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特殊性
浅析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形成原因
浅析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形成原因司马迁经济思想在经济思想领域中“成一家之言”,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其经济政策主张放任私人经济生产活动。
回顾历史,司马迁独树一帜的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其家学思想传统和西汉时期封建经济发展臻于繁荣的反映。
【关键词】自由放任;家学思想;封建经济繁荣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在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经济学界对垒的两个思想阵营。
回顾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这种现象也曾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
例如,儒道思想从法乎自然出发,主张“无为”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
商韩法家则强调富国强兵,主张“国富民贫”,独重农业。
《管子》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某种融合。
司马迁作为“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随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和巩固,国家干预主义和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历代主流思想,司马迁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如梁启超所言:“前哲精义,千年湮没”。
在今日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我们不妨回头探寻前人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精华和源头。
一、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的《平淮书》和《货殖列传》中。
司马迁认为国家经济管理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史记?货殖列传》)。
其意思是国家对于社会经济最好是不加干涉,听任私人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其次是国家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某些方面进行一定的引导;其次是用教化的方法诱导人们从事某些方面的经济活动;又其次是由国家采取行政法治手段来干预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私人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和强制;最差的办法是政府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与民争利。
由此观之,在司马迁看来,评判国家经济政策好坏的标准是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程度越低越好。
司马迁之所以提出上诉管理国民经济的主张,是基于他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认识。
司马迁 思想
略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摘要: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不论在我国的史学遗产中还是文学遗产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对《史记》进行研究时,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司马迁思想的评价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从思想上研究《史记》的出发点。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史记一、经济思想司马迁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是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西汉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的时代。
司马迁从事著作时,西汉的经济经过“文景之治”达到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扩大是汉武帝初年经济繁荣的标志。
然而从经济繁荣中得到利益的只是那些占着统治地位的大土地所有者和富豪大贾们, 至于广大农民所得到的却是沉重的赋役、豪强的侵凌、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
因此, 在“盛世”之下, 农民破产, 卖妻窝子的现象屡屡发生。
汉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对外用兵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出现了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的局面。
因此汉武帝末年广大劳动人民愈来愈陷于贫困,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暴动、起义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 他的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这就从思想上给他打上了充满矛盾的时代烙印。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
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①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司马迁认为, 在各种行业中, 经商是致富的捷径。
“夫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②这体现了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商观念。
他指出,商业的性质决定了经商容易致富。
其主要思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商业营运, 实际上是资本运动, 商品经济与资本永远是相辅而行的。
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都是一资本为依托,没有充足的资本作媒介,商品流通是不可能的。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现在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现在《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之中,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其灵魂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他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商业流通天下物资、货币从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他敢于在史书中为商人立传,总结致富之术,还首创经济史传。
更可贵的是,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在理论上为商人正名,这便是宣传欲望动力说和素封论。
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
他引用俗谚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他看来,那些“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的达官显贵,“守信死节,隐居岩穴”的清雅之士,陷阵却敌的军士,攻剽椎埋的少年,走死如骛的侠士,不择老少的歌伎,“饰冠剑,连车骑”的游闲公子,不避猛兽的猎者,博戏驰逐的赌徒,舞文弄法的吏士,以及医农工商等等百工之人,无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忙忙碌碌。
“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各行各业的分工,物之贵贱,在司马迁看来,这些经济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人欲的推动下自然形成的,是符合“道”、“自然”的规律而运动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本来,社会经济结构就应该是多层面的,在政策上,不应该有人为的偏重,应该顺应道、顺应自然,即司马迁说的“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能提出这一点该是多么可贵啊!假若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期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而不是施加过多的人为的粗暴干预,那么,中国的经济也不会要今天进行这样艰难的改革。
当然,“因之”并不是放任自流,并不是说政府不该管经济,而是必须顺应之,道所兴者,介之;道所衰者,亦不加之。
农工虞乃生产之本,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则将裹足不前;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侧重,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这一点不能不说司马迁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撰写了《史记》,这
本书不仅是当时帝国历史研究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史学家研究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重点探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期对对经济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重点写作货殖的生活,和他在汉朝的经济思想。
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出了三种经济思想,即“利己、适宜、宽厚”。
首先,司马迁认为“利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他认为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正当的,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必须看重社会利益。
因此,他反对利己主义,认为利己主义会导致社会不公平,从而破坏社会稳定。
其次,司马迁崇尚“适宜”的经济思想,即适度支出,量力而行,以免产生过度支出。
他认为,如果花费过度,可能会导致民众拮据,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且他认为实行适宜的政策,可以保护小资本家,防止大资本家过度投资和抢占资源,以保障社会经济秩序。
最后,司马迁认同“宽厚”的政策,即运用宽容的政策使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受益。
他认为,合理分配资源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宽厚的政策也有助于减少不公平的发生,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发展。
总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进而发展具有社会情感的经济思维,以及实行宽容、适宜、宽厚的政策,以建设公平、和谐的社
会。
从《资治通鉴·唐纪》经济部分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资治通鉴·唐纪》看司马光的经济思想张洁张剑光内容提要:《资治通鉴·唐纪》中以记录军事、政治为重点,经济的内容相对较少。
在这些经济材料中,司马光着重记述了唐安史之乱后经济的调整和恢复,从中反映出司马光劝谏帝王施行轻徭薄赋、恤民爱民的治国方略。
司马光格外重视人口,认为这是国家征收租赋、摊派徭役的重要依据。
他反对货币私铸,反对轻易对货币制度进行变革。
《通鉴》的取材与司马光的经济意识具有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资治通鉴》司马光赋税人口货币作者简介:张洁(1980-),女,河南洛阳人,历史学硕士,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教师。
张剑光(1964-),男,上海嘉定人,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因激烈反对王安石新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
政治上的失意,使司马光能以全副精力放在潜心修撰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上。
这部被后世史家誉为“史学绝作”的史书,是一部极有史学价值的经典著作,同时书中也体现出了司马光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他将自己当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看法融进了这部史学巨著中。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大部分笔墨都花在了军事、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着力描写朝廷政争、君主活动、国力和军力,而对于经济部分则惜墨如金,其《唐纪》部分也不例外。
这说明司马光认为统治一个国家的基础主要在军事、政治、礼仪、边疆等方面,其次才是经济。
就《通鉴》经济部分较少编入的原因来看,可能在司马光的眼里经济不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应该要直接抓的,而是有关部门和大臣的事情,但这些并不说明司马光不重视经济。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不多的关于经济的记载中,主要涉及赋税、田制、徭役、人口、货币、漕运、仓储等方面内容,虽然不够完整系统,但也足以反映司马光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他重点记述了唐安史之乱后经济的调整和恢复,从中深刻地反映出一代政治家司马光劝谏帝王施行轻徭薄赋、恤民爱民的治国方略。
浅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独特性及价值意义
浅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独特性及价值意义作者:徐慧芳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以其鸿篇巨制《史记》名彰千古。
但长期以来,关于司马迁及《史记》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生平、家世、交游、字词考证、思想精神等史学方面和文学方面,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研究较少。
本文拟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为主,兼顾《平淮书》、《河渠书》,主要论述他超越时代的、独特的经济思想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先进经济思想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瑰丽奇特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平淮书》和《河渠书》三篇著述中,尤以《货殖列传》为主,其先进的、超越时代的独特经济思想,具体表现在:1.肯定人求利求富的合理性思想西汉时期,自从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一直占官方统治地位。
先圣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富与贵,于我如浮云”,一部《论语》“子罕言利”。
孟子则曰“仁义而已,何必言利”。
儒家在民众求利方面的观点是,鄙视富贵或采用回避的态度。
儒家对于“利”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士人当中影响深远。
但司马迁却不然,他主张民富,认为求利乃人之天性,是人性中的自然表现。
他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认为人人都有“趋吉好利”的本性。
社会上人的一切活动,其目的就是在追求“利”,也就是追求物质财富。
他在《货殖列传》中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并进一步深刻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没有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想所掩蔽,而是独立思考,勇敢地揭去了统治阶级长期蒙蔽于百姓头上“仁义”的面纱,肯定了普通民众求富的合理性,并举子贡富而使孔子名扬天下的事例,表述了自己在“民之求利”方面独到的见解,认为致富求利,是合乎人性的“道之所符”、“自然之验”。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其渊源讲解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其渊源(1)一一兼论其对政治革新家的态度与评价摘要:在经济政策的见解上,司马迁主张让社会经济生活自然发展,而反对过多的行政干预。
司马迁的这种经济思想与儒、道、法三家俱有渊源,他较多地吸取了管子、老予与荀子的学说,而把孟子与韩非予的思想当作了反面的参照系。
司马迁对政治革新家的态度,主要与他的经济思想有关:本文试以他对商鞅变法的态度为例,剖析他对政治翠新家的评价中褒里有贬的原因。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渊源;政治革新家;态度与评价司马迁笔下的政治革新家,大多属于法家或有法家倾向的人物。
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诚如徐朔方先生在《史汉论稿》中所指出的:“《史记》在肯定商鞅、韩非、李斯、贾谊、晁错等政治革新家进步作用的同时,又不恰当地暴露和夸张他们的个人缺陷,如指摘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责备韩非‘惨少恩’;非难李斯‘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严威酷刑’;批评晁错‘峭直刻深’,‘擅权,多所变更’;甚至对商鞅、晁错的被害,也发出幸灾乐祸的讥刺。
”[1]虽然徐朔方先生用了“非难”等对司马迁表示不满的词语;但是,他所指出的却大致是一个事实。
遗憾的是徐先生没有对此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致使读者有语焉不详的感觉。
笔者不揣谫陋,企图对此稍做补苴,以就教于徐先生并海内学者。
笔者认为,司马迁对政治革新家的态度与评价,应该说部分导源于他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他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而这个“一家之言”,就其思想脉络来说,也是很难用当时已有的哪一个现成的学派来加以规范的。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货殖列传》与《平准书》中,尤其是《货殖列传》。
他在《货殖列传》的开篇伊始就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换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这段话是用发展的眼光来驳斥老子那种倒退的社会政治理想的。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深层剖析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深层剖析李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来,对司马迁在史学上的辉煌成就,史学界已作过深入研究。
但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笔者认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这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
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仅选取几个最能说明问题的环节加以考察,以申述笔者的意见。
一、对商业都会经济的描述司马迁对汉帝国日丽中天时期的经济繁荣无比关注,武帝时期,其物质文明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从他对当时大小不等、繁华不一的商业都会的描述中可见一斑。
长安: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长安城内有东西两市,皆规模宏大,货赂山积,“鬻者兼赢,求者不匮”,可知市内交易十分兴旺。
司马迁《货殖列传》载:“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及秦文、(孝)[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
献(孝)公徙栎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
(武)[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①洛阳:洛阳在西汉为陪都,在东汉为首都,扼关中与山东交通之咽喉,地位十分重要,故其繁华程度不下于西京长安。
据《货殖列传》载:“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②而“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
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③临淄:临淄原为齐国的都城,在战国时即已是一个工商业集中的大都会,人口达七万户,且殷实富有。
据苏秦对齐王说: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语虽夸张,但可知临淄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大都会,到汉时仍盛况如前,人口又增加到十万户,市租千金,是长安之外五都中最繁华的一都。
从 《史记 · 货殖列传》 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作者简介〕张友彬,男,湖北随州人,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献(湖北武汉,430035)。
12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原也。”[10]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能从 人们 的 基 本生 活需要出发, 提出经济问题。他看到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不 可遏止, 进而推知人们的生产活动, 流通活动也是不可遏止的。 他认为这种经济活动同自然界许多现象一样, 有自己的规律, 也 符 合一 定 的 “道 ”, 它 不 是 什 么 力 量 都 可 以 制 止 的 , 国 家 应 当 听其自然运行, 不应当横加干预、阻止。当然, 由于人们 追 求 富 贵的动机和目的, 所以人们就势必要尽最大可能地追求利益, 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种竞争中, 必然 优 胜 劣败 , 即 “巧 者 有余 , 拙 者 不足 ”,“能 者 辐 辏, 不 能 者 瓦 解。”司马迁认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也是合乎道德的, 即 使贫 富两极悬殊, 出现以富役贫, 也是不足怪的。在司马迁眼中, 贫 贱是可羞的。对于这种社会现象, 他主张贫富自然演变, 政府应 当不予不夺, 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和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班固说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此其蔽也”。这 种 评 说殊有不当。严格地讲, 司马迁的“富利”观其实是“义利”观。他 并不轻看意识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也十分赞成以儒家 之礼义给人们以教化。他深知“放于利而行多怨”, 所 以 他 主张 以 礼 制 欲, 他 说 “人 生 有 欲 ,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忿 , 忿 而 无 度 则 争, 争则乱”。故先王“制礼义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 , 使 欲不 穷 于 物, 物 不 屈 于 欲 , 二 者 相 待 而 长 , 是 礼 之 所 起 也 ”司 马 迁 反 对 奸富 , 视 本 富 、末富 为 “尤 异”、“足 术 ”,明 确 排除 那 些 “有爵 邑 奉 禄 弄法 犯 奸 而 富 ”的 行 为 , 对 于 这 些 犯 法 作 奸 者 , 他 主 张 “唯 一 切严削为能齐之”, 即是指在教化不能奏效时, 应当辅之以刑罚 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和主张, 司马还对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 策提出“善者因之, 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 其次整齐 之 , 最下 者与之争”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 , 也是他对古代素唯物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 直到今天, 也 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当然, “因之”并不是放任自流, 并不 是说政府不该管经济, 而是必须顺应之, 道所兴者, 介之; 道所 衰者, 亦不加之。农工虞乃生产之本, 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 则 将裹足不前; 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 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 侧重, 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 从这一点不能不说司马迁具 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司马迁商品经济思想浅析
一
律” 。虽然刘邦即位之初也曾颁布“ 贾人不得衣丝 乘车 , 重租税以困辱之”… 的法令 , 并规定商人及
其 子孙不 得 “ 宦为 吏 ”但 这个 “ 仕 , 贱商 令 ” 不 仅 为 , 时不 长 , 且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流 于形 式 ; 次 , 惠 而 其 在 帝、 吕后 当政 时 , “ 下 初 定 ” 由 , 仅 断然 下 以 天 为 不
律 , 然在 ~定 时期 内的国家 的某种 经济 政策 对它 虽 有着 一定 影响 , 它 还是 会 顽 强 的生存 发 展 下 来 , 但
国家对农业实行的政策 , 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一个 王朝乃至国家的安危 , 以历代的国家政府无一例 所
外 的把 农业 的稳定 和发 展列 为 自己的首要任 务 , 不 仅 如此 , 而且 片 面 的认 为 要稳 定 农 业 的发 展 , 必 就
商品经济根深蒂固的积累发展 , 这一切都为司马迁
为商业始祖的陶朱公 、 白圭这样的大商人 , 即使商 君变 法时 期 以 国家 法 令 的形 式 颁 布 实 施 了 “ 农 重 抑商” 的政策 , 秦统一中国后进一 步加强这一政策 的贯彻执行 , 仍然出现了不仅富 甲天下, 甚至权倾
朝廷的 吕不韦 , 这是 因为商品经济有其 自身发展规
商品经济思想形成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依据 , 司马迁
21 0 1年第 7期
魏新 民: 司马迁商品 经济思想浅析
在《 货殖列传》 中的表现出来 的卓越的商品经济思 想正是对这 一历史事实 的高度 总结 和深刻归 纳。 如果说先秦的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还 比较模糊 , 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 肯定商品经济 的思想还 比较
零星散乱的话 , 么到 了司马迁这里 , 那 就开始理论 化 系 统化 了。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北京工商大学夏京春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和卓越的文学作品,而且在经济学方面,也具有精辟的见解和开创性的贡献。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
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纪’、‘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手辟鸿蒙矣。
”钱先生看到了司马迁在史书中写入经济问题的开创性的贡献。
以后我国正史中多数都有《食货志》,政书中的《通典》、《通考》都以食货部分列为全书的首部,记载了大量的经济史料。
这是与司马迁在史书中写入经济问题的开创性的贡献分不开的。
司马迁生活在封建经济繁荣的汉武帝时期,他的经济思想,突破了先秦以来“重本抑末”的传统观点,主张发展工商业,推崇个人致富。
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记载了历史上和西汉以来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对各种经济措施的评价,记述了春秋以来的著名商人的活动,分析并论证了商业活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充分肯定了商业活动在发展经济、富国利民上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唯物思想的光辉。
本文拟从《货殖列传》入手,分析并探讨一下司马迁卓越的经济思想及其价值。
一、“五之”说从历史上看,汉代商业在市场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尽管汉武帝大力发展官营商业,但仍然不能遏止民间自由商业的发展。
司马迁描述当时的状况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
农工商虞无需谁去号令和组织,他们都能自发自愿地“各任其能,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事”,这都是为的去“求富益货”;那千千万万的人,“不择老少”,“出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到处奔波,也都是为的去“奔富厚”。
这种求富奔富、趋利逐利的活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他认为这既符合“道”,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司马迁思想
司马迁思想第一篇:司马迁思想略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摘要: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不论在我国的史学遗产中还是文学遗产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对《史记》进行研究时,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司马迁思想的评价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从思想上研究《史记》的出发点。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史记一、经济思想司马迁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是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西汉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的时代。
司马迁从事著作时,西汉的经济经过“文景之治”达到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扩大是汉武帝初年经济繁荣的标志。
然而从经济繁荣中得到利益的只是那些占着统治地位的大土地所有者和富豪大贾们, 至于广大农民所得到的却是沉重的赋役、豪强的侵凌、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
因此, 在“ 盛世” 之下, 农民破产, 卖妻窝子的现象屡屡发生。
汉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对外用兵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出现了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的局面。
因此汉武帝末年广大劳动人民愈来愈陷于贫困,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暴动、起义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 他的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这就从思想上给他打上了充满矛盾的时代烙印。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
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①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司马迁认为, 在各种行业中, 经商是致富的捷径。
“夫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②这体现了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商观念。
他指出,商业的性质决定了经商容易致富。
其主要思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商业营运, 实际上是资本运动, 商品经济与资本永远是相辅而行的。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本文总结概括了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体现的四个经济思想,即商业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规律的阐述,地域经济思想和致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货殖列传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
钱钟书先生说:“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僻鸿朦矣”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其中许多经济思想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
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写作《货殖列传》的目的。
即像布衣匹夫这样的平平常常的人,不妨害政令,不妨害百姓,据时买卖增值财富,智者在他们那里可以取得借鉴。
这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并不算什么创新的经济思维,但是这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打破了传统与流行。
他赞扬了从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
并说“智者有采焉”,认为应当向他们学习。
本文仅就《货殖列传》浅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的重要地位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论司马迁的经济管理思想及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四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宏观经济管理一直是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占主导地位而司马迁以放任因之为主的经济管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被历代统治者采用为主要的经济管理方针这并不因此而降低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论 司马 迁 的 经济 管理 思 想 及 汉 武 帝 时期 的经 济 措 施
“ 因之 ” , 就 是 遵 循 经 济 发 展 的 自然 规 律 , 满足人们欲望放手让 人们去发展生产 , 求得 富厚 , 实 现 富 民 富 国 。“ 利 道之” , 是 要 因势 利 导 。即 根 据 人们 欲望 进 行 恰 当 有 效 的 引 导 , 保 护 各 类 人 求 富 的 积极性 。“ 教诲之” , 就是对人们求货益财进行 宣传教育 , 用礼仪来
这在 中国史学上 具有 开创性 。它 不仅 体现 了 司马迁 超前 的经 济意 识 , 也体 现 了与汉武 帝 经济措施 的 矛盾 和分歧 。本 文主要 从思 想形成 以及 因势利 导、 本末 并重 的政策 中入 手 而展 开 , 从 而肯定 了 司马 迁高度 的经
济 思想 。
济政 策
司马迁提出人欲 动力说 , “ 富者 , 人 之情性 , 所 不学 而俱 欲 者 也” , 说明追求财富是 人的共性 。欲望 可以转化 为 一 种 产力 , 是 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杠杆 。司马迁反 对政府过 多地干预 经济 , 冈 为经济 白有其规律 , 会 自行 加以调节 , 因而“ 人各任其 能 , 竭其力 , 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 , 贵之征贱 , 各劝其业 , 乐其事 , 若 水之 趋 下, 日夜无休 时, 不召而 自来 , 不求而 民出之” 。这是经济 自身所 具 备的规律 , 统 治 者 完 全 不 必 在那 里指 手 画脚 , 因 为满 足 自身 的 物 质 需 要 就 是 最 大 的 原 动力 。 从欲望动力说出发 , 司 马 迁 反对 汉 武 帝 时 期 的 国家 干 涉 主 义 , 他总结了西汉前期为恢 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 无为而治” 所 取得 的成功经验 , 提 出了他 的经济 方案 : “ 善 者 因之 , 其 次利 导之 ” , 因 者, 循也 , 司马迁的“ 善者因之” 的方 式 显 然 继 承 了道 家 “ 无为而治 ”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史记货殖列传”是汉刻家司马迁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品之一,其中也涉及了他的经济思想。
本文将从《史记货殖列传》中探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及其影响。
首先,《史记货殖列传》描述了司马迁如何改革宋朝经济体制。
他提出了一种统一的经济体制,包括各种贸易规则、货币制度和财产税收制度,用以规范市场交易,并根据当时需要调整税收收入,从而控制和稳定国家的财务状况。
司马迁同时还改革了宋代的金融制度,利用出借贷款的方式为百姓提供经济补助,促进宋朝经济的发展。
其次,司马迁也提出了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经济援助政策,即“暖粮政策”,其目的是在农民失业时为他们提供经济援助。
此外,司马迁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田家令”,用以防止农
民因灾害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司马迁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福利政策,即“司林规范”,其目的是规范家庭的住房、商业等活动,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福利。
总之,司马迁以《史记货殖列传》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通过统一的经济体制、金融制度、暖粮政策、田家令等政策改革,为百姓提供经济补助,促进宋朝经济的发展,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改善社会状况,从而实现宋朝经济的发展。
因此,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当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司马迁的政治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政治经济思想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之中,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充分体现了他对市场规律及内在运作形式的系统把握. 其灵魂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思想义利观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理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倡导的民族人文精神向来反对竞争。
“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人们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的真理性法则。
在这样一种封建时代主流声音下,直接影响了作为国家生存的最基础保障的经济制度。
一、肯定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特色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一贯实行“抑商”经济政策,商人一般都被骂作奸民、投机取巧分子、势利小人。
正是在这样的国度,早在西汉时期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却能提出重视商业的思想观点,形成了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当时及后世独树一帜,实属难能可贵。
各行各业的分工,物之贵贱,在司马迁看来,这些经济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人欲的推动下自然形成的,是符合“道”、“自然”的规律而运动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本来,社会经济结构就应该是多层面的,在政策上,不应该有人为的偏重,应该顺应道、顺应自然,即司马迁说的“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能提出这一点该是多么可贵啊!司马迁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大胆提出对物欲的追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的科学论断,发出了与时代非常离经叛道的异响,犹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人们探索经济发展的自然之道。
他的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义利观。
肯定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大特色二、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学说做出了补充和发展,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只要运用得当,是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成效的。
司马迁的重商经济思想探微
、
,
,
, “
迁 意则
,
”
0
。
。
儒家 学说 对 于 经 济发 展 的观 点是重 商 的 主张 经济 自 由 放 任发展 政 儒 家 主张 关 市 讥而 不 征 泽梁 无 禁
“ ”
.
府 不应 给 以 约束
,
“
,
”
0
,
,
孔丘 曾责 备 鲁 国 大 夫减 文仲 设
“
, ,
,
置 的六 个 税关 是 阻 碍商 人 的 自由贸 易的 不仁 我待 贾者 也 确 准 确 地反 映 了这 一 思 想
”⑧
,
继承了 白
,
、
他极 力赞 同汉 初实行 的 开 关 梁 弛 山 泽之 禁 吻 的措 施
,
认 为 这 样 能 使 富商 大贾 周流天 下 交 易之 物莫 不 通 得 其所 欲
”
“ ,
人 们所喜 好 的 “ 被服
, “
饮食 奉 生送死 之具 便 可 以 商 而通 之 呛 要 求 政 府重 视商 业 经 济 活 动 即 善 者 因之
, “ , , “ ” , “ , “ ” ,
给农 民 开其 资财 之道
” “
“
抑
制 商 人 但 最后 不得 不 叹 息 今法律 残商 人 商 人 已 富贵 矣 吩 承认 了抑商 失败 的事 实 汉 武 帝颁 布 抑 商 令后
, ,
.
.
算 络 妨 碍 商业 流通 使 商 者少 物贵
,
”
, “
告 络 使 商 贾 中家 以 上 大
”
,
严 禁抑商 行为
。
促成 司 马迁重 商 思 想形 成的另一 重要 的现 实 因素是 政府抑 商政 策的失败
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杨华星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9)005
【摘要】司马迁是在历史著作中专章谈经济问题的第一人,从<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我们可以读出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的"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其主要特点是反传统.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传统的经济思想,"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是司马迁反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页数】5页(P122-126)
【作者】杨华星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9
【相关文献】
1."善者因之"--司马迁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J], 唐凯麟;陈科华
2.论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 [J], 温冠英;朱林
3.孙冶方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J], 刘琳;
4.孙冶方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J], 刘琳
5.略论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 [J], 丁祖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特殊性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以其鸿篇巨制《史记》名彰千古。
但长期以来,关于司马迁及《史记》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生平、家世、交游、字词考证、思想精神等史学方面和文学方面。
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研究较少。
本文拟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为主,兼顾《平淮书》、《河渠书》,主要论述他的超越时代的、特殊的经济思想。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独特经济思想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瑰丽奇特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平淮书》和《河渠书》三篇著述中,尤以《货殖列传》为主,笔者就其独特的经济思想,归纳如下:
一、主张民富,认为求利乃人之天性
西汉时期,自从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一直占官方统治地位。
儒家在民众求利言富方面。
先圣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富与贵,于我如浮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部《论语》“子
罕言利。
”不言利,或者认为一个人财富的多寡在于“天”,在于“命”,忽视了作为自然人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很明显有宿命论的倾向。
孟子则曰“仁义而已,何必言利”,也采用回避的态度。
儒家对于“利”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士人当中影响深远。
但司马迁却不然,他主张民富,认为求利乃人之天性。
是人性中的自然表现。
他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认为人人都有“趋吉好利”的本性。
社会上人的一切活动,其目的就是在追求“利”,也就是追求物质财富。
他在《货殖列传》中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并进一步深刻的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没有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想所掩蔽,而是独立思考,勇敢的揭去了统治阶级长期蒙蔽于百性头上“仁义”的面纱,肯定了普通民众求富的合理性,并举子贡富而使孔子名扬天下的事例,表述了自己在“民之求利”方面独到的见解,认为致富求利,是合乎人性的“道之所符”、“自然之验”。
而正是这种“求利”思想,推动着个人及社会的向前发展。
他的思想,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观。
比西方亚当?斯密“经济人”的思想提出早了1800多年。
二、社会分工思想
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他把西汉当时的社会分
工粗略的的分为“农、工、商、虞”四个部门,认为这四个部门是“民所衣食之源”,共同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
他在《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可见他很早就认识到对商业的重要性。
他在《货殖列传》中又列举了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细致的分工,例如农业、渔业、畜牧业、盐业、矿业、种植业等,并列举社会“末业”中从业于市井中的作酒、作酱、杀牛、造船、漆器、纺织、刺绣等行业,可谓各行齐备,包罗万象。
司马迁的社会分工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同样,也比西方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早了1000多年。
三、因地制宜,以奇致富的思想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地形特征、民情风俗,主张民欲致富,要因地制宜,把求富思想和地方地形、地域和当地风俗民情特点结合起来,要智富、巧富、以奇致富。
他列举了姜子牙被封营丘的事例,那里本来多是盐碱湿地,人烟稀少,因离西周都城遥远而显荒凉偏僻。
但姜子牙到此之后,因地制宜,鼓励当地的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提倡工艺技巧;又积极变废为宝,利用盐碱湿地和靠近大海的地形特点,积极发展渔业和晒盐业,再让商人把海盐和鱼类贩运到其他地区,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便纷纷流归齐地,齐国便慢慢富裕起来。
到后来,齐桓公竟因
此逐步积累,经几世奋而成霸业。
又说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宜种植农业,以农业致富。
而齐、赵地区的居民聪明灵巧,善投机求财利。
燕、代地区的居民能种田、畜牧,并且养蚕等等。
又举白圭、猗顿、乌氏倮等成功致富的事迹。
并以此为例,主张智富、巧富、以奇致富。
他认为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和战争一样,都有风险。
他引用商祖白圭的话:“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告之矣。
”认为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
一个人在经商的智慧上如不能随机应变,勇气上如不能果敢决断,仁德上如不能正确取舍,强健上如不能有所坚守,就不能取得成功。
司马迁高度赞扬经商者“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出奇制胜的经商智慧。
主张致富时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世俗民风,智富、巧富、以奇致富,这是司马迁教民致富、发展经济思想又一重要思想表现。
四、在多渠道的致富路径中,尤重商业,“素封论”思想。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很多致富的途径,例如他认为,做官久,就可以致富。
无爵而有土地者可以吃“租税”致富,其他如猗顿经营盐业、郭纵冶铁、乌氏倮经营畜
牧业、巴蜀寡妇清开采矿石等。
而从事“末业”的如陆地牧马、泽地养猪、水中养鱼、山中植树,齐鲁种麻、渭川植竹等,市井手工业中特举例说有贩卖油脂的,虽为当时人所瞧不起小行当,而雍伯用它挣到了千金。
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用它赚了一千万钱。
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用它富到列鼎而食。
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用它富至车马成行。
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用它富到击钟佐食。
并赞扬说这些人都是由于不耻微小、心志专一而致富的。
而在他所举的各种行业中,尤重商业,他认为经商是致富的捷径。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认为民间所产的各种农副产品及各种商品都要“待商而通之”,而“货殖”二字,即指“谋求财货繁殖生利”之道。
他详细列举了从古到今成功商人的形象,如范蠡、白圭、猗顿、卓氏、孙氏、郑程等,并详细记录他们从事商业的事迹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并自创“素封”一词,赞扬了他们虽不经皇帝敕封但却富可敌国的财富和地位。
而这种“素封”思想,表明了司马迁对商人、商业的重视,对商人、商业高度赞扬和肯定,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中尤显标新立异和难能可贵。
五、正当致富,主张本富,反对奸富的思想
所谓本富,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在当时的社会中认为这样致富是最高尚的,应当受到褒奖和肯定。
所谓
末富,就是指从事商品交换、冶铁、畜牧、各种手工业而致富。
所谓奸富就是作奸犯科,冒着生命危险、靠攫取不义之财而获得财富。
如司马迁所列举的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私刻假印、伪造文书、贪污受贿等等。
他在《货殖列传》中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本富”、“末富”、“奸富”这三个词是他的发明,这句话也是他的发明。
他将奸富作为最下来看,说明了他在致富路径选择上的价值倾向,要走正路,正当致富,不义之财不可得。
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种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求富者有着警醒和棒喝之意,就是对现世中的当代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而言,司马迁的特殊的经济思想主表现在对人性求利求富本能的肯定;较早的提出了社会分工的理论;主张因地制宜,以奇致富的思想;对商业的重视,素封论思想;最后表明他对获得财富的路径取向,主张本富,反对奸富。
号召人们致富路上要走得端,行得正。
他的经济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工业文明映照下的西方系统的经济思想相比较,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冯务中.司马迁经济思想简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
[4] 陈小赤.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J].理论导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