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展望2020年诗歌鉴赏题的方向

合集下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

周刊18教育观点|写作指导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都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纵观近年来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命题,难度趋中,题型趋稳,但依然是得分率偏低的重难点试题之一。

下面,我以2020年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为例,从四个角度管窥此题的方方面面,试图为今后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试题立意该题题型沿袭了近年诗歌鉴赏题的样式,即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情感主题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诗歌进行理解与鉴赏,这样的要求,需要考生具备多种语文能力。

具体地说,涉及到这样几种能力:阅读理解、形象思维、语言二、解题思路首先我们来看客观题:全国卷1从2018年开始一改以往5选2的模式,变为4选近3年来全国卷1诗歌鉴赏客观题的选项设置各具有针对性。

2020年全国卷1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首联含义)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颈联情感)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尾联技巧)本诗属酬和诗,诗词酬和,历代为文人墨客雅事也,宋人洪迈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从标题的“奉和”可见是作诗词和别人相唱和;“见寄”是寄给我,“见”字这一用法在人教版课文《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和《陈情表》中“慈父见背”已经学习了;“次韵”是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董营涛编者按:高考习题,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与其做山寨习题,不如反复做高考习题,从中梳理出命题规律,从中总结失误原因,从中探索出答题技巧。

诗歌复习就是要反复做高考真题,反思错误原因,总结答题规范,摆脱题山题海。

群文阅读是教材改革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更是诗歌命题难点。

高考诗歌命题从比较角度测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从比较角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

最近三年,几乎每年都要从比较角度命制诗歌习题,2020年高考习题也不会例外。

先从高考习题中总结比较型诗歌种类以及对策,进而帮助师生把握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命题分为三类:类型一客观选择题比较,类型二主观题比较,类型三组诗比较。

类型一客观选择题比较命题特征就一句诗歌与考纲必背篇目比较手法上的异同。

例如:(2018年全国1卷)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

就整首诗艺术特征与必背篇目比较异同。

例如:(2018年全国3卷)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就一句诗的手法与课外诗歌比较相同点。

例如:(2017年北京卷)“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2020年复习对策考纲64篇必背篇目,不但要会背会写,更要在相似诗歌中比较鉴赏全面理解;既要宏观把握全诗艺术特征,更要微观掌握写景用了哪些手法;做到逐句理解,做到同一类型诗歌同一作者诗歌异同分析;鉴赏诗歌手法,学会课外迁移。

高考真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18年全国1卷)点评:身处逆境,乐观自信,爱国自强;联系《李凭箜篌引》与《雁门太守行》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考生感觉比较困难且得分较低的题型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考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常存在以下几种突出问题:1.读不懂诗歌,造成鉴赏困难。

1.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词句意义,造成理解不到位、不懂或误解。

诗歌的语言凝练,语言典雅,省略成分较多,再加上为了配合韵律,诗人需要将部分句子调整语序,学生读不懂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对词句的理解不到位。

如杜牧的《山行》一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应为“因为”之意,如不能准确把握这一词义,那么对诗人“停车”赏看枫林,凸现霜染枫林之美,诗人的惊喜,深爱之情,这些内容很难把握到位。

又如白居易的《晚桃花》一诗中,“寒门子弟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如对“遗”和整个句子的语序不能准确把握,造成句意理解困难,就很难把握诗人借物喻人的准确感情。

1.意象的特定情感和特定含义积累不够,造成读不懂诗歌或理解不到位。

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有特定的内涵,考生如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困难和偏差。

清孙自式的《西江月·九日》中的“何处砧声村曲,谁家笛响楼头。

”一句,如不能联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砧声”和“笛响”蕴含的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盼归之情就很难准确把握。

又如唐代诗人齐己的《剑客》尾联一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如果不能把握“易水”这一典故义,不能联想“易水悲歌”中的人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就很难把握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诗中剑客慷慨、豪迈的个性特点。

1.联想、想象贫乏,造成对诗境感受不深刻。

中国古典诗歌,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意象之间跳跃性大。

需要我们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提分方略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提分方略
②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 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③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 分析。
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 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观点题答题要求:
审清题干(观点是什么) +寻找依据论证观点(怎么做)
问题: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 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 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 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6分)
• 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 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 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 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 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 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 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 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 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
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
怀理想;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 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 边。
例2.
(2018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天色已晚,此地与襄阳距离遥远,将来你 到达襄阳时,已经是明年春天了。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本站为你挑选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更多相关资讯本网将持续更新,请及时关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回答变体: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整体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融合意境回答,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及提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有关的句子)分别写下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写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来,沟塍时时通在。

人间艰辛就是三农①。

必须得一犁水足望年益。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先行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可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要得家中夜深挤,还应当说道着长途跋涉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长途跋涉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就是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步骤二)去整体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表明情感)(想象1分后,画面描写2分后)。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答题要诀,解析真题,了解规律,有效提分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答题要诀,解析真题,了解规律,有效提分

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考查的多为主题积极向、正能量或理性思辨的诗歌;题型稳定,分值不变。

一直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

答题要领提示如何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多积累。

诗歌篇幅短小,语言高度浓缩,言简义丰,而且结构多跳跃,句式多倒装,语句连缀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

阅读诗歌时,除了要结合诗句,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读懂具体的诗句和要知人论世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忽视了标题。

标题往往或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或交代写作缘由,或表明诗歌题材,或奠定感情基调。

当然,不同的标题,侧重点会各有不同。

例如2021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标题虽然较长,但理解了标题中各个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知道诗歌内容:“奉和”指作诗与别人相唱和;“见寄”指寄给“我”;“次韵”指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和诗。

整个标题意思: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了解了标题大意,那么第14题的A选项“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中说“与外界不通音讯”自然就是错误的。

第二,不要忽视了注释。

做题时要有一个理念——试题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命题人为什么要给出注释?说明注释在考生读懂诗和答题中是有作用的。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常包括对诗歌主题、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最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如下:
1. 2022年全国甲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作者是魏了翁。

2. 2021年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示秬秸》,作者是张耒。

3. 2020年全国卷一的诗歌鉴赏题目是《读史》,作者是龚自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具体的诗歌内容、题目分析等,可以查阅各地的高考真题资料。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诗歌鉴赏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鲜明且稳定,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与变化。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选材的多样性和题型的稳定性上,更在于命题思路的人文关怀和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将总结命题特点、规律,并提出读懂诗词、准确解答的方法、策略。

一、选材特点: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的体裁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诗词,特别是七言律诗和小令。

2020-2024年5年10道诗歌鉴赏题8首律诗,1首李白的古体诗《送别》,1首宋代魏了翁的小令《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方面,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也有相对陌生但作品质量上乘的诗人,如杨巨源、林逋、刘克庄、叶梦得等。

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

二、命题特点(一)题型稳定: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题型设置。

通常包括一道3分的客观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

这样的题型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查重点: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准确理解。

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

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念此别惊神”中的“此”指的是“把君诗过日”,而不是选项中“面对离别,诗人感到心惊神伤”;2022年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君到南中自称美”的“称”根据前一句“胜境由来人共传”(绝美的风景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竞相传颂),应该理解为“称赞”(你到南中自然也会称赞那里的美景),而不是选项中的“相称”;再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湓浦曾闻似衣带”中的“衣带”,2022年I卷“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

2020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2020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③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①表达喜春之情,②写作者缓步春山
所见,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桃香
飘溢,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③ 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比较方法1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②写景诗——抓景析情 ↓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问: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歌内容 →
辨异:①两诗主要意象?②各自意境特点?③情语?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 异同?(5分) 【答】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异:①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 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2分)。②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 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 (2分)
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应对方法?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古诗(写景诗和叙事 诗)思想情感的方法; 2、做到答题格式、答题步骤规范。
回顾知识:读懂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❶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 情基调)
抓景:意象、意境、情语
求同:笛、芦管——思乡 辨异:抓景析情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作者:王旭东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5期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最低,导致很多同学对此题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

其实,只要我们明确命题趋势,把握命题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就能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上得到较好的分数。

下面我们以近年来的高考卷为例进行分析:选材特点一、宋词大放异彩高考诗歌鉴赏試题的取材范围是诗歌鉴赏备考的关注重点,把握了取材范围就相当于把握了备考复习的方向。

2021年高考全国8套试卷的诗歌除新高考全国Ⅰ卷(唐代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浙江卷(清代吴伟业《意难忘·山家》)外,其余6套卷均选用的是宋代诗歌,且南宋、北宋诗歌各占3首。

而2020年高考10套试卷考查的11首诗歌(浙江卷为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中,唐诗占6首,宋诗占5首。

宋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受命题人青睐呢?唐宋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当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取材领域。

与重情的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重在揭示理趣,侧重于对个人情感或心性的体悟、对自然的感悟、对日常生活的品悟。

因此,老师命题和学生答题更容易落到实处。

这是宋代诗歌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这一趋势启示我们,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的重心应放在唐宋时期一些名家的近体诗或古体诗上,我们可以借助《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全方位地对唐宋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和模拟训练。

二、打破刻板印象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鹊桥仙·赠鹭鸶》,第15题主观题考查的是这首词的风格“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看到词作者是辛弃疾,有的学生马上就在大脑中预设一个豪放派词人的语言风格,照搬学习过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语言特色。

如此,他可能就无法捕捉这首词的独特神韵,当然也就无法发现辛弃疾在金戈铁马之外的浪漫甚至孩童气了。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

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

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例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于理解诗歌有较大难度,加上题目类型繁多、知识纷杂,令诸多考生在备考中望之兴叹。

为减轻高三学子备考压力,明确诗歌鉴赏考察点和答题规律,现举一例,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将诗歌鉴赏题可能考到的题型及答题步骤一一讲清,以资高三备考的师生借鉴。

一、题目设置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释:(1)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

(2)李端:作者友人。

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3)故关:故乡。

(4)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5)“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6)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7)风尘: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解诗: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

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

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

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它恰恰又是学生失分非常多的题型。

这就要求我们对此题型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高考命题思想,明确高考命题特点,把握高考命题规律,探寻高考命题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考。

(一)命题思想2019年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涵盖考查目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的“一核四层四翼”整体架构,是新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昭示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新赛道。

“一核”对标考查目的,即为什么考?“四层”对标考查内容,即考什么?“四翼”对标考查要求,怎么考?而情境和情境活动是考查的载体。

(二)题型设置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为主。

具体说来,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I卷、II卷,诗歌鉴赏题题型基本固定下来,设题数目为两个小题,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

自主命题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省市题型设置与分值有所不同:浙江卷中,诗歌鉴赏题设两个小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

天津卷设置了3个小题,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

(三)选材特点1. 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新高考I卷考查的词;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全国乙卷考查的词;2020年高考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全国卷Ⅲ都考查的诗。

2. 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均出自唐宋诗词;2021年的浙江卷考查了清代吴伟业的词。

3. 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

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2022新高考II卷)、欧阳修(2022全国甲卷)、文同(2022全国甲卷)、王勃(2022全国乙卷)、陆游(2021新高考II卷、2020全国卷Ⅲ)、辛弃疾(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2020全国卷II)、杜甫(2020新高考I卷)等,比较陌生的作者有:魏了翁(2022新高考I卷)、杨巨源(2021新高考I卷)、陈师道(2021全国甲卷)、陆龟蒙(2020全国卷I)、韩驹(2020新高考II卷)等。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明年备考建议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明年备考建议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二、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命题趋势预测。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

高考为了体现学生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诗歌阅读鉴赏题,直接考查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从试题命题角度看,所有试题都紧扣考纲规定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个考点,但也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值得考生高度关注。

第一,诗歌体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

为方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样式的诗。

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率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3、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19首诗歌涉及唐宋诗各5首、宋词4首,比率占到70%;其他还有2首南朝诗、1首魏晋诗、1首元曲、1首清词。

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18套试卷中选考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2首诗,其他如阮籍、李白、杜甫、王昌龄、王安石、欧阳修、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的诗各1首。

不过,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上述信息提示考生,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要适当扩大涉猎范围。

只有平常全方位、多角度地积累了一些作家与作品的相关知识,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时空”考查---2020年后成为命题方向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时空”考查---2020年后成为命题方向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时空”考查---2020年后成为命题方向“古诗词里的时间和空间”,这个考点在2015年湖北卷中考查过,此后,在2020年新高考Ⅰ卷、2020年浙江卷和2021年新高考Ⅰ卷都有所考查。

现在,我们不妨先分类梳理一下近几年“时空”类古代诗歌鉴赏的题目。

1.基础版:识别时空的基本特性(2015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乌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这类题目很基础,比较好答,只要能识别时空的基础特性即可。

古诗词里所谓的时空变化,就是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而这两种变化又都是通过景物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因此,时空变化主要是分析景物的变化。

通过分析,诗中“山曲”“平川”“树杪”“峰头”“帆”“月”这些景物的变化,答案也就得出来了。

本题的参考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

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升级版:时空与情感表达的关系(2020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中“峨眉”代蜀地,“岘首”代襄阳,意在说明两地空间上相隔甚远,从而表现和朋友离别的难舍难分。

若明白时空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本题的参考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对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展望2020年诗歌鉴赏题的方向

对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展望2020年诗歌鉴赏题的方向

一、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1.朝代特征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

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程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了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的。

为何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这两个朝代呢?归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无论是在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的展示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的诗歌发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2018年高考全国卷就选了唐朝李贺、王建和宋朝陆游的律诗,由此可以预见2019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大。

2.作者特征分析通过将近六年高考语文卷中所出现的诗歌进行统计,有这样的发现——作者的重复率极高,其中不乏学生在高中课堂了解的著名诗人,当然,也有高中课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

综合统计近六年的高考语文考题发现,全国卷不会避开名家名作,其中出现的诗人有杜甫、李白、岑参、李贺、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这些诗人均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

当然也有学生不熟悉的,但是进3年来,学生不熟悉的很少出现,即便出现,也会在题干或注视做相应的暗示。

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不能只一味地对名家、名篇进行关注,但不得不说的是名家、名篇必须重点关注。

不然则会导致常规思维陷入窘境。

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学生应该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

3.选材特征分析在近六年全国卷中,诗歌鉴赏的选材范围几乎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别都涵盖了,而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居多。

如2014年无名氏的《阮郎归》,2015年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6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等都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1.考情总结(1)从时代来看,唐宋为主,兼及其他。

9套课标试卷共选用了9首诗歌,其中唐代作品3首,宋代作品4首,元代作品2首。

从作者来看,重视非名家非名作。

(2)从体裁上看,律诗、七绝、小令为首选。

9首诗歌中,诗作5首,其中七绝1首,律诗4首;词4首,其中小令3首。

律诗、七绝和小令依然为首选体裁。

(3)从题材上看,写景、抒怀、咏物、羁旅、边塞、哲理为选材重点。

(4)从题型上看,主观题、单篇鉴赏题为主流。

9套课标试卷都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5)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设计题目。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以及意象和意境等。

“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

2.备考建议(1)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判断考生是否读懂和理解整首诗歌的重要考量标准。

从古诗词的教学来看,“读懂”最直接的尺度就是看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因而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成了命题者命题时的常规思考,成为考查重点。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几乎是每年每卷必考的考点,相信2011年高考也不例外,因为“读懂”是要求,而理解和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则能区别出考生的鉴赏能力。

表现手法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从表达技巧上看,有象征、对比、烘托、白描、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从修辞手法上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对比、借代等;从描写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景物的角度上看,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从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3)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般而言,诗歌是通过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因而把握了形象往往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1.朝代特征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

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程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了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的。

为何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这两个朝代呢?归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无论是在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的展示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的诗歌发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2018年高考全国卷就选了唐朝李贺、王建和宋朝陆游的律诗,由此可以预见2019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大。

2.作者特征分析通过将近六年高考语文卷中所出现的诗歌进行统计,有这样的发现——作者的重复率极高,其中不乏学生在高中课堂了解的著名诗人,当然,也有高中课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

综合统计近六年的高考语文考题发现,全国卷不会避开名家名作,其中出现的诗人有杜甫、李白、岑参、李贺、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这些诗人均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

当然也有学生不熟悉的,但是进3年来,学生不熟悉的很少出现,即便出现,也会在题干或注视做相应的暗示。

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不能只一味地对名家、名篇进行关注,但不得不说的是名家、名篇必须重点关注。

不然则会导致常规思维陷入窘境。

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学生应该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

3.选材特征分析在近六年全国卷中,诗歌鉴赏的选材范围几乎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别都涵盖了,而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居多。

如2014年无名氏的《阮郎归》,2015年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6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等都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

其中2014宋词是借眼前景,表现词人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2015全国I卷是盛唐边塞诗,既有忠君报国之志,又有思念故乡之情;2016全国I卷既有對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伟绩的歌颂,同时,诗人觉得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2017年全国I卷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全国I卷李贺《野歌》流露出一种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由此可见,这些诗歌既有对“小我”的情感表达,又有对“大我”的关照,这也是这几年诗歌考查的一个大方向。

综上可以预见,2019年将延续这三年的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家国之中,抒发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或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边塞诗,或是虽“小我”一时不如意,但胸中依然是“大我”。

4.体裁特征分析通过对高考语文卷中的诗歌调查,不然发现律诗所考的次数较多,占总数的45.07%,律诗中包括五言、七言,紧接着则是词,占总数的26.76%,而绝句近五年仅出现过一次,2014年全国卷出现两首绝句的对比阅读。

这也就说明了在高考语文卷中最常涉及的诗歌类型多是采用以上三种。

通过这样的选择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既利于全面系统了解诗歌的类型,而且对于不同类型诗歌内容、形式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助力。

虽然曾经在高考中也出现过一些非主流体裁,但并未广泛普及,当然这一个偶然为之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广泛、全面地掌握不同的诗歌体裁。

这几年全国卷主要是以诗为主,或许延续这几年的风格,重点准备唐诗宋诗,特别是一些锐意改革的唐宋诗人的律诗,可以作为备考重点。

5.题型特征分析通过近五年的诗歌题型分析发现全国卷注重对情感的分析,2013-2016这四年两道主观题均有一道涉及情感分析;其次是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2013和2016这两年都出现了典故分析;再次是对比阅读题型,2014年全国卷是两首绝句对比阅读,2015年是岑参两首边塞诗对比阅读,2017年全国卷主观题也是对比阅读,2018年全国卷的主观题考查也延续前几年的风格,但有所变化,特别是全国2卷,这也是2019年备考的一个方向。

最后重点是今年诗歌的题型还是会延续2018年考查的方法,客观题和主观题一起考,这样的命题方式适当降低考生理解的难度,考生可以借助选项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帮助读懂诗歌。

二、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题的教学思考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的能力层级为D级,难度较大。

那么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相隔千年的文字中得到什么?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面对的。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有效答题是诗词教学的重点。

1.学会构思与理解诗歌中的画面、情感纵观这六年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写景抒情诗,分析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依然是复习教学的重点。

诗歌意象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歌意境主要来源于作者的情感、身处的环境,景物在诗人的主观情感下会被付以真实的感情,诗人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初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意象就寄托着诗人特殊的情感。

所以,要想最大程度理解诗人创造的意象意境,就应该根据诗歌的情感着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例1:2014年全国卷《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解析】词的上片就通过春风吹雨,残红满地,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正是因为词中人物始终有着无法排遣的愁绪,才会有如此沉闷凄凉的意境,而这种沉闷凄凉的意境又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例2:2016年全国卷《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解析】李白的这首古诗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是因为诗人要颂扬盛唐国运的兴盛,而正是诗人的这种积极昂扬的心态才能营造出如此气势宏大的景象。

因此,高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分析景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也应该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诗歌的画面与情感环环相扣,尽快进入诗境。

2.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众所周知,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而选入高考的诗歌文本通常具有叙事性,可以透过有效信息,即题目、诗人、注解和诗句来合理展开想象,进入诗境。

但同时诗歌又具有特殊性,或情节跳跃,或有违常理。

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想象力,并且将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并通过想象力将诗歌的情景还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进行诗歌鉴赏,把握诗歌的主旨。

《金陵望汉江》中作者展开了江水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因此,学生在进行鉴赏时,首先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了解《金陵望汉江》是以金陵为中心,眺望长江远去引发的感想;其次对作者李白的了解,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擅长夸张和想象;再次是注释,注释帮助理解诗歌内容,降低诗歌难度;最后通过对整首诗歌的阅读、欣赏来展开对长江奔腾的雄壮气象的联想,全面想象作者所构造情境中的奇幻世界,并且经过自身的想象进行真实风景的构造,领悟、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心情。

所以,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题练习上,应该要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想象。

3.重视题目的有效训练及分析综合近六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出题方向,可以发现大都围绕内容、手法、情感这三方面来命题,所以平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梳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景法情三者的关系,同时注重对此类题型的训练。

此外要特别关注今年高考的命题新方向,即主观加客观的方式,从去年的题目来看,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

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

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总而言之,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

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

【2017-2019高考诗歌鉴赏真题】【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解析】14.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