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
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性关节炎的前瞻性研究
( eate tfR em t m,T eFr epe o i l N n ag Ct, a y n 7 0 0 C i Dp r n o hu a i m s h it ol' s t ay n i N na g4 3 1 , hn sP s pao H f y a)
炎 治疗 的理 想 药物 。
关键词
未分化 关节炎; 白芍 总 苷
中图分类号 :R 9 . 1 5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3 (0 0 0 0 3 0 0 5— 34 2 1 )5— 6 9— 2
Tr a m e tf r Und fe e i t d Ar hrtswih t lGl c sde fPa o y e t n o i r nta e t ii t To a u o i so e n
U a bi s tesvr s ee etw r nton esbet td d A w sov u ,h ee i f c ee o f di t ujc s i . o e d f s u nh u e
Ke r s U df r n itd at r i : oa l c sd s o a o y y wo d n i e e t e r i s T t gu o i e f e n a h t l p
Abtat 0bet e T t ytet a e to udf rnie r ri ( A) wt t a g cs e o ao src jci : os d h r t n f n ieet t at is U v u em f ad ht i o l l oi s fpe— h t u d
未分化关节炎中西医浅谈_林慧华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类疾病,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再 有推拿、药浴、蜡疗等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以其效果明显, 副作用少,简便易行,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青睐。现代康复 疗法则根据疼痛、功能障碍是影响痹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 因素为依据,通过疼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 痉挛评定等,来制定康复疗法方案,如物理疗法 (physicM therapy ,PT )、作业治疗、康复医学工程等[24],应用在临床。 4 展望
参考文献 [1] Verpoort KN,van Dongen H,Allaart CF,et al. Undifferenti-
at-ed arthritis -disease course assessed in several inception co-horts.Clin Exp Rheumatol,2004,22 (l35):12-17. [2] Stergaard M,Edmonds J,McQueen F,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EULAR-OMERACT rheumatoid arthritis MRI reference image atlas[J].Ann Rheum Dis.2005,64(1):3-7. [3] Zeidler H,Werdier D, Klauder A, et al. Undifferentiated
2 转归 2.1 现代医学判断 UA 转归
目前,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血清标记物测定及影像学技术等 方法评估 UA 的转归。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抗环瓜氨酸肽(CCP) 抗体在预测 UA 向 RA 转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8]。李中青 [9]等对 162 例 UA 患者进行 3 年随诊,结果 24 例抗 CCP 抗体 阳性 UA 病例最终全部转化成 RA;42 例仍为 UA,58 例症状消 失,另 62 例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等其他疾 病。吴茂春等[10]对 130 例 UA 患者进行抗 CCP 抗体检测,结果 56 例抗 CCP 抗体阳性,且后期诊断为 RA,另 74 例抗 CCP 抗体 阴性患者暂时没有变化。UA 有一定的自限性,在随访期间大多 数 UA 患者症状未变化或自动消失,表明 UA 多数预后良好,但 CCP 抗体阳性的患者多预后不良。且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可能会 提高准确性。关晓东等[11]对 192 例 UA 患者进行 12 个月的随访, 发现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胶联终肽(ICTP)、抗 CCP 抗 体和类风湿因子(RF)三种指标可以有效预测 UA 向 RA 的转化。 和雅等[12]对 106 例 UA 患者进行抗 CCP 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 和 RA33 检测,结果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 UA 向 RA 转化的特异 性为 100%。UA 的病程数天或数年不等,可以进展为其他确定 性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性 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部分患者随访数年仍 不符合 RA 分类标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随访依然不能明确分 类[1、13]。国内外研究显示动态 MRI 在早期发现患者的骨髓水肿, 对 UA 向 RA 转化具一定的价值[14、15]。故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 联合给临床判断 UA 的转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2 传统医学判断痹症的转归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是指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下面是一
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示例,包括中医养生、饮食调理、运动
锻炼、情绪调节等几个方面。
一、中医养生:
1.调整作息时间: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
息时间。
2.定时放松:每天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如冥想、瑜伽、太极拳等。
3.经络保健:按摩经络,可以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经络。
二、饮食调理:
1.增加抗氧化剂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蓝莓、猕猴
桃等。
2.合理搭配食物:多吃杂粮、蔬菜、豆类等碱性食物,减少肉类和咖
啡因的摄入。
3.饮水注意:保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三、运动锻炼:
1.适度有氧运动: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增加力量训练: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骨骼的稳定性。
3.保持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4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
四、情绪调节:
1.学会放松:学习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
2.保持积极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通过上述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疾病的发生。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养生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在实施中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改进。
此外,中医“治未病”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医学调养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治未病”思想应成为预防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的重要策略
“治未病”思想应成为预防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的重要策略摘要】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老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开始,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且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但目前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骨关节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调治骨关节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骨关节炎的健康素质教育、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活动、重视养生固本;“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瘥后康复”强调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治未病预防思想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74-0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究,学术内涵日益充实、完善,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性推动作用;其关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方法和手段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1、2],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负重较大和活动较多的关节。
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多方面探讨OA的防治策略。
1 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研究1.1临床特点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临床主要症状为:疼痛、僵硬、关节乏力和失用。
体征:压痛、畸形、骨擦音、活动受限等表现。
本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漫长、难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一、依据中医论治未病思路,提出操作方案
1、坚持服药
早期未病不仅可以通过中药常规治疗方式做好补充和调节,而且还可
以通过中药来进行辨证论治,以调节机体平衡,处理未病状态。
具体方法
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标志,采用合理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调节内分泌和激素,增强免疫力和抑制病理变化的作用。
2、健康饮食
坚持健康的饮食结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早期未病也
不例外。
要注意把握主食、添加食品的比例,注意每日膳食的搭配,可以
以蔬菜、水果、肉类、蛋白质和谷薯类等为主。
同时,要拒绝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面包和糖类等加工食品。
3、适当活动
早期未病中,可以适当活动来调节机体的健康。
可以通过健身操,跑步,游泳,舞蹈,散步等活动来达到此目的。
在选择的运动形式中,要根
据自身条件和体质情况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而不是过度拘泥。
4、足够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未病状态的保健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减轻未病状态。
因此,在健康保健中,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
的睡眠,使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从而达到调节未病状态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困扰,理解患 者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来调整不良情绪和反应,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过程,提供家 庭和社会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恢复健 康。
05
饮食养生与食疗方案
饮食养生原则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演讲人:日Fra bibliotek:目录
• 引言 • 亚健康与中医干预 • 体质辨识与调理 • 情志调养与心理干预 • 饮食养生与食疗方案 • 运动养生与康复锻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治未病旨在通过早期干预和预防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健康水平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综合干预
未来中医治未病将更加注重综合干预,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饮 食、运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调理人体健康。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将推动中医治未病的发展,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提高疾病预测、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议
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科普讲 座、健康教育课程等,向公众普
血瘀质
肤色晦暗,舌质紫黯。调理建议:活血化瘀,多食用活血 食物,如山楂、玫瑰花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
气郁质
神情抑郁,忧虑脆弱。调理建议:疏肝解郁,多食用行气 食物,如柑橘、佛手等,保持心情愉悦。
特禀质
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等。调理建议:避免接触过敏 原,多食用益气固表食物如大枣、燕窝等,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适合选择跑步、游泳等中等强 度的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功
能,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体质调理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体质调理
中医治未病是指在人体尚未发生疾病之前,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中医药方法进行干预,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体质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整人体体质,提高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1.合理饮食:中医饮食保健强调“五谷为养”,强调多食谷类食物,如稻米、小米、玉米等,以补充充足的营养。
同时,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豆制品等,保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按摩保健:中医认为,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按摩方式有推拿、拍打、揉捏等,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按摩部位和方法。
3.运动调理: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适合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4.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中医调理体质的重要方法,通过食用一些药物和食材配制而成的食物,可以起到调节体质的作用。
如麻油鸡、生姜猪蹄等,都属于常见的药膳。
5.睡眠调理:中医强调充足的睡眠对于调理体质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6.精神调节:心理状况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总之,体质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饮食、按摩
保健、运动调理、药膳调理、睡眠调理和精神调节等方法,可以提高人体
的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众普遍推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是为了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包括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理论、慢性病防治理论、体质论等,以及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和技能:包括中医诊断方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调理等。
3.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流程:包括患者评估、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调整等。
4.中医治未病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规范、药物使用规范、针灸操作规范等。
该指南的制定旨在推动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的发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 1 -。
中医辨证治疗幼年未分化脊柱关节病66例临床观察
利湿热 , 肾益精之法 , 6 例 JS A患儿 依据临床证候分期 补 对 6 up
辨 证 论 治 果 :6例 中 显效 6 . 结 6 例 有效 j O例 , 效 1 无 O倒 。 有 总 效率 8 = 论 : 示 中 医对 本病 早 期 治 疗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48 结 提 对 本 病 应 加 强 认识
jv nl S o d la — tr p t y J p 的 主 要 表 现 u e i p n yo r h o ah ,S A) e 是: 多在 男性 年 长 儿起病 . 以下 肢 关 节受 累 为 主 , 核 抗 抗 体和 类风 湿因子 阴性 , 织相容 抗 原 ( A B 常 组 HL 。) 阳性 , 常伴 有腰痛 、 腱端 炎等 。它具有 脊 柱关 节病的 肌 临床 特征 , 不能 确诊 为其 他脊柱关 节 病 , 幼年 强直 但 如 性 脊柱 炎 (AS 、 J ) 肠病 性关 节 炎 、 屑病 性关 节炎 和 赖 银 特 氏综 合征 等 。J p 在 儿童慢性 关 节炎 中并 不少 见 , SA
但 目前很 多临床 医师 对 本病 还 缺 乏认 识 , 能 做 到 早 未
期诊 断和早期 治疗 而现代 医学 治疗本病 多以非 甾体 类 抗 炎药 为主 , 疗效 并 不令 人满意 , 且副 作 用较大 近
年 来 , 们探 讨运用 中医理论 治疗本 病 , 我 取得 一 些经 验 和体 会 , 总结如下 。 现
分析 . 阐述 本 病 的 中 医发 病 机 制 及 辨 证 论 冶特 点 。 法 : 用 清 方 采
2 治 疗 及观 察 方法 2 1 早 期 : 变 早 期 , 程 较 短 或急 性 发 作 。证 候 特 . 病 病
点 : F肢关 节 肿痛 为 主 , 动 受 限 或伴 晨 f 或 伴 足 以 活 岛, 跟痛 , 走困难 , 处拒按 , 怕冷 , 行 痛 不 心烦 急 躁 , 口于 喜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健康生活方式首先,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强调调整养生节律。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理节律,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点前起床,以符合人体的自然节律。
同时,饮食也应该有规律,定时吃饭,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这样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理机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其次,合理饮食是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气候和经期等因素,合理选择食物。
建议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坚果、杂粮、鱼类、家禽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同时,饮食还应该讲究五味调和,不偏食、偏嗜其中一种口味。
避免过食油炸、烧烤、辛辣、油腻等对身体不利的食物,减少盐、糖的摄入量,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提倡适量运动。
中医强调运动对于身体的保健作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次。
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健身操等。
但是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特别是在身体疲劳、感冒或是月经期等情况下,适当休息。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最后,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强调心理调节。
情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情绪失调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建议学会自我放松,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休闲活动等方式调整情绪。
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等,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体来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和忧郁情绪的产生。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防治
的 内容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1 0 . 2 0 1 3 . 0 3 . 0 3
2 膝 骨性关 节炎 的病 机及 临床 分期
2 . 1 病 因病 机
K O A是 由多 种 因 素 引 起 关 节 软 骨 纤 维 化 、 皲 裂、 溃疡 、 脱 失而导 致 的关 节 疾病 , 以 中 老年 患 者 多 见, 女性 多 于男 性 ; 6 0岁 以上 的 人 群 中患 病 率 可 达
5 0 %, 7 5岁 的人 群 则 达 8 0 %; 致残率可高 达 5 3 %。 该 病病 因 尚不 明确 , 其 发生 与年 龄 、 肥胖 、 炎症 、 创 伤
[ 7 ] 杨建 , 颜 红. 抑 郁症 从肺 论治 [ J ] . 天津 中医药 , 2 0 1 1 , 2 8
( 3) : 2 3 0—2 3 1 .
[ 2 ] 李清 亚 , 王 晓慧.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抑郁 症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2 0 0 7 , 1 6 ( 2 7 ): 4 0 9 0— 4 0 9 2 .
及 遗传等 因素有关 ; 病 理特点 为关 节软 骨变性 破 坏 、 软 骨下骨 硬化 或囊性 变 、 关 节 边缘 骨质 增生 、 滑膜 增
生、 关节 囊挛 缩 、 韧 带松 弛或挛 缩 、 肌 肉萎缩 无力 等 。 K O A好 发 于 负重 大 、 活 动多 的关 节 , 如膝、 脊柱 ( 颈
中 医研 究
2 0 1 3年 3月 第2 6卷 第 3期
T C M R e s . Ma r c h 2 0 1 3 V o 1 . 2 6 N o . 3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中西医治疗及护理
1 2 临床 表 现 以 足第 一 跖 趾 、 骨 、 关 节 炎 为 首发 表现 者 . 跗 踝
分别 为 2 5例 (9 4 % )4例 ( 11 % ) 2例 ( .6 ) 以膝 、 6 .4 、 1. 1 、 55% , 手
的皮鞋 , 日可用温水清洗足部 , 每 洗脚后保持皮肤干燥。 3 控制 ()
3~5 d。
老年患者多肝肾功能减退 , 消化 吸收功能差 , 且 对秋水仙碱副作 用相 当敏感 ,故相 当一部分患者不愿甚至拒绝 口服秋水仙碱等
西 药 , 就 为 中 医疗 法 治 疗 本 病 提 供 了空 间 。 这 中 医 学 认 为 本 病 发 病 主 要 为 饮食 不 节 ,嗜食 辛 辣 及 肥 甘 厚 味 , 生湿热 , 灼津液 , 液成痰 , 酿 热 炼 阻滞 脉 络 , 行 不 畅 , 通 则 血 不
的 目的 。
3 4 治 愈 后 仍 应 加 强 健 康 指 导 以 减 少再 发 ( )教 育患 者 要 . 1 我院 20 0 6年 1 月 采 用 自制 消 肿 止 痛 散 治 疗 1 劳逸结合 , 保证 睡 眠 , 理 饮 食 , 当运 动 。 合 适 因适 当运 动 可预 防痛 风 发 作 , 少 内脏 脂 肪 , 轻 胰 岛 素抵 抗 性 。 2 禁 止 吸 烟 、 减 减 () 饮酒 , 避 免 过 度 疲 劳 、 潮 、 冷 及 关 节 损 伤 等 诱 发 因 素 。指 导 患 者 随 受 受
治未病理念在肩关节周围炎防治中的运用
治未病理念在肩关节周围炎防治中的运用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理念,在肩周炎的防治中,贯穿治未病理念,能够减少肩周炎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可广泛推广。
标签:治未病;肩关节周围炎1概述“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肩关节周围炎是针灸推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故有“五十肩”之称。
其症状:肩部疼痛,尤其夜间疼痛加重,严重的痛如刀锥针刺,影响睡眠,关节活动受到轻重不同的限制,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动作亦发生困难。
2病因病理中医对本病的发生过程是这样认为的,中医认为人的一生,其阴阳气血是从幼稚到旺盛再到衰败的过程。
年近五十,则体内脏器开始衰弱。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述:“女子……七七,经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天癸竭……”。
脏腑阴阳的虚衰影响着机体各部的濡养,进而产生组织的老化,在此基础上,肩关节遭受外伤可损伤其脉络,感受风寒易致邪气壅塞,经历劳累常伤及筋脉,长期固定则气血凝滞,所有这些最终都可造成肩部的经脉不畅,筋腱粘连,进而产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结合临床,本人将肩周炎的病因大致分为以下五种:①年老体衰气血不充年过五旬,气血渐虚,肩部组织退行性改变,常常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②外伤肩部外伤,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损,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因素。
③外感风寒因年事渐高,卫阳不足,易感受风寒之邪,邪客肩部而发病。
④长期制动肩关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有的甚至只是活动量减少,并未受任何外部伤害,也同样能继发本病。
⑤肩关节以外的疾病诱发如糖尿病、冠心病、胆囊炎、肺炎等疾病都会成本为病的诱因。
3分期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将肩关节周围炎分为3期:3.1发病前期包括具有可能引起肩关节周围炎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的人群。
3.2肩关节粘连期出现肩关节粘连,临床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的人群。
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施护临床观察
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施护临床观察作者:谢静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
2组疗程均为15 d。
采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并统计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
结果:2组疼痛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P <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及2次以上的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治未病;辨证施护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易导致关节破坏,并伴有关节疼痛及晨僵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结蹄组织病[1]。
本病可造成关节严重疼痛及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科学而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3]。
本院风湿科自开展“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风湿骨病科就诊的住院RA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2~78岁,平均(60.23±5.32)岁;病程1~16年,平均(8.73±3.27)年。
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6~77岁,平均(61.09±4.76)岁;病程1~18年,平均(9.01±4.16)年。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篇一: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治未病服务部相关技术操作规范1. 毫针操作规范2. 电针操作规范3. 灸法操作规范4. 拔罐操作规范5. 头针操作规范6. 刮痧操作规范7.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8. 小针刀(刃针)操作规范9. 温针操作规范10. 穴位埋线操作规范11. 腹针技术操作规范12.推拿疗法操作规范13.中药熏蒸操作规范14.经络检测仪操作规范15.多功能全科检测系统操作规范16.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操作规范毫针操作规范1.针刺前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按理、法、方、穴作出诊疗方案。
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心地接受针刺治疗。
2.检查针具的安全,并根据处方选穴,安排体位,以一次能把所选穴位针完为最佳体位。
3.暴露穴位处的皮肤,用碘伏或75%医用酒精对选好的穴位及临近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备用。
4.进针时,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进针法将针刺入皮内,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所处部位等,选择针刺方向、深度和角度,规定留针时间和治疗的疗程。
5.在留针时间内,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运针,催经运气,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实施,保证针刺的治疗效果。
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其他疗法在留针期间一并进行,如艾灸、红外线照射等。
6.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留针时间到了就可以出针。
7.出针前应把其他的治疗方法先行停止、撤销。
出针时,一手用消毒棉签压住穴位附近,一手握住针柄,轻轻松动针身,再将针慢慢拔出,棉签顺势压住针孔,防止出血。
8.出完针后,要仔细检查所拔针具是否完整,患者身上是否有残留的针具等。
确定安全后,告知患者可以离开。
9.针刺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如晕针、弯针、滞针、断针等,可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报告。
10.有要向患者讲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等,要在患者离开之前,向患者交代清楚,防止意外的发生。
电针操作规范1.使用电针前,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电针治疗,治疗时应选用何种波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2.根据病情,选用穴位,一般选用3-5对穴位为宜,一对穴位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过远,同时禁止一对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心脏,防止意外发生。
针灸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4例
针灸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4例
张亚丽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年(卷),期】2005(0)S1
【摘要】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又称未定型脊柱关节病。
它以炎症性腰背痛最常见,其次有以下肢为主的周围关节炎,常见于膝、髋、踝及骶髂关节,1%~16%患者以肌腱端炎为首发,尚有以结膜炎、虹膜炎或皮肤黏膜受累起病者。
根据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采用针刺加灸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1页(P61-61)
【关键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针灸治疗;腰背痛;关节炎;炎症性;华佗夹脊穴;临床疗效;针灸理论;腰阳关;结膜炎
【作者】张亚丽
【作者单位】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2
【相关文献】
1.膝关节腔注射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一例 [J], 李英楠;李洋;张凤山;于海跃
2.脊柱关节病的分类和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 [J], 张乃峥
3.骶髂关节局部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长期随访 [J], 程秀峰;祝英;张彦
4.脊柱关节病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J], 杨南萍
5.温针灸联合"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蒋雷雷; 韩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未分化关节炎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风湿病科、免疫科、感染疾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未分化关节炎是指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无其他已知疾病诊断,不考虑病程长短的一类疾病。
中医无未分化关节炎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痹证”范畴。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参照2007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关于未分化关节炎诊治的12项建议。
3.1.1 病史
本病患者大都有关节炎,同时除外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明确的风湿类疾病。
3.1.2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关节炎的特点是一定存在关节肿胀,伴疼痛或晨僵。
3.1.3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指标: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急性期可有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或正常;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一般为阴性。
3.1.4 放射学检查
本病患者关节炎发作时可作关节超声或核磁检查,以明确其关节滑膜的变化情况。
3.2 中医诊断
3.2.1 中医病名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数中医“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重浊、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以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的总称。
3.2.2 中医证候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到的临床信息进行辨证,并将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8]、《中医内科学》[6]、《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实用中医风湿病学》[9],最后通过专家共识法制订,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风湿痹阻证: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游走不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或口渴不欲饮,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晨僵,屈伸不利,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面色晦暗,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气血两虚证:关节肿痛,或肢体麻木,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不足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或关节发凉,或畏寒喜暖,舌淡红,苔白薄,脉沉弱或细弱。
3.3 鉴别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需同多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和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关节炎相鉴别。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本指南的辨证论治是指对未分化关节炎患者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病史、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并根据证候拟定治疗方法。
本病辨证准确,治法对证,选方切合病机,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1 辨证论治
4.1.1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风、桑枝、川芎、秦艽、威灵仙、青风藤等。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2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
方剂: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合三妙散(出自《医学正传》)加减。
药物组成:防己,生薏苡仁,萆薢,桑枝,防风,秦艽,牛膝,羌活,忍冬藤,黄柏,甘草。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3 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合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加减。
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白芍,麻黄、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苡仁,羌活,防己,生甘草。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4 痰瘀痹阻证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双合汤(出自《万病回春》)加减。
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当归、鸡血藤、陈皮、半夏、防风、白芥子、僵蚕。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5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祛邪。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桂枝、熟地黄、当归、白术、羌活、独活、秦艽、鸡血藤、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6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止痛。
方剂: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组成:独活、防风、秦艽、茯苓、当归、熟地黄、白芍、杜仲、牛膝、桑寄生等。
偏阳虚者,加肉桂、党参、菟丝子、肉苁蓉等;偏阴虚者,加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等。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2 对症治疗
4.2.1中药静脉输液
根据病情选择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调节免疫作用等(如血必净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