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史记 · 货殖列传》 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合集下载

读《史记·货殖列传序》

读《史记·货殖列传序》

读《史记·货殖列传序》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向贤柔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对我国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史学,而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军事,他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司马迁写《史记》,绝不是为写史而写史,而是为了传达一种思想、一种主张、一种号召,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将自己的思想精华全部融入进去。

窥一斑而知全豹,现仅于《史记·货殖列传序》为例,简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决定了古代历代君王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重农抑商”的主张。

“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

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源也。

饥寒并至而能不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泆者,未尝有也。

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国贫穷者为奸邪,而富足者为淫泆,则驱民而为邪也;民以为邪,因之法随,诛之不赦其罪,则是为民设陷也。

刑罚之起有原,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伤国之道乎?”(刘向·《说苑》),这是魏国改革家李悝的观点,他认为商业和手工业与农业是完全对立的,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破坏农业生产,减少农业劳动力,损害农民利益。

因而,李悝实行了以“尽地力之教”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与此同时,实行“平粜之法”来鼓励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市场。

李悝看来,“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汉书·食货志上》),从表面看来,这样一种政策似乎兼顾了农业与商业,但从本质而言,依然是一种抑商政策,只不过通过国家干预市场来调节利益分配,将商人的利益重新分配到国家和农民,这种政策必然损害工商业者,而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商鞅变法中则体现得更加明显,“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成了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对秦孝公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撰写了《史记》,这
本书不仅是当时帝国历史研究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史学家研究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重点探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期对对经济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重点写作货殖的生活,和他在汉朝的经济思想。

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出了三种经济思想,即“利己、适宜、宽厚”。

首先,司马迁认为“利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他认为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正当的,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必须看重社会利益。

因此,他反对利己主义,认为利己主义会导致社会不公平,从而破坏社会稳定。

其次,司马迁崇尚“适宜”的经济思想,即适度支出,量力而行,以免产生过度支出。

他认为,如果花费过度,可能会导致民众拮据,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且他认为实行适宜的政策,可以保护小资本家,防止大资本家过度投资和抢占资源,以保障社会经济秩序。

最后,司马迁认同“宽厚”的政策,即运用宽容的政策使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受益。

他认为,合理分配资源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宽厚的政策也有助于减少不公平的发生,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发展。

总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进而发展具有社会情感的经济思维,以及实行宽容、适宜、宽厚的政策,以建设公平、和谐的社
会。

读《史记》货殖列传之经济思想

读《史记》货殖列传之经济思想

读《史记》货殖列传之经济思想1.经济发展应交由市场来运作,政府要放松对经济管制。

太史公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意思是说只要不妨碍政权、不坑害百姓,让百姓自由地创造和增加财富是明智之举。

也就是说政府除了该管的,如安全、公平、秩序等,不要过多的干扰经济,而应当交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发展经济。

2.经济发展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

太史公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这里匮通“娱”,代指服务业。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农业搞不好吃饭就成问题,工业搞不好生产力就低下,商业搞不好货物就流通不起来,服务业搞不好经济就难繁荣。

3.逐利是人的天性。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也就是从人性的角度在讲人是自私而逐利的,所以考虑经济行为不能脱离自私这个前提。

4.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

太史公曰:“故岁……,六岁穰、六岁、十二岁一大饥”、“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

“简单地讲,在农业经济时代,随着天气的变化,农业生产是有丰年有歉年的,随周期循环发展。

其实,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也有大年小年之分,不可能始终保持不断的高产。

以此类推,经济发展也具有周期性,繁荣之后必然有衰退,究其原因是因为红利带来繁荣,老的红利释放完了新的红利没有发挥作用时,衰退将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要尊重经济周期率,尽可能将新旧红利转换期缩短,使得经济保持长期繁荣而衰退短暂。

5.政府不要与民争利。

太史公曰:“夫神农……。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司马迁写这段话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适时铸钱、煮盐、冶铁和酿酒等利润最为丰厚、资源垄断等行业相继国营化,实行”采户销“全面管制,可以说是今日央企的雏形,结果是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多,民众得到的利益越来越少,形成国富民穷,天下愁苦的形势,出现“天下困弊,盗贼群起”的景象。

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oc

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oc

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导读:更是兴国之本。

司马迁描述齐国通过财富的积累而成为东方霸主:“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缀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摘要:《史记·货殖列传》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气度。

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史记·货殖列传》,是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重要经济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理由不可多得的篇章。

它反映了自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突出变化,体现了司马迁的进步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例。

一、司马迁重商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货殖列传》的产生当然首先应归功于司马迁的天才卓识,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时代的造就。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的大一统时代。

“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中国商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统一有利于全国性的巨大商业X络的形成,以及自足性国内市场的发育,从而给商人阶层的存活提供了更合适的温床,也给他们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经过文景之治,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全面复兴,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经空前繁荣。

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丰足的物质基础。

《货殖列传》中对此有详细的描绘,如“贩谷粜千钟,薪槁干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鬃者千枚,铜器干钧,素木铁器若扈茜千石,马蹄蹴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答,鲐蕉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于具,佗果菜千钟。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本文总结概括了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体现的四个经济思想,即商业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规律的阐述,地域经济思想和致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货殖列传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

钱钟书先生说:“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僻鸿朦矣”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其中许多经济思想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

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写作《货殖列传》的目的。

即像布衣匹夫这样的平平常常的人,不妨害政令,不妨害百姓,据时买卖增值财富,智者在他们那里可以取得借鉴。

这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并不算什么创新的经济思维,但是这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打破了传统与流行。

他赞扬了从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

并说“智者有采焉”,认为应当向他们学习。

本文仅就《货殖列传》浅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的重要地位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_史记货殖列传_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_李爱民

从_史记货殖列传_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_李爱民

现代经济信息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倾毕生精力写成了一部巨著——《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尽了史家之职责,了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

《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通史,奠定了史学有独立地位的基础,同时还做出了许多创举。

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平准书》开创了经济列传,证明司马迁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政治环境中,不能不说他不但具有史家实录的精神,而且还有大无畏的精神,言别人不敢言之言,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对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不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基础——对人的趋利本性的认识和肯定司马迁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尽物之性,还要尽人之性。

他的自由经济思想,包含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地利用或者顺应人和物本性的内容。

司马迁所谓的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以人们的趋利本性为基础的,他能为致富者立传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基本立场。

他认为,人们对利益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天性,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性,是不用学而与生俱来的。

正所谓“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1]因此,他列举了多方面的事实证明人具有趋利的自然本性。

“贤人深谋于廊庙,……归于富厚也。

……壮士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不避法禁,……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出不远千里,……奔富厚也。

悠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戈射渔猎,……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弛逐,斗鸡走狗,……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吏士舞文弄法,……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

”[2]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3]它不但肯定了人的趋利本性,还肯定了人民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4]他说这些人“皆非有爵邑俸禄弄法犯奸”,而是“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 五、礼仪说 • 司马迁认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他赞赏管 子的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渊 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 狄益甚。 ”
• 六、生意经 •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 (一)降低成本说。司马迁引用当时谚语 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超过百里之外 不去贩卖柴草,超过千里之外不去贩卖粮食。
• (三)是燕赵经济区。包括今河北和山西部分地区。燕、 赵“有鱼、盐、枣、粟之饶”,物产丰富。赵都邯郸和 燕都蓟是这一经济区的两大商业城市。 • (四)是齐、鲁、梁、宋经济区。包括今山东和河南的 部分地区。位于泰山北面的临淄,是齐国故地的商业城 市,“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而鲁国故地则“颇有桑 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鸿沟以东,芒砀以北,至巨野,是梁、宋两国的故地,人民 多务农为业,善于储藏备荒。
• 2)东楚,包括现在的徐州(彭城)、扬州和苏州地区。这 里“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所以吴 王刘濞曾在东楚罗致天下逃亡分子,铸钱煮盐,发动“吴 楚七国之乱”。 • 3)南楚,包括淮南的衡山、九江二郡和江南豫章(今南 昌)、长沙二郡。 • 物产丰富,江南“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 楚都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寿春就成为这一地区的 政治经济中心。 • 合肥是皮革、鲍、木的集散地;番禺(今广州)是珠玑、 犀、玳瑁、果、布等的集散地。
•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 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 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 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 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 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 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 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 财矣。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作者:李爱民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9期摘要:《史记》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为经济立传的先河。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阐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在承认人的趋利本性的基础上,主张国家应顺应经济规律,农、工、商、虞四业并重,市场自由贸易,这样才能民富国强,促进社会的发展。

他支持人民经商致富,认为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倾毕生精力写成了一部巨著——《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尽了史家之职责,了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

《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通史,奠定了史学有独立地位的基础,同时还做出了许多创举。

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平准书》开创了经济列传,证明司马迁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政治环境中,不能不说他不但具有史家实录的精神,而且还有大无畏的精神,言别人不敢言之言,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对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不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基础——对人的趋利本性的认识和肯定司马迁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尽物之性,还要尽人之性。

他的自由经济思想,包含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地利用或者顺应人和物本性的内容。

司马迁所谓的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以人们的趋利本性为基础的,他能为致富者立传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基本立场。

他认为,人们对利益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天性,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性,是不用学而与生俱来的。

正所谓“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1]因此,他列举了多方面的事实证明人具有趋利的自然本性。

“贤人深谋于廊庙,……归于富厚也。

……壮士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不避法禁,……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出不远千里,……奔富厚也。

重商 货殖 治生─—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重商   货殖   治生─—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历话重商 货殖 治生—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任玉梅 《货殖列传》(《史记》卷一百二十九)是司马迁的著名经济散文。

通过记载春秋战国到汉武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著名的“兴利之臣”和大货殖家(商人)的活动,赞扬了商人的卓越才能,分析并论证了商业(货殖)活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揭示了商业活动在发展经济、强国富民上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史观和卓灼的经济思想。

故梁启超说,其(指《货殖列传》)全篇宗旨,盖认经济事项,在人类生活中含有绝大意义,一切政教,皆以此为基础。

钱钟书也称赞《货殖列传》写了“民生日用”,“于新史学不啻于手辟鸿蒙矣”。

(《管锥篇》)所谓“货殖”原出于《论语先进篇》。

孔子对其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和赚钱的子贡作比较说:“回(颜回)其庶乎。

屡空。

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回和我差不多,安贫乐道,常常家贫如洗也没有求富求贵的念头。

而子贡则不同,他不能接受贫穷的命运(命),而去做生意赚钱。

他有准确地预测市场价格的本领。

孔子没有特别表扬或批评哪一个的意思,而却赞扬了子贡。

货殖是指通过贸易而使货币和货物增殖。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一文中围绕货殖活动阐明了多方面的经济主张,表现了其富于独创性的经济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了欲望动力说,肯定追求物质利益,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批判老子的“至治之极”的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也就是愚民的安贫乐道的思想,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

《货殖列传》一开篇,司马迁就富有针对性和批判性地指出,用老子的“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无为”思想来治理国家,“涂民耳目”是行不通的。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各种农具、用品)而不用,使民重死(爱惜)而不远徙(离开家乡),虽有舟舆(车),无所乘之(无人乘坐);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打仗)。

使人结绳而用(废除文字),甚其食,美其服(什么食物都感到美味,只要有衣蔽体就自觉美丽)。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学术界似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其实不全面。

春秋战国时代到汉朝,中国的商业已经非常繁荣,而且商人成为了一个横跨政治商业的非常有权力的阶层,其代表多是道家人物,如范蠡等人。

司马迁对道家经商治国的经验进行了理论提炼,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命题。

从这个命题出发,可以归纳出国家治理经济的四个原则: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教而育之,整而齐之。

这与当前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供给学派是不谋而合,而且更为系统。

对于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研究,主要在于对《史记·货殖列传》相关内容的研究。

李埏认为:“春秋战国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段,汉兴之后是商人阶级的长成阶段;中国古代商人阶级的产生决定于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并最终决定于铁器的发明与应用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大革命;中国古代的商人阶级依《货殖列传》主要应包括专事商品交换、兼营商品生产与交换、从事服务性行业及经营借贷等四类与商品有关的群体。

”《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

这个时代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元鼎年间,历时四百载。

这个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而西汉文景时期则是高峰之巅。

至汉武帝时,由于政府实施了打击商贾的政策,致使盐铁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渐走向衰落。

任玉梅认为司马迁独创性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一是提出了欲望动力说,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二是提倡农、虞、工、商并重,阐明了货殖的重要性;是主张放任开拓,竞争经营,繁荣百业,阐明了货殖活动的多样性;四是阐述了货殖的规范性;五是肯定商人的活动对富国富家的意义,阐述了货殖的规律性。

《史记·货殖列传》开篇便引了《老子》的一段话:“《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读《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读《史记·货殖列传》

曾 经 说 过 , 读 中 国 书 未 读 《史 记 》, 不 算
读 ;读 《 史 记 》 而 未读 《 货 殖 列 传 》, 不 算
读 。笔者 以为 , 《货 殖 列 传 》 受 到 如 此 推
崇 ,实 至 名 归 , 受 之 无 愧 。
焚黄 纵键
何 谓 货 殖 ? 货 者 , 钱 币 也 ; 殖 者 , 繁
来 ’ 。 ” 当 然 ,司 马 迁 并 不 认 同小 国 寡 民 、 封 闭 自守 的 主 张 ,斥 之 为 “ 涂 民 耳 目” , 并 明 确 地 指 出 , 这 种 主 张 即 使 强 行 , 到 了 其 生 活 的 年 代 也 行 不 通 了 。 他 认 为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中追求 物质 享 受 与 精 神 方 面 的满 足 ,
匮少 ” ,进 而指 出 , “ 故 待 农 而 食 之 ,虞 而
出 之 , 工 而 成 之 , 商 而 通 之 。 此 宁 有 政 教 发 征 期 会 哉 ? 人 各 任 其 能 ,竭 其 力 , 以 得 所欲 。 ” 意 思 是 ,农 、工 、商 、虞 四 种 人 的
劳 动 , 为 社 会 提 供 了 衣 食 住 行 等 来 源 , 他 们 的 所 作 所 为 是 一 种 社 会 分 工 ,并 非 政 府 发 布 命 令 才 出 现 。 所 以 ,农 、 工 、 商 、虞 要 各 司 其 职 , 尽 自 己 的 力 量 ,才 能 有 所 得 。 这 段 话 既 表 明 司 马 迁 对 劳 动 创 造 财 富 的 认
司 马

雕 Biblioteka 像 司 马 迁 的 经 济 思 想
读 《 史记 ・ 货 殖 列传 》
楚 欣
中 国 古 代 重 农 轻 商 , 商 业 被 称 为

《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启示

《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启示

《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启示
1.《史记货殖列传》体现了反对重农抑商、经济与社会兴衰密切相关、经济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和反对人为干涉的经济思想。

2.文章用齐国的兴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表明经济状况对人教育的影响和越王勾践听从谋士建议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建议成为春秋五霸的两个例子距离,论证了经济对社会文化和国家富强的影响。

3.文章描述“饶”这个地方物产丰富,随后吸引力人们伐木制作家具、工匠采石打破器具和商人进行买卖的情形,指出这些人所从事的工商业行为并不是因为有政府的敕令他们才做这些活的,认为“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表明人们所进行的这些商业活动是自然且必然的。

4.文章认为各种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财富,只有开放商业活动,这样才会让官吏变得清廉,让市场变得更加公正,因此文章支持工商业的发展,反对对工商业的抑制。

5.文章认为致富的方式是多样且具有规律的,人们只要敢于专研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财富,而统治者不应该去阻挡他们的行为。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司马迁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在对当时的经济作了仔细而认真的考察分析后,对当时的经济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提升,得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结论。

一、重视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西方经济学认为,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司马迁也认为人一切活动的动因,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富求利。

总之,“欲利”是商业产生、发展的根本动因。

商业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农、虞、工、商各业分别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并获得各自利益,这是社会经济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有社会分工就有交换、商品交换和商业,商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商业和商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肯定经商求富的正当性。

司马迁指出,“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商人的存在及其经营活动不妨碍国计民生,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高度赞美富商大贾。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给那些“无秩禄之俸、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的富商大贾起了“素封之家”的雅号,把社会地位低下、正统思想中属五蠹之一的商人与皇家的贵族“封君”相媲美,赞赏有加。

在司马迁所处的历史时代,如此赞美商人的求利活动,实在是不同凡俗;三是指出商业的重要地位。

司马迁认为,商业如同农业、工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部门。

他认为农、工、商、虞四业皆为百姓“衣食之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四者按比例协调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就不能停留在“原小则鲜”的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商品交换上,必须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商品流通,通过自由竞争决定贫富,让“巧者有馀,拙者不足”,“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四是反对官营商业。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史记货殖列传”是汉刻家司马迁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品之一,其中也涉及了他的经济思想。

本文将从《史记货殖列传》中探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及其影响。

首先,《史记货殖列传》描述了司马迁如何改革宋朝经济体制。

他提出了一种统一的经济体制,包括各种贸易规则、货币制度和财产税收制度,用以规范市场交易,并根据当时需要调整税收收入,从而控制和稳定国家的财务状况。

司马迁同时还改革了宋代的金融制度,利用出借贷款的方式为百姓提供经济补助,促进宋朝经济的发展。

其次,司马迁也提出了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经济援助政策,即“暖粮政策”,其目的是在农民失业时为他们提供经济援助。

此外,司马迁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田家令”,用以防止农
民因灾害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司马迁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福利政策,即“司林规范”,其目的是规范家庭的住房、商业等活动,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福利。

总之,司马迁以《史记货殖列传》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通过统一的经济体制、金融制度、暖粮政策、田家令等政策改革,为百姓提供经济补助,促进宋朝经济的发展,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改善社会状况,从而实现宋朝经济的发展。

因此,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当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内容提要】《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传》/经济思想【正文】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着,《货殖列传》则是其中很具特色的篇章。

这篇列传从历史上和西汉当代大量的经济活动中总结了许多经济知识以至经济规律,贯串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是他整个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思想即使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无启发。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货殖列传》,无论从经济思想还是史学角度看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司马迁以前的先秦史书都不重视社会经济方面的记载,司马迁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的经济生活的范例,为后代史书注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开了先河。

同时,这本身也说明司马迁已经注意到社会经济生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反映的全部经济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他以朴素的唯物历史观点去观察社会经济活动。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传统,并受到了当时最流行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这就使他的思想体系具有较强烈的发展观点,使他观察事物有素朴的辩证法的方法,同时反对神学天道观。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加上他丰富的生活实践以及对客观事实的尊重,这又使他的经济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民性,使他在社会观方面走向从人类社会生活中寻求历史发展线索的道路。

对于满足人民物资生活需要这个问题,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扬无欲、寡欢;孔子鼓吹“安贫”;墨子尽管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但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张也是比较保守的,特别强调“节用”。

司马迁则不然,认为人类对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是客观存在、自然形成、长久起作用的。

《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

《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

《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记录经营农、牧、工、商诸业生殖货利及相关的人物传记。

在对他们的叙述和评论中,体现了司马迁的许多经济主张,简要摘录《货殖列传》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片断,一一阐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现实意义。

标签: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分工论;义利论;善因论;价格规律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不朽著作《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史书和卓越的文学作品,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背后,它对经济学方面也有着相当精辟的描述和开创性的见解,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二篇中,尤其是《货殖列传》,记载了诸多有价值经商案例,充分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史观和卓越的市场经济思想。

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载经济问题的专门著作,开史书记载经濟活动的先河。

故梁启超说,“其全篇宗旨,盖认经济事项,在人类生活中含绝大意义,一切政教,皆以此为基础”。

钱钟书也称赞其写了“民生日用”,“与新史学不啻手辟鸿蒙矣。

”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生活在封建经济繁荣的汉武帝时期,当时正处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极力推崇中央集权,大力倡导儒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世俗主流观念是“农本工商末”的重农轻商思想以及对道义的崇尚和对功利的鄙视。

而司马迁的主张正好与此相反,他突破了先秦以来的“重本抑末”的传统思维,主张发展工商业,推崇个人致富以满足求利的天性。

不但在当时独树一帜,极具前瞻性,并且对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分工论、义利论、善因论和价格规律四个部分分别阐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着重分析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知灼见,并对它们的现实意义做简短的评述。

1 分工论在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他针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描述了两种不同分工形式,即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

司马迁是这样描述了西汉王朝的区域经济,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是夫山西饶材、竹、毂、泸、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锌、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读《货殖列传》之后

读《货殖列传》之后

读《货殖列传》之后夏浅羽《史记•货殖列传》为西汉时期司马迁所做,那个时期正是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盛行之际,然而从《货殖列传》中却可以发现司马迁的经济主张却并非是传统的重农抑商,而是异常先进的经济理论,有些甚至和我们现代经济理论不谋而合。

司马迁认为求富为人之本性。

在当时那个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的年代,从事商贾贸易是非常低贱的行业,但司马迁却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明确指出求富奔富,趋利逐利是人之常情,无所谓对错。

在司马迁看来,追逐富贵非但无错,反而有功,书中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认为礼仪道德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因为只有富裕了人们才知道明礼守节,才懂得荣辱权衡,而当大家都追求财富时,取得一定成效后,还可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一点,与我们当今追求的共同富裕是何其相似呢?司马迁认为农本商末并不合适。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以时而息财富”这是他眼中的商人,在他看来士农工商并无贵贱之分,只是各有分工罢了。

文中还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商业存在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反映出他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工商并重,根据实际情况,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和他们争利,充分肯定了工商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司马迁认为把握市场价值规律是致富前提。

他说:“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产品价格贵到极点时反过来就会低贱,低贱到极点时就会昂贵。

经营者在昂贵时,不要惜售,要把商品像粪土一样抛出去;在低贱时不要惜购,要把商品像对待美玉宝珠一样珍惜地买进来。

这是市场的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市场价格总是在价值上下波动,只有把握住价值规律,才能知道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家致富司马迁认为良好的分工是致富之关键。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 其历史 价 值 都 远 远 高 于 其 之 前 的 老 子 、孟 子 、荀 子 和 韩 非 子 , 也 高 于 其 同 时 代 的 贾 谊 、晁 错 等 。透 视 他 经 济 思 想 的 全 部 内 质 , 有 三 点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 一) 他肯定人们为追求物质享 受 而 “求 富 益 货 ”的 合 理 性 。他 用 儒 家 经 典 《诗 》《书 》为 证,反 驳 儒 家 安 平 乐 道 的 说 教 。认 为 “世 之 生 民 , 都 是 耳 目 欲 极 声 色 之 好 , 口 欲 穷 刍 豢 之 味 , 身 安 逸 乐 ”。所 以 , 统 治 者 抑 或 是 道 学 家 们 即 使 用 怎 样 的 动 听 的 道 德 礼 义 去 教 化 他 们 , 也 是 “终 不 能 化 ”的 。( 二 ) 对 高 利 贷 谋 取 暴 利 不 加 谴 责 , 反 以 立 传 颂 之 。司 马 迁 把 子 钱 和 无 盐 氏 与 工 商 业 者 同 列 , 称 他 们 为 “贤 人 ”。 ( 三 ) 赞 扬 “巨 万 者 与 王 者 同 乐 ”, 直 接 反 对 统 治 阶 级 反 对 民 间 “豪 富 ”,反 对 私 人 财 富 无 限 积 聚 的 思 想 和 政 策 。
〔作者简介〕张友彬,男,湖北随州人,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献(湖北武汉,430035)。
12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原也。”[10]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能从 人们 的 基 本生 活需要出发, 提出经济问题。他看到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不 可遏止, 进而推知人们的生产活动, 流通活动也是不可遏止的。 他认为这种经济活动同自然界许多现象一样, 有自己的规律, 也 符 合一 定 的 “道 ”, 它 不 是 什 么 力 量 都 可 以 制 止 的 , 国 家 应 当 听其自然运行, 不应当横加干预、阻止。当然, 由于人们 追 求 富 贵的动机和目的, 所以人们就势必要尽最大可能地追求利益, 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种竞争中, 必然 优 胜 劣败 , 即 “巧 者 有余 , 拙 者 不足 ”,“能 者 辐 辏, 不 能 者 瓦 解。”司马迁认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也是合乎道德的, 即 使贫 富两极悬殊, 出现以富役贫, 也是不足怪的。在司马迁眼中, 贫 贱是可羞的。对于这种社会现象, 他主张贫富自然演变, 政府应 当不予不夺, 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和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班固说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此其蔽也”。这 种 评 说殊有不当。严格地讲, 司马迁的“富利”观其实是“义利”观。他 并不轻看意识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也十分赞成以儒家 之礼义给人们以教化。他深知“放于利而行多怨”, 所 以 他 主张 以 礼 制 欲, 他 说 “人 生 有 欲 ,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忿 , 忿 而 无 度 则 争, 争则乱”。故先王“制礼义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 , 使 欲不 穷 于 物, 物 不 屈 于 欲 , 二 者 相 待 而 长 , 是 礼 之 所 起 也 ”司 马 迁 反 对 奸富 , 视 本 富 、末富 为 “尤 异”、“足 术 ”,明 确 排除 那 些 “有爵 邑 奉 禄 弄法 犯 奸 而 富 ”的 行 为 , 对 于 这 些 犯 法 作 奸 者 , 他 主 张 “唯 一 切严削为能齐之”, 即是指在教化不能奏效时, 应当辅之以刑罚 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和主张, 司马还对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 策提出“善者因之, 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 其次整齐 之 , 最下 者与之争”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 , 也是他对古代素唯物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 直到今天, 也 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当然, “因之”并不是放任自流, 并不 是说政府不该管经济, 而是必须顺应之, 道所兴者, 介之; 道所 衰者, 亦不加之。农工虞乃生产之本, 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 则 将裹足不前; 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 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 侧重, 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 从这一点不能不说司马迁具 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符 ”, “自 然 之 验 ”, 也 就 是 一 种 客 观 规 律 , 追 求 物 质 财 富 是 人 的 本性, 他敢于在史书中为商人立传, 总结致富之术, 还首创经济 史传。更可贵的是, 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 在理论上为商 人正名, 这便是宣传欲望动力说和素封论。他非但不认为逐利 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 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他引用 俗谚 说 “天 下熙 熙 , 皆 为 利来 ; 天 下 攘攘 , 皆 为 利 往。”[3] 在 他 看 来, 那些“深谋于廊庙, 论议朝廷”的达官显贵, “守信 死节 , 隐 居 岩 穴 ”[4] 的 清 雅 之 士 , 陷 阵 却 敌 的 军 士 , 攻 剽 椎 埋 的 少 年 , 走 死 如 骛 的 侠 士 , 不 择 老 少 的 歌 伎 , “饰 冠 剑 , 连 车 骑 ”[5] 的 游 闲 公 子, 不避猛兽的猎者, 博戏驰逐的赌徒, 舞文弄法的吏士, 以及 医农工商等等百工之人, 无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忙忙碌碌。“此 有知尽能索耳, 终不余力而让财矣”。[6]“富者, 人之情性, 所不学 而俱 欲 者 也”。 [7]
名。他还举出秦乌氏倮、巴寡妇清、蜀卓氏、程郑这些 经 营 工商 业致富之人, 他们“今有无秩禄之奉, 爵邑之入, 而与之比者 , 命 曰‘素封’”。既然君主诸侯可以凭着权势致富享乐, 为什么百姓 就不能凭工商致富而“与之比”呢? 多么可贵的思想! 今天仍然 非常需要这种思想! 他对正统的卫道士发出有力的诘问: “由是 观之, 富无经业, 则货无常主, 能者辐凑, 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 比一都之君, 巨万者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 非也? ” 掷地有声!
2008 年 5 月
文史博览(理论)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Theory)
May. 2008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张友彬
〔摘 要〕《史记》是我国历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阐明了
自己的经济思想, 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三) 善因论 针对轻重论强调国家干预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思想, 司马迁 提出 提 出 以 下 的 政 策 主 张 : “故 善 者 因 之 , 其 次 利 道 之 , 其 次 教 诲 之 , 其 次整 齐 之 , 最下 着 与 之 争。”[8] 这 就 是 司 马迁 的 善 因 论 “善 者 因 之”就 是 说 : 封 建 国 家 的 最 好 的 经 济 政 策 , 是 听 任 私 人 进 行生 产 、贸 易 等 经 济 活 动 , 顺 应 由 此 形 成 的 经 济 状 况 和 经 济 形势而不加干预和抑制。 尽管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以“富利”为核心, 但是他 又 并 不 认为一切求富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在如何“求富”这一点 上, 他 提 出 “本 富 为 上 , 末 富 次 之 , 奸 富 最 下 ”[9] 的 观 点 。 在 司 马 迁 看 来, 社会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 人们应当自觉地顺应这种规律, 反对当权者不适当地干预经济活动。他提出: 人们的一切正当 的经济活动都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人们的物质利益最基本的是 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而要获得这些必需品, 首先要进行生 产; 又由于各地风物之差异, 人们有不同的社会分工, 所以, 又 必须流通。所谓“农不出则乏其食, 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 不 出 则 宝绝, 虞不出则财匮,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
〔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传》; 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 K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653( 2008) 05- 0012- 02
《史记·货殖列传》是一篇享有盛名的社会经济史著 作 , 叙 述了春秋末年至西汉景帝年间社会商品经济活跃发展的状况, 表现了作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不仅开史书 载经济之先河,而且也是司马迁影响深远的经济名篇。是中国 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其灵魂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这些都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 如果中国古代社会能够 循着司马迁的经济理论和构想发展, 那么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停 滞的历史一定会重写, 然而不幸的是, 这种在古代历史上的光 辉的思想却长期受到冷遇甚而贬斥。
总之, 司马迁在考查经济问题上并不是孤立地考查经济而 考查 经 济 , 而 是 把 经 济 同 政 治 、意 识 状 态 、法 律 、道 德 等 问 题 结 合起来加以考查, 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富于创造性的经济 观在中国经济史上, 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 、司 马 迁 经 济 思 想 的 现 实 意 义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固然有他的时代局限性, 如他对各行各 业的 评 价 , 有 时 并 不 准 确 , 他 认 为 “行 贾 , 丈 夫 贱 业 也 ”, 意 即 经 商是下贱的职业, 反映了他对于商业的矛盾的认识。但是,从总 体上说, 他的思想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仍有现实意义。
( 四) 素封论 司 马 迁 说 : “巨 万 者 与 王 者 同 乐 ”, 这 就 是 “素 封 论 ”的 最 简 洁 的 概 括 。“素 封 论 ”有 两 个 基 本 内 容 。除 上 述 “巨 万 者 与 王 者 同 乐”外, 还有一个内容是“人富而仁义附”。司马迁提出这一命题 有两 层 意 义 : 一 层 是 证 明 “礼 生 于 有 而 废 于 无 ”, 说 明 仁 义 道 德 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再一层是深刻他说明统治阶级的道德 只不过是所占财富势利的附属物而已。 司马迁的素封论是了不起的思想, 虽然它不完全是经济思 想, 但它是司马迁为商人辩护、鼓励百姓从商致富的思想, 而且 历来被后世正统文人所诋毁, 更显其难能可贵, 故略一叙述。他 引用《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 点 得 出结 论: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正统文人要求百姓尊义耻利, 认为趋 利则 失 义 。但 司 马 迁 却 把 利 、义 统 一 起 来 , 为 商 人 的 趋 利 正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