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舞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舞蹈技能和丰富艺术修养的专业人才。
在这个计划中,学生将接受综合性的舞蹈培训,涵盖舞蹈技术、舞蹈理论和舞蹈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目标舞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舞蹈技术:培养学生扎实的舞蹈技术,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反复练习,掌握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舞蹈技巧,具备出色的舞蹈表演能力。
2. 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术和戏剧等相关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3. 舞蹈理论: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能力,包括舞蹈历史、舞蹈美学和舞蹈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能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4. 舞蹈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舞蹈创作的能力,包括编舞和排演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创作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思维和创作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二、课程设置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建立起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基本功。
2. 专业课程: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史、舞蹈分析和舞蹈创作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将学习舞蹈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舞蹈作品,同时培养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
3. 实践教学:包括舞蹈排练、演出和舞台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类舞蹈演出,锻炼自己的舞蹈表演和舞台表现能力。
4.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更深入的舞蹈技术,或者学习其他相关艺术学科,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舞蹈剧目”课程建设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舞蹈剧目”课程建设[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舞蹈剧目”课程的建设实践活动,确定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置了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提出适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职业化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将“舞蹈剧目”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舞蹈剧目课程建设创新实践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等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
专业建设工作中的课程建设问题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以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舞蹈剧目”课程是高职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和舞蹈编导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地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和中外经典舞蹈作品,着力培养舞蹈表演意识、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舞蹈综合能力的重点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本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能力发展计划和专业知识学习方案,以提高课程时效性。
一、课程建设前期调研及分析1.本课程对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舞蹈专业是面向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济、社会培训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舞蹈剧目”课程是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视舞蹈表演知识的传授,根据本地区舞蹈艺术的传承和艺术市场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如蒙古舞中的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等,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专门设置的,对专业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高职“舞蹈剧目”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做出规范的舞蹈动作,还要具有舞蹈教学和创编舞的基本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研究一,我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吴晓邦的“舞运班”成立为标志。
此背景下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从事舞蹈行业的人员较少,缺乏成立协会的条件,因此将其划入戏曲部门。
随着舞蹈行业蓬勃发展,急需舞蹈行业的编导和教师,在吴晓邦先生的努力下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舞蹈运动干部培训班应运而生。
“舞运班”在新中国的舞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舞蹈运动干部,他们也成为各地舞蹈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和领导者。
60年代专业舞蹈体系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广东、沈阳、四川、安徽、广西、内蒙古相继成立艺术学校,纷纷建立舞蹈科系,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工作快速发展,各地相继成立的舞蹈专业学校和舞蹈系,构成了中国当代舞蹈教育的风景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1985年设立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1993年成立现代舞专业班,至此打破了苏联芭蕾艺术教育模式的禁锢,逐步实现吴晓邦先生倡导的全面开发舞者编、演、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
自1982年吴晓邦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开始招收第一批舞蹈类硕士研究生,至1995年高校舞蹈类硕士点达54所,1998年袁禾拜读于德高望重的舞蹈史学家王克芬门下从而成为中国舞蹈学第一位博士生。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型的院校开办舞蹈系、舞蹈专业或者开始舞蹈课程,以上海戏剧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分别在1997年和2003年设立舞蹈系为代表,部分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专业或选修课程同时组建校级舞蹈团体并逐步发展为内相对专业的舞蹈表演团,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二,现阶段我国职业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将中专舞蹈教育提升为本科教育,标志着我国舞蹈教育正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职业教育、普通教育。
前者主要是舞蹈类院校兴办的专科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舞蹈艺术性与专业性。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舞蹈训练课程体系探索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舞蹈训练课程体系探索摘要:高职教育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在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合理有效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艺术课程的教学只有顺应当代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企业在相关工作岗位上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表演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引言;对于舞者来说,舞蹈教学是一个内在和外在的过程。
作为演员必须彻底控制角色的行为,深入角色的内心,真正理解角色的情感世界,充分理解角色的本质。
一般来说,舞蹈表演以技术性为主,面部表情和动作完全一致。
在实践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舞者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舞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一)改革人才培养理念,明确教育目标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舞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建设高品质、高水平的舞蹈特色专业,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在各个专业岗位中发光发热。
从舞蹈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目标方向来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为想要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提供一些幼儿舞蹈视频资源,促使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发展。
(二)优化核心课程建设,明确教育重点高职舞蹈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通过优化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明确教育重点,让舞蹈专业教育能够围绕重点教学项目及任务展开,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三年的高职学习时光中学到真本领。
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编创、舞蹈欣赏、多类型的舞蹈表演课程,这些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可以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上多种舞蹈专业岗位的需求,成为艺术文化传播方面的社会中坚力量。
二、新时代高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一)课程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缺乏专门性的一个指导文件,也未曾对课程的设置做好专门、系统的评价。
音乐舞蹈类专业模块+平台+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文教研究音乐舞蹈类专业“模块+平台+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赵胜山(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533000)摘要:音乐舞蹈类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有效环节。
根据现在音乐舞蹈类专业教学的特点,高校构建“模块+平台+基地”的音乐舞蹈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希望可以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音乐舞蹈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音乐舞蹈; 模块+平台+基地;构建实践教学是音乐舞蹈类专业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音乐舞蹈专业的迅速发展,其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体系系统性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成果不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音乐舞蹈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照搬照抄,各大高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构建具有自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音乐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析音乐舞蹈类专业大概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表演等专业,其实践教学应该根据专业要求和特征明确音乐舞蹈教学的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体系化成为系统的教学模式,有固定的教学团队、有鲜明的教学手段和目标。
音乐舞蹈专业具有几十个不同专业,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技术理论、技能实训、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环节五个教学基本环节。
(一)技法理论技法理论环节是音乐舞蹈的构成及创作的基本课程,主要包括基本乐理、和声等基础课程。
这类基础课程是音乐舞蹈专业的基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具有极强的技法操作,是进行创作的基础。
不断学习优秀音乐舞蹈作品的技法规则,提高艺术理解能力,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技能实训技能实训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一种专业训练,是艺术实操环节、技能训练、语音艺术情感表达的实践环节。
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声乐演唱、舞蹈表演等,这类课程的实训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
中职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中国舞表演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从事中国舞表演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高等院校艺术系科的后备生。
五、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
2.热爱生活,热爱舞蹈事业,树立毕生从艺的职业理想。
3.具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4.了解地域和民族风情,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5.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
6.掌握必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7.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知识。
2.具身体控制、跳转翻等各项舞蹈基本技能。
3.具备运用肢体表演舞蹈词汇,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
4.具备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舞蹈鉴赏能力。
5.具备初步的舞蹈辅导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能力。
6.具备初步的舞蹈编排能力。
(三)专业(技能)方向1.具备较扎实的中国舞表演基本能力。
2.具备较好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能力。
3.具备毯子功基本技术技巧。
4.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风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2.专业(技能)方向课3.专业选修课(1)外国代表性舞蹈。
(2)爵士舞。
(3)踢踏舞。
(4)街舞。
(5)舞蹈编导(6)中外舞蹈简史(7)化妆基础(8)其他4.顶岗实习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组织下,学生到舞蹈表演相关单位,如专业文艺(舞蹈)团体、群众文化馆(站)等对应岗位跟班实习。
以赛领教 以学显赛 以赛促学——舞蹈专业教育的新模式
竞赛训 练中的教学 方法 。引入到平 时的实训 教学 中 . 如大量采 用项 目教 学法 、 案例教学法 等 。初 步探索出一条 “ 以技 能大赛为 引领 、 以 实训教 学和技能 考核为主体 ”的实践性教学
模式 。
l 尉影月报 艺术教育
浅谈音乐学 习中的 “ 合作学 习"
●汪 丹
生 明白 , 教 师站立的一面就 是观众 , 在训练 中
通过 舞蹈大赛 .有效推进 了实 践教学 内 容、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 中舞蹈专
业技能 竞赛是面 向全 部院校 的 ,要突出高技 能、 新技术 的要求 。这样 , 就要 求课程 内容 既
要符合 技能竞赛 的标准 .真实 反映学生的技
让全部 的学生掌握基本 的教学 ,再通 过层层 选拔和考核 . 精选 出优秀人才参 赛 , 这 样就增 强 了学 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 : 在学习剧 目《 摇 到外婆 桥》 的过程 中, 我们更加注 重学生学 习 主观能 动 『 生的培养 。 让学生 自己查看文字 、 音 像 资料 .找到江 苏民间船娘的典 型形 象以及 符合船 娘形象 的元素 , 并运用到舞蹈 中去 , 激
理 想 的形 式 .是 2 1世 纪全 球教 育 的 主要 发 展趋
势。
学, 极少让学生之 间互相独 自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合
作互动教学 动态 因素之间的互动 ,特别是学生与学
水平 的检验 .也 是推动职业学 校深化教 学改
二. 以赛 显教
大赛成绩的好坏 一定程度上是 反映 学校 的办学水平 、 行业领先程 度的依据 。而舞蹈表 演最终 的呈现就是舞 台。俗话说得好 “ 台上一 分钟 , 台下十年功” 。首先 , 教学剧 目与教学进
浅谈舞蹈职业教育
浅谈舞蹈职业教育摘要:长期以来,舞蹈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手把手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
本文分析了舞蹈职业教育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舞蹈职业教育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舞蹈;职业教育;特点;创新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使人掌握舞蹈知识,提升舞蹈能力的行为与过程。
经常进行舞蹈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人修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高职舞蹈教育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有较大的不同,同时又兼具自己的特点。
这些差异体现在教学上主要是在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因此这些差异就要求高职舞蹈教育必须发扬自己的特点,同时在保证自己办学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寻求适合自己本校生存的方法,坚持舞蹈专业的教育道路。
1. 舞蹈职业教育的特点1.1舞蹈生源水平不同,基础环节不扎实普通高中生在舞蹈素质方面与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然而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学生多是普通高中毕业,这势必造成了舞蹈生源水平上参差不齐。
大多数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舞蹈知识了解甚少,没有从事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
身体条件上,舞蹈对柔韧性有很高的要求,而许多学生没有尽早开发这些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显得非常吃力,教学难度相应的也会加大。
许多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身体条件上明显强于普通高中生,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素质的差异就会一目了然。
1.2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在刚开始的舞蹈教学中主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基本功的训练疲惫、枯燥,对于刚刚接触舞蹈训练的学生来说极易产生烦躁、无聊的心情,这个时候很容易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相比那些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来讲,基本功训练是极其轻松的一件事情,这时又极易产生骄傲自满、放松懈怠心情。
出现以上两种现象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些现象又不利于舞蹈教学的开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消极的作用。
2.舞蹈职业教育创新对策2.1提升学生审美素质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舞蹈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专业培养专项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和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 舞蹈专门化方向: 中国舞演出二、入学要求和基础学制入学要求: 小学毕业生, 依据省教育厅、文化厅相关要求, 特殊条件者放宽条件到初五年级在校生。
基础学制: 6年三、培养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 以提升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 培养拥护党基础路线, 能适应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和发展需要, 含有良好艺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掌握舞蹈演出专业职业岗位所必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德艺双馨、全方面发展舞蹈演出艺术专门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一)综合素质1.热爱祖国,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 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2.含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老实守信, 团结协作, 乐于奉献, 勇于创新。
3.含有必需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
4.含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5.含有正确文艺观和审美观, 能够在欣赏美、表现美和发明美过程中不停陶冶情操, 提升素养。
6.树立正确就业观, 掌握基础就业和创业知识。
(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1.通常通用能力:(1)含有基础汉语语言和文字表示能力, 及初步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掌握初步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3)含有继续学习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
(4)含有初步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
2.行业通用能力:(1)含有一定舞蹈表现能力和初步舞蹈创作能力。
(2)含有初步形体演出和舞台综合表现能力。
(3)含有正确艺术审美和舞蹈鉴赏能力。
(4)掌握基础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岗位改变能力。
3.职业特定能力:(1)熟练掌握多种舞蹈身韵动律特点和演出技能, 含有舞蹈演出能力。
(2)掌握教学和培训对象年纪和本身素质特点, 能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含有舞蹈培训和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4-08T12:17:03.8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作者:李德贤[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人才培养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李德贤广西北海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人才培养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针对应用型本科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总体上沿着“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创新探索—总结”逻辑思路展开。
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促使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今发展的社会,需要舞蹈表演人才既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定位培养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目标上,培养的舞蹈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还要有很高的综合素养。
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设置舞蹈表演人才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与专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强和高素质的舞蹈表演人才,从而使学生舞蹈专业表演的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
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人数并不多;其二,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对基层表演的舞蹈人才进行培养,这些舞蹈人才需要具有行业应用的能力,对舞蹈表演的实用性基础人才进行培养,并以此作为基础,来确定培养舞蹈人才的目标。
舞蹈教育需要对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地定位,致使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正确方向得以有效地保证,从而使有效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得以实现。
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要牢牢抓住本校生源质量,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能力为本,制定出一条适合民办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成功之路。
舞蹈表演专业建设方案精品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以及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舞蹈表演专业的建设理念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将舞蹈专业建设为,适应山西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服务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具有辐射引领的特色专业。
一、专业建设基础舞蹈表演专业是山西省首批高职高专试点专业,也是我院的品牌专业。
它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
在一代代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和不懈追求下,我院舞蹈系培养了4000余名德艺双馨的舞蹈艺术人才。
成为我省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传承文化艺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本专业处于全国艺术类高职高专教育前列,在全国各项大型舞蹈比赛以及历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屡屡获奖,2007年,舞蹈表演专业成功申报了《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该专业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依据山西地域文化特色启动了山西民间舞教材整理工作,填补了地方汉族艺术院自编教材的空白,充分显示出本专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我院舞蹈系被专家们誉为“开在八大院校之外的一朵奇葩”。
特别舞剧《一把酸枣》的巨大成功,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山西华晋舞剧团,由学院代管。
这就为我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我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舞蹈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舞蹈表演专业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助教13人,双师型教师12人,企业一线教师3人。
本专业教师具有治学严谨、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成果卓著。
几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教学专著6部;有的获全国“文华奖”、“群星奖”、“园丁奖”;有的被授予全国、省级“优秀专家”、“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知识分子”、“教学名师”的称号等。
关于本科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一) 专 业 培 养 目标 本 科 舞 蹈教 育专 业培养 从事 中 国舞 蹈 教 育专业 的高级 人才 . 为全国 各地 区的各 大 艺术 类院校 、 文艺 团体 和职 业艺 术学 院培养 舞 蹈老 师 , 同时 也 为舞 蹈 文化 单位 、 舞 蹈研 究、 舞蹈 编 辑 专 业 提 供专 业 人 才 f 二) 人 才基 本 规 格 除 了 当代 大 学 生 的基 本 素 质 之 外 . 本
.
的 学生 选 择 了“ 专业 课 程 设 置 ” 这 一 项 而 在 这个 问题 之 后 的 另 一个 问题 是 . 你 认 为 当 代 本 科 舞 蹈 教 育 专 业 与舞 蹈 表 演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 区 别 明显 吗 ? 对 于 这 个 问题 的
养 方 案 .强调 专 业 学 习与 理 论 实 践 并 重 . 将 传 统 的教 学 观 念 逐 渐 过 渡 . 以便 更 好 的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和 市 场 需 要 的专 业 性 舞 蹈 教 育人 才 ( 二) 明确 专 业 舞蹈 教育 培 养 目标 教 育 的本 质 在 于 以 人 为 本 . 把 学 生 塑 造 成 可持 续 发 展 的 专 业 性人 才 明确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才能 充 分 发 挥 教 育 的作 用 . 实
现 教育 的 目 的 舞 蹈 教 育 专业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在 于 .通 过 专 业 的课 程 设 计 和 规 划 . 培 养 适 合 舞 蹈 教 育 的高 级 专 门人 才 只 有
目标 明 确 , 才能 展 开 更 有 目的性 的 教 育 ( 三) 根 据 社 会 需要 进 行 培 养 提 到 本 科 教育 . 不得 不提 的是 本 科 教 育 的就 业 率 . 这 是 衡 量 一 个专 业成 功 与 否 的重 要 标 志 就 业率 的提 高 与 社 会 需要 息 息 相 关 ,只 有 培 养 社 会 需 要 的 专 业 性 人 才, 才 能 实现 本 专 业 更好 的发 展 。 近年来 , 本 科 舞 蹈 教 育专 业 蓬 勃 发 展 . 每 年 都 有 大 量 的 舞 蹈 教 育 专 业 的 优 秀 人 才 涌 入 人 才 市 场 根 据 社 会 需要 进 行 专 业 细 分 的 培 养, 不 论是 对 高 校 还 是社 会 , 都是 有利 的 四、 结 语 中 国 本 科 舞 蹈 教 育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一 直 以来 没 有 实 现 真 正 的蜕 变 . 始 终 处 于 一 种模 糊 的状 态 . 未能 真 正 摆 脱 中国 传 统 的 教 育模 式 . 也并 未接 轨 国 际 先 进 教 育 水 平 ,影 响 了 人 才 培 养 的 质 量 和 教 学 效 果 如 果根 据 以上 的 建 议 。 进 行 系 统 的 教 学体 制 的 改革 . 本科 舞 蹈 教 育 水 平 将 会 有 很 大程 度 的提 高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逐渐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专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舞蹈艺术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校舞蹈学专业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学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主要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
在理论教学上,学生需要学习舞蹈的历史、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舞蹈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上,学生需要进行舞蹈技术、编导和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舞蹈艺术,并培养出一定的舞蹈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对舞蹈艺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术和知识,但是缺乏对于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高校舞蹈学专业需要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培养重点从理论向实践转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1. 实践教学的重视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舞蹈学专业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到舞蹈团体中,进行实际的舞蹈表演和编排工作。
学校可以与相关的舞蹈公司、舞团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演出工作中,亲身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2. 跨学科的融合3. 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舞蹈技术和表演能力外,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演出策划、艺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学会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
4. 社会实践的参与未来,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还可以继续进行创新和改进。
学校可以加强舞蹈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引入舞蹈与影视、舞蹈与数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现代舞蹈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意识。
舞蹈学专业打造舞蹈家或舞蹈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径
舞蹈学专业打造舞蹈家或舞蹈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径舞蹈是一门艺术形式,充满了美感和表达力。
对于那些对舞蹈充满热情和才华的人来说,舞蹈学专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机会成为优秀的舞蹈家或舞蹈教育工作者。
本文将探讨舞蹈学专业如何为学生打造职业发展路径。
第一,舞蹈学专业培养专业技能。
在舞蹈学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各种舞蹈技巧,包括不同风格的舞蹈、舞蹈解剖学和舞蹈历史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各种基本和高级的舞蹈技能。
这些技能可以成为他们成为出色舞蹈家的基础,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舞蹈学专业注重理论学习。
除了繁重的舞蹈训练,学生还将学习舞蹈理论和艺术知识。
他们将了解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艺术批评和舞蹈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这种理论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至关重要,也有助于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第三,舞蹈学专业提供广泛的舞台经验。
在学习舞蹈学专业期间,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舞蹈演出和表演机会。
他们可以参加学校内外的舞蹈团体,并参与校内外的比赛和演出。
这些经验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巧,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资源。
第四,舞蹈学专业强调教育和领导能力。
舞蹈教育是舞蹈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教授舞蹈技巧和艺术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潜力。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出色的沟通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舞蹈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机会。
总之,舞蹈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舞蹈理论的学习、舞台经验的积累以及教育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选择成为出色的舞蹈家或舞蹈教育工作者。
这个专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舞蹈艺术才能,还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领导他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你对舞蹈充满热情并希望走上舞台或舞蹈教育的道路,舞蹈学专业将是你实现梦想的理想选择。
舞蹈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的培养路径
舞蹈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的培养路径舞蹈学专业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涉及舞蹈技巧、表演技能、身体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
对于那些立志成为舞蹈演员或者舞蹈教师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期间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表演能力,并积极寻找机会进行实践和演出,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声誉和人脉资源。
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以实现成为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的目标。
1. 学习基本舞蹈技巧和专业知识舞蹈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全面学习各种舞蹈技巧,包括古典舞、现代舞、爵士舞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舞蹈史、舞蹈理论以及舞蹈解剖学等专业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 培养良好的表演能力除了掌握专业的舞蹈技巧,舞蹈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培养出色的表演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通过身体语言、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课程和项目演出中,学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表演技巧并不断提高,以达到专业水平。
3. 积极参与演出和比赛为了培养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演出和比赛。
通过参与演出,他们能够积累宝贵的舞台经验,锻炼自己的表演技巧,并与同行交流学习。
比赛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是验证自身水平的重要平台。
4. 寻找专业指导和导师在职业生涯的规划过程中,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应不断寻找专业指导和导师。
导师能够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指导实践、提供职业建议,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行业的要求和趋势。
5. 建立良好的人脉与资源人脉对于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演出、比赛和研讨会等活动来扩展自己的人脉圈。
与同行、导师、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并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找到工作机会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来拓展人脉和宣传自己的才艺。
职业高中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高中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高中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表演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舞蹈艺术的培养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职业高中体现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培养更多高端的专业人才,本着高质量、高要求的思想,建立一套完善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职业高中应重视形成科学合理的舞蹈表演专业学习素质评价体系,充分量化表现力方面的综合发展,使舞蹈表演专业能力得到应有的考量。
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训练和实践水平为核心,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以文字、表演等方式进行科学评价考核,使学生能够认真按照规定的考核进度及标准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建立安全且符合表演艺术本质的实践室,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体验舞蹈表演艺术,尤其是多彩多姿的表演动作,或者把握每一拍心跳的节奏。
重视实践教学,邀请行业精英授课,在现场教会学生正流派的舞蹈技巧,以提升表演水平,让学生更好地将舞蹈表演艺术潜移默化于身。
最后,定期召开表演分享与比赛,鼓励学生勇于表现,强化学生和家长对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视与认同,让学生接受更多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体验,对比赛失败同样重视,并从竞技中汲取智慧,懂得放送思想,滋养一颗内心深处的精神窍门。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职业舞蹈表演艺术的知识、技术、感官与社会技能,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升舞蹈表演专业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与认同,使职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带来更多高端人才。
中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视听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达文化、表达情感和展现人的内心世界。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系统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积极探索,旨在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
第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除了基本功、舞蹈理论与舞蹈史等常规课程,还应该注重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舞蹈的学习,以便让学生在舞蹈领域内得到全面的锻炼。
第二步,推广创新思维。
舞蹈是一门艺术,严谨和创新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应该构建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对舞蹈进行创新和尝试。
通过比赛、演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第三步,加强实践训练。
在中职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训练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与舞蹈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等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师队伍是保障中职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引优秀的舞蹈教师进入中职舞蹈培训领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中职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以培养全面素质的舞蹈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实践、创新和师资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完善和提高舞蹈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舞蹈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调研报告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引言: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表演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下,学生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就业前景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为有意向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一、培养模式:目前,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课堂上将接受舞蹈理论、舞蹈史以及基本功等方面的学习。
此外,他们还需要积极参与各种舞蹈作品的排练和演出,以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二、课程设置: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舞蹈技巧、舞蹈理论、舞蹈史及相关学科的学习。
其中,舞蹈技巧包括基本功的训练、舞蹈动作的学习和编排等。
舞蹈理论和舞蹈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舞蹈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三、实践教学: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各类舞蹈作品的排练和演出,提升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各类舞蹈演出,扩展他们的舞蹈视野。
四、就业前景:目前,舞蹈行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舞蹈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在逐渐扩大。
除了在舞蹈团体和表演机构从事舞蹈演员的工作之外,学生还可选择从事舞蹈教师、编舞、舞台策划等相关职业。
五、学生学习体验:在调研中,我们采访了一些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
他们普遍认为,这个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舞蹈天赋和身体素质,但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同时,学生也表示在舞蹈课程中学到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培养了细致观察力和创造力。
结论:总的来说,高校舞蹈表演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尽管舞蹈行业就业形势严峻,但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舞蹈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在逐渐扩大。
有意向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应该具备高度的舞蹈天赋和身体素质,并为自己的舞蹈梦想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内容摘要】文章从专业符合度及人才市场分析入手,阐述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途径,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舞蹈职业教育,从建国初期的以培养专业团体舞蹈演员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发展到今天面向全社会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
处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认真把握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变化,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舞蹈人才,已经成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一)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面分析分析近年来我国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不平衡性显而易见。
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为界。
80年代以前,各专业院校舞蹈专业毕业生85%以上分往专业团体。
而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政策改革后,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从业行业发生很大变化。
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更加广阔,除选择到专业团体任舞蹈演员外,社会各厂矿企业的专业相关岗位,如工会、团委、中小学、幼儿园等群众文化岗位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有的毕业生还自主创业办演出公司、舞蹈培训学校;有的毕业生成为艺术培训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演艺公司的签约职员。
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二)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职业能力分析随着舞蹈艺术在社会的不断普及,市场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原有专业范畴。
在一项针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表演技能是完全可以应对工作的,但是表演往往不是其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更多的他们需要辅导、协调、编导等方面的技能。
越来越多的相关岗位需要的不仅是舞蹈表演者,更需要舞蹈职业劳动者——从事舞蹈及与舞蹈相关的职业,要求舞蹈专业学生不仅自己掌握舞蹈的相关表演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专业辅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因此,培养集表演、辅导、编导、评论、管理等方面专业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舞蹈人才,是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培养目标。
(三)从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分析我国的舞蹈教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总结的长处。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舞蹈教育很大程度受到苏联舞蹈教育体系的影响,注重学生自身技术、技能的训练、舞台表演训练,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示出其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
加之我国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原有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在职业岗位预期上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而当面对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知识结构缺失、力不从心则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舞蹈专业教学如何匹配人才市场需求?怎样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从业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建立一个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内容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
它是人们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从业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一项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
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向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单一的技能劳动转向复杂的心智技能劳动;个体独立劳动转向群组合作劳动。
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指“劳动能力”,职业岗位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纯技术技能”的劳动者。
它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继续学习等综合的能力。
因此,从业者的独立制作工作计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理所应当地被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
笔者认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图1):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内容1.职业道德培养。
2.质量意识培养: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
3.工程意识: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
4.团队精神:要有团体工作精神、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辅导、排练的能力。
(即:开始教学、辅导、排练前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案头工作、网络查询,通过各种方法为进入正式工作项目做思想、观念、概念导入)2.“扒碟”能力及排练舞蹈作品:能独立全面模仿影像资料作品并独立排练舞蹈剧目。
3.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
4.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了解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担任舞蹈教学及指导、辅导工作,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
5.舞蹈音乐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
6.对国内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
7.舞蹈编导基本能力的培养。
8.舞蹈评论的基本能力培养。
9.民间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10.综合晚会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2.管理常识的培养。
3.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协调、沟通、公关能力的培养。
三、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关键指标的践行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从业者的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晚会节目的组织编排能力等被视为舞蹈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
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和更新。
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必须增加行业职业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等;此外,还应加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出量,如《剧目》《民间舞》等。
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指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品表现能力作品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核心内容,通过基本功、民间舞、毯技、剧目、身韵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软度、开度、技巧、弹跳、舞蹈感觉、民族风格、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最终使其在身体表现力、刻画人物能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舞蹈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上,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舞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作品模仿技能训练,即扒碟能力训练。
随着声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传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较之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业内从业者更多地从vcd、dvd、mp4、电视以及网络中学习舞蹈、传播舞蹈。
如一首歌一夜之间能传遍大江南北,一个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视很快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台上。
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为从业者必不可少的技能。
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舞蹈行业不得不迎合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扒碟,或为了再现作品(即自己上台表演)、或为了辅导(即指导别人上台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训练便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扒碟能力训练步骤为:1.解读舞蹈作品的能力。
扒碟前的案头工作应该从解读作品开始。
分析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驾驭作品的目的。
2.动作模仿力训练。
动作的模仿,是扒碟训练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可以以一个八拍为一个训练句子。
先教会学生听音乐、数节拍,解决节拍问题后,可引导学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动作,直至将一个八拍完成。
当第二个八拍完成后,教师必须注意前一个八拍动作的记忆,引导学生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断地把前面学的动作与新学的动作,用和音乐的方法反复练习。
这样不间断地“从头连”,在扒碟完成后,整个节目的框架立起来的同时,学生动作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学生自如驾驭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3.学生的表现力训练。
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力,要以解读舞蹈作品为基础。
当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心思想、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动作的模仿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就应进入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的训练。
以表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外化出来,从而达到表现作品、刻画人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品音乐的理解力训练对舞蹈作品音乐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作品音乐,包括节拍、旋律、乐感、主题等,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作品、刻画人物。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驾驭能力的目的,在开设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课的同时,应配套开设《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
(四)项目教学法在剧目课中的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意义也是不需要的。
教学应当是在“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学做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项目教学,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间舞、毯技等技能训练具备的同时,以剧目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将所学技能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
当扒碟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项目教学法应成为剧目课的重要训练内容。
剧目课中,学习节目的排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奖舞蹈节目、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排练课的训练剧目。
引导学生在扒碟之前就开始思考:我现有的技术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节目?我现有的水平能否将这个节目学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主题动作是什么?它在整个节目中如何发展?音乐的特点、节奏的处理、灯光、服装、舞美、道具问题的处理、排练时间的协调、节目演员的组织、教室、服装制作、演出场地的租借、协调等,都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职业环境,他们必须探索、发现、建构甚至重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