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合集下载

外交学知识点

外交学知识点

外交学知识点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国际法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从外交学的角度出发,总结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外交的定义和起源外交是国家或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联系和关系的活动。

外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外交也逐渐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形式。

外交包括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两种形式,双边外交是指两个国家之间建立的外交关系,多边外交是指多个国家之间组成的外交体系。

2. 外交手段和外交政策外交手段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包括外交谈判、外交协商、外交斡旋、外交制裁等。

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方针和政策。

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3. 外交官和外交团体外交官是国家派驻在外国使馆或领事馆中负责处理外交事务的官员,他们是国家的代表和形象,承担着外交使命。

外交团体是指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谈判的代表团,包括政府间组织、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4. 外交礼仪和外交豁免权外交礼仪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包括外交礼节、外交礼物、外交接待等。

外交豁免权是指外交官和外交使团在执行外交使命过程中所享有的豁免权利,包括免受国内司法追究、免税、免受搜查等。

5. 外交危机和外交斡旋外交危机是指国家在处理外交事务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困难,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加以解决。

外交斡旋是指中立方或第三方代表对冲突各方进行协调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和谅解。

总之,外交学作为一门研究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了解外交学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启发。

外交知识点总结

外交知识点总结

外交知识点总结外交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外交的概念外交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交往与协商,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各国间平等合作和增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2. 外交的基本原则外交活动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1) 互惠互利原则(2) 平等互尊原则(3) 领土完整和主权平等原则(4) 避免武力威胁和武力行为原则(5) 不干涉内政原则(6)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7) 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原则二、外交的基本内容1. 外交协商外交协商是指国家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分歧。

这是外交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2. 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是指国家之间在交往中使用的一套外交用语和外交礼仪,以达到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促进外交关系和交流、解决分歧与冲突等目的。

3. 外交条约外交条约是指国家之间为了解决边界、领土、海域、资源、贸易、投资、安全等问题而签署的正式文件。

外交条约具有法律效力,是国家之间约定的具体行动纲领和规范。

4. 外交使节外交使节是指国家派遣到他国或国际组织工作的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专员、领事等。

他们是国家外交的主要执行人员,负责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和维护国家利益。

5.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家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原则和战略方针。

外交政策应当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形势,是国家外交活动的指导方针。

6. 外交礼仪外交礼仪是指国家之间在各种外交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礼仪和规范,包括国事访问、接见外宾、主办外交活动、礼仪待遇等方面。

三、外交的组织和执行1. 外交机构外交机构是指国家为了处理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一系列机构和部门,主要包括外交部、驻外使馆和领事馆、国际组织代表团等。

这些机构负责执行国家外交政策和处理国际事务。

2. 外交官员外交官员是国家外交机构和使领馆中从事外交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大使、公使、参赞、领事、专员、外交秘书、外交官员等。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5. 公共外交:中国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如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媒体宣传等,增进国家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积极推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6. 军事外交:中国通过军事外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这包括军事交流、军事援助和 维和行动等,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和信任。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3. 经济外交:中国将经济外交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通过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来增进与 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4. 外交对话与协商:中国通过外交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和争端。中国倡导 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中 国致力于和平、合作和共赢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 展作出贡献。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
中国的外交策略方式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强调通过和平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这种方式强调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以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 倡导国际秩序的多样化和民主化,维护国际关系的公正与平等。

外交注意事项

外交注意事项

外交注意事项外交是国家间的政治互动,通过外交手段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维护国家的尊严与权益。

外交活动不仅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国际民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进行外交交往时,各国需要注意一些外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以下是一些外交注意事项。

首先,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原则是外交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以平等和互利为基础进行合作与交往,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

其次,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是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规范。

国际法是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而国际公约则是各国共同制定并遵守的国际协议。

各国应尊重并遵守这些国际法和公约,确保其外交活动在合法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再次,保持外交交往中的诚信和公正是外交交往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各国在谈判和协商中应坦诚和真实,遵循互信原则,不得借机欺骗和操纵他国,维护国际关系的公正和公正性。

此外,尊重和遵守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也是外交交往的重要准则之一。

各国应尊重并遵守普世价值观念,如尊重人权、言论自由、民主和法治。

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应避免对其他国家的价值观有意冒犯或压制。

外交交往中还需要注重协商和谅解,保持耐心和冷静。

由于国家间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各国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分歧。

因此,在解决争端和处理复杂的问题时,各国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妥善处理分歧,以达到共识和谅解。

此外,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需要注重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

各国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关切,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和友好,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最后,对于外交风险和安全威胁需要保持警惕和应对。

在进行外交交往时,各国应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外交风险和安全威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外交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外交是国家之间的重要活动,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则。

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持诚信和公正、尊重共同价值观、注重协商和谅解、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以及应对外交风险和安全威胁,都是外交交往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外交成功的事例素材

外交成功的事例素材

外交成功的事例素材
1. 中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取得了积极
成果。

双方共同加强情报共享,加大反恐力度,联合打击恐怖组织,
有效减少了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2. 韩朝首脑会晤:2018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举行了历史性的首脑会晤。

这次会晤缓和了朝鲜半岛的
紧张局势,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欧盟与伊朗核协议:2015年,欧盟与伊朗达成了一项全面的核协议,旨在限制伊朗的核能发展,以换取国际制裁的解除。

该协议在一定程
度上消除了伊朗核项目的威胁,并为伊朗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了条件。

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195个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该协定被广泛认为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展示了多边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功。

5. 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全面合作平台。

通过论坛,中非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了
双方关系的发展。

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非友好合作注入了新的
动力。

外交词汇解读大全

外交词汇解读大全

外交词汇解读大全一、基本外交词汇1. 建交(set up diplomatic relations):指两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断交(break off diplomatic relations):指两个国家中断外交关系。

3. 复交(resume diplomatic relations):指两个国家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4. 派往国(host country):指接待他国家的外交代表的国家。

5. 驻在国(country of residence):指外国外交代表驻留的国家。

6. 外交代表(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指被派遣或接受国派遣到另一国从事外交活动的人员。

7. 等级对等原则(principle of reciprocity):指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各国给予对方的外交待遇不应低于己方给予己方的外交待遇。

8. 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原则(principle of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e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各国应相互尊重主权,平等相待,不干涉内政,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相关词汇9. 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

10.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负责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进行贸易谈判。

1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国际金融组织,负责监督会员国的汇率稳定和国际储备的平衡。

12. 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金融组织,旨在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其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三、国际关系相关词汇13.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国家为实现其对外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战略和政策。

外交五项基本要求的内容

外交五项基本要求的内容

外交五项基本要求的内容
外交五项基本要求是指国际关系中的五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分别是:
1.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应当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侵犯他国领土和内政,坚决维护各国独立、平等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2. 平等互利:各国应当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谋求共同利益,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

3. 不干涉内政:各国应当尊重他国的内外政策选择权,不干涉对方内政,不以武力或其他方式强迫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意志或制度。

4. 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应当通过和平谈判、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和分歧。

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主张通过和平手段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 合作共赢:各国应当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增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繁荣。

外交

外交

性质
根据外交主体和对外政策目标的不同,外交具有多种性质。如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饱 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凌与压迫,实行的往往是“屈辱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此外还有霸权主义外交、不结盟外交等。就外交重点的不同而言,有经济外交、科技外交、文化外 交、体育外交等;就外交对象而言,有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
4、指与之交往的外国。
《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韦曜注:“谓赂其所 适之国,厚寄托之而劝勉焉。”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齎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
5、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
基本含义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能够进行外交事务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定义元素。
主体
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一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日益活跃,也成为外交的重要 参与者。如联合国的活动同各国外交密切相关,并影响、协调着各国外交。
宗旨
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 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外交在实施过程中,各国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准则。
2、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
3、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
《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陈奇猷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史 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唐白居易《得景为将敌人遗 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绝外交之嫌。”
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

外交
促进两国关系和人民间的往来是领事馆的重要职 责,但其最主要的职责是领事工作,比如:维护本国 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护照、 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 注意:两个国家断交,一定会撤销大使馆,但不 一定撤销领事馆。

五、外交的功能
• 古巴 • 传统功能:消弭战争 • 现代功能:发展国家利益,即策划、组织、 推动和协调本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 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往来。
四、外交机构
• 外交部是国家的重要政府部门, 代表该国政府从事与其他国家 政府之间的交涉和交往。外交 部主要负责的是政府与政府之 间的外交。
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以大使为馆长 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 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 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
大使馆的首要职责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 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 的关系,使馆同时具有领事职能。
外交
一、外交的定义
外交,顾名思义,就是对外交往, 其最高目标就是国家利益。因此, 我们可以给外交下这样的定义:外交, 就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发展本国的 国家利益而以非战争的方式,与世界 各国开展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往。
法国学者皮埃尔· 埃泽芒讲述了外交的起 源。他说:“自有国际关系起便有外交,可以 说一个民族同邻近民族接触之时即为外交诞生 之时。”
外交制度同历史本身一样悠久。如果把古 代最古老国家之间相互交换的非永久性使团考 虑在内的话,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二、古代外交
• 希腊 • 合纵连横
三、现代外交
• • • • • 马嘎尔厄 郭嵩焘 胡璇泽 国书 使节 所谓国书,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大使 本国)的国家元首写给另一个国家 (大使出使的国家)的国家元首的介 绍信,介绍这位大使的身份。

中国 各国 外交关系 表述

中国 各国 外交关系 表述

中国各国外交关系表述中国的外交关系可以描述为多边、友好和互利。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拓展合作空间,并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

以下是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的表述:1. 美国:中美之间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建立起了复杂而紧密的经济、贸易、科技和人文交流联系。

同时,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问题。

2. 俄罗斯: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双方经常就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两国在经济、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

3. 日本: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经济体,也是邻国。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历史和领土争议,但双方均认识到维护稳定和发展合作的重要性。

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也在增加。

两国维持高层互访机制,努力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

4. 韩国:中韩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

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同时,两国也面临一些历史和安全问题,但双方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中韩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共同关心的挑战。

5. 印度: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亚洲两个重要力量。

两国保持着各个层面的接触和对话,经济和贸易合作持续增长。

然而,中印之间存在一些领土争议和地缘政治竞争,这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挑战。

双方努力通过对话和接触化解分歧,发展相互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不断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多边外交机制参与全球事务,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一、中国外交的特点1. 自主性强中国外交在执行上以自主性为核心特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互利”,这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受外部干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 多边合作中国外交政策强调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与繁荣,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普遍、平衡的国际关系。

3. 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为主旨,主张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促进国际关系和解与合作。

4. 经济外交中国外交政策在执行中重视经济外交,将自身的发展与国际关系密切结合,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倡导“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5.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以建设和谐世界为目标,提倡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1. 多边外交中国外交将继续坚持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事务,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推动国际关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 大国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外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作为大国的作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继续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多有力的贡献。

3. 经济外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经济外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 文明交流中国将继续推动文明交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明对话与交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的名词解释

外交的名词解释

外交的名词解释外交,作为国与国之间互相沟通合作的重要手段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充满着深意和细节的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外交的概念、原则、目标和实践,并着重分析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解析外交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协商、调整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通常包括政府间接触、官员互访、外交谈判、签署国际协议等形式。

外交的核心是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分歧,实现和平与稳定。

二、外交原则外交活动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引导国际社会的发展与合作。

首先,主权平等原则是指各国拥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和侵犯。

其次,领土完整原则强调国家的领土不可侵犯,并回避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此外,互惠互利原则是指通过互利合作、互相尊重和相互利益,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和合作。

三、外交目标外交的目标是促进国家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首先,外交旨在建立友好关系和良好的信任基础,在适当的时机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这包括通过签订条约、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等形式,确立和巩固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其次,外交也旨在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和利益,包括解决外交纠纷、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

四、外交实践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外交手段是各国之间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谈判、协商和对话等形式,各国可以在争议或冲突中找到共同利益,并通过妥协和合作达成共识。

其次,外交也是保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外交官的努力,国际社会能更全面地了解并尊重本国,为本国争取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

不仅仅是政府间的活动,现代外交还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跨国公司通过外交手段争取资源、市场和投资机会。

非政府组织通过外交活动推动人权、环境保护和人道主义事业。

个人通过文化交流、学习和旅行等方式参与外交活动,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总结来说,外交作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课件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习近平参加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二十国集团领 导人杭州峰会

谢 观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20世纪70年代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 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 大使级。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堂导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右图是习近 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什么成就? 对!外交成就。那么,当代中国的外交有何政策演变?成就如何?这些正是 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3)创新性: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重要政治基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2.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 基础。 (2)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 突破。
探究四 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提示:(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建交国家数量日益增加。 (2)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 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③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

外交名言100句

外交名言100句

外交名言100句1.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和艺术。

2.外交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互相尊重是实现外交目标的基础。

3.外交是围绕利益展开的博弈,但同时也要考虑他国的利益。

4.外交需要智慧和谋略,只有善于权衡利弊才能取得成功。

5.外交不仅仅是政治手段,还包括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6.外交不是孤立行动,需要与国内政策相协调。

7.外交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安全。

8.外交需要坚持原则,但也要灵活应变,不断调整策略。

9.外交需要建立互信,只有相互尊重和信任才能达成合作。

10.外交需要处理好自身利益与国际规则的关系。

11.外交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12.外交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与时俱进。

13.外交需要处理好国家形象与形势变化的关系。

14.外交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尊重并融入对方的文化。

15.外交强调互动和合作,而非对抗和冲突。

16.外交需要寻求共同利益,追求多赢的结果。

17.外交需要处理好国内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平衡。

18.外交需要善于解决分歧和矛盾,寻求共识。

19.外交需要保持谦虚和冷静,不轻言放弃和妥协。

20.外交需要坚持和平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手段。

21.外交,不是为了一个事实而去改变另一个国家的前途。

22.外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23.外交就是说谎的一种方式。

24.外交是用谎言来掩盖事实的艺术。

25.外交的胜利往往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之上。

26.外交需要的是决心和勇气,而不是软弱和退让。

27.外交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28.外交是解决国际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9.外交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方式。

30.外交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

31.外交需要的是机智和智慧,而不是冲动和愚蠢。

32.外交是解决争端和纠纷的一种方法。

33.外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

34.外交需要的是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不是固执和顽固。

35.外交是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不是相互对抗和压制。

大国外交知识点总结

大国外交知识点总结

大国外交知识点总结外交是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大国外交更是国际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行为和决策不仅直接影响相关国家的利益,也影响到国际关系的格局和走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总结大国外交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大国外交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策略和案例等,从而全面了解大国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其相关知识。

一、大国外交的定义大国外交是指大国在国际关系中开展的外交活动。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通常指拥有较强国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例如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

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外交不仅包括政治外交活动,还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外交活动,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国家形象。

二、大国外交的特点1. 大国外交的全球性。

大国外交不仅关注本国的国际利益,还关注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大国外交往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2. 大国外交的多元化。

大国外交活动不仅包括政治外交,还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外交活动,其外交议程相对较为复杂。

3. 大国外交的长期性。

大国外交活动往往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其外交政策和战略不仅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还受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4. 大国外交的权力平衡。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外交活动受到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的制约和影响,大国外交的行为往往受到其他大国的制衡和竞争。

三、大国外交的影响因素1. 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外交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实力。

2. 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是影响大国外交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国际经济体系、国际公共舆论等方面的形势。

3. 大国外交政策。

大国外交政策是影响大国外交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国的外交战略、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等。

4. 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际合作与竞争是影响大国外交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等。

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
正式外交关系是完全的外交关系,主要体现为双方互相派驻外交使节。正Βιβλιοθήκη 外交关系是正常的外交关系,最 为常见。
概念介绍
外交关系(diplomatic relation)主要是国家之间在外交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国际法意义上的外交关 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 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类型
正式 半
非正式外交 国家间外交
也称为正常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特征。
也称为不完全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代办级外交使节为主要特征。
其特征是两个没有正式建交的国家直接进行外交谈判,并互设某种联络机构保持相互接触。
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实现,但是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通常是通过互设使馆来实现的。国家之间也可通过直 接接触、签定条约和换文的方式,建立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
主权国家之间交流的一种关系
目录
01 概念介绍
03 各洲建交国家
02 类型 04 变动
外交关系,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对外政策,通过外交活动而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其形式多种 多样。从官方的角度看,包括正式外交关系、不完全的外交关系、非正式外交关系;从非官方的角度看,还有国 民外交。
2019年2月12日,马其顿的国名由马其顿共和国变更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简称北马其顿。
变动
2022年4月4日,立陶宛外交部在其网站宣布降低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 当地时间2023年1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降低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等级。
谢谢观看
各洲建交国家
备注:1955年1月2日,我国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建交。1992 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宣布成立。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改为驻南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国驻前南 斯拉夫大使改任驻南联盟共和国大使。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包括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多边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等方面。

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外交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发展利益等。

同时,中国还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社会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还包括推动多边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建立公正合理
的国际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自由化。

在国际事务中,中
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
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还包括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中国主
张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
础上,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挑起地区冲突和动辄使用武力。

中国坚
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维护国际法治,推动
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
等问题。

总之,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多边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是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活动。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受到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外交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
1. 和平发展:中国倡导和平发展,主张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中国在外交上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2. 独立自主: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坚持对外政策的自主性,不受外部压力和干涉。

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

3. 多边外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支持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倡导国际社会合作,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坚持国际法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4. 睦邻友好: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坚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全面、深化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开放式区域合作框架,实现共同繁荣和和平稳定。

5. 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上倡导和平解决,支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武力威胁和使用。

中国坚持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倡导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努力推动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府的要求下,法国政府命令《救国报》停刊。而初来法国的吴玉章“是非法居住的,是经不得检查的”〔9〕,报馆被查封,其自身也较为危险。但在报馆同仁和法国共产党的帮助、掩护下,吴玉章等人仍在暗中小心谨慎地商议《救国报》的重刊事宜,但是“奔走近月,终至事与愿违”〔10〕。
为了使报纸继续出版,吴玉章最初去找法国共产党的同志商量,咨询他们是否可以通过法律起诉,争取复刊。法共称:“这不是什么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这次令《救国报》停刊,是法国政府为了外交关系由内阁决定的。起诉无用,抗议也无济于事。”〔11〕但法共提议,法国政府向来标榜出版、言论自由,如果将报头的汉字和法文稍加修改而保持大意不变,就变成了两份报纸,自然可以继续出版。此时已是1935年11月底。
第三,《救国时报》常常出版专号或者对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实时追踪报道或者在重大事件、人物的纪念日期间,给予舆论支持。如“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救国时报》随即发表社论:《学生运动与全民团结》〔25〕,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进而,《救国时报》专门在另一期头版发表本报馆声明要“北平学生会转全国同学公鉴”,并指出:“诸君奋起救国,闻讯感奋。望坚持到底,促进全国工农商学大团结,一致抗日救亡。海外誓为后盾。”〔26〕“此次,我国学生奋起作救国运动,我北平学生与日贼汉奸搏斗于先,我沪宁学生坚持于后,或受锋刀,或被枪击,或遭撞车,至死亡枕藉,日有所闻。此等要求抗日救国之青年,何一非我国家之菁华,民族之元气。对于彼等之被撞牺牲,同仁等不独饮仰义声,抑且深致痛惜。”其后,报馆还积极地为北平学生捐资:“北平同学诸君奋起救国,赤手空拳与国贼相搏斗,死伤枕藉,饥寒交迫。同人等每一念及,辄深恨自己还在海外,不能插翅东归,与我爱国诸同学共分危难。兹特以节衣缩食之资,每人筹出法币二十佛朗,捐赠北平同学,用表同仁等响应义举、救护同学之微意。”〔27〕
三、《救国时报》的办刊宗旨及栏目设置风格
《救国时报》的创刊号,实质上是早已编好的《救国报》第16期。其编辑、发行力量也是《救国报》的原班人马。〔13〕故而,《救国时报》的宗旨依然是“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团结全民,抗日救国”〔14〕。在创刊伊始,《救国时报》就明确地指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15〕,建立全民救国的联合战线,而民族团结的关键,又在于国内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停止内战为两党合作的先决条件。因此,该报的中心口号,就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和“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在西安事变情形危急的时期,该报则呼吁“和平解决,团结救亡”。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该报又号召“全国动员,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某些弱点开始暴露出来,该报又极力主张“广泛的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改组战后军队,建立政治工作,提高军队质量”,“改变战略战术”,“发展军事工业”,“改造政府机构”等。南京失守前后,汪伪汉奸及国民政府中的亲日分子,散布失败情绪,动摇人心,企图妥协投降,该报则竭力主张“肃清汉奸”,“惩办亲日分子”,“反对妥协投降”等。
所以选定吴玉章,在于他是当时中共不可多得的理论人才,吴玉章(1878—1966),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后来加入中共,是“延安五老”之一, 1927年11月被派往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国劳动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学习。〔4〕毕业后,又曾被联共党派往海参崴,担任远东工人列宁主义教员。在莫斯科清党期间,吴玉章更与托派势力进行过不断的斗争,因而,吴玉章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比较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
第四,《救国时报》还常常应时推出出版专册、丛刊公告。如前所述,当“一二·九”运动爆发,《救国时报》社就于第六期刊出征文启事:“此次我国学生救国运动,北平诸同学首创于先,全国各地纷纷继起,不但成为我国全民救国的前驱,抑且成为全世界争独立争自由的重大事变。”〔31〕报馆以学生救国运动纪念专册的形式,来纪念这次重大事变,歌颂英勇奋斗、悲壮牺牲的同学,同时,“检核事实,讨论方策,以便宏大将来”。《救国时报》还不时地推出《救国时报丛书》。〔32〕如其中的《东北义军抗日记》,该书是曾在东北参加抗日的战士,就其亲身经历所及,据实写成,叙事写景皆栩栩如生,全书约300万字。又如,《抗日救国文选》,该书集几年来各报章杂志所讨论的救国问题,及各方关于抗日救国主张为一书,“选择严谨而核备,可以作选集读,亦可以作救国方略读”,全书共8万余字。再如,《东北殉国烈士传》,是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三省及热河长城诸抗日烈士之殉国事迹著为传记,全书执笔者有十余人,文笔生动,记叙翔实,读之“不但令人可歌可泣,并且由此可以了解年来国难日深之经过,及我民族当前之出路究在何处”,全书共7万余字。这些都是《救国时报》馆灌输救国知识、扩大救国宣传而编辑出版的书籍,在当时都被称为“海内外爱国同胞及一切关心国事者所不可不读”。
二、吴玉章与《救国时报》的创办
1935年11月初,吴玉章秘密地到达巴黎。11月中旬,《救国报》即将出版第16期,却突然接到法国政府的通知:“经阁议通过,停止邮寄《救国报》。”〔5〕原来,《救国报》一向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宣传救国舆论〔6〕,对南京国民政府亦有所指摘、讽喻,这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皆“如芒在背”〔7〕,视其为“眼中之钉”〔8〕。在中国国民政
但早在1935年10月1日,中共控制下的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就将《八一宣言》公之于众,“为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第一家”〔2〕,而且这是旅欧华侨在巴黎创办刚刚五个月的报刊。
《救国报》自创刊伊始,即为海内外侨胞提供国内讯息,宣传抗日,其“言论正大,深中时弊,颇为国内外爱国同胞所爱读”〔3〕,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号召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积极参与到全民抗战中来,《救国报》报社决定募集资金将《救国报》改为日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为此特意派尚在莫斯科的吴玉章赴巴黎参加筹备工作。
在上述办刊宗旨的指导下,《救国时报》在具体的栏目设置上,有三点值得一提,可称特色。
第一,每期头版头条都要设置“社论”栏目,由此首先摆出本期出版的中心思想。如创刊号第一版即刊载《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社论。〔16〕下面各版多篇文章从多种角度讨论了一致对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由于《救国时报》是在海外出版、主要面向海外华侨的中文报刊,因而,报纸每期都设“祖国要闻”栏目。栏目中主要登载介绍国内新闻、事件的文章,介绍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情况。如,《日贼积极制造“华北国”,平津陷入非常恐怖状态》〔17〕;《日寇进攻日烈,各方要求团结益切》〔18〕;《国民党到底要做什么?》〔19〕,以此及时将国内紧张的局势信息传递给华侨及国人。该报内容除了揭露国民党继续内战、阻挠红军抗日的罪行外,还常常向读者阐述中华民族团结对外的必要和可能,密切关注、报道红军的进展动向,如《红军在西北开展》〔20〕、《中国红军之进展》〔21〕。“侨胞生活”栏目主要报道外国华侨华人的抗日斗争事件,如《缅甸侨胞成立抗日救国会》、《一致站在抗日的阵线———旅菲华侨之号召》等〔22〕,以此来鼓舞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决心。此外,《救国时报》以“日本杂谈”栏目刊载《论日本土地制度》等文章〔23〕,向中华同胞介绍关于日本的知识,让国人更多地了解日本。“国际要闻”一栏,经常发表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等同志的论文、演讲词,不断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情况。这些对于当时正处在苦难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中国人民说来,是很大的鼓舞。
第二,《救国时报》设定第4版为探讨救国道路的专版。其下辟有两个栏目:“民族出路问题论坛”和“救国阵地”。该栏目曾刊发了陈铭枢《九一八第四周年纪念感言———痛史之回忆及反省》、黎少屏《怎样建立国防政府和组织抗日联军》等文章〔24〕,这些文章或深刻地反映时事,或极大地抒发爱国情感,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救国方案。
吴玉章除了直接领导了《救国时报》的创刊工作,还促成了《救国时报》印刷业务在巴黎的完全本土化。早在从莫斯科奔赴巴黎之前,为了扩大报纸的规模,吴玉章就决定要在巴黎创办印刷所。其后吴玉章特地写信联系同在莫斯科、和商务印书馆关系密切的陈云,托其代买汉字铜模。1936年3月,铜模运至巴黎,印刷所迅即建立起来。印刷所的建立,不仅避免了从莫斯科航运纸版常因气候原因造成报纸拖期的问题,而且因此扩大了报纸的发行量,增强了该报的宣传影响力。
至12月初,国内人民和海外华侨纷纷来函订报,各方需求都很急。加之,当初出于安全考虑和印刷条件的限制,《救国报》编辑部设在莫斯科红场附的外国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内,由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组织班子负责编辑,每期刊物都要由莫斯科星火印刷厂排字,打成纸型后航寄到巴黎,再在巴黎印刷、发行。报纸刊期将至,如不及早解决复刊问题,很容易造成报纸拖期,引起各方面的疑惧。在此紧要时刻,吴玉章急电请示领导,建议改《救国报》为《救国时报》。在得到同意后,大家迅速将莫斯科寄来的纸版“改了报头”〔12〕,《救国时报》终于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那天,继《救国报》如期出版。《救国时报》的创刊号顺利发行,而对于法国政府而言,这也可称得上是一份新申请立案的报纸,他们也不必再干涉。
2011-3-21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专题 > 汪精卫政权 > 论文
抗战时期中共海外华文报刊的舆论策应———以吴玉章创办《救国时报》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0-04-26 点击次数:116 作者:admin
〔摘 要〕《救国时报》是中共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该刊的筹备、创办和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救国时报》以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主要任务,对国内外华人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舆论媒介;《救国时报》;吴玉章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0)01-0139-04
报纸,一直是中共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李先念同志也曾把抗战时期的报纸称之为“政治大炮”〔1〕。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联合抗日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海内外中华同胞的共同呼声。针对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除了在国内创办各种政论报刊,宣传、促进国共合作,也应华侨华人的要求在海外创办报刊,呼吁海内外中华同胞团结抗日。《救国时报》即是中共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它从1935年12月9日在巴黎创刊到1938年2月10日终刊,历时二年有余,共出版了152期。它以海外华侨和国内民众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主。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7月,吴玉章为该刊的筹备、创办和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