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12数学实验报告
大学数学实验报告----迭代(一)——方程求解
Do M n , n, 2, 100
运行结果:
M n_Integer : Module y, k , m 2; k m ^ n 1 ;
x Mod k, n ;
Print n, " ", PrimeQ n , " ", x, "
", GCD m, n
Do M n , n, 2, 100
2 True 0 2 3 True 1 1 4 False 0 2 5 True 1 1 6 False 2 2 7 True 1 1 8 False 0 2 9 False 4 1 10 False 2 2 11 True 1 1 12 False 8 2 13 True 1 1 14 False 2 2 15 False 4 1 16 False 0 2 17 True 1 1 18 False 14 2 19 True 1 1 20 False 8 2 21 False 4 1 22 False 2 2 23 True 1 1 24 False 8 2 25 False 16 1 26 False 2 2 27 False 13 1 28 False 8 2 29 True 1 1 30 False 2 2 31 True 1 1 32 False 0 2 33 False 4 1 34 False 2 2 35 False 9 1 36 False 32 2 37 True 1 1 38 False 2 2 39 False 4 1 40 False 8 2
99 False 3 27 100 False 1 67 Null2
m=4 时
输入程序:
M n_Integer : Module y, k , m 4; k m ^ n 1 ; x Mod k, n ; Print n, " ", PrimeQ n , " ", GCD m, n , " ", x Do M n , n, 2, 100
matlab数学实验
《管理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1:MATLAB的数值运算【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变量的使用(2)掌握MATLAB数组的创建,(3)掌握MA TLAB数组和矩阵的运算。
(4)熟悉MATLAB多项式的运用【实验原理】矩阵运算和数组运算在MA TLAB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运算,数组的运算是从数组元素出发,针对每个元素进行运算,矩阵的运算是从矩阵的整体出发,依照线性代数的运算规则进行。
【实验步骤】(1)使用冒号生成法和定数线性采样法生成一维数组。
(2)使用MA TLAB提供的库函数reshape,将一维数组转换为二维和三维数组。
(3)使用逐个元素输入法生成给定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指定的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4)使用MA TLAB绘制指定函数的曲线图,将所有输入的指令保存为M文件。
【实验内容】(1)在[0,2*pi]上产生50个等距采样数据的一维数组,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0:(2*pi-0)/(50-1):2*pi 或linspace(0,2*pi,50)(2)将一维数组A=1:18,转换为2×9数组和2×3×3数组。
reshape(A,2,9)ans =Columns 1 through 71 3 5 7 9 11 132 4 6 8 10 12 14Columns 8 through 915 1716 18reshape(A,2,3,3)ans(:,:,1) =1 3 52 4 6ans(:,:,2) =7 9 118 10 12 ans(:,:,3) =13 15 17 14 16 18(3)A=[0 2 3 4 ;1 3 5 0],B=[1 0 5 3;1 5 0 5],计算数组A 、B 乘积,计算A&B,A|B,~A,A= =B,A>B 。
A.*Bans=0 0 15 121 15 0 0 A&Bans =0 0 1 11 1 0 0 A|Bans =1 1 1 11 1 1 1~Aans =1 0 0 00 0 0 1A==Bans =0 0 0 01 0 0 0A>=Bans =0 1 0 11 0 1 0(4)绘制y= 0.53t e -t*t*sin(t),t=[0,pi]并标注峰值和峰值时间,添加标题y= 0.53t e -t*t*sint ,将所有输入的指令保存为M 文件。
数学实验资料
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数学探究活动的概念
•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数学研究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
• 无理数的探究与发现 • 密码学的数学原理与应用 • 优化问题的求解与优化
04
数学实验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02
数学实验的基本数学实验的设计方法
•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 • 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手段和技术 • 设计实验过程:制定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几何画图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研究 •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研究 • 空间几何问题的可视化分析
数学建模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概念
• 数学模型:对现实问题的数学表述和抽象 • 数学建模: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现实问题的数学解法
数学建模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
• 人口增长模型的建模与求解 • 环境污染模型的建模与求解 • 经济学问题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误差控制方法
• 减小系统误差: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 减小随机误差:增加实验次数,采用统计方法减小误差影响 • 避免过失误差: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者的技能和素质
03
数学实验的经典案例与分析
几何画图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几何画图的作用
• 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 辅助证明数学定理和公式,提高证明效率 • 设计实验研究几何问题,探索几何规律
谢谢观看
数学实验报告数据拟合
实验报告一·实验指导书解读本次实验是通过两个变量的多组记录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寻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要紧有两种:一是线性关系(一次函数);二是非线性关系(非一次的其它一元函数)。
因此本实验做两件事:一是线性拟合(练习1);二是非线性拟合(练习2、3、4)。
练习2是用多项式函数拟合,练习3是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双曲函数、三角函数、分式有理多项式函数等初等函数拟合,练习4是用分段函数(非初等函数)拟合。
二、实验打算1.用线性函数拟合程序线性拟合曲线ft1可由如下mathematica程序求出:lianxi1biao= { {100,45} , {110,51} , { 120,54} , {130,61} , {140,66} , {150,70} , {160,74} , {170,78} , {180,85} , {190,89} }ft1=Fit[lianxi1biao,{1,x},x]gp = Plot [ ft1 , {x,100,190} , PlotStyle -> { RGBColor[1,0,0]} ]fp = ListPlot [ lianxi1biao,PlotStyle->{PointSize[],RGBColor[0,0,1]} ]Show[fp,gp]a= ;b= ;f[x_]=a*x+b;dareta=Sum[(lianxi1biao[[i,2]]-f[lianxi1biao[[i,1]]])^2,{i,1,10}]修改、补充程序:要说明拟合成效,要紧从形(大多数散点是不是在拟合曲线上或周围)与量(残差是不是小)!计算残差的程序:假设对两个变量的多组记录数据已有程序biao={{x1,y1},{x2,y2},…,{xn,yn}}而且通过Fit取得线性拟合函数y=ax+b咱们能够先概念函数(程序)f[x_]:=a*x+b再给出计算残差的程序dareta=Sum[(biao[[i ,2]]-f[biao[[i ,1]]])^2,{i ,1, n}]程序说明:biao[[i]]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即{xi,yi}biao[[i ,1]] 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的第一个数, 即xibiao[[i ,2]] 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的第一个数, 即yibiao[[i ,2]]-f[biao[[i ,1]]] 即yi-(a*xi+b)实验思路1、先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2、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九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3、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八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4、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七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5、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六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清华大学--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清华大学--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实验1. 主元的选取与算法的稳定性问题提出:Gauss 消去法是我们在线性代数中已经熟悉的。
但由于计算机的数值运算是在一个有限的浮点数集合上进行的,如何才能确保Gauss 消去法作为数值算法的稳定性呢?Gauss 消去法从理论算法到数值算法,其关键是主元的选择。
主元的选择从数学理论上看起来平凡,它却是数值分析中十分典型的问题。
实验内容:考虑线性方程组 n n n R b R A b Ax ∈∈=⨯,,编制一个能自动选取主元,又能手动选取主元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Gauss 消去过程。
实验要求:(1)取矩阵⎥⎥⎥⎥⎥⎥⎦⎤⎢⎢⎢⎢⎢⎢⎣⎡=⎥⎥⎥⎥⎥⎥⎦⎤⎢⎢⎢⎢⎢⎢⎣⎡=1415157,6816816816 b A ,则方程有解T x )1,,1,1(* =。
取n=10计算矩阵的条件数。
让程序自动选取主元,结果如何?(2)现选择程序中手动选取主元的功能。
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小或按模尽可能小的元素作为主元,观察并记录计算结果。
若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大的元素作为主元,结果又如何?分析实验的结果。
(3)取矩阵阶数n=20或者更大,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观察记录并分析不同的问题及消去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主元时计算结果的差异,说明主元素的选取在消去过程中的作用。
(4)选取其他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随机生成矩阵,计算其条件数。
重复上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程序清单n=input('矩阵A 的阶数:n=');A=6*diag(ones(1,n))+diag(ones(1,n-1),1)+8*diag(ones(1,n-1),-1); b=A*ones(n,1);p=input('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 cond_A=cond(A,p) [m,n]=size(A);Ab=[A b];r=input('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Abfor i=1:n-1switch rcase(0)[aii,ip]=max(abs(Ab(i:n,i)));ip=ip+i-1;case (1)ip=input(['第',num2str(i),'步消元,请输入第',num2str(i),'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end;Ab([i ip],:)=Ab([ip i],:);aii=Ab(i,i);for k=i+1:nAb(k,i:n+1)=Ab(k,i:n+1)-(Ab(k,i)/aii)*Ab(i,i:n+1);end;if r==1Abendend;x=zeros(n,1);x(n)=Ab(n,n+1)/Ab(n,n);for i=n-1:-1:1x(i)=(Ab(i,n+1)-Ab(i,i+1:n)*x(i+1:n))/Ab(i,i);endx运行结果(1)n=10,矩阵的条件数及自动选主元Cond(A,1) =×103Cond(A,2) = ×103Cond(A,inf) =×103程序自动选择主元(列主元)a.输入数据矩阵A的阶数:n=10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1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0b.计算结果x=[1,1,1,1,1,1,1,1,1,1]T(2)n=10,手动选主元a. 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小或按模尽可能小的元素作为主元矩阵A 的阶数:n=10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1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1(1)(1)61786115[]861158614A b ⎡⎤⎢⎥⎢⎥⎢⎥=⎢⎥⎢⎥⎢⎥⎣⎦第1步消元,请输入第1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1(2)(2) 6.0000 1.00007.00004.6667 1.0000 5.66678.0000 6.000015.0000[]8.00001.000015.00006.0000 1.00008.0000 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4.0000A b ⎡⎤⎢⎥⎢⎥⎢⎥⎢⎥=⎢⎥⎢⎥⎢⎥⎢⎥⎢⎥⎣⎦第2步消元,请输入第2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2…(实际选择时,第k 步选择主元处于第k 行) 最终计算得x=[, , , , , , , , , ]Tb. 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大的元素作为主元 矩阵A 的阶数:n=10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1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1(1)(1)61786115[]861158614A b ⎡⎤⎢⎥⎢⎥⎢⎥=⎢⎥⎢⎥⎢⎥⎣⎦第1步消元,请输入第1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2(2)(2)8.0000 6.0000 1.000015.0000-3.50000.7500-4.250008.0000 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5.00008.0000 1.0000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4.0000A b ⎡⎤⎢⎥-⎢⎥⎢⎥⎢⎥=⎢⎥⎢⎥⎢⎥⎢⎥⎢⎥⎣⎦第2步消元,请输入第2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3…(实际选择时,第k 步选择主元处于第k+1行) 最终计算得x=[1,1,1,1,1,1,1,1,1,1]T(3)n=20,手动选主元a. 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小或按模尽可能小的元素作为主元 矩阵A 的阶数:n=20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1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1(1)(1)61786115[]861158614A b ⎡⎤⎢⎥⎢⎥⎢⎥=⎢⎥⎢⎥⎢⎥⎣⎦第1步消元,请输入第1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1(2)(2) 6.0000 1.00007.00004.6667 1.0000 5.66678.0000 6.000015.0000[]8.00001.000015.00006.0000 1.00008.0000 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4.0000A b ⎡⎤⎢⎥⎢⎥⎢⎥⎢⎥=⎢⎥⎢⎥⎢⎥⎢⎥⎢⎥⎣⎦第2步消元,请输入第2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2…(实际选择时,第k 步选择主元处于第k 行) 最终计算得x=[,,,,,,,,,,,,,,,,,,,]T b. 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大的元素作为主元 矩阵A 的阶数:n=20计算条件数使用p-范数,p=1选主元方式(0:自动;1:手动),r=1(1)(1)61786115[]861158614A b ⎡⎤⎢⎥⎢⎥⎢⎥=⎢⎥⎢⎥⎢⎥⎣⎦第1步消元,请输入第1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2(2)(2)8.0000 6.0000 1.000015.0000-3.50000.7500-4.250008.0000 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5.00008.0000 1.00006.0000 1.000015.00008.0000 6.000014.0000A b ⎡⎤⎢⎥-⎢⎥⎢⎥⎢⎥=⎢⎥⎢⎥⎢⎥⎢⎥⎢⎥⎣⎦第2步消元,请输入第2列所选元素所处的行数:3…(实际选择时,第k步选择主元处于第k+1行)最终计算得x=[1,1,1,1,1,1,1,1,1,1,1,1,1,1,1,1,1,1,1,1]T(4)A分别为幻方矩阵,Hilbert矩阵,pascal矩阵和随机矩阵简要分析计算(1)表明:对于同一矩阵,不同范数定义的条件数是不同的;Gauss消去法在消去过程中选择模最大的主元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解。
消元法实验报告12
西京学院数学软件实验任务书课程名称数学软件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实验课题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去法,高斯列主元消去法,高斯全主元消去法实验目的熟悉线性代数方程组高斯消去法,高斯列主元消去法,高斯全主元消去法实验要求运用Matlab/C/C++/Java/Maple/Mathematica等其中一种语言完成实验内容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去法线性方程组高斯列主元消去法线性方程组高斯全主元消去法成绩教师1. 实验目的掌握高斯消去法的基本思路和迭代步骤;熟悉线性代数方程组高斯消去法,高斯列主元消去法,高斯全主元消去法;培养编程与上机调试能力。
2. 算法描述注:本实验以3行4列的增广矩阵为例1. 高斯消去法基本思路设有方程组A*x=b,设A是可逆矩阵。
高斯消去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作用于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将其中的A 变换成一个上三角矩阵,然后求解这个三角形方程组。
2. 高斯顺序消去法计算步骤将方程组用增广矩阵B={A:b}表示。
1.消元过程(1) a[0][0]!=0.(2)如果a[0][0]=0,则矩阵A奇异,程序结束。
(3)消元每一行都先与第一行消元通式为:a[i][j]=a[i][j]+a[k][j]*(-a[i][k]/a[k][k])2. 回代过程(1) 若a[k][k]=0,则矩阵奇异,方程组解不唯一,程序结束;(2) 从下往上一步步回代通式为:a[i][3]=a[i][3]-a[i][j]*x[j]x[i]=a[i][3]/a[i][i]3.高斯列主元消去法计算步骤将方程组用增广矩阵B={A:b}表示1.第i次选出i列中最大的行与第i行交换循环同时进行顺序消元过程2.回代过程与顺序法相同4.高斯全主元消去法计算步骤将方程组用增广矩阵B={A:b}表示1.找出所有未知量系数的最大元素记下最大元素所在的行与列2.将最大元素所在的行换到第i行3.将最大元素所在的列换到第i列4.记下列的变换5.回代过程与顺序法相同6.将列变换交换回来7.输出结果3 实验内容解方程组x1+x2+x3=6x2-x3=52x1-2x2+x34 实验步骤C语言代码1.高斯顺序消元法:#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i,j,k,s,x[3],a[3][4];//input matrixprintf("请注意输入的增广矩阵A为3行4列\n");for(i=0;i<3;i++){printf("第%d行\n",i+1);for(j=0;j<4;j++){// printf("%d :",j+1);scanf("%d",&a[i][j]);}// printf("\n");}//output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为:\n");for(i=0;i<3;i++){for(j=0;j<4;j++)printf("%-5d",a[i][j]);printf("\n");}// gsfor(k=0;k<2;k++){for(i=k+1;i<3;i++){s=-a[i][k]/a[k][k];for(j=k;j<4;j++){a[i][j]=a[i][j]+a[k][j]*s;}}}printf("\n");//out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高斯消元得到的矩阵为:\n");for(i=0;i<3;i++){for(j=0;j<4;j++)printf("%-5d",a[i][j]);printf("\n");}//solution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解为:\n");x[2]=a[2][3]/a[2][2];for(i=3-2;i>=0;i--){if(a[i][i]!=0){for(j=i+1;j<3;j++){a[i][3]=a[i][3]-a[i][j]*x[j];}x[i]=a[i][3]/a[i][i];}else printf("\n方程组解不唯一");}for(i=1;i<=3;i++){printf("x%d=%-5d",i,x[i-1]);}printf("\n");}2.高斯列主元消去法:#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i,j,k,s,p,l,m,x[3],a[3][4];//input matrixprintf("请注意输入的增广矩阵A为3行4列\n");for(i=0;i<3;i++){printf("第%d行\n",i+1);for(j=0;j<4;j++){// printf("%d :",j+1);scanf("%d",&a[i][j]);}// printf("\n");}//output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为:\n");for(i=0;i<3;i++){for(j=0;j<4;j++)printf("%-5d",a[i][j]);printf("\n");}// gsfor(k=0;k<2;k++){for(l=k+1;l<3;l++)if(a[k][k]<a[l][k])for(m=k;m<4;m++){p=a[k][m];a[k][m]=a[l][m];a[l][m]=a[k][m];}for(i=k+1;i<3;i++){s=-a[i][k]/a[k][k];for(j=k;j<4;j++){a[i][j]=a[i][j]+a[k][j]*s;}}}printf("\n");//out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高斯消元得到的矩阵为:\n");for(i=0;i<3;i++){for(j=0;j<4;j++)printf("%-5d",a[i][j]);printf("\n");}//solution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解为:\n");x[2]=a[2][3]/a[2][2];for(i=3-2;i>=0;i--){if(a[i][i]!=0){for(j=i+1;j<3;j++){a[i][3]=a[i][3]-a[i][j]*x[j];}x[i]=a[i][3]/a[i][i];}else printf("\n方程组解不唯一");}for(i=1;i<=3;i++){printf("x%d=%-5d",i,x[i-1]);}printf("\n");}3.高斯全主元消去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int i,j,i1,j1,k,q,l,m,p[3]={0,1,2};float s,x[3],a[3][4],max;printf("请注意输入的增广矩阵A为3行4列\n");for(i=0;i<3;i++){printf("第%d行\n",i+1);for(j=0;j<4;j++){scanf("%f",&a[i][j]);}}printf("\n");for(k=0;k<2;k++){max=abs(a[k][k]);for(i=k;i<3;i++){for(j=k;j<3;j++){if(abs(a[i][j])>max){max=a[i][j];i1=i;j1=j;}}}for(m=k;m<4;m++){q=a[k][m];a[k][m]=a[i1][m];a[i1][m]=q;}for(l=k;l<3;l++){q=a[l][k];a[l][k]=a[l][j1];a[l][j1]=q;}printf("\n");q=p[k];p[k]=p[j1];p[j1]=q;for(i=k+1;i<3;i++){s=-a[i][k]/a[k][k];for(j=k;j<4;j++){a[i][j]=a[i][j]+a[k][j]*s;}}}printf("\n");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高斯全主元消元得到的矩阵为:\n");for(i=0;i<3;i++){for(j=0;j<4;j++)printf("%-10f",a[i][j]);printf("\n");}printf("\n线性方程组的解为:\n");x[2]=a[2][3]/a[2][2];for(i=3-2;i>=0;i--){if(a[i][i]!=0){for(j=i+1;j<3;j++){a[i][3]=a[i][3]-a[i][j]*x[j];}x[i]=a[i][3]/a[i][i];}else printf("\n方程组解不唯一");}for(i=0;i<3;i++){printf("x%d=%-10f",p[i]+1,x[i]);}printf("\n");}2.实验结果:1.高斯顺序消元法:2.高斯列主元消去法:3.高斯全主元消去法:5.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再次熟悉了高斯主元消元法的思想,加深了对C语言的理解,简洁明了,学会了C语言编写的函数通用实用。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目的本次数学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活动内容1. 实验一:探究立体图形的特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性,比如面积、体积、边长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性,加深对立体几何的理解。
2. 实验二:探究数列的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来预测后面的数字。
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3. 实验三:玩转数学游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比如数独、华容道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实验一:探究立体图形的特性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然后,老师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边长等,来探究它们的特性。
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测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 实验二:探究数列的规律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出了一些有趣的数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依次找到了数列的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来预测后面的数字。
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实验三:玩转数学游戏在这个实验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比如数独、华容道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们在游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
四、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数学实验活动,学生们不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数学知识上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密码学报告 (2)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技术与密码学班级日期2016.4.20 成绩评定姓名实验室108 老师签名学号实验名称分组密码算法所用软件运行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具有gcc (linux)、VC (windows)等 c 语言的编译环境。
实验目的及内容一、实验目的通过采用现成的分组密码算法的软件程序,对实际数据进行加解密运算和验证,重点掌握分组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加深对分组密码加解密算法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原理步骤二.实验原理AES 分组密码拥有 128 比特的分块长度,而且可以使用 128,192 或者256 比特大小的密钥。
密钥长度影响着密钥编排(即在每一轮中使用的子密钥)和轮的次数,但不影响每一轮中的高级结构。
在 AES 计算中,有一个被称为状态的 4×4 字节数组,是通过多轮操作来修改的。
这个状态的最初设置就是分组密码的输入。
下面的操作会在每一轮的4 个阶段中操作这个状态。
(1)阶段 1—密钥加(AddRoundKey):在 AES 的每一轮中,128 比特的子密钥都是从主密钥推导出来的,并表示成 4×4 字节数组。
状态数组与子密钥数组异或,实现更新。
(2)阶段 2—字节代替(SubBytes):在这一步中,状态数组中的每个字节被替换成另一个字节。
这个替换是由一个替换表(S 盒)决定的。
(3)阶段 3—行移位(ShiftRows):在这一步中,状态数组的每一行按如下方式向左循环移位:第一行不动,第二行左移一位,第三行左移两位,第四行左移三位。
(4)阶段 4—列混合(MixColumns):在这一步中,对每一列进行可逆的线性变换。
AES 中的轮数取决于密钥长度。
128 比特的密钥对应 10 轮,192 比特的密钥对应 12 轮,256 比特的密钥对应 14 轮。
在 AES 的最后轮,列混合被额外的密钥加取代。
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根据分组密码的特点,采用现成的分组密码算法程序(也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选取下列算法之一进行实验:(1)采用 DES 密码算法软件,实现对实际数据的加解密操作。
时间序列的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序列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时间序列的概念,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间序列数据,识别其变化趋势和模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给定数据进行短期预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软件或编程工具,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时间序列知识,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探究精神,增强数据分析的兴趣。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数据分析相关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时间序列的定义、组成元素、分类及应用场景。
2. 时间序列的特性:平稳性、趋势、季节性、周期性及随机性。
3. 时间序列预处理: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
4.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线性趋势、非线性趋势。
- 季节性分析:季节指数、季节性分解。
- 周期性分析: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
- 随机分析:白噪声检验、ARIMA模型。
5.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 ARIMA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 机器学习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6. 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结合课本案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
运筹学 实验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管理运筹学》年级: 2011级专业:财务管理指导教师:胡丹丹学号: 11056011 姓名:沙博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2012学年至2013学年度第 2 学期目录实验一线性规划建模及求解实验二运输问题实验三生产存储问题实验四整数规划问题实验五目标规划实验六用lingo求解简单的规划问题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一)线性规划建模及求解实验时间:实验内容:某轮胎厂计划生产甲、乙两种轮胎,这两种轮胎都需要在A、B、C三种不同的设备上加工。
每个轮胎的工时消耗定额、每种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每件产品的计划如表所示。
问在计划内应该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总利润最(1)请建立模型。
(2)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求得结果。
根据“管理运筹学”软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3)哪些设备的生产能力已使用完?哪些设备的生产能力还没有使用完?其剩余的生产能力为多少?(4)三种设备的对偶价格各为多少?请对此对偶价格的含义给予说明。
(5)保证产品组合不变的前提下,目标函数中的甲产品产量决策变量的目标系数的变化范围是多少?(6)当乙中轮胎的单位售价变成90元时,最优产品的组合是否改变?为什么?(7)如何在A、B、C三台设备中选择一台增加1小时的工作量使得利润增加最多,请说明理由。
(8)若增加设备C的加工时间由180小时增加到200小时,总利润是否变化?为什么?(9)请写出约束条件中常数项的变化范围。
(10)当甲种轮胎的利润由70元增加到80元,乙种轮胎的利润从65元增加到75元,请试用百分之一百法则计算其最优产品组合是否变化?并计算新利润(11)当设备A的加工时间由215降低到200,而设备B的加工时间由205增加到225,设备C的加工时间由180降低到150,请试用百分之一百法则计算原来的生产方案是否变化,并计算新利润。
实验相应结果:(1)轮胎厂分别生产甲、乙X1、X2产品模型建立:max70 X1+65 X2St:7 X1+3 X2≤ 2154 X1+5 X2≤ 2052 X1+4 X2≤ 180X1, X2≥0(2)运筹学软件结果如下:目标函数最优值为 : 3025变量最优解相差值------- -------- --------x1 20 0x2 25 0约束松弛/剩余变量对偶价格------- ------------- --------1 0 3.9132 0 10.6523 40 0目标函数系数范围 :变量下限当前值上限------- -------- -------- --------x1 52 70 151.667x2 30 65 87.5常数项数范围 :约束下限当前值上限------- -------- -------- --------1 123 215 358.752 122.857 205 246.8183 140 180 无上限(3)A和B两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已使用完,C台设备的生产能力还未用完,剩余40。
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初二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材料
- 笔和纸
- 直尺
- 计算器
实验步骤
1. 阅读给出的实际问题,理解问题背景和要求。
2. 分析问题,构建对应的方程式。
3. 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
4. 验证解的合理性,确保解符合实际意义。
5. 将解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回答问题。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解决了给出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相应
的解。
解的合理性经过验证,能够满足问题的要求。
实验结论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通过实验,我更加明白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无
以上为完整版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解问题、
构建方程、解方程和验证解的合理性,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验的结果有效地解决了给定的
实际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并获得了对数学实际应用性的更深入认识。
总《决策支持系统》实验报告
《决策支持系统》实验报告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实验目的: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利用Excel和Matlab工具求解和分析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用WORD 书写实验报告:包括详细模型、试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实验一具有事前信息的决策树技术的操作应用某石油公司的决策人,打算投资开发某油田。
根据现有资料,预计这口油井有高产、低产两种不同状态,分别记为S1、S2。
高产可获利润400万元,而低产时将净亏损200万元,已知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S1)=0.6,P(S2)=0.4,一般来说,常见的地质结构有“好”、“中等”、“差”3种,分别记为C1、C2、C3,为判断该地区属于哪种结构,可作进一步勘测,勘测费用为10万元。
已知在不同的油井状态下,勘测结果为不同地质结构的概率如下,P (C1/S1)=0.7,P(C2/S1)=0.2,P(C3/S1)=0.1,P(C1/S2)=0.3,P(C2/S2)=0.1,P(C3/S2)=0.6,问:应采取何种行动方案,才能获取最大收益?(问题:是否要进一步勘测?若进一步勘测,那么在勘测后应采取何种方案)建立模型:Excel录入模型界面:运行结果:最优决策:勘探开发并且土质结构为好结果分析:进行勘探,以土质结构为好的方案进行勘探。
实验二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1、学习使用help命令,例如在命令窗口输入help eye,然后根据帮助说明,学习使用指令eye(其它不会用的指令,依照此方法类推)2、学习使用clc、clear,观察command window、command history和workspace等窗口的变化结果。
3、输入C=1:2:20,则C(i)表示什么?其中i=1,2,3, (10)4、输入A=[7 1 5;2 5 6;3 1 5],B=[1 1 1; 2 2 2; 3 3 3],在命令窗口中执行下列表达式,掌握其含义:A(2,3) A(:,2) A(3,:)Matlab录入界面和运行结果界面:结果分析:输入help eye得到eye 使用帮助。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考试要求:1、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操作过程及运行结果,结论等内容。
2、内容要多样性,所举例子不能偏离实验目的。
3、请在Matlab7.0以上版本上完成所有操作过程。
4、考试内容应涵盖实验3-17,其中实验11、14以及实验18-23可自行选择。
5、实验12中的内容请选择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成绩,并对成绩基于Matlab 软件平台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有关函数的函数图像,导数,最值,级数及函数逼近的问题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MATLAB软件做平面函数在各种坐标下的图形和空间函数在各种坐标下的图形。
2、学会用MATLAB软件计算导数和函数最值应用最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用MATLAB判别级数的敛散性。
4、加深对函数项级数的认识并了解与此相关的函数逼近知识。
二.实验内容:1.平面函数在各种坐标系下的图形。
2.空间函数在各种坐标系下的图形。
3.用数值计算和图形展示研究函数的导数;计算函数的导数和最值。
4.用函数最值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5.用数值计算和图形展示结合研究级数敛散性;用符号演算法和数值计算法计算数项级数的和。
三.相关知识1.平面、空间曲线1)平面空间曲线的表示形式2) 曲线绘图的MATLAB命令3)输出图形的修饰2、空间曲面绘制的MATLAB命令3、导数最值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求导数极值的MATLAB命令4、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的基本概念。
5、级数判别法的几个常用结论;与级数相关的一些MATLAB命令四.实验过程(操作过程,运行结果及结论)一.函数及其图形显示1.平面图形;例1做函数32--+(-10≤x≤10)的图形。
x xy=2x6187分析:此函数定义域为R,所以在-10≤x≤10内用MATLAB作图程序为:x=-10:0.1:10;y=2*x.^3-6*x.^2-18*x+7;plot(x,y)所得图像为:结果分析:通过反复取值得横x=-10:0.1:10;坐标的取值,若间隔太大则作图不精确。
计量经济学试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试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1:单方程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和统计检验1实验目的掌握计量经济学专用软件(Eviews)使用方法,理解和正确解释输出结果。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
运用Eviews软件完成对线形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以及进一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软件Eviews5.03实验数据甲商品从1988―2021年的销售量Y/千个,价格X1 /(元/个),售后服务支出X2 /万元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21 2021 2021Y 121 133 130 126 131 147 148 159 160 156 155 157 179 189 180 183 202 200X1 1500 1490 1480 1470 1460 1450 1440 1430 1420 1410 1400 1390 1380 1370 1360 1350 1340 1330 X2 12 15 13 10 11 14 13 15 13 12 11 10 15 15 13 12 14 12 12021 2021 2021 2021201 203 258 234 1320 1310 1300 1290 11 10 15 12 4实验内容及其步骤实验内容:研究甲商品1988―2021年价格和售后服务支出对销售量的影响。
其中,销售量Y、价格X1、售后服务支出X2的数据如上所示。
建立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为:Yi = β0 + β1X1i + β2X2i + μi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文件:双击Eviews,进入Eviews主界面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 → New → Workfile,出现Workfile对话框,在workfile frequency中选择Annual,在Start里输入起始日期1988,在End里输入结束日期2021。
遗传算法实验
实验四遗传算法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遗传算法的原理、流程和编码策略,并利用遗传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理解求解TSP问题的流程并测试主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旅行商问题,即TSP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blem)是数学领域中著名问题之一。
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经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而且最后要回到原来出发的城市。
路径的选择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
TSP问题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
该问题可以被证明具有NPC计算复杂性。
因此,任何能使该问题的求解得以简化的方法,都将受到高度的评价和关注。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正是基于模仿生物界遗传学的遗传过程。
它把问题的参数用基因代表,把问题的解用染色体代表(在计算机里用二进制码表示),从而得到一个由具有不同染色体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这个群体在问题特定的环境里生存竞争,适者有最好的机会生存和产生后代。
后代随机化地继承了父代的最好特征,并也在生存环境的控制支配下继续这一过程。
群体的染色体都将逐渐适应环境,不断进化,最后收敛到一族最适应环境的类似个体,即得到问题最优的解。
要求利用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的最短路径。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参考实验系统给出的遗传算法核心代码,用遗传算法求解TSP的优化问题,分析遗传算法求解不同规模TSP问题的算法性能。
2、对于同一个TSP问题,分析种群规模、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对算法结果的影响。
3、增加1种变异策略和1种个体选择概率分配策略,比较求解同一TSP问题时不同变异策略及不同个体选择分配策略对算法结果的影响。
4、上交源代码。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的流程图。
2、分析遗传算法求解不同规模的TSP问题的算法性能。
(1)遗传算法执行方式说明:适应度值计算方法:当前路线的路径长度个体选择概率分配方法:适应度比例方法选择个体方法:轮盘赌选择交叉类型:PMX交叉变异类型:两点互换变异(2)实验模拟结果:城市个数历欢最好适应度历次最差适应度运行时间/血688.854388.3543379910146.009154.679352515210.027250.067429720278.942366.18L644025392.002■168,03630430513.155567.738704735627.6336S4.323855240745.577735,756927245727.03S25.06810434图2图1由图1和图2可知,遗传算法执行时间随着TSP问题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大致为线性增长。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一、引言数学实验实习是数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实习过程中的实验内容、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习的感悟和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和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MATLAB、Mathematica等;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习的主题是“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与预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给定的市场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期给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与市场调研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销售额、消费者满意度、竞争对手信息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包括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
4. 模型构建: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如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
5. 模型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6. 结果展示: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绘制相关图表,给出对市场趋势和销售预测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市场趋势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规模、增长率等。
2. 销售预测:通过建立销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额进行预测,为公司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
3. 消费者满意度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和改进方向,提高产品竞争力。
4. 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策略,为公司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1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要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找到解决方案的活动。
它不仅极大地培养了我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让我知道独自思考的好处,还让我更加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研究过程中有想不到的问题或者考虑不周的地方都是我们组员互相帮助,一起解决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成功。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活动,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从最开始的寻找问题,我们就花费了很多时间,总觉得做得不过好,还想再完美一点。
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音乐课的很多弊端致使现在的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不是很浓,甚至瞧不起这门课。
但是由于新课改,任何课都要有学分,拿不到不行,所以每门课我们都必须足够重视,而且这也是培养我们音乐素养,陶冶情操的好方法。
因此我们把精力集中在了音乐课课改这方面上。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很辛苦的,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以弄清现在学生对于音乐课是什么看法,在这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我们从这些问题入手开展了一些讨论和调查,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解决方案。
把这些写出来看起来没什么,但是背后的艰辛我们组员都很清楚,每个人都不辞辛苦,积极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
有条件的同学负责印发传单,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找音乐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解答,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
每一条方案都是组员集体想出来的,我们在这中间有过分歧,有过争吵。
每一次的达成共识后面都有无数次的争吵但是我们每一次都因为共同的目标而懂得退一步,弄清每个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的。
还记得当时的心情都是激动而富有成就感的。
就像打败了一个拦路虎,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到最后结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能以用语言描述的,一方面课题的结束标志着我们完成了一个任务,另一方面我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研究了这么久,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写结题的时候,就像是母亲看着自己的的孩子一样,充满感情,依依不舍。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68)、张萍萍(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
“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系《数学实验》实验报告解:先画出x-y图,输入命令:
x=[0,3,5,7,9,11,12,13,14,15];
y=[0,1.2,1.7,2.0,2.1,2.0,1.8,1.2,1.0,1.6];
plot(x,y,x,y,'o')
结果为:
从图像上看,这些点的排列有规律;现使用几种插值方法进行插值比较;ii)分段插值法
x2=0:0.5:15;
y2=interp1(x,y,x2,'linear'); plot(x,y,'+',x2,y2,x,y,'r:') 结果为:
iii)分段三次插值法
x3=0:0.5:15;
y3=interp1(x,y,x3,'cubic'); plot(x,y,'+',x3,y3,x,y,'r:') 结果为:
iv)三次样条插值法
x4=0:0.5:15;
y4=interp1(x,y,x4,'spline');
plot(x,y,'+',x4,y4,x,y,'r:')
从图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插值方法所对应的曲线各不
相同,其中分段三次插值法与三次样条插值法所对
应的曲线光滑度是比较好的,在实际中机翼的下轮
廓应该是光滑的曲线故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最合适;
输入命令:
y4
结果为:
ii)双线性插值法
输入命令:
cz2=griddata(x,y,z,cx,cy,'linear');
mesh(cx,cy,cz2)
hold on
plot3(x,y,z,'o')
hold off
结果为:
iv)自然邻点插值法(matlab2012a(7.14.0.739)版新增功能)
输入命令:
cz4=griddata(x,y,z,cx,cy,'natural');
mesh(cx,cy,cz4)
hold on
plot3(x,y,z,'o')
hold off cz5=griddata(x,y,z,cx,cy,'v4');
mesh(cx,cy,cz5)
hold on
plot3(x,y,z,'o')
hold off
从图像上看双分段三次插值法、自然邻点插值法与matlab自带的插值方法比较能反应实际的水深,图像较为光滑,最临近插值法与分段线性插值法的图像不光滑,不能较为形象反应实际的水深。
从等高线上看:危险区域为各个等高线图形中的曲线所包围的区域,水深均小于5英尺,船只无法经过。
现在使用二维插值
i)最临近插值法
输入命令:
x0=1200:40:4000;y0=1200:40:3600; z1=interp2(x,y,z,x0,y0','nearest'); meshc(x0,y0,z1)
colormap gray ii)双线性插值法
输入命令:
z2=interp2(x,y,z,x0,y0','linear'); meshc(x0,y0,z2)
colormap gray
结果为:
iii)双分段三次插值法
输入命令:
z3=interp2(x,y,z,x0,y0','cubic'); meshc(x0,y0,z3)
colormap gray
结果为:
四种插值方法的等高线图为:
输入命令:
subplot(2,2,1),contour(x0,y0,z1,10,'k');
subplot(2,2,2),contour(x0,y0,z2,10,'k');
subplot(2,2,3),contour(x0,y0,z3,10,'k');
subplot(2,2,4),contour(x0,y0,z4,10,'k');
结果为:
从图像上看双分段三次插值法与双三次样条插值法比较能反应实际的山区地貌,图像较为光滑,最临近插值法与分段线性插值法的图像不光滑,不能较为形象反应实际的山区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