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2、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 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及意义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让学生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木门会议又是 红四方面军的转折点
知识
技能
在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培 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等能力
3、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敌人布置下口袋阵
猜 想
全军覆没
毛泽东提出改向贵州 前进,得到多数支持
夺取遵义
目的: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和想象能力。(出示路线)
第三步 重大转折
(5分钟)
在遵义会议这块内容上用场景再现的方式突 破难点,通过视频来还原遵义会议这一改变红 军命运惊心动魄的思想交锋。
(板书遵义会议内容)
——选自电视剧《长征》
(五)、课堂小结(2分钟) 实践活动
1、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去寻找身边的老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 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给红军烈士扫墓、参观红军城等等,会 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 讲几个红军故事。
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折点; 四渡赤水出奇兵,渡过金沙夺泸定, 2、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诗词, 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 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 36年10月到甘肃,会宁三军大会师, 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 长征二万五千里,中国革命危为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 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课文内容:
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第小组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班级八年级教研组政史地教研组时间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目标自学【学习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2.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长征【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

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3、遵义会议:重要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标记,不用在导学案上作答(1)时间(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5、两次会师:()年()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会师;()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结合课本,留下知识的痕迹思学二.探究: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作者是谁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2)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3)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三.当堂检测1.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而将前进方向改为敌人力量薄弱的() A.湖北B.广东C.贵州D.广西2.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A.强渡乌江后B.巧渡金沙江后 C.四渡赤水河后D.强渡大渡江后3.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4.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强渡乌江B.四渡赤水 C.巧过金沙江D.翻越大雪山5.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四、作业布置:学练优 1 2 3 5 7 9 12(1)(2)(3)课堂小结板书教学反思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印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和长征中发生的主要事件,知道长征胜利的结果并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认识到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标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学生讲红军故事,搜集长征资料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情景体验法、材料提炼法、图表图示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长征组歌》之《告别》片段。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选自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名叫《告别》。

该歌曲的词作者肖华将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征人,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

那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长征的过程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起去重温那段艰辛的革命历程。

先看第一篇章:长征路师:这是歌曲《告别》的歌词。

(投放歌词。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拨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选择题
1.(2008年福州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2.(2008年南充市)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008年天津市)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地图所示,填写红军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

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
(2)红军长征共经过现今的哪几个省?
一、知识梳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1、长征的开始: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开始:年月,从出发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4、两次会师:(1)年月,会师(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三、达标检测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难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围绕本课重点、难点设置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讲述、讨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互动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或图片: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作搭配。

同时,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1)结合课本第一段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长征的经过结构图,并能够结合示意图向其他同学讲解。

长征初期路线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3、展示汇报(1)、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2)、长征路线: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文字: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

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

(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3)、遵义会议A、时间:1935年B、内容:C、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课程教案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课程教案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通过长征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长征路线图的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图表的运用,使学生了解图表表达的历史现象,利用课内外资料,图片,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感受长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进而达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法;问题导学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

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简要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

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单薄,分析问题能力差,授课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弓1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 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
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 的一段自白,引出问题:“大渡
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 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 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 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 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着中 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 奇迹。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
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并作答。学生 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 谈长征的“艰难”。
通过这节课我的最大感触是真正意义的一堂好课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感悟 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
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 进行长征呢?
分小组在阅读教材
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 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 影视片段。
5'
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 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 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 件。
8'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答 课 标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
“艰” “难” “险”“阻”?是什么 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 长征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 播放演示 课件,链接影视剧中 重要战役和 重要事件的片段。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 激发兴趣
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掌握长征的路线、结果及意义。

3.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1)时间:_______年1月(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_______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_______。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人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

2.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长征的胜利结束:_______年__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__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_______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新知探究】【探究问题1】长征精神?【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2.(1)1935(2)毛泽东(3)毛泽东二、1.金沙江3.1936;10;甘肃;红军【新知探究】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优教课件,解决本环节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2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因此本课内容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领悟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图示法、活动探究法等,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导学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学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课前导学】(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的胜利年月,会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保存了,使。

长征过程中的大事:从瑞金出发()→强渡湘江(改方向)→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围剿部署)→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长征结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A.周恩来 B.朱德C.邓小平 D.毛泽东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A.开天辟地B.焕然一新C.生死攸关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7、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时间:2014-11-4一、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二、能力目标:1、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2、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讲授新课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得出红被迫的原因;通过红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被迫实行转移和红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体会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歌曲《》播放歌曲,问: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红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激发兴趣3’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工农红的故事,体会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用教学课件出示问题:红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呢?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

5’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

8’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落实课标解答课标红在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使红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所走过的万水千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

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同学们听说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试着举办一场长征故事会,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精讲点拨: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2、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遵义会议的安排使革命队伍有了正确的领航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前途,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后,从近期看,毛泽东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从远期看,中国革命经受种种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4、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的成果。

长征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永垂史册。

达标检测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B、四渡赤水以后C、强渡大渡河以后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翻越大雪山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A.攻占遵义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6、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7、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8、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9.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三大主力会师10、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诗中所描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艰苦的斗争?②请写出这次斗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及转折性会议。

③这场斗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1、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____年从____地出发,开始长征,到____年到达____ 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____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____地召开,这次会议的内容有那些?有什么历史意义?能力提升答案:10、(1)长征(2)开始:1934年10月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

结束: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3)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1、(1)1934年A瑞金1935年D吴起镇(2)1935年1月,B遵义内容和历史意义见课本69页。

拓展提升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简要提示: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作业布置必做题:1、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依次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2、整理长征途中的重要时间及事件。

选做题:为响应国家红色旅游规划,某市团委计划组织一批团员重走长征路。

请你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1、根据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设计一份合理的旅游路线图。

(不少于4个景点)2、列举出参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少于2条)3、指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至少2点)知识梳理图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遵义会议(油画)遵义会议会址大渡河纪念碑泸定桥红军爬雪山长征经过的水草地红军过草地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草地行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会师楼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这就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会宁城西门城楼。

现更名为会师楼。

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