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全体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部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水源地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六讲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概述
(一) 生态与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二) 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三) 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 (5)水土流失加剧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 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 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 水质占40.9%,全国 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 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 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 域造成了污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 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 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 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 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 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 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 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 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
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 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 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4.08%,2011 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26.5%,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目录
分目录
• • • • • • • •
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 ●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 ●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阐述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不同: ●对时代矛盾的解释不同 ●追求的制度目标不同 ●所依靠的政治力量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目录
分目录
•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 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 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 得的文明形态;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 化伦理形态;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 • 生态文明的基本包括: • ●生态意识文明 • ●生态制度文明 • ●生态行为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目录
分目录
• 生态社会主义 : •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 •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 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
• • • •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 一是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 二是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 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 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目录
分目录
• 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 • ●生态哲学: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 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 律。 • ●生态伦理学: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 ”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 •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 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 。 • ●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利用生态优势推进现 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2. 把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
3. 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4. 了解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要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本章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框架首先,一个内容概述,主要讲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其次,两个主体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思想。
最后中国是应对全球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生态我们建设首先一是观念问题,二是理论问题、利益问题,三是涉及到法律问题、技术问题。
我们主要是讲前二个问题。
观念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对发展认识的深化。
具体体现就是学科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理论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什么位置,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思想,怎样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内容。
利益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遇到的是利益关系,观念、理论、法律都是解决好社会的不同利益关系。
实际上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是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社会的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比,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
了3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7、森林资源破坏严重。2008年底,我国森林
覆盖率为20.36%,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
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
图2
2000~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预测(百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人口数量与质量: 高数量而低质量 人口结构: 一是老龄化问题突出 二是出生性别比升高 三是人口城乡结构跟产业结构倒挂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控制人口的数量 二是提高人口的质量 三是调整人口的结构
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
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的累积效应所致,
必须追溯历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分配; 而发达国家强调主要发展中国家必须明确承担大 中量度减排的义务,以此来分解发达国家的负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其用意是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本,延缓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即 为资源。
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本路线: 一曰保护资源。 二曰提高再生能力。 三曰提高资源利用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 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 态;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宣传PPT
C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D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第二
要处理好保护生态与治理污染的关 系。过去一直强调要走出一条“先 污染后治理” 的路子。不同阶段面 临不同问题。现在富起来了,已经 具备了条件,要坚持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同 时,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打好 防治污染保卫战。这实际上是在偿 还过去的欠债
第三
处理好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的关系。 按照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 设 计,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要完善 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 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 全 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水、 大 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 映 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 态 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 度 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 众 参与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作用
关键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
关键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
关键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
关键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
04/ 守护绿水青山
请在此处添加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义相符合,语言描述简洁 生动,或复制内容右键选择只保留文本内容即可。
03/ 守护绿水青山
添加小标题
0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第6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 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 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 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 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 社会体系。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共 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实现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 内涵 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基本途径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思想 关于建设 生态文明 的思想 关于走文明 发展道路 的思想 关于实施 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思想
关于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思想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各种 资源环境问题在当地中国集中出现,成为制约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① 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部分重要矿产资
源保障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等进口量和对外依
存度迅速提高;
② 粗放利用和破坏浪费土地、矿产资源的现象还比较
突出; ③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突发事故增多,环境 隐患增加;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相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模板
《中国青年报· 冰点》:河南 癌症村
广东癌症村18年病死250人 河水稀释万倍仍剧毒
•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 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未来发展的严峻格局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占世界85%的 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 环境矛盾尖锐,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挑战。
安全但亟待改善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 限 严重超标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 276个多布森 283个多布森 浓度 单位 单位 淡水消耗 淡水年消耗 量 量 生物多样 百万物种年 性 灭绝数量 氮磷循环 大气年固氮 量 土地使用 用于耕种的 率 非冻土比例 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 浓度 化碳浓度 4000立方公 里 10 2600立方公 里 100
• 第二,危害性:工业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 期的,短期中看不见、摸不着。
– 人口激增。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工业革命前夕,在长达2000多 年内,世界总人口由1.53以增加到6.5至8.5亿,即增加5亿到7 亿。 在工业革命后250年内,人口由6.5-8.5亿增加到60亿, 即增加51.5亿到53.5亿。 – 环境污染。由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
目前全国生态示范区分布示意图
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有 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 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 之间的矛盾。 (2)建设生态文明有 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 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 间的矛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1
建设生态文明 的思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 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 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从采 矿过程和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 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 壤、河流底泥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通 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 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 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 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痛病,重者 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 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 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重要组成内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 任务。 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文明发展的 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 事业,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全球环 境和气候治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 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 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 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 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 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 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 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 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 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 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 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 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 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 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 的城市烟雾事件。
第六讲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新时代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要发展方向,也被视为新经济理念的代表性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同时推进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推动资源、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中包含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一起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也解决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多样性问题,例如公平性、可负担性、可支持性等。
而这些方面包括:生态保护保护环境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保护环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手段去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手段包括减排、节能、提高用地利用率、适宜的土地利用等等。
提高生态素质提升生态素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善行,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素质,需要教育从儿童开始,在社会中积极宣传并推广。
同时,为了增强生态文化体现的珍惜生态、爱护生态、还土于民等文化内涵,可以将生态文化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方式。
资源配置包括方向、内容和效率。
可以将其通过技术创新、科学规划、优化方式,有效利用资源,同时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经济应是一种韧性的、可存储的、充满生命力和人性化的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举措保护生态环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政府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引领了一波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政策。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中国政府的发展道路之一,其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例如推动清洁能源、鼓励绿色建筑、支持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四、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思想。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 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艰巨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 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 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 型社会。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 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 二、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 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三、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经 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 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 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 有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 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 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 永续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 意义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 设的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 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 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 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人民网《新安全》 (2004年 第五期)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7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水资源污染严重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8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全国各流域片的水资源情况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9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2011年, 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 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长江、黄河、珠江、 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 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 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 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 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 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
NASA发布的中国PM2.5分布图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1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二是细菌含量高。个别城市街道每立方米 空气中含菌数量达10万个,商场每立方米 空气中含菌量达数百万个。 三是煤烟型污染严重。由于我国能源结构 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 73.9%,工业燃煤的设备又以中小型为主, 能源的转化率低,导致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监测表明,GDP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 长0.55%。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一、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生态 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 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3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公报指出,汽车排放的CO(一氧化碳)和 HC(碳氢化合物)超过70%,NOx(氮氧化物) 和PM(颗粒物)超过90%。2009年,全国机动 车排放污染物5143.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 4018.8万吨,碳氢化合物482.2万吨,氮氧化 物583.3万吨,颗粒物59.0万吨。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机动车排放污染 率CO为86%, NOx 为56%;广州CO为 89%, NOx为79%。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6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 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 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被鼻腔和 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 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 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 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 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 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 症增加。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3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 任务,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4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1.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历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中国主要面 临以下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 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水平。主 要表现为:一是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 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五、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要把推 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 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 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6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 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 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以南地区拥有全国五 分之四的水量,而面积广大的北方地区只拥有不 足五分之一的水量,其中西北内陆的水资源量仅 占全国的4.6%。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 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 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 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 源的能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 方式,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 模式;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形成节约能源 资源体制机制;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 保护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 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 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0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2011年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1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和生活活动中产生 的固体和泥状物质。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 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 性废物等。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据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 量达100亿吨,并且以每年产生10亿吨的速度在 继续堆积,空气、地下水等都受到不同的污染, 因此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中国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克服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 盾,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 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2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四是汽车尾气污染加剧。中国现有汽车数量位居 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环保部2010年首次发 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透 露,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汽车产销量的飙升也带来了严重的机动车污染问 题。“年报”认为,我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 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 来源。其中,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 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9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二次粒子作为PM2.5 中的危险分子,对老年人的心梗、心绞痛 或心血管疾病会造成一定影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 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 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中国华北、华东和 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 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PM2.5:PM2.5又叫可入肺颗粒 ,PM2.5的标准, 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 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 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 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 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 对PM10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