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教育政策

合集下载

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文版

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文版

日本的学校教育日语一班迟丽丽一、日本的学制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

小学和初中共9年为义务教育。

这点和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是一样的。

日本是1947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的。

《学校教育法》规定:“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日本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从满6岁起至15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为了使所有适龄儿童实现义务教育,日本除办有小学和中学外,各地还办有盲校、聋哑校和专供严重残疾或弱智儿童上学的养护学校。

日本规定这些学校属义务教育范畴。

日本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9.98%,据1998年统计,日本全国仅有100名左右的儿童因重病不能上学,由所在学区派出教师上门进行家庭教育完成义务教育。

为了稳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日本法律规定:"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

"我们在佐贺县(日本的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市)参观考察,佐贺县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88万,全县设有小学205所,学生59672人,初中101所,学生36030人,盲校1所,学生37人,聋哑校1所,学生47人,养护学校5所,学生646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盲、聋哑、养护学校属特殊教育。

在某种意义上说,窥一个国家特殊教育之一斑,可见这个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之全貌。

日本的义务教育是较为完善的。

二、日本的学期日本一部分小中大学是2学期制,大部分都是三学期制。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规定,都是学校自己规定的。

2学期其实还是试用状态。

先说三学期制吧,4月到7月为1学期、9月到12月是2学期、1月到3月是3学期。

各学期间有夏休,冬休,春休。

2学期的话,夏学期(4月 - 7月)・冬学期(9月 - 翌年3月)2期。

休息也就是7-9月是暑假,3-4月是春假。

要注意的是日本是4月入学或是升入高的年级,和我们不一样。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述评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述评

战后日本的两次教育改革述评战后日本的惨状不堪回首,由于战争的巨大的投入,战败的巨额赔偿,广岛和长崎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死城、东京等城市也受到了美军的空袭而变成一片焦土。

战后日本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社会处于饥饿和混乱之中。

日本民族跟其它受到法西斯残害的民族一样正在经受着一次生存的考验,面临着如何使本国的经济重新复苏,以及如何使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的重大历史重任。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68年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日本不但将战后的经济恢复到战前,而且还赶超了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强国,正如日本的前首相福田赳夫曾经说过“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许多的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

”那么究竟战后日本的教育是怎样发展并为日本的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呢?笔者主要从当时日本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经济界对教育所产生的一些作用做一些探讨。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的演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在占领军美国的统制下,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被称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的教育改革。

为了瓦解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育政策,促进战后日本教育的民主化发展,首先从学制上改革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战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战争的废墟上,经济的建设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界的观念和活动在当时日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只是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手段,是从属于经济建设的。

因此政府和经济界开始对民主主义教育进行了反抗。

他们提出应注重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行发展的双轨制;教育委员会实行任命制,建立教育行政最高审议机构;改革新的大学制度。

这实质上是对战后初期民主教育改革的反动;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在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无疑是符合当时日本发展的需要的。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

在战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中,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1947年新设社会科,排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是德育课程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早在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统一全国的学制,《学制》中规定的《修身科》是日本近代教育中首次出现的道德教育课程。

虽然修身科的内容随着历代朝野的更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它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一直沿袭下来。

1947年,日本先后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推出了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新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政、体育等八个学科和自由研究。

这个课程设置同战前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取消修身、地理、历史三个学科,新设社会科。

社会科不是随意把战前的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合并而成,而是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为求扩大并加深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涉及到学校、家庭及其以外的对青少年教育的一切活动。

社会科虽然不是专门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学科,但实际上它承担了战后初期日本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1949年,由文部省编写的《民主主义》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过去日本的教育往往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命令。

……尤其是,通过错误的历史教育,迫使学生相信日本是‘神国’,甚至迫使学校导入军事训练。

……通过由政府歪曲的历史的教育,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太平洋战争为顶峰的一大悲剧”。

这清楚地表明了二战前日本教育的军国主义性质。

战后初期新设的社会科取消了战前充斥在有关学科课程中的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方面的思想和内容,注入了民主主义的教育因素。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从二战到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己国情,己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

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下面分点论述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试论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试论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试论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内容摘要:二战后,日本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这使教育迅速发展起来,教育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本文试图从日本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论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教育经济发展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在战后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和瘫痪的境地。

有的学者曾经预言,日本在三十年里很难发展起来,但是事实却是相反。

二战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扭转了崩溃的国民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发展,令世人为之瞩目。

探究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其中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这是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各种教育事业重视教育已经成为日本国民本身具有的特点。

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教育事业就较为发达。

明治政府建立后,领导者深深感到,想使国家强盛,达到“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目的,首先必须“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

而要“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去引进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开发国民的人力资源。

为此,1872年公布了《学制》,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口号,把受教育规定为臣民们尽忠天皇的三大义务之一。

明治政府教育还积极探索,广采博纳,确立了适应日本国情的近代教育制度。

1886年日本开始实行小学4年义务教育,在1907年又实行了6年义务教育,到191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到99%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民进一步认识到“要使日本复兴,除教育别无它途”。

因此,日本在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又为发展现代教育努力。

仿照美国,同时也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其主要标志是1947年3月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个法令。

这次改革有两个重要内容:其一是在教育中广泛推行了非军国主义教育,使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其二是实行了“6:3:3:4”新学制,即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并普及从小学到中学的9年义务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一个广泛深入受教育的机会。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一、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明治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的政策,通过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求知识于世界”显示了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决心。

明治政府进行了学制改革,当时已经提出了“全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1907年时基本上普及了六年制义务教育。

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百分之四十五。

战后又进行了全民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必须尊重个人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

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

为了保证每位学龄儿童均接受教育,免去一切学杂费,1947年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

1998年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采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

二、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循序渐进:从六年制义务教育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2、拓宽视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采用国际视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3、重视个性:尊重个人的选择,培养有个性的人,给学生选择权和一定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4、全面发展:培养多类型人才,鼓励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大力推进个性化的基础教育改革
2、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灵活性。

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化。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

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

,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日本新一轮中小学德育改革(一)改革的背景从开始的日本新一轮德育改革有着广泛和深厚的背景。

二战以来,日本的德育经过不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日本德育发展到现在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道德教育当前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道德伦理标准失范的危机。

历史上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武士道”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日本民众的言行,要求把个人的欲望克制到最低程度,摧残人的个性。

此外,日本教育半个多世纪来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平等主义,造成了教育的整齐划一。

致使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发展的个性化德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方面极为欠缺。

2.随着核心家庭,少子化、城市化倾向的逐步发展,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

日本的大家庭制度在战后瓦解,起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和小家庭的盛行,中断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继承。

从社区的变化看,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的减少,社区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

加之日本的失业率为4.9%,完全失业者到达349万人,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青少年不断增加。

日本的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

日本的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发展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居民的生 活水平。
提升国际竞争力
经济的发展将提升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 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未来趋势
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01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两者之间的
、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
日本经济发展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教育投入
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 入持续增加,以培养适应 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育改革
为应对经济结构变化,日 本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包括加强职业教育、推 广素质教育等。
教育与就业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与就业 的衔接,鼓励学生参与实 践活动,提高就业竞争力 。
经济的发展。
创新与研发
日本的教育政策鼓励创新和研发 ,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资持续 增加,这有助于产生新的技术和 产品,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教育政策提高劳动力的技能 和知识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从而增加国民经济的总体
产出。
经济发展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教育投入增加
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政府有更 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领域,扩大
要点一
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 的关系
实证分析表明,日本经济增长与教育 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国民生产总 值的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相应 增加,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点二
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 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日本教育水平的提高与经 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得 到提升,科技创新得以加强,国际竞 争力也得到提升。

简述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简述1947年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简述日本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解析]
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

为发展经济,日本继承了明治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传
统,及时酝酿并推出了教育发展蓝图。

1947 年 3 月31 日颁布了两个重要法案——《教育
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学校教育法》由9 章108 条构成。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
校事务;
(2)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 年义务教育延长到9
年;
(3)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4)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
(5)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教育基本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得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

此法案后期得到陆续修订。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完完全全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它教育国民 要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国民们忠于主君、忠于日 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的发展到 “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天皇登基
20年 周庆
(一)战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军国主义教育。 指日本的政府额军部向国民灌输大国思想,大力传播, 灌输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武士道精神,皇国史观等教育 内容。号称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日本国是世 界的统治者,企图通过武力征服世界。当时的日本通过各 种媒体和教育来传播军国主义思想,驱使日本国民勇敢地 投入到日本所发起的“圣战”中来,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 不惜。从而才会有亚洲及世界人民饱受战争创伤的遗憾历 史。
3、集团主义教育。 集团主义是封建武士道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衍生了精神胎儿, 是有理性指导。这种日本式的集团主义把武士的“忠诚意识”升华 为公民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因而“同集体化程度最高的社会的 公民相比,日本人对自己所属的团体,如社会、公司等,更有责任 感。看起来近乎荒谬,然而事实确实如此,这正是他们的干劲和效 率的一部分。”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随处可见。日本的 社会和学校都强调树立集体观念、养成和群的性格。日本企业特别 重视对职工进行富有日本特点的企业精神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来培 养职工对团体的忠心,培养团体价值观,难怪有人称日本的工作人 员叫“工作狂”、“工蜂”。学校则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从 而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忠于”集体的观念。 这种对企业的忠心意 味着对自己所属的团体的忠诚,从对小团体的忠诚逐渐上升为对大 团体——国家的忠诚,形成了举国上下的推动日本飞速发展的集体 力量。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2期63幸福生活指南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胡 峰熊猫宝贝国际儿童成长中心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造成重创,战后的日本面临经济崩溃的局面,缺乏物资与粮食,学校也处于瘫痪的状态。

日本能在这种局面中迅速改进,挤进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1、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1]。

1.1战后初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二战之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制定相关的教育保障措施。

在1947年的3月31日,日本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以及后来的《学校教育法》,都是在战后初期日本为保证教育发展制定的相关法律。

《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日本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规定。

《教育基本法》保证了日本全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指出国家的一项义务就是为国民提供必要的教育。

《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学制为“六三三四制”,这是日本对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借鉴。

这两部法律的制定,阐述了日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的目标,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

日本依据这两部法律对高等学校进行合并与调整。

这是战后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也是日本依法治教的初始阶段。

这次改革对高等教育进行合并与调整,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成功发展教育的同时,教育界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1.2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日本此次教育改革是在当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日本对高等教育基准的放宽,导致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猛增,大学入学率也成倍增长。

日本的教育2

日本的教育2

1946年日本新宪法中,教育被确认为国民应享受的权力,义务教
育实行免费的原则;宗教和国家分离。
2013-8-9 2
z
1)1947年3月31日《教育基本法》颁布。它包括一个
简短的前言及11条条文,明确规定了日本教育的目的、 教育机会均等、义务教育、男女同校、教育与宗教分 离等基本原则。在条文中,明确规定“法律所承认的 学校的教员,都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教师有独
2013-8-9
15
2.初等教育 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 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 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4月份开学, 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 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导心 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标:

2013-8-9 16
2013-8-9
6

70年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不仅使高等 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且使 中小学教育面向智、德、体全面发展的 方向,既保持注重基础知识的划一性, 又有适应地区与个性特征的灵活性,力 图使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 的转变。
7
2013-8-9
五、日本现行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 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 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 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 政制度。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 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 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 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1
2013-8-9
学制结构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 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 规定, “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 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 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 及幼儿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社会与政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于参战国家的社会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曾经的侵略国家来说,其所经历的战争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更是独特而显著。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社会与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日本社会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战争使得日本的工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农村人口流失。

战后,日本迅速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国家,这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战争的结束意味着日本摆脱了军国主义的束缚。

战前,军国主义的思想令整个国家沉浸在侵略扩张和战争的氛围中,但战后,日本开始面向和平与发展。

社会道德、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重视和平与合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战争结束后,日本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政策,以应对战后的社会变革。

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土地改革。

这项措施剥夺了大地主和寺庙等拥有大量土地的组织的土地,实现了国土的重新分配,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普及教育的政策,促进了人民的教育水平提升。

二、日本政治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战前,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政府和大企业家支配着。

然而,战后,根据《日本国宪法》的规定,日本变成了一个国民参与的民主国家。

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国家不再重演军国主义错误。

《日本国宪法》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和保护人民的福祉,设立了独立的司法制度,维护了法治精神。

此外,通过选举制度的引入,日本实现了国会民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来决定政府的组成和政策。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政策,推动了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劳动法的改革保护了工人的利益,劳动组织的合法性得到了承认,为日本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促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二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对日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重塑,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强调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以及对和平和环境的重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措施。

首先,日本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制度规定,所有的儿童都有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这一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教育,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大力发展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引入了新的课程,如科技教育、数字技术、创新和创造力教育。

这些新的课程都是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实用技能和创造力。

同时,日本的教育制度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既定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和积极贡献社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发展。

在1990年代,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这些改革包括增加语言教育、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教师素质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等。

在当前,日本的教育亟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合作。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日本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增加外语教育和师生互动,以及更加注重国际认证。

总之,日本的教育制度在二战后的改革中发展了许多新的教育措施和技术。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日本的国家建设,还增强了日本的教育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

未来,日本需要继续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3]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战后日本历经了战争的摧残和战败的打击,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

此时,日本政府开始推行重建国家的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改革。

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政府开始将中小学历史教育纳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

历史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公民素质和历史观的重要途径,而公民素质和历史观则被认为是建立一个文明、稳定和繁荣的国家的基础。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公民素质和历史观的培养,以探讨历史教育在日本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历史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主要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和整理,对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进行研究:(1)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探讨中小学历史教育在战后日本的发展过程、变革与转型、政策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善等方面的历史演变。

(2)中小学历史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主要探讨历史教育对于日本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影响。

(3)中小学历史教育对历史观的培养,主要探讨历史教育在日本国家认同与历史观塑造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历史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以及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历史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公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历史观的塑造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历史教育对于日本文化传承、国家认同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并且为今后历史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文化传承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在日本196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全面进入膨胀期,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与体制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西方文化,从欧洲和美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大学教育模式。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日本高等教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即先通过国立大学系统实施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随后再通过私立大学、短期大学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制。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

例如,自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末,日本大学的学生数量增长了17倍。

在这个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经历了从国家主导到社会多元化、从重科研向教学质量提升、从私立高校发展强势等多方面的变化。

二、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1、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扩张、院校布局、科目设置、学生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2、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展开,旨在揭示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际效果,以及影响这些政策的因素和趋势。

3、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绩效等方面的问题,旨在评估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4、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和程度,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及国际间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比较。

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在学术界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其中,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包括: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效应和问题。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但也面临着学生失业、学位过剩、教师紧缺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教育政策刍议摘要:战后的日本在“废墟”中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其中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

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阶段,确立战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阶段,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日本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abstract: japan se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rom the “ruins” after the war,and gradually realizes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is,in which educ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undergoes several stages: : remove militarism education, democratic socialist stage,establish the post-war bourgeois democratic education system stage, and economic recovery and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dopts different policies, obtains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each stage.关键词:日本战后教育政策教育基本法key words: japan post-war, education policy, the basic education law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社会凋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一片“废墟”;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日本举国上下,奋发图强,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在此基础之上又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毋庸置疑,日本战后的再度崛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战败初期清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阶段,这个时期是日本现代化在战败的废墟上通过战后改革再启动的时期。

二是确立战后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阶段,其主线是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修正及再改革。

三是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为经济发展服务。

1、战败伊始,日本政府的文教政策战前日本实行的是国家英才教育制度。

在这个体系内,国家通过逐级选拔,把国民吸纳到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并把培养学生对天皇的忠顺和国家的忠诚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教育体制,使日本教育倒向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形成与并确立起国家主义教育体制,这个体制的最高纲领便是《教育敕语》,它从1890年颁布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起着支配作用。

[1]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的《教育敕语》,根本目的是树立天皇的绝对权威,把天皇神圣化。

并以14条道德准则约束国民,强制性灌输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教育,培养忠臣顺民。

为专制天皇制和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

《教育敕语》作为军国主义的教典,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起很大的作用。

以《教育敕语》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战前军国主义的教育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战败后日本政治经济变化的新形势,因此,战后初期,在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铲除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中也展开了清除军国主义教育的斗争。

对日本战后教育民主化影响最大的是到达日本的美国教育代表团提出的建议。

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提出了全面改革日本教育的报告书。

确定了改革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民主政治下的教育制度应该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教育机会的结构,避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科书的统一化,承认教师在教育中的自由”的民主主义主张。

”[2](p355)《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意愿和日本教育界的改革要求,因而得到日本大多数人的肯定。

报告书也为战后的全面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方针,并为建立新教育制度勾画了蓝图,为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提供全面而有权威性的依据,也被麦克阿瑟称为“民主主义传统中崇高理想的文书”。

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阶段的教育政策《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虽为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但并不具有法律的效力。

对战后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确立和教育改革的实现,具有根本意义的是1947年根据1946年公布的《日本国宪法》精神和内容而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从法律上为战后日本教育确定了和平与民主的改革方向。

在公布《教育基本法》的同时,还公布了《学校教育法》。

战后日本教育改革从这两个教育法律公布以后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到1950年初大体完成。

在这一教育改革过程中,还公布并实施了《教育职员许可法》、《教育公务员持例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等法律。

根据以《教育基本法》为中心的各种法律而建立起来的战后日本新教育体制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日本政府根据这些法令,从1947年3月至1950年6月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建立了新教育体制。

1947年3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教育基本法》,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具有自由主义精神和独立的和平国家的公民。

”[3](p31)该法宣扬民主、和平及普遍真理,是对战前培养效忠天皇之国民的教育的彻底否定。

《教育基本法》取代战前的《教育敕语》,使日本教育从此以后迈进了民主和法制的历史阶段。

教育基本法的公布与实施,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日本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教育政策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复兴,产业界希望学校能培养出众多的能够适应技能攻关的人才。

但是,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战后初期日本的教育体制仍然显得单一和保守,尤其是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使得社会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从数字对比上看,学制高中普通科占69.4%,而职业科仅占30.6%。

普通科升学率为45%,职业科升学率仅为15%左右。

[4](p185)企业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大量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恢复的速度。

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因此,文部省迅速调整了普通科和职业科的比例,大幅削减普通高中,充实职业高中。

1956年以后,上大学的人数逐年上升。

同时,由于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上急需大量中高级人才。

为使高等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日本采取了扩大大学规模的方针。

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挖掘大学潜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因此大学规模不断扩大。

“1965年,10000人以上大学总共只有17所,而到1975年就增加到40所;10000人以上的大学的学生所占比例也从1965年38.4%增加到1975年的46.7%。

”[2](p482)通过扩展大学规模,以较少的投资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配合,文部省于1962年出版了《日本发展与教育》的教育白皮书,认为,教育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教育应该从属于经济。

20世纪60年代,对日本教育决策影响最大的审议机构——经济审议会于1963年1月,发表了《关于开发人的能力政策的咨询报告》主要提出了两条教育改革建议:其一,是建立产业与学校的合作制,即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产学合作”或“产学一体”;其二,为了取代在日本积习已久的学历主义和年功序列制,要在学校中实行以“能力主义”为导向的教育。

这份报告对60年代中后期的教育规划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日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框架。

在日本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向产业界输送了一大批善于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各级科技人员,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水平。

毕业于初中、高中的技工和初级技术人员及毕业于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和大学的中、高级科技人员成为支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5] 回顾二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政府乃至民众对教育是极为重视的。

战后日本的崛起与其教育密不可分,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称叹的。

战后日本的崛起,起决定作用的是人。

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在这一点上,日本政府认识到:“国家的真正财富是由全体国民的教育程度决定的”。

日本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果没有高质量了的职工队伍,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就无法创造保证国民经济充分发展社会财富。

在日本,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知识。

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教育培训被视为“最有效而值得的投资”。

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自战后初期开始一直到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推动日本政府一次又一次调整教育发展的政策从而为社会的前进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教育为日本提供的优秀的人力资源,分布在各个领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创造了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奇迹。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拥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要素,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国民的素质,乃是现代日本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教育作为衡量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大力发展教育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予教育更多的重视和投入,革除教育体系的弊端,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但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最有价值的长远投资。

参考文献:[1] 梁忠义.论日本教育之演变外[j].国教育研究,2001,(28).[2] 顾明远,梁忠义.日本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 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 [日]大田尧.战后日本教育史[m].王智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5] 沈美华.试论战后日本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