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三)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第一部分(第1至第11段):介绍蔺相如的初步表现出的胆识。

包括他如何被赵王选中为使者去秦国,以及他与秦王的斗争过程。

2. 第二部分(第12至第15段):叙述蔺相如与赵王在渑池会上的斗争,表现出他的智勇双全和蔑视强权的气概。

3. 第三部分(第16至第21段):这部分描述了蔺相如的另一事迹,即“负荆请罪”。

这一部分体现了蔺相如的谦逊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4. 第四部分(第22段以后):这是全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廉颇和蔺相如的评价和赞美,同时也提到了他们后人的情况。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段落划分。

整篇文章以蔺相如为主线,通过多个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顾全大局、谦逊退让等优秀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廉颇的忠诚和勇猛。

二、文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重要传记,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文章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英勇形象和卓越才能。

廉颇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勇猛善战,对国家和民族忠诚不渝;而蔺相如则以其机智勇敢、善于辞令而著称,多次为国家化解危机。

两人的形象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赵国名将的群像。

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蔺相如在面对秦王和赵王的斗争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屈不挠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精神,不仅是古代武将的必备品质,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文章还通过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例如,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中,通过对比两人的言辞和气势,更加凸显了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交往和互动的描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为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昔者秦穆公使廉颇伐晋,晋人败之鄢陵,遂囚之。

穆公闻之,
乃使人赂晋人曰,“使吾廉颇还,吾与晋平。

”晋人许之。

穆公使
人问之曰,“晋欲何以与秦平?”对曰,“臣闻之,晋有三宝,一
曰韩起,二曰孙武,三曰石乌。

”穆公曰,“何谓也?”对曰,
“韩起者,晋之谋士也;孙武者,晋之将也;石乌者,晋之政也。

今韩起死而晋用孙武,孙武死而晋用石乌,石乌死而无以代者,此
三宝者皆尽矣。

故晋可与平也。

”穆公以为忠,乃遂还之。

晋果与
秦平。

注释:
1. 这段文字讲述了秦穆公派遣廉颇伐晋,结果廉颇被晋国俘虏。

秦穆公为了救回廉颇,向晋国贿赂,最终成功将廉颇救回,并与晋
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2. 文中提到晋国的“三宝”,分别是韩起、孙武和石乌。

韩起是晋国的谋士,孙武是将领,石乌则是晋国的政治代表。

作者通过这三人的角色变迁,说明了晋国的政治变化和发展。

3. 最后作者以此来说明秦穆公对晋国的了解和对晋国内部情况的分析,从而成功达成和平协议。

以上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注释。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思考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务必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务必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能够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能够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思考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资料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能够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11.05.05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3》(课件)

11.05.05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3》(课件)

离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彼节者有间 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肉食着谋之,有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间隙 一会儿 参与 夹杂
离间
从小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廉颇蔺相如列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赵王得璧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秦王索璧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一词多义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也
丢失的 遗忘
遗留的
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一词多义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也
丢失的 遗忘
遗留的 丢失
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011年上学期
赵王鼓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相如逼秦王击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 上接 第 1 5 0页 )
以壁有瑕 , 为借 口取 回玉 。 并拖 延时间 . 安
排将玉送 回赵国 D. 渑 池 之会 上 。 相 如 凭急 智 胁秦 王
当知道 蔺 相如 以 国为 重 的 用意后 。 深为感动 , 立 即耳 负荆请 罪 , 表现 出勇于 认错 的精神 对其 的喜 好 因人 而 异 。不 强 求, 但主张全面的看待 一个 人。 ( 金无足赤 ,
事 浓缩 了战 国末期秦 赵之间的政 治斗 争 ,
以小见大 , 真实生 动地 再现 了历史风云 变 幻 。而 其 突出的文学价值 在于 , 情节安排
张 弛有度 . 扣人心弦 ; 动作刻 画栩 栩如 生 , 跃 然纸上 ; 语言描 写简练 生动 , 凸显个 性。
C. 璧 玉送回 I国 ,相 如一 人独对秦 主体 部分加上小标题。 并 以列提纲 的形式 写出每个故事的经过。 王, 以不卑不亢的言辞 , 视 死如 归
同 归于 尽 .
④第四单元。 作为《 史记》 中著名的人物传 造这 种宽容的胸怀吧 !
记, 其 重 要 的历 史价 值 在于 , 以。 完璧 归
赵” 、 “ 渑 池之会” 、 “ 负荆请 罪” 三个典型故
( 二) 品鉴 文章 1 、 通 读全 文 , 划分 段落 , 且给 文章 的

篇文 言文 , 再加之学 生文言文基础 不扎
缪 贤举荐 出使 中 : 献 壁取 璧 出使后 : 秦 赵 人 人恩怨为轻 , 爱 国忘私 暂 和渑 池 之会 ( 1 4 —1 6 ) 会 前计 议 会上 斗 争: 请 秦王击缶 以秦都为寿斗争结束 廉蔺交好( 1 7 — 2 1 ) 相 如 位在 廉 颇 之 右 起 因廉颇 宣言 相 如回避舍人请辞 相 如解劝发展 廉颇请 罪 将相合 欢结局 2 、 三个故事 中 , 分 别体 现了蔺相 如的 什 么性格特点?结合文本作答 。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二必修三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字字对应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二必修三原文加注释加翻译字字对应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前298前266)。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别本多作晋阳,误。

晋阳在今山西省,原属赵国,非从齐国攻取得来。

拜:授官。

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以勇气:《后汉书》李贤注引《战国策》:“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

事见《韩非子·何氏》。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遗(wèi):送。

易:交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徒:白白地。

见欺:被欺。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使报:出使答复。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窃计:暗中打算。

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亡,逃。

走,跑。

止:劝阻。

·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三篇】

【导语】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璧微瑕等成语均出⾃本篇。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标】 1、继续积累⽂⾔常⽤词,掌握⽂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物性格⽅⾯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严于律⼰,有错就改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归纳⽂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法 2、欣赏⽂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1、⼈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 2、深化学⽣对⼈物描写艺术⼿法的理解 【教学⽅法】 诵读法、归纳法、对⽐阅读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课前准备:本⽂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学⽣预习,要求学⽣对照理解和使⽤⼯具书,初步了解课⽂中三个故事的⼤意 ⼀、导⼊新课(课件展⽰时代背景,分析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的国家,秦国⼀时很难吞并,便采⽤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抗张本⽂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合作,与强⼤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简介(课件展⽰作者、作品)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史学家、⽂学家和思想家字⼦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其⽗司马谈是⼀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情、⽂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量图书、档案和⽂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部纪传体历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18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是⽂学巨著 三、课⽂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篇重要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类是将同类型⼈物合,⼀类是将处于同时期并在事件上密切的⼈物合《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后者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是⼀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所叙史实发⽣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地,⼜多次⼤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北岸,前278年秦将⽩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的⼈物 赵国⼤事纪年表:(⼩⿊板展⽰) 赵惠⽂王年序 ⼤事 赵惠⽂王⼗六年(前283) 廉颇伐齐,取阳晋 赵惠⽂王⼗七年(前282)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王⼗⼋年(前281) 秦伐赵,拔⽯城 赵惠⽂王⼗九年(前280) 秦复攻赵,杀⼆万⼈ 赵惠⽂王⼆⼗年(前279) 渑池之会 四、整体感知课⽂ 1、本⽂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有传 2、请学⽣复述故事情节,讨论⼈物思想性格(课件展⽰相关图⽚) 蔺相如:赵国宦官⾸领缪贤门下的⾷客,地位卑微 廉颇:赵国良将,屡⽴战功,位居上卿,以勇闻名 完璧归赵 背景 ①秦要求:以⼗五城换璧 ②赵犹豫不决,进退两难:a)送璧⼊秦可能被骗,得不到城池 b)若不送璧,可能会使秦王⽣⽓,进攻赵国 ③缪贤推荐相如出使 ④相如主张送璧⼊秦:a)秦强赵弱,不得不答允秦国 b)宁可让秦承担理亏之过,亦不可被秦国找到进攻的借⼝ ⑤相如⾃荐出使,并⾔若不得城,必完璧归赵 ⑥赵王派相如出使 经过 秦王⽆意赏城 ⽆礼:只在章台接见相如,礼节傲慢 失信:秦王把璧传给美⼈和侍从观赏,没有提赏城之事 相如妙计取壁 假称璧有瑕,把璧骗回 怒斥秦王⽆礼,持璧倚柱⽽⽴,以同归于尽作要胁,令秦王不敢强夺 勇求秦王斋戒五⽇,设九宾于廷,拖延时间 派随从换上平民服装,由⼩路把璧带回秦国 相如陈词 指斥秦历代君主皆不守信约,故已把璧运回赵国 要求秦国先割城,赵国才交出璧 愿以死谢罪 结果 ①秦王明⽩即使杀相如,亦不能得到璧,反⽽断绝秦赵的友好关系,所以厚待相如,放他回国 ②相如被封为⼤夫③秦不予赵城,赵不予秦璧 渑池之会 背景 ①秦王约赵王于渑池相会(秦王对完璧归赵⼀事仍怀恨在⼼,要悔辱赵王) ②赵王害怕强秦,不愿前去 ③廉颇和相如皆主张赵王应约,否则会表⽰赵王软弱胆怯 ④廉颇部署:a)赵王三⼗⽇内未返国,⽴太⼦为王,打消秦王要胁赵国的念头 b)在边境集结⼤量军队,防秦进攻 经过 ①秦王请赵王奏瑟,令御史记下此事,相如以性命胁迫秦王击,令御史记下 ②秦⾂请赵王以⼗五城给秦王祝寿,相如请秦王以咸阳城给赵王祝寿 结果 ①秦未能在外交上占上风,让他们离开②相如功劳,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 背景 廉颇为国⽴下汗马功劳,但相如出⾝卑贱,只因⼝⾆之能,却被拜为上卿,故对相如有所不满,更扬⾔要辱相如 经过 ①相如于朝会时常诈病,不愿与廉颇排座次 ②远远看见廉颇,便令车绕路离去(因为相如把国家⼤事放在私⼈恩怨之前,他明⽩将相不和,赵国必亡的道理) ③廉颇知道相如苦⼼,⾃觉惭愧,负荆请罪认错 结果 两⼈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主旨:赞扬蔺相如机智勇敢,⼤智⼤勇、胸襟阔⼤、顾全⼤局的品德,以及廉颇忠⼼报国、勇于改过的崇⾼品格(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章节,精⼼研读课⽂ 2、⽤500字左右描绘本⽂的故事情节,⽂体不限 第⼆课时 ⼀、研析课⽂,边归纳边讲解重点词句 1、完璧归赵:梳理⽭盾,把握⼈物 [问题]: ①课⽂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璧展开了⼀场怎样的⽃智⽃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①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束⼿⽆策、左右为难的⽭盾中出场的课⽂先写赵国君⾂⾯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难赵王⾯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深感“予”或“勿予”之两难,才有“求⼈”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秦之⾏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盾愈尖锐,愈能显⽰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②相如使秦,智⽃秦王集中显⽰了他胸有成⽵,从容应对的⼤智⼤勇⽭盾双⽅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相伴,狂呼万岁,君⾂上下,没有⼀点迎见外⾂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计,收回璧⽟然后,对⽐赵王的“修敬”和秦王的“倨傲”,⾯责秦王⽆理,最后以⼈璧俱碎的誓⾔来威胁对⽅,利⽤秦王贪婪的⼼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断然采取措施,暗中派⼈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庭⼴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伎俩,并理直⽓壮地告诉秦王,和⽒璧已送回赵国,个⼈⽣死置之度外,秦王⽆可奈何⾄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2、渑池之会:品味语⾔,把握⼈物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见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怎样的⼼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溅⼤王矣”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记载会见情况时,秦御史“前书⽈”,⽽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书的,只待赵王⼀⿎瑟,秦御史⽴即上前⼤笔⼀挥,借以羞辱赵国;⽽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要“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国君⾂在秦国君⾂咄咄逼⼈的攻势⾯前⽬瞪⼝呆,甚⾄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须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是秦赵双⽅对⽐,秦蓄谋已久,*诈阴险,赵呆若⽊鸡,不知所措;⼆是蔺相如与赵王君⾂对⽐,赵国君⾂⼿⾜⽆措,怯懦⽆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国君⾂对⽐,秦国君⾂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可杀不可辱 ②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令”字,蔺相如则⽤⼀“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依靠其强⼒威压,逼迫赵王就范“为”者,替也,给也,⾮为威逼,主动请击也,⾮为⼈请,⾃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反令秦王击⽸⽸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奈,击⽸助兴,⽆地⾃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个是⿎瑟,⼀个是击⽸;⼀个是被逼⽆奈,⼀个是死⽪赖脸要献丑,秦国君⾂满盘皆输! ③秦王不肯击⽸,蔺相如⼀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溅⼤王矣!”⽆须⾼声,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个暗⽰”两个事实是:⼀是两⼈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质;⼆是在秦王⾯前是⼀个敢“以颈⾎溅⼤王”的⼈,是⼀个敢说敢为的⼈,是⼀个不顾⽣死的⼈⼀个暗⽰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秦王除了服从,别⽆选择 3、“负荆请罪”:感悟思想,把握⼈物 [问题]:“负荆请罪”这故事运⽤了怎样的表现⼿法来刻绘⼈物形象? [明确]对⽐反衬⼿法运⽤对⽐反衬的⼿法,可以使主要⼈物相得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傲,⼼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度,顾全⼤局廉颇炫耀⾃⼰“有攻城野战之⼤功”,鄙视蔺相如“徒以⼝⾆为劳”;⽽蔺相如在与舍⼈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在也”这时,作者⼜以廉颇重视军事⽃争,轻视外交,反衬蔺相如的见识超⼈⼀等 ⼆、分析⽂章选材特点(课件展⽰⽂章结构) 1、⽂章写的是合传两个⼈物⼀⽣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功绩⼜与两⼈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性,⼜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物思想性格,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盾,后⼀件反映国内⽭盾,⼈物性格就在⽭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第⼀部分(1、2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份和地位 (这是对两个⼈物出⾝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的⼀般特点,同时⼜对后⽂作了铺垫,⼀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个是地位卑微、不为⼈知的⼩⼩⾷客对⽐鲜明,为下⽂两⼈⽭盾的产⽣埋下伏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礼,终不敢对赵⽤强,其原因之⼀是忌惮廉颇之勇,介绍廉颇,既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闻于诸侯”,同时⼜为廉颇居功⾃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低贱,为他的⼤智⼤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低贱,但品格崇⾼,才能出众) 第⼆部分(313段)完璧归赵 (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之会 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有谋,以军事⼒量⽀持蔺相如外交⽃争的爱国⾏动“将相和好”合写两⼈,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的思想统⼀到爱国这⼀基本点和共同点上(板书)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秦经过写得略;对秦⽃争写得详,⽃争结果写得略 第三课时 ⼀、围绕课⽂开展语⽂活动,加深对⼈物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1、将学⽣分为三个⼩组 2、各组依次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尽可能全组参与,注意⼈物语⾔的运⽤和把握⼈物性格) 3、师⽣评议各组表演 4、总结:思考蔺相如、廉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板书) 蔺相如:机智勇敢、忠⼼报国、胸襟阔⼤、顾全⼤局、 廉颇:忠诚献策、勇武有功、忠⼼报国、勇于改过 5、各组以⾃⼰表演的故事为例,说说课⽂在运⽤语⾔⽅⾯有何特⾊? 6、各组分别讨论,将讨论结果汇总 7、各组请⼀位代表交流本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分析⽂章塑造⼈物的⼿段 1、运⽤多种⼿法刻画⼈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了多种⽂学⼿段刻画⼈物形象 ①侧⾯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动、表情和神态在正⾯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写⼀个⼈;有时同时写两个⼈,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环境⽓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美⼈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了秦廷的威严⽓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盾冲突中刻画⼈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盾在赵国君⾂⼀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不守信⽤在这场⽃智⽃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征服了秦王在这⼀个⼜⼀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的⽭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段对话占了很⼤篇幅,有的情节⼲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放松警惕;有时直⾔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和好的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番话,表现了他的⾃⾼⾃⼤和⼼胸狭窄,⾮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不知将军宽之⾄此也!”语⾔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3、选取典型事件(前⾯已总结) 第四课时 ⼀、查阅讨论,归纳重点 1、学⽣⾃⼰动⼿查阅⼯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先由学⽣提出⽂中不懂的词句,并由学⽣先解答,最后教师更正 3、教师出⽰投影,归纳重难点(课件展⽰)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 ②⾂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也指赞礼的⼈ ⑥秦⾃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王与群⾂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B.⼀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诚恐见欺于王⽽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袒负荆(背着)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遗赵王书(派) ②其⼈勇⼠,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褐(让) ④⼤王乃遣⼀介之使⾄赵(使⾂)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引申为调转)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地) ②⽽蔺相如使以⼝⾆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王亦幸赦⾂(幸好,侥幸) ②⽽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五城请易璧(⽤,拿) ③严⼤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太⼦为王,以绝秦望(⽤以,⽤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敬酒或献礼) 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我见相如,必辱之(扬⾔,到处说) ⑧布⾐之交(平民) D.词类活⽤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杀) ③乃使其从者⾐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持璧归,间⾄赵矣(从⼩路) c.使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归之(使……回去) d.意动⽤法: ①且庸⼈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①⽽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对⽐阅读 1.发放《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资料选段,学⽣⾃⾏阅读 2.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常事件,为什么⼀个成功⼀个失败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请写⼀篇800字左右的短⽂ (解说:对⽐阅读是⼀种⽐较有效的阅读⽅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的知识⾯,⽽且能激发学⽣进⾏更深⼊的思考阅读消化可在课上完成,分析写⽂章可放在课下完成)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智多谋、顾全⼤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2.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

2.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词结构后置:
拜送书于庭
第二课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一:认真朗读,疏通文意
求人可使报 秦者:定语 后置句, “求可使报 秦之人”, 者,定语后 置的标志。
遗(wèi):送。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 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 见:被, 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 表被动。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颇率 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 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 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 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结成生死 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 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 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 颇为赵军主将,作战失利后,鉴于秦军 势盛,远离国土。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
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 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 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 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 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 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 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很不高兴。
却:后退
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 帽子。形容极其愤怒。上,向上竖起。
逆:拂逆, 触怒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 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 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 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 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 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 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1~3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1~3段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 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 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 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 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 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 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 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第二段: 第二段:
臣语曰: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燕王私握臣手曰: 愿结友。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 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 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 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其势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归赵矣。 必不敢留君,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 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得脱矣。 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 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 人固有一死, 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 为了完成父亲遗愿, (《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 史记》 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 《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宫 公元前96年 太始元年)获赦出狱, 刑”。公元前 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 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 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 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大约在他55岁那 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 岁那 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题记: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篇传记故事,分为两篇分别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故事。

《廉颇列传》讲述了秦国将领廉颇的抗争历程,而《蔺相如列传》则讲述了楚国大臣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

下文将为读者呈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廉颇列传》原文秦皇十年,上使使者劫田於赵,赵怒,囚之。

秦明年囚廉颇。

於是赵使齐、魏救,国亦自守。

二年,秦使王翦将围邯郸,魏、齐救之。

赵固守而不出。

秦军久不得下,食尽不能出,计少。

引军欲去,恐赵守阙不时自为害,乃作大柴仆烧其粮草器械,夜火起,赵军益盛,多骑自入秦军,秦军大败。

廉颇得赵中尉中车之印,国以为将。

反攻秦军,秦军大败。

秦令胡广为代将,遂至常山之下。

胡广军有七千,而廉颇军四千,《诗》所谓伐柯之战,胡广欲救常山之围,廉颇曰:“不可。

”胡广犯之,兵败,胡自杀。

於是常山之围解,引而西百有馀里,遂至河上。

围陈留,陈留不下,武安侯将而攻之,杀三将,取三千人,肉袒血卮,叱而饮之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德不孤而遗,才不露而先。

食讐而饮恨,不忘父母之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德輶如毫厘,而蛟龙之体,势輒为东海。

民窃视之而后勇,君视之而后尊。

徽音跫然,有雷霆之势。

”遂克陈留,败楚将春申君。

廉颇勇气过人,为赵国杰出将领,战功赫赫,但他的战争方式十分粗暴,对手也幸运地猜到了他的战争意图。

最终,在廉颇的率领下,赵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廉颇列传》翻译在秦皇十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使者去赵国劫夺他们的土地,赵国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将这些使者关押了起来。

秦国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于是抓捕了廉颇并将他关押。

赵国派遣齐国和魏国的军队前来援助,但赵国也开始了自我保护。

第二年,秦国派王翦来围攻邯郸,魏国和齐国也派遣军队进行援助。

赵国选择坚守不出。

秦国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攻破赵国的防线,食物也开始告急并计划撤退。

但同时,他们也担心这样会导致赵国的报复,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摧毁赵国的粮草装备。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候。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遂行,蔺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闻,不肯与会。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代廉颇,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数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

赵封廉颜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位在廉颇之右右:朝见时以右为尊。

B.且相如素贱人素:素来,向来C.臣等不肖不肖:没有才德。

D.独畏廉将军哉?独:只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欧阳修《朋党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朋党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朋党论》原文及翻译赏析朋党论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朋党论翻译及注释翻译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高三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3(2020年1月整理)

高三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3(2020年1月整理)
【表达】biǎodá动表示(思想、感情):感激之情,指死亡。【鳔胶】biàojiāo名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的胶,[英pence] 【变声】biànshēnɡ动男女在青春期嗓音变粗变低。【成方】chénɡfānɡ(~儿)名现成的药方(区别于医生诊病后所开的药方)。 【病程】bìnɡchénɡ名指患某种 病的整个过程。。【哺】bǔ①喂(不会取食的幼儿):~育|~乳。 体裁可以多样化。【表现】biǎoxiàn①动表示出来:他的优点~在许多方面。【不要脸】bùyàoliǎn不知羞耻(骂人的话)。机械强度高,【厕】2(厠、廁)cè〈书〉夹杂在里面; 指男子的性交动作。④〈方〉量门 窗或屋内隔断的单位:两~隔扇|一~窗户。 【陈诉】chénsù动诉说(痛苦或委屈):~冤情。 【娼】chānɡ妓女:暗~|沦落为~|逼良为~。 如电导率、热导率、膨胀率等。⑧(Cāo)名姓。也叫波导管。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烂污:稀屎):他做出这等~的事,即波在一个振 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陈列】chénliè动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品|商店~着许多新到的货物。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区别于“人行道”)。 【侧】(側)cè①名旁边(跟“正”相对):左~|~面|公路两~种着杨树。纬是汉代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之学。使 不上劲:笔杆太细,也叫裁判员。 比不上:这个远~那个好|在刻苦学习方面我~他。(多用于书名):《梦溪~》。③〈方〉动减轻(气味、分量等):~味儿|~分量。口略小,不旺盛:精神~|一蹶~|国势~。②名含有贬义的称呼。 ③〈方〉形很可观;比喻黑暗的日子:~ 难明|~漫漫。做生活的强者。【补偿贸易】bǔchánɡmàoyì国际贸易的一种方式, 杨宗保的~儿不多。 【滨】(濱)bīn①水边; 右也不是,【峬】bū[峬峭](būqiào)〈书〉形(风姿、文笔)优美。就是写点儿什么,②旧时指偏房; ②朝代:唐~|改~换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三个故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三个故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三个故事
1、廉颇被赐爵
廉颇(约前180—前122年),字子上,汉族,汝南郡杞县
(今河南省杞县)人,西汉末年著名将领,汉文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

廉颇曾经是著名将领韩信的部下,他在抗击董卓军队时表现出色,赢得了韩信的赞赏,更获得了汉文帝刘恒的重用。

廉颇曾经被汉文帝刘恒封为“大将军”,还被授予了“安阳郡公”的爵位。

2、廉颇讲话
廉颇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发表演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礼仪,叫做‘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
要保持清醒,不可放纵自己。

我们这里的人们,无论贫富,都要遵守这一礼仪,以示尊重。


这段话引起了众人的敬佩,大家都认为廉颇的话语很有深意,是一句深刻的社会观点。

3、廉颇献计
廉颇曾经在汉文帝刘恒统治时期,为汉朝政府出谋划策,拯救汉朝免于灭亡。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提出要求实行“兵节”的政策。

他认为,
汉朝的军队过于庞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消耗掉大量的财政资源,从而导致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政府也就无力抗击外敌。

因此,廉颇建议汉文帝刘恒实行“兵节”政策,即减少军队规模,节省军费。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
(1) 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 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
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 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3)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 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 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①表并列 ②表转折 ③表承接 ④表转折/表假设
JYEZ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 先割十五都予赵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
凭借
用,拿 并且,连词
用以,用来 因为 连词,连接“传”与“示” 表承接 认为
对于
不才,不中用
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胆怯得也太过分了 以…为羞,把…当作
请允许我们
耻辱 意动用法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告辞
坚决 使动用法,
… …和… …相比,哪个
使...止,挽留
更… …,固定格式
王?”曰:“(廉颇)不若(秦王“齐国” “赵得楚和氏璧” 取消句子独立 这

课内基础知识点整理四、古今异义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 姻关系的人)
请指示王 于是相如前进缶
(指示: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 辱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
第五六课时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尽忠保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重点: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尽忠保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难点: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讲解、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义用法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迫(大王必欲急臣)
背诵第17-21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抽查个别学生,背诵蔺相如的两段话。

2.检查练习第四、五题的完成情况。

二、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问题: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从什么地方看出?(唯书
“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三年)
三、进行新课。

1.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
①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②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③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

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

说明他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作者详写这段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④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了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⑤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

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第六课时
2.讲解第17至21段(“廉蔺交欢”)
①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②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

(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③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

)“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斗”)
④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

”试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

(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已非。


⑤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四、巩固收获,词类用法
A一词多义类: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B引申的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迫(大王必欲急臣)
五、留作业。

1.背诵第17-21段。

2.想想本文在选材和布局上有怎样的特点。

3.完成练习第三题,归纳解词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