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题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及广东近五年诗歌鉴赏高考题

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及广东近五年诗歌鉴赏高考题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西卷 分 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 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 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 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
2008年 年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 ) 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分) 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么表现手法?( ?(5分 么表现手法?(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鼓角动江城。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近五年新课标卷诗歌鉴赏

近五年新课标卷诗歌鉴赏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题目雨雪曲春日秦国怀古思远人鹊桥仙阮郎归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江总周朴晏几道陆游无名氏岑参朝代南朝·梁唐宋宋宋唐考点(第8题)内容理解意境思想感情,情与景的关系思想感情景物描写作用诗歌内容思想感情景物描写对感情抒的作用写景手法考点(第9题)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诗歌内容典故作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尾联作用从上表可以看出,出现最多的还是唐诗、宋诗和宋词,新课标全国卷一直选用的是诗词,由于诗歌比词曲相对稍容易一些,明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可能会用唐诗或者其它朝代的诗歌,词曲的可能性很小,比较鉴赏更不会出(这几年只有个别试卷是两三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分值。

每年都有9套试卷的赋分是8分,赋分最高的当属新课标全国卷,是11分,最近两年的辽宁卷叶提高到了11分。

这个明年不会有变化。

考点:多从唐诗、宋词取材,侧重考查语言、形象、情感及表达技巧,平和规范;诗歌考察范围有所扩大,由著名诗人非代表作到一半名人代表作。

词语解释,语句疏通,意象把握,章法分析,感情体味,意境主旨,表现手法的鉴赏。

古文阅读考点变化:取消了和诗文阅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常识考点诗歌鉴赏试题多角度综合考察,一方面继续从词句品读、语言品味、意象意境的把握、思想感情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论的判断与鉴赏等角度设题,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诗歌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出现了解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探究类题目。

复习备考建议。

①中国古代的诗歌灿如星海,我们不可能都读到,我们要通过高考试卷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阅读背诵一些名家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以点带面,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是不难做到的。

选用的材料重点是唐宋诗词。

②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

③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④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⑤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⑥注意:四年的高考试卷中,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李贺、李清照的作品没有出现过一次。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十、(2018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 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八、(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二、(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答题要诀,解析真题,了解规律,有效提分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答题要诀,解析真题,了解规律,有效提分

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考查的多为主题积极向、正能量或理性思辨的诗歌;题型稳定,分值不变。

一直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

答题要领提示如何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多积累。

诗歌篇幅短小,语言高度浓缩,言简义丰,而且结构多跳跃,句式多倒装,语句连缀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

阅读诗歌时,除了要结合诗句,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读懂具体的诗句和要知人论世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忽视了标题。

标题往往或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或交代写作缘由,或表明诗歌题材,或奠定感情基调。

当然,不同的标题,侧重点会各有不同。

例如2021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标题虽然较长,但理解了标题中各个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知道诗歌内容:“奉和”指作诗与别人相唱和;“见寄”指寄给“我”;“次韵”指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和诗。

整个标题意思: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了解了标题大意,那么第14题的A选项“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中说“与外界不通音讯”自然就是错误的。

第二,不要忽视了注释。

做题时要有一个理念——试题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命题人为什么要给出注释?说明注释在考生读懂诗和答题中是有作用的。

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锦

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锦

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题。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使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诗歌鉴赏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鲜明且稳定,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与变化。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选材的多样性和题型的稳定性上,更在于命题思路的人文关怀和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将总结命题特点、规律,并提出读懂诗词、准确解答的方法、策略。

一、选材特点: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的体裁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诗词,特别是七言律诗和小令。

2020-2024年5年10道诗歌鉴赏题8首律诗,1首李白的古体诗《送别》,1首宋代魏了翁的小令《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方面,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也有相对陌生但作品质量上乘的诗人,如杨巨源、林逋、刘克庄、叶梦得等。

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

二、命题特点(一)题型稳定: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题型设置。

通常包括一道3分的客观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

这样的题型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查重点: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准确理解。

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

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念此别惊神”中的“此”指的是“把君诗过日”,而不是选项中“面对离别,诗人感到心惊神伤”;2022年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君到南中自称美”的“称”根据前一句“胜境由来人共传”(绝美的风景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竞相传颂),应该理解为“称赞”(你到南中自然也会称赞那里的美景),而不是选项中的“相称”;再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湓浦曾闻似衣带”中的“衣带”,2022年I卷“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五年的诗歌鉴赏真题,具体如下:8高考题考查内容7年份试卷篇目内容主题主观题考查2018全国Ⅰ卷李贺《野歌》(唐诗)写自己困顿中仍不失豪迈气概,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写自己醉中写草书,仿佛看见山河万里清平气象。

分析意象的作用全国Ⅲ卷王建《精卫词》(唐诗)赞美精卫(鸟)的精神。

分析形象与情感2019全国Ⅰ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评价一幅画有诗意,意境深远。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展现真实才学,表达远大心志。

分析场景描写作用全国Ⅲ卷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描绘热闹欢快的农家劳动场景。

分析语言风格2020全国Ⅰ卷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叙述自己的教书生活,期待与友人相聚。

分析思想感情全国Ⅱ卷王安石《读史》(宋诗)认为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有差距,读史时要有批判精神。

分析诗歌道理与启示全国Ⅲ卷陆游《苦笋》(宋诗)借苦笋赞美魏征那样的正直有节操的人。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唐诗)送别友人,表达对先贤庞德公的仰慕。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2021全国Ⅰ卷辛亦疾《鹊桥仙·赠鹭鸶》(宋)与鹭鸶对话,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分析语言特色全国Ⅱ卷陈师道《和南丰先生之作》(宋)赞美曾巩放弃隐居,出山做官。

分析诗歌内容新高考Ⅰ卷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诗)劝勉被贬友人白居易不要对仕途灰心。

分析内容与情感新高考Ⅱ卷陆游《示儿子》(宋诗)要求子孙读书躬耕,心怀国家。

分析内容与情感【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4小题)1.(2021•天津)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2.(2020•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3.(2019•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重庆市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重庆市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重庆市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5小题)1.(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2020•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 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关键乐字 。诗 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 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2.
【参考答案】 ①听泉时间短与长的对比,乍一听仿佛溪水对着关键门字 户 ,听久了觉得屋子就是船; ②泉声大小的对比,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阔伟岸,有时 如细点般清脆圆润。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 独特魅力。 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 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关键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
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
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

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0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0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 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获住此马旳 神采尤其不易。
23年全国Ⅲ卷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 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旳 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 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旳横脊,古代 以梁旳多少区别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旳冠饰。
23年全国Ⅱ卷
白话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犹如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23年全国Ⅰ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旳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诸 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 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旳意思是,当今任公子 已不必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 家旳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旳传说人物,他用很大 旳钓钩和极多旳食饵钓起一条巨大旳鱼。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旳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 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 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 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历年高考写景抒情诗

历年高考写景抒情诗

历年高考诗歌写景抒情诗例1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1995 年全国高考题)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措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感慨,层层拓展、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

【解析】这首词通过对风雨后的海棠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A 、B 项是从语言角度来分析的,如果理解了这首词的意境,很容易就能肯定,从而也可以体会到李清照用语平常却优美动人的艺术特色。

C 项是对表达方式的分析,一、二句是一般的叙述,三、四句是一问一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设问和慨叹。

整首词一层层地拓展和探入,把作者惜春怜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所以 C 项分析正确。

D 项是对主题的分析,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表达作者是对春光留恋的错别的伤感情绪。

在抒情方式上,是借海棠的调零抒发自己的感情,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抒胸臆。

因此D 项分析是错误的。

例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 — (2) 题(1997 年全国高考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来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

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 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7年全国Ⅲ卷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 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 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从“偷格 律”、“伏歌行”、“气粗言语大”可以看 出;②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 嘲,从第一联和第三联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 势宏大的景象。(3分)
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 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16年全国Ⅰ卷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5分)
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
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 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
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
物只在苏家门庭。
17年全国Ⅱ卷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B D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 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年全国Ⅰ卷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 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 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7年全国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6年全国Ⅰ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 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 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 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 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 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 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 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7年全国Ⅱ卷
白话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
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17年全国Ⅰ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AE.诗
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 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 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 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 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 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 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17年全国Ⅱ卷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 分析。(6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 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 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 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17年全国Ⅲ卷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 诗歌鉴赏题
17年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 “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17年全国Ⅰ卷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 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7年全国Ⅲ卷
白话译文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
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
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
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
成。
17年全国Ⅲ卷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16年全国Ⅰ卷
白话译文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
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
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16年全国Ⅰ卷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6分)
白话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
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
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
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 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 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