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实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细胞形态学检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项目:细胞形态学检验实习单位:XX医院检验科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一、实习背景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血液、体液和组织细胞形态的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选择了XX医院检验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细胞形态学检验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学习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
2. 参与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体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和组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日常工作。
3. 学习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控措施和结果判读。
4. 学习与临床医生和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检验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主要负责观察和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习识别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技巧,并能独立完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报告。
2. 在实习中期,我开始参与体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包括尿液、粪便、胸水、腹水等标本的细胞形态学检查。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不同体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对各种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3. 实习后期,我参与了组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工作,学习了组织切片、细胞培养和细胞染色等技术。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组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能对常见组织的正常和异常细胞形态进行识别和分析。
4.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控措施和结果判读。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并掌握了结果判读的技巧。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临床医生和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质控措施和结果判读训练,使我对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1临床医学 血细胞形态检查
【参考值】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大小较一致,直径范围6~9μm,平均直径为μm,中央1/3为生理性中央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1.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1)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2)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
高色素性的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变小或消失,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
当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者称为巨红细胞,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4)嗜多色性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有少量嗜碱性物质,故被染为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
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形态异常(1)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大于2μm,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且细胞中心着色更深。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或卵圆形。
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超过25%),也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人小于1%。
(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似张开的口形。
主要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乙醇中毒及肝病患者,正常人可偶见(小于4%)。
(4)靶形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呈靶形,即中心部位着色深,外周为苍白区,而细胞边缘又深染。
常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也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脾切除术后。
(5)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呈镰刀状,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即HBS病,尤其是在缺氧时可大量出现。
(6)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状或梨状,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裂细胞:为不规则形、棘形、盔形、三角形、哑铃形等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
多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恶性高血压、严重烧伤、心血管创伤等。
项目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1 / 1项目4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4模块1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缺铁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项目4 缺铁性贫血总课时 4模块2 铁代谢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铁代谢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铁代谢检查工作任务1. 血清铁的测定2.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测定3.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讲授实验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2. 有学生实际操作1.血清铁2.血清总铁结合力3.血清铁蛋白1. 血清铁的测定2. 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测定3.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1. 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定1.IDA时铁代谢的变化项目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2模块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再障骨髓象特点1.急性造血功能停滞2.纯红再障1.再障的鉴别诊断项目6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2模块1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巨幼贫骨髓象特点1.巨幼贫的诊断治疗 1.巨幼贫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1 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溶血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溶血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讲授实验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2. 有学生实际操作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2. 血清结合珠蛋白3.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1. 溶血性性贫血的概念及分类1. 溶血性性贫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结合珠蛋白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如何变化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教学内容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工作任务1.确定溶血的存在2.确定使血管内还是血管外溶血3.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溶血的诊断标准2.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3.溶血原因的确定1. 溶血的诊断标准2.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3.溶血的原因1.溶贫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3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3.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4.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实验3.酸化甘油溶血试验1.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诊断1.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4 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骨髓象检查2. G6PD缺乏的检验方法3. G6PD缺乏的诊断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红细胞酶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变形珠蛋白小体试验3.G6PD荧光斑点试验4.硝基四氮唑蓝试验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型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5 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教学内容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常用检验方法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3.常用的检验方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特点2. 血红蛋白电泳1.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种类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β和α地中海贫血的类型1.β和α地中海贫血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6 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工作任务1.血红蛋白S病2. 血红蛋白E病3.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3.检验方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 骨髓象特点4.血红蛋白电泳1.血红蛋白S病2. 血红蛋白E病3.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1.异常血红蛋白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课时 4教学目标学会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教学内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工作任务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特点2.抗人球蛋白试验3.冷凝集素试验4.冷热溶血试验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类型1. 三种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比较项目8其他贫血检查总课时 2模块1其他贫血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其他贫血检查方法教学内容其他贫血检查工作任务1.增生性贫血2.继发性贫血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增生性贫血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继发性贫血的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骨髓象特点1. 增生性贫血的概念、类型2.继发性贫血的常见原因1.贫血的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红细胞缗钱状粘连是指红细胞之间相互粘 连,形成串钱状外观,但敲击玻片易散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 力,使红细胞易于聚集,红细胞有效表面 积大量减少,导致氧气输送发生极大障碍。 提示血液粘度高,为血管机械性梗塞的基 础。 患者会出现疲乏、衰弱、昏睡。
红细胞缗钱状叠连
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 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 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 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 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 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 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 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 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 表现。
渗透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 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 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NaCl/0.9%)中,它能 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 若将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 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 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 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 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
红细胞成对排列,震动玻片不会散开。团 块边缘粗糙不规则,限制了氧气的自由交 换,减少了通过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提示血液粘度很高,为血管机械性梗塞的 基础,若不采取措施治疗就会形成大的血 凝块。
红细胞聚集常提示血液粘度高、血液微循 环差、血液中存在过高的蛋白质和饱和脂 肪酸,脂肪代谢或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消化 系统功能障碍。
血浆成分与功能
成分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较多,应积极研究对策,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专业知识面窄造成漏检与对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的知识和丰富经验。
临床工作中常由于形态学知识面窄而造成漏检,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例1,男、8岁,主因经常鼻衄、皮肤紫癜而求诊,甲院查血常规RBC 3.8×1012/L,HBG 105g/L,WBC 4×109/L,PLT84×109/L,按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不见好转而转乙院。
血常规结果与甲院近似,血象中粒细胞胞质中多见Dhle小体,并伴有巨大血小板。
其母血象与患者近似。
结合临床诊为May-Hegglin畸形。
家属认为甲院检验人员工作不认真,要追查其责任,后经耐心解释,家属不再追究。
例2,患者,男,80岁,因发热查血常规,甲院化验报告,RBC 3.5×1012/L,WBC 20.3×109/L,W-SCR 0.26 ,W-LCR 0.74(两分群),未提示形态学异常,PLT 160×109/L。
转乙院W-SCR 0.74 , W-MCR 0.07 ,W-LCR 0.19(三分群)。
查血象多为带空泡的绒毛淋巴细胞,骨髓及血涂片证实为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家属拟起诉甲院延误诊断,由于本病非常少见,经解释,家属理解。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断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其中血液检验是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
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血液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人体健康状态、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对血液细胞形态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直接镜检观察,可以发现异常的血细胞形态及数量分布,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全面分析。
这些信息直观地反映了人体内在疾病的某些不正常情况,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发现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溶血性疾病和恶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往往通过影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表现。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贫血、白细胞形态学检验可帮助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或白细胞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疾病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液检查是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重要手段,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和监测。
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作为评估疾病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连续对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还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解读、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原理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患者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的检查方法。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液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血小板主要负责血液凝固。
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这些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等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操作步骤1. 患者采血血液样本的采集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第一步。
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将患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到一只干燥、无菌的试管中。
2. 制备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于玻璃片上,然后用另一只玻璃片将其涂开,形成一张薄薄的血涂片。
为了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通常会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处理。
3. 染色处理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Giemsa染色、Leishman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的核、细胞质等成分更加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和分析。
4. 显微镜观察经过染色处理后,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可以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判断。
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解读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信息。
针对不同的细胞类型,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会提示不同的疾病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解读:1. 红细胞计数和形态红细胞计数和形态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血涂片实验报告
血涂片实验报告血涂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涂片的形态特点,学习和掌握正常和异常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临床血液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是将一滴血液均匀地涂在玻璃片上,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血涂片中,红细胞呈不同形态的牙齿状排列,白细胞则以单个或成块状分布;异常血涂片中,可出现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和类型异常等情况。
三、实验步骤:1. 取一片干净的玻璃片,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
2. 用无菌针刺破指尖或耳朵尖,将一滴鲜血滴在玻璃片上。
3. 等待血液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低温吹干。
4. 用梅尔列染剂滴在玻璃片上,静置5分钟。
5. 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玻璃片,使染剂洗净。
6. 反面贴上长方形标签,并在标签上注明样品序号或标志。
7. 将玻璃片倒立放在显微镜的样品夹中,调节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
四、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正常血涂片中,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变形和异常;白细胞种类多样,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等,数量适中,形态正常;血小板数量适中,无聚集现象。
而在异常血涂片中,红细胞出现变形、溶血、贫血等现象,如出现各种形态的红细胞,如椭圆形、钩形、球形等;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并出现异常类型细胞,如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出现聚集现象。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正常血涂片和异常血涂片的显微形态特点。
正常血涂片的形态特征对于判断血细胞的正常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
而异常血涂片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液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显微镜观察,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通过对正常和异常血涂片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验还提醒了我们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常见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5.5×10^12/L之间。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某种疾病的存在,如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等。
2.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平均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MCV范围一般在80-100 fL之间。
MCV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V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单位红细胞体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MCH范围一般在27-32 pg之间。
MCH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铁过多等原因,MCH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MCHC范围一般在320-350 g/L之间。
MCHC的增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膜脱水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HC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铁缺乏症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
二、白细胞指标1.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10.0×10^9/L之间。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临床检验中,血液学检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是临床治疗和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控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检验工作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与可靠性,获取准确的参考依据。
血液细胞形态学主要涉及外周和骨髓细胞形态两个部分,血液细胞形态检验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血液疾病的最终诊断。
因此,必须要控制好血液细胞形态检验质量,相关操作人员要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以此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标本的采集为了获得可靠、精准的检验结果,就必须要确保标本的高质量。
而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基础。
确保血液标本中所有细胞形态的完整,是高质量血常规标本的基础要求。
制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标本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即抗凝与采集。
1.1采集标本1.1.1选择采集血液的位置临床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采集静脉与末梢毛细血管位置的血液。
有相关研究显示,静脉血是最可靠安全的标本,手指部位的血液是末梢毛细血管中和静脉学差别最小并且稳定性最高的血样。
有相关研究显示,对比静脉血液,手指部位的血液依旧不具备良好的可重复性与精准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而血小板计数大幅度下降。
所以,很多专家提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尤其是操作血液分析仪器的过程中,需要采集静脉部位的血液。
1.1.2静脉血采集在实际采集静脉部位血液的时候,应注意不可以在病人输液滞留针位置或者是输液静脉相同一侧血管采集血液标本,从而防止血液出现稀释的现象。
另外止血带不可以压迫血管超过一分钟,避免出现血液浓缩以及淤血的情况。
1.2标本的抗凝在实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使用的血液必须要通过抗凝剂的处理,在现阶段临床中使用的各种抗凝剂当中,EDTA盐是对血小板与白细胞形态的干扰程度比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除了采血位置和生理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之外,通常状况下,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也会直接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
卡-波氏环(Cobot-ring)
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 成8字形。
常提示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豪-乔小体(Howell Jolly bodies)
红细胞内含有的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0.51u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
幼稚单核细胞
胞体较大,细胞核缠绕或扭曲,染色质呈纤细蕾丝样,核仁 明显。细胞质蓝灰色,可含有少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
•见于 AML-M5b
正常淋系发育及形态
原始淋巴细胞: 有时与分化程度低的髓系原始细胞很难区
分,所以也应计数到原始细胞中。 幼稚淋巴细胞
通常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外周血少见 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
MA病例血象及骨髓象
低色素红细胞:
低色素是指红细胞着色变浅且中心淡染区扩大,超 过红细胞直径 1/3
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 治性贫血。
IDA病例血象及骨髓象
嗜多色性红细胞: 嗜多色性指的是不成熟红细胞,为粉蓝-灰色,与
rRNA残余有关,体积比正常成熟红细胞大
(1)形态学 (2)临床意义 见于各种原因增生性
异型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Ⅰ型、 Ⅱ型、 Ⅲ型
异型淋巴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 建议将异常淋巴样细胞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肿瘤细 胞类型,如毛细胞,淋巴瘤细胞、幼淋巴细胞, 骨髓瘤中的浆细胞或其它浆细胞恶性增生,异常 淋巴样细胞如果在鉴别时出现一定数量可以在血 片报告中加以描述并视为单独一类异常淋巴细胞
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等其它 增生性贫血。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血细胞形态学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鉴定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从而评估血液系统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指的是在健康人体中,各种血细胞在形态、大小、数量及比例上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成人正常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包括:-形状:正常红细胞呈酒庄形或淡菱形,两端较尖,出现轻微的凹陷(即贫血性贫形)-大小:正常红细胞直径约为7.5-8.5微米-颜色:正常的红细胞呈苹果核黄色,中心较深且半透明-中心凹陷:正常红细胞有一个中心凹陷,称为中央凹陷,且形状对称-胞质:正常红细胞胞质透明,无细胞器,呈酸性染色(胞质染成粉红色)-数量:男性红细胞计数在400-540亿/L之间,女性为350-480亿/L白细胞是一类具有核与细胞质的细胞,以免疫和炎症反应为主要任务。
正常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包括:-大小:白细胞的大小因种类而异,淋巴细胞大约直径为7-18微米,而中性粒细胞大约直径为12-15微米左右-形态:淋巴细胞呈不规则的形状,核质比例高,胞质先呈亮蓝色后逐渐变深,可见一到数个小胞体;中性粒细胞呈多边形或多角形,胞质呈牛奶白色,内可看到石塞体(荧光小体)-核: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核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有所不同。
淋巴细胞具有完整的圆核,中性粒细胞具有多核叶,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多个核叶和颗粒体-数量: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3.血小板形态学血小板是无色小片状细胞,其主要功能为止血和促进血管损伤处的血栓形成。
-形态:血小板呈椭圆形或圆形,中央较亮(开窗样)或较暗(闭窗样)-大小:正常血小板直径约为2-4微米-数量: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形态学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等综合信息进行评估,因为单纯的血细胞形态学结果不能完全确定一个病情的确诊,只是一个辅助诊断的手段。
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对在自动化检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的结果偏差进行核查和纠正,确保血液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检测原理与方法将一小滴血液均匀的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血膜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
3.标本ETDA-K2抗凝血或新鲜外周血。
4.试剂4.1瑞氏-姬姆萨染液A液,瑞氏-姬姆萨染液B液。
4.2储存条件:5~30℃室温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避光保存。
有效期24个月。
4.3以上所有试剂每瓶试剂开封后应注明启用日期、失效期(开瓶后6个月,或有效期内使用完)并附签名。
5.环境和安全5.1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见《安全手册》5.2血液样本溢出后,由工作人员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
5.3如操作人员的皮肤或衣物上沾到了血液及废液。
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处理,再用肥皂水、清水进行冲洗。
如果眼睛中溅入血液及废液,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5.4在仪器转动过程中,勿触及样本针、移动的传输装置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禁止触摸血液细胞分析仪密封面板内的电路。
5.5如血液样本采用开盖程序测试,开盖时应防止气雾胶污染环境。
5.6与血液样本接触的一切器皿、仪器组装/拆卸组合零件都应视为污染源,因此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穿戴保护性外套、手套等。
不小心接触了这种污染源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被污染区域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5.7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样本的防护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6.操作步骤6.1血涂片制备本室采用人工推片染色。
如特殊情况采用楔形技术制备血涂片。
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较狭窄的、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º~45º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玻片的另一端(见图2)。
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与考核的尝试——以骨髓粒细胞系为例
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与考核的尝试①
———以骨髓粒细胞系为例
严家来
摘 要:形态学教学与考核是检验医学教 育 的 重 点 内 容 之 一,也 是 难 点. 本 文 以 骨 髓 粒 细 胞 系 形 态 学 实 验 教 学 与 考 核 实 例,展示形态学实验教学与考核过程,以期抛砖引玉,供检验 同 行 们 交 流 评 价,从 而 达 到 提 高 教 学 质 量、培 养 实 用 型 技 能 型 医 学 检验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卫 生 出 版 社 ,2015. [2]侯振江.血 液 学 检 验 [M].4 版.北 京: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15. [3]陈梅婷.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指 导 实 验[M].北 京: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15. [4]林筱玲.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M].北 京: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17.
项目 (100 分 )
表 1 考 核 要 点 及 评 价 标 准
考核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得分
着 装 (穿 白 大
仪 容 、着 装 不 整
3
实训前准 褂,戴帽子等)、 备(10分) 工 作 台 面 物 品 10
准备物品不全
4
齐 全 、放 置 整 齐
工作台面凌乱
3选择Biblioteka 类区域不当5未 按 “城 垛 式 ”计 数
关 键 词 :骨 髓 ;形 态 学 ;实 验 ;教 学
骨髓中的血细胞 共 分 “六 系 三 段 ”,“六 系 ”即 粒 细 胞 系、 红 细 胞 系、淋 巴 细 胞 系、单 核 细 胞 系、浆 细 胞 系 和 巨 核 细 胞 系,“三段”即每个系统又分为原始、幼 稚 和 成 熟 三 个 阶 段,其 中粒系和红系细 胞 幼 稚 阶 段 又 分 为 早、中、晚 三 个 阶 段. 熟 练掌握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是诊断血液病及相关疾病的前 提,同时对疾病的鉴 别 诊 断、疗 效 观 察 和 预 后 判 断 具 有 重 要 意义. 一 、目 的
红细胞形态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熟悉光镜下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技巧。
2. 了解红细胞形态与生理、病理的关系,提高对血液病诊断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重要细胞,其形态结构对血液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当红细胞发生病变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如大小不均、形态异常等。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生理盐水、抗凝血、RBC稀释液、Hematoxylin染液、Eosin染液。
2. 器械: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取抗凝血1ml,加入RBC稀释液9ml,充分混匀后,取少量血液加入计数池中,静置3~5分钟。
2.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池中的红细胞,采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3. 染色:将盖玻片取下,用Hematoxylin染液染色5分钟,然后用Eosin染液复染1分钟。
4. 观察与记录:观察染色后的红细胞形态,记录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大小: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约为7.5μm。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大小较为均匀,符合正常范围。
2. 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边缘薄,中间厚。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形态基本符合正常范围,部分红细胞边缘略有变形。
3.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丰富,呈红色。
观察实验结果,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较为丰富,颜色鲜红。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基本符合正常范围。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红细胞形态观察技巧,提高了对血液病诊断的认识。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正常血液分型实验报告
正常血液分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血液分型方法和原理,掌握血液分型实验的操作步骤,熟悉不同血型的表型特征。
实验原理:根据人体红细胞的表面有无某种特殊抗原物质,将人体血液分为不同的血型。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和Rh两个系统,其中ABO系统由A、B和O三种主要血型组成,Rh因子分为Rh 阳性和Rh 阴性两种。
实验材料:1. 血液样本:实验时使用的血液样本来源于血库或学生自愿参与。
为保证准确性,需要使用新鲜的血液样本。
2. 试剂:ABO和Rh的抗血清。
3. 试管、移液器、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1. 标本采集:使用干净的注射器或抽血针采集1-3ml新鲜的血液样本,加入带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数次混合均匀。
2. 血液离心: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以2000-3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收集上清液即可。
3. 准备试验板:在试验板上分别标上A、B、O、Rh+和Rh-。
4. 实验操作:a. 取一滴标本分别滴在A、B、O试区和Rh阳性试区的位置上。
b. 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在上方滴上相等量的AB血型抗血清,B型血相应滴上B血型抗血清,O型血两种都滴上,Rh型血液分别滴上Rh阳性和Rh阴性抗血清。
c. 使用棉花棒轻轻搅拌试验区域的血液和抗血清。
d. 观察反应: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即血浆变浑浊或血凝块形成。
5. 结果判断: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确定血型。
实验结果:实验人员可得到以下结果之一:1. A血型:在A试验区和Rh+试验区出现凝集现象。
2. B血型:在B试验区和Rh+试验区出现凝集现象。
3. O血型:在O试验区、A试验区和B试验区都出现凝集现象,Rh+和Rh-试验区未出现凝集现象。
4. AB血型:在所有试验区域都出现凝集现象,包括A、B、O、Rh+和Rh-。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血液分型的方法和原理。
ABO血型和Rh血型是目前临床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分类系统,它们对人体输血和配对婚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报告
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报告血液形态学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揭示血液系统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报告是根据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形态学研究,对血液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措施。
本次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报告针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结果如下:1.血红蛋白(Hb):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说明其负责携氧的能力正常。
2.红细胞计数(RBC):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正常,在参考范围内,说明患者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和分解保持平衡。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显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与红细胞数量成正比。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显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5.血小板计数(PL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在参考范围内,说明患者的止血能力正常。
6.白细胞计数(WBC):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在参考范围内,说明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
根据以上的血液形态学分析结果,患者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显示其血液系统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还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针对本次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结果,建议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体力和免疫系统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液形态学指标,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本次血液形态学进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液系统健康状况良好,但需要综合其他临床资料来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措施。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实验
染色质 粗网状,疏松
聚集成索块
四、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
胞体 胞浆 胞核 染色质
中幼红细胞
浆细胞
淋巴细胞
圆形
椭圆形
圆形
嗜多色性,不 透明,无颗粒
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 有时可见红色镶边,边缘 不规则,近核处有淡染区, 常有空泡,可见颗粒
天蓝色,透明, 有核周淡染区, 可见颗粒
圆形,居中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 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
原始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胞体 10~18微米 15~20微米,可见瘤状突起
胞浆 透明,天蓝色
染色质
细砂粒状,均 匀平坦如薄纱
不透名,深蓝色,有油画感, 核周有淡染区
粗颗粒状,不均匀
核膜 不清楚
清楚
核仁
2~5个,较小, 清晰
1~2个,较大,界限不清
灰蓝,半透核明型,含无数散在圆粉尘形样嗜或天椭青颗圆粒,形有时可见空泡圆形或椭圆形
细砂粒状,均匀平坦如薄纱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折叠纤细网状
淡红或淡蓝,透明,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中性颗粒
极圆圆粗形形密 或 ,,不常凝规偏染成则一色大形侧块,,质,有有似折切车叠迹轮纤细平状细,网致坦中状间的,有砂如明显粒薄空隙状 纱,,有色泽 颗粒状,稍粗
纤细网状
极粗密,凝成大块,似车轮状,中间有明显空隙,有色泽
核膜浓厚, 极粗密,凝成大块,似车轮状,中间有明显空隙,有色泽 核膜 不清楚 淡红或淡蓝,透明,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中性颗粒 界限不清 圆形,常偏一侧,有切迹
不清楚
四圆、形中 或幼不红规核细则仁胞形、,浆有细伪胞足、样2清淋突~巴起晰细5胞个的,鉴别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0微米,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伪足样突起
灰蓝色,不透明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折叠纤细网状
颗粒状,稍粗
纤细网状
核膜浓厚, 界限不清
1~2个, 小而明显
不清楚
1~3个, 大而清晰
原始淋巴细胞
三、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
单核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 胞浆 胞核
圆形或不规则型,可 见伪足
圆形,规则
灰蓝,半透明,含无 数散在粉尘样嗜天青 颗粒,有时可见空泡
淡红或淡蓝,透明,含 中等量、得可 扭S形呈曲或肾、分形折叶、叠形,椭可圆出或现一凹侧陷开始扁平,
染色质 粗网状,疏松
聚集成索块
四、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
胞体 胞浆 胞核 染色质
极粗密,凝成大块,似 车轮状,中间有明显空 隙,有色泽
呈大块状,块与 块之间无明显界 限,有均匀光滑 感
中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
Thank you!
1~2个,较大,界限不清
原始红
二、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
胞体
胞浆 核型 染色质 核膜 核仁
原始粒细胞
10~18微米, 圆形较规则
天蓝色,透明
圆形或椭圆形 细致的砂粒状, 平坦,如薄纱 不清楚 2~5个,较小, 清晰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10~18微米, 圆形规则
天蓝色,透明, 有核周淡染区
中幼红细胞
浆细胞
淋巴细胞
圆形
椭圆形
圆形
嗜多色性,不 透明,无颗粒
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 有时可见红色镶边,边缘 不规则,近核处有淡染区, 常有空泡,可见颗粒
天蓝色,透明, 有核周淡染区, 可见颗粒
圆形,居中
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位
圆形,常偏一侧, 有切迹
粗密成块,如 打碎的墨砚, 中间有明显空 隙,无色泽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实验)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
原始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胞体 10~18微米 15~20微米,可见瘤状突起
胞浆 透明,天蓝色
染色质
细砂粒状,均 匀平坦如薄纱
不透名,深蓝色,有油画感, 核周有淡染区
粗颗粒状,不均匀
核膜 不清楚
清楚
核仁
2~5个,较小,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