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通过三首古诗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文中的三首古诗分别出自不同的朝代和诗人,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既有写景描绘,又有抒情表达,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古诗文句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讲解,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标注好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多媒体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2.语言建构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朗读、背诵能力,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升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3.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意象、寓意,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题临安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诗意,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歌背景的介绍,我感觉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一些。学生们对于诗人林升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情境。
在讲解诗歌重点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举的例子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还有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可能还不够及时。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在创作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仿写一首以“题某地”为主题的古诗词,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中的《题临安邸》。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是否有过被美景陶醉,仿佛穿越时空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有密切关系。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一读懂诗题,把握背景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首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师指名朗读诗题)师: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请问“示儿”是什么意思?生:给儿子看。
师:第二首诗是《题临安邸》,看到这个“题”字,你能想起以前学过的另一首诗吗?生:四年级有《题西林壁》。
师:这个“题”字怎么理解?生:题写。
师:“题临安邸”就是题写在——生: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里。
师:临安就是——生:(读注释)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师:谁了解南宋?生: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北宋后面的一个朝代。
二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并正音、指导。
)师:课前我们查找了资料,课文旁边也有注释,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呢?请先和同桌试一试。
(生同桌说诗句意思)师:《示儿》这首诗中有个“九州”,还有个“中原”,它们是什么关系?生:“九州”是古代中国分成的九个州,就是全国的意思。
“中原”就是南宋失去的国土。
师:也就是说,中原是九州的——生:一部分。
师:只有北定中原,九州才能——生:统一。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就是——生:“九州同”。
师:“乃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生:“你们的父亲”,就是陆游自己。
师:再看第二首诗,这首诗中出现了很多地名,“临安”“杭州”“西湖”“汴州”,结合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生:临安就是杭州,那里有个西湖。
师:西湖是个怎样的地方,你们去过西湖旅游吗?生:去过,那里特别美。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生:下有苏杭。
师: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可见,在历史上杭州一直很有名,而西湖又是杭州最美、最有名的地方,实在令人向往。
那么汴州呢?生:汴州就是开封,北宋的都城。
师:没错。
第一首诗里有一个词,和这个“汴州”很有关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题临安邸》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3.借助题目、注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诗。
(先集体背诵,再指名背诵) 2.陆游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朝廷军队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失地。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的地图)我们来看一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看看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4.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民不聊天,水深火热)5.国土被金人占领,南宋的统治者们干什么去了呢?让我们从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题临安邸)6.读了课题,你了解到了什么?(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的。
)7.临安是当时南宋的都城,诗人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呢?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看看。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1.自由朗读,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2)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2.课件出示出自《题临安邸》的生字,指导认读和书写。
3.指名朗读古诗,评议指导,再指名读。
三、整体对照,体悟诗情1.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愤怒)(3)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诗人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林升的《题临安邸》、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文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文的意境,掌握诗文的表达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临安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临安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古诗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15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诗文内容:《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文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2 生字词:外、青山、西湖、歌舞、休、熏、游人、醉、杭州、汴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课件或黑板。
(2)教材《题临安邸》。
4.2 学具:(1)笔记本。
(2)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南宋时期的临安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临安的诗歌《题临安邸》。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题临安邸》,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3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诗文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如诗人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描绘临安美景的画或短文。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感慨暖风熏得游人醉意境直把杭州作汴州象征七、作业设计(1)背诵《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出现的形式新诗,学习赏析这一形式新诗的具体语言表达方式。
2.通过学习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3.让学生了解杭州的文化和历史,让他们领略杭州的风情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形式新诗的特点和语言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全面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常识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对形式新诗进行评价和赏析。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诗歌内容,向学生介绍形式新诗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
2.讨论法:通过讨论形式新诗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朗诵法:通过让学生诵读和欣赏形式新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艺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设计1.课前准备: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让他们对题材有初步了解。
2.呈现诗歌:请学生听李清照的《题临安邸》,并让他们读一遍,了解诗歌的全貌。
3.解读诗歌:通过对诗歌的赏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对诗歌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诵读诗歌,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杭州的风情和文化。
5.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期提高其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诗歌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对形式新诗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讨论形式新诗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形式新诗和欣赏形式新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艺术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有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自体验诗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需要在下次课上特别强调。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独立自主地理解《题临安邸》的大致意思。
2.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 通过反复诵读与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体悟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南宋的历史吗?南宋的统治者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是如何表现的呢?3. 引出新课《题临安邸》,介绍作者林升及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品读感悟1. 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南宋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总结,强调古诗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拓展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古诗和书籍,加深对南宋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2. 布置作业:背诵《题临安邸》,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作者:林升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1.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举例:《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学生需要理解寒山寺钟声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唤起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故事或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如“题”、“邸”、“泊”、“洲”等,并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
-领悟古诗的意境和审美特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学会古诗的吟诵技巧,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举例:《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情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吟诵、背诵和解读古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古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题临安邸》、《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韵律表达诗人的情感。古诗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教学理念】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文本解读】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
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
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模板(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模板(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分析:《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直指南宋统治阶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较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首古诗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太了解,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课中也穿插了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和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1、会写“熏”这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权贵们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知道了诗人陆游从20岁就开始盼望祖国的统一,一直盼到85岁,在临终之际仍然没盼望到祖国的统一,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呢今天我们就试着在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题、读题)2、理解题目师:请孩子们打开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悟1、师过渡:是的,这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诗,下面就请孩子们自由诵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林升。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较为复杂的古诗之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句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图片:临安城的图片,用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音频:古诗的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临安是什么地方吗?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哪些景色?”2.呈现(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然后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提问:“这首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什么意思?”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色。
提问:“如果你在临安城,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举例:《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想象春风拂过江南的场景,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古诗背景与文化内涵:讲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举例:介绍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理解与赏析: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词、难句,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举例:《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解释“熏”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2)古诗意境的体会:学生可能难以将古诗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举例: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如《泊船瓜洲》中的“钟山”、“明月”等。
(3)古诗创作背景的掌握:学生对于古诗的历史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可能影响对古诗的理解。
举例: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如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王安石的变法经历等。
(4)古诗朗读技巧的掌握:学生可能在朗读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
举例: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纠正读音、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首诗均为宋代诗人所作,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和吟诵古诗。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背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了解作者林升的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中通过描绘临安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诗中的深远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临安这个美丽的城市,为学习《题临安邸》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让学生 multiple reading,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临安美景。
3. 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忧虑之情。
4. 感悟诗情让学生谈论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5. 背诵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题临安邸》并背诵。
2.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题临安邸》的意境美和诗人的忧虑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业设计上,既有抄写和背诵,又有谈论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
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 教学流程: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
(出示《题安林邸》范读)(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临、邸、腑、壁,理解诗句意思。
2. 情感目标: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质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感情,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质疑、表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你们,读书也是这样的,要想读得更多,读得更透,就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探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诗《题临安邸》来感受一下读书的快乐。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谁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学生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4. 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非常好。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不顾国家前途命运的行为。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的旅舍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新授过程(一)初读感知1.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正音。
3.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并把相关的内容用笔画下来。
4.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5.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看看这些内容是怎样的。
(出示资料)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6. 师小结:是啊!统治者的腐朽行为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自己走向衰落。
然而他们却在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且作人间快活仙”,这怎能不使人民气愤呢?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现在让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过去,走进那黑暗的客栈,去体会当时那令人发指的情景吧!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受感触的部分,细细体味。
并把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7. 指名说自己的体会。
并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诗句。
8. 正当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候,统治者却偏安一隅,寻欢作乐,而忘记收复失地,这可真是——(齐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质教案
(封面)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质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学们还记得吗?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遗在哪里?王师又在何处?简介南宋的历史。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那么这些王师到了江南之后,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3、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指导熏、邸的书写)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1、品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2)沉醉在什么里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他们该不该沉醉其中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补充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古诗大意。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慘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了这首《题临安邸》。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学“熏、杭”两个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师相机抽查。
2.结合注释,解读诗题。
题:在墙上写,写。
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
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旅店。
这首诗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试题是后人加上去的。
3.熟读诗歌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北宋灭亡”“汴京繁华”“南宋偏安”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1)“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2)面对这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3)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邸、熏、杭、汴”四个生字。
指导朗读、背诵全诗并能默写,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在听和读中去体会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
在读、唱、舞中巩固加深等。
3、情感与价值:启发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背写全诗,并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好录音、提前预习诗词。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组织:齐唱《中华民谣》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曲《中华民谣》,感叹的是“青山依旧,人却已去”,唱尽了“时光匆匆,岁月流连”,作词者引用了一首古诗中的的原句?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学生答)。
二、新课学习:(一)作家简介:师:对,这是哪首诗里面的呢?——《题临安邸》(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并继续发问,那是谁写的啊?——(林升)板书。
师:谁来说说林升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林升:字梦屏,南宋士人,擅长诗文。
)(二)生字指导:师:看来同学们都做好了预习工作。
同学们能写吗?生:“能”师:“我也相信大家能,其实不妨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能。
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这首诗,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评改一下”请一位学生指出教师的错字。
教师引导其实这几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这首诗要掌握的生字。
请拿出课堂笔记本,跟我一起来写下。
边拼边写。
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查资料的情况。
组上词语。
拿出声音男女交换拼读。
邸、熏、杭、汴(时间估计:5分钟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生字问题)(三)疑难攻关:(写作背景、全诗译文、中心思想、关键解析)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关于此诗的语音介绍。
之后结合你的对本诗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本诗中心思想的理解和不解之处。
(另听到诗人朗读诗的时候,请同学们不妨小声跟读一下)(时间:5分钟)1、中心思想分析:学生甲: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语音介绍,我明白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全诗写了西湖美景及权贵丑态,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无比愤怒和对国家无穷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二首》中的内容。
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
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
生齐读课题。
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
(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①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
人们在战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
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交流。
(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
③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
1、了解汴州。
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
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出示古诗)
2、拓展阅读《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夜将晓出篱门迎
①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胡尘”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
请你们再用心听听——(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三、拓展:升华诗情。
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
(板书:忧国忧民)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
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
(课件)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附: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醉生梦死
林升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