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重力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三、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地球引力等。
2.学生思考并讨论:重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利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解答疑惑。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重力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作用效果。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并能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作用,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力在生活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题目,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讲解解题思路。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教学设计
2.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等内容。
3.视频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展示重力现象。
4.思考题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作业提交时间:
1.必做题和思考题在下次课前提交。
2.选做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师将组织展示和评价。
2.针对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设计梯度性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规律。
3.在讲解重力计算公式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避免学生将两者混淆。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重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情感。
4.通过学习重力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5.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重力定义:介绍重力的概念,指出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关系。
3.重力计算方法: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即重力G=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4.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改变运动状态、形状等。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楼层高度、估算物体质量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教案

(1)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2)检查仪器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分组实验,观察各组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表格。

(4)分析实验结果,画出G-m图像并得出实验结论。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G-m图像。

5.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针对目标3:(1)提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2)写出公式:G=mg,并写出各物理量的单位,引出g的单位是牛每千克,符号为N/kg,并解释其物理含义。

(g是一个常数,取值为9.8,初略计算可取10。

)(3)例题计算:通过书上P11的例题,板书重力计算题的格式,强调物理计算题的书写。

1. 学生理解记忆重力公式。

2. 学生解释g的物理含义,比如10N/kg代表什么。

3. 学生尝试做书上的例题并抄写题目格式。

4. 学生上交实验记录和计算题例题答案。

【课时练习】:1. 小明对身边一些物体所受重力的估测,其中正确的是()A. 一本物理书所受的重力大约是40NB. 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大约是0.5NC. 一枚大头针所受的重力大约是0.1ND. 餐桌所受的重力大约是8N2. 针对“质量为100g的木块,所受重力是多大”这一问题,班上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计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100g=1000NB. 100g=0.1kg×10N/kg=1NC. G=mg=100g×10N/kg=1000ND. G=mg=0.1kg×10N/kg=1N3.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牛?(g地取10N/k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 9.8 m/s²。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受到的重力也越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作用点。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测力计、地球仪、悬挂装置。

2. 学具:学生测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例如拿起一个物体,感受手对物体的吸引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向学生讲解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3. 演示重力的方向:使用地球仪和悬挂装置,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向学生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向学生讲解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

6. 学生实验:让学生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重力的问题,例如: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与质量: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重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5.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 表示,其中 G 是重力,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理解重力的方向,能描述重力的方向特点。

4. 掌握重力的大小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重心的概念和找法,重力大小的计算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实验器材(包括悬挂的物体和悬挂装置)。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与重力有关的现象?2. 概念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仪模型说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4. 重力的作用点: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实验演示找出悬挂物体的重心。

5. 重力的方向:讲解重力的方向,让学生掌握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特点。

6.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计算方法,让学生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7.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够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方向,能够描述重力的方向特点。

4.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心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特点。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受到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点、方向特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运用教具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地球仪、重锤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方向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重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物体掉落到地面上、为什么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等。

5. 重心概念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物体的重心,如天平实验、砝码实验等,让学生掌握重心的概念和找重心的方法。

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应用:让学生运用公式 G=mg 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2. 施力物体:地球3.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 作用点:重心5. 方向特点:竖直向下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幼儿对重力概念产生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重力的基本原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探索重力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作用;2. 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则是让幼儿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重物(如球体)、轻物(如泡沫球)、桌子、绳子;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和胶棒。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的物体,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物体不会飘起来吗?”让幼儿思考重力的概念。

2. 实验一:重力的作用a. 将重物(球体)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重物的位置;b. 用绳子将重物吊起来,让幼儿观察重物是否仍然保持下垂状态;c. 讨论重物的下垂状态与重力的关系。

3. 实验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a. 将轻物(泡沫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轻物的位置;b. 用绳子将轻物吊起来,让幼儿观察轻物是否仍然保持下垂状态;c. 讨论轻物的下垂状态与重力的关系。

4. 实践环节:重力画a. 给每个幼儿发放白纸、彩笔和胶棒;b. 让幼儿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d. 讨论重力对画中物体的影响。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学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性质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难点:重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工具(如磅秤)。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将一个物体悬挂在绳子上,让学生观察物体下垂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向下垂?”2. 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解释重力的作用点,并通过地球仪模型来展示重力的作用点。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给出公式G=mg。

3. 实践与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巩固与练习:通过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问题。

如:计算一个物体的重力,或者判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受力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重力: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解释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 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5. 重力的测量:学习使用重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方向,明白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点,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高度的关系。

5.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大小。

3. 重力与质量、高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重力计、地球仪。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物体总是往地上掉,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3.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总是竖直向下,使用地球仪演示重力的方向。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解释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举例说明。

5. 讲解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演示实验。

6. 重力计的使用:讲解重力计的原理,让学生动手操作重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方向:竖直向下。

3. 作用点:重心。

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高度有关。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重力知识,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大小。

答案:2kg × 9.8m/s² = 19.6N2. 请解释为什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7.3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3)知道重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重点难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研究过程,掌握重力的大小G=mg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请大家一起欣赏有关瀑布、跳水的两个短片。

提出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仔细观察短片,思考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现象。

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

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探究发现重力的方向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

①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凭经验;②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下落方向的关系;③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的意义。

3.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

4.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

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活动:请利用手边的工具,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检验我们的桌面是否水平?三、探究重力的大小的相关因素1.引导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重力的相关因素。

板书:重力的大小G=mg3.补充说明:g的值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补充: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的条件。

五、信息速递1、人类身高受重力的影响;2、“神州五号”飞船的相关信息;3、万有引力的初步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提问学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作用点教师提问:“重力在物体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重力的方向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重力的大小教师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重力的大小还与地球表面的纬度有关。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实验探究6.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地球表面纬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3. 重力的方向是什么?4.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描述重力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的重力作用,并能够解决与重力相关的问题。

•掌握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掌握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自由落体速度和位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自由落体速度和位移的方法。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实验记录本。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给出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你是否知道为什么物体会掉下来而不会飞起来?”让学生尝试回答。

5.2 概念讲解•教师首先提出“重力”的概念,并解释重力的特点和作用。

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摔碎的鸡蛋会落地而不会反弹?5.3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实验可以是简单的自由落体实验,例如从不同高度抛掷小球,并观察小球的落地情况。

5.4 计算练习•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可以练习计算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或者计算抛体的运动轨迹等。

5.5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带领学生讨论和探究。

例如,为什么跳伞运动员要在跳下飞机后才打开降落伞?为什么铁路上的火车不会掉下来?5.6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让学生对重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6.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上网搜索,了解更多与重力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7.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重力教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重力教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重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朋友们熟悉的事物,如苹果和地球,引导他们理解重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们能够理解重力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使得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向下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小朋友们理解重力的概念。

2. 让小朋友们能够识别重力的作用。

3. 让小朋友们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重力的概念,能够识别重力的作用。

难点: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苹果,绳子,滑轮。

学具:每个小朋友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地球上抛苹果,苹果最终落地的情景,引导小朋友们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2. 讲解:解释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仪和苹果的例子,说明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向下移动。

3. 实践:让小朋友们分组,用绳子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重力实验,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4. 讨论:让小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5. 应用:让小朋友们用纸和笔,画出他们理解的重力作用,可以是苹果落地的情景,或者是其他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例子。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重力的概念,能够识别重力的作用。

难点: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小朋友们对重力的理解程度超过了我的预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和讨论,更好地理解了重力的概念。

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在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力作用的例子,如水流向下流,树叶从树上落下等,以此来加深他们对重力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
3.强调重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4.结束语:强调重力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重力概念、计算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这些练习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重力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计算给定物体所受的重力,以及在不同高度、纬度下重力的变化。
2.提高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分析身边的重力现象,撰写一篇关于重力应用的小短文。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探讨重力在建筑、体育运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践作业:布置一项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重力方向、大小等特性。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力相关知识。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重力概念、计算、作用效果等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强调重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育学生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重力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吸引物体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3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3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

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来认识重力。

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了解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
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重力文献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教学手段
实验、课件、归纳
五、板书设计
重力
产生原因:地球吸引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作用点:重心
施力物体:地球
六、教学过程。

2019年春八年级下册物理 人教版 教案: 7.3 重力

2019年春八年级下册物理 人教版 教案:  7.3 重力

《重力》教学设计摘要:本节课设计思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同时渗透“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教材分析】《重力》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重力的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理解肤浅,仅能从物体的“轻”“重”“落地”来理解重力的存在。

这节课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景和实验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为后续知识压强、浮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铅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5.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关注自然界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通过合作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将探究重点放在梳理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上,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归纳出结论。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且理解其含义。

有效的突破了重力方向这一难点。

利用大量的实物素材让学生理解物体重心的位置,把抽象的重心具体到实物上,有效的突破了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1.分组实验器材:各种质量不同的食品,钩码,弹簧测力计;形状不用的薄纸板,尺子,小木棍。

2.演示实验器材:支架、水槽、铅垂线、水平仪(自制教具)、不倒翁、比萨斜塔模型(自制教具)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归纳出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 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 教案设计.doc

课题7.3重力学校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重点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生描述“重力方向” 过程的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的定义。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尝试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重力的存在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生活中重力产生的现象培养学生乐于实验得情感教学模式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教材准备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教学过程环模五节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整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课件展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分1、重力概念教学在激师:我们就把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趣中创设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情境,使学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物品创设不同提出问生在愉悦情境,体验重力的存在。

你感受到了什题轻松中去分一么?思考、去发师:小结学生感受,引导探究方向。

现,强化对重力概念的认识。

反馈练习一评估矫正完成练习分2、重力大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让学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想到物体所受生在探究分二重力的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请猜想!依问题引导性实验中据什么?经历科学师:引导学生讨论重力与质量数学表指导和方法的熏达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评估陶,亲身经历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成为“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知识的再发现者。

反馈练习二评估矫正完成练习分三分3、重力方向教学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物品分组探究并讨论。

师:巡视、指导。

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师:你发现了什么?师:竖直向下的含义是什么?提出问题提供产生问题情境的背景,有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反馈练习三评估矫正完成练习分四分4、重力作用点的教学:请看课本12页有关重心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力方向的应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以检验课桌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在学生实验时,一定要引导,步步跟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重心
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再向学生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如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圆盘的重心在它的圆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等。
内容新授:
这里可以向学生们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让学生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加深理解,又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这里应当向学生说明重量和质量的区别
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7.3-8的实验,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把它拉住才不会跑掉。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物重和质量的关系怎样?
学生探究:用弹簧秤测钩码的物重,并填表。
研究
对象
钩码
只数
质量
(m/Kg)
物重
(G/N)
物重和质量的比值g
(N/Kg)
钩码
1
0.05
0.5
10
2
0.10
1.0
10
3
0.15
1.5
10
4
0.20
2.0
10
精确的比值为:9.8N/Kg (g的数值在各地略有不同)
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有关重心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活动,以提高兴趣
科学世界
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不必占用课上时间。有关航天的知识,学生大多非常感兴趣,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天上的物体跟地面上的物体一样,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五、教后感
学生对在斜面上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掌握不好,把”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混为一谈.
7.3重力
课题:重力
安排课时
1课时
一、教学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公式:G=mg,知道g=9.8N/kg的物理意义
4.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规则:几何中心
不规则: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来找重心
想想议议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个不倒翁,对其原理不必深究,只要明白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就行了。
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具体原理学过杠杆以后就会明白)。
重点:重力的大小及及方向
难点:理解公式:G=mg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引入新课: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上抛的石子落回地面。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关系。
物重和质量的比值是9.8牛/千克(是一个定值)
关系式:G=mg;m为质量,g为比值(9.8牛/千克)
想一想:桥头上的标牌标有30t,它表示这坐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多少牛?
(三)重力的方向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线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也就是万有引力。
(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
(二)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竖直就是与“水平面垂直”
学生探究: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学生探究: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
(做好引导,步步跟进)
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的方向是跟水平面相垂直的。
重垂线的其他应用(如:物理天平上检查横梁是否平衡)
想一想:
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指向地心。通常把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