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合集下载

2、 细菌的营养

2、 细菌的营养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病原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侵袭力的大小 、毒素的性质和数量,决定着病原菌毒力的强弱。
(一)侵袭力: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 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荚膜 黏附素
菌体表面结构
包括
侵袭性物质
1.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和定居 有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病原菌能 留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产生病变。 所以有荚膜的细菌的毒力比该种细菌失去荚膜时的 毒力明显增强。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 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 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两类毒素。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 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 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 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 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autotroph):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
成分。
•异养菌(heterotroph):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
成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 (parasite)。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1、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中存在的对人体无害的不同种类与数量的 细菌
正常菌群作用: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癌:双歧杆菌激活吞噬细胞 抗衰老:双歧杆菌产生双歧因子,乳酸菌减 少氧化物在人体含量

细菌生理学

细菌生理学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 表面积 带电现象
与染色、凝集、抑杀菌有关系 半透性 渗透压
6
二、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 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autotroph):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 菌体成分。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菌 •异养菌(heterotroph):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 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 和寄生菌(parasite)。
2
基本内容
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3
Hale Waihona Puke 一、 细菌的理化性状(一) 细菌的化学组成 成分 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元素 特有化学组成
4
化学组成

75-90%
5
蛋白质、糖类、脂质 核酸、无机盐
肽聚糖、胞壁酸、 磷壁酸、D型AA、 DAP、吡啶二羧酸
色氨酸
吲哚(靛基质)
+
二甲基氨 基苯甲醛
玫瑰吲哚(红色)
26
(+) (—)
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吲哚(indol)、甲基红(methyl red) 、VP 及 (citrateutilization)试验的合称. 例如 大肠杆菌为“+ + - -”
产气杆菌为“- - + +”
27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10
营养成分 糖类
功效作用 合成菌体成分;供给能量
氨基酸、蛋白质
合成菌体成分
磷、硫、钾、钠、 钙、镁、铁、钴、 锌、锰、铜等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2)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蛋白胨和氨基酸作为碳源和氮源,仅有少数异营菌能利用无机氮化物,以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所需的能量大多从有机物质氧化而获得。

异营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两类。

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寄生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

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五类。

3.营养机制: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半透性,只能使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需经细菌的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菌体才能吸收(转运)。

转运的方式有三类:①离子转运;②透性酶转运;③磷酸转运系统。

(1)被动扩散:细菌依靠群体表面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半透性来调节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2)主动吸收:细菌将许多营养物质以高于细胞外浓度积累在细胞内的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3)基团转位:基团转位亦是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营养的方式。

它是靠胞外酶将糖类等物质与一种耐热蛋白(HPr)与磷酸结合,使糖类等磷酸化而运送到菌体内,再与HPr解离。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在合适条件下,细菌从外界摄取营养,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原料和能量,同时进行合成代谢,合成菌体所需的成分。

故细菌代谢的结果,使细菌得以生长繁殖。

其生长繁殖必须的基本条件有4个方面。

1.营养物质:细菌所需的营养物应按一定的方式配比提供。

充足的营养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等。

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还需某些生长因子。

2.合适的pH:环境的pH对细菌的增殖有很大影响,因营养的吸收、分解及能量的产生,都需要酶参与反应,而酶活性必须在一定pH和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3)流动蒸汽消毒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应用: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 压力—103.4KPa(1.05kg/cm2) 温度—121.3℃ 维持时间—15~20分钟
应用: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大,原因: 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湿热存在潜热
3.鉴别培养基 利用细菌分解糖类 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 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如:单糖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琼脂等。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 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利于所需细菌的生长。
如: SS琼脂
麦康凯培养基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与层次
❖ 原则:传统分类、种系分类 ❖ 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 在细菌中常用属和种、亚种、型(噬菌体
型、血清型、生物型等)
❖ 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 同菌株(strain)
❖ 标准菌株或模式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 特征的菌株
❖ 最具权威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含碘消毒剂: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等
醇类消毒剂:
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
细菌芽胞、结核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 菌和病毒 (包括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氯己定 (洗必泰)、高锰酸钾等)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地面等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波长:265~266nm 原理:损伤细菌DNA 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弱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成功地繁殖和生存于各种环
境下,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冰川都有它们的足迹。

然而,无论在
何种环境下,细菌都需要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以支持它们的生长和
繁殖。

细菌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能量来源,被细菌发酵或呼吸代谢。

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和木糖等单糖,以及淀粉、纤维素等多糖。

此外,细菌也需要氮元素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部分细菌可以利用氨、硝酸盐、氮气等氮源,也有些细菌可以利用氨
基酸或蛋白质本身提供的氮原子。

除此之外,细菌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钙、铁、镁、钾、硒、
锌等,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细菌还需要水分,以维持生物正常
的代谢活动。

细菌的生长繁殖还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如适宜的温度、酸碱度
和盐度等。

有些细菌需要厌氧环境生长,而有些则需要氧气存在才能
生长。

总之,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从而完成其生命周期。

第二章 23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PPT课件

第二章 23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PPT课件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34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
28
耐药性变异
•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 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 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长期培养
依链株
29
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18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1.与致病有关的: 热原质
特点: 引起发热反应,耐高温,121.3℃ 20min不破坏 除去方法: 250℃干烤;吸附剂,特殊石棉 滤板过滤;蒸馏
19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LPS 外毒素: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 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学习目标
1、叙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 。
2、解释菌落的概念。
3、描述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分析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5、简述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染色法
① 初 染:结晶紫溶液染色1-3 min,水洗;
(1)美兰染色
② 媒 染:革兰氏碘液1min, 水洗;
③ 脱 色:95%酒精,脱色时
(2)革兰氏染色: 间根据涂抹面的厚度灵活掌
握,多在15-30s之间,水洗;
④ 复 染:沙黄或复红溶液染
(3)抗酸染色 色1min,水洗;
⑤ 吸干或自然干燥;
周毛菌
(3)菌 毛 Pilus或Fimbria
① 一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 数量多、更为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也称为纤 毛。在电镜下才能看到。
② 菌毛与运动力无关。
普通菌毛
性菌毛
③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
• 普通菌毛:较纤细较短,数量较多,每菌可有100~500条,
能使细菌黏附于动、植物细胞上,与致病性有关。
• 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决定细菌的遗传特 性。
细菌的核体
2、特殊构造
(1)荚膜 (2)鞭毛 (3)菌毛 (4)芽胞
与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1)荚 膜(Capsule)
①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 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通常 200nm以上,称为荚膜.通过特殊染色法可看见。
与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特殊构造 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
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些特殊结构
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胞壁Leabharlann 细胞膜细胞质荚膜 菌毛 鞭毛
核质
1、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 在细菌细胞的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
而具一定弹性的网状结构,可承受细胞内强大 的渗透压而不被破坏。
溶菌酶能切断N-乙酰葡萄糖 胺和N-乙酰胞壁酸的β-1.4糖 苷键,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 菌裂解。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细菌的生命活动

细菌的生命活动

细菌的生命活动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一样,须进行新陈代谢,不断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供给代谢所需能量,同时不断排出废物,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条件适宜时,细菌可正常生长,条件不适宜时,细菌的生命活动将受到抑制或死亡。

(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物质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有:①水分水不仅是细菌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良好的溶剂。

细菌对物质的吸收、渗透、排泄和分泌都是以水为媒介。

②碳源碳源是合成菌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

③氮源氮源是合成菌体的蛋白质、酶、核酸的成分。

④无机盐类细菌需要的无机盐类主要有钾、钠、钙、镁、铁、硫、磷等。

这些无机盐类除构成菌体成分外,还有调节渗透压、维持酶活性的作用,并可作为自氧菌的能量来源。

⑤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一些细菌生长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主要是B族)、嘌呤和嘧啶等。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分为以下4种:①扩散是一种简单的吸收方式。

水和盐分子通过渗透压及溶质浓度的调节自由进出细菌细胞。

扩散不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②促进扩散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而不需要代谢能的吸收方式。

③主动运输细菌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这种方式需要能量和透性酶或结合蛋白。

④基团转位是一种需要代谢能量的运输方式。

3.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状况,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类。

前者能在完全含无机物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后者则需要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营养和能源。

(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氮化合物、糖类、无机盐类、水、生长因子。

(2)pH值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7.2~7.6。

但结核杆菌则在pH6.5~6.8时生长最好。

(3)温度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

嗜冷菌在10~20℃生长最好。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C、治疗疾病
抗生素(antibiotic) ——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
它微生物的物质。
D、补充营养物质
维生素:B6、B12、K等
复习题目
1.代谢;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发酵; IMViC试验 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
的曲线。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延迟期、对数期、
稳定期和衰亡期。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迟缓期 (lag phase): 适应、活化期 对数期 (log phase):迅速生长期,典型性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新生、死亡平衡特征产物积累期
(3)发酵
1×G —— 乳酸+2×ATP
2、细菌的代谢产物: 分解产物与合成产物
(1)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细菌的生化反应实验:
酶系不同 对底物分解能力不同 最终代谢产物不同

对糖的分解:
需氧
TCAC:CO2、H2O 酸、醛、醇等
多糖 —胞外酶 单糖 丙酮酸
厌氧

对蛋白质的分解:
脱氨基酶 NH3 +酸
细 菌
吸取 营养
新陈 代谢
细菌 繁殖
细菌 生长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 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3. 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4. 细菌的营养类型 5. 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 6. 细菌的人工培养(熟悉)

营养物质(nutrient):细菌生长繁殖、 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是细菌生存 的重要物质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代码: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总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对象: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包括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三、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1、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的内容是以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第五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分为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等三篇,共35章,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实验考核2学时。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本大纲是我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晶,在大纲编写之际,我们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各位教授(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大纲正文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

掌握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的生理(重点)

细菌的生理(重点)

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营养物质和合成各种所需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

细菌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具有代谢旺盛、繁殖迅速的特点。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化学组成1.与其他生物细胞相似,含有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类和核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2.水占75-90%,为主要成分。

3.去除水分后,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

还有少量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铁、镁、钙、氯等,用以构成菌细胞的各种成分、维持酶的活性和跨膜化学梯度。

4.还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物理性状1.光学性质细菌为无色半透明小体,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观察-染色法-相差显微镜。

2.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菌的内外物质交换。

3.带电现象细菌的固有成分50-80%是蛋白质,主要为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G+菌的等电点pH为2-3G-菌的等电点pH为4-5因此,在弱碱性或近中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等电点越低带负电荷越多。

意义: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和抑菌杀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4.半通透性意义:细菌为了利于内外物质交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其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为半通透性。

5.渗透压细菌体内由于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其渗透压极高。

革兰阳性菌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也有5-6个大气压。

意义:细菌一般处于相对低渗的环境,有坚韧的细胞壁保护不致崩裂。

细菌若处于高渗环境中,菌内水分逸出,胞质脱水浓缩,细菌就不能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溶解营养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2.碳源:主要来源于糖类,是合成菌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

3.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第2章细菌的生长繁殖 PPT课件

第2章细菌的生长繁殖 PPT课件
气体环境主要指氧和二氧化碳,多 数细菌利用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 碳已能满足需要,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 菌初次分离时,必须供给5%~10%二氧化 碳才能生长。
19:46
二、细菌的繁殖 方式和速度
19:46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
19:46
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 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可 供细菌生长繁殖。
培养基依其物理性状不同可分液体 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19:46
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19:46
19:46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与 意义: 1.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3.制备生物制品 4.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9:46
第2节 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
19:46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 产物
(一)糖发酵试验 (二)靛基质试验 (三)硫化氢试验
19:46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又分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 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 养基无类。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或 菌肽;在液体培养基上中可形成混浊、沉淀、菌膜三 种现象。人工培养细菌在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细菌 研究、基因工程及生物制品的制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毒素 2.热原质 3.侵袭性酶 4.色素 5.维生素 6.细菌素 7.抗生素
19:46

小结

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1. 物理性状细菌为半透明体,细菌悬液呈浑浊状态;体积微小,表面积大;有带电现象;有半透性。

2. 化学组成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及碳、氢、氮、氧和少数的无机离子。

二、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1. 细菌的营养物质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

碳源:合成菌体组分和作为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

氮源:作为菌体成分的原料。

无机盐:提供细菌生长的各种元素。

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2.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

异养菌: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

3. 细菌吸收营养的机制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其驱动力是浓度梯度,不需要提供能量。

主动转运: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营养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并需要提供能量。

4. 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2)酸碱度;(3)温度;(4)气体环境;(5)渗透压5.生长方式与速度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繁殖。

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三、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1、能量代谢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

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为发酵;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为呼吸。

2、分解代谢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四、细菌的人工培养1. 培养基由适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制,经灭菌后制成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生理学

细菌生理学

沙门菌、变形杆菌+
Pb2S/FeS黑色沉淀
H2S 试验
(7)尿素分解试验
• 变形杆菌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氨, 使培养基变碱,以酚红为指示剂则变红, 为+。
• 沙门菌尿素分解试验-。
尿

对照
阳性
阴性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
• 合成代谢的特殊产物 • 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或毒性酶类 • 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 • 治疗药用作用:抗生素、维生素等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短期保存菌种
2、按形式不同分类: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3、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 (4)鉴别培养基 (5)厌氧培养基
• (1)糖发酵试验
• 不同微生物利用糖的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种 糖,代谢途径不同、分解终末产物不同。


pH值下降,指示剂改变颜色,
试验+
酸+气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2)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葡萄糖
丙酮酸
各种酸类(甲酸、乙酸、)
pH≤4.5
指示剂甲基红变红,试验+
阳性
阴性
甲 基 红 试 验
4.气体 多数细菌生长繁殖需要O2与CO2 。 O2用以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供细菌生长 繁殖之用。 CO2与体内某些有机酸结合参与 三羧酸循环和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大部分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即可满足自身需 要,但少数细菌,如布氏菌、脑膜炎球菌等 在初次分离时需提供5%10%的CO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 化学元素
有机物元素: 有机物元素: 碳、氢、氮、氧、磷、硫等
无机离子: 无机离子: 钾、钠、铁、镁、钙等
(二) 化学成分
水: 蛋白质: 蛋白质: 核酸: 核酸: 占细胞总重量70%-90% 占细胞总重量 主要的固形成分,占40%-80% 主要的固形成分, DNA:3%,RNA:10% : , :
(2)对数期(log phase) 对数期(log
现象: 18h,又称指数期, 1. 现象: 8-18h,又称指数期, 生长迅速, 生长迅速,细胞数目以几何 级数增加, 级数增加,其对数与时间呈 直线关系。 直线关系。 2.细胞特点:此时细胞的大小、 2.细胞特点:此时细胞的大小、 细胞特点 形态、染色性、 形态、染色性、生理特征等 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 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对 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 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研 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 的细菌。 的细菌。
M粘液型菌落 粘液型菌落
菌落类型
粘稠、有光泽、 粘稠、有光泽、似水 珠样, 珠样,多见有厚荚膜 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
2.液体培养法 2.液体培养法
液体培养基中
沉 淀 生 长
混 浊 生 长
表 面 生 长
3.半固体培养法 半固体培养法
半 固 体 中 有鞭毛 细菌 无鞭毛 细菌
混浊生长
沿穿刺线生长
4、培养方法
此期长短:与菌种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 D.此期长短:与菌种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培养 条件有关。 条件有关。 的措施: E.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缩短lag phase 的措施: 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缩短lag 1)加大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加大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适应性增强 2)先用对数期的种子(此时细胞分裂旺盛) 先用对数期的种子(此时细胞分裂旺盛) 调整培养基的成分, 3)调整培养基的成分,使种子基含有发酵培养基 的成分 4)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3)稳定期(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稳定期
A.现象: A.现象: 现象 活菌数目不增不减, 活菌数目不增不减,生长速率 趋于0,曲线有一下降的趋势。 趋于0,曲线有一下降的趋势。 0,曲线有一下降的趋势 B.细胞特点: 细胞特点: 有害物增加, 死亡数增加, 有害物增加 , 死亡数增加 , 细 菌的芽胞、 菌的芽胞 、 外毒素和抗生素等 代谢产物在此期产生, 代谢产物在此期产生 , 细胞内 开始贮藏物质。 开始贮藏物质 。 稳定期细胞数 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 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
②碳源 ③氮源 ④无机盐 ⑤生长因子
4、对气体要求 、
要求: ①对O2要求: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耐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要求: ②对CO2要求: 5% CO2
5、渗透压:嗜盐菌需在高浓度的NaCl(3%)生长 、渗透压:嗜盐菌需在高浓度的 ( )
㈡ 细菌的繁殖方式
链球菌 八 叠 球 菌
方式
糖类, 糖类,脂类和维生素
二、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 • ①碳源 • ②氮源 • ③无机盐 • ④生长因子 • ⑤水
三、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略。
四、细菌的营养类型
略。
五 细菌的生长繁殖
①水
(一) 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
2、温度:一般最适温度为37℃ 、温度:一般最适温度为 ℃ 3、PH: 一般最适为 、 : 一般最适为7.0-7.6
根据物理性状类分类
• 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 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 • 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的动力和短期保存菌种。 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的动力和短期保存菌种。 • 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和保存菌种,做病 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和保存菌种, 原学诊断和产生菌苗用于预防。 原学诊断和产生菌苗用于预防。主要用于鉴定。
细 菌 数 的 对 数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0
对数期 期
总菌数
衰退期
活菌数

5
10
15
20
25
30
球菌
速度
• 代时: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要的时间 代时: • 大多数细菌的代时约20~30min 大多数细菌的代时约20~30min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培养的条件 • 充足的营养物质 • 合适的酸碱度 • 合适气体 • 合适温度
(二)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 繁殖和( 繁殖和(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菌苔: 菌苔: 菌苔:微生物密
集生长所形成的。 其作用是可用来保 存菌种。
固体培养基中
菌 落 型 R S
表面光滑、湿润、 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 新分离细菌) 齐(新分离细菌) 表面粗糙、干燥、表面 表面粗糙、干燥、 皱纹或颗粒状、 皱纹或颗粒状、边缘不 陈旧菌落) 齐(陈旧菌落)
S光滑型菌落 光滑型菌落 R粗糙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取检菌标本或细菌接种于适宜培养基 37℃培养箱 ℃ 18-24h
大量细菌生长繁殖 分离培养 纯培养
• 分离培养: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分离培养: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使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 使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形成分 离的单个菌落。 离的单个菌落。 • 纯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中挑出一菌落,移种到另 纯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中挑出一菌落, 一培养基中,此时生长出来的细菌称纯种,这种 一培养基中,此时生长出来的细菌称纯种, 培养方法为纯培养。 培养方法为纯培养。 •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 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
接种工具
(四)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和生长曲线
• 生长曲线:细菌在有限的体系中的生长成为群体生长,具有一定 生长曲线:细菌在有限的体系中的生长成为群体生长, 的规律性, 的规律性,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称之为生长曲线。 称之为生长曲线。 • 将少量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 将少量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 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菌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 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菌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培 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座标,可绘制为生长曲线, 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座标,可绘制为生长曲线,根据其将细 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期、 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迟缓期( phase) (1)迟缓期(lag phase)
现象: 活菌数没增加, A 现象 : 1-4h , 活菌数没增加 , 曲线平行于横轴。 曲线平行于横轴。 原因:由于细胞进入新环境, B.原因 :由于细胞进入新环境, 细胞数目无增长, 细胞数目无增长 , 甚至有所下 降有一个适应过程, 降有一个适应过程 , 进行大量 的酶(诱导酶)的生成。 的酶(诱导酶)的生成。 细胞特点: C.细胞特点:细胞的新陈代谢非 常旺盛, 个体体积显著增大, 常旺盛 , 个体体积显著增大 , 但不分裂繁殖, 但不分裂繁殖 , 为细胞分裂作 准备。 准备。
根据营养和用途分类
2 营养培养基 3 选择培养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鉴别培养基 555
5 厌氧培养基
1 基础培养基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 1.固体培养法 1.固体培养法
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 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形成肉 眼可见的微生物集团。
菌落照片
菌落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 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4)衰退期(death phase ) 衰退期(
现象: A 现象: 生长速率。 细胞死亡速率 > 生长速率。一般 总菌数不变,活菌数曲线下降。 总菌数不变,活菌数曲线下降。 特点: B 特点: 死菌数多于活菌数, 菌体变形, 死菌数多于活菌数 , 菌体变形 , 大小不一,细胞出现自溶, 大小不一,细胞出现自溶,生理代 谢活动停滞。 谢活动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