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经济思想以孔、孟、荀为代表。 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罕言利” 。孟子 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仁义而已矣,何必曰 利”。他把“义”、“利”关系绝对化的 做法,却无形中为后世“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学说教大开了方便之门。(宁要社会 主义草)在儒家的经济思想中,真正与司 马迁比较接近的是荀子。:“义与利者, 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 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 欲利也;。”
• •
5、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 司马迁认为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晴 雨表。“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 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 贵。”韩非为代表, 管仲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他的“自利论”, 他运用“自利论”来解释人的社会经济活 动。管仲提出“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 后治之”(《管子· 治国篇》) 管仲的这些经 济政策思想,是司马迁经济政策思想的主 要来源。但是,在经济政策的认识上,管 仲与司马迁却极不相同。司马迁主张放任 的“因之”政策,管仲却主张全面的行政 干预;管仲的“轻重”理论,就是一种国 家干预的理论。
• •
二、礼节道德离不开一定的物 质基础
在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上,财富是道德的基础。 司马迁认为富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礼节相让, 贫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礼让。“礼生于有 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道出 了财富对仁义的决定作用这样一个历史 事实。经济财富决定社会政治、风气。(发展是 硬道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经济地位决 定人们的道德观念,物质财富的占有状况决定着人 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
• 《平准书》说:汉兴七十佘年间,国家无 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 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 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 焉。 这便是实行“因之”政策的结果。
“因之”政策给国家和人民带 来了富足安定与繁荣昌盛。
• •
三、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齐国发展盐业。交通要道对商业的重要 性。经济发展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沂、 泗北发展畜牧业。因地制宜、区域协调发 展。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以西汉以前 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实业家的活动为主线, 分区论述了各地的地理环境、社会风气、 经济发展和物产。
• 在司马迁《货殖列传》中,我们看到,西汉已 形成了五大经济区域。一是关中经济区。 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人民“好 稼墙,殖五谷”。交通便利,商人云集,“故关 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 量其富,什居其六”。四是齐、鲁、梁、宋 经济区。包括今山东和河南的部分地区。 “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而鲁国故地则 “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好贾 趋利,甚于周人”。鸿沟以东,芒砀以北,至巨 野,是梁、宋两国的故地,人民多务农为业,善 于储藏备荒。
• 当然,一味地“因之”也并非不存在问题, 要附之议宏观调控。《平准书》接着又说: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 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 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 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 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利导
之”和“教诲之”了。了。
• •
3、国家与民争利对经济具有危害性 桑弘羊以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 之,贱则买之。这些措施实行的结果, “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即归农; 物价得到了稳定;同时还取得了“民不益 赋而天下用饶”的预期目的。然而,商贾 归农带来的是经济萧条;与民争利的结果 是国家富足了,人民却贫穷了,“海内之 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2、致富有道。他将社会上的富有者分为 三类:“本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发财致富的 人;“末富”是指经商致富的人;“奸富”则是指那 些“弄法犯奸而富”的人。司马迁认为:“本富为 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求富,是人的本性。 但不论以什么方式方法求富,都应以不损害别人、 不损害社会为前提。今天,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那 些靠侵吞公共财产、走私漏税等非法行为而发 财的是“奸富”。财富与道德、金钱与尊严之 间,是应该有一道界限。要使人们能够在趋利逐 利、发财致富当中不忘“大义”之所在,也就是 说,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集 体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

司马迁认同荀子的“性恶论”。认为逐 利求富是人类共有的通性和特点。承认人 们的欲望,承认人们对欲望和财富追求的 无止境性;而且认为,如果有谁想遏止这 种追求,那必将是徒劳无功的。不仅如此,
司马迁还认为,人们对欲望和财富 的追求是天经地义的,带有极大的 合理性。

他在《货殖列传》里说:人各任其能, 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 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 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这里所说的 “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用今天的话 说,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符
• •
4、热情歌颂商业的作用 司马迁认为社会生产具有多元化特征,各 行各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然环境不同,贫 富出现的道理是自然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发展 不同的工商业。认为商业的作用在于流通,尤 其是地区流通,所以他特别重视地区之间的往 来和都会的商业中心作用。 • 他主张工、农、商、虞(相当于现在的开 发山林湖海、开矿山、搞畜牧等)并重,反对 重农抑商。
• 司马迁看到了物质财富的占有,决定着人的 社会地位。权势和地位总是同财富紧密相 连的。《货殖列传》记述了不少这方面的 事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贡经商以后,“结驷连 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 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 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就连孔 子的出名,也是和子贡的财富分不开的。它 反映了司马迁已经把人对财富占有的多寡 看做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标准,认为 是一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从而说明了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物质基础。
• 道家的经济思想以老子为代表。老子的经 济思想主要是他的“无为论”。“无为论” 既是他社会政治思想的最高原则,也是他 经济思想的最高原则。老子认为 “妄作, 凶”(《老子· 第十六章》),要以无为“以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 第六十四 章》),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老 子· 第四十八章》)的目的。司马迁关于经济 政策的思想,其根源于此。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货殖列 传》与《平准书》中,尤其是《货殖列传》。

一、从人性出发看经济问题

1、逐利求富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 力。 《货殖列传》的开篇伊始就说:《老
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 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 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 换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这段话是 用发展的眼光来驳斥老子那种倒退的社会 政治理想的。
• •
四、强调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主 1、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改变应从人性出发; 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在于逐利求富。司马迁主张社 会经济生活的自然发展,而反对过多的行政干预; 国家的经济政策“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 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看法。 • 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会带来经济繁荣。 《货殖列传》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 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 不通,得其所欲。
合客观规律与自然法则的意思。

司马迁认为人们对欲望和财富的追求带 有普遍性的特征,在这里是不分统治者与 被统治者,不分“千乘之王”、“万家之 侯”、“百室之君”还是“编户之民”的。 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求富是经济 发展的内在动力。他认为追求财富,
追求生活改善是人的本性。这一思想揭示 了人类社会的本来面貌 。
• 虽然韩非与管仲同称法家,但二人的经济思想却 差别很大。韩非把他的老师荀卿的“性恶论”发 展到了极端,变成了一种冷酷的利己主义哲学。 韩非把这种“自为心论”运用到一切经济的与非 经济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去,就形成了他在政治上 的人民为国家、国家为一人(国君)的极端专制主 义思想,以及在经济上的只求富国不求富民的思 想。韩非的这种经济思想,是与司马迁的经济思 想截然对立的。司马迁所阐发的“欲望论”乃至 “富利论”,都带有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 者的全民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