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宪法的由来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基本法,是治理国家的法律根据和国家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的原则和制度稳定。

宪法起源于人类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意识的追求。

下面将简要介绍宪法的由来。

二、古代宪法的出现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制定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规范。

古代近东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最早的宪法之一,其成文法体系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也起草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宪法,在当时对政治制度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近代宪法的起源近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力开始转移到议会和法庭,形成了具有宪法基础的政治体制。

英国的《大宪章》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开创了近代宪法制度的先河。

四、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发展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宪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法国绝对君主制度严重压迫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人民觉醒,他们开始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宪法,正式成立了法国第一共和国。

这些宪法对于后来世界各国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主权在人民手中的观念的兴起随着人权观念的逐渐兴起,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国家权力源于人民,国家的宪法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近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制定宪法,并以此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六、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自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中国相继制定了多部宪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

此后,中国相继修改和制定了多部宪法,逐步完善了国家的宪政制度。

七、宪法的保护和修改宪法的保护是确保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产生:英、美、法等国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从现象上看它们都直接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和结果。

作为一种新的法现象的产生,宪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只有当商品经济已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而平等、自由观念恰恰是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是与君主政治(封建专制)相对的政治形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固定下来。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的成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历史发展:一、近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但在法律的形式上,英国宪法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宪法法典,而是由各个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和形成的宪法惯例所构成的。

尽管当时的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但它揭开了世界宪政运动的序幕,无愧是近代宪法的先驱。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

它以《独立宣言》为先导,于1787年在费城制定。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宣布了共和国制度的诞生,并确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许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步成文宪法,它以《人权宣言》为其序言,在宪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它实行的议会制,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又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区别。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

它把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活动起了指导的作用。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①《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通过
马克思称它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个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② “邦联条例” ③费城集会及宪法的制定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宪法的产生
1789年7月14日,武装起义的巴黎人民攻破象征封 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8月6日,举行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 与公民权宣言》
4、英美法为代表的近代宪法特点
①确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 ②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③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领域,具 有政治法特色
④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被普遍采用
三、现代宪法的产生及发展
标志: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1918年苏俄宪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特点
①行政权力日益加强,议会权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趋势日 见明显; ②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日益重视,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经 济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成为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 ③普遍建立了宪法保障制度,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建立 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成为一种潮流;
④确认主权的相对性,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直接予以承 认、接受。
4、法律条件
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宪 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产生于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宪法的产生
①自由大宪举 ——英国近代宪法史的序幕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光荣革命”与“权力法案” ④“王位继承法” ⑤“改革法”
2、美国宪法 ——世界成文宪法的标志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1918年7月召开第5次全俄苏维埃代 表大会,通过《苏俄宪法》;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 中国早期的改良派王韬、郑观应等明确提出了 “伸民权”、“争民主”、“立宪法”、“开 议院”的政治主张,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 宪政运动的序幕。其中,郑观应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郑观应 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要求清朝政府制定 宪法、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治。 •
• (四)法国宪法 • 1789年7月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8月, 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 1791年在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的基础上,制宪会议制定了法国第一部宪法。 • 在内容上 在内容上,它以《人权宣言》为序言,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政体,宣告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和贵族爵 位、称号,赋予公民迁徙、集会、请愿和宗教信 仰自由,民主气息更为浓厚; • 在形式上 在形式上,它采用了美国式宪法的统一完整的法 典形式,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 制宪、行宪过程最为曲折,共产生16部宪法。
• 中国道德传统:有限的宪政因素,“礼”作为自 然法和一般法之间的“基本法”。 • 传统道德和政治制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列强入侵后面临制度和观念变革。 • 迟到的觉醒:一直以为是技术问题,经历了漫长 的阶段才真正认识到制度问题。 • 中国面临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 • 救亡是目的,启蒙是手段;宪政为国家富强服务, 带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
•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梁提出学习 日本,建立君主立宪主张。 • 1904年,日俄战争,进一步看到君主立宪 的优越性。派5大臣考察日、英、美等9国。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颁布《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 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 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颁布 定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规定臣民义务, 定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规定臣民义务,限 制权利。本身不为宪法, 制权利。本身不为宪法,目的是以根本法 的形式使君权至上合法化。 的形式使君权至上合法化。是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宪法重大信条十 1911年 武昌起义后, 九条》 仿英国君主宪章, 九条》,仿英国君主宪章,规定皇帝总揽 统治大权,扩大国会权力。 统治大权,扩大国会权力。

宪法学(二、宪法的历史发展)思维导图

宪法学(二、宪法的历史发展)思维导图

宪法学(二、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法律条件发展的过程英国宪法美国宪法法国宪法日本宪法德国宪法基本特征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确立资本主义根本政治原则,以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制衡,“三权分立”为根本政治原则确立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发展的趋势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增加国际协作方面的内容形式上重视人权保障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部1918《苏俄宪法》发展192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1936苏联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宪法已经巩固并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主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钦定宪法大纲》1908《十九信条》19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1913《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1914《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192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五五宪草”1936《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中华民国宪法》1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共同纲领》1949五四宪法背景通过共同纲领的有效实施,国家政权逐渐得到巩固,社会秩序逐步好转,人民安定团结局面已经形成制定一部宪法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时代特点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五次修改地位、特征、典型文本。

(宪法教学课件)第二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宪法教学课件)第二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世提出的《权利请愿书》——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 在此期间,经历了内战、克伦威尔军事 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四 个阶段。
• 这期间有影响的法律如1679年的《人身 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就此形成 了结合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判例等 内容的英宪。
• 从思想角度看,经过启蒙思想家们的宣 传教化后,这一时代无异是近代宪法的 黄金时代。
(5)19世纪以来的变迁
• 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宪法的特点: • 频繁立宪、以君主立宪为主。 • 一战以后,各国才逐渐接受民主主义,
更多地采用民主共和政体,这其中以德 国的魏玛宪法最为典型。而在苏俄,则 产生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请问:
• 为什么在欧洲中世纪便已有这样的根本 法思想萌芽呢?
(3)欧洲宗教革命至资产阶级大 革命前
• 近代宪法观念逐渐成熟的时期;
• 人们已经认为根本法应指人民与国家或政 府间的一种契约。这种观念一方面受中世 纪时与国王所订契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受宗教革命的深刻影响;
• “五月花公约”、康涅狄格宪章以及克伦 威尔军队中清教徒所拟的“人民公约”等, 使这种民约式的根本法具有了权威和近代 宪法的特点。
(4)18世纪美法革命时代
• 美法大革命是近代立宪运动的原动力和 起点;
• 自前一时期便已产生的三个观念,在此 时已深入人心,即:
• 根本法应为成文法; • 根本法须经特别机关制定; • 根本法效力高于普通法律。
• 从历史角度看,欧洲此时工业革命已经 铺开,商品经济和它背后的利益诉求对 掌握政治权力和政权极为热衷。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ppt

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ppt

1988年修宪的内容
• 1-2条宪法修正案。 •
1946年4月,陕甘宁边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旧中国的宪法发展历史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 法性文件。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式的宪法性文件。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 • 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 历史上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 件。
底制定,1947年1月1日公布。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除前
言外,由17条组成。(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 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通 过(共21条)。 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年)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简称“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 领并起过临时宪法作用。
•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通过。由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 机关、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 交政策7章组成,共60条。

③增设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机构的第4节,共2条)。
• 2.宪法规范的发展

①条文数量大大增加,共138条。(其他三部宪法分别为106条、

30条、60条)

②条文结构合理,每一个条文规定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

宪法的发展过程

宪法的发展过程

宪法的发展过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

从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诞生至今,宪法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期间,宪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从传统到现代的逐步演进。

一、早期的宪法思想与宪法的萌芽在西方,宪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探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结构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古希腊的政治家梭伦、亚里士多德等都对宪政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欧洲各国开始出现一些基本法律文件,如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法国的《人权宣言》等。

这些法律文件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但它们为宪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宪法与成文宪法的兴起1787年,美国宪法正式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美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组织形式、公民权利等基本内容,为现代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范本。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制定了自己的宪法。

三、法国宪法与宪政思想的深化法国在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成为现代宪政思想的基石。

随后,法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但都致力于制定更为完善的宪法。

法国的宪政思想对世界各国宪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代宪法的发展与完善进入20世纪后,各国的宪法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对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人权保障、民主化进程等问题,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宪法改革和法治建设。

总之,宪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政治制度、法治和人权的不断追求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将继续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宪法性文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四部正式宪法
(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
带有宪法和纲领双重性质。
历史背景: 1949年9月,革命即将获得胜利,迫切需要制 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但当时在陆 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全国人大召 开还不成熟。 作用: 在建国初期,对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 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 民经济方面起指导作用。
在经济制度一章中学习。
讨论:
1、为什么从1908年清政府炮制《钦定宪法大纲》 至1947年,有如此之多的“草案”、“约法”、 “宪法”? 2、为什么建国初期不直接制定宪法;而仅仅制定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3、如何评价我国1975年和1978年宪法? 4、我国1982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赋予总统专制独裁的权力。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中国第一部 正式宪法,人称“贿选宪法”或“曹锟宪 法”。 1925年,段琪瑞政府起草“宪法草案”,由 于国民代表会议召集不起来,未通过。 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把 “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反民主制度合法 化。 1936年,“五五宪章”——障人耳目,不付 诸实行,依旧“训政”
三、资产阶级宪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产生和发展的原因:革命的成功及商品 经济的发展。 2、过程是曲折的。 3、帝国主义时期两种趋势。 二战前:法西斯化的趋势。
二战后:民主化的趋势。
4、建立宪法保障制度 ——重视宪法的实施
第二节: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1918年7月,《苏俄宪法》问世。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宪法。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

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者手中,社会的被统治者奴隶和农民不拥有国家权力和社会的经济资源.必须使其对统治者产生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样,建立在人格独立、平筹、自由基础上的宪法当然不可能产生。

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替代了封建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迫切要求废除一切封建主义的羁绊,建立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这种经济形态对人的要求是人们必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主体,并且可以自由地占有财产,自由地出卖劳动力,自由地进行生产、交换与竞争。

这样的要求反映在法律上,是用根本法去组织政府并规范政府权力,防范权力专横并为公民的平等权利与自由提供保障,这就为宪法的产生和宪政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宪法是在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束缚,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掀起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

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来确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以平等自由为基础,以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民主政治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宪政实践须以宪政理论为先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前和其中,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自由的主张,论证了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民权代替君权、以人权代替神权、以自由代替奴役、以平等代替特权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2020/11/16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1918年7月召开第5次全俄苏维埃代 表大会,通过《苏俄宪法》;
1924年1月召开全联盟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 过第一部苏联宪法。
蒙古1924年受苏影响制定宪法
2020/11/16
3、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①两种性质的宪法共存 ②两种形态的宪法呈现一强一弱 ③三项内容在宪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8月6日,举行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 与公民权宣言》
2020/11/16
4、英美法为代表的近代宪法特点
①确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 ②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③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领域,具 有政治法特色
④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被普遍采用
2020/11/16
三、现代宪法的产生及发展
标志: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1918年苏俄宪法
2020/11/16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特点
①行政权力日益加强,议会权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趋势日 见明显; ②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日益重视,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经 济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成为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 ③普遍建立了宪法保障制度,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建立 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成为一种潮流; ④确认主权的相对性,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直接予以承 认、接受。
2020/11/16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政治生活。
2020/11/16
2、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的统治,确 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产生:英、美、法等国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从现象上看它们都直接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和结果。

作为一种新的法现象的产生,宪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只有当商品经济已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而平等、自由观念恰恰是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民主政治是与君主政治(封建专制)相对的政治形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固定下来。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的成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历史发展:一、近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但在法律的形式上,英国宪法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宪法法典,而是由各个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和形成的宪法惯例所构成的。

尽管当时的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但它揭开了世界宪政运动的序幕,无愧是近代宪法的先驱。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

它以《独立宣言》为先导,于1787年在费城制定。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宣布了共和国制度的诞生,并确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许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步成文宪法,它以《人权宣言》为其序言,在宪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它实行的议会制,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又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区别。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

它把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活动起了指导的作用。

第一讲 宪法

第一讲 宪法

(二)特别行政区
1.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我国宪法第31条(授权条款)规定 ——即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专门设立具有 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2.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法律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是爱国者的政权,而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即“一国两制” 3.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 (1)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选举产生。
居委会、村委会的任期——三年
(十三)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1.我国法院的分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高 级法院 地方各级法院分为 :中级法院 、 基层法院
各级法院分设:刑庭、民庭、经济庭、行政审判庭。
2.各级人民法院的组成——均由院长、副院长、各庭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组成。
三、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变化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949年的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具有宪法和纲领的双重属性)。 2、1954年宪法——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1975年宪法——这部宪法本质上仍是社会主义性质,但这部宪法从内容到形式存在许多问题。
4、1978年宪法——这部宪法从内容到形式存在许多问题。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性质、地位——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除对本级人民政府代表大会负责外,还要对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
实行首长负责制。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双重性质:
首先,它是一级地方国家机关,同普通地方国家机关一样,实行统一的人民代表
我国现行国家主席的特点: 1、国家主席从属于全国人大,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员会 的决定行使职权。 2、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元首,对外对内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主席不干预行政工作,比较超脱。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一)《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制定颁布的。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国家基本制度与重大问题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1954年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及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1975年宪法,由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因特定的历史原因,它从总体上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四)1978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许多是非问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还未能分清,因此尽管经过两次修改,1978年宪法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五)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其体现的基本精神有: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六)什么是国体?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七)我国的国体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有哪些?就我国而言,现行宪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4章 宪法

第4章 宪法
7、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2)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3)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5、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10、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1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
4、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这是我国宪政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
2.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了1975年的宪法,通过了1978年的宪法。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民主国家; 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 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 有制。 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没有对保 障与实施宪法做出有效规定。
确认了“文革”中国家机构的混乱状态---确认了“文革”中国家机构的混乱状态---全国人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地方革委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 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取消了国家主席、人民检察院。 规定了一些“ 规定了一些“左”的城乡经济政策----的城乡经济政策----减少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在权利和 义务的编排上先列义务后列权利。 一些条文如同标语口号,毛泽东语录。
这部宪法无论在指导思想、基本内容, 这部宪法无论在指导思想、基本内容, 还是在宪法规范及内容结构上, 还是在宪法规范及内容结构上,都是 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① 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 的限制。 的限制。 ② 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 到扩大与加强。 到扩大与加强。 政党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③ 政党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参政 议政制度化+创设宪法惯例 创设宪法惯例。 议政制度化 创设宪法惯例。 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 ④ 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 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⑤ 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宪法委员 人民法院审理具体宪法纠纷。 会+人民法院审理具体宪法纠纷。 人民法院审理具体宪法纠纷
七八宪法经过全国人大分别于1979年、 年 七八宪法经过全国人大分别于 1980年两次以“修宪决议”的方式进行部 年两次以“ 年两次以 修宪决议” 分修改。 分修改。 第一次是决定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大 设常委会,改革命委员会为各级人民政府, 设常委会,改革命委员会为各级人民政府, 将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为直接选举, 将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为直接选举,将检 察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关系改为领导关 系。 第二次是取消了公民运用“大鸣、大放、 第二次是取消了公民运用“大鸣、大放、 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这五次修订主要涉及对现行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
改和完善,例如增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环境保护等。这些修订为
01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完善和有力的法律保

总的来说,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共同纲领》到第一部宪法,再到现在的 现行宪法,以及历次修订和完善。这些宪法和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 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 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 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
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1954年《中
1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来说较为简略
1978年《中
3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是对1975年宪法的修订和完善,增加 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定,同时强调了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部宪法的制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 保障
1982年《中
4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宪法修正案 6 宪法解释和监督机制 7 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01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0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美国宪法 1)美国宪法的重要性:世界 1 上最早的成文宪法 2)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1)建国渊源中的立宪活动 崇尚契约: 《五月花号公约》——美国政治制度 两大奠基石之一(另一个:佛吉尼亚 会议) 倾心宪政 《康涅狄格基本法》
追求天赋人权 《独立宣言》 关注限制权力 《邦联条例》
五、1982年的现行宪法 (一)修改背景 (二)基本精神及历史意义 1、现行宪法与第一部宪法的关系 2、现行宪法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三)现行宪法的修改 1)修改的日期 2)修改的内容及意义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 第一次会议上的修改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 上第一次会议的修改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 第二次会议上的修改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 第二次会议上的修改
第一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
——民主和自由的曙光 Dawn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第一节 西方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Section I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onstitution 一、西方近代宪法 (一)产生的条件 1、近代宪法产生的时间:18世纪英美 法革命时代 2、宪法产生的背景
二、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 制宪的历史条件 (二) 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三)行宪的经验教训
三、1975年宪法 (一)修改背景 (二)历史评价 1、1975年宪法在内容上的错误 2、1975年宪法在实践上的不利影响
四、1978年宪法 (一)历史背景 (二)历史评价 1、1978年宪法对1975年宪法中的错误 的修改 2、1978年宪法尚待澄清的问题
2、形式上 1 1) 渊源多样化、 2) 惯例和判例广泛重视、 3) 修改频繁、 4) 修改程序简化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宪法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背景和目的 1、清政府面临危机 1)从国际环境看,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国内形势而言,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孙中山:革命党、康有为:立宪党 3)直接威胁 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被认为是立宪战胜专 制的胜利, ——成中国之巨祸,日本之巨利
3)英国宪法的内容与形式上的特 点 (1)内容上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的 完全统治权,但资产阶级革命的不 彻底和妥协、保守 (2)形式上 是不成文的宪法惯例 “柔性”的灵活性
4)英国宪法的构成 (1) 宪法性法案 如:《自由大宪章》THE MAGNA CARTA (The Great Charter) ——封建主义下产生的宪政主义 《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2)政治条件:新兴的资产阶级诞生,要求 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力——民主 3)思想条件:“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思想的影响 4)法律条件:法律体系完善、法律部门增 多的呼唤
(二)过程 1、英国宪法 1)英国宪法的重要性 世界宪政之母
2)英国宪法产生过程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权 之间的步步进逼与步步退让, 在每一次的进攻和退让中产生 一个宪法性文件。
(三)近代宪法的特点 1、确立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 法的主流 2、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具 有自由主义特色; 3、限制国家权力,其主要作用限制在 政治领域; 4、成文法被普遍采用; 5、主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二、西方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宪法产生的标志 1、德国《魏玛宪法》 1)限制私有财产权 2)限制议会权力 3)扩大行政权 4)加强国家干预 5) 国际法倾向 (最早确定公民工作权的宪法,第163条规定:“德国人民应 有可能之机会,从事经济劳动,以维持生计。无相当劳动机会 时,其必需生活应筹划及之。” 最早规定保护青少年的宪法,第122条:“应保护青年,使 勿受利用及防道德上、精神上及体力上之荒废。” )
2、德国基本法 3、苏联宪法 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苏联宪法》 4、新兴民主国家宪法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1、内容上 1
1)公民权利的扩大,人权问题强调 2)行政权力强化,权力向中央集中 3)国家广泛深入干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4)审查违宪制度完备 5)宪法与国际法相结合
王位继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 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 of the Crown) 《王位继承法》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 ——议会至上
(2)宪法性判例、习惯法、常规、权 威性著作、公民投票
2、 1918《苏俄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现代宪法的发展 1、美国宪法的现代性特征—— 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 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 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 (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 (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 (Relief)。
5、蒋介石《中华民国训政 时期约国宪法》
上述行宪的 动因—— 1、救亡 2、确认政权 目的——维护统治者的既得利益和统 治地位
吾人行宪政之难,犹在此理 念与制度皆出自西域而非生于 本土,故中国之宪政理念源于 传播,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 ——引自梁治平《宪政与分权》 总序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宪法 性文件 (一)历史背景 (二)宪法性文件的主要内容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共同纲领》产生的背景 2、《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共同纲领》的性质
2、应对危机的表现 清政府内部: 立宪派和反立宪派辩论结果 由“保守改良”——”预备立宪”
——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 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
表现:成立宪政编查馆 筹建资政院和各省咨询局 颁行《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9 月)
辛亥革命逼迫溥仪立宪——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 11)
(2)独立战争后美国的社会状况 (3)《联邦宪法》的诞生过程 1787年5月14日,费城独立厅,联邦大 会 修改《邦联条例》——制定新宪法 “弗吉尼亚方案” vs” “新泽西方案” ——康涅狄格方案 ——联邦宪法(1787年9月17日通过 , 1788年6月21
日生效)
3) 美国宪法的制宪原则和宪法内容 原则: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分权与制衡、 法治 宪法内容: (1)当初:解决三个问题 联邦的权力基础 中央的权力范围与制衡 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利划分
3、意义 1)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摧生了新的政 治制度。
2)为中国的宪政文化建设起到了开启 未来的作用。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活动 (一)历史背景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立宪活动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及其性质 1、袁世凯《天坛宪草》 2、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3、曹锟贿选《中华民国宪法》 4、段祺瑞《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2)后来:增加人民权利——《权利 法案》 (3)《解放黑奴宣言》——13、14、 15修正案
3、法国宪法 1) 法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法国部分宪法的特点 1791宪法(第一部)的特点:人权宣 言为序,确认人民主权原则,宣布主 权属于国民;确认三权分立原则。
1793年的新宪法(共和国元年宪法) 的特点:确立了共和制、平等原则、 民主精神,突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摈弃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法国 历史上最民主的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