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教育最新K12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5.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
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6.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春秋时期,管仲制定了“兵器赎罪”的条款,价码是:重罪,一副犀牛皮盔甲,一柄戟;轻罪,一副普通牛皮盔甲,一柄戟;小罪,罚款;打官司,诉讼费为一束箭。
管仲制定此条款的主要目的是A. 博得仁慈和王道美誉B. 减少杀人和动用刑法C. 充实兵备,节省军费D. 加强法制,强化专制【答案】C【解析】管仲制定“兵器赎罪”的条款,其目的显然是充实兵备,节省军费,故C正确;管仲不是儒家代表,没有实行仁慈和王道,故A错误;减少杀人和动用刑法,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不能突出“兵器”的重要性,故B错误;加强法制,强化专制也没有突出“兵器”的重要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兵器赎罪”,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背景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充实兵备,节省军费”的结论。
2. 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 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答案】D【解析】“婚丧祭祀”等属于宗法,而“赋役征派,狱讼治安”等又属于行政职能,所以秦汉“乡里”既履行宗法又履行行政职能,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并非自治机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汉“乡里”属于社会政治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
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 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 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 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 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 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专制王权强大C. 个人观念淡薄D.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3.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
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4.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
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A. 西周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汉代的刺史制D. 元朝的行省制6.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
彻底打破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
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8.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
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B.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9.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
B。 早期的县高于郡
C. 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
D。 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可知春秋时期设立郡县,A项“大量”说法错误。
根据“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的意思是“攻克敌人的人,官职为上大夫的就就授予他一个县,如果官职为下大夫的就授予他一个郡。"可知早期的县高于郡,故B项正确.C项题干没有体现。D项指的是郡县制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9。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D. 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传统宰相是制度性职务,对皇权的威胁较大,而临时性职务大多源于皇帝的需要,其官员大多是皇帝亲信,这有利于皇帝掌握事权,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反腐、官员管理考核等方面的信息,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集体议政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信息,C项排除;材料信息中职务和官员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D项排除.
D。 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
【答案】B
【解析】
材料“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直接说明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故B项正确;制衡体现双向性,而科场舞弊案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根除的,排除C;隋唐开始科举制,制度不健全是正常的,排除A;御史负责监察,不负责人才选拔,排除D。
【精品试题】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2.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
分封制()A.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D.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B.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C.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6.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理解材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可知这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结合孔子的思想相关所学可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学习的界限,招收不同身份的学生,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A选项错误,“因人施教”是教育方法;B选项错误,“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D选项错误,“全面学习”指的是学习范围。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体现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再结合孔子思想相关所学分析选项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观点与上述规定符合,即可得出答案。
2.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
【精编文档】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30×2=60)1.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你认为两人辩论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是否承认“理”的存在 B.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还是向“外”C.继承或否定孔孟“仁、礼”思想 D.是否遏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
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3.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该论述反映了( )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C.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 D.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4.儒家思想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下列不能体现此观念的是( )A.“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 B.“有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D.“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5.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A.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B.发展私学教育C.挽救奴隶制度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 )A.起用儒学家参政B.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兴办太学D.將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7.明朝史书这样写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
2021最新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建储册立。
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2.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 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 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 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 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5.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5.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
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6.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大体含义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以占卜结果为准,由此不难看出古代宗法制有一套比较完整周密的系统规则,所以答案选C;A表述绝对,不符合“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排除;B表述太绝对,不符合“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排除;D不符合“王后无适,则择立长”,排除。
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答案】D【解析】“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是指老百姓免于战争的伤害,因此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计1.5分,合计48分。
)1. 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主要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2.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长,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3. 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二下学期期中(第二次大考)试题
南康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1.商周期间,城市的建设是先把与先人有直系血统关系的子弟齐集在宗庙近旁的王室区,然后再把其余的同祖、同宗之子弟由宗庙中心分布到外头地区。
这一现象反应出A. 古代城市功能区分显然B. 城邑布局表现王权至上C. 宗法看法影响社会生活D. 家族实力决定政治地位2.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录“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左传》哀公二年 ( 公元前493 年 ) 记录“克敌者,上医生受县,下医生受郡”。
资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供给的重要信息是A .春秋期间,已大批建立郡县B.初期的县高于郡C.初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形成于秦朝的以避君讳为中心的避忌制度,至唐宋而臻于齐备,至清朝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实质上表现了A.礼乐制度日趋齐备B.社会风俗的不停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稳固D.君主专制的不停增强4.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行政、军事、财政、督查、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众多的公函程式,有复杂的运转体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别技术,而掌握它的人自然也会成为一个特别的等级”。
资料主要重申中国古代A.国家权益的切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向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行分5.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呼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
”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为虚衔,真切宰相成为暂时性职务。
这一做法A.增强了君主专制制度B.增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议的民主化D.提升了行政的效率6.唐大中九年( 855 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各处罚;昭宗乾宁二年(895 年),进士 25 人及第,一时“物议认为滥”,御史扆复子,出不合格者十余人。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商周时期,城市的建设是先把与祖先有直系血统关系的子弟聚集在宗庙近旁的王室区,然后再把其他的同祖、同宗之子弟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
这一现象反映出A. 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B. 城邑布局体现王权至上C. 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D. 家族实力决定政治地位2.《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 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A.春秋时期,已大量设立郡县 B.早期的县高于郡C.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3.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4.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5.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
”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
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6. 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
这表明分封制A. 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B.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C.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D.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2.“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
规定了在丧礼中生者为死者所穿着的服饰规格式样及服丧的期限,进而形成一套严整、系统的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大类丧服为基础的“五服”制度。
关于丧服制度说法有误的是A. 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祖宗的尊敬B. 可以体现与死者关系的亲疏C. 用以维系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D. 是周代分封制在丧礼服饰上的体现3.“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A. 春秋战国变革时代B. 儒道法融合的思想C. 各派对社会的诉求D.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5.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A. 利于统治阶层吸纳新鲜力量B. 容易造成统治阶层内部矛盾C. 标志着贵族爵位世袭的终结D. 与科举制的选官原则相悖6、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规定:“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该规定A. 开辟了庶族地主参政的新途径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 在当时有助于规范选官制度D. 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官场的局面7.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数学】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理)
40 名同学进行检查, 将学生从 1~ 1000 进行编号, 现已知第 6 组抽取的号码为 143,
则第一组抽取的号码为(
)
A. 16
B. 17
C. 18
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6 3
B. 11 2
D. 19
C. 17 3
)
A .31 D.48 4.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B. 36
C. 42
A1B1C1 D1 中, M , N 分别是 A1B1 和 BB1的
中点,则直线 AM 与 CN 所成角 的余弦值为 (
)
A. 1
B. 2
5
5
C. 21
5
D. 2 6
5
5. 某校为了解 1000 名高一新生的身体生长状况,用系统抽样法(按等距的规则)抽取
)
A . 16
B. 19
C. 27
D.36
11. 已知 P(x0, y0 ) 是圆 C : x 2 ( y 4)2 1外一点, 过点 P 作圆 C 的切线, 切点为 A,B ,记
四边形 PACB 的面积为 f ( p) ,当 P(x0, y0 ) 在圆 D : (x 4) 2 ( y 1) 2 4 上运动时, f ( p)
word 文档,可自行编辑,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康中学 2018-2019 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2.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
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
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A.儒家思想宽容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D.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3.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
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4.《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5.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第二次大考试题201911210296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第二次大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2.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3.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4.黄河古称”河”“河水”。
《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
“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6.“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A. 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 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两汉时期的铁质农具,说明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南北农业经济的信息,不能得出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冶铁业生产以农具生产为主的信息,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材料中所述发明A. 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 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 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 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发明应该是“水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用水力作为推动力来为冶铁业改进供风技术的一项发明,故选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故排除B;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冶金材料,故排除C;水排用于冶铁,故不是农用的,所以排除D。
3.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4.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A 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 项错误;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建储册立。
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2.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 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 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 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 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5.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6.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Angel in the House。
“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中照顾子女,让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下列哪一观点恰当地解释了这种家庭价值观的成因()A. 工业革命的开展B. 女权运动的成果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D.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7.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这表明()A. 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B. 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C. 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D. 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8.《孟子·粱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段话主要强调()A. 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 孟子的“仁政”思想D. 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9.易中天评论诸子百家的理想社会之一是“蜂蚁社会”。
“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
”下列诸子的政治理想较为符合“蜂蚁社会”的是()A. 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且拱之C.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0.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11.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2.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择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 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B. 强调人的历史贵任和使命感C. 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D. 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13.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以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
这反映了()A.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 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4.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15.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
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
”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A. 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 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 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 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16.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A. 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 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 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 以个人判断为标准17.“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
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 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C. 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D. 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18.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
”这种行为()A. 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B. 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C. 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9.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
.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滿足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 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 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20.某节课历史老师问:“宗教改革使欧洲许多国家与地区摆脱教皇控制,而十六世纪后半叶至十七世纪上半叶却是欧洲历史上宗教战争最激烈频繁的时期,原因是什么?”四位同学分别提出看法。
哪些同学的回答可以解释?()甲: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战争可带来财富、刺激工商业。
乙:与王权兴起有关,辖区内若存在不同教派,不利统治。
丙:与自由主义思潮有关,个人借此摆脱宗教束缚。
丁:与教派对立有关,双方为不同宗派信念而战。
A. 甲乙B. 乙丙C. 乙丁D. 甲丁21.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
这充分说明()A. 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 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 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 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22.1619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
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
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A. 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B. 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C. 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D.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23.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 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B. 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 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24.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D.倡导民主2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
”材料表明()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 经济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议题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D. 启蒙思想家反对干预经济的发展2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说D.三权分立学说27.“路德确信自己己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
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
”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 购买“赎罪券”B.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 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 虔诚信仰天主教会28.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
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这说明()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31.有一篇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