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摘要:广西针对自身处于西部地区的实情采取了相应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西部其他地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借鉴之处,但西部地区应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促使人才留下来。

关键词:广西人才发展现状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人才的需求一、广西人才资源发展现状2014年1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

该《报告》对广西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1 年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全国第16 位,居西部地区第2 位;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

对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广西来说,其人才资源发展取得这些成绩与广西实施引人用人留人战略有密切关系。

(1)广西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2010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依据广西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环境等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并据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一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截止2013年,广西与北大、清华等17所"985"重点高校签约选调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青年后备人才队伍中。

二是以"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

广西的经济、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生活环境等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要外部的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来广西安家落户难度较大,于是广西采取了"柔性"引进方式。

"柔性"方式即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广西从事咨询、讲学、兼职、技术诊断、技术入股、兴办高新企业等,通过运用 "智力嫁接"、"科技联姻"、"客座顾问"、"远程会诊"、"兼职兼薪"等形式达到人才共享的目的。

关于促进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思考

关于促进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思考
首 . 次 才 是 工 作 环 境 , 居 第 三 的 是 单 位 前 景 。 场 其 位 市
导人才流动 、


词 :欠发 达 地 区 :人 才流 动 ;政 策 导 向 文献标识码 : 文 章编 号 :1 0 - 2 7 (0 1 1 0 6 — 3 0 7 8 0 22
收 稿 日期 :2 1 — 8 2 010—0
用 逐 渐 凸 显 出 来

人 是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 众 多 社 会 资 源 中 “ 才 资 在 人 源 是第 一资 源” 人才 在社会 各领 域 的每一 个新 突破 , 。
都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一 次 新 飞 跃 人 才 流 动 对 社 会 的 全 面 进 步 起 着 一 种 催 化 和 加 速 的作 用 。从 社 会 变 化 总 趋 势 看 . 个 循 环 变 化 过 程 以 社 会 生 产 力 进 步 为 开 端 。 中 这 其 人 才 是 生 产 力 中 最 积 极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 个 变 化 过 程 这
的终 端 是 上 层 建 筑 .而 上 层 建 筑 中 占 主 导 地 位 的 依 然
是 人 才 的 “ 念 ” 因 此 。 会 的 进 步 始 终 都 是 人 才 因 素 观 。 社

人 才 流 动 对 于 欠 发 达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起 着
关 键 性 的 作 用
在 起 作 用 才 的 流 入 会 给 欠 发 达 地 区 带 来 了新 技 术 、 人 新 观 念 , 之 也 淘 汰 了 陈 旧 、 后 的 社 会 因 素 ; 才 的 随 落 人 流 人 还 是 一 种 隐 性 的 投 资 .一 旦 人 才 回 流 将 给 本 地 带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源匮乏、经济条件落后等多种原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力资源是任何地区发展的关键,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背景、开发现状和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背景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背景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和就业状态等方面。

首先是人口结构。

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多为农村居民,其中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机会和相对低的工资水平,这些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是教育水平。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再者是就业状态。

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大部分劳动力只能从事农业或简单的体力劳动,缺乏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培训、创业和就业三个方面。

首先是培训。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运营培训班,为农村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促进他们掌握新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其次是创业。

为了激发农村居民的创业积极性,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器,提供政策支持和财务资助,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创业。

再者是就业。

政府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加以改善。

首先是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其次是优化就业环境。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是加强培训工作。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最后是加强管理监督。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监督,确保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地区亟需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对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教育方面在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2.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他们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方面西部地区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导致西部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人才外流。

2.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的高薪岗位,吸引西部地区人才回流。

三、社会保障方面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引入民间资本,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四、政策扶持方面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持。

以下是几点可行的政策建议:1.制定特殊政策措施。

针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优化利用和人才引进等,鼓励人力资源的发展。

关于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的思考

关于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的思考

达的深刻主旨一人生命运变幻无常, 难以把
握。我们从这一动机中可以体味啊炳 “ 同是天 涯沦落人”的共鸣心态,体味他的坎坷的人生 经历和酸楚的人生感触。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
同时, 我认为, 音乐教学不论如何改革, 如何创新, 音乐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的 丰富的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而正是这两 点, 决定了不论时代怎样发展, 音乐教学都应 当做到一往 “ 情”深。即教师要做到人情,运 用作品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 晓 畅的教育语言, 把音乐作品情感淋漓尽致地传 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音乐产生共鸣,
相关解决措施时参考。 首先, 发展经济是解决包括人才短缺问题 在内的所有社会问题的前提基础和根本。发展 产生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产生的人才短缺问题只有在经济不断获 得发展的过程中才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生产 力水平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产生人才短 分人才都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或通过联合培 外地客商不愿前来投资。久而久之西部地区经 济发展越来越慢甚至长期徘徊不前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
缺乏技术不过是缺乏人才这个问题根源的一种 表面反映。正是这种差距和落后严重束缚了西 部地区向前迈进的脚步,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2.偏低的文化水平容易使人们产生安于 现状的思想,从而缺乏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和
养方式加以解决, 只有那些本地经济发展急需
而自己又无能力培养的特殊专才需要从外地引 进。之所以特别强调西部地区自主培养人才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因为:
画、影像、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
让学生更好的欣赏作品,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 引导是关键 , 但怎样的引导是恰到好处的呢? 达到三方情感一教师情 、作品情 、学生情的和 有些教师深怕学生不理解音乐的表达 ,做了过 谐统一, 这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高境界。 多的分析说明,其实着是不对的,我们知道音 乐作为情感艺术,她是用来倾听感受的,而不 那么, 对于一个音乐教师而言, 如何使 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一往 “ 情”深呢? 是用来解释的。在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倾听习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品情。音乐教材 惯和欣赏能力是,教师有要做必要的引导, 这 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 个引导应该是有帮助学生激发情感的,而不是 面。 《 黄河大合唱》中那悲壮浓郁又鼓舞人心 用过多的解释剥夺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权利。比 的爱国情, 《 白毛女》中那催人泪下的父女 如在欣赏 《 缚鱼》时,我说: “ 我们都渴望自 情, 马思聪的 《 思乡曲》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 由, 望这天空飞翔的鸟儿, 看着水中游动的鱼 情; 还有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音 儿,我们好羡慕啊! 那么鱼儿真的无忧无虑 乐作品 《 命运》 宁静柔和的音乐作品 《 ; 春江 吗?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如何告诉 花月夜》 欢娱优美的音乐作品 《 大调弦乐 我们的? 当我以悲痛、低沉 、哀惋 、缓慢的语 ; G 小夜曲》 委婉细腻的音乐作品 《 ; 蹲鱼》等。 调和着音乐引导着学生倾听,此时,作品情, 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缚鱼的悲惨遭遇 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去 撞击学生的心灵 ,引导学生体会 、领悟 、反 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获得了 “ 润物细无声” 思。这样, 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 情感必 的艺术效果。 将随之勃发。 四、分析要素,体味作品情。如果将一部 二、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情。怎样打开 伟大的音乐作品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 么,变化多样的音乐要素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 学生情感的窗户, 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拨动 子、千姿百态的树枝。 “ 叶、枝”与 “ 干”血 学生胸中的 “ 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 白是主要的一个环节。比如在欣赏 《 梁祝》 脉相连。而好的音乐作品又总是作曲家有感而 发,因情而作, 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 时,我用这样的言语导人: 有一段感情传唱了 干”一样。教学 千年, 有一个故事流传了千年,当悲歌化作欢 贯穿作品始终,正如大树的 “ 歌的一瞬间, 蝴蝶是自由的……”寥寥数语, 时要认真理解音乐要素所浸润的作曲家的思想 命运》中的命运主题, 如投石击水, 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 感情。比如,贝多芬 《 从而激起他们感悟音乐的兴趣 。再比如欣赏 它是如此的来势凶猛而又形象 ,……。再如 56431 ( 《 2二泉映月》的引子音乐, 这是啊 《 黄河大合唱》时, 我说: “ 黄河作为我们的 061 母亲河 ,她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养育了我们世 炳对自己艰难人生发出的深沉啃叹, 这个感叹 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即无法作到 “ 对 济发展历史, 预测经济发展方向, 进而做出符 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创造性工作。只有大力培养 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领域人才短缺 问题。经常会出现迫切需要的人才引不进来, 扎根本地的自己人才,才会降低人才的流动 能够引进的人才又不一定符合要求的脱节现 性, 使人才的流动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 象。由此形成的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必然会严重 响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4、长期靠引进 外地人才不利于西部地区掌握 影响甚至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自主培养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只有拥有这类技 方式则能够摆脱这种被动状态,通过预测未来 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可以提前制订人 术,才能使本地的经济发展不受制于人,才能 才培养规划, 按计划培养人才, 从而避免需要 增强本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使本地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时找不到人才的窘境。 3、外来人才流动性大 ,不利于引进地区经济 5、人才是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的稳定发展。频繁的流动使外来人才难以较快 长期依靠引进外地人才,不注重自主培养人 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 ,难 以深人了解当地的经 才,不利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也不利

欠发达地区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欠发达地区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欠发达地区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摘要: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竞争力,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推进为背景,以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典型地区贵州省为例,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新形势下贵州省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一、贵州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近年来,贵州科技人才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人才数量稳定增长,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到2007年底,我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7462人,本科学历19.8万人,大专学历35.7万人,其中45岁以下有61.8万人,占整个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79.2%。

大专以上学历由2005年的57%提高到2007年的72.1%;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万人。

专业技术高、中、初的能级比由2005年的1:6:15调整为2007年底的1:5.3:12。

由于贵州省在教育、地理位置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下,使得在科技人才、交通等方面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没有摆脱整个经济、社会都处于国内落后的位置,传统文化和观念等历史遗留下的阻碍发展的因素也还很多。

各种关系人才问题的理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各种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系统化的制度,在构建和执行上还存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渠道单一,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科技投入比较分散,重点不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不高,未能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形成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体系;提供的机会和平台狭窄,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统一。

从企业来看,科技基础条件总体薄弱,资源分散;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少;科技发展未能突破体制与机制的障碍;市场主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较弱;科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科技领军人物缺乏;科技发展环境较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
12 . 人 才 分 布 失 衡
西 部人 才 队伍在 地域 分 布 、 有 制分布 、 业分 所 行 布 、 业结 构 、 称 结构 、 历 结 构 和 年 龄 结 构等 方 专 职 学 面都 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问 题 。 在地 域 分布 上 。 于 集 过 中在 少 数 省 会 大 城 市 , 小 城 市 和 广 大 农 村 牧 区 , 中 尤 其 是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人 才 极 度 匮 乏 。 如 青 海 全 省 8 0%的 人 才 集 中 在 西 宁 市 , 肃 省 8 甘 8% 的 高 级 专 业 技术 人员 集 中在 兰 州 市 , 川成 都 市 的人 才 总量 高 四 出甘 孜 、 坝 、 山 三 州 人 才 总 量 4倍 多 。 在 所 有 制 阿 凉 分 布 上 , 于 集 中 在 国 有 企 事 业 单 位 。 如 , 庆 约 为 过 重 8 2% , 川 约 为 8 % , 西 约 为 8 四 5 陕 8% , 海 、 疆 等 青 新 地则 高达 9 % 以上。 在行 业 分 布上 。 于 集 中在 教 0 过 育 、 生 和 一些 传 统 的 产 业 中 , 金 融 、 贸 、 律 、 卫 而 外 法 经 济 、 游 及 电子 等 行 业 人 才 缺 口较 大 , 别 是 被 西 旅 特 部各 省 区市 确定 为 支 柱 产 业 、 色 经 济 的 高 新技 术 特 人才 、 向型经 济人 才 、 精 尖人 才及 企业 管理方 面 外 高 的实 用 性 人 才 更 为 紧 缺 。 据 统 计 , 西 省 专 业 技 术 陕 人 员队 伍 中, 程 技 术 人 员 占 1 工 5%左 右 , 业 技 术 农 人 员 只 占 3% ; 蒙 古 呼 伦 贝 尔 市 在 各 类 专 业 技 术 内 人 员 中 , 育 、 生 行 业 分 别 占 4 2% 和 1 . , 教 卫 9. 9 9% 农 业 、 牧 业 占 1 5% , 他 行 业 只 占 1 . % 。 在 专 畜 2. 其 85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

ORTHERNECONOMY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杨玉明(乌兰察布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居主导、决定地位。

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依赖对人才资源的占有和开发,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现状(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人才资源拥有量占地区总人口比例来看,人才资源短缺还不十分明显,但从地区分布来看,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分布在省市地县一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且存在倒金字塔现象。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教文卫类人才拥有量占绝大多数,其他行业的专业人才占的比例却很小,突显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和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二)人才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拥有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比较多,其他行业的人才资源十分短缺。

在一些行业和部门,特别是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超编超员,人浮于事,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个别效益好的企业也存在着人员高配低用,人才浪费严重;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企业由于条件、待遇相对较差,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人才流失严重。

此外,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脱节,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造成了既浪费又短缺的普遍现象。

(三)农业人口比例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比例较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人口的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增多,但文化水平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如建筑业、环卫等劳动密集型工种和行业。

对科技型企业来说,不仅人才短缺,一般技术工人也很紧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四)人才流失多,引进难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待遇低,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软硬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促进了人才的不对称流动。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人力 资源 管 理 提 出更 高 的要求 , 它必 须 是 动 态 的 , 而且 是
前 瞻性 的 , 是指 导实 践工作 的。基 于这一 点认 识 , 本人 认为
单位 和 竞 争对 手 挖 去 。看 起 来 似 乎 是将 现 有 的人 力 资 源
“ 盯紧看 牢 ” 住 了 , 际上是 把 人力 资 源管 死 了 , 管 实 而且 , 不
业技 术 人才 的职称 、 资 等待 遇 , 才 市 场开 始 复苏 , 之 工 人 加 沿海 地 区人 才 的饱 和及 各类 毕 业 生增 加 ,专 业 人才 饱 和 , 出现 了人 才 回流 的现象 。
多的关注 。 但长期以来 , 由于传统人力资源观的影响, 人们
还 自觉 不 自觉地 把 人 才 作 为 自有 的资 源 , 谓 “ 水不 流 所 肥 外 人 田”以 封 闭 、 至 是 秘 密 、 , 甚 强制 的方 式 进 行 管 理 和使 用, 事实 上 造 成 了人 力 资 源 的浪 费 , 限制 了人 力 资 源作 用 的有 效发 挥 。本 人结 合 我市 人力 资 源开 发 的现 状 , 就此 问 题做 一些 初步 的探讨 。 1 西部欠 发达 地 区人力 资源 管理 的现 状 因其 较落 后 的经 济社 会 条件 ,人 力 资 源市 场 空 间 、 待 遇、 管理 等 方 面 的缺 陷 , 以及 近 年 人 力 资 源 市场 的一 些 发 展变 化 , 成 了 目前 西部 欠 发达 地 区人 力 资源 几个 方 面 的 形 特点 。 现状一 : 力资 源基 础薄 弱 。 不仅 表 现在数 量上 , 人 这 而 且表现 在质 量上 。市场 需求 空 间较小 , 力 资源数 量少 , 人 特 别 是专 业 型 的人力 资 源数 量有 限 ,非 专业 人 员 比较 多 , 绝 大部 分都 是 “ 半路 出家 ” 各种类 型人 员 , 管 有些 人 员在 的 尽 工作之 余 又进 行 了相 关 专业 的函授 , 但人 力 资 源专 业 素质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与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与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 , 胡锦涛总书记 明确指出了“ 更好地 实施人才 强国战略” “ 、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建立统一规范 的人力 资源市场 ” 等人才发展战略。 如何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 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 ;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 课题。 做为边疆地 区既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战略 , 对人才的渴求尤其显得重要。当前 , 区之间科技与人 地 才的竞争 日趋激烈 , 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人 人 才流向受经济条件 、 自然环境 、 政策导 向制约的 问题越来越突 出, 如 何在这场 日益激烈 的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主动 , 努力营造尊 重人 才、 使 用人 才、 留住人才的战略氛围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
2 经 济 欠 发 达地 区 。 才 引进 与 人 才 资 源 开 发 工作 存 在 的 问题 人
21在对外 引进过程 中,重项 目轻人才 由于经济 欠发 达地 区 .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 往往急于 求发展 , 对外 引进 的注 意力 大都 集 把 中在 了引进资金和 引进技术项 目上 , 认为这是直接效益。认为引进 人才特别是 引进高层 次人才 , 投入 大 , 负担 重 , 生效益过 程长 , 产 对 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 乏足够 的认识 , 忽视 了对人才资源的引进工作。 22 人才引进工作不从实际出发 ,急功近利 相 当多的地 区在 . 人才引进来以后 ,要求引进的人才能在短时间 内发挥巨大的作用 , 希望 引进的人才能为本地 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甚至有 的对 引进 的人 才求全 责备 , 要求他们 样样精通 , 一旦 引进 的人才达 不到这种 的要求 , 就认为 引进的人才不成 功 , 处处发难 , 致使 引进人才无所适 从 , 成 人 才 资 源 的流 失。 造 23现 有人 才专业结构 、知识结构 不够 合理 高层 次人才 比例 .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而西部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因此,西部地区应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与完善柔性的人才流动体制,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

标签: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对策一、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4是靠人力资源,只有1/4是靠资本设备。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舒尔茨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

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二战后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实物资本遭到巨大破坏的国家,如西德、日本都奇迹般地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阿时另外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1、人口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内涵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

而西部地区的人口从总体上来讲文化素质较低。

首先表现在其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上。

据统计,到2000年西部地区6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54年,与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62年相比,相差1.08年。

另外,2000年15歲及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为9.08%,东部地区为7.69%,而西部地区则高达13.15%。

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部地区为8.19%,西部地区则高达13.94%,则7个人中就有一个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探讨作者:杨玉明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6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居主导、决定地位。

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依赖对人才资源的占有和开发。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管理现状(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人才资源拥有量占地区总人口比例来看,人才资源短缺还不十分明显,但从地区分布来看,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分布在省市地县一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且存在倒金字塔现象。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教文卫类人才拥有量占绝大多数,其他行业的专业人才占的比例却很小,突显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和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二)人才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拥有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比较多。

其他行业的人才资源十分短缺。

在一些行业和部门,特别是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超编超员,人浮于事,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个别效益好的企业也存在着人员高配低用,人才浪费严重;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企业由于条件、待遇相对较差,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人才流失严重。

此外,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脱节,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造成了既浪费又短缺的普遍现象。

(三)农业人口比例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城镇化水平低。

农业人口比例较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人口的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增多,但文化水平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如建筑业、环卫等劳动密集型工种和行业。

对科技型企业来说。

不仅人才短缺,一般技术工人也很紧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四)人才流失多,引进难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待遇低,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软硬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促进了人才的不对称流动。

有关资料统计,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出的人才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多。

调研报告: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地方实践和经验启示

调研报告: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地方实践和经验启示

调研报告: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地方实践和经验启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县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本文以*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

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推动振兴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离不开人才支撑。

新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欠发达地区要迅速抢占人才高地,才能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

如果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适应欠发达地区发展需求,补齐人才工作短板,积极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二)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来推动。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欠发达地区人才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资源不足,导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成为稀缺资源,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近年来,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推动下,许多欠发达地区开始把发展乡村产业当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然而,欠发达地区在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着人才培养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多种专业的人才。

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农业、养殖业、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多个领域,需要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

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资金的不足,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不少乡村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次,人才流失问题也是困扰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和生活条件的不完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家乡从事乡村产业的发展工作。

他们更愿意去发达地区或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

这导致了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年轻有活力的人才支持。

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可以通过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培养更多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其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鼓励年轻人回到家乡从事乡村产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

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鼓励专家学者来到欠发达地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此外,加强产业培训和技术转移。

欠发达地区可以开展针对农民和乡村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水平。

同时,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支持。

制定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投入资金和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最新-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 精品

最新-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 精品

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当前至关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

要进一步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除了采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办法一样外,还应着手从以下6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争夺人才难的问题,把重点放在内部挖潜上。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差和紧缺资金的限制,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争夺人才很难赢得胜利,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年年组织人力、财力到外地招揽人才,多数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工作压力很大。

但是,难点不等于死点,必须调整思路,把重点转移到挖掘现有人才上,在挖掘的措施上,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逐人造册登记,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不打“糊涂仗”,然后通过制定挖潜的目标任务、政策激励、结构调整、选拔培养、市场调剂等手段,真正把现有的人才挖掘出来,搞好合理配置与使用。

所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引进人才、争夺人才工作中,不要死搬硬套,不要盲目搞攀比,更不要一提到缺人才,就跟着大轰大嗡搞引进,甚至把引进人才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本地人才潜力挖掘出来,把现有人才用好、用活、用出成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切实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在人才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缺短的问题,把目光瞄准在借地生“才”上。

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人才引进观念,拓宽引进渠道,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应该采取借脑生财、借鸡生蛋、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的办法,来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技术短缺问题,也就是在不改变人才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地优秀人才或家乡学业有成的莘莘学子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租赁、承包或创办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攀亲结友,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大“软”、“硬”课题和攻关项目放到发达地区实行有偿研究,直接运用其成果来发展自己;聘请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家、学者,定期不定期地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科技咨询,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研究;经常与学业有成而走出穷乡僻壤的各类人才联系,加强沟通,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报效故里的热情,鼓励和引导他们用智力支持家乡建设。

新时期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人才流动策略探析

新时期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人才流动策略探析

新时期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人才流动策略探析赵贵宁1(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人事科,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内在完善,客观上要求人才(人力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具备合理的流动性。

当代世界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繁荣,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人才的核心作用都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

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想彻底扭转当前经济发展滞后,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质”的腾飞,就必须贯彻和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人才强域”的长期发展战略,真正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社会管理机制。

{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人才流动众所周知,人才流动通常分为人才的流入和流出两大层面。

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的人才流入远远小于人才流出,即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处于相对严重的“逆差”状态,呈现“一边倒”的势态,而且,区域内的人才流动显现了严重的“偏好”性。

这一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与影响着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瓶颈和“绊脚石”。

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在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把防止人才流失列为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第一要务”,摸索建立适合本地区人才合理流动的人性化、动态化社会管理机制,以吸引、留住与使用好各类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中高级技术,党政,管理人才,更要倍加关注。

一、“筑巢引凤”,改善用人环境人才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时是人才环境的竞争,高新人才之所以频频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等对人才综合需要的满足程度远远超过西部省份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政府,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而且要重视软件的投入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为人才营1作者简介:赵贵宁,汉族,(1976-),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人事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造出一个轻松、融洽的组织氛围和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使人才乐意工作,扎根西部,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增强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创西部人才工作的新天地。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禀赋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引才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要降低门槛,引进适用人才。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选择的空间不断放大,引才的门槛赿来赿高。

但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标准不能同发达地区相提并论,而要立足实际,不拘一格引进比较适用的人才。

只要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用,就要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身份,“不设门槛”地引进来。

要打破条条框框,开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切实做到用事业引才、用待遇引才、用感情引才。

二要抓住关键,引进紧缺人才。

欠发达地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一定要抓住关键,大胆引进。

一方面,要抓住关键时机。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人才招聘会、洽谈会和对接会等,把人才推向了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这就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欠发达地区就是要抓住这些关键时机,在人才市场洽谈对接,引进紧缺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岗位。

急需紧缺人才大都是高技能人才,如果盲目引进,势必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和投资浪费。

欠发达地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对关键岗位的急需紧缺人才定向引进,把紧缺人才用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急需紧缺的人才能引得进、用得上、不浪费。

三要创新机制,吸引各类人才。

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自主引才机制,推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引进柔性机制,“零门槛”破格引进,带项目、带岗位定向使用,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各类人才。

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才教育模式,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外向型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岗位培养。

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尽量拓宽引进人才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人才因“才”得福,切实感到有所需、有所用、有所值、有所求。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提要〕如何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西部地区科技力量提升和公务员进入经济流通领域分析入手,认为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引导农民进入经济开发主战场的唯一力量。

本文提出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队伍应有二元政策,同时认为二元政发展中国西部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西部地方经济发展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西部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西部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的障碍。

一、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经济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全新时期的西部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其中科技含量高低是第一要素,科技水平、文化水平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西部大开发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西部的人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西部经济正在经历着两个时期:即前期的发展时期和后期的跨越时期。

发展时期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跨越时期解决的是小康问题。

在前一时期,整个西部地区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市场经济的的良性互动、依托资源优势基本上实现了从贫困型经济到致富型经济的跨跃,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走向富裕。

在后一时期,即从现在到下一世纪,整个西部地区经济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能否依靠自己的理解,在把握全球经济和全国经济脉搏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区域体系;能否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直接关系到西部诸省数亿人民奔小康的问题。

因此,后一时期比前一时期发展更显得重要。

22595[组织人事]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几点思考

22595[组织人事]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几点思考

[组织人事]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几点思考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几点思考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稀缺资源。

区作为欠发达地区,按照省“科教和人才强省”战略和市“人才千人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引入机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

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余人,推动建成4个省级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承担4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催生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是做好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必要前提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限制,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重项目资金、轻人才科技的观念,认为人才引进投入大、负担重、风险高、见效慢,对人才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才能把人才引进工作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

首先,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引擎。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人才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催化剂。

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直接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从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其次,人才是社会创新的主体。

当今社会,事物变化发展日新月异。

面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唯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发展,推陈出新,创造财富。

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是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再次,人才是区域竞争的关键。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结构面临大调整、生产技术面临重大创新和突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面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的实现,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其转变的效果和水平完全取决于人才。

二、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做好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关键环节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较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研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全职在岗。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思考[摘要] 人才匮乏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引进人才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并留住人才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人才引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环境与激励国家与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的缺乏、配置的低效率和利用的不合理,是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才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地里位置的差异,又使矛盾进一步的加大。

人才成为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1.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1.1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域、政策和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科技与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在此基础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科技与经济等方面发展均相对滞后,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落后,其原因包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而其中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尖锐的问题是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研究报告显示,在反映本地区人才总量的人才规模指标排名中,排名垫底的第二十四至三十一位,分别是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基本都属于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

有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5%,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西部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者不到东部的10%。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困难就是人才匮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胡旭红1,曲则凯2Ξ(11呼伦贝尔学院;21呼伦贝尔市科技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对策和具体措施,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西部;人才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6)11—0005—02 1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111 人才总量不足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但各类专业人才拥有量仅为全国总量的20.4%。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2003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人才13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72.88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2.2%,这个比例不仅低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而且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10%的比例。

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3.7万人中,仅有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5人,博士225人,硕士2433人。

可见,西部地区人才总数无论是在西部地区人口总数的比例中,还是在全国人才总量的比重中,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广阔西部人才总量明显不足。

112 人才分布失衡西部人才队伍在地域分布、所有制分布、行业分布、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地域分布上,过于集中在少数省会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牧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极度匮乏。

如青海全省80%的人才集中在西宁市,甘肃省88%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兰州市,四川成都市的人才总量高出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人才总量4倍多。

在所有制分布上,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

如,重庆约为82%,四川约为85%,陕西约为88%,青海、新疆等地则高达90%以上。

在行业分布上,过于集中在教育、卫生和一些传统的产业中,而金融、外贸、法律、经济、旅游及电子等行业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被西部各省区市确定为支柱产业、特色经济的高新技术人才、外向型经济人才、高精尖人才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实用性人才更为紧缺。

据统计,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5%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只占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卫生行业分别占49.2%和19.9%,农业、畜牧业占12.5%,其他行业只占18.5%。

在专业构成中也多以社会科学为主,交通、城建、煤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金融等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

从人才状况来看,西部地区高级人才紧缺,中低学历人员相对较多。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层次人才数量尤其偏少,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5个百分点。

大专学历的占36.79%,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总量的一半以上,为50.33%。

113 人才资源浪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现行人事管理制度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和束缚,形成较顽固的制度性障碍,使人才不能形成合理流动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一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次分配定终身,即使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也很难实现合理流动。

二是相当一部分学历层次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的人员无法合理流动出去,占据重要岗位却不能发挥作用。

三是条块分割形成的人才壁垒,使人才为行业部门所有,不能作为整体性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四是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造成人才积压和社会就业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呼伦贝尔市目前有3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尚未就业。

五是科研经费短缺,研究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开展科研项目研究,致使部分人员闲置或外流。

据调查测算,云南省人才作用发挥较好的只占25%,贵州省科研单位中约有30—40%的人才处于闲置状态。

这种进不去、出不来的僵化管理体制造成西部地区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优势不能互补,工作效率低下。

114 人才流失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外流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从1979年到1999年,甘肃省调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3万人,70%为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学骨干。

在兰州大学,教师每年都要调走十几个,其中有院士,有博士生导师,有发展前景看好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而同期从外省调入的却不足5000人;宁夏自1985年至1995年间,调往外省的专业技术人员5089人,而同期调入2329人,外流人员中,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约占57%;新疆从1979年至1998年,通过正常渠道调出的干部就达4万人,而同期由外省调入新疆的干部仅7248人,调出与调入之比约为6/1。

在日前对内蒙古10所大学1997-2001年人才流动情况进行的调查中了解到,10所大学5年间共流失278人,其中流失博士7人,硕士60人,且至今仍呈有增无减的趋势。

2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对策和措施21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备人才三个环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和“人人皆可成才”的新观念。

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5・区域经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1期KE J I YU J IN G J IΞ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胡旭红,女,(1968—),山西省祁县人。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讲师,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

212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实现人才、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设立人才开发基金,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要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简化程序,对涉及人才的有关问题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开设绿色通道。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加强人才法制建设,强化人才政策法规执法检查,依法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努力形成领导重视人才、群众羡慕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213 努力创建多层次人才开发格局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要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要,制定有效措施,扎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努力做到当地人才安心、外地人才倾心、引进人才放心,实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协调发展。

214 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抓紧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诸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和职业的要求,制定出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

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

在选用党政人才方面,要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通过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实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态势。

在选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要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对国有资产出资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经理人实行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

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以推进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按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实行多种形式的绩效分配方法。

如:鼓励用人单位对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和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对由重点项目引进的人才,可实行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研制开发、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获得重大经济利益的,可按一定比例提取所得的收益;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面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破除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体制性障碍,消除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户籍等限制,推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组织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

进一步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规范发展行业人才市场,完善农村、牧区等区域性人才市场,健全大中专毕业生、乡土人才、企业下岗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等专业性人才市场,进一步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

运用现代资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创建网络人才市场,建立覆盖西部地区并与国内外联网的人才信息网络和专门人才信息库,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开展网上人才服务,为各类人才,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人事代理等优质服务。

要引导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人才的流动,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改变企业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状况;鼓励科研院所人才向本行业内人才相对匮乏的单位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中心城市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逐步解决中心城镇人才积压、浪费,农牧区、生产一线人才缺乏的矛盾;鼓励有农牧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牧区开发创业,对以各种形式到农村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逐步实现人才的合理分布。

应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展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工作,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坚持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积极推进整体教育质量。

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师资水平高、培训设施和手段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综合基地,并以此为龙头,逐步形成高、中、初三级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职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高等学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立当前急需、实用性强的学科和专业。

扩大招生规模,加强与东、中部高校联合办学,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市场紧缺的合格人才,保证培养和使用紧密衔接,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和政府引导、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

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各类人才进行“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