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1.积累“致”“以是”“叩”“汤”“遗”等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
2.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对比写法的运用,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
【情境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自古以来具有雄才伟略的人总是经历了很多磨难,那些纨绔子弟中很少有出色的人才。
我国古代有许多因为勤奋读书而最终成才的故事,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教子”等)明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濂,走进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
明确:(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叩.问(kòu)叱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裂(jūn)媵.人(yìnɡ)以衾.拥覆(qīn)被.绮绣(pī)容臭.(xiù)烨.然(yè)缊.袍(yùn)敝.衣(bì)廪.稍之供(lǐn)裘.葛(qiú)冻馁.之患(něi)谒.余(yè)以为贽.(zhì)(2)注意停顿。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卒/获有所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明确:难词释义:(1)假借:“假”“借”在这里是同义词连用,一般可当作一个复音词来对待。
“假借”就是借的意思。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
(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4)门人弟子:“门人”“弟子”也是同义词连用,指学生。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2018·鄂州)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祈祷(dǎo)讪笑(shàn)瓦砾(lè)消声匿迹B . 愧怍(zuò)嗔怒(chēn)缄默(jiān)广袤无垠C . 蓦然(mù)迸溅(bèng)苋菜(xiàn)翻来复去D . 瞰望(kàn)荫庇(yīn)挑衅(xìn)相形见拙2. (2分)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 . 百里奚举于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 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 . 入则无法家拂士随风潜入夜3.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和重音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 .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C . 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D .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4. (2分)下列加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A . 余幼时即嗜学B . 腰白玉之环C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 . 媵人持汤沃灌5. (2分)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 便舍船,从口入。
C .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 舍生而取义者也。
6. (2分)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 .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2.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散文家。
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宋濂。
这篇文章是宋濂为送别他的朋友东阳马生而作的序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篇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能够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3.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难点: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通过朗读和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送东阳马生序》2.参考资料:关于宋濂和《送东阳马生序》的相关介绍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营造一种离别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曾经离别的朋友,你们之间是否也有深厚的友谊?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慕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略无慕艳意
羡慕
益 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越发 增益其所不能 增加
重点知识点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
难道
他们中如果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如果不 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 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从吃、穿、住、书、师等 方面陈述太学学生条件的优越。 希望他们学有所成。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同辈
余朝(cháo)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 东退休阳后马进生京君朝则见,皇在帝 太学中已学拜习见两年了,同辈人很 书称以赞为他(的wé德i)贽行(。zh我ì),到辞京甚师畅朝达见,皇与帝之时论,辩马,生言以和同而乡 晚初辈次的进身见尊份者拜时见所我持,的(礼他物)写了一封长信作言辞为谦礼和物, 色文夷辞。很自顺谓畅少通时达用,心同于他学辩甚论劳,,(是他可)谓言辞善谦学和者,矣脸! 脸色色平平易易。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认习为很、说专心善、于刻苦, 其这将可归以见称其作亲善也于,学余习故的道人为了(。wé他i)学将之要难回以家告拜之见。父母 双回亲家,拜我见特地父母将自己特治意学的治学艰、难做告学诉问他。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
勉励
诋毁、毁谤
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显示骄傲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意志;如果诋 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将“为学之难以告之” 的原因,指出作这篇序的 目的: “勉乡人以学” 。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 戴/朱缨(yīng) 宝饰
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红色的帽带 宝石装饰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前说明1.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进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习本课,既能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从作者刻苦求学的经历中获得启发,认识到发奋读书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境优越,少有吃苦的经历,缺少勤奋的态度,意志的磨练更是无从谈起。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两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
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精心组合学习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3.教法学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教学中我选择了诵读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促进阅读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深入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培育素养。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点落实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的序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诗意。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友谊的可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一般的文言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句子。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难点和问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的主旨。
5.总结与拓展:对课文进行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 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疏通文意:
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章大意。
翻译课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 我 即: 就 嗜: 特别爱好 没有办法 致书: 得到书。这里指买书 无从: 连词,相当于“来” 常常 假: 借 以: 每: 向 结构助词的,的 动手 于: 之: 手: 用笔 录: 抄写 以: 连词,相当于“而” 笔: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 纨(wán)绔(kù)少伟男。” 你知道哪些 古人苦学成才的例子吗?
苏秦悬梁刺股
匡衡凿壁借光
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偷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垫脚石
成功
苦难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 教),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 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⑸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隆: 高 望: 声望 重 弟子,学生 尊: 门人: 塞,这里指拥挤 未尝: 不曾 填: 辞: 色: 言辞 脸色,表情 【译文】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学生
⑷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参考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求书之难。
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求学之难。
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
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
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
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不攀比,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
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简称“反比”。
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
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章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加冠之后,
指已成年。 更加。
学说。 学问渊博的老师。 交往。 跑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道德声望高。
挤满。
略微。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拿着。 请教。
询问。
请教。
训斥,呵责。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青少年时代艰苦勤奋的求学经历, 并以此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2.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
自身经历
①求书之难 ②求师之难 ③生活之苦
精读细研
作者是如何解决求学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品 德?最后结果如何?再读课文,找 出答案。
吃穿的供给。
(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
整体感知
【译文】一起同住的同学,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 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 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若神仙;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 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 事,(所以)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勤恳艰 辛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1.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重点)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 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重点)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 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素养)
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4、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散文的一种写法。
二、语音嗜学(shì) 怠(daì) 叩问(koù) 绮秀(qì)三、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与之论辨:辩论。
辨,通辩3、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四、古今异义词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今:表趋向,执经叩问。
五、词类活用1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2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3、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8、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9、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10、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1、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12、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sì)衾.(qīn)嗜.学(shì)硕.师(shuò)媵.人(yìng)容臭.(xiù)绮.绣(qǐ)耄.老(mào)冻něi(馁)遇其chìduō(叱咄)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 爱好,喜爱(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借(3)弗之怠.怠: 懈怠,放松(4)走.送之走: 跑(5)不敢稍逾约..逾约: 超过约定期限(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游: 交往(7)援.疑质.理援: 引、提出质: 询问(8)色愈恭,礼愈至.至: 周到(9)负箧曳屣.屣: 鞋子(10)以衾.拥覆衾: 被子(11)烨然..若神人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释] 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释] 穿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他的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就像这样。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6. 回答下面问题。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案(1)
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2.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3.学习古人不怕吃苦、勤勉治学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1.教学策略: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
2.学习策略: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记笔记)、组织策略(列提纲、画图表、画思维导图)。
2.依据以下材料,自主立意,并以宋濂的故事为例子写一个议论文片段。不少于200字。
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1.小组交流探讨完成问题1。
2.总结回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对比手法在《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的运用。
完成教学目标1和3。
达标
检测
根据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1.根据下面材料,请用对比手法完成一个写人的片段作文。
车站里,两个女孩子坐在候车室等车。左边的女孩身穿超短裙,蹬着一双镶满水钻的高跟鞋,手里摆弄着一部昂贵的手机;右边的女孩,穿着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脚上只有一双同样陈旧的布鞋,手里只攥着一部老式的旧手机。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向她俩伸出了缺了一个口的瓷碗。左边的女孩捂着鼻子厌恶地扭过了头。右边的女孩掏出一张十元钱,轻轻地放进了碗里。
课题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
学时
课标要求
1.翻译重点句子,积累特殊句式
2.学习多种表现手法结合和对比中见精神的写法。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无冻馁之患矣。
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 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
5、生以乡人子谒余。 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三、明确内容
◆请思考下列问题。
(1)读第四段,明确作者写序的目的。
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 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 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不敢稍逾约( )(3)援疑质理( ) (4)溥幼嗜学( ) (5)日沃汤数次(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持汤沃灌:热水 礼愈至: 周到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
箱子,这里指书箱。曳, 拖。屣,鞋子。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今虽耄老:
年老
承天子之宠光: 恩宠光耀
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流辈堪称其贤: 同辈
撰长书以为贽: 初次进见尊者时 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 谦和;平易 诋我夸际遇之盛:诋毁,毁谤
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先写自
己年轻时读书、求学、从师的经历, 后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的议论来表明自己 的看法,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志趣。
四、总结归纳
• 1、重点实词 • 2、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 3、本文内容,对比、叙议结合手法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11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课件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
情景导入
顺境和逆境,到底哪一种环境更容易出人才, 这个问题,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学习 条件不好,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呢?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以自 己的亲身经历,解答了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就 通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来看看他的学习历程 和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 目的是什么? 点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 才兼备的人才。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这个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天大寒,砚冰坚”是说天气大寒已到了滴 水成冰的程度,砚上结有坚冰,书写极困难, “手指不可屈伸”是换一个角度写执笔抄录之艰 辛。即使如此,作者仍不敢懈怠。天寒地冻,尚 且不肯放松,其余时日当可推想而知。作者正是 通过这一细节来表明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并以 此来突出自己当年学习的勤奋刻苦。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点拨:用反衬手法,写老师严 厉是为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表现 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他求 师的艰难和“幼时即嗜学”。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作者对自己求学经历与太学生求学的条件进行了对 比,是从哪些方面对比的?
部编版九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下注释
部编版九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
下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代文学家XXX的一篇文章,用于送别XXX。
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古代的称呼和俗。
文章开头,作者向XXX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接着,他借用了一些古代的写作方式,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他表示自己不会懈怠地抄录书籍,而是会加倍努力。
同时,他也会尽力跑到约定地点,不会超过约定期限。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已经成年,加冠之后,拜访了学问渊博的老师。
他向这位老师请教,提出了一些疑难问题。
他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疑虑,并表示恭敬地请教。
老师的回答非常周到,让作者感到很满意。
在深冬的旅店里,作者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他的皮肤因为寒冷而开裂,四肢也变得僵硬。
他拿了热水来浇洗,让自己暖和起来。
在旅店里,他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佩戴着香袋。
他光彩照人,虽然衣服破旧,但他仍然很自信。
作者表示自己很羡慕那些有官位的人。
他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他XXX地说,他的姓名被错误地称呼。
他每天都能获得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穿着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XXX。
虽然有时会饥饿,但他会向别人借用,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最后,作者表示自己和XXX是同辈,但他退休后还会去京师拜见皇帝。
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光辉的一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作者: 未尝稍降辞色
叱咄
太学生: 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对比点:老师
作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补录、计日以还
太学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对比点:书本
总结: 作者 幼时读书之难 加冠叩问之难 从师行路之难 寓旅吃穿之难
对比 勉励马生
太学生 有丰富藏书 有专门老师 无奔走之劳 无冻馁之患
2、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 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 的情景。
对比阅读的方法:(1)找准对比点;(2)寻找其中的不同点;( 3)感知人物品质;(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 之难”来勉励他。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本文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困难 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珍惜现有 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 所成就。
第二课时
1、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 学态度。
1、指名,分段背诵课文。 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⑴致书以观( ) ⑵假借( ) ⑶弗之怠( ) ⑷走送之( ) ⑸既加冠( ) ⑹无硕师名人与游( )⑺填其室( ) ⑻稍降辞色( ) ⑼援疑质理( )( ) ⑽叱咄 ( ) ⑾俟其欣悦( )⑿持汤沃灌( ) ⒀腰白玉之环 ( ) ⒁负箧曳屣 ( ) ( ) ⒂略无慕艳意( ) 3、翻译句子。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 阴晦(huì)惊愕(è)寻觅(nì)栈桥(zhàn)B . 恐吓(hè)窘迫(jiǒng)隔膜(mé)萧瑟(sè)C . 拮据(jū)恣睢(suī)抽噎(yè)煞白(shà)D . 脚踝(huái)髀骨(bì)嗤笑(chī)惘然(wǎng)2. (2分)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 . 百里奚举于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 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 . 入则无法家拂士随风潜入夜3. (2分)下面诗歌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B .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C .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D .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4.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5. (2分)下列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寡学术孤家寡人B . 每归私第落第C . 处决如流从善如流D . 龌龊循默卑鄙龌龊6. (2分)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 . 高可二黍许。
译文:(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C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7. (2分)下面对课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课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 . 课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的情况做铺垫。
C . 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
D . 课文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8. (2分)下列对文章《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 . “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 . 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9. (2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B . 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C . 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D . 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10. (2分)下列(关于《马说》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 . 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 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 .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11. (4分)理解课文,按要求默写句子。
(1)作者在文中点出自己学习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
(2)作者写自己生活艰苦异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自己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恭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出自己能克服重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9分)12. (24分)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 ________ ②或夜昏怠 ________③既长 ________ ④辄以水沃面 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 . 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入学舍C . 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D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宋濂是________,范仲淹是:________。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13. (21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乙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③ ,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人履其板,自不能动。
人皆服其精熟。
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
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
③讫:完。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会宾客大宴()②众妙毕备()③以为妙绝()④上轻,故如此()(3)翻译下列句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4)甲文中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模仿得(填一成语),乙文中喻皓对“”(用乙文原句填写)的回答真是胸有成竹。
他们俩在自己所从事的的技艺上都达到了(用一个成语形容)的境地。
14. (14分)阅读下列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
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
②界:隔断。
③清碧:溪水名。
④下流:河流的下游。
⑤蹑:踩、踏。
⑥穹:隆起。
⑦骈:并列。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略无阙处 ________ 沿溯阻绝 ________ 颇大________峡中西望 ________(2)下列加横线字不是词类活用的是()A . 乘奔御风B . 鞭数十C . 便实钉之D . 溪破其中出(3)翻译下列句子乃西向觅小径入峡(4)结合原文简析一下甲乙两文写水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1-2、11-3、11-4、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9分)12-1、12-2、12-3、13-1、13-2、13-3、13-4、14-1、14-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