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叙述视角与方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小说的叙事(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手法、叙事技巧)
⼩说的叙事(叙事视⾓、叙事结构、叙事⽅式、叙事⼿法、叙事技巧)⼩说的叙事(叙事视⾓、叙事结构、叙事⽅式、叙事⼿法、叙事技巧)◇叙事视⾓:三种视⾓和四种情形。
叙述视⾓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观察和讲述的特定⾓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貌,在不同的⼈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叙述视⾓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式。
"全知全能"的叙述,可以使阅读者感到轻松,只管看下去,叙述者会把⼀切都告诉我们。
"⼈物"叙述可以使阅读者共同进⼊⾓⾊,有⼀种⾝临其境的真实感。
"后视⾓"的叙述,给⼈⽆穷的诱惑⼒,并给⼈极⼤的想象的空间,韵味⼗⾜。
各种视⾓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我们不能把某种视⾓定于⼀尊,⽽⼜⽆条件排斥另⼀视⾓。
因为判断⼀部作品的价值并不是根据它的叙述视⾓决定的,实际上,⼀种叙述视⾓既可以写出⼀流的作品,也可以写出末流的作品。
⽽且每⼀类视⾓在具体语境下的使⽤都是⼀种历史现象,因⽽也都处在不断改进、完善之中。
正因为如此,古⽼的、如今似乎备受责难的"全知全能"的视⾓,仍然有⼈使⽤,它⾮但没有寿终正寝,反⽽在有些作家的创作中焕发青春。
全知视⾓(零视⾓),叙述者>⼈物,也就是叙述者⽐任何⼈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这种视⾓可以超越⼀切,任何地⽅发⽣的任何事,甚⾄是同时发⽣的⼏件事,他全都知晓。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①这种叙述视⾓最⼤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盾复杂,⼈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②便于全⽅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物和事件。
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强化其表现⼒。
叙述小说艺术手法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
总结词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小说中的叙述者以“他”或“她”的身份来讲述故事,但只通过某个人物的视 角来展现故事情节。
详细描述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 可信度。同时,有限第三人称叙述还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视角来展现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读者 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的小说节奏既有快也有慢,通过快慢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张弛有度的小说中,情节发展有起有落,人物性格也较为复杂多样,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也有温馨感 人的场景。
张弛有度的小说适合表现多种主题,既能突出情节的紧张刺激,又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THANK YOU
优点
通过提前揭示未来事件或结局, 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读 者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缺点
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破坏故事 的连贯性和悬念感,使读者对故 事失去兴趣。
03
叙述结构
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从头到尾,一气 呵成。
优点
易于理解和接受,适合讲述连贯、有逻辑的故事情节。
第三人称叙述
总结词
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小说中的叙述者以“他”或“她”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让读者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了解故事 情节。
详细描述
第三人称叙述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叙述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人物和事件,使故事更 加丰富多样。同时,第三人称叙述还可以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 情节。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关键部分提 到前面,然后再从头叙述事件的 整个过程。这种手法能制造悬念,
小说之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分析
小说之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分析作者:陈玉驹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9年第08期从本质上讲,小说属于叙事文学,叙述有关“人”的事情。
我们研究小说,就是要研究“小说说了些什么”,“小说是如何说的”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而不那样说”。
一、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
另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真实亲切,便于抒情。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的“我”——酒店里的小伙计;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祝福》中的“我”。
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和读者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顺序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顺叙,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如实交代。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设置悬念,增强兴趣,读来波澜起伏。
插叙,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斷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一般用“原来”一词,作为标志。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①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而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一、概念阐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作家创作小说一样要选择最佳叙述视角,否则也会影响小说的创作质量。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二、分类1、有限视角2、全知视角3、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老人视角、动物视角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有限视角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
,“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也可以是混合第一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有限视角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好处: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1.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
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
2.见证人视角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小说叙述手法知识点总结
小说叙述手法知识点总结一、叙述手法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叙述手法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和手段,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叙述和构思来完成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段。
它包括叙述内容的选择、叙述角度的确定、叙述方式的运用等方面。
叙述手法是文学作品具有生动形象、情节连贯、主题突出等特点的重要因素。
二、叙述手法的种类1. 时间叙述手法:时间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时间的安排和处理来展现作品的情节发展和文学形象。
它包括线性叙述、交叉叙述、回忆叙述、倒叙叙述等形式。
时间叙述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的情节更加吸引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空间叙述手法:空间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对作品中空间的描写和塑造来展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它包括环境描写、场景刻画、人物活动等方面。
空间叙述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感和真实感。
3. 视角叙述手法:视角叙述手法是作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和视角来展现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它包括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叙述等形式。
视角叙述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多样性。
4. 叙述语言风格:叙述语言风格是指作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展现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叙述特点。
它包括文学语言、口语语言、特定方言、诗歌语言等形式。
叙述语言风格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感染力。
5. 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是指作者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安排和处理来展现作品的层次和结构特点。
它包括情节安排、章回结构、叙述节奏等方面。
叙述手法的结构安排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
三、叙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1. 生动形象: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生动感和真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2. 情节连贯: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加连贯和自然,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3. 主题突出: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含义和内涵。
4. 阅读吸引力:叙述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和体验乐趣。
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赏析角度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小说之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分析
小说之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分析从本质上讲,小说属于叙事文学,叙述有关“人”的事情。
我们研究小说,就是要研究“小说说了些什么”,“小说是如何说的”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而不那样说”。
一、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
另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和读者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顺序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顺叙,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如实交代。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设置悬念,增强兴趣,读来波澜起伏。
插叙,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斷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一般用“原来”一词,作为标志。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①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而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②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一林中遇险记[法国]保尔·考里尔(1)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
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
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卡拉勃利亚,突出环境的凶险。
第三讲分析叙事特征(一)叙述人称视角与方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2、特殊视角的好处
(1)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儿童的特点是天真有趣,调皮可爱,善良纯洁,好奇心、想象力强。 采用儿童视角,更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更能客观地表现世界,直抵人 心或生活的本质,而且展现的儿童世界便于与成人世界相对比衬托,有 利于形成温暖、活泼的表达风格。 (2)女性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 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③塑造了×××女性形象,以其×××的心理,展示其心路历程, 推动情节的发展。
(3)动物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加 客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 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 ④突出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一叙述视角,用 意何在?
• 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后 改用“有限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类 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全知视角,故事则一 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三)叙述方式
优点是便于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 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拉 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 明确的倾诉对象。
叙述人称
特点
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
第三人 称
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
他、他们
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 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 重复式 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 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小说赏析情节手法
小说赏析情节手法④从着墨多少上看,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 可谓浓墨重彩(当然, 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 点到为止, 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贾宝玉正式出场之前, 王夫人的话: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在情节手法上属于铺垫。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冷暖岛事王福日时至三月, 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 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 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 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 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 吊起大茶壶, 一群老人摆桌放凳, 边喝茶边打牌, 时间就在丝丝啦啦的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 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 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 没走出几步, 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老顺财心里一紧, 这不年不节的, 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 一是丧。
若有喜事, 早该筹划了, 大家应该有耳闻, 若不是, 那只能是……老顺财脚下一踉跄, “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 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 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 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 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 他想喊, 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 他不得不张大嘴, 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 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
门开着, 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号哭, 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 出啥事儿了?”“顺财叔, 你们来啦!这孩子, 过年剩了一挂鞭炮, 被他偷出来放了, 这不年不节的, 您说该不该打?”“哎呀, 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炮嘛!对了, 你们啥时候回来的?”“昨天回来的!”“你爹他……”“在屋里躺着呢!”“他身体好受些没?”“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他……”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 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 红光满面的, 哪有半点病态?“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 “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 “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你个老东西, 我们还以为你……”“哈哈, 儿孙都在身边, 我就是去了, 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小说阅读 叙述视角
•运用有限视角的好处:
•1,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 性与亲切感,
•2,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 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 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
• 二、《桥边的老人》叙述角度分析
• 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 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首先是第一人称方式,由小说中 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 如《桥边的老人》。
• 其次是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 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 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 《孔乙己》。
• 采用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故事的叙述 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如老人的感 受只能推测,这时叙述故事是一种局限,但对读者却是一 种丰富,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 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每个人物的心理,玩味故 事的内涵。
• 小说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 “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 与心理描写,只有对眼前事物的再现和直接转述式的对话, 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全部内涵全都蕴藏在客观 的叙述中。可以说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与第一人称有限视 角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叙事艺术。
•人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好处:1,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 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 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 度之中。
• 2,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 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 象,营造意境。
2.对比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 物或事物特征,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如2011年 高考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一文,孟弗之对蒋姓学生、萧子 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
3.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 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 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 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 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 发感情。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 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 力。”
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注】 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10英里;每天晚上 11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注】 品脱:英国计量单位。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4)此外还有细描、白描、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
叙述艺术
小说的叙述艺术叙事艺术是指小说家讲故事的艺术,包含叙事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一、叙事手法: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
(一)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1.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我”:真实、亲切,便于抒情;受限于一定时空。
(2)第二人称“你”:增强抒情性、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他”:便于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1)有限视角: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受限于一定时空。
(2)全知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能随时介入故事,发表评价。
强调(1)叙述人称不等于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
(2)叙述者的选择,涉及到叙述的动机与叙述的效果。
在分析叙述者的作用与效果时,应考虑到叙述者的身份、地位、年龄、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
(3)叙述视角并不固定,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叙述视角,要注意其中的转换。
(二)叙述方式1.顺叙:按时间(空间)先后来写。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再按顺序写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4.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情节结构手法: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
比如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为话题等。
特殊技法重点记:双线、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与环境描写相结合等。
典例2014年高考试题叶紫《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读写策略】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
考题示例
3.从叙事线索方面分析 作品中的对话以“钱 ”为话题,文中反复照应,构 成了情节的一个重要 线索,凸显了矛盾纠葛和主人公的
良知与命运 。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4.从叙述安排上的技巧看 叙述故事时,抓住周围情景的刻画,暮色渡口、摇摆 渡船、轻风细雨,营造出故事叙述的背景环境,渲染出
苍茫悲怆 的诗意,余韵悠长。
考题示例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技巧。 1.从叙述的人称方面分析作品用 第一 人称的写法,由“我 ”的视角, 主要写了 “我”和渡夫由黄昏到次日清晨的交往。这样展开情节,真实、动人。 2.从叙述的方式上分析 故事以对话为主体,对话中,以 渡夫的讲述为主。渡夫的讲述成为整个 作品的插叙(叙述方式),内容包含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整个 叙述集中而丰满。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设 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置的提示或暗示
因果分明
方法指津
情节安排技巧
内涵
作用
对比 衬托 铺垫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突
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出主题
描绘一种事物来表现另一种事物的艺术 人物、事物形象突出,主
手法
题鲜明
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考题示例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 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 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 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 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最新-2021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鉴赏方略之六 叙述角度 共20张 精品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国古典小 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 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 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文中 一个“看时”更明显地提示了描写视角的转移。走卒跟着军官一 同坐下的细节更流露出小二的满腹狐疑。后来,陆谦纵火、小二 报信、林冲逃生一系列的情节演进都与“看时”两字相关。可 见,这一段类似电影“主观镜头”的插入别具匠心。
3.要从全局出发,结合题目要求,着眼于分析、概括, 用鉴赏性的语言整理、归纳答案。
谢谢观看
下课
(有删改)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叙述角度(次要人物)的作用。“我” 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可从小说的情 节发展、表现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 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 “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 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叙述角度(第一、二、三人称)
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 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讲述角度是叙述技 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 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 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 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 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 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 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 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小说既然要叙述故事,就一定有一个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问题;所谓叙述视角,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叙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人称不同于人称,后者是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它们不能一一对应;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视角;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而有些同学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那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的叙述;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在这种叙事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这种叙述视角,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的不足之处,就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隔膜,作者总是把读者排斥在小说的外面,而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作者好像是在与读者谈心似的;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真题回放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2011年浙江高考卷本文有修改问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分析:本题考查作品的叙述视角、人称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的能力;小说叙述角度主要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这两种;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阅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能够准确识别作品是运用了哪种视角和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无限;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此文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只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这一点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此外,叙述视角的作用还可以从行文构思上考虑:让构思新颖独特,是全文的线索等;参考答案:第三人称;效果: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小说的艺术技巧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 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 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 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地唱着, 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 看呆了。
24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 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 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7
(3)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
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 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 加传神,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如[典例三]《溜索》“领队瞟 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 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 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 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就运用了精彩的 细节描写,将领队那种熟练、干练、勇敢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答案:小说是站在“她”的角度叙述的,这样安排符 合“她”的认知过程。这种倒叙(也可写补叙)的写法 ,既照应上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行文有波澜, 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爱。
29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好处是:便于直接抒情,增加材 料内容的真实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其不足之处是:不 是全能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第三人称视角正好弥 补了此不足,它属于全能视角。它的不足恰恰也让第一人 称视角的优点弥补了。所以,篇幅比较复杂的文章,往往 是两种视角变换使用。如[典例四]《第9车厢》就由小说 开始的第一人称转为第三人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2020/9/14
9
引导探究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 13.故事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解析:采用不同的人称叙述,有不同的叙述效果,这属于 小说欣赏方面的常识。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视觉”,其主要特点就 是①叙述灵活多变,可以随时变换时空。②更具客观性。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局限,可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 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姆
2020/9/14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叙述视角与方式相关知识 2.掌握该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2020/9/14
探究一:叙述视角与人称?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特点: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评价,反映现实 比较灵活自由。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叙述视角与方式
2020/9/14
导入
2020/9/1 度谈谈你的感受。
2020/9/14
的你 的明 梦装 窗月 。饰 子装
了 ,饰 别了 人你
楼看 风你 断
上风 景站 看景 ,在
章
你的 。人
桥 上
卞 之 琳
在看
2020/9/14
为
2020/9/14
课堂小结
2020/9/14
当堂清学
2020/9/14
布置作业
完成随堂练习
2020/9/14
2020/9/14
8
探究二:叙述顺序(手法的运用及用) ?
1.顺叙:
特点:能按某一顺序(时空)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特点: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特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特点: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什 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席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慕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容
2020/9/14
大 堰 大堰河,为了生活, 河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我 的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保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