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
明清思想方面总结
明清思想方面总结明清时期的思想,主要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国家政权的转变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思想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在政治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着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巨大变革。
这一时期,思想家们强调“天命”、“君臣”和“爱国主义”。
明朝灭亡后,人们对君主道德修养的要求更加苛刻,强调君臣关系的合宜和义理,提倡忠诚于国家和君主。
同时,明清时期也产生了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如顾炎武的“性理入直”和黄宗羲的“性理学说”等。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社会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这一时期,思想家们开展了对社会制度和社会伦理的讨论。
他们对封建礼教、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进行了批判,提倡自由、平等和合理的社会秩序。
例如,王夫之倡导了“各为其志,各得其所”,主张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才能选择职业。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批判传统社会秩序的思想,如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批判,对士大夫阶级的贫苦生活感到痛惜。
在经济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对财富的追求和经商活动的重视。
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社会财富分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王夫之提出了“贫平一源,厚载常税”,主张通过税收政策来实现富裕和贫富均衡。
同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财富的来源是劳动创造,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商品经济的观点。
在文化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大规模的转型和变革。
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个体和自我意识,追求自由和个人宁静。
文人雅士成为社会精英,文人墨客们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崇尚自由、个性和真实。
例如,文学家杨万里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程朱理学的推崇以心理自省为基础的个体修养和道德修养等。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思想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和矛盾性。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积极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主张,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铜钱时代应是不可能的。 ③货—币—摘:自海吴外承贸明《易从使纸得币帝白国银到大白银量帝流国入》 迅速 货币化为主要流通货币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小结
经济政治旧本质: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君主专制统治
领域
发展表现
带来的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美洲农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很多农民从事副业,增加收入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农业商品化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反映了明清农业的哪些特点?
崇祯15年(1642年) 江苏《吴县志》卷29记载:“西番麦(注:玉米),形似稷而
枝叶大,结子累累,如芡实”。 高产作物引进
粮食总产量提高
——曹树基《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
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 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 和毗邻浙江嘉兴和生产湖区州域府化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 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 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期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明 朝
宋应星
徐弘祖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品种增多,种植区域扩大。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手工业:传统领域重大突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国内市场扩大 商业繁荣: 商品种类增多
封建城市兴旺 货币发达 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闭关政策)
含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与贸易的政策。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封闭性是闭关锁国的经济基础。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使统治者形成盲目自大的心理是
原因: 其思想基础 清政府害怕沿海汉族人民与反清势力接触会危及其统治 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和骚扰
内容: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一口通商
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368——1840)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富源六中历史组教师:张导勇
【时空穿梭】
一、朝代更替: 1、明:1368--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
应天(今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2、清:(1616—1636--1644--1912年),努
尔哈赤建金,都城先赫图阿拉(今辽宁), 后迁都沈阳,皇太极改金为清,后迁都京师 (今北京)。
探究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对比
1、相似之处: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批判。
2、不同之处:
(1)地位:“启”成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流;“明
清儒”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2)性质:“启”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明清儒”
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围。
(3)作用:“启”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舆论准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是皇帝顾问内侍机构,内阁成员开始参与军 国大事的商讨,后有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奏章的批复意见),但 始终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长官, 权限大小取决皇帝。
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 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 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 一人裁决。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 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 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
探究二、中英内阁制的比较(产生方式、职权、 实质)
1、产生方式: 明:皇帝决定;英国:由议会选举产生。 2、职权:
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
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农民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1.1 粮食生产的增长:明清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田的有效利用,粮食生产显著增长。
农民利用水稻、小麦等作物耕种,有效地满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需求。
丰收年景,使得农村社会安定,农民生活得到保障。
1.2 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驱动,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
农村经济的繁荣使得农民能够通过农产品的贸易获得额外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同时,手工业如纺织、陶瓷、造纸等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1.3 农民改良的实施:明清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农民改良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农田水利的修建和农技的推广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土地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给农民,同时提高了耕地的产出效率。
农业技术的推广也使得农民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提升了生产力。
二、农民生活的改善2.1 丰衣足食的保障:由于农业经济的繁荣,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粮食生产充裕,使得农民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满足了食物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民能够购买更多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2.2 思想观念的提升:在明清时期,社会各界开始注重农民的教育和文化传承。
经济的繁荣使得一部分富有农民能够接受正规教育,学习文化知识。
同时,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醒。
2.3 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这使得农村社会的治安良好,农民生活免于战火的困扰。
农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追求家庭幸福和稳定生活。
三、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的影响3.1 城乡交流的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带动了农村商品贸易的发展,同时城市商品的流入也丰富了农民的消费选择。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本奠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皇帝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传统社会由盛转衰,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经济: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夜,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仍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镇的繁荣,并推动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处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新发展。
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出专制强化的色彩,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繁荣,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新成就。
4.外交:中学西传和早期西学东渐,殖民者东来,朝贡体系强化及开始受到挑战(中国历史进入全球视野)。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1)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2.手工业(1)农村手工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4)成就:①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 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儒学兴起
汉代:儒学兴起
宋明理学
宋明:儒学发展
明末清初 思想活跃
明清:批判反思
人民版知识整理
生平:明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福建晋江人。祖、父两辈都从事商业 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①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 主张 ②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 的标准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 欺诈 代表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评价 ①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 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②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人物
王夫之
代表主张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共同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提出了限制君权、 (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 (2)经济上:工商皆本 构等设想 (3)学术上:经世致用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提 出“经世致用”
李 贽
生平: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两朝都实行了一条鞭法,即把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 按田亩多少收税。这种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控制。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限制商人的活动、提高商业税率、设立关卡 等措施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形成
明清时期,金融市场逐渐形成,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为商 人提供了投资和融资的平台。
商业政策与税收制度
商业政策的调整
明清政府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不 断调整商业政策,如放宽市场准 入、减轻商税等。
税收制度的改革
明清时期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 改革,如实行“一条鞭法”等, 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汇报人:XX
目录
• 农业经济 • 手工业经济 • 商业经济 •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 经济制度与政策
01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
铁制农具的普及
01
明清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耕作
效率。
耕作技术的改进
02
明清时期,出现了深耕、细作等耕作技术,使得土地利用率得
商税的征收与管理
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征 收和管理商税,确保税收的公正 和有效。
04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明朝永乐年间起,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 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贸易商品的种类
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商品则以香料、药材、珠宝等为主。
高中历史各阶段的时代背景
2、古希腊时期: 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3、明清时期积极: 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向工业 文明转型的趋势。 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4、明清时期消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衰落,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 制。理学仍占据主流地位。
7、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政治:新中国成立,并巩固新政权;1954年第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宪法,三大有中国特色 的民主制度建立。 经济:建国初国民经济经济恢复;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一五计划 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外交: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政 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 思想文化:1956年确立“双百方针”。
5、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中国(1840—19895) 政治: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强,清政 府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工业文明入侵,商品输出,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近代 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被迫开放。 社会生活:社会习俗西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 融合。
12、两种现文明模式的并进之资本主义 (1917-1945年) 经济: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 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模式 政治: ①经济危机影响下,德意日法西斯上 台,挑起二战。 ②为战胜法西斯,美、苏、中 等国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思想文化:①相对论和量子论为现代科技文明 发展奠定基础。②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兴起
明清经济情况介绍
明清经济情况介绍明朝人口增加,高产小麦、水稻是主要粮食。
为增加粮食产量,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地区还出现三季稻。
16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国外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
随着植棉的推广,棉纺织也迅速发展。
制瓷业在明朝继续发展,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
明代采矿技术比前代发达。
明中后期以后,投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达200多种,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除北京、南京外,繁华的城市有30多座,三分之一集中在江、浙地区。
较小市镇发展很快。
众多的集市庙会,也是那时重要的贸易场所。
清朝康乾年间,政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人口增长到3.6亿。
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的种植面积扩大了,成为商品。
清朝前期时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发达。
政府鼓励商人开矿,矿冶业迅速发展。
云南的铜矿数量多,规模大,乾隆年间就有500余处。
苏州、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发达。
景德镇制瓷规模比过去扩大了。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起来。
北京是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市场。
东南各省苏州、扬州等城镇都很繁华。
西北、西南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商业城市。
康乾盛世指从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经过增设军机处等统治机构,广开科举,屡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丹的叛乱;鼓励垦荒,兴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到乾隆时,国库充盈,文化发达,清朝进入了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盛世局面。
贸易顺差也称“出超”。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的贸易余额。
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近代化是指三百年前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运动。
近代化运动源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此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浪潮。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大致表现为工业化、都市化、法制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民主化、教育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非农业生产人口比率大幅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等。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国历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总结。
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其政治经济思想较为简单。
封建制度得到了初步形式,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的政治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仁为本,倡导礼治之道;墨子则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互利共荣。
经济方面,这一时期农业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商业交流也开始兴起,开始出现了富商和商人阶级。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推崇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推行了集权制度。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中央集权,取消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县、郡、国的行政区划体系。
经济方面,秦王朝实行的苛捐杂税政策严重打击了农民,为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埋下了伏笔。
同时,秦朝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各个国家都以统一为目标,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
刘备提出了仁政思想,倡导崇尚民命。
曹操则主张强权政治,偏重军事力量。
经济方面,三国时期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农田荒芜和经济困难。
5.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方和北方各自建立了一系列的朝代。
在政治方面,南方朝代主张文化复兴,注重文化教育;北方朝代主要以军事力量为主,强调武战。
经济方面,南方朝代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而北方朝代则多依靠商业经济和手工业。
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杨广推行了均田制,促进了土地平均分配;王官将提出了“六经注我”的经济思想,主张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工商业。
经济方面,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
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总结
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思想和文化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明清时期思想和文化的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化表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
明代继承了宋代理学思想的传统,追求道德修养和励志向上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的重要性。
明代的思想家如王守仁、杨时等,通过对朱熹思想的批判和改进,形成了新的“心学”思想,强调人心为主体,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原则,对后来的儒家学说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代则继续发扬儒家传统,尊儒抑佛是清朝政府的思想主张。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特别重视儒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如举行科举考试,扩大士人机会等,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机会。
在文化方面,清代以文人为中心,注重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对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清代文人如郑板桥、石涛、织锦、蒙学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化也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明朝时期,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文化和思想不断涌入中国。
明朝思想家如徐光启、李时中等通过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西学方法,推动了中国思想的发展。
明朝也在文化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开放,比如明朝书画家徐渭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清朝则更加注重对外文化的融合和吸收。
康熙、乾隆时期,清朝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尤为频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康熙皇帝亲自参观德国耶稣会学院,乾隆皇帝更是倡导以学为主,大力发展西学,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艺术方面,乾隆皇帝更是收藏了大量的西方绘画和工艺品,同时,清代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在逐渐融合了西方的艺术技巧,产生了新的创作风格。
最后,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化还受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明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矛盾的加剧,一些士人开始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提出了一些与传统儒家价值观相悖的观点,形成了明代农民起义和思想解放的背景。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一、引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济思想是指人们对于经济问题的认识、思考和观点,它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先秦时期1. 儒家经济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其对于社会和经济问题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提倡仁爱、礼仪等价值观念。
在儒家看来,稳定社会秩序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最重要的前提。
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提到了许多与经济相关的观点和原则。
例如,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相关部门应该以德行来影响和引导人民的行为,而不是过分依赖法律和刑罚。
儒家还提倡节俭和勤劳的精神,认为人民应该勤劳致富,而不是依靠奢侈和浪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儒家经济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倡导的节俭、勤劳、诚信等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儒家还强调社会各阶层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合作,这种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2. 道家经济思想道家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学派,在经济思想方面也有独特见解。
道家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的原则,在对待经济问题上有着独特的观点。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尽量减少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道家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循这种规律。
因此,道家经济思想主张相关部门应该少干预经济活动,而是顺应自然发展和市场需求。
道家经济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观点有利于减少相关部门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和限制,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此外,道家还提倡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这种观点对于人们理性消费、避免奢侈和浪费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解析:选A。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了皇权至上, 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A。
(三)明朝地方三司分权
承宣布政使司(藩 (民政财政) 司)
三司分立互 不相属相互 牵制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臬司)
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司)
B、清朝政治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
雍正 南书房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到达顶峰
特点:简、精、速、密
皇权得到扩大
互相制约,集权于帝
内阁
皇太极
皇权受到限制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
【网络特征】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A、明朝政治
(一)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1)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2)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 因) (3)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4)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目的: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内阁首辅” ≠“宰相”?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
制。
【典型例题】《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 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 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 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闭关锁国时期的明清经济及其教案
闭关锁国时期,指的是明清两朝期间,除了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琉球、朝鲜)进行少量贸易外,对外实行封闭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明清经济与教案角度分析闭关锁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一、明清经济概况明朝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其中江浙地区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明朝初期,晚明末年,皆有改革措施。
明初期经济较为繁荣,主要是通过和南洋国家的贸易而得到了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宦官朱权的刻意推动下,开拓了西域贸易,向中亚各国出售中国丝绸、瓷器、香料、药材等物品,换取马匹、宝石、珍珠、金银等,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民族压迫、经济萎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处于低谷。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的建立,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契机。
清朝初期采用的是“农本主义”政策,提倡农业生产,注重经济建设,亲自到各地勘察水利灌溉工程,要求官员赈灾又防灾,发展棉绸和蚕桑业,充分利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潜力,逐渐恢复了经济。
二、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在明朝后期和清朝初期,统治者对外围的扩张愿望不强,外交政策过分保守,封锁海路,使得民间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种锁国封建思想,使国家与外界的联系停滞,经济发展得不到外来资金的支持,自然"日间一寸,胃口却一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制度因素明清时期的封建土地制和农民的地主专制制度,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减弱。
同时,为了维持封建制度下的权贵阶层,各级官僚实行均田制中的政令性分田,使得耕作土地过少难以为继。
每个农户只有几亩地,不能集中经营,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无法搞起大规模、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也就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3.自然因素中国自然地理面积辽阔,而且自然条件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虽然中国既有北方的宽广平原,又有南方的湿润热带,但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
加上很多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蝗虫灾害、疾病等,反复不断,致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国民经济向海洋开放发展的不利影响。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的
壹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
目录
CONTENTS
贰
明至清中叶的文化
经明 济至
清 中 叶 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01
农业:引进高产 作物,如玉米、 甘薯等,提高粮 食产量
02
03
手工业:纺织业、 陶瓷业、冶铁业 等手工业部门发 展迅速,出现了 许多著名的手工 业城市
商业:商业贸易 繁荣,出现了许 多著名的商帮, 如晋商、徽商等
04
商业贸易的繁荣, 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也带动了文 化的交流与传播。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01
明朝中后期:江南 地区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
02
生产方式:以家庭 手工业为主,雇佣 劳动开始出现
03
商业发展:城市商 业繁荣,出现商帮 和票号
04
思想文化:出现了 反对封建专制、倡 导民主自由的思想
文明 化至
科技:明清 时期科技文 化繁荣,出 现了许多著 名科学家和 发明
文学:明清 时期文学繁 荣,出现了 许多著名文 学家和作品
西学东渐的兴起
01
02
03
04
背景:明朝中后 期,西方传教士 来华,带来西方 科技和文化
代表人物:利玛 窦、汤若望等
传播途径:传教、 翻译、交流
影响:促进了中 西文化交流,对 中国科技和文化 产生了影响
04
经济政策:政府 实行重农抑商政 策,鼓励农业发 展,限制商业发 展
商业贸易的繁荣
01
明朝中后期,商 业贸易逐渐繁荣, 出现了许多著名 的商帮,如徽商、 晋商等。
02
清朝中叶,商业 贸易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以广州、 上海、天津等城 市为中心的贸易 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