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现在
浅析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形成原因
浅析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形成原因司马迁经济思想在经济思想领域中“成一家之言”,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其经济政策主张放任私人经济生产活动。
回顾历史,司马迁独树一帜的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其家学思想传统和西汉时期封建经济发展臻于繁荣的反映。
【关键词】自由放任;家学思想;封建经济繁荣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在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经济学界对垒的两个思想阵营。
回顾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这种现象也曾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
例如,儒道思想从法乎自然出发,主张“无为”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
商韩法家则强调富国强兵,主张“国富民贫”,独重农业。
《管子》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某种融合。
司马迁作为“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随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和巩固,国家干预主义和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历代主流思想,司马迁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如梁启超所言:“前哲精义,千年湮没”。
在今日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我们不妨回头探寻前人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精华和源头。
一、司马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的《平淮书》和《货殖列传》中。
司马迁认为国家经济管理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史记?货殖列传》)。
其意思是国家对于社会经济最好是不加干涉,听任私人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其次是国家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某些方面进行一定的引导;其次是用教化的方法诱导人们从事某些方面的经济活动;又其次是由国家采取行政法治手段来干预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私人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和强制;最差的办法是政府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与民争利。
由此观之,在司马迁看来,评判国家经济政策好坏的标准是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程度越低越好。
司马迁之所以提出上诉管理国民经济的主张,是基于他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认识。
司马迁 思想
略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摘要: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不论在我国的史学遗产中还是文学遗产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对《史记》进行研究时,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司马迁思想的评价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从思想上研究《史记》的出发点。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史记一、经济思想司马迁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是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西汉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的时代。
司马迁从事著作时,西汉的经济经过“文景之治”达到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扩大是汉武帝初年经济繁荣的标志。
然而从经济繁荣中得到利益的只是那些占着统治地位的大土地所有者和富豪大贾们, 至于广大农民所得到的却是沉重的赋役、豪强的侵凌、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
因此, 在“盛世”之下, 农民破产, 卖妻窝子的现象屡屡发生。
汉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对外用兵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出现了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的局面。
因此汉武帝末年广大劳动人民愈来愈陷于贫困,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暴动、起义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 他的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这就从思想上给他打上了充满矛盾的时代烙印。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
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①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司马迁认为, 在各种行业中, 经商是致富的捷径。
“夫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②这体现了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商观念。
他指出,商业的性质决定了经商容易致富。
其主要思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商业营运, 实际上是资本运动, 商品经济与资本永远是相辅而行的。
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都是一资本为依托,没有充足的资本作媒介,商品流通是不可能的。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撰写了《史记》,这
本书不仅是当时帝国历史研究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史学家研究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重点探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期对对经济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重点写作货殖的生活,和他在汉朝的经济思想。
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出了三种经济思想,即“利己、适宜、宽厚”。
首先,司马迁认为“利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他认为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正当的,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必须看重社会利益。
因此,他反对利己主义,认为利己主义会导致社会不公平,从而破坏社会稳定。
其次,司马迁崇尚“适宜”的经济思想,即适度支出,量力而行,以免产生过度支出。
他认为,如果花费过度,可能会导致民众拮据,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且他认为实行适宜的政策,可以保护小资本家,防止大资本家过度投资和抢占资源,以保障社会经济秩序。
最后,司马迁认同“宽厚”的政策,即运用宽容的政策使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受益。
他认为,合理分配资源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宽厚的政策也有助于减少不公平的发生,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发展。
总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进而发展具有社会情感的经济思维,以及实行宽容、适宜、宽厚的政策,以建设公平、和谐的社
会。
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oc
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浅论读《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导读:更是兴国之本。
司马迁描述齐国通过财富的积累而成为东方霸主:“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缀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摘要:《史记·货殖列传》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气度。
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史记·货殖列传》,是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重要经济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理由不可多得的篇章。
它反映了自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突出变化,体现了司马迁的进步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例。
一、司马迁重商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货殖列传》的产生当然首先应归功于司马迁的天才卓识,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时代的造就。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的大一统时代。
“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中国商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统一有利于全国性的巨大商业X络的形成,以及自足性国内市场的发育,从而给商人阶层的存活提供了更合适的温床,也给他们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经过文景之治,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全面复兴,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经空前繁荣。
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丰足的物质基础。
《货殖列传》中对此有详细的描绘,如“贩谷粜千钟,薪槁干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鬃者千枚,铜器干钧,素木铁器若扈茜千石,马蹄蹴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答,鲐蕉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于具,佗果菜千钟。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本文总结概括了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体现的四个经济思想,即商业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规律的阐述,地域经济思想和致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货殖列传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
钱钟书先生说:“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僻鸿朦矣”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其中许多经济思想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
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写作《货殖列传》的目的。
即像布衣匹夫这样的平平常常的人,不妨害政令,不妨害百姓,据时买卖增值财富,智者在他们那里可以取得借鉴。
这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并不算什么创新的经济思维,但是这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打破了传统与流行。
他赞扬了从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
并说“智者有采焉”,认为应当向他们学习。
本文仅就《货殖列传》浅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的重要地位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 《史记 · 货殖列传》 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作者简介〕张友彬,男,湖北随州人,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献(湖北武汉,430035)。
12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原也。”[10]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能从 人们 的 基 本生 活需要出发, 提出经济问题。他看到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不 可遏止, 进而推知人们的生产活动, 流通活动也是不可遏止的。 他认为这种经济活动同自然界许多现象一样, 有自己的规律, 也 符 合一 定 的 “道 ”, 它 不 是 什 么 力 量 都 可 以 制 止 的 , 国 家 应 当 听其自然运行, 不应当横加干预、阻止。当然, 由于人们 追 求 富 贵的动机和目的, 所以人们就势必要尽最大可能地追求利益, 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种竞争中, 必然 优 胜 劣败 , 即 “巧 者 有余 , 拙 者 不足 ”,“能 者 辐 辏, 不 能 者 瓦 解。”司马迁认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也是合乎道德的, 即 使贫 富两极悬殊, 出现以富役贫, 也是不足怪的。在司马迁眼中, 贫 贱是可羞的。对于这种社会现象, 他主张贫富自然演变, 政府应 当不予不夺, 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和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班固说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此其蔽也”。这 种 评 说殊有不当。严格地讲, 司马迁的“富利”观其实是“义利”观。他 并不轻看意识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也十分赞成以儒家 之礼义给人们以教化。他深知“放于利而行多怨”, 所 以 他 主张 以 礼 制 欲, 他 说 “人 生 有 欲 ,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忿 , 忿 而 无 度 则 争, 争则乱”。故先王“制礼义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 , 使 欲不 穷 于 物, 物 不 屈 于 欲 , 二 者 相 待 而 长 , 是 礼 之 所 起 也 ”司 马 迁 反 对 奸富 , 视 本 富 、末富 为 “尤 异”、“足 术 ”,明 确 排除 那 些 “有爵 邑 奉 禄 弄法 犯 奸 而 富 ”的 行 为 , 对 于 这 些 犯 法 作 奸 者 , 他 主 张 “唯 一 切严削为能齐之”, 即是指在教化不能奏效时, 应当辅之以刑罚 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和主张, 司马还对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 策提出“善者因之, 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 其次整齐 之 , 最下 者与之争”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 , 也是他对古代素唯物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 直到今天, 也 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当然, “因之”并不是放任自流, 并不 是说政府不该管经济, 而是必须顺应之, 道所兴者, 介之; 道所 衰者, 亦不加之。农工虞乃生产之本, 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 则 将裹足不前; 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 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 侧重, 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 从这一点不能不说司马迁具 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从_史记货殖列传_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_李爱民
现代经济信息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倾毕生精力写成了一部巨著——《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尽了史家之职责,了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
《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通史,奠定了史学有独立地位的基础,同时还做出了许多创举。
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平准书》开创了经济列传,证明司马迁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政治环境中,不能不说他不但具有史家实录的精神,而且还有大无畏的精神,言别人不敢言之言,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对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不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基础——对人的趋利本性的认识和肯定司马迁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尽物之性,还要尽人之性。
他的自由经济思想,包含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地利用或者顺应人和物本性的内容。
司马迁所谓的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以人们的趋利本性为基础的,他能为致富者立传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基本立场。
他认为,人们对利益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天性,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性,是不用学而与生俱来的。
正所谓“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1]因此,他列举了多方面的事实证明人具有趋利的自然本性。
“贤人深谋于廊庙,……归于富厚也。
……壮士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不避法禁,……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出不远千里,……奔富厚也。
悠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戈射渔猎,……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弛逐,斗鸡走狗,……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吏士舞文弄法,……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
”[2]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3]它不但肯定了人的趋利本性,还肯定了人民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4]他说这些人“皆非有爵邑俸禄弄法犯奸”,而是“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 五、礼仪说 • 司马迁认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他赞赏管 子的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渊 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 狄益甚。 ”
• 六、生意经 •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 (一)降低成本说。司马迁引用当时谚语 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超过百里之外 不去贩卖柴草,超过千里之外不去贩卖粮食。
• (三)是燕赵经济区。包括今河北和山西部分地区。燕、 赵“有鱼、盐、枣、粟之饶”,物产丰富。赵都邯郸和 燕都蓟是这一经济区的两大商业城市。 • (四)是齐、鲁、梁、宋经济区。包括今山东和河南的 部分地区。位于泰山北面的临淄,是齐国故地的商业城 市,“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而鲁国故地则“颇有桑 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鸿沟以东,芒砀以北,至巨野,是梁、宋两国的故地,人民 多务农为业,善于储藏备荒。
• 2)东楚,包括现在的徐州(彭城)、扬州和苏州地区。这 里“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所以吴 王刘濞曾在东楚罗致天下逃亡分子,铸钱煮盐,发动“吴 楚七国之乱”。 • 3)南楚,包括淮南的衡山、九江二郡和江南豫章(今南 昌)、长沙二郡。 • 物产丰富,江南“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 楚都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寿春就成为这一地区的 政治经济中心。 • 合肥是皮革、鲍、木的集散地;番禺(今广州)是珠玑、 犀、玳瑁、果、布等的集散地。
•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 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 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 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 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 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 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 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 财矣。
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述略
兰台世界2012·3月下旬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而《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篇章。
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开辟了记载经济史之先河,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一反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一、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形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安危密切相关,这也自然成为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统治者的首要任务。
由于统治者往往极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最大程度的限制,才能更好地促使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重农抑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一项基本国策。
但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即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先秦时期仍然出现了诸如陶朱公、白圭、吕不韦这样富甲天下的大商人。
西汉初建时,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极度短缺。
在这种形势下,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将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作为国策,大力推行休养生息、精兵简政的政策,得到了汉初几代君主的注重和贯彻执行,使汉初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很快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空前盛世。
这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政策的相对宽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交通及运输业的发达,西汉前期商业空前繁荣。
当时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甚至富比天子,并出现了一些诸如长安、洛阳等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也日趋频繁。
至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的国力已经非常强盛。
司马迁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生活在汉武帝即位后。
在此期间,汉武帝几次出兵讨伐匈奴,付出了沉重人力与物力代价后,最终大获全胜,换取了边疆地区稳定。
汉武帝还先后灭卫氏朝鲜设立辽东四郡、定西南夷建武都五郡、平西羌设护羌校尉、平南越设南海九郡。
这些战争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版图,从政治上看都可以称为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但同时,从史学家和经济的角度,司马迁敏锐地发觉,由于汉武帝长期的穷兵黩武,西汉几代君主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几乎消耗殆尽;战争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在经济和社会稳定上开始出现危机。
第六章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
儒家的经济思想以孔、孟、荀为代表。 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罕言利” 。孟子 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仁义而已矣,何必曰 利”。他把“义”、“利”关系绝对化的 做法,却无形中为后世“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学说教大开了方便之门。(宁要社会 主义草)在儒家的经济思想中,真正与司 马迁比较接近的是荀子。:“义与利者, 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 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 欲利也;。”
• •
5、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 司马迁认为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晴 雨表。“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 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 贵。”韩非为代表, 管仲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他的“自利论”, 他运用“自利论”来解释人的社会经济活 动。管仲提出“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 后治之”(《管子· 治国篇》) 管仲的这些经 济政策思想,是司马迁经济政策思想的主 要来源。但是,在经济政策的认识上,管 仲与司马迁却极不相同。司马迁主张放任 的“因之”政策,管仲却主张全面的行政 干预;管仲的“轻重”理论,就是一种国 家干预的理论。
• •
二、礼节道德离不开一定的物 质基础
在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上,财富是道德的基础。 司马迁认为富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礼节相让, 贫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礼让。“礼生于有 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道出 了财富对仁义的决定作用这样一个历史 事实。经济财富决定社会政治、风气。(发展是 硬道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经济地位决 定人们的道德观念,物质财富的占有状况决定着人 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
• 《平准书》说:汉兴七十佘年间,国家无 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 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 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 焉。 这便是实行“因之”政策的结果。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作者:李爱民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9期摘要:《史记》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为经济立传的先河。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阐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在承认人的趋利本性的基础上,主张国家应顺应经济规律,农、工、商、虞四业并重,市场自由贸易,这样才能民富国强,促进社会的发展。
他支持人民经商致富,认为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倾毕生精力写成了一部巨著——《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尽了史家之职责,了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
《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通史,奠定了史学有独立地位的基础,同时还做出了许多创举。
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平准书》开创了经济列传,证明司马迁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政治环境中,不能不说他不但具有史家实录的精神,而且还有大无畏的精神,言别人不敢言之言,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对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不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基础——对人的趋利本性的认识和肯定司马迁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尽物之性,还要尽人之性。
他的自由经济思想,包含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地利用或者顺应人和物本性的内容。
司马迁所谓的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以人们的趋利本性为基础的,他能为致富者立传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基本立场。
他认为,人们对利益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天性,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性,是不用学而与生俱来的。
正所谓“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1]因此,他列举了多方面的事实证明人具有趋利的自然本性。
“贤人深谋于廊庙,……归于富厚也。
……壮士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不避法禁,……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出不远千里,……奔富厚也。
重商 货殖 治生─—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历话重商 货殖 治生—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任玉梅 《货殖列传》(《史记》卷一百二十九)是司马迁的著名经济散文。
通过记载春秋战国到汉武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著名的“兴利之臣”和大货殖家(商人)的活动,赞扬了商人的卓越才能,分析并论证了商业(货殖)活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揭示了商业活动在发展经济、强国富民上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史观和卓灼的经济思想。
故梁启超说,其(指《货殖列传》)全篇宗旨,盖认经济事项,在人类生活中含有绝大意义,一切政教,皆以此为基础。
钱钟书也称赞《货殖列传》写了“民生日用”,“于新史学不啻于手辟鸿蒙矣”。
(《管锥篇》)所谓“货殖”原出于《论语先进篇》。
孔子对其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和赚钱的子贡作比较说:“回(颜回)其庶乎。
屡空。
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回和我差不多,安贫乐道,常常家贫如洗也没有求富求贵的念头。
而子贡则不同,他不能接受贫穷的命运(命),而去做生意赚钱。
他有准确地预测市场价格的本领。
孔子没有特别表扬或批评哪一个的意思,而却赞扬了子贡。
货殖是指通过贸易而使货币和货物增殖。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一文中围绕货殖活动阐明了多方面的经济主张,表现了其富于独创性的经济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了欲望动力说,肯定追求物质利益,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批判老子的“至治之极”的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也就是愚民的安贫乐道的思想,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
《货殖列传》一开篇,司马迁就富有针对性和批判性地指出,用老子的“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无为”思想来治理国家,“涂民耳目”是行不通的。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各种农具、用品)而不用,使民重死(爱惜)而不远徙(离开家乡),虽有舟舆(车),无所乘之(无人乘坐);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打仗)。
使人结绳而用(废除文字),甚其食,美其服(什么食物都感到美味,只要有衣蔽体就自觉美丽)。
司马迁的经济管理思想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于经济管理也有自己的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讲究民生:司马迁认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要以保障民生为根本,
因此应该重视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 反对浪费:司马迁认为,国家财富是有限的,不应该浪费,应该
有效地使用资源。
因此,应该加强经济管理,避免浪费。
3 重视稳定:司马迁认为,国家的稳定是保障繁荣富强的基础,因
此应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4反对腐败:司马迁认为,腐败是国家的祸根,应该反对腐败。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读《史记·货殖列传》
曾 经 说 过 , 读 中 国 书 未 读 《史 记 》, 不 算
读 ;读 《 史 记 》 而 未读 《 货 殖 列 传 》, 不 算
读 。笔者 以为 , 《货 殖 列 传 》 受 到 如 此 推
崇 ,实 至 名 归 , 受 之 无 愧 。
焚黄 纵键
何 谓 货 殖 ? 货 者 , 钱 币 也 ; 殖 者 , 繁
来 ’ 。 ” 当 然 ,司 马 迁 并 不 认 同小 国 寡 民 、 封 闭 自守 的 主 张 ,斥 之 为 “ 涂 民 耳 目” , 并 明 确 地 指 出 , 这 种 主 张 即 使 强 行 , 到 了 其 生 活 的 年 代 也 行 不 通 了 。 他 认 为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中追求 物质 享 受 与 精 神 方 面 的满 足 ,
匮少 ” ,进 而指 出 , “ 故 待 农 而 食 之 ,虞 而
出 之 , 工 而 成 之 , 商 而 通 之 。 此 宁 有 政 教 发 征 期 会 哉 ? 人 各 任 其 能 ,竭 其 力 , 以 得 所欲 。 ” 意 思 是 ,农 、工 、商 、虞 四 种 人 的
劳 动 , 为 社 会 提 供 了 衣 食 住 行 等 来 源 , 他 们 的 所 作 所 为 是 一 种 社 会 分 工 ,并 非 政 府 发 布 命 令 才 出 现 。 所 以 ,农 、 工 、 商 、虞 要 各 司 其 职 , 尽 自 己 的 力 量 ,才 能 有 所 得 。 这 段 话 既 表 明 司 马 迁 对 劳 动 创 造 财 富 的 认
司 马
迁
雕 Biblioteka 像 司 马 迁 的 经 济 思 想
读 《 史记 ・ 货 殖 列传 》
楚 欣
中 国 古 代 重 农 轻 商 , 商 业 被 称 为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马迁认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发展农业,就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技术水平。
他倡导农民多耕多收,坚持“种粮不种草”的原则,提倡“三耕”,即种田、养畜、种植林木。
二、司马迁认为,要发展工业,就要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加工人的收入。
他主张政府要采取措施促进工业发展,改善工业生产条件,增加工业技术水平。
三、司马迁认为,要改善商业发展,就要改变商业经营方式,提高商业技术水平,增加商业技能水平。
他倡导商人多办买卖,提倡“三买”,即买粮、买草、买铁。
四、司马迁认为,要改善财政状况,就要增加税收,提高税收收入,改善财政管理。
他主张政府应该实行科学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增加税收收入,以便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还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对汉代和当世都有着非常好的借鉴。
司马迁本末并重、本末互利的经济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意义,对后世经济思想的生发、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如今,我们翻阅史籍,寻找历史中耀泽古今的先进思想,挖掘其跨越时代的进步意义,将其熔铸现实生活的实践里。
一、沿袭旧称,以寓新意的本、末观念本、末问题,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直备受讨论,是从封建社会统治者治国到历代史家治史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所谓“本”,即本事、本物、本作,泛指农业,有以农为本的意思;所谓“末”,即末事、末作、末业,是指以工商为末。
早在战国末年,韩非就提出了“农本工商末”的口号。
“重本抑末”是战国以来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历代统治者也将其视为重要的经济措施。
司马迁在撰史时也沿用了本末的概念,共有九处,其中《平准书》中有四处,《货殖列传》中有五处。
此外,司马迁不但沿用了本末概念,还赋予其新意。
一是大商大农。
本、末概念在司马迁之前还比较狭窄,在《汉书·文帝纪》中,汉文帝所下诏令显示,当时的“本”一般指农业,或农桑,很少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其他行业。
而“末”主要是指商业或工商业。
司马迁沿用了本、末概念,并将其含义的范畴扩大,将当时人们从事的一切行业都包括在内。
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所写本业包括陆、泽、水、山、川、城郊等各方面的行业,有畜牧业、渔业、林业、农副业等。
《货值列传》中司马迁所指的末业更多,包含酿酒、屠宰、造船、贩卖人口、卖鱼、贩粮等近二十个行业。
司马迁指出,想要获得与千户侯相等的经济收入,社会上各行各业就要进行相当规模的生产和经营。
这无疑是在表明明司马迁的经济态度,即人们应该重视本末各业,从事各业以谋求财富。
二是本末并重。
司马迁所主张的四业,没有本末之分和尊卑高下之别,他将本、末放在同等的位置看待,认为本末并重,四业各有其能:“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司马迁的政治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政治经济思想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之中,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充分体现了他对市场规律及内在运作形式的系统把握. 其灵魂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思想义利观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理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倡导的民族人文精神向来反对竞争。
“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人们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的真理性法则。
在这样一种封建时代主流声音下,直接影响了作为国家生存的最基础保障的经济制度。
一、肯定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特色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一贯实行“抑商”经济政策,商人一般都被骂作奸民、投机取巧分子、势利小人。
正是在这样的国度,早在西汉时期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却能提出重视商业的思想观点,形成了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当时及后世独树一帜,实属难能可贵。
各行各业的分工,物之贵贱,在司马迁看来,这些经济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人欲的推动下自然形成的,是符合“道”、“自然”的规律而运动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本来,社会经济结构就应该是多层面的,在政策上,不应该有人为的偏重,应该顺应道、顺应自然,即司马迁说的“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能提出这一点该是多么可贵啊!司马迁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大胆提出对物欲的追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的科学论断,发出了与时代非常离经叛道的异响,犹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人们探索经济发展的自然之道。
他的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义利观。
肯定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大特色二、朴素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学说做出了补充和发展,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只要运用得当,是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成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现在《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之中,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其灵魂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他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商业流通天下物资、货币从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他敢于在史书中为商人立传,总结致富之术,还首创经济史传。
更可贵的是,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在理论上为商人正名,这便是宣传欲望动力说和素封论。
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
他引用俗谚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他看来,那些“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的达官显贵,“守信死节,隐居岩穴”的清雅之士,陷阵却敌的军士,攻剽椎埋的少年,走死如骛的侠士,不择老少的歌伎,“饰冠剑,连车骑”的游闲公子,不避猛兽的猎者,博戏驰逐的赌徒,舞文弄法的吏士,以及医农工商等等百工之人,无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忙忙碌碌。
“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各行各业的分工,物之贵贱,在司马迁看来,这些经济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人欲的推动下自然形成的,是符合“道”、“自然”的规律而运动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本来,社会经济结构就应该是多层面的,在政策上,不应该有人为的偏重,应该顺应道、顺应自然,即司马迁说的“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能提出这一点该是多么可贵啊!假若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期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而不是施加过多的人为的粗暴干预,那么,中国的经济也不会要今天进行这样艰难的改革。
当然,“因之”并不是放任自流,并不是说政府不该管经济,而是必须顺应之,道所兴者,介之;道所衰者,亦不加之。
农工虞乃生产之本,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则将裹足不前;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侧重,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这一点不能不说司马迁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司马迁的素封论更是了不起的思想,虽然它不完全是经济思想,但它是司马迁为商人辩护、鼓励百姓从商致富的思想,而且历来被后世正统文人所诋毁,更显其难能可贵,故略一叙述。
他引用《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得出结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正统文人要求百姓尊义耻利,认为趋利则失义。
但司马迁却把利、义统一起来,为商人的趋利正了名。
他还举出秦乌氏倮、巴寡妇清、蜀卓氏、程郑这些经营工商业致富之人,他们“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既然君主诸侯可以凭着权势致富享乐,为什么百姓就不能凭工商致富而“与之比”呢?多么可贵的思想!今天仍然非常需要这种思想!他对正统的卫道士发出有力的诘问:“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掷地有声!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发出了非常的离经叛道的异响,其光辉却仍然昭然于世。
可贵可叹!(0)回复1楼2013-11-13 13:05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来自贴吧群时代开启,快到群里来!◆◆Android贴吧群聊版我也说一句nice月夜苍狼大司农8自序本书名为:“司马迁的西方现代经济思想”。
有人会觉得把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和西方现代经济思想连在一起,是不是有点生拉硬套?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关公战秦琼。
其实,中国人和西方人同为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所生、所养,这两者当然会有共性,当然可以相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血脉相承,这两者怎能无共性?当然中国人和西方人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发展起来的,各自有其特殊性;古代人和现代人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生活和繁衍的,各有其特殊性。
毛泽东说:“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
①依据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共性,但这种共性恰好是存在于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这些特殊的经济学之中,存在于古代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具体经济学之中。
司马迁说人的性情为富,西方经济学家说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司马迁讲穷困卑下,西方经济学家讲贫贱无价值;司马迁认为礼起于欲穷于物,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产生于供求关系;司马迁发现商业产生粮食、器具和货币这三宝,西方经济学家证明贸易实现双赢,贸易富国;司马迁论证经济如水自西东,西方经济学家说明经济完全自由放任;司马迁强调朝廷要制定法律对经济生活进行平准,西方经济学家则主张政府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司马迁用相当大的精力分析了货币如何增殖,西方经济学家则用宏篇巨著研究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自然之验为根基,西方经济学家以天赋人权为基础。
这些足以说明经济学的共性存在于中国和西方这两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之中。
到这里,有的谈者或许要发问,既然古代与现代,中国和外国有共同的经济思想,本书叫“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不是更简单明了吗?谁都知道,在当今的中国,两个经济学并存,其一是政治经济学,其二是西方经济学。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前者相距甚远,与后者十分接近。
为了尊重两个经济学并存的约定俗成,本书名为《司马迁的西方现代经济思想》,以表示其鲜明的市场经济理论特征。
西方有一位大人物于2006年曾放言回复收起回复2楼2013-11-13 13:10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来自贴吧群时代开启,快到群里来!◆◆Android贴吧群聊版我也说一句nice月夜苍狼大司农8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
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
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这段话的第一句话显然是言者的自画肖像,中国一再申明从来不做超级大国,只有美国才总以超级大国自命。
不过,这段话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就是说,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从1840年至1945年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但始终不能征服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文化征服不了中国文化。
当年的蒙古族征服了汉族,身为宋室宗亲的赵孟囗投降了元朝,遭到人们的唾骂,但不少史学家认为最终是赵孟囗用他的汉文化征服了元朝;后来崛起于东北的满族入主中原,征服汉族,但曾几何时,汉族文化征服了满族皇帝,使他们比汉族还汉族。
今天,指导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是***经济理论,不是西方人开出的这个“疗法”或那个“妙招”。
中国人坚持要建设的是有自己特色的小康社会,遵循的是“北京共识”而不是什么“华盛顿共识”。
不过,在我国,不但年轻的大学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者都认为,现代经济思想产生于西方,经济学姓“西”。
这就不可等闲视之了。
且不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和当代的***经济理论,仅读一读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礼书”和“平准书”这三篇文章,就会感悟到,经济学并非天然姓“西”,原来也姓“中”。
回复收起回复3楼2013-11-13 13:14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来自贴吧群时代开启,快到群里来!◆◆Android贴吧群聊版我也说一句nice月夜苍狼大司农8笔者从1978年起学习、讲授和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的、写的都是西方经济学,但作为中国人,骨子里又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总是用我们中国的传统观点去研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只能是“身在庐山之中看庐山”,发现不了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真面目。
若以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站在“庐山”之外来看司马迁经济思想这座美丽的“庐山”,就能发现司马迁经济思想有超越老子和孔子、脱离荀子的超前人、破传统的勇气;若从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出发来审视西方经济学,既能发现西方经济思想的可取之处,也能发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会发现经济学的共性存在于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的特殊性之中。
《吕氏春秋》中的“察今”篇说得好:“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说得更清楚:“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
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①***的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绝不是资本主义所创造、所独有的,早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
西方现代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如何搞市场经济,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也是如何搞市场经济。
我国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书通过研究司马迁的西方现代经济思想,说明中国和西方经济思想的共性,古人和今人经济思想的共性,以求达到西方经济思想为我中国所用,古代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为现代所用之目的。
司马迁在经济学领域还没有西方经济学家那么有名气,那么有影响。
这是因为司马迁的思想在当时的西汉王朝太超前,不为当世所容纳、所接受,甚至也不为后世所理会、所传播,被历史埋没了。
但埋没得越久,一旦被发现就越有价值。
回复收起回复4楼2013-11-13 13:18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来自贴吧群时代开启,快到群里来!◆◆Android贴吧群聊版我也说一句nice月夜苍狼大司农8但埋没得越久,一旦被发现就越有价值。
***在中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我们中国人会发现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经济学家,历史上的司马迁将成为永远活着的司马迁,他的经济思想光照千秋,他的货殖经济比陶渊明的桃花源经济更现实,更催人上进,我们中国人应彻底地抛弃充满幻想的桃花源经济,面对司马迁的货殖经济。
外国人读了这本书,他们会发现,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的司马迁,也是世界的司马迁,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的经济思想,也是世界的经济思想;外国人会感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在世界的大家庭里面,中国人的经济思想和西方人的经济思想是相通的。
东西方国家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如果某些西方人还认为中国人不懂得天赋人权,那就请读一读这本书吧!他们会发现,中国的司马迁是天赋人权思想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对天赋人权思想的最先质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