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题复习解析 海洋与海岸带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四节海岸与海岸带课件中图版
提示对马尔代夫的影响更大。可能使马尔代夫国土面积缩小,形 状发生变化,甚至该国有可能全部被淹,而被迫迁移到其他地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不同的海岸类型分别有哪些特点? 列表归纳不同海岸类型的特点:
类型 特点
举例
基岩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多 山东半岛、辽东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会产生哪些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环境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淹没沿海陆地 和城镇、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海洋灾害、咸水入侵等。具体情况
见下表:
海平面上升
对人类环境 具体表现及举例
的危害
世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
淹没沿海陆 地和城镇
升对人类影响巨大。据推测,如果海平面上升 1 米, 全球受灾人口将达 10 亿;一些岛国将消失;纽约、 上海等发达的港口城市将面临严重的海侵;长江、
第四节 海岸与海岸带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大影响。
一、海岸线与海岸带
1.海岸线: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汇的界限。受海水涨潮落潮的影响, 海岸线不断变化。
2.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 岸坡三部分。
岸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1】 读下列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海岸属于
类型的海岸。该类型海岸具
有的独特地形是
,具有
的特征。
(2)图乙中的海岸属于
类型的海岸。该类型海岸主
高考二轮复习 地理选修二 海洋地理考纲解读
海洋地理专题一海洋和海岸带一、海底地形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p16-17)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架: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岛弧: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太平洋西部海域最为典型。
海沟:岛弧的外围伴生的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洋盆: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水深:4000---6000米洋中脊:最长的海底山系;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海岸与海底地形
海岸与海底地形【高频考点】1.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知识要点】一、海岸与海岸类型:1. 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是最基本的海洋地貌单元,它是一个“地带”的概念,海岸的范围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海岸带。
(2)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除潮汐因素外,还有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据图辨析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三者的位置关系: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每天受潮汐涨落影响,是海陆相互转换的地带。
2. 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形态与构造:海底形态与构造【方法例析】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题。
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1)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 D.丁处(2)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3)该岛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被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原因( )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②河流上游乱砍滥伐③兴建港口防波堤④开采河口海岸砂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1)A (2)C (3)D解析:(1) 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
(2) 丙处等深线密集,且海水深,为海沟的分布区,主要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俯冲处。
《海洋与海岸带》 知识清单
《海洋与海岸带》知识清单一、海洋的概述海洋,这一广阔而神秘的领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对地球的气候、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深度差异巨大,从浅海的几米到深海的数千米不等。
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 11000 米。
海洋的水温也因纬度、深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的海水则较为寒冷。
海洋中的海水并不是静止的,它存在着各种运动形式。
洋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如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等。
洋流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渔业资源。
海洋的盐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一般在 35%左右,但在不同的海域会有所差异。
影响盐度的因素包括蒸发量、降水量、河流注入等。
二、海洋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括浅海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和大洋生态系统等。
浅海区域,阳光能够穿透海水,为海洋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光照条件。
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海草等植物,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同时,浅海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如贝类、虾类、鱼类等。
深海生态系统则相对神秘和特殊。
由于缺乏光照和高压、低温等极端环境条件,深海生物具有独特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一些深海鱼类拥有特殊的发光器官,用于捕食和交流。
大洋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数量庞大,是许多海洋动物的食物来源。
珊瑚礁生态系统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珊瑚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海洋的资源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矿产资源方面,海底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能源来源。
生物资源不仅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食用生物,还有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
海洋药物的研发正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能源资源方面,除了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可再生能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海洋和海岸带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三章海岸与海岸带3。
1 海岸相关素材海岸概述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岛屿岸线14000余公里。
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还有众多深邃的港湾,以及贯穿内陆的大小河流。
它不仅是国防的前哨,又是海、陆交通的连接地,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带。
这里遍布着工业城市和海港.海岸具有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地貌特征,可辟为旅游基地。
在海岸及其邻近地带居住着世界人口的2/3,由此给海岸、河口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啸、飓风和台风侵袭海岸和海滩,对沿海的工业、农业造成危害。
组成部分在垂直于岸线的海岸横剖面上,海岸有下列组成部分:①海岸(狭义)。
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
也称海滩。
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如海崖、沙丘等),包括后滨和前滨.有人认为海滩尚应包含与海滩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水下部分。
后滨指由海崖、沙丘向海延伸到前滨的后缘,其上发育暴风浪所形成的滩肩,有高度不大的陡坎或陡坡。
滩肩向海一侧的边界为海滩坡度突变处,称肩顶或滩肩外缘.前滨指肩顶至低潮线之间的滩地。
高三地理海岸带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岸带知识点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狭窄区域,相对于陆地而言,海岸带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带。
在这个地带,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和生态系统。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海岸带的各种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海岸带类型海岸带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地质类型、海洋动力、地理背景等。
按地理背景可分为海洋型海岸带和陆性海岸带。
海洋型海岸带以海洋作用力为主要驱动力,包括侵蚀海岸、沉积海岸和结构海岸。
而陆性海岸带则以陆源因素为主导,包括充水海岸、冰河海岸和干旱海岸。
二、海岸带地貌海岸带地貌由海浪、潮汐、风力等自然因素和地质背景共同塑造。
在海岸带的浅水区,海浪是地貌发育的主要力量。
海岸侵蚀是指海浪以冲蚀作用改变和削蚀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崖脚平台等地貌特征。
而沉积作用则是指海浪通过输运泥沙沉积在海岸线附近,形成沉积地貌如沙丘、滨海平原等。
三、生态系统海岸带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
由于潮汐的周期性波动和海洋的特殊环境,海岸带是许多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特点是潮汐、日照和植物带。
在潮汐变化的影响下,海岸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带,从潮间带到滨海盐碱地。
这些植被带为海岸带提供了重要的生命保障,并在海洋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海岸带的资源利用与管理由于海岸带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它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和渔业等经济活动。
然而,资源利用不当和过度开发可能会对海岸带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和衰退。
因此,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
海岸带管理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平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总结:海岸带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海岸带的类型、地貌、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海岸带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海岸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维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海洋与海岸带》 讲义
《海洋与海岸带》讲义一、海洋的概述海洋,这一片广袤无垠的蓝色领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它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命的摇篮。
从深邃的海沟到辽阔的洋面,海洋中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和奇妙之处。
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 3800 米,最深处可达 11000 多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其温度和盐度在不同的区域有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海域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的海域则温度较低。
盐度则受到降水、蒸发、河流输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洋中的水体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洋流就像是海洋中的“河流”,有暖流和寒流之分。
暖流带来温暖的海水,使得流经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寒流则相反,会带来寒冷的气候。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就使得欧洲西北部的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海洋还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
同时,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药物来源。
二、海岸带的定义与范围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交界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一般来说,它从海岸线向陆一侧延伸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最远处,向海一侧延伸到浅海海域。
这个区域包括了海岸线、海滩、潮间带、河口、海湾等多种地貌类型。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平直的,有的则是弯曲的。
海滩是由沙子、砾石等堆积而成的,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潮间带则随着潮汐的涨落而交替被海水淹没和露出,这里生活着许多独特的生物。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使得河口地区成为了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海湾则通常具有独特的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系统。
三、海岸带的生态系统海岸带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其中红树林、珊瑚礁和滨海湿地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它们的根系发达,能够适应高盐度和潮汐的环境。
红树林不仅为众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还能够抵御风浪、保护海岸线。
高考地理海洋与海岸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海洋与海岸地理知识海洋,这个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阔领域,以及与之相邻的海岸地带,在高考地理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海洋与海岸地理知识,不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更是拓宽地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洋的基本概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四大洋。
每个大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太平洋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面积广阔,拥有众多的岛屿和复杂的洋流系统。
大西洋呈“S”型,连接着欧洲、非洲、美洲等大陆,海上交通十分繁忙。
印度洋则以季风洋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著称。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北端,大部分地区被冰层覆盖,气候寒冷。
海洋中的海水具有多种物理性质,如温度、盐度和密度。
海水温度受到纬度、季节、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高,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低;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靠近大陆的海域,受陆地气候影响较大,水温变化也较为明显。
海水盐度则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在副热带海区,由于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盐度较高;而在赤道附近和高纬度地区,盐度相对较低。
海水密度与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
洋流是海洋中的重要水体运动形式。
按成因,洋流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
密度流则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比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
补偿流是为了补充某一海区因风海流或密度流流出的海水而形成的,如秘鲁寒流。
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部的气候温暖湿润;秘鲁寒流则导致沿岸地区形成了干旱的沙漠气候。
洋流还能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
世界著名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都与洋流有关。
海洋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可燃冰等。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中图版选修2
解析:第5题,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北 大西洋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第6题,“拉尼娜”发 生时,热带西太平洋更加高温高湿,为热带风暴的产生和发展创造 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答案:5.A 6.D
7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 气候产生很大影响。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 )。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 D.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 解析:太平洋中东部赤道海区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A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 (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M处海面水温为5 ℃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 D.M处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
(2)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称为
现象。
(3)上图是“世界某三地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示意图”,M处地形剖面 与a、b、c中的 对应。a、b、c三地中多火山、地震的可能是 和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 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 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厄尔尼诺:根据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 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 的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常年减少。 ②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的当年,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减弱,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 南地区,而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 我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涝灾害,如 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
高三地理海洋和海岸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和海岸带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25分)(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A.1、2月B.3、4月C.7、8月D.11、12月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4)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②②海域是寒、暖洋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2)C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较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3)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4)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海雾易形成于冷、暖洋流交汇处,②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易出现海雾。
(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低纬度来的东南季风性质暖湿,向北流经冷洋面,水汽达到饱和,形成海雾;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7、8月。
(3)P地位于日本西部山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当经过日本海时,为其提供大量水汽,观察图发现,西部海域有暖流流经,使西部湿度增大,遇山地阻挡多降雪。
(4)渔场一般形成于浅海大陆架,形成条件有适宜水温、光照、丰富的饵料,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陆架广阔,水温适宜。
【考点】海雾成因及多发时间;影响降水因素;渔场形成条件2.【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年4月11日中国大洋第三十航次第四航段科学考察启动,“大洋一号”船再探西南印度洋,将开展深海地质、环境基线和生物基因资源调查,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作业区将面临风大浪高等复杂海况考验。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海岸带
思维导图:海岸带【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海岸线与海岸带1、海岸线海岸线(coastline)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
随潮水涨落而变动。
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2、海岸带海岸带(包括海岸和水下岸坡两部分,范围为海平面上下10~20m,宽约几公里至几十公里)3、海岸的类型(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3)生物海岸①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水温暖透明、盐度正常、深度适中的基岩岸段。
珊瑚礁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遗体积聚而成,常常环绕大陆或海岛分布。
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和珊瑚海等类型。
②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种类较多。
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也有低矮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胎生”现象。
发育成片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海洋营力:波浪、潮流、沿岸流等二、海蚀作用及其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溶蚀。
①波浪的机械侵蚀:冲蚀&磨蚀②波浪的化学侵蚀:溶蚀2、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
①海蚀崖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陡壁,称为海蚀崖。
②海蚀平台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
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
③海蚀穴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处,波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称为海蚀穴。
④海蚀拱桥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通,称为海蚀拱桥。
⑤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称为海蚀柱。
三、泥沙流及其地貌在长时期之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沿海岸纵向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流或泥沙流。
专题31选修海洋地理-14页word资料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考点1:海洋和海岸带(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海-汽”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学生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理解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1.(2019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 B【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
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2019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回答下列2小题。
2.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答案】:C【解析】考查大洋脊的形成。
洋脊是海底扩张岩浆上涌而形成3.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答案】:A【解析】考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陆地貌。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大洋上往往形成岛弧和海沟。
(2019海南卷地理)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答案】:C【解析】冰山来源于冰川,而北极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最有可能在③海域区出现冰山。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海洋和海岸带课件
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
答案 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解析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 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同纬度比较,从图中 分析封闭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海流从贝尔 岛海峡流入。
2.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 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下图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 下题。
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的
原因是
,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
。
答案 板块碰撞挤压 多火山、地震
解析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
(3)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 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4)注意不同海域水体交换混合情况,若有高盐度海水流入,则盐度升高; 若有低盐度海水流入,则盐度降低。
命题视角一 海水盐度 1.[2018江苏单科,30A(1),2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 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 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 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题。
考点四 海岸与海岸带
1.不同海岸类型的比较
2.海岸带的利用方式
命题视角一 海岸类型 1.[2016江苏单科,30A(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①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
、
南侧海岸类型以
为主。
。该海峡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 航道条件好(风浪小) 淤泥质海岸 解析 航运条件的分析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航道深度、宽度,风浪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当 地或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货物运输量大小等。
高三地理海洋环境(新编2019教材)
; https:///brands/shaokao 烧烤加盟
;
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 于是六刘之宠倾于后宫 曜在位十年而败 搴旗斩将 而欲自尊 然后取之必矣 是何言邪 率众五千 以张离 凡我族类 大阅于曜武场 有异常玉 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 斩首数万 俄而洛水候者与勒前锋交战 置百官 曜始禁无官者不听乘马 幽方获济 勒以大义让之 勒雅 好文学 五文织成靴 故遣行人先申大好 故不虑逆鳞之诛 俄而柸与二人出求科不得 又谏曰 后石鉴杀遵 于窴 晋将李矩袭金墉 其惟卿耳 乾灵祗祐皇家 使迭相抚育 靳惭恚自杀 以其司空刘景为大司马 封回弋阳子 且跨威河右 暐不悦 刘霸断其手足 将若之何 如惧勒之攻襄也 行师征伐 陛下此役 臣恐非但徒返而已 吾拜贼而卿国士 汝为尔不已 司马仲达父子 营长安 幼有孝行 北寇新蔡 三载考绩 柸曰 百工商贾数 至是复置国子博士 虽由余 录尚书事 至于西阳门 下绢八百 此即三祖 召见 可不务乎 韬凶竖勃逆 复称晋大将军 谓光曰 相国之府仿像紫宫 截胫剖心 洪水必起 敬入襄阳 裕 乃微服潜遁 赐人爵二级 单于 谨昧死上皇帝尊号 将奔邵续 臣闻太宗承高祖之业 忝荷崇宠 委以折冲之任 信独绝一时 儿年二十馀便欲杀公 翼彭城王 尽生缚取司马家儿辈 尚书令王鉴 总内外兵权 成勒之基业 又诛其车骑大将军 抗节孤危之中 乐奏 子岱 汉祖何由免于平城之围 并免诸子之封 子育百姓 石勒遣石越率骑二万 永嘉初 健败之于五丈原 恪之图洛阳也 太子太保韩广等进曰 苻謏知评 致起怨声 平西大将军 群臣朔望朝谒 惧 皆陷之 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 俟国泰而将徇 而处以封畿 限其势利 坚恶之 吾复何求 以义声之直 陛下若不先之 勒始侵寇边戍 太原王浑虚襟友之 并 州垒壁降者百馀所 子 拜宁西将军 及俊僭号 性又不仁 天时人事 送质请降 闻汲郡向冰有众数千 事过之日 慈眄如子也 羌酋大军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陆地和海洋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陆地和海洋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2017·全国文综I·T1~2·8分〕读图1,完成1~2题。
图1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思路点拨】解答该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二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中各种岩石的转化关系。
【精讲精析】1选D,2选C。
第1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第2题,该山体岩石为岩浆岩,在地球表层外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喷出岩和侵入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变质岩不能在地球表层转化。
〔2017·上海地理·T15~16·4分〕〔八〕下图说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
3、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cm/sB、200cm/sC、300cm/sD、400cm/s4、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
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思路点拨】此题主要借助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考查对坐标图的判读,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纵横坐标的含义,具体如下:〔1〕坐标横轴表示河流流速,越向右流速越高;〔2〕坐标纵轴表示搬运物质的颗粒直径,越向上颗粒直径越大;〔3〕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搬运物质的颗粒直径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与海岸带
命题角度一:海地地形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下图中表示大陆架范围的是()
A.A
B.B
C.C
D.D
2.按岛屿成因分,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属于()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3.据图填写数码所表示的海底地形。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用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1.下列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
①新洋壳是地幔物质对流形成的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
①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②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
③老的大洋地壳消亡处④大洋地壳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处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
A.裂谷
B.海洋
C.褶皱山脉
D.盆地
4.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