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环境 单元7

合集下载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富集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单向流动、逐级积累、全球性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不易分解或排出的重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过程沿食物链(网)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沿食物链(网)联系①在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④某些物质在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会发生生物富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1综合测试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1综合测试

单元1综合测试一、名词解释根冠比;顶端优势;休眠;光周期现象;春化作用;土壤剖面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周期性主要包括、昼夜周期、等。

2.植物的生长相关性主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等。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成花诱导、、三个阶段。

4.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分为长日照植物、、三类。

5.通常把植物的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6.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有生物、、、、水分、空气等。

7.植物生长的农业生产要素有土地、、、、等。

三、选择题1.茎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

A.生长B.发育C.分化D.生殖生长2.目前,我国可供栽培的植物约( )种。

A.100B.6000~7000C.400000~500000D.10000003.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

A.玉米B.柏树C.水稻D.向日葵4.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5.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黄瓜 B.白菜 C.玉米 D.大豆6.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小麦 C.水稻 D.黄瓜7.玉米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8.一般长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9.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10.白菜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11.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根尖 B.茎尖 C.叶片 D.花12.植物感受光周期的主要器官是()。

A.茎尖B.叶片C.花朵D.根尖13.有实验证明()对植物通过光周期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B.连续光照的时间C.充足的氧气D.适宜的低温14.( )促使植物根冠比提高。

A.增加水分 B.提高温度 C.增加氮肥 D.增强光照15.将杨树的枝条倒插于土中,则其形态学下端可能会()。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第7讲 生物圈与植被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

2.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分布区及常见树种。

3.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4.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和气候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景观图识别植被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一、认识生物圈1.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①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②影响⎩⎪⎨⎪⎧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2)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地面气温15 ℃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 1.森林植被 (1)常绿阔叶林①分布区:一般分布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常青,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③常见树种:樟树、椰子树。

(2)落叶阔叶林①分布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③常见树种: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3)针叶林①分布区:比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叶子呈针状。

③主要类型: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2.草原植被(1)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

(2)主要特征: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2)土壤: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3)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 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1-7《我们离不开植物》(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1-7《我们离不开植物》(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7《我们离不开植物》(表格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植物》课题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3~4年级④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阅读知道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植物,了解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科学思维能说出食品和物品中哪些来自植物,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探究实践能尝试完成简单的小实验,自制香水。

态度责任了解植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懂得珍爱植物。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自植物,并能举例说明来自什么植物。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了解植物的各种用途,构建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

大家坐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吗?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绿色植物能净化环境,为生命的繁衍打下基础。

另外,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也都离不开植物。

除此之外,植物的用处还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吗?(预设: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欣赏价值等)。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植物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植物。

二、探索:植物的用处(预设25分钟)(一)食用价值1.民以食为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道美食,它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味竹筒饭,你吃过吗?它有哪些食材组成呢?(预设:米饭、玉米粒、胡萝卜、豌豆、腊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习题课件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17.材料一: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它终年 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 占全国 1/4 的动物和 1/6 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28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30 页
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
季分明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2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落叶阔叶林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多为落叶阔叶树
针叶林
夏季温暖,冬季严寒
以针叶树为主
草原
气候条件较差,降雨量少
草本植物
荒漠
极端干旱,土壤贫瘠
耐旱植物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3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5.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是 A.银杉 B.水杉 C.珙桐 D.桫椤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 D)
能力训练
第 14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知识点三 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6.许多草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 B.过度放牧 C.伐优留劣 D.没有森林
名师化的原因是
( D)
A.气候干燥
B.过度放牧
C.开垦草原
D.前三项都是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22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14.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的植物是 ( A ) A.珙桐 B.银杉 C.银杏 D.猕猴桃

《园林生态学》习题

《园林生态学》习题

《园林生态学》习题第1单元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将生态因子分哪几类?3、生态因子作用有哪些基本特征?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4、简述园林生态的内容和任务。

第2单元园林植物与光1、简述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以把植物分为哪几类?3、何谓植物的耐阴性?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有何不同?4、列举当地栽植的园林植物中,哪些属阳性植物,哪些属阴性植物?5、什么是光周期现象?在园林花卉生产中有什么意义?6、为什么高山地区植物茎干低矮、花色鲜艳?第3单元园林植物与温度1、温周期现象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2、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物候现象。

3、非节律性变温对园林植物有哪些影响?4、温度调控在园林中有哪些应用?5、什么是积温,积温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哪些?6、园林植物对温度有哪些适应性?举例说明。

第4单元园林植物与水1、简述水对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2、水分对园林植物有哪些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适应有哪些生态类型?3、园林植物群落对城市水分是如何调节的?4、水污染物质有哪些种类?园林植物对水污染有哪些净化作用?5、简述水分调控在园林中的应用。

第5单元园林植物与大气1、简述大气主要成分的生态作用。

2、什么是大气污染?说出10种抗大气污染的园林植物。

3、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有哪些净化作用?4、简述风的生态作用及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

第6单元园林植物与土壤1、土壤有哪些组成成分?2、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生态作用。

3、如何利用土壤特点,提高园林植物的适应性?4、城市土壤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城市土壤进行改良,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第7单元园林植物与生物1、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什么是他感作用?2、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配置和管理园林植物。

3、什么是生物入侵?请举例说明。

第8单元植物群落1、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指标有哪些?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植物群落是如何形成的?4、什么是群落的边缘效应?5、如何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举例说明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原因是什么?6、简述我国植被分布的特点。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精品教案(含1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精品教案(含1单元知识点)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7课,完成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为: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落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建构生态系统概念,分析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存条件,进行有依据的设计实践制作活动,最终达成概念整合的效果。

本课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在绿豆圃里,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除了食物关系外,还存在怎样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和分析绿豆苗和周围生物以及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且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

第三部分——研讨,思考制作生态瓶需要的材料、设计理由、注意事项及制作步骤等。

第四部分——拓展,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展开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清晰、不深刻,具体体现:1.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泥鳅、田螺、小鱼吃什么;2.部分学生能考虑到植物和动物数量需要达到平衡,但对具体数量有争议;3.部分学生考虑到生物的数量还与生物的生长周期、繁殖周期、食物数量等有关系,但对这方面认识不够全面。

在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制订计划、交流论证、完善计划、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做到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7单元生态系统的组成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7单元生态系统的组成
A.草和山羊 B.真菌 C.葫芦藓 D.青蛙
3、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构成一种生态系统
( C)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4、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沙漠生态系统
5、一块农田里,下列哪项为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
素( A)
方,目的是 有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此生态系统中除小鱼(或小虾)和水藻外,还应
涉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和__分__解__者__ 。
(3)此球内加入细菌的作用是充当
_______分__解__者_______不放细菌成果会如何? __生__态__球___内__生__物___死__亡。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互相依存 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课后自评
B 1、下列选项中,能够看作是一种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
B.一片麦地上的全部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环境
C.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B 2、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属于生产者的是 C D ( ),属于消费者的是( )。
如果自然界中的多个绿色植物全部消 失,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最简朴的生态系统必须含有的生物是 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成有机物,供应本身 和系统中其它生物运用,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中的 重要成分。
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 分解成无机物,偿还到无 机环境中,再重新被绿色 植物运用来制造有机物, 缺少了分解者,动植物的 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 系统将崩溃。因此,分解 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 的成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第7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第7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冀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你认为现在地球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导致的温室效应B. 降雨量过多导致的梅雨季节C. 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D. 森林火灾频繁导致的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B、降雨量过多会造成气候潮湿,故不符合;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的金属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符合;D、森林火灾频发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所以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不符合.故选:C.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的原因不包括()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 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 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替代D.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答案】D【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的大小,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因此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小,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与其调节能力的大小无关.故选D3.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的植物类型各不相同,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水D. 空气【答案】B【解析】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2 习题5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2 习题5

习题五一、名词解释细胞有丝分裂输导组织节间复叶单性花植物生长调节剂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植物的细胞和结构属于何种组织:腺毛_____________;树脂道_____________;形成层细胞_____________;石细胞_____________;导管_____________;表皮_____________;3.纺锤体由构成。

4.周皮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5.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和前者可以形成和,使根茎不断增粗。

6.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_________次,细胞核分裂____________次,分裂结果形成________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机械组织的形态及细胞壁加厚的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8.种子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9.小麦种子的胚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相比较, 它具有如下特点: 胚根具有________; 胚芽具有________; 胚轴的一侧为子叶, 有________片, 子叶又称为________; 在胚轴的另一侧与子相对处, 还有一片薄膜状突起, 称为________。

10.植物的主根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 而主茎则主要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

11.双子叶植物有根的内皮层有__________加厚,中柱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12.次生生长时,维管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向内产生__________,添加在初生本质部的__________方,向外产生__________,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__________方。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知识点5、不同环境⾥的植物⼀、填空1、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仙⼈掌的茎和叶的形态特征:茎绿⾊、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挤压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发现内部含有⼤量⽔分。

3、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4、⽔瓶树⾼⼤粗壮,树⼲顶部枝条、树叶稀疏,远看酷似⼀个巨⼤的啤酒瓶。

⽔瓶树的树⼲⾥储存⽔,抗⼲旱能⼒强,适宜⽣长在热带草原。

5、仙⼈柱植株⾼⼤呈柱状,有分枝。

柱上长有许多锐利的棱,棱上长有尖刺。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旱,适宜⽣长在炎热、⼲旱的沙漠中。

6、芭蕉树主⼲没有分枝,叶在主⼲顶端呈螺旋状排列。

叶⽚长圆形,宽⼤。

主叶脉粗厚,分⽀叶脉呈⽻状平⾏分布在叶⽚上。

7椰树树⼲长,笔直,没有分枝。

树叶巨⼤,呈⽻⽑状,集中长在树⼲顶端。

椰⼦喜光,在⾼温、多⾬、阳光充⾜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长发育良好,适宜⽣长在热带沿海。

8、雪松树⼲较直,树枝从下⾄上环绕树⼲向外⽣长。

树叶针状、坚硬,淡绿⾊或深绿⾊。

雪松耐阴、抗旱,有⼀定的耐寒能⼒,分布范围⼴,可⽣活在⾼⼭上。

9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0、⼤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厚、光滑。

⼤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11、杨树树叶秋天变黄,冬天落光。

⼤叶黄杨树叶冬天落三分之⼀左右,总体看来树还是绿⾊的。

12、冬季来临,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

⼤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简答冬天来了,杨树和⼤叶黄杨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答: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6、沙漠中的植物⼀、填空1、我知道的沙漠中的植物有:(仙⼈球、沙棘、仙⼈掌、骆驼刺、梭梭树、胡杨、芦荟、⽯莲花)等。

2、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都含有(⼤量的⽔分)。

3、仙⼈掌储⽔的秘密是:仙⼈掌的叶呈针状,⽽且茎表⾯有蜡质覆盖,⽔的蒸发量极少。

人教版科学六下《植物与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下《植物与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下《植物与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与环境》是人教版科学六下的一个单元,共包含两个课题:“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此外,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观察和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3.课堂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4.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2.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2.5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授课时间:月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教材分析】本节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两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首先,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包括两个连贯的活动。

活动一,出示五种不同的植物,学生观察并认识各自的形态特征。

活动二,出示四种环境的图片,分析适合生长的植物,得出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具体认识两种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观察两种叶子的表面特征,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并思考原因,得出两种植物适应寒冷的秘密。

最后,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鼓励学生获得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了多姿多彩的植物,因此植物对学生来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特点与植物的生存环境之间有什么特点。

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植物的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学善思的科学素养。

2.通过探索活动,观察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树叶的形态特点,分析植物应对寒冷环境的本领,感受自然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本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冬青树叶,杨树叶、不同的树叶、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白荷花和仙人掌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2.讲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形态各种各样。

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它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12.《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12.《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一)课程定位《植物生长与环境》是农业种植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专业课来说,实践性差,理论性强,内容广泛。

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为基础,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将原学科体系的五门课内容进行整合,以为专业服务和“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集中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为今后从事种植植物繁殖、生产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园艺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掌握与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掌握植物、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影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分析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

学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100种,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描述、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方法;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掌握光合、水势、呼吸等重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掌握土壤评土、培土技能;掌握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小学科学植物与环境(配套课件)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植物与环境(配套课件)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植物与环境(配套课件)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小学科学植物与环境】小学科学植物与环境是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将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生长发育,同时释放氧气。

这种过程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键循环。

此外,植物还能调节环境温度,保护土壤和水源,并提供给人类食物、纤维和药物。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实等多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生长环境需求不同,学生需要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变化。

例如,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光照,而开花结实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

三、植物保护环境植物在维护环境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植物能够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植物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土壤。

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这些生态功能,并学习如何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

四、实践活动与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测量光照强度、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分布情况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提高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可视化的教学工具,例如配套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

配套课件可以包括图片、图表、实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视觉感知中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植物与环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冀少版中考生物 课外提升作业8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冀少版中考生物 课外提升作业8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9.(2022·盘锦)我国幅员辽阔,有浩瀚的海洋、纵横交织的河流、茂密 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10.(2022·泰州)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 2 万多个品种。 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有一定的自自我我调调节能节力能。 力
16.(2022·石家庄)“石分美”是石家庄垃圾分类的宣传标志。垃圾分 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 B.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D.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 D)
13.(2022·贺州)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 关。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D ) A.保护植被 B.开发新能源 C.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14.(2022·江西)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微塑料的产 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你不认同的做法是( D ) A.选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B.分类回收塑料制品 C.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 D.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15.★(2022·百色)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靖西市 境内,保护区地处中越边境,总面积 6 530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东黑 冠长臂猿及其主要栖息地。截至 2017 年,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 250 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黑冠长臂猿、黑叶猴、金钱豹、林麝等 6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壁虎、苏门羚等 37 种。野生维管束植物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47 科 961 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有云南穗花杉 1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蚬木等多种植 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与环境教案

植物与环境教案

植物与环境教案
教案一:植物与光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2. 掌握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能力。

3. 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 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介绍。

2. 植物的光照需求:光周期和光强度。

3.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光照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与光照的关系。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引出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的差异,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4. 讲解知识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植物对光周期和光强度的适应能力,并讲解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 小结归纳:带领学生总结植物与光照的关系,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教学重点:
1. 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2.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扩展: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探究,比较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特定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生可利用科研文献,进一步了解植物与光照的关系,探索更多有关主题。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第7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第7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冀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口快速增长导致需求过度B. 自然变迁导致缓慢丧失C. 自身机制缺陷导致灭绝D. 环境巨变导致物种灭绝加快【答案】A【解析】解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生物种类越少.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最主要原因.故选 A.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是极其丰富的B. 生物圈中控制生物的各种特征的基因极其丰富C.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D. 生物圈中的生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答案】D【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如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约7种各种亚类型生态系统约600种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3.下列不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泉山森林公园B. 云龙湖C. 潘安湖湿地D. 学校池塘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和微生物【答案】【解析】4.与“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春风又绿江南岸C. 春江水暖鸭先知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答案】D【解析】 A 、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葵花的影响B、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植物开始发芽生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 、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的影响因此与“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5.我国的“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还有()A. 鳙鱼B. 鲤鱼C. 鲫鱼D. 小黄鱼【答案】A【解析】解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 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而鲨鱼不属于我国四大家鱼.故选 A.6.下列有关物种灭绝原因的描述中最可能的原因是()A. 冰川的作用B. 产生了变异C. 食物缺乏D. 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答案】D【解析】7.对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B. 无论生态系统大小其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同D. 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答案】C【解析】解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A正确B.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越强但当生态系统被破坏后这种能力也随着下降所以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种限度后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B正确C.沙漠生态系统降水稀少动植物种类更少因此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弱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C错误D.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D正确故选 C8.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水稻→老鼠→蛇B. 阳光→水稻→老鼠C. 蛇→老鼠→水稻D. 老鼠→蛇→鹰【答案】A【解析】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水稻与消费者老鼠、蛇之间的捕食关系 A正确B、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B不正确C、蛇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并且蛇、鼠和水稻之间的箭头方向标反了 C不正确D、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老鼠是消费者 D不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9.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汇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答案】生态系统, 生物圈【解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都是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10.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________组成的这些个体的________是有差别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 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________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________ 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________ 当________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________ 【答案】生物个体, 性状, 基因库, 生物, 减少,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解析】每种生物包括同种的很多生物个体这些个体的性状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不是没有联系而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11.请按照表格中的例子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左栏中相对应的说法【答案】种内斗争, 生物适应环境, 遗传【解析】①一山不容二虎属于种内斗争②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是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解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如图草属于________者蝗虫、青蛙、鼠、蜘蛛、食草昆虫属于________者13.(2)在食物网中青蛙和食草昆虫关系是________关系鼠和食草昆虫关系是________关系13.(3)图中的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13.(4)青蛙是农田的卫士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法制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答案】生产者, 消费者【解析】【答案】捕食, 竞争【解析】【答案】3, 植物, 动物,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解析】【答案】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就地保护【解析】14.(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14.(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14.(3)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14.(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鸟类、弧和鹰会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大量繁殖毁坏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说明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5.(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15.(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15.(3)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15.(4)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________关系15.(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是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的15.(6)如果因某种原因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15.(7)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若大量使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农药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15.(8)森林公园四面环山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被誉为“天然氧吧” 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答案】(1)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就是水、空气、土壤、温度、光等无机环境题目中给出的食物网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少了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答案】(2)6【解析】(2)从草出发的食物链有2条草→鼠→蛇→鹰草→鼠→鹰从赤松出发的食物链有4条赤松→鼠→蛇→鹰赤松→鼠→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鹰共计6条【答案】(3)赤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解析】(3)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蛇→鹰草→鼠→鹰赤松→鼠→蛇→鹰赤松→鼠→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鹰其中最长的是赤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答案】(4)竞争【解析】(4)鹰以蛇为食两者有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和大山雀为食这是一种竞争关系【答案】(5)食物链, 食物网【解析】(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众多食物链组合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答案】(6)增加【解析】(6)鹰以蛇为食是蛇的天敌鹰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会导致蛇的数量明显增加【答案】(7)鹰【解析】(7)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鹰位于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答案】(8)相互影响【解析】(8)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环境提供了植被生长发育所需的阳光、水、空气而茂密的植被作为环境的生产者它的生命活动可以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16.(1)结合已学知识小鼠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 据此可推测它不可能是自然发生的16.(2)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巧妙而又严谨两个形状不同的烧瓶形成一组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16.(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乔布劳特的实验不能推翻自然发生论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胎生【解析】解(1)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小鼠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据此可推测它不可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然发生的【答案】(2)对照, 细菌【解析】(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为了探究细菌产生的原因他设置两组实验烧瓶被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细菌不能进入为实验组开口向上的烧瓶细菌能进入为对照组因此两个形状不同的烧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答案】(3)未控制单一变量【解析】(3)乔布劳特的实验是在两个相同烧瓶中放入等量同种培养液煮沸后将其中一个烧瓶密封另一个烧瓶不密封变量有两个空气和微生物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因此乔布劳特的实验不能推翻自然发生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单元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光7.1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
7.1.1太阳辐射
1.日地距离与太阳常数
2.太阳黑子
3.太阳高度角
4.太阳方位角
5.太阳辐射的光谱
6.太阳总辐射
7.日照
日照对数、日照百分率
8.光照强度
7.1.2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2.地面有效辐射
实验实训7-1 光照强度的测定
7.2光合作用
7.2.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7.2.2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1.叶绿体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成
2.叶绿体中的色素
3.叶绿素的形成条件
光照、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氧气、遗传因素7.2.3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2.暗反应
3.光呼吸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7.2.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营养2.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植物种类、叶龄、光合产物的运输情况
3.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7.3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7.3.1植物内同化产物的运输
1.光合作用产物
2.运输途径
短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
3.运输方向
4.运输的速率和溶质种类
7.3.2同化物质的分配
1.代谢源与代谢库
代谢源、代谢库
2.同化物质的分配规律
优先供给生长中心、代谢库之间的竞争、就近供应、纵向同侧运输、暂存在分配利用7.3.3影响同化物运输的外界条件
1.温度
2.水分
3.光照
4.矿质元素
7.3.4同化物质运输分配规律在园林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1.环割
2.摘心
3.修枝
4.截根
5.合理施肥和灌溉
7.4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7.4.1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光质的生态作用
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1)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对园林树木冠形结构的影响
4)对园林树木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3.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日照长度与植物开花
2)光周期与植物休眠
7.4.2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1.对光强度的适应
喜光植物(阳性植物)、阴生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2.对光周期的适应
7.5园林生产上光能调控的途径
7.5.1增加光合面积
1.合理配植
2.整形修剪
7.5.2改变光周期
1.控制花期
2.引种驯化
3.全光育苗
4.合理设计温室采光角度
7.5.3调节光强度与光质
1.遮荫
2.覆盖有色塑料薄膜
思考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