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历史回顾与讨论
动物核移植技术PPT
提高细胞核全能性
通过改进核移植技术和使用新的细胞 来源,提高细胞核的全能性,以获得 更健康的克隆胚胎。
基因组印记和表观遗传研究
深入研究基因组印记和表观遗传标记 在核移植过程中的变化,以解决相关 问题。
04
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成果与前景
已取得的成果
成功克隆动物
科学家已经成功利用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多种动物,如绵羊、小鼠、 猪等。
转基因动物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再通过核移植技术进行胚胎发育和生产出的动物。这 种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具有特定性状或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用于药物研发、疾病研究等。转基因动物技 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案例三:人类疾病模型的建立
总结词
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详细描述
利用核移植技术,科学家可以培育出患有特定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如糖尿病、帕金 森病等。这些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 础。通过比较正常和患病动物的生理和行为表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推动人
03
1963年
中国科学家朱光亚成功克隆了鲤鱼,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物克隆实 验。
05
04
1996年
科学家成功克隆出绵羊多莉,引起了 全球轰动,标志着动物核移植技术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02
核移植技术的原理
核移植的基本原理
核移植技术是一种利用动物细胞核的 全能性,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转 移到另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中,使其发育成为一个新的动物个体 的技术。
疾病模型建立
通过核移植技术,科学家可以建立疾病模型,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 发展机制和药物筛选。
基因编辑与遗传疾病治疗
利用核移植技术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编辑, 为遗传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鱼类的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
鱼类的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也日益成熟。
其中,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其育种技术的进步也为人类食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将着重介绍鱼类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探讨其应用前景、安全性和道德伦理等相关问题。
一、鱼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人为的改造,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在鱼类领域,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适应环境等方面。
2.鱼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案例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20种转基因鱼类获得了许可证。
其中,转基因鲑鱼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
转基因鲑鱼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在海水中更快地长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产量。
3.鱼类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道德伦理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道德伦理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鱼类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而另一些人则关注转基因技术可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因此,鱼类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道德伦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鱼类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1.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基因编辑是指在生物体基因组中进行定点、精准的基因改造,使得目标基因的序列发生特定的改变。
在鱼类领域,基因编辑技术被应用于改良鱼类的产量、抗病性等方面。
2.鱼类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鱼类干细胞进行改造,通过重新编程干细胞的特性来实现对鱼类的遗传改良。
这种技术可以更精准地实现对鱼类遗传特性的改造,并且避免了传统育种方法中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3.鱼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和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对鱼类种质资源进行改良的需求。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快地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的鱼类品种,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人教选择性必修3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2章细胞工程
人教选择性必修3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2章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1.1958年,格登用非洲爪蟾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实验,成功培育出性成熟个体。
同一时期,我国科学家童第周等开展了鱼类细胞核移植工作。
(P33)2.1975年,米尔斯坦和科勒等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P33)3.2017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了体细胞克隆猴。
(P33)4.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
(P31)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P34)2.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如图)。
(P35)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3.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
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
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P35“探究·实践”)4.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P36“探究·实践”)5.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P37)6.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过诱导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可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如图)。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在鱼类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系和生殖细 胞系就发生了分离,形成了生殖细胞的祖细 胞,即PGCs。随后,PGCs迁移到达生殖原基, 增殖、分化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接着开始 配子发生。在精巢中,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需 要经过3个阶段: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增殖)、减 数分裂(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生成[36-37]。 在有丝分裂阶段,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未分化A型 精原细胞(Aund)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分化的A型精 原细胞(Adiff),同时伴随着自我更新能力的大幅 降低,然后Adiff继续分裂产生B型精原细胞;通 常把Aund称为精原干细胞[36, 。 38-39] 卵巢中,卵原 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后,快速进入到减数分 裂阶段,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初级、次级 生长及卵黄生成后,发育成为卵子。在卵原细 胞增殖过程中,部分卵原细胞保持干细胞特
水产学报, 2020, 44(2): 321−337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190511781
·综述·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叶 欢1, 危起伟1, 徐冬冬2, 岳华梅1, 竹内裕3, 阮 瑞1, 杜 浩1, 李创举1*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首先在斑马鱼daniorerio中建立10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包括先后建立了以胚胎仔鱼和成鱼为受体的生殖细胞移植模式41011供体生殖细胞的选择从pgcs拓展到精原和卵原干细胞46受体的选择与制备等1215
文章编号: 1000-0615(2020)02-0321-17
2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主要包括供体细胞、受 体的选择与制备,以及二者的亲缘关系等关键 科学与技术问题。
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 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 卵母细胞内的技术。
供体细胞 受体细胞 重构胚
动物克隆: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通过细胞核 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 的技术,叫做动物克隆。
供体细胞 受体细胞 重组胚 重组胚激活与培养
1 核供体细胞获得与取核
细胞来源:胚胎细胞,干细胞,体细胞 细胞类型: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时相:G0/G1 细胞传代数
供体年龄 取核
2 受体细胞的准备与去核
减数分裂Ⅱ期成熟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去核方法
盲吸去核法:细胞松弛素 荧光染料Hoechst33342
功能性去核法:用紫外线或激光照射使染色体失活;
197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 利用鲫鱼做移核试验。他们把鲫鱼囊胚期细 胞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再将此 种培养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鲫鱼的未受 精卵中。到1980年4月,他们成功地培育了 两尾无性繁殖的幼鱼,其中一条发育正常。
1989年,童第周、牛满江又将鲫鱼胚胎 细胞核移入鲤鱼去核的未受精卵中,实现了不 同种间的核质杂交,成功地无性繁殖了“鲤鲫 核鱼”新品种。
核供体 卵母细胞去核 卵母细胞的成熟程度及其激活能力 核质相互作用与细胞周期同步化 重组胚的培养及发育
六 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生产转基因动物; 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七 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 理论问题
化学诱导去核法:脱羰秋水仙碱
3 细胞核移植 胞质内直接注射法 透明带下注射法
4 重组胚的激活 电激活:电脉冲次数、时间、间隔; 化学激活:7%乙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子霉素,钙离子载体。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之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鱼类繁殖效率较低,生长速度慢,繁殖季节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倍体育种技术,通过人工干预鱼类繁殖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方式,使得鱼类能够快速成熟、高效繁殖、提高生长速度等。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2. 应用过程2.1 多倍体育种技术概述多倍体育种技术是通过改变鱼类细胞染色体数量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都是二倍体(2n),即每个细胞拥有两套染色体。
而多倍体育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使得鱼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增加,从而形成多倍体。
常见的多倍体育种技术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细胞核移植法等。
其中,细胞核移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捐赠者个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个体的卵母细胞中,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最终得到多倍体个体。
2.2 应用过程(1)选材:选择具有良好经济价值和生长性能的优良品系作为捐赠者和受体个体。
(2)捐赠者个体处理:对捐赠者个体进行荷尔蒙处理或其他方法,使其产生大量高质量卵子或精子。
(3)受体个体处理:采集受精卵母细胞,并将捐赠者个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受精卵母细胞中。
(4)人工授精:将经过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与受精精子进行人工授精。
(5)孵化:将已受精的卵母细胞孵化成鱼苗。
(6)培育和养殖:对产生的多倍体鱼苗进行培育和养殖,观察其生长状态和产出效果。
2.3 应用效果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效果:(1)快速成熟:多倍体个体通常比正常个体早熟,因此可以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产出效率。
(2)高效繁殖:多倍体个体在繁殖过程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种群数量。
(3)生长速度提升:多倍体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神秘的克隆(续)
神 秘 的 克 隆(续) 周 琪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早期的动物克隆研究克隆鱼中国最早从事核移植的是童第周先生,他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50年代当核移植技术刚刚有了报道,童第周先生就认识到了这种技术方法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他带领助手们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摸索。
我国科学家自制的显微操作用机械手在50和60年代能够进行核移植研究的几个国家研究的对象和侧重并不一样,美国核移植工作选用的材料是青蛙。
英国选用的是爪蟾,而中国选择的是金鱼。
童先生选择金鱼做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金鱼原产于中国,是中国劳动人民经过千年的培育而形成的特有品种。
用金鱼进行核移植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童先生对金鱼和鱼的种内核移植的研究在1963年取得成功,得到了克隆鱼。
在此基础上,童先生还进行了金鱼和鱼之间的核移植,也就是把金鱼的细胞核移植到鱼的去核卵中,金鱼和鱼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相当于金丝猴和大猩猩的关系。
在亲缘关系如此遥远的物种间进行核移植在世界上也是一种创举。
童先生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许多内容填补了国际上在动物克隆领域的空白。
在60年代,我国还没有与国外交流,世人并不了解克隆技术在我国如此先进。
在70年代后,当世界逐渐了解中国后,都异常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东方,神秘的中国,与克隆相关的现代科技水平毫不逊色。
这样,世界上许多著名学者纷纷自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童弟周先生交流在核移植领域的心得,他们一致赞扬了中国在鱼类克隆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早期的动物克隆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些成就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
每一个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段光荣的历史。
核移植方法创造的鲫鲤鱼中国科学家在鱼类核移植的研究中,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动物杂交的方法。
他们在鲤鱼和鲫鱼间的核移植,繁殖出一种叫鲫鲤的新鱼类。
这种鲫鲤鱼生长快,个大而且含较高的蛋白质。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鱼类克隆中的一大贡献。
在年代中期,哺乳动物克隆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历史回顾与讨论
收稿日期:$%%%3%"3%4,修回日期:$%%%3%43%$。
ED8
生物工程学报
.0卷
的核(体细胞)被移植后并无发育的全能性,但有一例曾报道 过用爪蟾蝌蚪的肠细胞核获得了正常的核移植个体(!"#$%& 和 ’()*+,-(#,./00),不过此实验结果并未被重复验证;(1) 2343,"#3和 5+6)+%73(./01)曾报道过在蛙类(!"#")的种间 获得了 8 种 核 质 杂 种 蛙,它 们 是 不 育 的(无 发 育 的“全 能 性”),但它 们 除 显 示 供 体 细 胞 核 蛙 的 表 型(9)(&%:;<()特 征 外,还出现了一些属于受体蛙的表型或中间型的特征,从而 证明细胞质对移核卵的发育、分化和遗传均有影响。
以中国科学 院 动 物 研 究 所 的 童 第 周 等(./01,./?1)为 主开始的“核质杂种鱼”的研究,是以他们过去对鱼卵本身结 构的研究为 依 据 的,主 要 是 想 从 理 论 上 研 究“ 核 质 关 系 ”问 题。所以他们与前人所用的方法虽然相同,但学术思路和研 究的重点有异。其根据是美国的 F<<(&)(+,(&(./10)曾用 一种鱼(/(#.(0(&+-*-%,10’*(&)卵,和中国的童第周等(./DE) 曾用金鱼($"%"&&’(&"(%"*(&)卵 为 材 料,证 明 在 它 们 的 卵 细 胞质中有一种物质,由植物性极流向动物性极的胚盘内,它 能决定卵子能否正常发育,他们称这种物质为“组织者”(F#G -3&+H(#),从而证明 细 胞 质 因 子 对 发 育 和 分 化 的 重 要 性。 至 于对这种因子的确切性质还未弄清楚。童第周等想用核移 植实验来证 明 这 类 细 胞 质 因 子 对( 一 )发 育 和 分 化 的 影 响; (二)对遗传的影响。由于在同种动物中无法区别核和质所 代表的遗传特性,所以用同种动物为材料只能判断细胞质因 子的第一种影响,而无法判断其第二种影响。为了着重研究 第二方面的问题,他们将一种鱼的囊胚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 的去核未受精卵内,构建成一个核质杂种卵,由此发育成核 质杂种胚胎、幼体或成体,这样便不但能判断细胞质因子对 发育和分化的影响,而且又能判断它们的遗传特性(表型)究 竟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决定的,还是两者都有作用?同 时在应用上也可能探索鱼类品种的改良问题。
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报告
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核移植,就是将一个细胞核用显微注射的方法放进另一个细胞里去,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无性繁殖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前者为供体,可以是胚胎的干细胞核,也可以是体细胞的核。
受体大多是动物的卵子,其中因为鱼类的卵子产量大,所以以鱼类为主。
童第周等在鱼类细胞核移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利用鱼类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到不同属和不同亚科的去核未受精成熟卵内,得到了几种核质杂种鱼。
这些工作不但证明了鱼类早期囊胚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同时也说明利用动物早期胚胎的体细胞核育种的可能性。
那么用囊胚细胞的融合引进外来的染色体以及改造原有细胞的遗传组分,然后把融合的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未受精的成熟卵里去。
他们在鲤科鱼类的不同变种之间,将鲫鱼的囊胚细胞核移入金鱼的去核卵内获得了核质杂种鱼;在不同属之间,将鲤属的红鲤核移入鲫属的鲫鱼去核卵内获得了核质杂种鱼。
将这二种鱼的核、质反向重组后也获得了核质杂种鱼,这就是后来有人称之谓在世界上首创的“试管鱼”。
他们又在不同亚科之间,将雅罗鱼亚科的草鱼核移入鳊亚科的团头鲂的去核卵内也获得了核质杂种鱼。
这些核质杂种鱼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都能繁殖后代,而且己多次重复获得。
将这些核质杂种鱼与它们的细胞核供体鱼相比,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特性的变化。
例如将鲤鱼核移入鲫鱼去核卵内所得的核质杂种鱼,其多数性状为核型,有的属细胞质型和中间型,也有新的变异性状。
而且它们还显示生长速度快,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等特点并己推广养殖,繁殖五代以上。
另一种更远缘的、不同亚科间鱼类间(草鱼核和团头鲂的去核卵组合)的核质杂种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状变异并己繁殖到第二代。
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要点包括供体与受体的准备、去卵膜、挑去卵核、分离囊胚细胞和移核等5个程序。
(一)供体与受体的准备供体通常为鱼类的囊胚细胞或成体细胞,受体则为成熟的卵细胞。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知识清单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知识清单一、什么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一种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重组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生物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放到另一个细胞里,然后让这个“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历程这项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早在 1952 年,科学家就进行了两栖类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实验,初步展示了细胞核移植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绵羊“多莉”,这一成果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也标志着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这项技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三、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分类1、胚胎细胞核移植将发育早期的胚胎细胞核取出,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由于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核移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2、体细胞核移植从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体细胞已经分化,但通过特定的技术处理,仍然可以使其重新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四、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操作步骤1、供体细胞的准备选择合适的供体细胞,通常是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特定性状的细胞。
对供体细胞进行培养和处理,使其处于合适的生理状态。
2、受体细胞的准备选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3、细胞核移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4、激活重组细胞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和发育。
5、胚胎培养和移植将重组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待其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移植到代孕母体的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直至出生。
五、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1、优良畜种的快速扩繁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快速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
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细胞核移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生物学研究、农业生产以及医学领域。
细胞核移植最早在1950年代被发现,当时,科学家首次将成年蛤的细胞核移植到蛤的受精卵中,成功地诱导了受精卵的发育。
此后,细胞核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成为生物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目前,细胞核移植已成为育种、基因重组、克隆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去几十年内,细胞核移植逐渐成为了制备基因改良动物的主要手段,在动物生殖和医疗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的具体内容。
一、细胞核移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制备优良畜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高品质和高产量的农业畜种,比如牛、猪和奶羊。
由于传统的繁殖方法存在固定繁殖时间、繁殖效果不稳定、繁殖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各种优良畜种的繁殖效果和繁殖成活率。
2. 制备基因修饰植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修饰植物基因。
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科学家可以将动物的基因序列移植到植物上,使其产生出与传统植物不同的表型。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强、更抗病的植物品种,使其能够适应更严酷的环境条件和病害攻击。
1. 解决某些不孕问题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解决某些不孕问题。
通过移植匹配的干细胞或成体细胞核,科学家可以使不孕者可以拥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成为了治疗不孕症的一项新技术。
2.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身上替换已经失去功能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
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科学家可以得到大量的健康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治疗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三、克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合成,也就是人造的生命体。
作为制备基因改良动物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细胞核移植通过可控地合成DNA序列,实现了构建更加完美的生命体的目标。
同时,这项技术对于研究细胞发育、生长和疾病成因等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又被称为克隆技术,是基因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这项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基因编辑、生命科学和医学等。
在人类历史的某个时刻,这个技术被视为一个奇迹,并被视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来探讨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的医生和科学家们就开始对动物细胞进行实验。
在上个世纪后期,随着基因编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核移植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84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生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首次成功地将绵羊细胞核移植到其他绵羊的卵母细胞中,形成了一只完全激活的克隆绵羊多利。
这标志着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1996年,洛杉矶市长实验室宣称他们对多个细胞核移植物进行了成功的实验。
这些实验突破了新的界限,第一次得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胚胎。
在那之后的20年间,随着科学家对于新的发现和技术上的改进,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学科学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
二、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1.个体繁殖细胞核移植技术允许无性繁殖,这在牧民和农民群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苏格兰外科医生艾伯特·吉尔斯在1998年成功地以克隆技术为基础,将羊的胚胎移植到另一个羊的子宫中,这种技术被称为"星际侠"技术。
2.重建细胞或器官医学领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组织工程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之一。
通过将大量活性的细胞或片段移植到一个缺少或受损的器官中,就能够完毕地重建一个器官。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应用于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重建。
3.拯救稀有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一旦某一物种灭绝,就难以再次恢复。
而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拯救这些材质抎。
动物细胞的核移植技术在动物克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保护各种低倘的物种。
三、细胞核移植技术的优缺点随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也发现了它的优缺点。
水产动物育种学第七章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对荷包红鲤核与鲫细胞质杂交的移核鱼子一代、子 二代、子三代生长趋势的观察,以及对子三代的生产 性能对比试验证明, 子三代比作为供体核的荷包红鲤生长速度快 14.74-22.47%,养殖产量高22%,肌肉蛋白高 3.78%,含脂量低5.88%。当年鱼苗即能养到商品 规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推广价值。
两者在发育时间上要配合好,要求受体成熟卵刚产 出时,供体受精卵正好发育至囊胚期,否则无法进 行核移植。 供体与受体配合的办法:可以用超低温保存供体囊 胚细胞;用温度控制供体受精卵的发育速度。
22
1.供体细胞的准备 受精后已发育到高囊胚或低囊胚的鱼卵去膜后,置于底部涂 有琼脂,并盛有Holtfreter氏液的培育皿中,置于解剖显微 镜下,用玻璃针\发圈切下位于动物性极的囊胚细胞团,这 些细胞在2-3分钟内能分散成游离细胞。 如果细胞暂时分不开,可用一支细吸管吸水后轻轻冲击它们 ,以帮助细胞分离。
28
A grafted oocyte (couplet of a karyoplast and cytoplast) aligned between two microelectrodes.
Takeuchi T et al. Hum. Reprod. 1999;14:1312-1317
©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核移植操 作系统
4.核质杂种细胞的培养
鱼类核移植杂种细胞由于卵外胶膜被破坏,需在 等渗的Holtfreter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转入 低渗溶液,早期胚胎发育过后可入曝气水中培养。
三、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培育新品种——获得核质杂种 2.冲破远缘杂交难以进行和杂交后代不育的屏障 3.保持并复制优良个体的基因型 4.产生雄核纯合二倍体 5.基础研究
多莉诞生前的核移植实践
实验方法
卵核的去除,绝大部分用针 挑去。当极体在动物性极出 现时,用玻璃针插入极体下 面,挑去核和一部分细胞质。 移核后的卵子移入1/10 Holt-freter溶液中,培养一、 二日后,再移至消毒的普通 水中。一部分卵子和胚胎曾 经切片观察。
实验结果
各试验组的发育结果
实验结果
胚胎绘图
“ 首次提出了细胞质可能影响
总结
虽然在当时这个实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具有相 当深远的意义。 它提出的细胞质影响核遗传这一猜想现在得到证实,并且成 为一个研究热点。
此外,跨亚种核移植在当时也算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我们往往只注意某一个成功的案例,却忘记了之前的所有铺 垫,转回去研究那些被人忽略的东西,或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分组
I:金鱼囊胚细胞核 移至去核的金鱼卵 【对照】
V:金鱼囊胚细胞核 移至去核的鳑鲏鱼 卵,等发育到囊胚 期,再将细胞核回 移到去核的金鱼卵 II:金鱼♀X鰟鮍鱼 ♂的杂交囊胚细胞 核移至去核的金鱼 卵
IV:金鱼囊胚细胞 核移至去核的鳑鲏 鱼卵
III:鳑鲏鱼囊胚细 胞核移至去核的金 鱼卵
P.S.仅展示实验的过程 大家不用太过认真~ 同样地,由于讨论部分 比较艰深,后面将主要 采用图表的方式
在这之中,我国的童第周先生:
实验材料
材料是金鱼和鳑鲏鱼。 这二种鱼是属于不同亚 科,都可在实验室中饲 养。它们的产卵季节相 同,胚胎的发育和遗传 性状有显著的裂发育。 受精的最高率为14-15%。 幼鱼发育至孵化后11-17天 即死亡。但以螃皱鱼为母本, 金鱼为父本的杂交,没有得 到能分裂、发育的卵子
THE END
Thanks for watching!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2008
斑马鱼
原始生殖 RNA 定点表达
pearl danio
细胞
(D. albolineatus) PGC
localized RNA expression, LRE
斑马鱼
zebrafish (D. rerio)
吗啉反义寡核
苷酸注射 MO microin
受体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of recipient
受体发育期
recipient development
stage
结果 result
实验操作
experiment operation
参考
文献 reference
2003
虹鳟
rainbow trout (O. mykiss)
原始生殖 携带 Gfp 转基因鱼 樱鳟
上述几个实验团队在生殖细胞移植研究上各 有侧重, 相互借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重点 论述其产业应用研究前景。
1 鱼类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生物学研究是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研 究的基础, 同时生殖细胞移植研究的成果也加深 和验证了我们对鱼类生殖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理解, 例如,Okutsu 等[12]和 Lee 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只 有 A 型精原细胞具有植入受体鱼性原基的能力。 传统的鱼类生殖细胞研究是通过形态学标准解决 生殖细胞三方面的议题: 胚胎发生, 增生,以及在 胚胎期或仔鱼期的迁移途径[14–16]。目前学术界将 生殖细胞用下列术语定义: ①原(precursor)原始生 殖 细 胞 或 假 定 的 (presumptive) 原 始 生 殖 细 胞 (pPGC), ②原始生殖细胞和③生殖细胞(GC)[14, 17]。 pPGC 是生殖细胞的始祖,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即 与体细胞系发生分离, 其子细胞命运各异: 其中 一个是体细胞, 而另一个仍为 pPGC。早期研究中, 以生殖质(germ plasm)的存在与否作为两种细胞 区别的依据。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以 VASA 基因为 PGC 发育标记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 证据[18]。当两个子细胞命运相同均为生殖细胞时, 其母细胞即为 PGCs。一般来说, 大多数动物的 PGC 形成于原始生殖嵴之外的胚胎特定位置, 在 胚胎发育后期或仔鱼期迁移到生殖嵴形成生殖 腺。进入生殖嵴后, PGC 成为性原细胞(gonial cell) 进而发起生殖细胞系的分化和发生直至形成配 子。在生殖细胞系中, GC 在硬骨鱼类雄性个体中 包括: 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 SG) (又根据其发 生过程分为 A 型 A-SG 和 B 型 B-SG)、精母细胞 (spermatocyte, SC)、精子细胞(spermatid, ST)和精
鲤鱼繁殖育种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进展摘要我国鲤鱼遗传资源丰富,鲤鱼育种繁殖的历史悠久,重视鲤鱼的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
常用的鲤鱼遗传改良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引种驯化等,近些年来,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发展很快。
下面就是介绍有关鲤鱼育种研究进展和研究历史,留给后人借鉴。
但是,鲤鱼育种中还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了解到的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遗传改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鲤鱼繁殖育种遗传水产业的发展和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与农业一样。
回顾我国水产业发展历史,唐代以前养鲤为主,唐以后由于“四大家鱼”的养殖使我国的池塘养殖发生了质的飞跃,池塘由单养走向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浮游生物、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立体养殖,单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至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是我们的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
育种的对象应抓住草鱼、鳞鱼、团头妨、鲤鱼、卿鱼和罗非鱼等经济价值较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养殖鱼类;育种的目标应瞄准高产品种的培育、肉质改良、性别的人工控制、抗病育种以及抗寒育种等;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基础较好的杂交育种。
我们坚信,鱼类的育种研究一定可以将我们的经济水平带来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善。
[1]一、研究历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进入了鱼类育种新阶段,全国组织了40多个鱼类杂交组合,探索了鱼类杂交优势利用和新种质的培育,其中鲤鱼的种内杂交和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些鲤鱼杂交组合如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的杂种F1(丰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的杂种F1(荷元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的杂种F1(岳鲤)、散鳞镜鲤与鲤、鲫移核鱼的杂种F1(颖鲤)、荷元鲤F1与散鳞镜鲤的三杂交鲤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一般可增产10%~30%;同时,采用常规育种与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育成了二个鲤鱼新品种-建鲤和松浦鲤,其增产效果在30%以上。
鱼类细胞核移植概况
鱼类细胞核移植概况
夏德全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78(000)005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细胞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经济鱼类上进行了细胞核移植,并得到了核质杂交移核鱼。
现将这方面工作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夏德全
【作者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育种室移核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
【相关文献】
1.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的进展及意义 [J], 魏颖;薛淑群;张达;袁强;李成
2.我国的鱼类细胞核移植 [J], 李荔;张士璀;王洪海;张福玲
3.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历史回顾与讨论 [J], 严绍颐
4.硬骨鱼类细胞核移植的研究进展 [J], 刘同明;吴清江
5.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J], 沙珍霞;陈松林;刘洋;唐启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读后感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读后感
中国克隆先驱童第周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胚胎学家,他在动物胚胎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阅读有关童第周的生平事迹与科学成就后,可能会有以下几点读后感:
1. **矢志不渝的科研精神**:童第周面对艰苦的科研条件和有限的资源,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前沿,他的故事激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追求科学真理。
特别是在克隆技术方面,童第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实验,为后来的克隆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他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 **勤勉刻苦的学习态度**:童第周从基础差起步,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
他的经历证明了无论起点如何,只要肯下苦功,都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这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极大的鼓舞。
3. **科学贡献与国家荣誉**:童第周的研究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的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一位科学家,他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实现了科技报国的理想。
4. **对后世的影响**:童第周的事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榜样,也为后代树立了科研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典范。
他的科研实践教育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总结起来,阅读童第周的故事能够激发我们对科学的热情,强化对学术钻研的决心,并深刻理解到科技进步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日本发明鱼细胞移植技术可挽救濒临灭绝鱼类
日本发明鱼细胞移植技术可挽救濒临灭绝鱼类
杨孝文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04(000)009
【总页数】1页(P41)
【作者】杨孝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
【相关文献】
1.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J], 赵雅贤;周勤;于清海;夏连军;任玉芹;林听听
2.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研究及进展 [J], 周莉;刘清华;李军
3.日本一家江嵨水产公司为缓解国内鱼消费的低迷,计划向新加坡出口日本产的高级鱼类 [J], 缪圣赐
4.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形成的研究 [J], 刘晓萍;张克凌;于业军;孙衍增;王海青;方丽华;秦士德
5.科学家首次造出濒危物种干细胞,可用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鱼类,细胞核移植,历史回顾 中图分类号 7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36%"!($%%%)%#3%#9!3%4
自“多莉”羊报道后(:;)0</等!&&4),“克隆”(8)(=-)这 个名称已广为人们所熟悉。它在高等动物中的应用首先见 诸于 4% 年 代 对 两 栖 类 的 细 胞 核 移 植 研 究( >?@;==-)), !&45)[!]。在高等动物中,一般是通过一个单倍体的精子和 一个单倍体的卵子相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而 “细胞核移植”或“克隆技术”是指将一个双倍体的细胞核(当 然也包含着 一 点 围 在 核 周 围 的 细 胞 质 )与 另 一 个 已 经 去 掉 (或灭活)了自己那个单倍体细胞核的卵子(生殖细胞)的细 胞质重组在一起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能像受精卵一样 启动发育并形成胚胎、幼体或成体。可见,这是一种用人工 的“,非有性生殖”的方式来完成的繁殖和发育过程。但因它 的受体仍是生殖细胞,而且它们也并非由某一个细胞直接分 裂后的“无性繁殖产物”,而且即使参与重组卵的那些细胞核 是来自同一个胚胎,或同一个起始培养的细胞,但和它重组 的那些卵子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后者可产自同一品种但不 同的雌性个体,也可产自不同品种的雌性个体。即使它们是 来自同一个雌性动物所产的同一批卵子,也无法确定它们是 否属于同 型 配 子(A(0(BC0-/-)。 所 以 严 格 地 说,这 一 名 词 应用于动物界与其最初所指的微生物的“无性繁殖系”,和后 来又应用于“D+E 分子的体外重组和扩增”的原意有些出 入。不过有人认为用此类方法能复制与供体细胞核的基因 组“相同”的个体,而且听起来比较“现代化”,再冠之以“细胞 工程”或“胚胎工程”之名,将它列为“高技术”范畴,便可更吸 引公众之注意和容易获得资助,所以许多人喜欢采用它。
对鱼类进行核移植研究是由中国的童第周等(./01)首 创 的( 见 =>2+&&(**,./?@;A+B(#3$+&%,.//?; 严 绍 颐, .//@)。它比两栖类 的 研 究 晚 了 约 .C 年,比 哺 乳 类 者 早 .@ 年。但从./01年到.///年的10年间,在国外只见到由前 苏联作者(!363#;3&,./?/)和日本作者(5+43等,.///)发表 过8篇论文。其它的都是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所以说中 国在鱼类细 胞 核 移 植( 克 隆 )研 究 方 面,至 今 一 直 是 独 占 鳌 头。这并非“夸大其词”,就连国际的同行们也都公认这一点 (见 A+B(#3$+&%,.//?[1];严绍颐,.//@[D]),以 下 就 鱼 类 细 胞 核移植(克隆)的研究,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间的爬虫类和鸟类则至今无人问津。核移植研究的最初设 计和目的并非为了获得现在所说的“克隆动物”,而是在于研 究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分化和遗传中的功能及其相互作 用,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当"%年代和5%年代起相继在鱼 类和哺乳类中应用此技术后,才发现用此法制造的“克隆动 物”,可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他们在鲤科(I;<#+&+&3()鱼 类 的 不 同 变 种 之 间,将 鲫 鱼
($"%"&&’(&"(%"*(&,)的 囊 胚 细 胞 核 移 入 金 鱼 ($"%"&&’(&"(%"*(&,)的 去 核 卵 内 获 得 了 核 质 杂 种
鱼(童第周 和 严 绍 颐,./@E);在 不 同 属 之 间,将 鲤 属(I;<#+G &"6)的红鲤($23%’#(&1"%3’,,)核移入鲫属(I3#36G 6+"6)的鲫鱼($"%"&&’(&,"(%"*(&,)去核卵内获得了 核质杂种鱼(童第周等,./@C;严绍颐等,./@E;余来宁等, ./@/)。将这二种鱼的核、质反向重组后也获得了核质杂种 鱼(严绍颐等,./@D),这就是后来有人称之谓在世界上首创 的“试管 鱼”。他 们 又 在 不 同 亚 科 之 间,将 雅 罗 鱼 亚 科(
的细胞核供体鱼相比,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特性的
变化。例如将鲤鱼核移入鲫鱼去核卵内所得的核质杂种鱼,
其多数性状为核型,有的属细胞质型和中间型,也有新的变
异性状(童第周等,./@C;严绍颐等,./@E;余来宁等,./@/)。 而且它们还显示生长速度快,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
量较低等特点并己推广养%"3%4,修回日期:$%%%3%43%$。
ED8
生物工程学报
.0卷
的核(体细胞)被移植后并无发育的全能性,但有一例曾报道 过用爪蟾蝌蚪的肠细胞核获得了正常的核移植个体(!"#$%& 和 ’()*+,-(#,./00),不过此实验结果并未被重复验证;(1) 2343,"#3和 5+6)+%73(./01)曾报道过在蛙类(!"#")的种间 获得了 8 种 核 质 杂 种 蛙,它 们 是 不 育 的(无 发 育 的“全 能 性”),但它 们 除 显 示 供 体 细 胞 核 蛙 的 表 型(9)(&%:;<()特 征 外,还出现了一些属于受体蛙的表型或中间型的特征,从而 证明细胞质对移核卵的发育、分化和遗传均有影响。
迄今在动物界进行过核移植研究的,按首次报道的先后 有变形虫(8(00C=F(=F-和 G(=12<=-,!&6&)、两栖类(H2;BBI 和 @;=B,!&#$)、鱼 类(童 第 周 等,!&"6)、昆 虫(D<J2CK, !&"4)、脊索 椎 动 物(童 第 周 等,!&44)和 哺 乳 类(L))0-=I--, !&5%)等"大类动物。其中在进化上介乎两栖类和哺乳类之
K(">+&3()的草 鱼($*-#,3+"%2#4,.,#’.-00(&,85JD@)核 移 入鳊 亚 科(LM#3,+$+&3()的 团 头 鲂( 5-4"0,6%"7""7602) 1-3+"0&,85JD@)的 去 核 卵 内 也 获 得 了 核 质 杂 种 鱼(严 绍 颐 等,./@E)。这些核 质 杂 种 鱼 都 具 有 发 育 的“全 能 性 ”,都 能 繁殖后代,而且己多次重复获得。将这些核质杂种鱼与它们
!" 卷 # 期 $%%%年&月
生物工程学报 !"#$%&%’()*$+,(-.#(/%0"$(,(12
’()*!"+(*# ,-./-01-2 $%%%
!!!!!!!!!!!!!!!!!!!!!!!!!!!!!!!!!!!!!!!!!!!!!!!!!!!!!!!!!!!!!!!
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历史回顾与讨论
为此,德国科学家 ,.-0C==(!&65)[$]首先在两栖类中 提出了核移植设想:将一个胚胎细胞的核分离出来,并移植 到另一个己除去了卵原核的同种未受精卵内,目的在于观察 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细胞核,甚至已分化细胞的核,在 与新的卵细 胞 质 结 合 后,后 者 能 否 影 响 或 改 变 细 胞 核 的 功 能,启动重组卵的发育和发育到什么程度,以及细胞核的发 育“全能性”在胚胎的哪一个时期才会消失等问题。但因当 时没有技术可供使用,未能实现。
以中国科学 院 动 物 研 究 所 的 童 第 周 等(./01,./?1)为 主开始的“核质杂种鱼”的研究,是以他们过去对鱼卵本身结 构的研究为 依 据 的,主 要 是 想 从 理 论 上 研 究“ 核 质 关 系 ”问 题。所以他们与前人所用的方法虽然相同,但学术思路和研 究的重点有异。其根据是美国的 F<<(&)(+,(&(./10)曾用 一种鱼(/(#.(0(&+-*-%,10’*(&)卵,和中国的童第周等(./DE) 曾用金鱼($"%"&&’(&"(%"*(&)卵 为 材 料,证 明 在 它 们 的 卵 细 胞质中有一种物质,由植物性极流向动物性极的胚盘内,它 能决定卵子能否正常发育,他们称这种物质为“组织者”(F#G -3&+H(#),从而证明 细 胞 质 因 子 对 发 育 和 分 化 的 重 要 性。 至 于对这种因子的确切性质还未弄清楚。童第周等想用核移 植实验来证 明 这 类 细 胞 质 因 子 对( 一 )发 育 和 分 化 的 影 响; (二)对遗传的影响。由于在同种动物中无法区别核和质所 代表的遗传特性,所以用同种动物为材料只能判断细胞质因 子的第一种影响,而无法判断其第二种影响。为了着重研究 第二方面的问题,他们将一种鱼的囊胚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 的去核未受精卵内,构建成一个核质杂种卵,由此发育成核 质杂种胚胎、幼体或成体,这样便不但能判断细胞质因子对 发育和分化的影响,而且又能判断它们的遗传特性(表型)究 竟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决定的,还是两者都有作用?同 时在应用上也可能探索鱼类品种的改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