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_王希永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第四届年会暨表彰会在京召开征尿台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第四届年会暨表彰会在京召开征尿台升
理事会通 讯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理事会第四届年会暨表彰会 征尿 升 在京召开
2 1年 8 1 00 月 2日, 《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 》理事会第 四届年会暨表彰会在北京市朝 阳区京 民大厦召 开。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杂志社 主编焦向英 、常务副主编陈虹 、特邀副主编王希永等 出席会议并作了
至今 ,已经 有 4 6所 学 校先 后 成 为 理事 单 位 ,覆 盖 2 1 5个 省 、 自治 区 、直 辖 市 ;作 为 杂 志 的决 策 咨 询 和管
理指 导 机 构 ,理 事 会 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理 事单 位 高 度 关 心 、大 力 支 持 中小 学 心理 健 康 教 育事 业 ,积 极就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的意义 、本质 、手段 、 目标作 了专家报告 ,强
调 目前 心理 健 康 教 育工 作 总 体状 况 良好 ,但 也 存 在 一 些 问题 ;我 们 要 改变 问题 取 向的 思路 ,借 鉴 积 极心 理 学 的理 论 ,调 动 学 生 和教 师 身上 的积 极 的心 理 因素 ,促 进 他 们 的心 理成 长 ;开 展 心 理 健康 教 育 不 要 面 面俱

阶段 的工 作 :加强 政 策 上 的宏 观 指 导 ;调 整理 事会 组 织 机 构 ,规 范管 理 ,促 进 可持 续 发 展 ;加 强督 导 和
沟通 交 流工 作 ;加强 师 资 队伍 的培 养 。
此次会议 的召开必将促进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理事会工作 的深入开展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会上举行了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理事会颁奖仪式 ,杂志社 常务副主编陈虹为获得 “ 先进学校”和 “ 先进 个 人 ” 荣誉 的 3 学 校 和 3 校 长 ( 师 )颁 奖 ,鼓 励他 们 再 接 再 厉 ,为 中 小 学 心理 健 康 教 育 的 0所 3位 教 发展 贡献力量 。随后 ,一致通过 了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理事会 章程 》 ,陈虹副主编安排 了理事会下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样本《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上面的例子正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将老师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十分完美的。

因此,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纸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训他们要保持整洁,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但就是不管用,后来我就什么也不说,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持续一个星期,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慢慢地发现我班的卫生变好了,再也不要我说教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师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师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老师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老师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老师认真,孩子就学会方法;老师宽容,孩子就不会计较;老师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老师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

在现实中生活中,很多老师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健康成长,可是使了很大的劲儿,效果却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老师的努力是违背心理规律的。

在教学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认真而仔细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仔细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包办一切,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像个陀螺似的转着,敢怒不敢言。

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扼杀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学习机会与能力;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极大的负担。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初探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初探
2 . 1 心理 上 的 自主 性逐 渐 增 强 . 对 环 境 和他 人 的依 赖 性 同 时存 在 。
能 等 同或 替 代 。人 格 、 个 性 这 两 个概 念是 集 合 概 念 , 而 心 理 素 质 是 一 个 非 集 合 概 念 。因 此 心 理 素 质 是 以人 的 自我 意 识 发 展 为核心 , 由积 极 的 、 与社 会 发 展 相 统 一 的 价 值 观 所 导 向 的 . 包 括认知能力 、 需要 、 兴趣、 动机 、 情感 、 意志 、 性 格 等 智 力 和 非 智 力 因 素 有 机 结 合 的 复 杂整 体 。 1 I 2 心理素质与情商。 情 商( E Q ) 又称 情 绪 智 力 , 是 近 年 来 心 理 学 家 们 提 出 的 与 智 力 和智 商 相 对应 的概念 。 它 反 映出一 个人 控制 自己情 绪 、 承受 外界压力 、 把握 自己心 理平 衡 的能 力 , 是衡 量 人 的非 智 力 发展 水 平 的重要 指标 。它 主要 是指 人在 情绪 、 情感 、 意志、 耐 受挫 折 等方
1 . 心理 素质
2 3 5 就 使 得 他 们 的心 理 发 展 具 有 明显 的时 代
特征 。 另外 , 这 一 时期 的他 们 的心 理 发 展 水 平 正处 在 由幼 稚 迅 速 走 向成 熟 的 过 渡 阶 段 ,这 就 使 得 青 少 年 学 生 的 心 理 发 展 又 呈 现 出鲜 明 的年 龄 特 征 。由于 心 理 素 质 不 高 , 在 校 学生 不 少 人 存 在 着 不 同 程 度 的心 理 问题 , 表 现为 : 部分学生 正义感淡化 .
面 的品 质 。 以往认 为 , 一 个 人 能 否 在 一 生 中取 得 成 就 , 智 力 水 平是第一重要 的, 即智商越高。 取 得 成就 的可 能 性 就 越 大 。 过去 , 人们 更关注孩子 的智商 , 关注孩 子的观察 力 、 记 忆 力、 思维 能力 、 想象能力等 . 大 多 数 父 母 都 想 给 孩 子 提 供 更 多 的机 会 , 让他通过 学习开发 智力 , 认为孩子越 聪 明, 成 功 的 机 会 就 越 多 。人 们 付 出 了很 多 努 力 , 也取得了成果 。 但 在 一代 比 代更 聪明 的同时 , 情 感 和 社 会 技 能 却 在 急 剧 下 降 。 在 精 神 健康等方 面 , 今 天 的孩 子 在 许 多 方 面都 不 如 上 一 代 。 比如 : 美 国近1 5 年 的统计 , 儿 童 和 少 年 的忧 郁 症 增 加 了 近 千 倍 , 来自 保 护 儿 童 基 金 会 的一 组 统 计 数 字 呈 现 出 :每 天 有6 名 儿童 自 杀; 有3 4 2 名1 8 岁 以下 的少 年犯 暴 力 罪被 捕 。这 说 明心 理 素 质 不 是 随 着 智 力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而 情 商 对 孩 子 的心 理 有 着 莫 大 的影响。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孙喜勇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12期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事实表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

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

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

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积极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健康

1.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1.2.1 国外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是玛丽·贾赫德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中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准确的认识现实,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积极心理健康强调的有两点,一是心理没有任何问题,二是注重个体产生和增加各种积极品质与活力。

积极心理健康要求,心理健康的人首先得摆脱甚至消除各种心理疾病,还要具有积极品质。

简而言之,没有心理问题的困扰与具备积极品质、积极活力是心理健康应该包括的两个方面。

这与传统心理健康理论的功能界定不同,不是认为心理健康就是简单地摆脱甚至消除心理问题,也不是说没有心理问题的人一定是心理积极的人,而是把发掘和培养积极品质作为工作重点。

从本质上说,积极心理健康界定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在心理健康与问题心理之间划出了一个中间状态,既非健康也非问题。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就掀起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

他们认为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的教育环境;其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善于挖掘学生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力量;最后,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学生对活动等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1.2.2 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王希永(2006)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以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为目的,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来充分发掘出积极心理因素的学校教育活动。

他还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心理学是开展学校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是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学校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依据;三是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学校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四是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学校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2]。

孟万金(2008)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继承和整合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和积极教育的理论和思想,以积极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以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教育内容,以正面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范本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

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

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

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

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

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

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

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

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匡鲁南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邮编:266109【摘要】在探索大自然的岁月中,人们逐渐的探索者自己的心的海洋,而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防治心理疾患、提升幸福指数、提高生命质量、使我们怀有更加饱满的热忱投身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主义事业中,活出自己的靓丽风采,创造无悔的人生,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在思考的人生课题,更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最为关心的现实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相同有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

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

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了心理平衡。

然后正确归因挫折,属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属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才能获得最合适状态。

当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会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应,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我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基础上,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而全面成熟起来,并最终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

可见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正经历这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如下心理问题:(一)与人际交往有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顺利的与他人沟通;自卑而害怕与他人交往;嫉妒和猜疑等因素导致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忽视平等互助的交往原则,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最终导致孤立无援;不同年龄之间出现代沟等(二)与求职择业等就业有关的问题。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心理工作。

心理辅导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门课程。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教师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本身难免形成一些压力。

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者要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

教师要从各方面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些办法也可间接地迁移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想。

做学生心理咨询师:教师平时不仅要处理好教学上的问题,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拿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心理问题说出来,同时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不能把学生的私事说出来。

学生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给学生重视他的感觉。

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当我们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沮丧,学生会很失望。

我们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种失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提高对心理辅导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

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教育部门制定了心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方针政策,要求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2024年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心得体会(2)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我在2024年学习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让我意识到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客观实证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反映了心理学从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模式的转换,对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运动具有重要影响与启迪,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一石激起千重浪”积极心理学一经引入我国,迅速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反响。

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分析与思考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趋势呈以下三种:(一)转折——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测量、积极干预,实现研究视野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的转变,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为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实践开辟了新的思路。

1.转变价值取向,提高教育功效曹新美,刘翔平的研究中认为消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

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而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作者:李惠君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8年第9期各种关于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调查的数据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亟待提升。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过,不幸福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以为,当务之急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教师传授错误知识是误人子弟,那么,教师心理不健康缺乏幸福感则是害人子弟。

相对于传授错误知识的教师,心理不健康、缺乏幸福感的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认为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技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建立积极的认知。

即凡事学会积极赋义,试着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从积极的角度解读事件与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有意识地选择积极的角度解释事件,既能增进对事情的悦纳程度,又能唤醒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应对事件的信心,促进积极的行动。

艾利斯的ABC 理论认为,对事情的解释和信念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与体验。

提出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弗雷德里克森教授说,如果生活中缺少你想要的幸福,那你就应该每天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瞬间的快乐体验,通过累积自己瞬间的积极情绪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如,每天想三件好事、写感恩日记、想想你的小确幸等,这些积极的解释风格能愉悦身心和提升幸福感。

采取积极的行动。

有人说,何以减压,唯有行动。

何以解忧,同样唯有行动。

所以,当遭遇压力和情绪低谷时,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能做的事、擅长的事和喜欢的事入手。

当你能为自己做一点力所能及和喜欢的事情时,你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认为,克制和压抑情绪会消耗心理能量,做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则会增加心理能量。

所以,与其花心力去克制和压抑消极情绪,不如去做一些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由此增加心理能量和提升自信心。

注入积极的意义。

如果一件事情是应该做和必须做的,那就赋予它意义,让自己心甘情愿投身其中,享受专注做事的沉浸体验。

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作者:程羽丰来源:《商情》2019年第47期【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性格成熟定性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时期。

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的激发,提高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而且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大一新生适应今后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一、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更加凸显,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挫力,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

(1)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的产生,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公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准则,也是个体优秀品质的诉求与体现,积极心理品质和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推动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社会环境。

和谐的环境是由和谐的个体构成的,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内心平和,能够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就为创建和谐的校园与社会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步伐。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作者:冯琪来源:《学园》2013年第35期【摘要】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在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正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将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渗透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培养理念、增强体验、塑造人格、构建组织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充满阳光的心理品质,造就积极乐观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33-01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条件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走向高校表现出诸多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年龄大大落后于实际年龄。

脱离了家庭呵护的学生无法立即自立起来;面对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学生无法快速自强起来;优越的成长环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历练机会,很多学生的承压能力和抗击打能力不强;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问题的频发让不少大学生一时不能从心理上适应或进行有效调节,于是不少大学生逐渐走向心理低潮期,看问题悲观情绪严重,想问题做事情明显偏激。

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渐消极,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带来一定的严重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此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灌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修正,也是新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提出新的教育学理念,对延续了近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教育提出的一种质疑和挑战。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关注每一个人的积极品质,强调每一个人的人文价值并进行人文关怀,以一种非常全新的姿态和思维去研究解释心理学问题。

作为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文理念,纠正传统心理学教育认识的误区,对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批判继承的态度。

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者:易屹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0期【摘要】积极心理能促使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社会,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契机。

教师可把握教学中的良好时机,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积极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追求本真的积极心理和品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它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都重视自我发展。

以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的积极心理学提出要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要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获得快乐与成功。

积极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蕴涵着许多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契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坚韧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缺乏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

这种心理品质的缺失,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积极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有意性水平较低,知识经验缺乏,他们的学习更多地受到情感的支配和影响。

教师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具有一颗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

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关注的一瞥、信任的一点头、轻声的一询问,都会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师生感情上的“合流”。

(一)要善于触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数学“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的体验”之中。

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我从生活中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说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小概率不一定发生的现实,同时以某些中头奖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再通过释疑,学生的兴趣就越来越浓,情绪也愈来愈高涨。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记一次师德学习后的反思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记一次师德学习后的反思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 随着生 素质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校心理辅 表班级参加的 , 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 自己 发展 的重要 时期 , 再说 导工作在 近几 年悄然兴起。班 主任是 学校心 不能得奖呢?” 非常庆幸的是该生居然得 了奖 , 理 、 心理 的发育和发展 , 竞争压力 的增大 , 社会 理健康教育 的主力军。做好学 生的心理 健康 后来她 可是对我刮 目相看 哦。可人算不如天 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 的变化 , 在学 习、 生活、 教育 , 对我们 来说还是一个崭 新的课 题 , 对于 算 , 如此优秀 的学生居 然得 了鼻吸 肉, 将近 中 人际交往和 自我 表现意识等方 面可能会 遇到
改变这位 同学的想法 , 后来多次 的家访 , 她 应 成 为 学 生 的 “ 理 医 生 ” 还 应 成 为 学 生 的 讨 和实 践 。 从 心 ,
的父母得知 , 该生一直在做心理治疗。而当时 “ 心理导师 ” 。在班主任工作 中渗透心理健康
参考 文 献 :
的我很愚蠢 , 只想坐享 其成 , 去主 动出击 , 教育 , 不 班主任首先要具备健康 的心理 , 具有 要
严峻 挑 战 。
教师节 , 她还给我寄过一封信 呢。说在高 中的 积极 、 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 的学 习成绩与在
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 : 心理健康教育
前 了。同学们的家 课堂上的表现 ,
这次“ 的教育” 爱 师德学习给我感触 很深 , 境都很好 , 钱可大方 了, 自己还得 去医院 或行为偏差而对他形成偏见而不予关注 , 花 可 甚至 感想颇多 , 回忆过往 , 曾带过 的两届学生我 治疗 , 我 真不想再增加家里人 的负担 了。可万万 完全加 以放弃 。所 以, 没有对学生具有 自我向 觉得 自己对他们 的爱不够深 , 爱得不够好。另 没想到她就这样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 这件事对 善能力 的坚定信念就不 可能对他 们表现 出积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几点认识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几点认识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几点认识
王希永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许多学校都按照教育部关于可以“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的精神,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许多学校也准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如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收到预期效果,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笔者结合目前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谈几点看法。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王希永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不同模式比较研究r——兼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 [J], 阿拉坦巴根
2.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J], 王椿阳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广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调查 [J], 吴晓燕;余东芳;潘柳燕;裴康妮;夏梅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不同模式比较研究——兼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 [J], 阿拉坦巴根;;
5.构建“走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一节“学习适应”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 [J], 林仁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
王希永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性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心理性需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助式心理探究、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激励、成立自助式心理社团等.学校要在校风、环境、场地、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希永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自助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J], 杨邦勇
2.基于高职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框架下的思考 [J], 陈林春;陈君
3.中等职业学校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J], 杨永年
4.构建"自助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个问题 [J], 温义媛;曾泽鑫
5.基于高职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框架下的思考 [J], 陈林春;陈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心理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2024年心理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2024年心理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更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而言,是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着种种心理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若缺乏必要的心理调适能力,个体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减轻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心态、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从而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个体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等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个体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学会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个体的积极情绪,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个体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问题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心理调适技能培训:教授个体心理调适技能,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心理暗示等,帮助其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管理教育:培养个体积极情绪,教会其如何有效管理负面情绪,提高情绪自控能力;人际关系教育:引导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预防人际冲突;自我认知教育: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校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宣传: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专业机构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个体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

积极心理学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依据;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心理教育;积极心理教育;心理品质[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4-0052-04[收稿日期]2005-12-25*王希永,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首都师范大学,100089王希永*【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所谓的“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

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许多学校的确存在着重视消极心理教育而忽视积极心理教育的倾向。

有鉴于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

一积极心理学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M.赛利格曼(M.Seligman)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积极心理学的文章,揭开了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变的序幕,宣告了“积极心理学时代”的来临。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技术、一种行动,很快在心理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M.赛利格曼等人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

它有3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构建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等;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等;第三,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到公众的品质,包括人的社会性和作为一个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作为一个健康家庭成员的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等品质。

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成长与娱乐,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探索人健康发展的途径。

显然,积极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并力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

[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消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

消极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检测和矫治,热衷于制订心理病态的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

或者说,消极取向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2],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

为此,心理学研究的注意力应当放在人类积极的层面而不是消极层面,应当更加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治。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心理健康并非仅仅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层面。

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且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和主流,必然要求消极心理模式向积极心理模式转变。

二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依据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第4期2006年4月No.4Apr.2006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第4期极基因”,所以,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元素。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固有的、由积极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元素被激活而成为决定人行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

人在幼儿时期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取心等,都是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的具体表现。

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

其积极因素主要包括:1存在巨大的潜能从遗传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大脑。

发达的脑神经是人内在“智慧”的物质基础。

正因为如此,人天生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和创造能力。

人的潜能巨大,大脑的150亿左右的神经细胞能以120m/s的速度同外界联系;大脑左右两半球有108根神经纤维,如果把这些纤维变成现代通话的光导纤维,则可以在同一时间与1亿人单线通话。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人类已经挖掘的潜能与尚处在潜伏状态的能力相比,仅占5%左右。

因此,开发潜能成了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积极心理教育认同一个人有巨大的潜能,并把它作为其逻辑起点,把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作为其重要任务。

2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人的活动,包括饮食、学习、劳动、创造发明等,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它激发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求获得自身的满足。

人的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

同时,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在活动中满足原有的需要时,其与周围现实的关系也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新的需要,使人的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人有多种需要,如:饮食、呼吸、睡眠等生存需要;保健、卫生等健康需要;丰盛的食物、时髦的服饰、宽敞的住房等享受需要;呵护、关爱、关怀等爱的需要;欣赏、称赞、表扬、奖励、肯定、赏识等赞赏需要;同情、谅解、安慰、友好、支持等理解需要;自尊、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等尊重需要;依恋家庭、群体、组织、国家、民族等归属需要;游戏、旅游、文体活动、艺术欣赏等娱乐需要;求知、求真、求善、求实、社会化、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等学习需要;做家务、求职就业、工作等劳动需要;成功、成名、捐助、贡献等自我实现需要;等等。

这些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内驱力,是人追求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主要动机,是人产生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教育承认并重视人的基本需要,主张尽量满足人的合理的、正当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人的积极的心理需求,使之具有积极的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等。

3重视自我发展人都渴望准确地认识自我和客观地评价自我,渴望独立自主并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决定、自我实现。

实际上,人对生活事件和环境的体验就是个体对它进行分析与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己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的自我发展愿望和能力,并把它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通过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等方式使人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与消极的心理教育相比,积极心理教育更看重人的积极心理因素,并把它作为心理依据;看重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取心等,并运用这些积极心理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积极”一词,人们往往会想到社会精英如先进人物、模范、英雄以及明星、企业家、富商等,认为“积极”就是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赢得显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的人。

其实,这些只是一个人奋斗的结果,属于外在积极。

我们这里所说的“积极”不是指外在的东西,而主要是指内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即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它表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心态等诸方面。

积极心理教育就在于培养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1培养人的积极的认知品质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并从积极方面认识它,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力而主张“扬长”。

积极心理教育不但重视一般智力的开发与培养,帮助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力,而且更注重人固有的智力优势,在帮助人了解、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的前提下,鼓励、支持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智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和发展领域。

2培养人的积极的情感品质人的情感涉及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

一是注重对爱憎情感的培养,包括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爱、友爱、情爱等;个人与求知之间的爱科学、爱知识、爱真理等;个人与事业之间的爱职业、爱事业、爱岗位等。

二是注重义务感、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是注重美感、愉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532006年中国教育学刊快感和幸福感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生活的情趣,而且能够把握人生的意义。

四是重视情商的提升,使学生形成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认识、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等等。

3培养人的积极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力。

1)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培养意志的自觉性,力求让学生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行动具有合理的目标和高尚的社会价值,在活动中既能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为了达成合理的目标,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绝不轻率地放弃自己的目标,即使受到挫折和失败,也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原因,正确地评价自己,调整、修正行为方案,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培养意志的果断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掌握信息材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迅速而果断地做出决定,并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3)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培养意志的坚毅性,使学生能够长久地坚持学习和工作,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和挫折都不会气馁、灰心。

4)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培养意志的自制力,使学生在执行决定时能够以个人的需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能够克服担心、羞涩、恐惧等情绪以及疲劳、负担过重、知识与能力不足等障碍;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够冷静地分析其原因并坦然地予以面对。

4培养人的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积极的心态让人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物,从而能够自觉、主动、自主、创新地开展工作。

积极的心态还表现在自己的能力和客观现实不允许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时,能够主动地放弃并愉快地接受这一事实,进而主动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四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