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结局模型的结果与UKPDS后续随访10年数据相比的准确性

合集下载

糖尿病药

糖尿病药

糖尿病药物之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的药物。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PPAR 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γ。该类药物主要有:
噻唑烷二酮类 这类药物是PPARγ特异性高亲和力配体,通过提高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和降低肝糖的输出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主要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但此类药物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导致体重增加、水肿。所以寻找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血脂双重作用的药物成为开发方向。KRP-297就是这样的一种药物,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转归。糖尿病患者有非常高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而降压、降糖、降脂等积极的治疗可以产生更显著的益处。然而,EHS随访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达83%。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葡萄糖输注研究(DIGAMI)2表明,患者2年的总死亡率达21.3%。面对糖尿病控制的严峻现状,联合国呼吁各国行动起来,改善糖尿病的防治,努力使患者无并发症长期生存。
由于二甲双胍明确的益处和安全性,今年最新发布的ADA/EASD共识推荐:患者一经诊断就应采用生活方式改善和二甲双胍作为首选治疗,同时二甲双胍全程使用,这是经过充分循证医学验证的治疗方案。
非噻唑烷二酮类 除了开发TZD类化合物外,还合成了许多不含TZD药效团的药物,而与PPARα有较强的亲和力的化合物。GW1929是一种有潜力的药物,它在动物实验中作用显著。此外还有Muraglitazar(BMS-29858),Na eglitazar也很不错。
减少糖来源的糖尿病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苷酶活性,使食物中的糖不易吸收,故可降低餐后血糖。目前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 DKD取代 DN。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与 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 1·1.73 m2 或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 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AER)或 ACR。

个体间 UAE的差异系数接近 40%,与之相比 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 ACR。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

剂量范围 (mg/d)
服药次数 (次/d)
达峰时间 (h)
专搴翌
L11,
代谢产物
排泄途径
15.1 80 2.5.25

1.3
2—3

4-4 5
1-2
24
无活性 无活性
肝脏 肾脏80%、胆道20%
l一3
1.25.20 1_6 40-320
1.3
1 1.2
~4
20
10 5 9 10—12
有活性 有活性 无活件 无活性 无活性 无活性
持全天血药浓度平稳。其活性成分的释放更符合2型糖尿病
患者24 h血糖变化特点,低『f『【糖尤其是严重低帆糖的发生更少
(4级)㈨。
2.格列奈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直接刺激胰岛p细胞
万方数据
史堡凼筮塑岱逝苤查!!!!生!旦箜!!鲞筮!地垦!地』!!i!塑!!!塑!!尘:.垒Pi!;!望:!!!.!乳尘!生j 降糖治疗组,随访5年,全因死亡有降低的趋势(1b级)Fg]。 UKPDS试验后继续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格列本脲和氯磺丙 脲治疗组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3%(P=0.007,1b 级)[“。 安全性 一、低血糖风险 磺脲类促泌剂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但剂型改良后的缓 释、控释制剂、格列奈类及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 低[9瑚矧。GUIDE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水平控制相似的情况 下,不同磺脲类促泌剂所致低血糖发生风险不同(1b级)∽“。 ADVANCE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基础的降糖治疗严重低血糖年 发生率仅为UKPDS采用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为基础的降糖治 疗的1/4(1b级)”’9 J。因此,应根据不同胰岛素促泌剂的特点 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选择合适的胰岛素促泌剂,从而在保证 降糖疗效的同时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二、对体重的影响 肥胖足多种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进展的危 一、胰岛素促泌剂总的用药原则 胰岛素促泌剂用药原则

纵览多项研究,解析强化降糖之争

纵览多项研究,解析强化降糖之争

纵览多项研究,解析强化降糖之争作者:王宏才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2期就糖尿病临床研究而言,2008年可以称为“强化降糖”年。

在这一年中,探讨强化降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转归影响的几项大规模研究结果陆续发布。

年初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行动研究(ACCORD研究)降糖分支因强化组死亡率增加而中止。

就此研究结果,某些传媒开始大做文章,一味质疑“强化降糖”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甚至宣称血糖达标与否对寿命没有直接关联,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曾一时引起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恐惧与不安。

然而,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公布的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转归研究(ADVANCE研究)和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研究)并未显示强化降糖增加死亡风险,ADVANCE研究还证实强化降糖组患者有显著血管获益。

到9月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后续10年随访结果则显示,强化组患者不论微血管事件还是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

同为强化降糖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为何如此之大?差异点:不同治疗药物,治疗理念和治疗时间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

ADVANCE、ACCORD和VADT研究都纳入病程较长的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但它们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上不同。

ACCORD研究可采用任何治疗方式,唯一目的是快速降糖达标,VADT研究对治疗方式也无特殊规定,但降糖目标值高于ACCORD研究,只有ADVANCE研究明确规定使用以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为基础的强化治疗策略缓慢平稳降糖达标。

再看研究结果,ACCORD研究显示强化降糖组死亡风险增加,VADT研究虽未显示死亡增加,但也未见强化降糖有明显血管益处,AD-VANCE研究则观察到强化降糖显著改善复合血管终点,尤其是显著降低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重点提示:选择合理的药物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成为了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07): 540-545第二部分指南主要观点理由简述:一、药物干预中高血压的控制为何排在首位?1.一级预防: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0]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的血压控制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还可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优化治疗试验(HOT)[11]以及其他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的糖尿病亚组分析也显示,强化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无明显CCVD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2.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ADVANCE研究[12]显示,强化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CCVD的发生风险及CCVD发生后的死亡风险。

ADVANCE后续的6年随访研究(ADVANCE-ON)[13]显示降压对CCVD保护有后续效应。

血糖控制在病程长的ASCCVD极高危患者或CCVD二级预防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存在后续效应,但没有降低其死亡。

ADVANCE-BP[12]显示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治疗5年,可有效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对ASCCVD一级预防均有效,但相对而言高血压的控制具有较短时间可获益,安全性高,治疗及监测简单等优势。

且目前缺乏降糖治疗降低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者死亡和ASCCVD死亡的证据。

二、使用他汀的重要性为何超过控制血糖?1.一级预防:在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中纳入2 838例糖尿病患者,随访3.9年,因阿托伐他汀组疗效显著而提前终止,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随访3.9年)[14]。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试验(ASCOT)糖尿病亚组中,阿托伐他汀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23%(随访3.3年)[15]。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流程(全文)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流程(全文)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流程(全文)随着对糖尿病与血管疾病关系认识的日渐加深,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CVD)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

两者就好像是硬币的两个面,一方面,糖尿病本身就是冠心病的等危因素。

反之,很多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也患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状态。

为提高心脏-糖尿病(cardio-diabetes)的诊治水平,糖尿病与冠心病专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冠心病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为此,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SAD)以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为基础,联合发表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指南,制订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疗流程(见图1),并提出一系列较为完整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图1 2007年ESC/EASD有关冠状动脉疾病与糖尿病的诊治流程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据估计,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95亿,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3.3亿甚至5亿。

多项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II型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由于无症状而多年不被发现。

与此同时,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低(IGT)人群也将由2007年的3.09亿增至2025年的4.20亿。

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之间有连续性关系,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升高1%,CVD危险会以特定幅度增加。

与无糖尿病者相比,男性糖尿病患者CVD风险增高2~3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则增高3~5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Framingham 研究率先明确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一旦患有糖尿病则失去了性别的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更高的的机制尚不清楚。

一项包括37项研究共447064糖尿病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与糖尿病有关的致死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5.4 %vs 1.6%,P<0.001)。

与非糖尿病相比,女性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3.5(95%CI 2.70-4.53)和2.06(95%CI1.81-2,34)。

浅析ACCORD、ADVANCE、VADT、UKPDS+posttrial研究之后的降糖策略

浅析ACCORD、ADVANCE、VADT、UKPDS+posttrial研究之后的降糖策略

2.1 第1种可能是不同的药物导致不同的结果。 例如:UKPDS研究相同的血糖控制(HbAlc约 8%),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均能降低总死亡率, 但是二甲双胍明显低于磺脲类药物,而联合应用效 果居中。对于心血管保护方面,虽然二甲双胍能改 善心血管的预后,但联合应用则此种效应未见明显 阳性结果,并且大型的回顾性分析证实了此种结果。 在VADT研究中,以胰岛素为基础药物的治疗方案 是心血管死亡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这可能与胰岛 素能引起更多的低血糖事件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风 险有关。但是这种联系是反映与药物有关还是与这 种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条件有关,还值得讨论。 2.2第2种可能的解释是低血糖问题。在老年,尤 其是在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
多数国家都极为普遍。虽然我国MS发生率相对较
低,但其绝对数仍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MS能使 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为此,改变不
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迫切需要寻求防治
MS的有效方案,以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
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2]
rL 纠 rL "
列 们
r;L"
引 rL 明 rL m
似rdiov蹴ular disease[J].Circ J,2010,74:456—46I. 缶I'ilov J。lngelsson E。Sundstrom J,et a1.Impact of body m娜 index and tlle metabolic syndrome On the risk 0f cardiovascular
中国拓床医生2010年弟38豢弟6期(忌413)
·专题笔谈·
年后续研究中,强化治疗组的患者持续获益。 2 4个大型研究不同之处

适时联合-及早达标——糖尿病患者起始联合治疗策略探讨

适时联合-及早达标——糖尿病患者起始联合治疗策略探讨

研究者们跟踪并记录了≥25岁、HbA1c检测≥5次并经过MACE检查的26395例T2DM患者数据。采用COX比例风 险模型,以HbA1c的波动作为时间因变量。根据初诊至其后1年的HbA1c阈值进行分组,评估血糖轨迹对MACE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CI)。A组:HbA1c 6.5-7.4%;B组:7.5-8.9%,C 组::≥9.0%。协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暴露、既往)、收缩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国未及时起始联合治疗的T2DM患者比例更高
调查显示,中国T2DM患者中,HbA1c不达标(>7.0%)者,仍有60%左右仅使用一种口服降糖 药物;若以<6.5%为目标值,则约75%的不达标患者仅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物
2010年
20.7%
16.0%
27.7%
15.2%
20.4%
2009年
24.8%
16.3%
WP Teng et al. BMJ 2020;369:m997.
糖尿病是60岁以下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归因于糖尿病的死亡例数(20-79岁)
1169200 1097000
853500
2019年,大约有420万成年人(20-79岁)死于 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就有1人 死亡。在此年龄组中,糖尿病占全球全因死亡
*与HbA1c<7.5%相比, P<0.01
复合CV事件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自1990年诊断为T2DM的患者,随访至2012年,共计105477例患者,中位随访5.3年,其中 48036例患者接受了强化治疗(HbA1c>7或7.5%),接受强化治疗<6个月,<1年,<2年的比例分别为26%,36%和 53%,评估延迟强化治疗的结果 强化治疗:联合第二种OAD或联合胰岛素治疗;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衰或卒中

自我报告结局测量工具助力耐药结核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自我报告结局测量工具助力耐药结核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

患病后患者会产生结核分枝杆菌,且当其对1种及1种以上治疗药物出现耐药性时,形成耐药结核病。

根据相关调查,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有近50万人患上耐药结核病,其中采取治疗的患者和治愈率分别为30%、57%。

由此可见,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中耐药结核病不容忽视。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指出我国耐药结核病现状[1]:2013年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利福平耐药发生率分别为7.1%、24.0%,同全球相关统计数据(3.6%,17.0%)相比明显偏高。

因此在四川绵阳地区开展耐药结核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方式及工具开发应用、以护士为主导依据患者报告内容给予措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可接受性,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大意义。

不仅能为防止结核病传染、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还能有效防治结核感染,促使该疾病患者治愈率、生存率明显提高。

所以应积极进行绵阳地区耐药结核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是绵阳四0四医院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四川省新发结核病例数仍超全国平均水平,而绵阳市年新发结核病例数约50/10万,位居全省偏前。

我院作为绵阳市传染病唯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绵阳市感染性疾病护理专委会主办方,有义务对全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护理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陈仲丹[2]指出,来自几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数据显示,2020年1~6月,结核病病例报告数急剧下降。

因此预防和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任务紧迫。

结核病的出现、发展以及传播,会对当地居民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对此情况,我院将根据以下标准开展工作。

对于耐药结核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可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PROMs)为基础,结合该工具的特点、开发过程,将工具修改与选择标准同患者相结合,从而展开临床研究并进行数据处理,研制应用于耐药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和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工具,其测量量表的信度又称可靠性或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中对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给予更加优质的护理管理奠定基础。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焦点从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焦点从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收益 胰岛素治疗进程
➢ 病例分享
2020/11/20
胰岛素做为新诊断T2DM起始治疗
——实验背景介绍
436例入组
26人不符合入选标准
410例随机
17人拒绝参加,11人撤出
CSII n=137
排除4名 失访18例
MDI n=124
排除6名 失访10例
OHA n=121
排除13名, 7名因副作用撤出
“…从诊断开始就应该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 控制在理想范围并且持之以恒,从而显著减 少心梗、全因死亡、微血管病变…”
——UKPDS后续随访研究
2020/11/20
Rury R Holman 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2008;359:1-13
Light 研究
法国761个中心进行的观察性研究
• 一级终点
评估内科医生起始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 疗的策略管理
• 二级终点
血糖控制(HbA1c、FBG) 体重变化 低血糖发生率
Vergès B,et al. 2009 EASD Poster. Poster number 972 2020/11/20
ACCORD、ADVANCE与VADT研究目的及设计
研究目的
• 三者均为观察接近正常的血糖控制是否能够降低心血 管事件的风险
试验设计
• 三者均采用析因设计,ACCORD研究和VADT研究中 受试者随机接受强化或标准的降糖、降压和调脂治疗 ,ADVANCE研究中,受试者随机接受强化或标准的 降糖、降压治疗
• 2型糖尿病诊断时,只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导语: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人就饮食就比较随便,有时候不控制,进食大量的油腻食物,最后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了。

二级高血压是高血压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人就饮食就比较随便,有时候不控制,进食大量的油腻食物,最后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了。

二级高血压是高血压当中的一个类型,那么二级高血压严重吗?这是很多患者非常想知道的,我们来听听相关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

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

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

多科整合模式下的全院血糖管理V2ppt课件

多科整合模式下的全院血糖管理V2ppt课件
提供服务的核心成员: 专科医生、专科护士、 专职营养师 提供服务的外围成员: 心理学家、药剂师、其 他科室医生、联络护士、 社会工作者
• 为患者提供连续、动态、整体的优质护理服务 连续——从入院到出院后 动态——通过每日评估不断更新护理服务
整体——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健康指导
• 宋岳涛. 老年病的多学科整合管理.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2):118-120 • 屠云. 团队管理模式对糖尿病病人的积极意义. 全科护理 2009, 7(9):2309-2310
良好血糖控制 延缓并发症发生
•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纳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9例, 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随访10年,强化治疗组的微血管并发 症减少25%
• 继续随访10年后发现:虽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已无差异,但强化治
疗组的微血管病变风险仍减少24%,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5%
Team leader 内分泌医师/ NP/CNS
血糖管理委 员会
开业护士 (NP)
临床护理 专家 (CNS)
医师助理 (PA)
营养师 (RD)
注册护士 (RN)
糖尿病教育者、药剂师、ICU 医师、心胸外科医师、住院医 师、麻醉医师、实习医生、
质量改进工作人 员、研究员、信 息专员
1. Annabelle Rodriguez,Michelle Magee. Best Practices for Interdisciplinary Care Management by Hospital Glycemic Teams: Results of a 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 Survey Among 19 U.S. Hospitals. Diabetes Spectrum Volume 27, Number 3, 2014

预测结局模型的结果与UKPDS后续随访10年数据相比的准确性

预测结局模型的结果与UKPDS后续随访10年数据相比的准确性

预测结局模型的结果与UKPDS后续随访10年数据相比的准确性(Diabetes Care. 2012 Dec 28)题目:使用试验后10年监测数据实时验证UKPDS结局模型(Temporal Validation of the UKPDS Outcomes Model Using 10-Year Posttrial Monitoring Data)目的:评估英国预测结局模型(UKPDS-OM)预测UKPDS试验后监测(PTM)期的临床结局。

研究设计和方法:1997年试验末期,UKPDS研究中原始招募的5102例患者中4031例存活患者回到他们日常的护理提供者那里,并没有试图保留在治疗组中。

收集5年PTM风险因子数据和10年的临床结果数据。

首先使用UKPDS-OM 预测HbA1c、心脏收缩血压、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和吸烟程度的可能进程,再次使用UKPDS-OM估算7种主要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首次发生的可能性。

模型预测将与PTM数据观察到的主要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因子时间路径和存活可能性做对比。

结果:UKPDS-OM预测的风险因子时间路径与观测到的HbA1c(至3年)以及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相似,但是低估了心脏收缩血压和吸烟程度改变。

预测10年事件的可能性与那些观测到的失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肾衰竭相似,但是心脏衰竭和任何原因的死亡的预测较高,卒中和截肢术的预测较低。

结论:除卒中、截肢术、心脏衰竭和任何原因死亡外,UKPDS-OM能够准确预测10年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及4个风险因子时间路径中的2个。

依据PTM数据对模型进行升级的新版本正在研发中。

(选题审校:陈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UKPDS-研究结果全解读

UKPDS-研究结果全解读

UKPDS-研究结果全解读郭艺芳教授深度剖析:您完全了解UKPDS 研究吗?2016-03-05 07:35来源:丁香园作者:郭艺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人类抗争糖尿病征程中的一座丰碑,为我们认识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

就其科学意义而言,过去没有、将来也很难有其他研究与之抗衡。

然而近20 余年来,很少有人关注该研究的全貌,许多医生认为UKPDS 研究只是证实降糖获益的一项随机化临床试验而已。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UKPDS 系列研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全面了解UKPDS 研究内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降糖治疗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合并症发病风险的影响。

本文简单归纳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内容,供参阅。

1. UKPDS 7(1990 年)以3044 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论证了控制热量摄入与减轻体重对于降低空腹血糖的重要性。

2. UKPDS 9(1993 年)以672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N- 乙酰葡糖胺酶、尿蛋白排泄率与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

3. UKPDS 10(1993 年)共纳入3776 例无明显心血管病的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肥胖、缺乏运动、吸烟、血糖控制不佳、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关系。

而强化降压、对房颤患者常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16. UKPDS 31(1999 年)关于 2 型糖尿病MODY3 基因突变的研究。

17. UKPDS 33(1998)旨在探讨与常规降糖治疗相比,应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对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共纳入3867 例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位数年龄54 岁,随机分别纳入磺脲或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或常规降糖组。

研究终点包括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糖尿病相关死亡、全因死亡。

经过10 年的随访,其主要结果如下:强化降糖组与常规降糖组HbA1c 分别为7.0% 与7.9%。

利用Framingham、UKPDS和ASCVD风险评分计算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SAS宏程序

利用Framingham、UKPDS和ASCVD风险评分计算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SAS宏程序

利用Framingham、UKPDS和ASCVD风险评分计算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SAS宏程序程慧; 林彬彬; 孙宏鹏【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年(卷),期】2019(026)006【总页数】3页(P401-403)【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SAS宏程序; Framingham; UKPDS; ASCVD 【作者】程慧; 林彬彬; 孙宏鹏【作者单位】215123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社会医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1; R-05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心血管疾病目前居全球死因首位,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1]。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为2.9亿[2]。

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同时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十分复杂,且发病过程较为缓慢,潜伏期长,因此有必要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识别高危人群,从而进行合理干预,以达到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健康的目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研究,并先后推出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方法,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3]、首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分[4]、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评价[5]等。

Framingham、ASCVD和UKPDS风险评分的计算较为繁琐,在进行个体和群体的风险预测中,使用非常不便。

因此,本文编写了一套用来评估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并且效率较高和通用性较强的统计分析SAS宏程序,方便研究者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1 基本原理性别特异的Framingham和ASCVD风险评分可采用Cox模型进行计算,其模型为:其中,是参与者未死于冠心病以外原因时,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风险,S0(t)为随访时间t的基线生存率,βi为估计回归系数(见表1、表2),Xi是对数变换后的第i 个连续型风险因素值,为风险因素的均值,p为风险因素个数。

预防医学本科-习题

预防医学本科-习题

预防医学复习题绪论A1 型题1.预防医学的对象( E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健康生态模式是 ( D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B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健康生态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B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更着重于护理于康复C.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B )A.急性病B.慢性病C.传染病D.常见病E.地方病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E.血吸虫病9.免疫接种所起的作用( E )A.仅保护个体B.仅保护家庭C.仅保护群体D.仅保护个体和家庭E.既能个体也能保护群体10.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是( C )A.希波克拉底B.《易经》C.《黄帝内经》D.孙思邈E.朱震亨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A. 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B ) 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B.心脑血管疾病C. 白血病D.食物中毒E.流感13.以下哪一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三级预防( C )A. 控烟B.体力活动促进C.高血压管理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14. 健康权是 ( C )A.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低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B.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一般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C. 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D. 保证他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E. 保证他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低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15. 社会支持网络是( D )A. 社会为使人们提供使用的万维网B. 政府为贫困家庭提供的支持系统C. 单位为职工构建的救济支持系统D. 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E. 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的相互支持关系16. “健康生态模型”强调( E )A. 生物的多样性对人健康的作用B. 人群中男女老少的协调共处C. 维护环境质量和保护动物来促进人群的健康D. 城市化和过多的建筑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E. 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17. 物质环境包括 ( E )A. 在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B. 在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C.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化学和生物因素D.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E. 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A2 型题18.McKeown 分析了英格兰与威尔士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结核病死亡率变化情况,从图绪-1 可见,随时间的变化,结核病死亡率在不断下降。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__答案2013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__答案2013

答案题目A 在人群中确定两个事件最理想的研究疾病预后的流行病学设计是( )BD 指南的制定应有一个小组来完成,正确估计样本含量需要参考把握度,一般不能低于( )CD 造成不对称的可能原因有在提供预后的证据上,( )结果可能更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更能代表各种特征病人的整体预后BC 在使用降血压药物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D 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中预防医学的基础是指( )AA 与队列研究相比较,病例对照研究的弱点是C 有关临床指南,下列哪些说法不够准确由随机误差造成的不同研究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指( )C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的各类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最低的是( )B用于评估防治效果的研究属于( )CA 以下哪种证据提供方式属于决策者主动的“拉式”法?A 以下哪个替代结局被证明是有效的?A 以下关于替代结局的说法哪个陈述是正确的?D 需治人是防止一种样本量是影响研究的费用和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科学地估计适宜的样本含量。

正确估计样D验证临床决策的有效性最可靠的方法是( )BC 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B 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D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主要是受下列哪项的影响?研究副作用的方法主要是( )CA 循证医学的早期倡导者,认为B 现阶段《临床证据》主要集中在下列指标属于绝对效果指标的是( )D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效果指标的是( )C下列有关医学决策说法错误的是( )?CC 下列有关系统综述说法错误的额是下列有关病例对照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C下列有关比值比说法错误的是( )BD 下列选项中用于描述后指标有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常见的描述诊断方法准确性的指标是( )AD 下列选项中属于流行病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临床路径执行计划均应包括的部分( )BA 下列选项中可以方便的A 下列选项属于医学研究中的金标准”的是下列选项属于临床指南的制定方法的是( )DB 下列选项的说法不确切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C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下列属于证据系统的是( )DA 下列哪种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原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追溯假定病因的方法。

循证医学 答案版

循证医学 答案版

医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A 科研设计B 选题和确立问题过程C 收集资料D 撰写论文临床研究的选题依据是A 入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B 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疾病负担重的问题C 以国外正在或已经开展的研究为依据D 与国际接轨进行临床疗效考核实验设计时,下列那一条是错的A 随机分组,设计对照B 要有足够的样本数C 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D 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样本量B 消除抽样误差C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D 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临床试验中的“双盲”研究是指A 研究对象既不知道所属组别,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B 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分组情况C 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D 研究组接受新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某心血管内科医师欲研究一种新型降压药的效果,试验组以该降压新药为干预措施,对照组最好给予A 疗效明确的另一种常规降压药B 另一种新进使用的降压药C 不施加任何处理D 安慰剂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A 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B 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C 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合的样本含量D 样本含量越大约好某广告声称:“用金霉素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900名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

”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A 正确B 不正确,因为不是根据率比较C 不正确,因为没有对照组D 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太少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 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标准设计方案B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C 适用于任何类型临床类问题的研究D 可用于疫苗效果的评估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时,下列何项考虑是正确的A 应选择有暴露的病例B 应选择有暴露的对照C 应选择无暴露的对照D 不应考虑其有无暴露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B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C 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D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其目的是A 使试验更有代表性B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C 使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D 使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A 非随机对照B 自身前后对照C 随机同期对照D 不同医院的对照有关ROC曲线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 可确定诊断试验的参考值B 比较两个以上独立的诊断试验的优劣C 曲线下的面积越接近1,则该试验的准确度就越高D 曲线上敏感度最高的点或邻近点是确定参考值的最佳临界点关于多中心临床试验,不正确的说法是A 完成临床试验的时间较短B 获得结论适用面广C 由多个中心各自独立完成D 研究管理及执行比较复查关于疾病预后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 预后因素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B 预后因素是指作用于健康人,能使其增加患病危险性的因素C 早期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预后D 医疗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病人的病程等会影响预后对慢性疾病的临床干预研究,除了常规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外,目前提倡考虑A 生命质量、卫生经济学指标B 统计学指标C 病程、病史特征D 生存率、死亡率指标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A 病例对照研究B 现况调查C 队列研究D 随机对照试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死亡率为5%,无治疗的对照组死亡率为10%,两组死亡率差的95%可信区间为(-5%,20%),以下哪个结论最为恰当A 该治疗无效B 该治疗有害C 两组死亡率的差别没有实际意义D 该治疗可能有效,也可能有害,尚不能作出结论与队列研究相比较,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A 花费大,时间长B 确定可疑暴露因素时容易出现偏差C 确定疾病情况时容易出现偏差D 很难保证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随机对照试验控制偏倚的主要措施是A 对比B 限制C 随机分组D 多元回归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不适合于研究病因主要是由于A 伦理原因B 代表性不好C 真实性不好D 费用太高在临床研究中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A 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B 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C 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D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下列哪项说法违背了诊断性试验的基本原则A 应确定某疾病诊断试验的金标准诊断方法B 应纳入足够的样本量C 采用双盲法的比较和评估并不能影响结果真实性D 诊断性试验和金标准诊断同期进行决定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内部真实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该研究使用的偏倚控制措施B 该研究的样本量C 该研究的研究设计类型D 该研究的代表性关于研究证据的内在真实性,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避免随机误差的程度B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C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的临床适用价值D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 具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就有外部真实性B 增加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可改善外部真实性C 没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也可能有外部真实性D 只有内部真实性而无外部真实性的证据,难以推广应用至人群以外临床研究证据按来源分为A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证据B 试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证据C 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D 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一位研究者为了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他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名为患此病的新生婴儿,然后查阅了婴儿母亲的孕期保健和产科分娩记录,因素,该项研究属于A 病例对照研究B 临床试验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队列研究开展临床研究时,有关排除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只要制定纳入标准即可,不需要专门制定排除标准B 排除标准不是纳入标准的对立面,两者是互补的C 制定排除标准,可进一步提高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D 有试验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者应列入排除范围E 一般将孕妇列为新药评价试验的排除对象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B 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同时进行研究C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场所相同D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期间一致E 纳入研究的对象不能退出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重点考虑下列哪些要素A科学性B 可行性C 创新性D 效能性E 复杂与全面性内在真实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A 设计方案是否优选B 实施方法是否正确C 统计方法是否正确D 干预措施的效应大小E 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临床研究设计中设对照组的目的在于A 排除干扰因素B 使样本具有代表性C 使结果具有可比性D 使符合样本条件E 使符合研究目的实验性研究具备下列哪些特征A 设对照组B 随机分组C 人为施加干预措施D 必须盲法E 足够的样本量临床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到A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B 研究设计严谨C 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D 临床研究的特殊性E 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在临床研究设计中,提高比较组均衡性的方法包括A 保持比较组样本含量相等B 明确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C 采用随机化分组D 统一临床指标检测标准E 采用匹配设计方案在临床药物疗效评价研究中使用的安慰剂应该与试验药物A在色香味上相同B 在给药途径上相同C 在治疗效果上相同D在给药途径上相同E 在毒副反应上相同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点包括哪些A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入组,组间可比性好B 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入组,可减少选择性偏倚C 盲法测量结果,结果更真实可靠D 不存在伦理问题E 高质量的单个RCT,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可用于疾病预后的评价指标有A 病死率、生存率B 病残率C 复发率、缓解率D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E 患病率有关生命质量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生命质量是患者的主观感受B 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生命质量,即便是患同一疾病、或患同一疾病相同以完全不相同C 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文化背景、期望、价值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要求等D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生命质量可以不同E 生命质量不能用于评价疾病预后的指标循证医学是指A 利用系统评价的医学B 利用meta分析的医学C 将最佳证据、医生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有机结合的医学实践D 查找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A 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B 最佳的研究证据C 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D 患者的参与和合作关于循证医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最佳证据在用于具体病人的时候具有特殊性,必须B 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唯一强调的是证据C 循证医学不等于Meta分析D 循证医学实践不一定会降低医疗费用关于循证医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循证医学是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实践和患者利益结合之上的B 临床研究的可靠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C 循证医学不包括医师长期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D 循证医学要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关于循证医学所指的证据,以下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关于同一临床问题的证据,证据的可信度有高低之分B 不论实践问题是什么,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总是高于前瞻性研究的证据C 关于治疗效果,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一般高于前瞻性研究的证据D 当证据显示治疗无效时,证据将是决策的主导因素常用研究设计方案中,按其科学证据强度排序,最好的是A 横断面研究设计B 随机对照试验C 队列研究设计D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循证医学实践中,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A 强调临床干预,但不排斥基础研究B 强调随机临床试验,但不排斥非随机的研究报告C 强调现有最佳证据D 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无价值的根据循证医学,下列哪一项证据对临床实践最有指导价值A 专家意见B 传统综述C 系统综述D 临床经验以下哪个问题不属于循证医学临床问题的类型A 一般性的问题B 特殊的临床问题C 患者所关心的问题D 医学所关心的问题下列哪个属于特殊的临床问题A 患者如何发病B 干预措施的选择C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D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产生临床证据的根本源泉是A 临床经验的积累B 文献资料C 医学研究D 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提供者与应用者对以下什么技能的要求是一样的A临床实践B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MEC 临床统计学D计算机应用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A 随机对照试验B 病例对照研究C描述性研究D 临床实践指南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A Meta 分析B 综述C 横断面研究D 系统评价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提出的问题涉及面较广B 全面的原始文献来源C 结果的合成多采用定量方法D 有严格的评价方法系统评价与叙述性文献描述的主要区别是A 回顾性研究B 检索原始文献C 严格评价原始文献D 存在偏倚关于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A 为一种回顾性研究B是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而进行C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分析D 系统评价的质量与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密切相关关于Meta分析,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A 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独立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B 数值变量资料可以选用均数差值(MD)或标准化均数差值(SMD)作C 分类变量资料,可选择OR、RR、AR和NNT等作为效应量D 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异质性检验的结果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A 相关性检验B 异质性检验C 回归分析D 图示研究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A 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B 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D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中存在的主要偏倚是A 文献库偏倚B 纳入标准偏倚C 发表偏倚D 筛选者偏倚失安全数越大,说明A 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B 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C 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D 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A 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B 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 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D 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以下哪个不是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式A 改变纳入标准B 排除低质量研究C 采用不同模型合并效应量D 计算失安全数Meta分析的目的不包括A 增加检验效能B 估计偏倚大小C 获得最佳证据D 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以下哪项不属于评价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A 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追踪到疾病的最新进展B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重要C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真实D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患者在现今的循证实践里,以下哪项做法最为合理A 应首先考虑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有效的治疗B 应停止使用那些尚没有通过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现行治疗C 未经高质量研究证明有效的药物不应引入医学实践D 出于资源的限制,应优先使用那些成本效益最好的治疗关于证据和实践,以下哪种说法是最恰当的A 高质量研究证明十分有效的措施,就足以使用于本地病人,并使他们从B 高质量的证据不等于高质量的决策C 群体研究的证据不能用于指导关于个体病人的临床实践D 目前只是基于经验的中医药措施不属于循证实践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可适用于那些医学实践活动A 病人的诊疗B 临床指南和统一流程(又称临床路径)的制定C 医疗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制定D 医学实践的一切活动下列哪个不是国际新进最佳证据的来源A 医学杂志B Cochrane图书馆C 临床证据D 美国内科学杂志的ACPJC附刊关于循证决策,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现有资源的多少影响决策B 证据本事不是决策C 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决策D 国际上的高质量实践指南总是可以在我国使用的根据循证医学,下列哪一项证据为I级水平的证据A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B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C 专家的会诊意见D 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下列属于原始证据来源的是A Cochrane图书馆B 循证医学评价C 指南数据库D medline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A 研究者的学术权威性B 内在真实性C 临床重要性D 适用性E是否为自己所需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是A 首先阅读结果与结论B 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C 只要阅读摘要D 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E 根据研究证据类型进行评价循证医学中最佳临床证据应具有那几个特征A 时效性B 真实性C 重要性D 实用性E 可靠性关于循证医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是全面收集证据B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医师的良好技能C 循证医学强调的是科学证据及其质量,因此医师的经验可以忽略D 循证医学注重后效评价,止于至善E 循证医学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关于循证医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循证医学不否定医师个人经验,但绝不盲从经验B 循证医学实践可以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C 只要掌握了系统评价过程,也就掌握了循证医学实践的全部D 实践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结合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E 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病人或个人的实践经验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证据有关叙述性文献综述,下列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 收集支持各种观点的研究文献B 综述者不能只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参考文献C 能够进行定量统计分析D 应该对引用文献进行严格评价E 公正归纳总结各种学派意见有关系统评价,下列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是一种文献综述形式B 每篇系统评价只针对一种临床问题,如治疗C 要收集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献D 必须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E 每篇系统评价均要进行定量分析,即meta分析叙述性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的区别包括A 涉及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同B 是否系统、全面检索相关文献C 是否为回顾性研究D 综合文献信息的方法E 是否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中文献质量评价是指评价A 选择性偏倚B 实验偏倚C 失访偏倚D 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E 测量偏倚系统评价中资料的分析和合成应包括A 定性分析B 同质性分析C meta分析D 敏感性分析E 亚组分析进行meta分析时,如果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过严,那么ACA 各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很好B 符合要求的文献很多C 可能会失去增加统计学功效、定量估计研究效应平均水平的意义D降低了met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E 没有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B meta分析一般不对各独立研究中的每个观察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C meta分析报告结果时,可不考虑研究背景和实际意义D meta分析的结论推广时应注意分析干预对象特征及依从性,干预场所等E meta分析可能得不到明确的结论下面那些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A 随机对照试验B 系统评价C meta分析D 临床实践指南E 病案报道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应包括A 高素质的临床医生B 最佳的研究证据(成果)C 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D 新药物或新医疗器械E 良好的治疗环境。

循证医学证据

循证医学证据

首都医科大学写在课前的话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医学,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兴起最权威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是评价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的方法,因此能得出真正值得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

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掌握循证医学的定义、实施步骤、几个研究实验的结论,了解临床指南、严格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时需要考虑的方面、Loeb氏医学法则。

一、概述(一)定义循证医学指慎重、准确、明智地运用当前获得的最有利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及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措施。

(二)实施步骤1.提出问题(Question formulation):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找出要解决的问题;2.搜寻证据(Evidence search):根据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3.明辨是非(Critical appraisal):对文献进行严谨评价和判断;4.恰当运用(Evidence application):合理应用最恰当、最有力的证据;5.评估结果(Outcome evaluation):采取最适宜的诊断方法,估计预后,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证据来源1.数据库;2.网站;3.期刊和专著(1)Cochrane图书馆:通过查询可免费获取Cochrane系统的评价摘要;(2)NGC:美国的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是一个提供临床实践指南和相关证据的功能完善的数据库,至今已有将近900个指南,网址:,权威的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如Medline等;(3)中国循证医学/ Cochrane中心:。

(四)面临问题1.片面性,不客观,如证据多由厂家提供;2.把某些证据当指南;3.证据与患者具体情况不符;4.对同一问题不同实验得出结论的矛盾之处,无明确解释。

(五)临床指南临床指南是系统发展的陈述和建议,是医务人员给予患者适当诊疗的指南。

因此,它是把大量的医学知识转为规范和应用的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结局模型的结果与UKPDS后续随访10年数据相比的准确性(Diabetes Care. 2012 Dec 28)
题目:使用试验后10年监测数据实时验证UKPDS结局模型(Temporal Validation of the UKPDS Outcomes Model Using 10-Year Posttrial Monitoring Data)
目的:评估英国预测结局模型(UKPDS-OM)预测UKPDS试验后监测(PTM)期的临床结局。

研究设计和方法:1997年试验末期,UKPDS研究中原始招募的5102例患者中4031例存活患者回到他们日常的护理提供者那里,并没有试图保留在治疗组中。

收集5年PTM风险因子数据和10年的临床结果数据。

首先使用UKPDS-OM 预测HbA1c、心脏收缩血压、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和吸烟程度的可能进程,再次使用UKPDS-OM估算7种主要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首次发生的可能性。

模型预测将与PTM数据观察到的主要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因子时间路径和存活可能性做对比。

结果:UKPDS-OM预测的风险因子时间路径与观测到的HbA1c(至3年)以及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相似,但是低估了心脏收缩血压和吸烟程度改变。

预测10年事件的可能性与那些观测到的失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肾衰竭相似,但是心脏衰竭和任何原因的死亡的预测较高,卒中和截肢术的预测较低。

结论:除卒中、截肢术、心脏衰竭和任何原因死亡外,UKPDS-OM能够准确预测10年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及4个风险因子时间路径中的2个。

依据PTM数据对模型进行升级的新版本正在研发中。

(选题审校:陈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