6.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
B. 那个湖泊的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镜子。
C.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
D.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7.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笔优美。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为而不争”的思想。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可以追溯至《老子》。
《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
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
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
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
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为而不争的思想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
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2023.1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涂或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
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养老”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燕、飨、食等礼仪都是借祭祀鬼神之日,以宴会的形式编排长幼序列,演示敬老之礼。
这里的“养老”还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养老行为。
周代养老的仪式除了设置公宴外,还给国老颁发上顶端镶有木雕鸠鸟形状的黑色木制拐杖——鸠杖(同王杖、玉杖)。
鸠鸟食道宽,吞咽顺利,意在祝福老年人吃好吃饱;鸠杖象征着一种权利和荣誉,持杖老人凭杖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养老优抚政策,除给予老人一些荣誉之外,还向社会颁布养老的法令,明确养老范围,建立了具体的保障监督措施,比如汉代就明确规定“子孙为国而死的父祖”等四类人归社会养老。
唐宋时期,敬老和崇文并举,国家建立了“文学馆”等文史研究机构,组织老年学士修史编志,起草皇帝诏书,协助科举考试。
《唐书》中还有国家为高龄老人配备家庭服务人员的记载。
北宋出现了最先用财政资金救助“老疾孤穷丐”的机构——“福田院”。
明代除参照汉代做法外,还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政权建设,并在多地设立了养济院。
清代沿用了明朝的养济制度。
我国古代养老文化的核心是“孝”,而以“孝”为核心的古代养老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江苏省徐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抽测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抽测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假如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但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
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剧烈的浪漫气息。
这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憧憬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
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看法,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忱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更,两者兼之。
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很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
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而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
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袤的生活领域。
在另外很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
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同日而语,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同日而语,合称王、李、高、岑。
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的样式考虑在内。
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
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
以致当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谐之处。
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
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
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
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
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
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
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
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
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命题人:张梅芬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麦秸.(jiē)瞥.见(piē)潜.意识(qián)蹑.手蹑脚(liè)B.荣膺.(yīn)阐.释(chǎn)记事簿.(bù)龇牙咧.嘴(liě)C.粗糙.(cào)腼.腆(miǎn)棕榈.树(lǘ)扛.鼎之作(gāng)D.静谧.(mì)泥沼.(zhǎo)扎.彩带(zā)翻箱倒.柜(d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摩挲钓鱼竿美轮美奂B.安详头绪捉迷藏意尤未尽C.浏览樊篱咨询费雍荣华贵D.内敛帐篷胡罗卜卷帙浩繁3.下列各句中打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即使在表达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小说对恒定主题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
B.谈到《泰囧》13亿票房收入,1:16的投资回报,武汉的文化创意企业心向往之,企业家蠢.蠢欲动...。
C.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D.有网友爆料,称昆明市某区地税局公务员年终奖高达16万元;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出现环境污染、招标腐败等诸多负面事件的延长石油,陕西省政府将为该公司在岗员工增发一个月工资,总额过亿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今年春运,武汉打“飞的”去北上广,比坐高铁还便宜。
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航空公司为吸引客流,纷纷打出“价格牌”。
B.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普查,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
C.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
D.如果想在除早晨或傍晚外的其他时间观察太阳黑子活动,需要使用专门制作的带有滤光片的天文望远镜,切忌不要用眼睛直接观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B.加西亚·马尔克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C.《桥边的老人》《在桥边》分别是[德国]伯尔、[美国]海明威的作品。
这两位作家均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D.《娜塔莎》节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
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
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
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节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6.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
7.对文中“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
B.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
D.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大量的历史内容。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实录”(“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的传统,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水浒传》。
C.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
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
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
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
存曰:“此吾职也。
”入言之。
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
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
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卒辍其役。
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
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
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
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3分)(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3分)(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斜线不得超过6处)(3分)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天下之事分于百官而中书听其治要郡县钱币制于转运使而三司受其会计。
(选自苏轼《决壅蔽》)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①齐己:唐代诗人。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②“望春台”指京城。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2)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意愿?(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1)乱石穿空,,卷起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