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中国慈善大众化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一: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地域、领域和受益对象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公益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地区和特定行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项目扶持,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2. 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公益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公益资源的均衡分配。
问题二:透明度和信任度不高在公益慈善事业中,透明度和信任度是关键问题。
不少公益组织缺乏透明的财务公示和项目执行情况披露,导致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
对策建议:1. 建立公益组织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益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参考。
2. 强化信息公示制度:设立专门的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公开公益组织的财务信息和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透明度。
问题三:人才培养不足公益慈善事业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培养不足,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建议:1. 多元化培养人才: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开展公益慈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2. 强化组织内部培训:公益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公益慈善事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应紧密合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慈善和公益事业
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慈善和公益事业近年来,慈善和公益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慈善和公益事业,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的经验和做法。
1. 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既然要利用社会资源,我们首先要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和组织愿意参与到慈善和公益事业中。
比如,我们可以与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慈善活动。
这些企业和组织可以提供资金、物资、场地等资源支持,也可以通过人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帮助来支持我们的慈善和公益事业。
我们则可以为这些企业和组织提供名誉、品牌塑造、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支持。
这样,双方就可以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2. 创新筹资模式除了与企业和组织合作,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筹资模式,来帮助我们的慈善和公益事业。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众筹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让大量网民通过小额捐款来支持某一慈善或公益项目的筹款方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和公益事业中来,也可以有效降低筹款成本。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筹款方式,比如,利用物品捐赠、义卖、慈善演出等筹款活动,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3.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要做好慈善和公益事业,除了建立合作关系和创新筹资模式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确保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的透明和规范。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慈善和公益事业机构,来负责资金的管理和项目的执行。
这个机构应该设立财务、监督等多个部门,对筹款、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公开选拔、评审等方式来提高机构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加强宣传和教育要使更多人参与到慈善和公益事业中来,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我们的慈善和公益项目。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公开论坛、演讲等方式,向更多人传递慈善和公益事业的理念和精神,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些事业中来。
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
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慈善事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慈善事业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了当前需求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要发展慈善事业就必须要树立全民慈善意识。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慈善已经成为了公民义务之一,人们自觉地将一定比例的收入捐献给慈善事业。
但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人们的慈善意识还未得到提高,即使是慈善活动开展,也常会有人心存犹豫或者不理解。
因此,要让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就要加强对公众的慈善意识教育,宣传和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效益,才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爱心。
其次,要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慈善制度和管理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慈善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来保证其实施合理、规范和效果可见。
要建立健全的慈善制度,应该先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立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保障慈善组织的自主运营和有效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提高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和用途的明确。
再次,要让慈善事业发展壮大,还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慈善活动与网络结合,已经成为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慈善管理、慈善筹集、慈善捐赠、慈善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大大提高慈善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比如,可以建立慈善平台和捐赠平台,方便社会各界提供相应的帮助方式,也方便非营利性组织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相关资源,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和评价。
只有在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中收集足够数据,才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些数据可以让政府、公众和慈善组织了解慈善活动的发展情况,找到优化慈善策略和增强慈善效益的方法。
因此,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好详细的研究,有助于科学的了解其发展需求,实现科学的慈善事业发展。
总之,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慈善事业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对一个国家极其重要,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慈善机构、政府、社会大众、监督、立法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是这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慈善事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良心,使社会和谐,人情温暖的同时又促进自身更加完善与发展。
对当代中国而言,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机构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等诸多问题,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主体上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慈善机构自身,二是政府方面,三为社会大众。
认清各个主体存在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式。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1、慈善机构运行机制(1)运行不够公开透明我国慈善机构组织的机制不健全,致使慈善组织运作不透明,失去民众的信任。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公益事业的运作组织,是没有组织利益的,更没有自我利益,公开与透明是一项铁的原则。
”1慈善基金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独立性、中介性和透明性,而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在独立性、中介性和公开透明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基金会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善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透明性。
正是由于这种不透明,使得少部分人打着慈善的名号,名为辅助救济,实却干着中饱私囊的勾当,欺骗广大有善心人士。
近年频频曝光的慈善黑幕,已经将慈善与民众置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整个社会的慈善机构已经持有严重不信任态度,这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继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机构内部,由于权力集中,制度不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内部缺乏有效监督的局面,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与审计部门,募捐与执行的专业分工也未明确,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了滥用、侵占、私吞善款的现象。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慈善服务工作是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的慈善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推动慈善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慈善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慈善服务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而这种支持必须建立在对慈善的认知和理解之上。
政府、媒体、学校等各种渠道都应该加大慈善意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的慈善情怀,让慈善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慈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的慈善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对于慈善组织的管理、慈善募捐的监管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我们需要立足于加强慈善法治建设,完善慈善法律法规,规范慈善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慈善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还需要加强慈善组织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慈善服务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精细的管理,而当前我国的慈善组织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我们需要建立慈善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慈善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效率。
我们还应该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推动慈善服务工作的开展。
政府应当制定慈善服务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和引导慈善服务工作的发展。
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推动企业慈善文化的建设。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慈善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
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慈善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慈善服务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国际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慈善服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慈善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慈善服务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慈善事业也一定会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动力
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动力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代社会中,慈善与公益事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人们对慈善和公益事业的需求逐渐增长。
慈善公益事业通过解决贫困、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的问题,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1.2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突破,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但仍然存在各种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
贫困、疾病、文盲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地区和社区。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慈善与公益事业应运而生,成为缓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慈善与公益事业对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对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定义、历史演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慈善与公益事业在国内外取得的成功,并评估其社会影响力和反馈机制。
最后,文章将展望未来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和谐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2. 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2.1 定义与范围慈善事业是指以无偿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改善社会问题为目标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捐款、赞助、志愿服务、救灾援助等形式,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减轻贫困和不公平现象。
慈善事业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
它可以关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儿童福利、老年人护理等问题。
慈善事业也可以支持创新科研项目、艺术文化推广和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慈善事业的目标是通过资源和力量的集中投入来改变社会现实,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 历史演变慈善事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慈善往往由教堂和宗教机构组织,通过救济穷人和提供庇护所来满足基本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慈善事业逐渐演变为一个更加专业、组织化的领域。
慈善机构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公益活动方案
慈善机构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公益活动方案一、明确活动目标首先,慈善机构需要明确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具体目标。
这可以包括增加活动参与人数、提高捐款金额、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度等。
明确的目标将为后续的活动策划和执行提供清晰的方向。
二、深入了解公众需求和兴趣1、开展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了解公众对于不同慈善领域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
例如,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领域在公众心中的重要程度。
2、分析社交媒体数据关注社交媒体上与慈善相关的话题和趋势,了解公众对慈善活动的反馈和期望,以及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建立公众反馈机制设立专门的邮箱或在线平台,鼓励公众提出对慈善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回应并根据反馈调整活动策略。
三、打造有吸引力的公益活动1、主题活动策划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主题活动,如“慈善马拉松”“公益音乐会”“慈善义卖”等。
活动主题应与慈善机构的使命和目标紧密相关,同时能够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
2、亲子公益活动组织适合家庭参与的公益活动,如“亲子义工日”“亲子慈善徒步”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公益,培养下一代的公益意识。
3、线上公益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公益活动,如“线上慈善挑战赛”“公益直播”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和互联网用户的参与。
四、加强宣传推广1、制定宣传策略根据活动目标和受众特点,制定全面的宣传策略。
确定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和宣传时间节点,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给目标受众。
2、利用社交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发布活动预告、精彩瞬间、感人故事等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
3、合作媒体宣传与当地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媒体对公益活动的报道和支持,提高活动的曝光度。
4、名人效应邀请知名人士担任公益活动的代言人或嘉宾,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活动。
五、提供便捷的参与方式1、简化报名流程优化活动报名方式,提供在线报名、电话报名等多种便捷渠道,减少报名环节的繁琐程序。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许多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
如何对困难群众进行有效的救助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发展慈善事业是解决群众困难救助的一个有效途径。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
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有慈善事业的痕迹,只不过和今天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新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于1994年XXX的创立,之后民间慈善机构纷纷建立,慈善活动也频频开展起来。
内地的慈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相关慈善事业的专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捐赠减税免税政策还不完善;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较少,募捐能力较弱;慈善行业人才短缺,专业化水平不高;慈善信息公开不透明,公信力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规范、保护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仍须规定慈善主体的进入资质、公益产权的界定、投融资方式及退出路径等。
当前仍需从法律上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主体负责人、慈善组织的监管机制、慈善活动的程序。
许多有意从事慈善事业者之所以没有参加慈善活动中来,多种原因盖源于此。
另外,社会捐赠减税免税的政策还不完善,影响大宗善款募集。
现行法规对个人和企业捐助的善款减税免税比例偏低,享受全额免税的仅有XXX、XXX等12家慈善机构。
因此挫伤了企业慈善捐助的积极性。
慈善活动不是盈利企业,应该享受减免税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多慈善是免税的。
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较少,募捐能力较弱,这也是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如何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如何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一、加强投入,构建完善的慈善事业体系公益慈善事业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其中政府是重要的主导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财政投入,构建起完善的慈善事业体系。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资金投入:1.建立慈善基金和捐赠平台,鼓励社会各界捐款,扩大慈善事业的财源。
2.提高公益事业预算的比重,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
3.鼓励企业和富豪慈善捐赠,引导社会资源向公益事业倾斜。
4.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拨付和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的效益和安全。
5.建立评估机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监管和评估。
二、培育社会组织,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组织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社会创新和发展。
在培育社会组织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激发其成长的动力。
2.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技能和能力,实现规范化、成体系的管理。
3.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鼓励代表性、权威性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决策和施策,提升社会组织的议政能力。
4.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5.通过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和评估,建立慈善事业的信用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众参与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和保障,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在加强公众参与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全民公益教育,提高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了解和认知度,引导其树立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引导和管理,形成一支专业化、有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为慈善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对公益项目的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捐赠和支持,扩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4.建立公益事业的评价和监测机制,监测公益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益,引导公众有针对性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如何进行有效的公益慈善
如何进行有效的公益慈善公益慈善,是一个社会责任和良心的体现。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们,让社会更加美好。
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公益行动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步,了解需求,找准目标群体。
在进行公益慈善之前,需要对所需帮助的人群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
只有找准目标群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了解到某个地区的贫困儿童需要帮助,而这里的帮助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提供心理和社会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此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儿童的具体情况,他们的需要和问题,以及最需要帮助的方式。
通过了解这些,我们才能在公益行动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式。
第二步,组织一个专业化的团队。
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公益行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专业的人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我们希望帮助的目标群体所需要的服务和支持。
团队成员应当具备多种技能,比如和身边人沟通的能力、寻找资源的能力和协调组织的能力等等。
一名优秀的团队成员需要对整个公益行动的过程有着充足的了解,以便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掌握好节奏和关键环节。
第三步,落实好筹款和资源的问题。
公益活动需要费用和资源,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筹款和资源实现。
落实好筹款和资源问题是进行公益慈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筹款和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问题,比如明确资金和物品支出的范围、掌握市场行情、避免虚构、慎重财务管理等等。
只有在筹款和资源的问题上高度关注,我们才能落实好公益行动的具体需要。
第四步,让群众参与并参与其中。
公益行动需要一家人共同参与其中,在落地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让大众了解我们的行动,让大众了解我们所需要帮助的社区或人群的问题。
借助社交媒体、活动现场,主题演讲等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让更多的人看到你所做的事情,能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和倡议。
此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优秀的运营工具来提高行动效率,提高公益行动的社会曝光率。
结语。
公益行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和探索,需要我们从人性出发,关注公益行动所需要的人口群体,通过专业机构和问卷调查对情况进行评估,寻找有效的帮助方式。
关于公益慈善的重要论述
关于公益慈善的重要论述
公益慈善是社会中的一种积极行为,旨在改善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福祉。
以下是关于公益慈善的一些重要论述:
1.社会责任与参与:
公益慈善是个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通过参与慈善事业,个体和机构能够回馈社会、改善社会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2.减轻社会不平等:
公益慈善是减轻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途径。
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包括教育、医疗、扶贫等,可以促进社会的更加公正和平等。
3.推动社会创新:
公益慈善鼓励创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支持社会创新项目,慈善组织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社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共建社区和谐:
公益慈善有助于共建社区和谐。
通过各种社区服务和项目,慈善机构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共融,增强社区凝聚力。
5.教育和意识提升:
公益慈善是社会教育和意识提升的桥梁。
通过慈善活动,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
6.灾害救援与人道主义行动:
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发生时,公益慈善机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及时的救援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有助于减轻受灾者的痛苦,重建受灾地区。
7.激励社会积极参与:
公益慈善激励了社会的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慈善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局面。
综上所述,公益慈善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福祉,还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第一章: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慈善事业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慈善,如基督教的“救贖”,伊斯蘭教的“卡赞”,佛教的“布施”等。
在中国古代,也有富有慈善精神的传统,如孔子的“仁爱”,释迦牟尼的“菩提心”等。
但在现代,慈善事业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是一种基于信仰的行为,更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救助贫困、弱势人群的公益行为。
20世纪初,慈善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公益慈善,各地区纷纷成立了慈善机构。
此时由于工商业未全面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慈善组织主要以私人个人捐赠为主。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逐步改善,中国慈善事业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扣除,个人慈善捐赠行为逐渐兴起,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开始赋予慈善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和资金支持。
2008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事业开始得到更为系统的法律保障。
今年9月,《慈善事业促进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为慈善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机制。
第二章: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一)多元化现代社会,慈善事业已不再是单一形态的资金捐赠,更多地体现在多元化的公益行为上。
捐款、义卖、慈善演艺、志愿服务等各种方式形式不一、多样化,广泛受到社会关注。
(二)社会化慈善事业正在走向社会化,各种社交媒体、公益机构网络平台将慈善事业引向了更广泛的受众,进一步推动了公益慈善的参与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三)专业化随着慈善事业的日益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响应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弱势群体等公益行为运营中,慈善机构需要具备更为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保证公益行为的有效执行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四)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慈善事业也不断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冲突、自然灾害导致的难民潮、人道主义救援等课题,需要全球各国和组织的合力应对。
慈善事业的意义与发展
慈善事业的意义与发展慈善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社区。
它不仅对受助者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捐助者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慈善事业的意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一、慈善事业的意义1. 帮助弱势群体:慈善事业的核心目标是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疾病或其他困境中的人们。
通过提供物质帮助、医疗援助、教育支持等,慈善事业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福祉水平。
2. 促进社会公平:慈善事业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向贫困地区提供援助,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慈善事业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使社会更加平等和包容。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慈善事业的人们能够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捐助者通过帮助他人,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 塑造良好社会形象: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回馈社会,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公众认可和信任,个人也能够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声誉,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个人发展空间。
二、慈善事业的发展1. 创新筹款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慈善事业的筹款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在线捐款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捐款。
此外,一些慈善组织还通过举办慈善活动、募捐晚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捐助者。
2. 强化透明度和效能:为了增加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提高慈善事业的效能,透明度变得尤为重要。
慈善组织应该公开透明地展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向公众报告项目进展和成果,确保捐款得到有效利用。
3. 强化合作与联合行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与联合行动。
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企业可以提供资源和专业知识,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4. 引导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1.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强慈善宣传,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认知度。
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激发公众的慈善意识和参与热情。
2.增强透明度:慈善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告、项目执行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这有助于建立公众信任,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3.多元化筹款方式:除了传统的捐款方式,慈善组织还可以尝试开展义卖、义演、公益徒步等创新性的筹款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
4.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是慈善服务的重要力量。
慈善组织应该重视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关注弱势群体:慈善服务应该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
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慈善项目和服务。
6.加强与政府合作:慈善组织应该积极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帮助,而慈善组织则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政府提供有益的补充。
7.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慈善组织与企业、社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慈善项目和服务。
这有助于扩大慈善资源,提高慈善服务的影响力。
8.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慈善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我国慈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9.创新慈善服务模式: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慈善服务模式。
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开展线上捐赠、远程志愿服务等新型慈善服务方式。
10.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慈善组织的注册、运营、监管等行为,保障捐赠者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募捐、诈骗等违法行为。
总之,开展慈善服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透明度、多元化筹款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让慈善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慈善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为了生计而疲于奔波,往往忽略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让慈善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关爱他人的体现,更是个人成长和实现价值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明白慈善公益的意义。
慈善是指出于爱心,帮助他人,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
公益则是指为了公共利益,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的活动。
将慈善公益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带来福祉。
其次,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慈善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或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在工作方面,我们可以加入慈善组织或志愿者协会,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爱和陪伴。
在娱乐方面,我们可以关注环保、动物保护等公益事业,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捐款、捐物、义工等方式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我们要关注慈善公益的实践案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慈善公益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比如,“90后”青年李先生,在得知家乡遭受地震灾害后,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积蓄;还有那些为贫困地区孩子捐赠图书、体育器材的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与温暖。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在慈善公益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第四,我们应该积极宣传慈善公益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义务宣传慈善公益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分享慈善公益的感人故事和成功案例,传递正能量,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行动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通过举办慈善公益活动、发起募捐倡议等方式,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最后,我们要明确慈善公益的目标和愿景。
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慈善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地球家园、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课程名称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取得显著的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在我国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很多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
如何对困难群众进行有效地救助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发展慈善事业是解决群众困难救助的一个有效途径。
那么何为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就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
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有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有慈善事业的痕迹,只不过和今天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封建社会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以及团体的赈灾就是慈善的最好表现。
新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于,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创立,之后民间慈善机构(包括省级慈善机构和地方性慈善机构)纷纷建立,慈善活动也频频开展起来。
内地的慈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相关慈善事业的专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捐赠减税免税政策还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规范、保护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仍须规定慈善主体的进入资质、公益产权的界定、投融资方式及退出路径等。
当前仍需从法律上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主体负责人、慈善组织的监管机制、慈善活动的程序;很多有意从事慈善事业者之所以没有参加慈善活动中来,多种原因盖源于此。
另外,社会捐赠减税免税的政策还不完善,影响大宗善款募集。
慈善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的途径
慈善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的途径概述慈善公益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等资源,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为改善社会环境、关爱弱势群体做出贡献的行为。
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既有利于个人心灵的成长和提升,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参与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参与慈善公益的方式之一。
通过加入慈善组织或社区志愿者团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儿童教育、老年护理、环境保护等进行志愿服务。
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读书、组织康复训练、清理环境垃圾等方式来投身于志愿者活动。
2. 捐款捐物支持除了亲自行动外,捐款捐物也是一项非常有效且方便的慈善公益方式。
可以选择向正规的慈善机构或项目捐赠资金,用于援助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需求。
此外,也可以捐赠物品,如衣物、书籍、食品等,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或组织。
3. 参与公益活动筹款公益活动筹款是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类慈善募捐活动来为社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
可以参加跑步、骑行、义卖等活动,积极邀请亲友和社会大众一同参与,并向他们募捐。
这种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
4. 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之一。
个人可以积极参与各类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同时还可以组织并参与树木种植、海滩清洁等志愿活动,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5. 帮助弱势群体关爱弱势群体也是慈善公益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以选择关注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群体,并通过提供教育援助、康复辅导、物资捐赠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此外,还可以关注社会上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6. 传播正能量分享正能量是慈善公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个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写作、演讲等方式,传递正能量的信息和故事,激励更多人参与慈善公益行动。
同时也可以关注并宣传慈善组织的工作和成就,为他们筹集更多的支持。
结语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是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力量的途径之一。
通过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支持、参与公益活动筹款、环保行动、帮助弱势群体以及传播正能量等方式,个人可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并为自身心灵成长和提升带来满足感和意义感。
如何提高捐赠的社会影响力
如何提高捐赠的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捐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公益行为,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还能够传递爱心和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要想让捐赠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却并非易事。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捐赠的社会影响力呢?首先,明确捐赠的目标和方向至关重要。
捐赠者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确定自己的捐赠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是关注教育领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学习资源;还是关注医疗健康,为重病患者提供救助;又或者是关注环境保护,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让捐赠更有针对性,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共鸣。
选择合适的捐赠对象和项目也是关键的一环。
有些捐赠对象可能是小型的草根组织,虽然它们规模不大,但在特定领域却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有些则可能是大型的公益机构,具备广泛的资源和影响力。
捐赠者需要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它们的运作模式、透明度和成效。
同时,要关注那些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这样的捐赠不仅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能为未来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捐赠过程中,加强宣传和传播是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公益广告等,将捐赠的信息广泛传播出去。
通过讲述捐赠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了解捐赠的动机、过程和效果,从而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
比如,可以展示受助者因为捐赠而发生的积极改变,或者介绍捐赠者的爱心和付出。
同时,邀请公众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传播效应。
提高捐赠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捐赠者和受赠方都应该及时、准确地公开捐赠的相关信息,包括捐赠的金额、用途、执行情况等。
这样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公众对捐赠活动的信任。
比如,建立专门的捐赠信息平台,定期发布详细的报告,让公众能够随时了解捐赠的进展和效果。
此外,合作与联动能够扩大捐赠的社会影响力。
捐赠者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其他公益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
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
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
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
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
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
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
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
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
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
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
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
这就造成了慈善机构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背慈善机构章程宗旨,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
公益慈善推广
公益慈善推广公益慈善,是指以利他精神为核心、以无私奉献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事业。
公益慈善旨在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当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公益慈善活动。
而如何将公益慈善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公益慈善推广的必要性公益慈善活动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公益慈善活动中,人们通过合作、互助、关爱等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这种信任和互助的积累可以加强社会整体的凝聚力。
其次,公益慈善活动可以解决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救助贫困家庭、治愈疾病的贫困患者、帮助孤儿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发展。
公益慈善活动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最后,公益慈善活动可以提升社会人文素质。
通过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并且用爱心去回报社会。
这种回报社会的积极心态,可以提升社会的人文素质与精神层次。
综上所述,公益慈善推广的必要性得以明确。
二、公益慈善推广的方式公益慈善推广有很多种方式,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
1、媒体宣传媒体是公益慈善推广的一个重要载体。
通过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例如,《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节目,采访了很多贫困家庭的故事,使得更多的观众关注到这些弱势群体的需要,从而有助于推广公益慈善事业。
2、社交网络推广如今,社交网络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信息渠道之一。
通过在社交网络上推广,可以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都可以成为公益慈善推广的有效载体。
3、公益慈善项目推广公益慈善项目是公益慈善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公益慈善项目,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母亲的爱心餐厅、公益慈善义卖等项目,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促进中国慈善大众化
--唐子陌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人类自觉的社会救助行为,古已有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爱无差等,远施周遍”等慈善理念在我国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慈善事业是社会事业,也是道德事业。
其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的整体氛围,也需要公民个人具有慈善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个层次的网络化的慈善组织,但总体上我国慈善组织的数量仍非常有限,而且在现有的慈善组织中,多数又具有政府背景,纯粹民间性质的慈善组织比较少,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都处于半政府状态,比如运作很好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就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目前在国内虽然颇有声势,但是民政部若要取缔它几乎轻而易举——而创立该基金计划的李连杰先生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都无权继续以该基金计划的名义活动。
在当前,中国慈善事业虽然遇到了特别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慈善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公民慈善意识不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中国当前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中国慈善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代慈善事业受传统慈善意识影响十分深入,公民自觉主动的捐赠意识还没有从本质上形成,全民慈善的意识也没有从根本上调动起来。
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促进中国慈善大众化还有待提高:
一、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慈善氛围。
政府、慈善组织要增强宣传意识,加大对慈善事业全方位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慈善理念,弘扬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慈善精神,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开展贴近群众和喜闻乐见的各种专题宣传活动,宣传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个人和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普及慈善教育,增强公众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精心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回报社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
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促进志愿服务的快速有序发展。
逐步完善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发布社区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广和普及志愿者(义工)登记制度、培训制度、时间积累制度、绩效评估制度、表彰制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推动志愿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创新志愿服务的方式,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以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当代慈善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慈善事业想要得到较好的发
展,必须要整体社会公民的参与,也就是全民参与,实现慈善大众化。
养成慈善主体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培育公民理性的慈善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
在如今,传统捐赠的慈善方式早已不适应当代的慈善事业,体现不出慈善主体的道德自觉。
公民的自觉参与意识是当代慈善活动发展首要条件。
培育慈善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培育道德良心,养成“自觉捐赠”的行善习惯。
加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道德诚信建设。
注重培育青少年慈善意识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引导作用。
当代慈善观念表示出来的行善不是简单地出于对个体的同情,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从目前来看,公民大众化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和氛围还没有形成,要实现中国慈善事业新的发展,培育当代慈善意识已成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