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反向自转恒星日会比太阳日长3分56秒吗
恒星日与太阳日差异的原因
恒星日与太阳日差异的原因【摘要】恒星日与太阳日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度不同、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均匀以及地球轨道偏心率影响。
地球轴倾斜度使得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椭圆,导致太阳日和恒星日的长度不同。
地球绕太阳的速度也不是恒定的,因为椭圆轨道使得地球冬夏两个季节的长度不同,进而影响到太阳日和恒星日的长度。
地球轨道偏心率也会对日长产生影响,由此造成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不同。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对于科学研究和地球物理学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运行的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恒星日、太阳日、地球、自转轴、倾斜度、绕太阳公转速度、轨道偏心率、差异、重要性1. 引言1.1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定义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描述地球自转周期的两种不同方式。
恒星日是指地球绕自转轴完成一次旋转所需的时间,即地球相对于固定在宇宙空间中的恒星的角位置的变化。
而太阳日则是指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角位置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自西向东转一圈的时间。
恒星日的长度为23小时56分4.1秒,而太阳日则是平均24小时。
由于地球绕行轨道不是完全圆形,且自转轴倾斜度不同,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也不均匀,这导致了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在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日子的概念及其定义,为后续正文部分的讨论奠定基础。
1.2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概念恒星日与太阳日是地球上两种不同的计时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复杂性。
恒星日是以地球上某一固定点相对于远处恒星的运动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日计时方式,而太阳日则是以地球上某一固定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为基础所定义的另一种日计时方式。
在地球上,我们通常采用太阳日作为我们的标准日计时方式,因为太阳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比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恒星日与太阳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轴倾斜度不同、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均匀以及地球轨道偏心率等因素造成的。
这些差异使得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度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九章答案 余明主编
第九章地球及其运动1地球的宇宙环境如何?答:(1)从天文角度来看: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行星,它有一个天然卫星。
现代地球上空还有许多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和探测器。
地球在已知宇宙中是渺小,不过是沧海一粟。
对于我们而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是人类谋求进一步向宇宙进军的大本营。
(2)受近地天体的影响:尤其是太阳,月球对地球的作用,产生如日月引潮力,引起海水周期性的涨落,潮汐摩擦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日月地三天体系统产生月相,日、月食天文现象等。
地球还常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小天体,尤其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潜在威胁。
(3)从地球演化进程来看:地球的演化受太阳恒星演化的影响。
(4)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角度来考虑: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我们知道天体吸引、天体碰撞在宇宙中是时常发生的。
而我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环境对地球的作用有长期的效应。
(5)从保护现在地球的环境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星球,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地球的大气圈是如何分层?答:(1)地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球物质分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长期运动和物质分异的结果。
根据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核又可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外部结构主要有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磁场层。
(2)地球大气分层:按大气运动状况以及温度随高度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按大气的组成状况,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
按大气电离程度可以分为两层,地表~50千米以下是中性层,50~100千米叫电离层。
3.地球的自转有哪些特点?答:(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2)自转周期:笼统地说是"一日"或"一天"。
描述恒星时和平太阳时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描述恒星时和平太阳时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恒星时和平太阳时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计量方式,用来描述地球上的时间流逝。
恒星时是基于地球绕自转轴的每一天的时间,而平太阳时则是基于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来计算的。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会有一个倾角,这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是每天都相同。
因此,平太阳时是通过参考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来计算的。
恒星时的单位是小时,它是按照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来计算的。
一天被分成24
个恒星时,每个恒星时等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平太阳时的单位也是小时,但它基于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来计算。
平太阳时与恒星时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具体的换算关系是:在一年的不同时间点,恒星时与平太阳时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
在春分和秋分两天,恒星时与平太阳时的差异最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夏至和冬至两天,恒星时与平太阳时的差异最大,可以达到15分钟左右。
举例来说,在夏至这一天,平太阳时会比恒星时慢大约15分钟。
这意味着当太阳达到天空中的最高点时,根据恒星时的计算,已经过去了15分钟。
因此,如果我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计算时间,那么我们会比根据恒星位置计算的时间慢
15分钟。
总的来说,恒星时和平太阳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
这两种时间计量方式在天文学和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恒星日和太阳日一样吗
编号:________________ 恒星日和太阳日一样吗恒星日和太阳日一样吗我们平常用的是太阳日,是地球上某一点(图中的P点)再次正对着太阳时的时间差,每天正好24小时。
而恒星日是地球上某一点两次正对着某颗遥远的恒星时的时间差。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意思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两个,一个是以太阳为参照的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在一个太阳日里,地球自转了360°59′;一个是以恒星为参照物,在一个恒星日里,地球只自转了360,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
如图:图中我标的角度就是地球在太阳日里多转的59′,实际上就是地球在一个太阳日公转的角度。
简单点说就是:太阳日就是地球上固定一点看到太阳的时间,它转了不是360°,而是大于360°的360°59′,用时 24小时整。
恒星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严格的一圈)是360°,用时是 23小时56分4秒什么是恒星日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
简单的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抵消掉一个太阳日,于是平年有366个恒星日,365个太阳日。
闰年有367个恒星日,有366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23小时56分4秒),也就是地球同一条经线对某一个恒星周期所需的时间。
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恒星,而是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即白羊宫第一点,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
但是春分点在不断的西移(岁差),所以天文学上的恒星日与太阳日还是有区别的。
当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恒星、地心、地球上某一点O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地球位于B点时,地球已经自转了360度,O点又位于恒星与地心的连线上,所以,从A点到B点为恒星日。
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自转了360.59‘,此时,O点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从A点到C点为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多一天对不对
地球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多一天对不对错误。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称为一太阳年,约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1天也就是24小时。
所以地球的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多一天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一周的周期。
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以致地球无论怎样绕日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完全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
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年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9174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
自转周期,天文学名词,在天文学上是指一个天体沿自转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例如,昼夜平分、昼夜更替、昼夜长短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却各不相同。
昼夜平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地球特性所决定的。
公转(英语:Orbital revolution),是指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所沿着的轨道可以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
在天文学上,一般用来形容行星、彗星等星体环绕恒星;卫星、人造卫星等环绕行星;小规模星系、星云、宇宙尘埃等环绕大规模星系;以及更大规模的天体间环绕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多多少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公转周期等于365.2564日或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
地球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之比是365.2564:1,即当地球公转一周时,地球已经自转了365周左右了。
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甲图))⎩⎪⎨⎪⎧北极俯视:逆时针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旋转(丙图)2.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 用时24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 时23小时56分4秒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是15°/小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思考】 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速度不变,日月星辰还是东升西落吗? 提示:不是。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我们所看到的日月星辰将变成西升东落。
材料一 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②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示:①画图略。
(逆时针方向)②角速度:A=B>N,线速度:A>B>N。
材料二教材P16图1-12。
(2)结合材料探究:①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转动了多少度?②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转动了多少度?③1个太阳日是多少?1个太阳日比1个恒星日要长多少?④1月10日22时在某地用望远镜刚好看到一颗恒星开始出现,到1月30日,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观察同一颗恒星开始出现应在什么时间?提示:①360°59′②360°③24小时3分56秒④20时41分20秒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但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与经度结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如图)。
[知识拓展](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2)任一纬度线速度的计算方法Vφ=V赤道cos φ公式中:φ为纬度数;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
读下图,完成(1)~(2)题。
学案4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地方时、区时与日期变更 2.地方时、 地方时 (1)地方时的计算 计算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①计算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过程:若已知A地的地方时和A 两地的经度差, ②计算过程:若已知A地的地方时和A、B两地的经度差,求 B地地方时的公式如下: 地地方时的公式如下: B地地方时=A地时间±4分钟×经度差/1° 地地方时=A地时间 地时间± 分钟×经度差/1° 公式中, 地在A地以东用“ 地在A地以西用“ (公式中,若B地在A地以东用“+”,若B地在A地以西用“”,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则两地经度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 数相减;两地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 数相减;两地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 值相加)。 值相加)。 时区、 (2)时区、区时及区时计算
时 区 区 时 区 时 计 算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已知某地经度,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已知某地经度, 个时区。 确定其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15°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确定其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 为时区数 各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作 各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 区时
读读明考情
考点1 考点1
典例透析
课堂考点清障
考点2 考点2 典例透析
《考试说明》对本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考试说明》对本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 周期、速度。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 2.理解昼夜的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2.理解昼夜的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理解昼夜的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3.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学会时差计算、时区划分、日期 3.理解地方时的产生 学会时差计算、时区划分、 理解地方时的产生, 划分。 划分。 4.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分析自然现象。 4.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分析自然现象 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分析自然现象。 本学案的备考,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本学案的备考,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本学案内容的复习要紧扣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理解, 本学案内容的复习要紧扣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理解,重 视计算能力及读图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 :(1 晨昏线、 视计算能力及读图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1)晨昏线、光 照图的判读;( ;(2 时间的计算;( ;(3 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照图的判读;(2)时间的计算;(3)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运动》专项训练(详解)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运动》专项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45° 1月B.60° 1月C.60° 7月D.45° 7月读地球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若选择甲地为卫星发射基地,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A.赤道地区热量充足B.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的优势,节省燃料C.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为0,能使火箭准确把卫星送入轨道D.赤道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位于丙西南方向B.丙的地方时比甲早4小时C.甲有太阳直射现象D.自转的角速度甲地最大下图为地球自转等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6.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8.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最接近的是( )A.赤道B.极点C.北纬30°D.北纬60°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像最能反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10.图像中心和恒星A的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A.天顶、逆时针B.天顶、顺时针C.北极星、逆时针D.北极星、顺时针“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如下图)。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的原因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的原因恒星日和太阳日是两个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关的概念。
恒星日指的是地球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太阳日则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尽管它们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恒星日的定义是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太阳再次出现在同一子午线上所需的时间间隔。
由于地球的自转轨迹是一个近似椭球形,且受到地球自转轨道的影响,导致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微小的波动。
这些波动使得恒星日的长度略有变化,通常在24小时左右。
太阳日则是以太阳在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两次上中天为标志,所需的时间间隔。
太阳在地球上的运动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共同决定的。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且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导致地球绕太阳的速度并不均匀。
这使得太阳日的长度在一年中会有所变化。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主要源于地球自转轨迹的不规则性和地球公转轨道的偏离。
地球自转轨迹的不规则性导致恒星日的长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明显,但在科学和导航领域却需要精确考虑。
而地球公转轨道的偏离则导致太阳日的长度在一年中会有所变化,这一变化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
除了地球自转轨迹和公转轨道的影响外,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例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受到大气和海洋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受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影响。
因此,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度都会受到地球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尽管恒星日和太阳日存在差异,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人们通常使用24小时来计量时间,这是以平均太阳日为基准的。
对于科学研究和导航定位等领域,可能需要考虑到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以确保精确计算和测量。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主要源于地球自转轨迹的不规则性和地球公转轨道的偏离。
尽管它们在长度上存在微小的差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地球的日照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日照和时间差异地球的日照和时间差异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日照和时间差异的产生。
本文将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来详细解析地球的日照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产生。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面对太阳,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侧面对太阳时,该侧受到阳光照射,为白天;而另一侧背对太阳,不受阳光照射,为夜晚。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天。
时间差异地球自转还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这意味着当东边地区迎来日出时,西边地区仍然处于夜晚。
这种时间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使得全球的时间系统呈现出相对性。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差异。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当地球位于太阳附近时,受到的阳光照射较强,为夏季;而当地球位于太阳较远的位置时,受到的阳光照射较弱,为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夏季和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日照时间的差异地球公转还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日照时间的差异。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不同位置是有差异的。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在赤道附近,日照时间较为稳定;而在极地附近,日照时间会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例如,北极圈内的地区在夏季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都处于白天;而在冬季会出现极夜现象,即24小时都处于夜晚。
地球的日照和时间差异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产生,而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差异。
这些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八课 地球自转的特征
B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 B.极点
D
C.北纬30° D.北纬60°
【提示】 1、注意总结昼夜交替周期问题:(1)自西向东运行 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 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12小时; 若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为8小时。 (2)自东向西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 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360°÷(15°-α°)小时。 如:α=15°/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太阳永远位 于同一位置;α=30°/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昼 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但会出现西升东落现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小时,南北纬 60°的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km/小时,或者用 1670的一半作答。
3、若自转方向不 变,公转方向相 反,则太阳日将 小于恒星日,恒 星日的时间仍为 23h56'4'',而太 阳日大约比恒星 日再缩短3'56''时 间。
4、若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都相反,则 恒星日与太阳日不改变。
规律方法技巧
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 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 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 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 的一半。 (4)地球上任意一点 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 速度与该点纬度余弦的 乘积。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 素
纬度 海拔
影 响
纬度越低,速度越大 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关 系
负相关 正相关
3、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 系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 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如下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5.1
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倒放着的大鸭梨。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 球体。 太阳是球体,月亮是球体,没有人怀疑,因为大家都确确实实地遥望 到了。可是人们生活在大地上,在宇宙航行以前,不能像观察太阳和月亮那 样去眺望地球。地球比起人类的视野又是如此地广大,人们伫立在地面上, 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眼界所能达到的一小部分,就是四周被地平线所限制约以 4.6公里为半径范围内的一块平地——视地平,因而对地球的形状产生过种种 从直觉出发的推测。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就 是把地球看作扁平状,把天空看作罩在地面上的圆罩子。古俄罗斯人想象大 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盘子,这三条鲸鱼又是浮游在海洋上的。再如古印 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隆起的圆盾,由三条大象扛着,这三条大象站在龟背上, 而这个龟又是浮游在广阔海洋之中的。这些都是人类对地球的最原始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毕达哥拉斯从哲学观点出发,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 状,因而提出地球为球状的臆测。公元前三百年,亚里斯多德看到月食时地 球投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弧形等现象,提出了地球为球状的科学证据。我国早 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但这一见解当时却很少人 接受。直到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之后,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体,通过科学实践, 对这一看法才获得进一步的修订、提高。1672年,天文学家里奇比从巴黎 (49°N )带了一只钟到南美洲的圭亚那(5°N),发现这只钟每天慢了二 分二十八秒,带回巴黎后又恢复正常。以后在其它地方作类似的观察,也有 类似的结果。这表明从极地向赤道移动,钟摆的摆动速度变慢,或者说是摆 的振动周期变长了。经过物理学的推测,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两极 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转球体。 所谓旋转椭球体,是由经线圈绕地轴回转而成的。 所有经线圈都是相等的椭圆,而赤道和所有纬线圈都是正圆。测量上为了处 理大地测量的结果,采用与地球大小形状接近的旋转椭球体并确定它和大地 原点的关系,称为参考椭球体。十九世纪,经过精密的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 进一步发现赤道也并非正圆,而是一个椭圆,直径的长短也有差异。这样, 从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长的轴,所以测量学上又用三轴椭球体来表示地 球的形状。 此后,又发现地球的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南极较北极离地心要近 一些,在北极凸出18.9米,在南极凹进25.8米;又在北纬45˚地区凹陷,在南 纬45˚隆起。这一形状和参考椭球体对比,地球又有点像梨子的样子,于是测量 学中又出现“梨形地球”这一名称。总之地球的形状很不规则,不能用简单的 几何形状来表示。更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从宇宙空间观看地 球,它既不像梨,也不象橘子或鸡蛋,倒像一个滚圆的球。人们利用宇宙飞船和 同步卫星在36,000公里高空的实际观测,已把地球的真面貌拍摄下来了。可以 看到,在这个小行星上,辽阔的海洋呈蔚蓝色,突出在水体上呈褐色的是陆地,青 葱翠绿的是地面上的植被,还有萦绕在上空不断变化着的白云。
少儿必背天文地理小知识_儿童天文地理知识大全
少儿必背天文地理小知识_儿童天文地理知识大全学习天文和地理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了解地球的奥秘。
在成长的过程中,少儿必备的天文地理小知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少儿必背天文地理小知识_儿童天文地理知识大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天文地理知识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10、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什么是太阳风?日全食时,在黑色的太阳表面周围有一圈淡黄色的光芒出现,这种现象叫日冕。
日冕从太阳表面一直延伸几百万千米。
日冕由高达150万℃的气体组成。
形成日冕的带电粒子(阳子和电子)在地球周围以每秒500千米的速度流动着,人们称它为太阳风。
太阳风在地球周围也有20万摄氏度~30万摄氏度,又因为它是带电的粒子流,所以十分可怕。
万幸的是地球的磁场起到了屏障的作用,使地球免受了太阳风的影响。
因地球是个磁场,所以太阳风的电粒子就环形围绕地球,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放射能带,这个放射能带就是范艾伦辐射带。
课后题答案
课后题答案第1章天体及其研究的方法1.何谓天体和天体系统?试举例说明。
目前把天体认为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总称,包括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体、陨星、小行星、星团、星系、星际物质以及暗物质等。
天体系统是指在引力的作用下,邻近的天体会集结在一起,组成互有联系的系统,即互有引力联系的若干天体所组成的集合体,如地月系、太阳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2.获悉天体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获悉天体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电磁波、宇宙线、中微子、引力子、其它(如陨石、宇航取样等)。
3.天球是如何定义的?天穹和天球有何区别?天球是以观测者(或地心、日心等)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在天文学上用作表示天体视位置和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天穹有别于天球。
天球是整球,天穹是半球;天球是圆的,而天穹是扁的。
4.简要说明天球坐标的一般模式。
常用的天球坐标有哪些?试对其进行列表比较。
(1)天球坐标的一般模式:天球上一点的位置,可用该点距离天球基本点和基本圈的大圆弧,或大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来度量,这种弧长又叫球面坐标。
由天球上的纬度和经度所组成的坐标即天球坐标。
建立天球坐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选择一个通过球心的直线作为基本轴,或选择一个特定的大圆作为基本圈(基本轴和基本圈平面相垂直);第二,选择球面上任意点(除极点外)作为基本点;第三,确定度量方向和范围。
天球上一点的位置,可用任意一种天球坐标系统来测定。
由于所选择的基本点和基本圈的不同,因而得出不同天球坐标系。
天球坐标的一般模式是球面三角形,如图2.3(将图号改为与教材相同的图号)。
构成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属于三个大圆,即基圈、始圈和终圈。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基圈的极点、原点(始圈与基圈的交点)和介点(终圈与基圈的交点)。
三边中的基圈和始圈,分别是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终圈则是可变动的,体现这种变动的是点的经度和点的纬度。
地球探索百科中-第三章
第三章地球运动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
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
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
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
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
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地球运动的表现】太阳和月亮,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简明天文学课后问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和仪器观测。
它的研究特点是:(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
表现观测上是全波段、全天候。
在理论上依赖模型和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
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
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和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
(4)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
(5)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
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
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
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容。
(3)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
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
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
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反向自转恒星日会比太阳日长3分56秒吗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程良安 邮编:435100
邮箱:banhu4542@
地球自转一周360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天体每天经过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平面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
)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
时间是24小时。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
原因是由于地理在自西向东绕日公转的同时也自西向东自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059′。
如图1所示。
假设若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自反向自转,公转和自转的速度不变。
那么太阳连续两次到达观察点(P)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方便区分,称为“假太阳日”。
“假太阳日”应短于恒星日,如图2所示。
问题是恒星日比“假太阳日”长多少时间呢?
许多资料依据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想当然地认为恒星日比“假太阳日”长3分56秒。
真是这样吗? 如图2,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是因为地球从E 2到E 3的过程中,地球在自转了3600
的基础上又多自转了∠2这个角度。
∠2=59′。
“假太阳日”比恒星日短是因为地球从E 4到E 2的过程中,地球自转的角度比3600少自转了∠1这个角度。
由几何关系易知:∠1小于∠2.
因此,地球反向自转,恒星日长于“假太阳日”的时间少于3分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