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防热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飞行速度超过马赫数5(6175千米/小时)的飞行器,由于自身飞行速度非常快,会产生极高的气动热和气动压力,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热防护材料来保护其结构和乘员。

碳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

碳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优异的热防护性能等特点,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纳米材料,提高了碳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从而使热防护效果进一步提升。

陶瓷材料也被广泛研究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

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热性能,可以有效抵御高温气流的冲击和侵蚀。

研究人员通过掺杂氧化锆、氧化铝等纳米颗粒,改善了陶瓷材料的断裂和热膨胀性能,提高了其耐热性能和抗击穿性能。

金属材料也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的重要材料之一。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可塑性,可以有效将热量分散和传导,提高热防护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合金化、表面涂层等方式,改善了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和耐热性能,使其能够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极端环境下发挥良好的防护作用。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的热防护材料,如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等。

这些新型材料在结构设计和材料制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进一步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性能。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碳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热防护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载人航天的返回舱,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及空天飞机等,再入大气层时,由于航天器从接近真空的外空间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再加之飞行速度很好,在大气中以高马赫数飞行时,飞行器和弹体表面会产生严重的启动加热,将对飞行器表面产生热损伤,因此防隔热材料是飞行器最重要的关键材料之一。

防隔热材料是能够阻止热量传递,保护仪器或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类材料。

烧蚀类热防护材料发展历史长,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应用也相对广泛。

例如由甲醛,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为集体的低密度烧蚀材料适用于高焓,低热流和较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的飞行器防热,是宇宙飞船返回舱和星际探测器中重要的热防护材料。

有的返回舱采用高密度烧蚀材料,由石棉玻璃布(大底处)或加氟特伦(侧壁处)构成烧蚀层。

NASA目前正研制的“猎户座”飞船的防热罩将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烧蚀系统,可通过逐渐烧蚀来消耗掉大气再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传统的烧蚀材料热防护是以牺牲防热材料的质量损失换取防热的效果,但对外形不变的要求,烧蚀热防护已无能为力(?),于是提出非烧蚀的概念。

对于非烧蚀(或可重复使用)的新型防护系统及材料来说,提高材料极限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提高表面辐射,抗氧化能力,防隔热一体化和能量疏导和耗散机制的主被动结合防热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近期的一些研究表面了改性碳/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材料以及新型隔热材料在热防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尤其是高温强度稳定),抗热冲击性能好,耐烧蚀性好等特点。

近年来,对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体材料和涂层设计及其系列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强度和使用温度,提升重复使用可靠性等方面。

近期美国采用多种方法大幅度提高了2D碳/碳复合材料基材的层间和面内力学性能,对抗氧化涂层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克服了碳/碳复合材料材料本身不耐氧化的缺点,而保留了直到2500℃的超高温条件下机械性能不降反升的有点。

飞行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飞行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飞行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现代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最早的热气球到今天的喷气式飞机和无人机,飞行器已成为人类出行、军事侦察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飞行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一、飞行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飞行器技术正在朝着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首先,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正在经历改革。

传统的涡喷发动机将逐渐被新一代的混合动力系统所取代。

新兴的电动飞行器和燃料电池飞行器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同时,随着太阳能、氢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飞机的动力系统将变得更加先进和环保。

其次,飞行器的构造和材料正在不断创新。

轻量化设计是当前飞行器研发的重要趋势。

新型复合材料、高强度钛合金和蜂窝结构材料等的应用,使得飞机在重量上得到了大幅减轻,进而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得到了极大改善,并且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设计。

再次,飞行器导航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为飞行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使得飞机的定位和航线规划更加精准,大幅减少了事故风险。

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使得飞机与地面的信息交流更加流畅,确保了飞机飞行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二、飞行器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的飞行器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发展。

首先,无人机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的突破,无人机已经成为军事侦察、物流运输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未来,无人机将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城市交通、快递配送和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也将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电动飞行器将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电池技术和电动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和载重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未来,人们可以想象到城市间的电动飞行汽车、个人空中交通工具的出现。

这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一种能够以超过音速5倍以上的速度飞行的飞行器,它具有很高的速度和高超声速的飞行特性,然而也面临着飞行过程中需要承受极高温的挑战。

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和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温,飞行器表面所受到的热负荷非常巨大,因此对其热防护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目前,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耐烧蚀材料: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高速空气和燃烧产物的冲击,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烧蚀性能。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碳/碳复合材料、碳/碳-钛复合材料等具有优异抗烧蚀性能的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减缓飞行器表面的热腐蚀和烧蚀,保护飞行器结构不受损坏。

2. 高温陶瓷复合材料:高温陶瓷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高温抗氧化和热稳定性能的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结构中。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高温稳定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抵御高温气流和燃烧产物的侵蚀,同时降低飞行器表面的温度。

3. 先进涂层技术:先进的涂层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热防护材料的抗氧化和热隔离性能。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开发新型的高性能涂层材料,如氧化铝、硅酸盐、碳化硅等,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增强。

这些涂层能够形成保护层,有效地隔离燃烧产物和高温气流,延缓热腐蚀和烧蚀的发生。

4. 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微观结构特殊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和热导率。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纳米复合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中的应用潜力,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等特性,实现材料的全方位性能改善,提高热防护材料的整体性能。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热防护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烧蚀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热防护结构的设计和制备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领域,热防护材料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速度越来越快,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极高温度的影响,因此研究高效的热防护材料变得至关重要。

背景介绍部分首先需要探讨传统热防护材料存在的问题,如耐高温性能不足、耐热膨胀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极端条件下的运行能力,也对飞行安全和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意义也需要强调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中,热防护材料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创新,寻找更好的热防护材料,才能确保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正常运行和飞行安全。

研究目的部分,则需要明确本文旨在总结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的进展,探讨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内飞行时达到5倍音速以上的飞行器,具有高速、高温、高动压等特点,对其热防护材料的要求非常高。

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飞行器的耐热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和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热防护材料,可以推动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的地位和竞争力。

同时,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还可以促进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型材料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温高速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热防护难题,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探讨传统热防护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新型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探索多功能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在热防护中的应用,以及仿生材料的发展,从而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热防护材料,推动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促进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进步。

飞行器用热防护材料发展趋势

飞行器用热防护材料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现状
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主要分为被动热防护系统和主动热防护系统两大类。 被动热防护系统主要有隔热材料、热辐射器、热沉等,主动热防护系统主要有冷 却系统、热管、相变材料等。目前,这些热防护系统已经在不同种类的航天飞行 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研究现状
首先,传统的隔热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分解和氧化,降低其隔热性 能。其次,随着航天飞行器运行环境的日益复杂,单一的热防护系统已经难以满 足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热防护需求。此外,目前主动热防护系统仍存在效率低下、 系统复杂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趋势
此外,主动热防护系统的研究也将得到深入发展。例如,新型高效冷却系统、 纳米流体冷却技术以及微尺度相变材料等将取得重要突破。同时,随着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热防护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自适应、自主学习等 功能将成为可能,从而为航天飞行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结论
结论
2、发动机部件:空天飞行器的发动机需要承受高温和高速燃气流的冲刷,使 用热防护陶瓷材料能够提高发动机部件的耐高温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空天飞行器用热防护陶瓷材料的应用
3、表面涂层:将热防护陶瓷材料涂覆在空天飞行器的表面,能够保护机体结 构免受高温和氧化侵蚀,提高空天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空天飞行器用热防护陶瓷材料的应用
飞行器用热防护材料发展趋 势
目录
01 一、背景
03
三、飞行器用热防护 材料发展趋势
02 二、热防护材料分类 04 四、关键技术介绍
目录
05 五、应用前景展望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内容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器的性能和速度也不断提升。然而,在 飞行器高速飞行过程中,机体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飞行器的性能 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热防护材料在飞行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本 次演示将围绕飞行器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相变发汗冷却研究进展

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相变发汗冷却研究进展

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和技术
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制备、多相反应合成和原 位生长等。液态金属制备法是将金属溶液与基体混合,经过凝固、烧结等工序制 备得到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多相反应合成法是采用多种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反应,
形成具有优异防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原位生长法则是利用某些原材料在基体 中发生原位反应,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烧蚀防热材料。
总之,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相变发汗冷却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对于相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 长期使用性能的研究尚不充分;冷却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未来,研究者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相变发汗冷却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相变发汗冷 却研究进展
基本内容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飞行器的性能和速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 临着更为严酷的热环境挑战。为了确保航天飞行器的安全可靠运行,热防护技术 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相变发汗冷却作为一种新型的热防护技术,近年来受到 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围绕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相变发汗冷却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 新型高温隔热材料的研究将取得重要进展,如具有抗氧化、耐高温、轻质等特点 的陶瓷隔热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其次,多种热防护系统的组合使用将成为 一个重要趋势,
例如将隔热材料与辐射器、热管等联合使用,以提高整体防护效果。
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是一种以烧蚀作用为主,具有较低密度的防热材料。随 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航天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密度 烧蚀防热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一种能以超过5马赫速度进行飞行的飞行器,目前已成为各国军事和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行高速飞行时会受到严重的热载荷和气动热流的影响,对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相关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高超声速飞行器经常需要在极高速度下从大气中进入大气层,这会导致飞行器表面受到极高的热载荷和气动热流的影响,温度甚至可能高达数千摄氏度。

而传统的航空材料往往无法满足该温度下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高温耐热材料来保护飞行器表面,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完成飞行任务。

当前,研究人员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研究人员们正在积极开展热防护材料的研究,旨在开发出具有优异热防护性能的新型材料,以应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极端环境。

研究进展一: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氧化稳定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在陶瓷基复合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他们通过改进纤维增强技术和陶瓷基基体材料,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还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

研究人员们还通过控制材料微观结构,成功地调控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使其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膨胀匹配,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材料因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和裂纹,提高了热防护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研究进展四:新型导热涂层材料导热涂层材料也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导热涂层材料由于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的不匹配,容易在高温下发生龟裂和剥落,从而影响了热防护的效果。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研究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研究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飞行速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出现给航空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超高音速飞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热防护系统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及其研究。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速度远远超过音速,因此,它所面临的问题是空气的摩擦导致的巨大热量。

这种热量会导致飞行器表面温度迅速升高,甚至达到数千摄氏度。

而这种高温有可能对飞行器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坏。

因此,研究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科学家们开展了多种热防护系统的研究。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耐高温复合材料制造飞行器外壳。

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和传导飞行器表面的热量,降低温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外壳表面涂覆一层高温陶瓷材料,以增加外壳的抗高温能力。

这种热防护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研究中。

另一种热防护系统的研究方法是采用主动冷却技术。

通过在飞行器表面设置冷却装置,如喷射冷却气体或循环冷却水等,可以使飞行器表面温度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

这种热防护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飞行器表面的温度,并且对飞行器本身的损坏也较小。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和冷却系统的建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一种被称为纳米涂层的热防护系统。

这种涂层由纳米颗粒组成,具有独特的热防护性能。

它可以在极端温度下形成稳定的氧化层,起到保护的作用。

纳米涂层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总之,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是目前航空领域的一大研究重点。

通过采用耐高温复合材料、主动冷却技术和纳米涂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飞行器免受高温的侵害。

不过,热防护系统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能源供应和系统设计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研究概况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研究概况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研究概况摘要: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将面临严酷的气动加热环境,对弹体的热防护系统设计要求更加严格。

热防护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进行介绍,热防护方式由被动式热防护向主动热防护方式过渡。

从环境与热防护材料的耦合作用出发,介绍了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

关键词:高超声速,热防护1引言飞行器以高超声速飞行时,由于激波压缩、粘性摩擦等作用,造成壁面附近气温升高。

高温空气不断向低温壁面传热,引起强烈的气动加热。

同时,由于翼、舵等部件的存在,会出现激波干扰流动、分离流动等复杂气动现象,导致气动热环境十分复杂而严酷,飞行器在临近空间的飞行马赫数为8时,头锥温度可高达1800℃,翼面前缘温度在1500℃左右,必须进行有效的防热设计[1]。

随着飞行器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方式由被动向主动、单一防热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热防护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引入等发展新方向,为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对热防护技术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2传统热防护机制热防护系统是高超声速防空导弹设计中的重要分系统之一,在防空导弹飞行过程中,它能够阻挡气动热向弹体内部坏境的传递,将温度维持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范围内,确保结构及设备的安全可靠,不受气动加热的影响。

根据作战任务需求的差异性,防空导弹飞行过程中承受的飞行热环境差别较大,因此热防护结构的设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热防护系统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被动式热防护系统、半主动式热防护系统和主动式热防护系统[2],如表1所示。

表1 热防护系统及其应用环境2.1被动式热防护系统被动防热系统依靠其自身结构和材料,将热量吸收或辐射出去,不需要工质来排走热量,即通过辐射带走一部分热量后,余下热量依靠自身吸收储存、结构材料耐温或隔热层阻挡。

简而言之,飞行器被动防热系统主要依靠耐高温材料选型和飞行器整体结构设计的统筹运行,常见的方案有陶瓷瓦、柔性毡和金属盖板式防热3种[3]。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已经成为各国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极高温的问题,这就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承受极高温度的热防护材料。

热防护材料的研究成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热防护材料的基本要求、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高温抗性、轻质化、导热性能良好、耐氧化性高等。

高温抗性是热防护材料的首要要求,因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入大气层再入过程中会面临极高的温度,一般需要承受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热防护材料必须能够在极高温下保持结构完整及功能稳定性。

由于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克服重力,因此热防护材料的轻质化也至关重要。

轻质化的热防护材料可以有效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高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续航能力。

热防护材料的导热性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导至低温区域,减少热应力对材料的影响。

耐氧化性高也是热防护材料的重要要求,因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再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氧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氧化性能。

目前,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方面。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热冲击性和抗氧化性能,常用的材料包括碳化硅陶瓷和氧化锆陶瓷等。

这些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结构中。

碳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化和高温抗性而备受关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较好的加工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其重量较大,不利于提高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续航能力。

目前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这些材料的改性和复合应用方面。

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寻找更加稳定和耐高温的材料,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极端高温环境下的使用要求;二是提高材料的轻质化,并进一步改善导热性能,以提高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续航能力;三是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成本效益,以降低热防护结构的制造成本;四是开展多材料复合应用研究,以克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实现热防护结构的多功能化和集成化。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

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概述1 热防护材料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载人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热防护材料是航天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关键,是保护机体以及机体内部设备和系统免受太空环境低温中的冷热破坏的重要手段。

如今,热防护材料已成为载人航天器设计研究的关键性一环,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极大关注。

2 热防护技术发展历程在二十世纪50年代,苏联开展了人造卫星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的诞生,也促进了热防护技术的初步发展。

其后,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热防护技术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二十世纪60年代,太阳光板、表层热护层外壳也发展了出来。

70年代末,表层热护层外壳的设计和实现也有了质的提升,由此热防护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今后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打下基础。

3 热防护材料发展现状目前,热防护材料主要分为气体隔热层、祖母绿绝缘层、硅酸钾绝缘层和复合隔热层等,可根据特定的使用要求,结合多种材料,形成更加完善的热防护结构体系。

例如,现代热防护材料结构采用一种混合的形式,在航天设计中,积极运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热材料、复合砂浆、绝缘涂料等多种新型热防护材料。

4 热防护材料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热防护材料将继续朝着多层、多种、轻质以及极薄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强更强大的热防护效果。

此外,在热防护技术领域,超高分子材料、声速变质材料、复合材料、多孔材料均是未来热防护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

同时,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伴随出现新的新型热防护材料,使得未来的热防护材料发展更加多彩、多样。

总得来看,载人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几乎与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同步,当前的研究结果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未来将着力开发更加完善的载人航天器热防护材料,为载人航天器设计提供更加高效的保护手段。

航天飞机热防护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航天飞机热防护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航天飞机热防护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航天飞机防热系统三种方案:不完全重复使用方案,改进防热方案和完全重复使用或永久性防热方案方案应以实现发展阶段内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为目标,根据特定的具体要求及客观可能性提出,不存在某种固定的模式。

实现材料合金化,复合化和构建结构积木化,是航天飞机热防护材料的发展方向。

许多航天技术大国都将可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系统—航天飞机列为重要研究对象。

航天飞机要经受起飞助推火箭的脉动力,气动力,声激,和再如返回时的颤振和起落架的摆振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不完全重复使用放热系统:1.增强碳--碳(RCC)用于鼻锥及前缘,做成开放式空腔薄壳结构,厚度一般不超过6.5mm,RCC经渗硅处理制成抗氧化RCC。

抗氧化就是任何以低浓度存在就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其作用机理可以是直接作用在自由基,或是间接消耗掉容易生成自由基的物质,防止发生进一步反应。

2.LI—900是美国现用航天飞机应用的标准型防热瓦,用超细石英纤维制成。

3.AFRSI是一种棉被式石英纤维结构的高级柔性可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4.FRSI是一种名叫Omex的尼龙毡柔性可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

AFRSI和FRSI直接粘接在轨道器的蒙皮上。

飞机蒙皮的作用是维持飞机外形,使之具有很好的空气动力特性。

蒙皮承受空气动力作用后将作用力传递到相连的机身机翼骨架上,受力复杂,加之蒙皮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仅要求蒙皮材料强度高、塑性好,还要求表面光滑,有较高的抗蚀能力。

(二)改进防热方案1.飞机的头部以石英纤维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制作的软垫制成,轻而绝热,且便于安装。

(三)永久性防热系统提出使用多层石墨纤维织物与碳化硅涂层制成的一种多层结构(抗氧化Rcc材料)进行鼻锥,机翼,和机尾防热。

新一代夹层结构防热,由几层钛合金,超级耐热合金和陶瓷纤维隔热材料组成,这些防热结构及材料,不需要或很少维修,用不着周期更换。

热防护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评价航天飞机的热防护,在防热结构方面,有从传统的防热结构与主结构分开的外部防热结构向一体化的热结构发展的趋势;在防热材料方面,有从脆性防热瓦结构向复合夹层结构变化的趋势。

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研究

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研究

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飞行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商用飞机,热量管理技术一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如何将这些热能有效地释放或利用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介绍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热量管理技术的种类2.1 热量产生与传递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推进系统、电气系统等都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需要通过传导、传递、辐射等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飞行器内部还需要保持稳定温度,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因此,热量产生与传递是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热量补给和回收在长时间的飞行过程中,飞行器的燃料会逐渐消耗,因此需要进行热量补给。

同时,飞行器内的一些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多余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回收后进行再利用。

因此,热量补给和回收技术也是热量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热量控制飞行器在高海拔、极地等环境下时,环境温度会导致飞行器内部低温等问题。

同时,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运转设备产生的热量过多,会导致飞行器温度过高,进而使得系统损坏。

如何进行热量控制已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

第三章:热量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3.1 热量传导技术热量传导技术可以帮助飞行器把热量从高温区移动到低温区。

传统的热管技术在飞行器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但在一些高技术含量和难度较高的应用中已经不再适应。

因此,它的应用已经不断被新的材料和技术所取代。

3.2 射流冷却技术射流冷却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热量管理技术中的一项高效技术。

德国辐射溢流散热技术公司开发出了喷气冷却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飞行器表面温度,提高热效率。

3.3 微纳米传热材料技术微纳米传热材料技术是目前热量管理技术中一个受关注的前沿科技。

这种材料能够在微观尺度上有效传热,使得材料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性质。

飞行器热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

飞行器热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

飞行器热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热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飞行器性能的不断提升,飞行速度的加快、飞行环境的愈发复杂,热控制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也为飞行器热控制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来源多样。

例如,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等,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飞行器与空气的高速摩擦也会导致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电子设备的运行同样会产生可观的热量。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热量,不仅会影响飞行器的性能和可靠性,甚至可能危及飞行安全。

当前,前沿的飞行器热控制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方向。

首先是高效热传导材料的研发。

传统的热传导材料在性能上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飞行器的需求。

新型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因其出色的热传导性能而备受关注。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和分散,从而有效地降低局部热点的温度。

此外,金属基复合材料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在金属中添加特定的增强相,如陶瓷颗粒等,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和机械强度,使其能够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主动热控制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被动热控制方法往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热环境。

主动热控制技术则能够根据飞行器的实时热状态进行动态调节。

例如,采用热电制冷技术,可以通过电流的控制实现精确的温度调节。

还有基于相变材料的热管理系统,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通过合理设计相变材料的分布和工作模式,可以实现对飞行器热量的有效存储和释放,从而保持温度的稳定。

微通道冷却技术是另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微通道具有极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能够极大地增强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通过在飞行器的关键部位构建微通道冷却系统,可以快速将热量带走,有效地降低温度。

同时,结合先进的制造工艺,如 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微通道结构的复杂设计和高精度制造,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航空器的热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与分析

航空器的热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与分析

航空器的热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与分析在现代航空领域,航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热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随着航空器的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电子设备日益增多以及任务需求愈发复杂,热管理技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深入研究和探讨航空器的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对于提高航空器的整体性能、保障飞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航空器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热管理对于航空器而言绝非小事。

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比如,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空气摩擦、电子设备的运行等等。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和管理,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首先,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航空器部件的性能和寿命。

例如,高温会使发动机的效率降低,增加燃油消耗,同时还可能导致发动机部件的磨损和故障,缩短其使用寿命。

其次,对于航空器上的电子设备来说,高温是它们的“大敌”。

电子元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性能下降、误操作甚至损坏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航空器的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者,热问题还可能威胁到航空器的结构安全。

长期的高温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构材料的强度降低,从而影响航空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因此,良好的热管理技术是确保航空器正常运行、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

二、航空器热管理技术的分类航空器的热管理技术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空气冷却技术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热管理方式。

通过利用航空器飞行时周围的冷空气,将热量带走。

例如,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冷空气通过散热器与高温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

2、液体冷却技术液体冷却通常具有更高的热容量和传热效率。

在一些对散热要求较高的部位,如高性能的电子设备,会采用液体冷却系统。

冷却液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吸收热量后在散热器中散热。

3、热管技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它利用工作液体的相变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发展

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发展

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飞行器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任务需求的日益复杂,热管理已成为确保飞行器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性能和延长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例如,发动机燃烧、电子设备工作以及空气摩擦等都会导致飞行器内部温度升高。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将会对飞行器的结构强度、设备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电子元件失效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高效的热管理技术对于保障飞行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当前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挑战1、高热量密度随着飞行器的性能不断提升,其产生的热量密度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热管理方法在应对这种高热量密度的情况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2、轻量化需求为了提高飞行器的燃油效率和飞行性能,轻量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热管理系统的轻量化设计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轻系统重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复杂的工作环境飞行器在高空、高速等复杂环境下运行,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条件变化剧烈,这对热管理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前沿研究方向1、新型散热材料的研发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各种新型散热材料,如高导热复合材料、相变材料等。

高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散热表面;相变材料则能够利用其相变过程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实现热量的储存和调控。

2、微通道散热技术微通道散热技术通过在微小尺度上构建通道,增加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提高散热效率。

这种技术在电子设备的散热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3、喷雾冷却技术喷雾冷却技术将冷却液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喷射到发热表面,通过液滴的蒸发吸收热量。

该技术具有高效的散热能力,适用于高热流密度的场合。

4、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利用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时监测飞行器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热量变化,实现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飞行器制造中的热管理技术研究

飞行器制造中的热管理技术研究

飞行器制造中的热管理技术研究在现代飞行器制造领域,热管理技术正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随着飞行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内部的热负荷也日益增大。

高效、可靠的热管理技术不仅对于保障飞行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还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来源多样。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电子设备的工作、空气摩擦等都会导致温度的升高。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和管理,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高温可能会损害飞行器的结构材料,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导致故障甚至失效;还可能会对燃料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在热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高性能的热传导材料被广泛应用。

例如,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能够快速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散热部件。

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也是热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例如,在飞行器的发动机舱内,采用复杂的风道和散热器结构,确保空气能够充分流过发热部件,带走热量。

主动冷却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液体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带走热量。

在一些高性能的飞行器中,甚至采用了先进的喷雾冷却技术,将冷却液雾化成微小颗粒,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热防护技术在飞行器制造中同样不可或缺。

当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这就需要采用耐高温的热防护材料和涂层,来保护飞行器的表面结构。

在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中,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是常用的方法。

数值模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热管理方案进行预测和优化,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

通过建立飞行器的热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和热流情况,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则能够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并发现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风洞中进行热测试,模拟飞行器的飞行环境,测量温度、压力等参数,为热管理系统的改进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发展概述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排名

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发展概述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排名

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发展概述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排名在航空航天领域,航天飞行器以高马赫数穿越稠密大气层飞行,飞行器表面会产生严重的气动加热,容易产生热损伤。

因此热防护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防护主要采用防隔热材料的方式。

下面简要介绍目前比较前沿的几种防隔热材料,轻质烧蚀材料、碳泡沫材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机纤维隔热材料等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1热防护材料发展概况烧蚀类热防护材料发张历史较长,应用较广泛,如以纤维为增强填充材料的纤维增强酚醛材料和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的热防护复合材料。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纤维增强酚醛材料[1]。

传统的烧蚀热防护是以牺牲热防护材料质量来换取防热的效果,无法应对当今航天器外形不变的要求,于是提出了非烧蚀材料的概念。

非烧蚀材料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新型热防护材料。

对于该种材料来说,提高极限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提高表明抗辐射、抗氧化能力、防隔热一体化和能量疏导耗散机制的结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

因此下面将先简单介绍一下轻质烧蚀材料,然后重点介绍几种非热烧蚀材料,如碳泡沫材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机纤维隔热材料以及热涂层技术。

2 轻质烧蚀材料[3]2.1 基体材料。

基体是烧蚀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将材料中的各种组分结合成型,其性能好坏还直接影响整体结构性能。

轻质烧蚀材料的基体材料一般包括弹性体和树脂基体两大类。

弹性体基体主要是各种橡胶及其混合物。

硅橡胶具有延展率高、耐烧蚀和抗高温燃气冲刷的性能优点。

但是,硅橡胶有密度较高、机械强度低和界面粘性差等缺点,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研究人员对硅橡胶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其中改性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共混改性,使烧蚀后碳层更加致密、坚固,提高了烧蚀性能。

树脂基体烧蚀材料一般具有高芳基化、高分子质量、高C/O比、高交联密度,高残碳率等特点,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烧蚀材料。

目前较为成熟的树脂基体主要有硅树脂、酚醛树脂以及新型的聚芳基乙炔树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4期梁波等:飞行器防热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43’
紧I削件
图5金属蜂窝夹层防热结构
Fi g.5M et al honeyc om b i nt er l ayer t he r m al pr o t ect i on s t r uC t u r e
瓦、隔热毡和C/C材料而言,具有下列特殊优点:易于制成模块化结构;与主结构具有同等的热膨胀特性,易于一体化设计;高强韧性和良好的耐冲击性;可进行损伤容限设计;高度可重复使用性;金属热防护面板容易安装、拆卸,可以大大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因此,金属盖板防热系统成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尤其是空间作战飞行器首选的防热系统。

2防热分析与设计研究
对热防护结构机理的研究、设计与计算,一直是国内外工程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

针对不同的热防护结构,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计算和设计方法[4]。

美国N A S A对x一38襟翼结构的热分析中,考虑了所有面上的局部热流量,襟翼内部三维热辐射交换,也包括了伴随着陶瓷基复合材料(C M C)结构内部正交各向异性热传导造成的运载器底部与外部空间的辐射交换。

由此计算出,由于气动加热,迎风面温度在£=1200s时达到最高[5‘6]。

M.I。

.Bl os s—er[73等人在对A R M O R TPS的研究中发现,TPS在满足质量效率的同时,还应该消除结构缝隙以避免由间隙产生的热短路;应尽可能提高结构材料的热容(包括比热和温度的使用极限);降低绝缘材料的热导率可以大大减少T PS的使用量。

但是低热导率的材料对热短路更敏感,高热导率金属材料在金属T PS中的热短路对TPs的性能产生很小的影响。

D m i t r i enko Y U.I.[83等人对玻璃环氧层合板在1000℃以下的烧蚀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控制体分为:结晶和非结晶纤维、基体、焦炭和孔隙中的气体。

非结晶相的纤维和基体在高温下发生热解反应,分别生成晶体炭和焦炭,同时释放了热解气体。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力学模型,着重考察了热解气体的膨胀对层问强度的影响,并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建立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国内的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防热系统的设计及防热材料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王浚、王佩广[93等人围绕高超声速飞行器所遭遇的“热障”问题,阐述了防热与热控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思想,指出将机身结构、防热与热控系统、推进系统耦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计,是解决“热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不同任务需求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与热控系统方案思路。

姜贵庆等人n叫对长时间气动加热飞行器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固体热传导难以解决长时间气动加热的隔热问题,利用多相(气一固)与复合传递机制(辐射、传导及对流)可以有效解决长时间气动加热的隔热问题。

赵英民、刘瑾【l“等人对超音速飞行器在350~400℃之间的热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以环氧有机硅树脂为基料,以氢氧化铝和硼酸等无机物质为填料的低温挥发散热隔热涂层是一种理想的中温区防热隔热材料。

王安龄L l纠等人建立了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热走廊的物理模型,给出该物理模型下热走廊的控制方程和求解方法。

通过对航天飞机轨道器典型位置的再入热走廊与传统方法的验证分析,说明再人热走廊物理模型和求解方法是正确的,同时探讨了表面材料承受温度和发射系数对热走廊的影响规律。

3防热技术的典型应用
航天飞机表面不同部位在飞行中受到的气动加热不同,按温度通常分为3个区域,即:最高温区(机头锥帽和机翼前缘峰)温度可达1650℃;较高温区(机身机翼下表面)温度为600~1260℃;较低温区(机身机翼上表面)温度为650℃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防热结构就无法达到防热要求,必须综合采用多种防热结构。

美围和前苏联的大型航天飞机再入过程中,在最高温区采用碳/碳薄壳热结构(R C C、A C C);在较高温区采用陶瓷刚性防热瓦(R SI)、纤维耐火复合材料(F R SI)、高温特性材料(H TP)和氧化铝增强热屏蔽材料(A E TB、TU F I)等;在较低温区采用陶瓷柔性隔热毡、先进柔性重复使用隔热毡(A FR SI)、可
44
装备环境工程2008年08月
改制先进柔性隔热毡(TA B I)。

火箭发射的小型航天飞机,如日本的小砂航天飞机(H(J PE)方案也采用与上述类似的防热系统和材料。

而欧洲的小型航天飞机(H erm es)方案,由于头锥曲率半径小加热更严重,峰值温度达1700℃以上,因此在最高温区包括机头锥帽、机翼前缘、小翼、升降副翼和机身襟翼采用碳/碳或碳/碳化硅薄壳热结构,在较高温区即机身机翼下表面和机身前部上表面采用碳/碳化硅盖板+隔热层结构¨j。

表1[33列出了各国航天(空天)飞机在不同温区所采用的热防护系统。

表1各国航天(空天)飞机TP S方案
Ta b l e1TI’S s chem e of di f f er en t sp ac e shut t l es and a e r o—sp ac e pI ane s
日本高超音速飞行试验(H Y FL E X)飞行器于1996年2月发射升空,其防热系统为碳/碳头锥帽、碳/碳襟翼、中密度陶瓷防热瓦和柔性表面隔热(FSI)毡,在试验毪行过程中防热系统性能良好[1]。

借鉴了863的研究成果和国外飞船的研制经验,我国自行设计出自己的飞船防热结构,神州飞船的返回舱采用了防热大底结构。

防热大底结构采用了大面积烧蚀层防热、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作背壁承力并防热,拐角玻璃钢环加不锈钢垫块作主要传力件,能够承受高热流、强冲刷的复合结构形式‘13]。

4飞行器防热研究发展趋势
从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及当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出发,不难看出其防热研究有如下趋势。

1)防热系统向着耐更高温度、轻质、高可靠性、安装维修方便、能重复使用的方向发展。

2)防热与热控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

将机身结构、防热与热控系统、推进系统耦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计。

3)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

如纳米材料、耐热功能梯度材料、变密度烧蚀材料及相关的制备工艺,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飞行器的防热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史丽萍,赫晓东.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概述
[J].航空制造技术,2004,(7):80一82.
[2]李湘洲.“哥伦比亚”号坠毁与表面防热材料[J].金属
世界,2003,(4):4—5.
[3]关春龙,赫晓东.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防热结构及材
料的研究现状[J].宇航材料工艺,2003,33(6):7—12.[4]易法军,梁军,孟松鹤,等.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与
模型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0,23(3):48—55.
[5]PF EI FE R H.C e r a m i c B ody F l a p f or x一38a nd cr v2nd
I nt s ym p[C]//A t m os pheri c R e_ent r y V eh i cl es a nd
Svst em s.A r cachon,M arch26—29,2001:1—17.[6]M U H L R A T Z E R A,P F EI F E R H.A n—c er am i c B od y
Fl a ps f or R e_e nt r y Spa cecr af t[J].S A M P E J ou r nal,
2002,38(4):22—29.
[7]B L0ss E R M L.I n ves t i ga t i o n of Fun da m e n t a l M odel—
i ng a nd Therm al Per f orm a n c e I ssu es f or a M et al l i c
[C]//A I A A2002一0503,40t h A er os pac e Sci e nces
M e et i ng&Exhi bi t,2002.
厂8]D i m i t—enko Y U I.A s t r uct ur al T h em矿r n ecI l am cal M odel of Text j】e C om l)0si t e M at er i al s a t H i gh1毛m p er at ur es[J].
(乃m posi t es sci ence&t echn ol ogy,1999,59(7):1041—
1053.
[9]王浚,王佩广.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防热与热控设计
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10):1129
—1134.
[10]姜贵庆,俞继军.长时间气动加热飞行器的隔热机理
[J].宇航材料工艺,2006,(1):27—29.
[11]赵英民,刘瑾.高效防热隔热涂层应用研究[J].宇航
材料工艺,2001,(3):42—44.
[12]王安龄,桂业伟,唐伟,等.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热走廊物
理建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5):856—
858.
[13]董彦芝.神舟飞船防热大底结构设计[J].航天器工
程,2002,11(4):34—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