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新)

合集下载

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纵观世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均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关,那时的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只能依赖于优越的自然环境生存,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位于赤道以北,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森林气候区。

这里终年气温偏高,雨量充沛,北部地区河流交错,灌溉出无比广阔肥沃的土地,各种热带植物丛生,花繁果茂,大部分地区宜于谷物生长。

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这基础上产生。

印度东西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北部有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然而在古代仍有许多蛮族通过几个山口入侵印度。

入侵者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因此印度的历史显得光怪陆离。

这儿“血统混杂,人种繁多,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最早的记载是被雅利安人侵略,后来被阿拉伯帝国占领,还被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戎狄族侵略,因此,印度受到几个文明冲撞。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成分。

印度文明强大的包容性,使它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印度河流域农业和原始文化的发展,为随后出现的印度河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三干纪中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地域辽阔且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其所占面积大致与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当。

这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城市街道宽阔,住房设施完备。

妇女已经知道使用口红等化妆品和首饰。

印章得到广泛使用,青铜雕像也已出现。

更重要的是,人们已经结束结绳记事的时代,开始创造并使用文字。

这些文字主要保存在大量印章上。

印度文化的最初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达罗毗茶人创造的印度河文明,二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化。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谷地区就出了以阿姆里遗址为典型的综合文化,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进化与发展,形成了印度河文明。

第4课 古印度的文明

第4课 古印度的文明

摩亨佐˙达罗
印章文字
圣牛之印
桑奇佛塔
印度佛塔
【释迦牟尼的家庭成员】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 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 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 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 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 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当时 教养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另有 17岁、18岁之说)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 罗睺罗。
电影《 阿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剧照
南 亚 次 大 陆
印 度 舞 蹈
印度服饰
印度服饰
观音菩萨
哈拉帕文明复原图
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 帕和摩亨佐· 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 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 真实,向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 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 代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 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原来它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 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径1 公里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 在街上和呆在家里的人和动物,都遭 到了毁人性的杀戮。原来是自然灾害 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代城市。 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 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 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 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 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 这种物理化学性球体有的被称之为 “冷球”,这是一种未曾燃烧起来的 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闪电”;有的是 一种“发亮”的球体,呈柠檬黄色或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

印度之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印度之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印度,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多元文化和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一直吸引着我。

今年暑假,我有幸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印度之行。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印度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宗教,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印度之行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印度的历史与文化1. 印度文明的起源印度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就已经形成。

随后,印度次大陆又出现了众多文明,如哈拉帕文明、孔雀王朝文明等。

这些文明为印度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

2. 印度的宗教信仰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国家,主要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锡克教等。

其中,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对印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印度,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寺庙、神像随处可见。

3. 印度的艺术与建筑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独具特色,融合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多种宗教元素。

印度的寺庙、宫殿、陵墓等建筑,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展现了印度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印度的民俗与风情1. 印度的节日印度是一个节日众多的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个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排灯节、春节、哈里节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印度人民的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

2. 印度的饮食文化印度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素食为主。

印度菜肴口味独特,主要有咖喱、咖喱鸡、咖喱鱼等。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著名的甜品,如拉西、萨瓦尔等。

3. 印度的手工艺品印度的手工艺品独具特色,如印度的地毯、珠宝、丝绸等。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印度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四、印度的社会与生活1. 印度的社会结构印度社会结构复杂,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这种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所体现。

2. 印度的贫富差距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

在城市,高楼大厦与贫民窟并存;在农村,贫困和落后仍然严重。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讨论。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被人们称为“种姓制度”,这是印度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种姓制度将人们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社会等级,分别是婆罗门(贵族和学者)、刹帝利(军事阶层)、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达利特(贱民、奴隶和服务人员)。

种姓制度给予不同种姓人群不同的权利和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这种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种姓制度已被废弃,但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

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现象,特别是对达利特群体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种姓制度也塑造了印度人民的文化和价值观,强调了群体的责任和社会秩序。

二、宗教信仰:印度古代文明中的宗教信仰是其独特性的重要方面。

古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

佛教源于古印度,后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成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锡克教则是16世纪在印度产生的一种独特宗教。

这些宗教信仰塑造了印度的文化特点,丰富了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

宗教节日、仪式和习俗成为印度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对印度艺术、哲学和道德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文化:印度古代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印度传统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都具有浓厚的印度古代文明特色。

著名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展示了印度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印度古代文化也在文学和哲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史诗作品,以及《吠舍经》和《奥义书》等哲学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的内涵,并为后世的文学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科学技术:尽管印度古代文明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贡献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发展历史概述
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 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 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 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 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 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 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 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 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的领导者 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 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 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 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 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 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 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发展历史概述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 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 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 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 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 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 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 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 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 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 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 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 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 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 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 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 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 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 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 的扇。

印度古代文明的建筑与宫殿遗迹

印度古代文明的建筑与宫殿遗迹

印度古代文明的建筑与宫殿遗迹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宫殿遗迹。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印度人民的工艺技术,还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与哲学信仰。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印度古代文明建筑与宫殿遗迹。

1. 泰姬陵(Taj Mahal)作为印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泰姬陵坐落在北方的阿格拉市。

它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建于17世纪,为了纪念皇帝沙贾汗的妻子穆塔齐·玛哈.卡,在世界各地广受赞誉。

泰姬陵以其优雅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是印度建筑的杰作之一。

2. 霍斯尔 (Hampi)位于喀纳塔克邦的霍斯尔古城遗址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霍斯尔古城建于14世纪,它曾是印度南部神圣的克里什纳帝国的首都。

这个古城遗址包含了许多庙宇、宫殿和其他建筑,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和研究者。

霍斯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宏伟的石制建筑而闻名,被认为是印度最宏伟和壮丽的遗址之一。

3. 阿雅纳盖尔堡 (Ajanta Caves)阿雅纳盖尔堡是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组石窟,建于公元2世纪至5世纪之间,是佛教壁画和雕塑的杰作。

这些石窟以其细腻而精美的艺术品而闻名,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佛教故事和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阿雅纳盖尔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4. 科纳尔克 (Konark Sun Temple)科纳尔克太阳寺庙位于东部的奥里萨邦,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遗迹之一,也是印度建筑的杰作之一。

这座庙宇建于13世纪,以太阳神为主题,寺庙周围雕刻了大量太阳神的形象,被赞誉为世界奇观之一。

寺庙的建筑充满了细致的雕塑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印度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5. 纳拉胡尔古城 (Nalanda)纳拉胡尔古城位于印度比哈尔邦,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府之一。

建于公元5世纪,纳拉胡尔大学是佛教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该古城的遗址包括庙宇、学院和其他建筑,展示了古代印度的教育体系和哲学思想。

从《印度:受伤的文明》看印度新旧文明

从《印度:受伤的文明》看印度新旧文明

从《印度:受伤的文明》看印度新旧文明摘要:独立后的印度,在西方文化和本身传统的双重冲击下,早已是一个破败的国度,纯粹的印度历史已然结束。

在甘地主义、印度古文明和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下,当代的印度人无法建立起新文明,依然沉浸在那曾经辉煌的过去。

本文从奈保尔眼中的印度文明和印度古文明的对比以及奈保尔对甘地主义的分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试图找到两种文化的冲突下,印度究竟何去何从,是完全抛弃过去还是在继承古文明,建立一个有深层文化根基的新印度文明。

很明显,要想建立真正的新的印度文明,就要完全抛弃所谓的古印度文明,重新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消除无根性。

关键词:受伤的文明;甘地主义;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13-02在《文化无根: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中,梅晓云将文化认同与移民文化分为拔根-飞地型、植根-同化型、去根-无根型、双重认同型。

作者在文中分析到,由于第二三代移民疏离了母国文化,同时又不能认同移民居地文化,没有族群历史和族裔群体,成为真正的漂泊者,无根人、”世界公民”,v·s·奈保尔正是其中之一。

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无根,两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冲击,形成奈保尔对印度解读的理性分析与直觉感悟的抵牾。

《印度:受伤的文明》是英国著名后殖民主义作家奈保尔所写的”印度三部曲”之一,1975年在甘地夫人颁布”紧急状态”令前后,奈保尔再次对他的祖籍印度进行了探访。

与第一次的不同,作者在书中感叹道:”没有任何文明对外部世界那么缺乏抵御能力;没有一个国家那么轻易就被侵袭和劫掠,而从灾难中学到的那么少。

”两极分化在印度得到了最好体现,一方面是不断崛起的少数富人集团,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贵族生活;另一方面是满街的乞丐、流浪的儿童和连绵不断的贫民窟。

1.奈保尔眼中的印度文明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到”有时候老印度--那个许多印度人喜欢谈论的古老的,永恒的印度,似乎就这么延续着。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蓬勃发展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多元的社会制度。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印度次大陆。

公元前2500年左右,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谷地区兴起了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古印度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设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哈拉帕文化的人民从事农业、手工业和贸易,在农业方面尤其擅长水稻和棉花的种植。

同时,他们还发明了独特的印度污泥砖建筑技术,并创造了印度最早的文字系统——哈拉帕文字。

哈拉帕文化的兴起对后来的古印度文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元前1500年左右,阿利扎文化代替了哈拉帕文化成为印度次大陆的主导文明。

阿利扎文化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恒河流域地区,其特点是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思想。

阿利扎文化流传下来的四大吠陀经典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文献,它们包含了宇宙起源、神的存在以及人类道德规范等众多宗教观念。

同时,阿利扎文化还出现了印度最早的社会分层制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四个主要群体,即婆罗门(贵族和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首陀罗(奴隶)。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经历了一段重要的时期,即吠舍国家的形成。

吠舍国家是由各个小国家合并而成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马哈托王朝和昆达国家。

马哈托王朝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统一了整个北方平原。

而昆达国家以其独特的政治和军事制度闻名,成为古代印度的重要力量。

在吠舍国家的统治下,古印度的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宫殿和寺庙的建造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姬陵。

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繁荣。

此外,印度的科学和数学也有了重要进展。

数学家阿耐达发明了十进制数学系统,并将其用于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他的一些著作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总结起来,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源远流长。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古代印度课件22(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古代印度课件22(2024版新教材)
对种姓制度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统治;但本质是为了维护奴隶 主阶级的利益,制造了种族隔离,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生的背景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 释迦牟尼
3.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1)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 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2)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 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发展历程
强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 统一: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
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到约公元前187年)是古印度著名 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亚历山大大帝曾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印度西北部,出身刹 帝利贵族摩的亨佐青达罗年城市率与浴池领复原当示意地图 人民揭竿而起,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部 队,并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后他率军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 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
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
C 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A. 古埃及——甲骨文
B. 古印度——金字塔
C.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 中国——种姓制度源自(2019·曲靖)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
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
2、发展历程
出现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 国家: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
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是雅利安人的自称,意为“高贵的人”。 其原为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 迁移至中亚平原。 大约在摩公亨佐元达罗前城市与1浴4池世复原纪示意图,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和古达罗毗荼人一起融合成 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第2课古代印度文明

第2课古代印度文明

Mohenjodalo-city
电脑复原再现
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 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 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
城 市 建 设
摩亨佐达罗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大 浴 场
巷垃圾箱Biblioteka 农业农谷具

牛车
谷仓(电脑复现图)
印章文字 圣 牛 之 印
• 佛教文明 • 阿拉伯数字
谢谢
印 章
独 角 兽 之 印
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 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 罗。
印度种姓制度
统治者







被统治者
印度种姓制度
一条完美的鄙视链就诞生了
• 种姓界限森严 • 种姓职业世袭 • 种姓实行内婚
最近,关于联合国是否应该讨论印度的种姓问题一 事在印度朝野引起了争议。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巴文化
•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2、种姓制度特点和影响
•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教义 佛教传播
统治者 被统治者
课堂练习
1、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属于( )
A 吠舍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婆罗门
2、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自西汉末期传 入我国中原地区。请问佛教起源于( )
A.朝鲜 B.韩国 C.越南 D.印度
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一角色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阿拉
D 宙斯神
课堂练习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印度洞窟坐 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4)佛教传播:
中亚
中国
(公元前
1世纪)
古代印度
(公元前3世纪)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你能列出其他受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么?
麦甘 积肃 山天 石水 窟市
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大 同 云 冈 石 窟
(4)佛教与种姓制
三、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chà) 帝利
吠(fèi)舍 首陀罗
“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 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 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 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思考: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
内容 构成
职责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思考: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佛教有何内在联系?
种姓制度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激化了当 时的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乔达摩·悉达多创 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佛教得到迅速传播。
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以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为主神。 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 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吠陀” 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 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 成为印度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 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 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古代东方文明之古印度文明

古代东方文明之古印度文明

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 图案。出土的一尊青铜舞女的塑像,是雕 塑艺术的精品。舞女发型优美,身材苗条, 右手叉腰,左手持物,戴了20多个手镯和 臂镯,胸前又有项链和椭圆型大花饰,形 象生动、优美、逼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 技艺。此外还有令人称奇的精美金银珠宝 饰物。
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 文学、民间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 在 罗塔尔发现的一个彩陶罐上,画着一只栖在树上 的乌鸦叼着一条鱼,树下有一只状似狐狸的动物。 它显然表现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树下的狐狸赞美 乌鸦,使之张口,结果口中的食物落到地上,被 狐狸所得。此寓言流传甚广,后来印度的《五卷 书》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都收录了这一故事。
6、宗教和文化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宗教信仰:崇拜各种神纸和偶像,特别是 崇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 石头、树木和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
(带 生有 殖四 崇神 拜立 )像 的 林 伽
文字: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 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本 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7、印度河文明时期的特点
第一点,缺乏大的变革。全面计划后而建立起 来的两个主要城市,主要设计是相同的。直到印 度河文明的末期,两个城市都没有改变。如此一 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控制这一纪律 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第二,印度河城市没有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那 样的公共纪念物或陈列品,这儿没有大的会议厅 (除摩亨佐· 达罗外)。 第三,暴力机构非常薄弱。在摩亨佐· 达罗发 现的武器同精良的工具比起来是拙劣的。在每个 城市的一边出现一个“城堡”小丘,哈拉帕后来 在上面设了要塞(但十分简陋)。
一、印度的历史风貌
(一)民族和语言 印度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不同人种——黑人,黄 人和白人及棕色人种.印度因而是多种族、多民 族的国家。古代富庶的印度是众多外部民族向 往的乐土。漫长岁月中,先后有来自非洲、欧 洲和亚洲的黑种人、白种人和蒙古种人来这里 定居。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 部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民族就有10个。这 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 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转变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转变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转变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历史文化的国家之一,其古代文明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

在漫长的历史中,印度经历了众多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变革,这些变革对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摩亨佐-达罗文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印度次大陆上兴起了摩亨佐-达罗文明,被认为是印度最早的一种文明。

这个文明的人们在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河谷中定居,他们建造了砖石房屋、规划了城市,并拥有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系统。

摩亨佐-达罗文明被普遍认为是印度古代文明的奠基石,对印度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阿利安人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阿利安人从中亚地区入侵印度次大陆,对印度古代文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阿利安人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社会体系,并在宗教和文化方面进行了集体转变。

他们的宗教体系最终发展成为吠陀教(印度教的前身),并为印度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带来了新的构想。

3. 马哈拉斯特拉玛王朝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斯特拉玛王朝是当时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实体之一。

该王朝以统一北方和南方的印度而闻名,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了对外贸易。

马哈拉斯特拉玛王朝为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4. 孔雀王朝的兴起公元300年至公元550年,孔雀王朝(又称为古印度大帝国)崛起为印度古代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在孔雀王朝的统治下,印度的艺术、建筑和文化达到了巅峰。

此时期,在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发展对于今天的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伊斯兰教对印度文明的影响公元711年,伊斯兰教征服者穆罕默德·宗鲁拉维迪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德里苏丹国,这标志着伊斯兰教对印度文明的直接影响。

随后几个世纪,印度穆斯林王朝迅速崛起,大规模的伊斯兰化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期的文化和建筑成就对印度以及周边地区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转变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印度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

印度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

印度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印度作为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国度,其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索。

这个国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印度古代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对于该国的文化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印度古代的社会结构主要被划分为四个等级,被称为“吠陀时代的四姓制度”。

这个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印度的种族融合和社会分层。

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统治者和战士)、吠陀利(贸易商人)和苏达拉(服务人员)。

这种等级社会结构在印度古代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其次,印度古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紧密相连。

印度教是印度古代最主要的宗教,对印度古代社会的组织、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以信仰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为核心理念,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是前世行为的结果。

因此,社会等级也被认为是由上一世的行为决定的。

这种宗教信仰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合理化,人们被告知接受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追求更好的来世。

另外,印度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也与拜火教等其他宗教有所关联。

拜火教是古印度宗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印度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紧密相关。

拜火教崇拜火神阿耆尼,认为火是神圣的象征,以其净化灵魂和驱逐邪恶的力量而闻名。

拜火教的信徒被称为祆教徒,他们通过严格的仪式来崇拜火神。

祆教徒也被社会视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印度古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责任。

此外,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也通过文学作品得到了表现和传承。

印度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摩诃婆罗多》。

这部史诗记载了印度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角色和他们的举止行为来展示印度社会的多样性。

《摩诃婆罗多》中融合了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涵盖了宗教、哲学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奇迹,更是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一个缩影。

印度古代文明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

印度古代文明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

印度古代文明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在印度古代文明中,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种姓制度是印度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教多样性则是印度文化的核心特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1. 印度古代文明的种姓制度印度古代文明的种姓制度源远流长,并在印度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种姓制度是根据人们的出生而决定其社会地位和职业的制度。

种姓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婆罗门(最高种姓,负责宗教活动和学问)、刹帝利(统治者和军事人员)、吠舍(农民和商人)以及首陀罗(劳动者和奴隶)。

这个制度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有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秩序维护和社会分工的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种姓制度带来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

较低种姓的人被剥夺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受到了严重限制。

种姓制度对于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度古代文明的宗教多样性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

佛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宗教都在印度古代文明中发扬光大。

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庞大。

印度教有着复杂的信仰体系和众多的神祗。

印度教教义中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

佛教作为一种离世宗教,在印度古代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一些伟大的佛教寺庙和佛塔在印度仍然保存至今。

此外,锡克教也是印度重要的宗教之一。

锡克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平等,倡导勤劳和勇敢的生活方式。

锡克教在印度古代文明中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的关系种姓制度与宗教多样性在印度古代文明中有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例如,婆罗门种姓与印度教密切相关,刹帝利种姓与佛教相关,吠舍种姓与商业和贸易相关。

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在印度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中相互作用。

虽然种姓制度存在一些负面问题,但它也有助于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教多样性则为印度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互补性。

追溯印度古文明游览泰姬陵

追溯印度古文明游览泰姬陵

追溯印度古文明游览泰姬陵泰姬陵(Taj Mahal)位于印度北方城市阿格拉(Agra)的河边,是世界上最炫目和著名的陵墓之一。

这个建筑被誉为印度最著名的遗产之一,也是许多游客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

然而,泰姬陵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陵墓,它还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本文将带您追溯印度古文明,了解泰姬陵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泰姬陵的历史泰姬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当时莫卧尔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去世的爱妃莫塔贾·玛哈尔(Mumtaz Mahal)而建造了这座陵墓。

16世纪末,莫卧尔王朝的创始人巴布尔统治下的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帝国之一。

在这个时期,印度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泰姬陵作为莫卧尔王朝的象征之一,是当时印度建筑和艺术的一种典型代表。

泰姬陵的设计泰姬陵的设计呈现出了清真寺和印度宫殿的混合风格。

它高50米,直径超过了17米,由一个大型的中央穹顶和四座小型穹顶的组合建筑而成。

中央穹顶是依据波斯式风格的拱顶结构设计而成的。

整个建筑被安置在一个庭院中,四周围绕着长长的走廊、花园和水池。

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引人注目,意在传达一种明亮、清新、庄严的氛围。

印度古代文化在泰姬陵的设计中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泰姬陵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泰姬陵的设计和建造,不仅仅是拜奉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古代文化内涵的体现。

它所代表的文化包括了佛教、印度教以及伊斯兰教等多种文化要素。

在泰姬陵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和雕塑的完美结合,就像是在容纳了整个宇宙和人类的智慧。

穹顶上的金字乃至整座高耸入云的建筑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和修行的追求。

这种精神力量已经让泰姬陵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总结让我们重新认识泰姬陵,重新认识古老的印度文化。

在泰姬陵中,我们可以找到印度文明的关键元素和特色,也可以看到它对当代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展示了泰姬陵的阿拉伯式建筑和印度教的文化内涵,希望我们都可以了解这一古老文明和帝国的瑰宝,领略泰姬陵之美和印度文化之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最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最新

材料二
《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辱骂前三 种姓,就割去舌头。婆罗门侮辱首陀罗将 被处以罚款;出身低贱者无论用哪个肢体 击打出身高贵者,该肢体就将被切断。首 陀罗对婆罗门提出意见,就把滚油灌入耳 中和口中;首陀罗与高种姓者同坐一桌, 要在臀部烙印。
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 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量丰沛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1)以绘制时间轴的 方式展示文明发展历程
首都:华氏城
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等早 期文明
雅利安人入 侵建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 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 时期
古代西亚的波斯人、希腊的亚历山 大帝国、中亚的游牧民族和近代的欧洲 人,都觊觎着印度的财富而侵入这里。
衰弱:外族侵扰
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教义:(1)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2)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3.观察佛教传播示意图并结合教材 内容,指出佛教的对外传播的时 间,绘制传播路线示意图。
古代印度 (公元前3 世纪)
中亚 锡兰
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泰国、 柬埔寨
4.佛教对外传播的影响
(1)中国古代 佛教石窟艺术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时期
后来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2)阅读课本,归纳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 期的王朝是什么?列举史实例证其鼎盛。
孔雀 王朝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与种姓制度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与种姓制度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与种姓制度印度,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以其独特的古代文明和独有的社会制度闻名于世。

在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中,种姓制度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以及种姓制度进行探讨。

注意,本文不再重复标题,且不使用指示词以及编号。

1.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哈拉潘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时期。

这两个文明的兴起标志着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

这些文明古迹的发现显示了当时居民的高度农业技术和城市规划能力,据信这为后来“雅利安人”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2. 种姓制度的产生种姓制度被认为是印度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它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之后。

根据《吠陀经》的记载,雅利安人将社会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种姓,即婆罗门(贤者)、刹帝利(战士)、婆奴(农民)和苏达拉(工匠与奴隶)。

每个种姓都被赋予特殊的职责与权利,并且在社会中有明确的地位。

3. 种姓制度的特点种姓制度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出生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其出生时所属的种姓所决定的,难以被改变。

每个种姓都有特定的职业和社交规则,各种姓之间的交流限制也非常严格。

种姓制度还给予了婆罗门种姓最高的地位,并将其置于社会的最顶层。

4. 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造成了极度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

人们的权利和机会被严重限制,社会流动性极低。

这导致了阶层之间的紧张和矛盾。

其次,种姓制度导致了社会的碎片化,不同种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受到了限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古代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5. 反思与现状如今,尽管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种姓意识仍然根深蒂固。

不过,近年来,印度社会对种姓制度进行了广泛的辩论和反思。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种姓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实现社会平等提出了呼声。

印度的发展历程

印度的发展历程

印度的发展历程印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印度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早期文明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500年-公元1100年):印度最早的文明之一是莫亨德罗-达罗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随后,印度出现了多个古代王国和帝国,如毗提王国、马哈詹帝国和首都在喀什米尔地区的卡什米尔帝国。

这个时期,印度文化、宗教和哲学的发展开始形成。

伊斯兰帝国和英国殖民时期(公元1100年-1947年):公元1100年左右,伊斯兰帝国开始入侵印度。

在10多个世纪的时间里,印度部分地区处于伊斯兰王朝的统治之下,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

在这个时期,印度社会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但同时也保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独立与近现代印度(1947年至今):1947年,印度成功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这标志着印度迈向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印度政府致力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社会政策。

其中包括绿色革命,旨在通过农业现代化来增加粮食产量,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此外,印度还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医疗旅游等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印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尽管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此外,印度还面临着人口爆炸、环境问题和宗教冲突等挑战。

尽管如此,印度仍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该国现在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并拥有强大的科研、电影和文化产业。

此外,印度还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的第四个成功登月的国家。

总结起来,印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

尽管仍面临许多挑战,印度不断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3 古代印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1.3  古代印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1.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 100钵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 罚款200钵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 烫的油灌入首陀罗的口中和耳中。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 种姓制度 B. 世袭制 C. 君主专制 D. 分封制
( A)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孔雀王朝时期的古印度商人,下列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根据材 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答案】制度:种姓制度。实质:维护上层种姓的特 权地位。 (2)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一度成为古 印度的国教?
【答案】宗教:佛教。原因: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 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 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 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 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 反对奴隶制度。它一度成为印度的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并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1)材料一的法典内容出自古代哪个地区?该条文反映了 什么制度?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地区:古代印度。制度:种姓制度。实质: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 A)
9. 2022年9月,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
遭到学校老师棍棒殴打,后抢救无效逝世。印度北方
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抗议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
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也曾说:
“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
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的歧视主要源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史料 1、24史的有关记载;2、到印 度求法的高僧的记载 如《佛国记》(法显) 和玄奘《大唐西域记》;3、《大藏经》
返回
讲授内容:
一、神秘的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的发现 1921年最早在哈拉巴发掘 摩亨佐· 达罗
返回
哈拉巴文化概况 遗迹 主要是两座城市 周长4· 8公里 人口35000左 右 城市建设经过事先的规划设计 分为上城和下 城 烧砖 大浴池


摩揭陀、外道异学 顺世论 耆那教 增益 耆那(胜 者) 大雄 不杀生和极端的苦行
(二)佛教兴起的背景
早期佛教在反对婆罗门教和反对婆罗门种姓享有特权
以及反对旧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 程度上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佛教的社会基础首先是城市市民中以大商人吠舍为
代表的新兴富有阶级,他们是支持佛教的最积极力量; 其次是刹帝利种姓为代表的新兴官职贵族,他们是支 持佛教的最有力力量。佛 教基本上反映了这两个阶层 的利益。

早期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第一,得到吠舍大商人和各国君主的大 力支持; 第二,众生平等的口号吸引了许多下层 群众; 第三,教义教规容易为人接受。

(五)阿育王弘扬佛教的活动 建佛塔佛寺;组织第三次结集;派人到 国外传教 阿育王寺 (六)大乘佛教和佛教的传播 1世纪分裂为大乘小乘 自渡与普渡众生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四、阿育王和孔雀帝国


(一)孔雀帝国的兴衰
前325年建立 旃陀罗笈多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前187年灭亡


(二)阿育王的统治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 发展经济; Leabharlann 扬佛教; 繁荣文化事业返回
电影阿育王
五、古印度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两大史诗 《摩柯婆罗多》和 《罗摩衍那》 梵文 数学 十进位 的发明和阿拉伯数字“0”的发明
(五)种姓制度小结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末 期,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在孔雀帝国时代得 到充分发展完善。种姓制度产生原因,一是征 服,由于征服而出现了首陀罗瓦尔那;二是氏 族内部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工,由于两极分化而 产生了吠舍瓦尔那,由于社会分工使贵族阶层 分成了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瓦尔那。种姓制的 最主要特征,职业世袭和内婚制在孔雀帝国时 代达到极为森严的程度。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 印度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返回
(二)种姓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摩奴法论》 1、职业世袭不变; 2、内婚制; 3、宗教权利不平等; 4、法律地位不平等;

(三)、种姓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

1、种姓取决于侥幸出生,阶级取决于经济地位; 2、种姓按世袭职业划分阶级按取得收入方式划分; 3、婚姻社交方面,种姓比阶级受着更严格的限制; 4、种姓是一个地区的现象,阶级则具普遍意义。 联系: 1、等级制度以阶级划分为基础,阶级划分与等级划分 基本一致。绝大多数上层阶级属于高级种姓,绝大多数 下层阶级属于低级种姓; 2、种姓和阶级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印度的自然环境
3、古代印度的居民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二、印度古文明的分期和特点
分期

1、哈拉巴文化时期(前2300-前1750年)印 度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2、吠陀时代(前1500-前600年)雅利安人的 国家形成,种姓制度出现; 3、列国时代(前6-4世纪)摩揭陀国家兴起, 早期佛教产生; 5、帝国时代(前4世纪末-公元4世纪)从孔 雀帝国到贵霜帝国,是印度古代史上的帝国时 代。


社会经济状况
典型的青铜文化 以灌溉农业为主
哈拉巴文化的文字 图章铭文 中断原因 自然原因说
外族入侵说
二、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起源和基本内容 征服----雅利安与达萨 瓦尔那; 氏族内部贫富分化和 社会分工----贵族与 平民 婆罗门和刹帝利 吠舍 一分为二的过程 婆罗门(祭司 婆罗摩) 刹帝利(武士 刹特拉 ) 吠舍(平民 维什) 首陀罗 (被征服的非雅利安 部落的名称) 再生人 一生人
定:对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对治暴躁和嗔恨。
慧:对生命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对治愚痴。
众人皆能成佛。
2、众生平等:
众生法性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在因 果规律面前,众生平等。 慈悲心、不杀生、保护动物的思想。
3、不要过于自我、不要过于执著,珍惜姻缘。
4、中国佛教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 行、智、悲。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 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 观世音菩萨。
社会生活
1、服饰 2、饮食
3、丧葬习俗
返回
.
佛陀诞生地
莫恒怍达罗谷仓
摩奴法典
宁波阿育王寺
列国时代的印度
课下作业:至少读一本佛教的书籍,或者去搜 狐视频看《心灵讲堂》,讨论中国的佛教思想 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哪些思想对人生有指导意 义?
五 、中国佛教包含的思想
何谓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 和奉献。
(三)佛教的产生、教义及社会主张


创立者:乔达摩· 悉达多
佛陀 如来佛( 谓 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 正觉之意。)

教义: 四谛说(苦、集、灭、道)。谛即真 理。
四谛说从人生多苦入手,给处于苦难和动荡
不安环境中的人们,提出一种唯心地解决苦难 的方法和途径,脱离现实社会,通过修道去追 求幻想的幸福。这对广大被压迫的劳动群众来 说,就是要他们安于现状,循视蹈距,脱离现 实,服服帖帖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所以早期佛教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精 神武器。
八正道: 正见: 信仰正 正思:思想要纯正 正语:说话要正当 正业:行动要正直 正命:生活要正直 正精进:努力的目标要纯正 正念:记忆的事物要纯正 正定:思考要正当 。


(三)评早期佛教
早期佛教的特点 无最高神 以人生问题为 中心的世界观 讲求中道
佛陀格言
一个人如果知道一切东西的命运是毁灭, 他就再也不会有痛苦。 一个心中无牵挂、无欲念、不受引诱的 人是最伟大的。 天下最难驾驭的人就是你自己。
恶行最易做,善行最难做。
恨无法被恨终止,惟有爱才可终止恨。
能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佛教社会主张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佛教的社会主张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 不反对等级制度本身,只是主张婆罗门 应让位于刹帝利,早期佛教不仅不反对 奴隶制度,还为奴隶规定了对主人的义 务(反对奴隶欠债者入教)。所谓“众 生平等”只限于宗教上的平等并不是社 会平等。
(六)婆罗门教
前7世纪 自发宗教 经典: 梨俱吠陀 耶柔吠陀 沙摩吠陀 阿达 婆吠陀 教义 信奉多神 梵天 善恶因果说与人生轮回说; 最高理想是“梵我一致”;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三、早期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三大宗教之一。全世界基督教信徒18· 7亿,占 33· 5%;伊斯兰教信徒10亿,占18· 2%;佛教 徒3· 34亿,占6%;其他宗教徒10亿。三大宗教 信徒总数占世界人口的57· 7%。 (一)列国时代历史概貌 大国争霸,前4世纪统一; 铁器普遍使用; 种姓制度被破坏; 人民的反抗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百家争鸣
返回
印度古史特点
1、小国分立; 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公社为主 ; 3、宗教意识浓厚,祭司在政治生活 中发挥重要作用 ; 4、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乃 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南亚传统史料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 包括经典、史诗 、 法论; 2、佛教系统的史料 佛经 经、律、论三藏。 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 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 玄奘称唐三藏。 3、世俗方面的史料 如《政事论》(乔底利 耶)、诏令、铭刻。
佛法引导人们的生活,开导、教化人生观、价值观和 世界观。自度、度人:爱语、帮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 关怀。
出家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 出世——入世:扶老人(讲智慧)、世界末日。
1、佛法的核心思想: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信仰佛教的目标:自觉、觉他。人痛苦是因为 内心的无明,等你看透了真相,你就会得到快 乐。 世界的真相:万法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修行 就是要超越这些无常和轮回达到湛然寂静、不 生不灭。(最终目标)
中国的信徒们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即山西五台 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 的观音道场和安微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又称为中国 四大佛山。
普贤菩萨所说的十种广大行愿,其德目是:
一者礼敬诸佛。(人格的尊重,包括每个人) 二者称赞如来。(语言的布施,赞叹别人)
三者广修供养。(广为结缘,利益众生和社会的一种实践)
四者忏悔业障。(自我生活的反醒。) 五者随喜功德。(消除嫉妒,建立功德)
六者请转法錀。对真理的传播和佛法的延续。
七者请佛住世。(对圣贤的礼遇) 八者常随佛学。(对智者的跟随)
九者恒顺众生。(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
十者普皆回向。 (把小我回向给终生,建立和谐社会)
弥勒佛:笑佛,未来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佛。
十八罗汉: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坐鹿罗汉 、欢喜罗汉 、举钵罗汉 、托塔罗汉 、 静坐罗汉、 过江罗汉 、 骑象罗汉 、笑狮罗 汉 、开心罗汉 、探手罗汉 、沉思罗汉 、挖耳 罗汉 、布袋罗汉 、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 、看门 罗汉 、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 。
第三章
印度文明
重点问题
一、神秘的哈拉巴文化 二、印度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三、早期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四、古印度文化
五、中国佛教包含的思想
返回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1、印度名称的由来
印度河

身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