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管子的经济思想
简谈《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简谈《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认真研究和剖析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题】经济思想史研究【关键词】宏观治国学/微观治生学/“人和”/市场营销现代市场营销学有了强烈的“ 管理导向”,即从管理决策的角度研究营销者(企业)的市场营销问题。
我们把市场营销从微观(企业)、宏观两个方面的管理来研究分析,借用中国传统的市场管理思想“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两方面的思想分析,以实现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管理的治国学(一)“顺道”宏观管理的治国学,“顺道”一词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意思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
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
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这是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须顺应客观规律。
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自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宏观调控,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商品的“衡无数”规律与轻重调控之术——浅议《管子》的经济调控思想
想 前 提 的 ,该 理 论 不 仅 认 为 商 品 供 求 关 系、 流 通 渠道 是 物 价 的 重 要 影 响 因素 , 而 且 还 认 为 物 价 与 一 般 等 价 物 的 价 值 对 比
关 系也 是 至 关重 要 的 因素 、《 管子》 的 轻 重之 术主要 内容就是 严禁 囤积居 奇 以保
证 物流 畅通 . 再通 过 “ 以重射 轻 、 以 贱 泄 平” 的 方略 调 节 市场 物价 , 使 之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管子》 的经济调控理论 对于 当今
中 国尽 快 建 立 强 大 的 战 略 储 备 以 及 如 何
商品的价格“ 衡无数” 变 化 规律 西 方 经 济 学 认 为 ,发 现 商 品 价 格 的 平 衡 理 论 ,其 重 要 性 并 不 亚 于 物 理 学 中 牛 顿 力 学 定 律 的 发 现 , 可 见 平 衡 理 论 在 经济 学中的重要地位 , 因为 认 识 了它 , 就 可 以找 到调控价格 的主穴道 , 而在 中国 , 最早提 出平衡概念的就是管子学派。《 管 子》 作 为记 录 管 子 学派 思 想 的 主 要 栽 体 , 也 把 价 格 平 衡 理 论 作 为 其 经 济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 之 一 . 《 管子》 的 价 格 平衡 理 论 是 通 过其“ 衡 无数” 的理论 来表 达的 , 在《 管 子・ 轻 重 乙》 篇 中通 过 桓 公 与 管 子 的 一 段
一
、
样也 看到 了这 一 方 面 的 问题 , 认 为 商 品 价
打 击 囤积 居 奇 、 税 收 改 革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的启 示 意 义 ,
对 话 描 述 了这 一 理 论 :
《管子》的“市场”经济思想
《管子》的“市场”经济思想作者:杨兵杨佼佼来源:《商情》2015年第52期【摘要】在管仲治理下,齐国经济迅速腾飞,名列“五霸”之首,《管子》一书主要记载了管仲治国举措,本文对其经济论述,特别是涉及市场经济方面,进行认真探究服务当代经济建设。
【关键词】市场,经济,思想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又称管敬仲。
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颍上人(今安徽颖上)。
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等。
早年经商,《史记·管晏列传》中言“尝与鲍叔贾”。
十多年中,走遍中原各国,《史记·管晏列传》记载“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接触各色人等,见过许多世面,不但增加了阅历,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而且提高了自身经济素质,商人出身的管仲注定在经济领域一定会大有所为。
几经人事变动,官仲即拜为相,主持国家政事,使齐国国力蒸蒸日上,最终使齐国建立了霸权。
现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汉时由刘向编定的,当时原有八十六篇,今本存七十六篇。
《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对经济问题论述最多、最全面和最深刻的一部,其核心内容也是经济问题。
书中涉及经济问题者超过二分之一,以论述经济问题为主者约占三分之一多,这在先秦诸子百家论著到明清诸家是少有的,被历史证明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大典,现在学术界多把《管子》一书划归经济学论著。
下面就《管子》书中市场领域方面的经济思想有关论述进行剖解。
在中国古代,生活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极不发达的,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认识,市场有了迅速的扩展,市场主体多为居民和政府。
市场的发展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之间经常性的、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微观小商品交换,能弥补各自在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能力的不足,推动了中国当时市场的迅速扩展。
宏观经济运行市场在乡村与城市两个区域形成,而相对来说,城市生活市场就比较繁荣。
正如马克思指出,“一切发展了的以商品交换作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市与农村的分裂。
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分析
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分析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是有代表性的,也是很光辉的,春秋时期无人能够超越他。
他在诸多经济管理领域如分类经济管理、轻重论经济管理、消费经济管理、自然经济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国际经济管理,以及垄断经济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税收经济管理、金融经济管理等多方面都颇有建树。
其经济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
《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
该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其中的《轻重》、《侈靡》和《治国》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论述经济管理的内容,对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货币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管理学的珍贵资料,是《管子》内容的精华部分,是管仲为齐国称霸制定的经济管理政策和方略。
一、管仲的轻重论经济管理思想《管子·轻重篇》诸篇原有19篇,今存16篇,是我国古代反映经济管理规律的重要论著。
它在重视农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来富国和强国,提出了国家通过货币和利用商品的轻重(即价值关系来调控经济的理论。
这种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先秦时期是独树一帜的,至今也仍然可供借鉴。
在中国历史上,一谈到轻重理论是最常与管仲相联系的经济学概念。
战国时形成的《管子·轻重篇》各篇,就是齐国人缅怀管仲的遗教,根据管仲的众多言行和有关档案资源,以及当时的历史需求探讨轻重理论的论述。
它虽非管仲所作,但其轻重理论对于国家各种经济管理的作用却是难以忽视的。
作为反映经济管理规律的管子轻重论,在多篇管子中均有论述[261,包括《乘马数篇》、《山至数篇》、《山国轨篇》、《国蓄篇》和《挨度篇》。
二、管仲的分类经济和消费经济管理思想1.管仲的分类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经济管理思想中最著名的就是作为分类经济管理思想的四民分业分居论。
四民分业分居论在经济管理上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使职业世袭化,让士、农、工、商都固定在原来的职业和地位上}3}1,以便让同一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便于彼此交流生产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论《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摘要:《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可分为生产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以及消费伦理思想四个部分。
在生产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提出了以农业生产作为民生之本、富国之本与霸王事业之本的思想。
在交换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以“市”为“准”,交换互利。
在分配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指出应“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
最后,在消费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节俭与侈靡并重。
关键词:《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34-02《管子》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管子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在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管子看到了物质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认识到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如果不发展经济,统治阶级如果不关心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的话,社会风气、道德就会恶化,人们的道德意识就不会提高。
管子看到了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也看到了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从今天的角度看,《管子》中关于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环节的伦理思想依然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以农为本的生产伦理思想春秋时期,农业作为一种“本业”的地位业已确立。
在《管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农业为核心的生产,是民生之本、富国之本、霸王事业之本。
首先,农业生产是民生之本。
《牧民》中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管子清楚地认识到,物质财富不会从天而降,只有通过生产才会被创造出来。
《揆度》中说:“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
管子认为,百姓要勤于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才会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管子》中,农业生产是民生之本,只有勤于生产,百姓才会丰衣足食。
其次,农业生产是富国之本。
《管子》中的核心思想是“牧民”以“尊君”,管子特别重视耕织,以确保仓廪充实,这确实体现出了管子关注民生的思想,但是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富强,以维护君权。
第七章 管子的经济思想
为什么土地在政治上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管子作者看 来,这主要是土地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中,特别是在农业 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而致。因此,如何发挥土地的作用就成为 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辨于地利而民可富” (《管子· 侈 靡》)。《管子》中至少有五篇是专门研究土地及与与土地 利用有关的问题的( 《管子· 水地、四时、五行、度地、地 员》等篇)。管子作者对土地的基本观点是:“地大而不耕, 非其地也”( 《管子· 霸言》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 也。……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 《管子· 权修》 ) 《管子》进一步分析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指出四时气候 和日夜变化是客观规律,“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是 人们无法改变的。但土地就不是这样,人可以从土地上的努 力,以适应这些客观条件而增加财货的生产。如财货未能增 大,那是封建官府未尽责任以适宜处理土地问题。这里, 《管子》作者又一次体现出它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同时也承 认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客观条件。
第二节 财富与劳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管子》作者虽与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从自然形态去理解财 富,但已很强调金玉这类财宝的货币作用,把它们同其他商品区别开 来。如说:“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 《管子· 八 观》 ) 一般的说,《管子》所谓财富是指谷物、桑麻、六畜、房屋等劳 动生产品和山泽、土地、沟渎等自然财富。在这些财富中,谷物被看 作是财富的主要表征,而六畜和桑麻也甚被注意。因此,这就很自然 地会以谷物的多寡来衡量一国财富的多少。关于一般人民的财富,自 西周以来一向是以家畜的多寡为衡量标准。但在管子的时代,桑麻的 多少也标志一个人财富的多少,这是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 如:《管子· 治国》中说:“粟多则国富,……富国之生于粟 也”、“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
浅议《管子》经济思想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浅议《管子》经济思想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内容提要:《管子》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它坚持以农为本,同时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帮助齐国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它有关轻重法和货币、谷物政策的运用有利于调控经济发展方向,观察市场变化,推动宏观经济发展;而其有关生产、消费和财富分配的管理理念,从协调生产、合理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给现代企业宝贵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以农为本、奢俭有度、财富分配、企业管理管子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安内攘外”的治国总方针,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而《管子》是稷下学者借用管子之名著写的一部经典著作,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齐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子》坚持治国要以“富民”为先,重视经济的发展。
它主张封建国家在重视农业、稳定个体农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推动工商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管子》的经济思想是比较先进的,不仅对于调节宏观经济有着显著作用,也蕴含着许多管理智慧,可以运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一、以农为本的社会生产和我国古代诸多思想家一样,“重农抑商”的基本思路是《管子》经济思想的主旋律。
在它看来,商业的发展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却与君主专制制度极不相容。
一方面,商业的发展和从商者的增加势必使得农业生产者减少,降低农业生产力,进而严重威胁到国家赋税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商品生产和丰富会令百姓萌生“奇巧之心”,不易驾驭,破坏了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
因此,《管子》提倡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的经济结构。
在各个产业之中,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因为粮食是维持人生命最为基本的物质。
《轻重甲》篇有云:“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
故事再其本,则无卖其子者;事三其本,则衣食足;事四其本,则正籍给;事五其本,则远近通,死得藏。
”其中“本”,就是农业。
只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百姓衣食生活有保障,才能令国家有赋税收入,实现富强。
论《管子·轻重篇》的经济管理思想
内容摘要:《管子·轻重篇》诸篇原19篇,今存16篇,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瑰宝。
《轻重篇&&在重视农业、稳定个体农民经济基础上,主张通过商品经济来富国、强国,提出了国家通过货币、商品的“轻重”关系来调控经济的理论。
这在先秦经济思想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至今仍然可资借鉴。
《管子·轻重篇》诸篇原19篇,今存16篇,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瑰宝。
《轻重篇&&在重视农业、稳定个体农民经济基础上,主张通过商品经济来富国、强国,提出了国家通过货币、商品的“轻重”关系来调控经济的理论。
这在先秦经济思想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至今仍然可资借鉴。
一、《管子·轻重篇》的轻重理论.在中国历史上“轻重”概念常常是与管仲联系在一起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史记·管晏列传》中说:“管仲既任政齐相……贵轻重,慎权衡。
”《史记·平准书》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管子……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这些记载都是把“轻重”与管仲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管仲通轻重之变,使齐国富强,所以齐国人缅怀其遗教,不断地根据管仲的言行和有关档案及现实的需要探讨轻重理论,至战国时形成了《管子·轻重》各篇。
《管子.轻重》诸篇虽非管仲所作,但它从轻重理论出发提出国家从宏观上管理和调节经济的主张却值得注意和重视。
那么《管子·轻重》诸篇阐发的轻重理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轻重”是一个矛盾的对立面,作为一种治国之术,主要用于经济方面’犹如孙子兵法中“正奇”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一样。
在经济领域中,轻重理论就是通过权衡货币、谷物、百物的供需、贵贱’采取措施使国家富强,并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
在对外方面,就是要权衡轻重,在经济上通过对外贸易和商战制服、搞垮别国。
管子经济管理思想
管窥管子经济管理思想一、生产伦理思想是以发展农业为本管子认为,国民之本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即为民生之本、富国之本、霸王事业之本。
民生之本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其实这道理十分简单,因为世界上的每个活下来的人都要天天吃、穿,食物和衣服从哪里来,不用怀疑肯定不是从天而降,唯独通过发展生产的力量才可以满足。
管子的核心思想是“富国安民”,也是他为之奋斗的大目标。
怎样才可以达到一种“富国安民”的形式呢?他认为发展物质生产极为重要。
管子提出:“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康。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康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还说:“无以富之,则往而不可止也。
”这说明在没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是解决不了人吃、穿等问题的,也使人心不安定,国家就不能强大富有的理由。
他更进一步提出:“明天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然居民可使富。
”此句中提到的“本事”是指生产农业发展。
所以,要想国家强大必先发展农业,应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此外,管子推行要极力发展农业,同时不反对工商业的发展,并把农、工商分业,使农、工商业协调进行发展。
《管子》被人们认为都是富民思想,实际上着思想是为老百姓们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劳动人们努力耕作,以至于达到丰衣足食的地步。
他语重心长的劝诫人们:“今日不为,明日忘货”、“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权修》)”。
在那种年代说出这种不简单的千古名言,十分有力。
管子认为只要不断的生产下去,财源才能不断;只要不断的生产下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一天。
二、分配伦理思想是以民为主,不夺民权民财《管子》这本书中包含了详细及其少有的经济伦理思想,在道德上,管子看到物质基础对道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到在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社会中,国家的经济也不会有好的发展,统治者若不关心平民百姓物质基础的生活的情况下,那么社会道德就会直线恶化下去,则公民道德意识也就不在提升。
正因为他看到经济对道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看到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管子经济思想
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1,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工商业。
管仲学派“以农为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五辅》说:“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
”这里的“本事”,即指农业。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管仲还推行了一系列富农政策。
如四民分业,定农之居;改革农业生产关系:相地衰征、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禁末:禁止奢侈品或奢侈品生产,稳定农民的心理;减轻徭役,不误农时;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注重土地管理和森林保护;奖励致富能手,重视农业科技等。
管仲学派不但重视农业,还结合齐国实际,高度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农工商协调发展,这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列国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工商型经济的鲜明特色。
管仲学派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尊重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管仲重视市场的设置建设,设置了工商管理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和商业道德建设,实行官山海即国家盐铁专卖制度,采取轻税措施,奖励商人,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流通领域,加强对外贸易,从而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成为先秦时期最富庶的国家。
2,财税管理上,大力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与之为取”。
管仲相齐时,大力推行的税赋改革是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
“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
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大匡》规定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
因为这次税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不仅使齐国收到了“粟如丘山”之效,也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瓦解,导致了上层建筑向封建制度转化。
管仲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
摘要:管仲是历史上少有的集经济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经济学家。
本文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与国际贸易理论三个维度,通过将管仲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理论、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政府宏观调控理论,以及与国际贸易理论分别进行比较三个视角,分析管仲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理论的联系及其对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
值得关注的是,管仲经济思想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角度佐证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成功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管仲;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国际贸易A管仲既是一位经济思想家,又是一位实践家。
他基于相关实践,形成了一个集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国际贸易理论有机结合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在经济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长期以来,在强大的西方经济思想话语体系主导下,其价值是被低估,甚至被忽略的。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梳理管仲的经济思想,探寻中国经济思想智慧的源头,加强中西方经济思想的对话,既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也可为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打开新视野。
一、管仲与《管子》管仲(约公元前723年至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史称“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为法家先驱。
他少时曾从事商业贸易,对商品和货币有丰富的直接经验。
齐桓公时期,管仲拜齐国上卿(丞相)四十余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
其突出的贡献在于,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思想,而且还成功地将其付诸实践。
管仲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
《管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法律、哲学、伦理等诸多领域,现存七十六篇,三分之二以上都涉及经济问题,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系统论述经济问题的典籍,也被看作是世界首部经济学著作。
《管子》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对外贸易、社会公平等都有精彩论述。
梁启超《管子传》中的经济伦理思想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管子传》概述•《管子传》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管子传》中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管子传》中经济伦理思想的启示•结论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对管子的研究和解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梁启超《管子传》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指导经济发展。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管子传》概述《管子传》的作者与内容作者内容《管子传》的历史背景与价值历史背景梁启超生活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时期,他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化改革,倡导新民学,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管子传》反映了梁启超对管仲及《管子》的理解和评价,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
价值《管子传》是研究管仲及《管子》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管仲的思想、政治实践以及梁启超的政治理念、学术思想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管子传》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思想潮流和政治动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03《管子传》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强调人的价值梁启超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人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他主张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社会公正和进步。
关注民生梁启超在《管子传》中强调了关注民生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应该关注百姓的生活需求,以民为本,推动经济发展。
民生与国家发展梁启超认为,民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民生。
以民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公平竞争机会平等分配正义公平正义的经济伦理思想诚信守信的经济伦理思想诚信原则信誉与利益诚信与法律04《管子传》中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管子传》中强调了管仲的重农思想,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这对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保护政策。
论《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论《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作者:杨旭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7期摘要:《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可分为生产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以及消费伦理思想四个部分。
在生产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提出了以农业生产作为民生之本、富国之本与霸王事业之本的思想。
在交换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以“市”为“准”,交换互利。
在分配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指出应“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
最后,在消费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节俭与侈靡并重。
关键词:《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34-02《管子》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管子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在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管子看到了物质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认识到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如果不发展经济,统治阶级如果不关心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的话,社会风气、道德就会恶化,人们的道德意识就不会提高。
管子看到了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也看到了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从今天的角度看,《管子》中关于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环节的伦理思想依然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以农为本的生产伦理思想春秋时期,农业作为一种“本业”的地位业已确立。
在《管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农业为核心的生产,是民生之本、富国之本、霸王事业之本。
首先,农业生产是民生之本。
《牧民》中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管子清楚地认识到,物质财富不会从天而降,只有通过生产才会被创造出来。
《揆度》中说:“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
管子认为,百姓要勤于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才会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管子》中,农业生产是民生之本,只有勤于生产,百姓才会丰衣足食。
其次,农业生产是富国之本。
《管子》中的核心思想是“牧民”以“尊君”,管子特别重视耕织,以确保仓廪充实,这确实体现出了管子关注民生的思想,但是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富强,以维护君权。
《管子》经济思想今析
20 第 期 0年 2 1
《 子》 经 矫 飓 想令 析 管
邓加荣
(《 光明 日 报》社 ,北京 摘 10 6 ) 0 02
要 :本文在分析 了 《 管子》在赋税制度、国家专卖、货 币杠杆、信贷、贸易、消费等方 面的经
济思想的基础上 , 《 将词 :《 管子》 ;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 号 :F 9 文献标 识码 :A 02
如数缴纳捐税了。果然,“ 是岁租税九月而具 ,粟又美”( 《 见 轻重 甲》 。 ) 这种山泽税不仅扩大了国家财源 ,而且可以均贫富,让人各得所宜 ,各得所安。国家将山上树木划 分三个 等级收 租 :“ 以下者 为柴楂 ,把 以上者 为室 奉 ,三 围以上为 棺椁之 奉 。柴楂 之租若 干 ,室奉之 租 握
众 只 “ 予 之所 ,不见 夺 之理 ” 的 间接 税 ,就 是说 ,能够 通 过 一 种 特 殊 的征 籍 办 法 ,让 人 民 只见 到 国 见
家给予他们的好处 ,而见不到有夺取 的行为 ,因为它只 “ 籍之于财物 ,不籍于人亩” ( 《 见 山国轨》 。 )
这种税 ,民众不仅 自愿缴纳 ,而且还请求缴纳 ,即 “ 虑而请也” 。这种税在 当时的齐 国,有盐铁税 、渔
食盐 ;百 口之家 ,百人食盐 ” ,齐 为大 国 ,当时约有一 千 万人 ,一个 月就 要 吃盐六 千 万锺 。通 过专卖 ,每 锺增 收一钱 ,就可 收六千万 钱 ,比每人 征 三 十钱 的人 头 税 ,全 国共 征 三 千万 钱 还 要 高 出一倍 。铁 也 是如 此 ,“ 一女必有 一针 一刀 ” 耕 者必有 一耒 一耜 一铫 ” 鼙者 必有 一斤 一锯一 锥一 凿 ” ,“ ,“ ,如果一 根针 仅增 收一 钱 ,三 十根 针就 等于一 个人 的人头税 ;一把 刀增 收六 钱 ,五把 刀就 等 于一个 人 的人 头税 ,其 他 如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财富与劳动
《管子》作者虽与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从自然形态去理解财 富,但已很强调金玉这类财宝的货币作用,把它们同其他商品区别开 来。如说:“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 《管子· 八 观》 ) 一般的说,《管子》所谓财富是指谷物、桑麻、六畜、房屋等劳 动生产品和山泽、土地、沟渎等自然财富。在这些财富中,谷物被看 作是财富的主要表征,而六畜和桑麻也甚被注意。因此,这就很自然 地会以谷物的多寡来衡量一国财富的多少。关于一般人民的财富,自 西周以来一向是以家畜的多寡为衡量标准。但在管子的时代,桑麻的 多少也标志一个人财富的多少,这是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 如:《管子· 治国》中说:“粟多则国富,……富国之生于粟 也”、“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
第三节 自利观点
在《管子》一书中,“自利”被非常明确地肯定为人 类的本性,其存在是客观的。 人情都是“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 有也。”( 《管子· 禁藏》 )这就是“自利”。 《管子》作者将自利作为说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指 导原则。他说:人之本性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 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 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 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 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执)利之在.而 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忧而民自富。如 鸟之复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管子· 禁藏》 )
特别要指出的是《管子》作者非常重视劳动在生产中 的作用。他说:“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 生于劳身。”( 《管子· 八观》 )他坚持劳动创造财富的 作用。他甚至称:“劳教定而国富。”( 《管子· 侈靡》 ) 然而更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财富生产问题上,将土地与 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察,是《管子》经济思想 的特点。他指出:“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 命曰人满。”( 《管子· 霸言》 )这表明《管子》作者对 人与地这两个生产要素不是从它们的绝对量去考察,而是 从两者的相对关系上去考察.这是管子对这一概念的发展。
关于土地,《管子》作者虽在许多场合均结合着谷物 来考虑,但他对土地作用的理解决不限于谷物的生产,其 他产品如木材、桑麻、禽兽之类也有赖于土地以滋生。他 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管子· 水 地》)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 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 《管 子· 乘马》 ) 《管子》作者已看出土地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 而且是封建政治统治的最带有根本性的东西。这里,管子 作者没有考虑到土地的所有权问题。
第四节 分配概念
到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存在着富裕的残余封 建领主、新兴商人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以及新兴 的大地主,他们成为社会的富豪集团,即所谓 “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踌(积也)蓄 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管子· 轻重甲》 )。 贫富对立,古代开明思想家都能有所认识。 《管子》作者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 现实。其不同于当时其他思想家之处是注意到了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那末,财富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管子》认为,财富 来源于劳动与土地,与十七世纪的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 公元1623至 1687年)的观点相同。在《管子》一书中有以 下一些提法:“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管 子· 小问》)“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 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管子· 八观》 ) 这些都表明: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劳动却是财 富的源泉。关于人地关系,商鞅也有类似主张,对于劳动 创造财富,墨翟亦有同样的理解,惟他们对此问题的处理 均不如《管子》一书中的深刻。
为什么土地在政治上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在管子作者看 来,这主要是土地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中,特别是在农业 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而致。因此,如何发挥土地的作用就成为 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辨于地利而民可富” (《管子· 侈 靡》)。《管子》中至少有五篇是专门研究土地及与与土地 利用有关的问题的( 《管子· 水地、四时、五行、度地、地 员》等篇)。管子作者对土地的基本观点是:“地大而不耕, 非其地也”( 《管子· 霸言》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 也。……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 《管子· 权修》 ) 《管子》进一步分析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指出四时气候 和日夜变化是客观规律,“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是 人们无法改变的。但土地就不是这样,人可以从土地上的努 力,以适应这些客观条件而增加财货的生产。如财货未能增 大,那是封建官府未尽责任以适宜处理土地问题。这里, 《管子》作者又一次体现出它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同时也承 认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客观条件。
《管子》作者不仅从自利的人情出发,主张要顺民所欲,它还对 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作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仅有的 卓见。《管子》中曾写到,“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 பைடு நூலகம்涵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 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 ( 《管子· 君臣上》 )“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我有善则 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其归问于家矣。” ( 《管子· 小称》 ) 人们很不易相信这是二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所可能讲得出来的话。 早期儒家虽也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之说,墨子也曾以 人民的意志来表示“天志”,但他们最多只是说:人民之意愿反映了 “天”的意志,因而是不可违抗的。在《管子》中,这个问题是从另 一个角度考察的。在这里,一个统治者的行为的善恶,是直接通过人 民来评价。作者甚至将人民的集体智慧提到所谓“圣人”的智慧水平, 认为人民对是非之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人民的考察监督是不可逃避的。 基于这种信念,《管子》作者要求将所谓“圣人”(包括统治者)之 “德”交到群众中去同人民的集体智慧相印证,要求统治者与人民合 为一体。这样卓越的见解是当时各学派之说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七章 管子的经济思想
本章概要 介绍管子的经济思想及其轻重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管子的经济思想。 2、了解管子的轻重论及其应用和意义。
第一节 经济的政治和伦理观
《管子》一书一向被认为是管仲之作。由于《管子》 一书中有些篇章曾涉及管仲临终或身后的事件,故自西晋 以来即有人怀疑非管仲所作。到现在一般均认为此书非一 人一时之作,多为一些崇奉管仲的经济政策的学者所撰述, 并于战国中后期其基本体系即已完成。 在现存的《管子》七十六篇中,约有三分之二涉及经 济问题,约有三分之一专谈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学派的 著作中是极其特殊的。大体说来,《管子》中所阐述的经 济问题均比较深刻,有的甚至很卓越,特别是在论述有关 商业、货币、价格等问题上尤其如此。在这些方面所显示 的天才的闪耀,如果还不算是超过的话,至少也是不下于 古希腊学者在这方面的成就。
在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的战国时代,新兴的剥削阶级日 益成长壮大,必然会要求一个能说明自己的剥削和营利行 为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理论。自利观念的发展正是符合这一 要求。故除《管子》作者而外,战国后期的法家和儒家也 宣扬自利观点。 然而,同样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 论。所以,管子作者虽然在自利观念上作出了相似于亚 当· 斯密的描绘,却未引伸出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由 竞争原则,倒是引伸出了一个适应于封建生产方式的经济 的干涉政策。 他的逻辑是:尽管人们一般的倾向是得“所欲则乐, 逢所恶则扰”,惟就个别人而言,则是“好恶不同,各行 所欲”。贤者的欲望合理而不肖的欲望不合理,其满足的 结果,会“安危异焉”。另外,“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 事有成败,而意不能同”,也就给社会造成纷乱。故必须 由政治权力为之指导,使其能避害而就利,然后才能作到 “财多而过寡”(以上引文见《管子· 禁藏》) 。
《管子》坚持“富民”政治,如《管子· 治国》中说: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类此文句,在《管子》一书中 随处可见。管子将国家的安危,政治之良窳(yǔ,好坏), 均归结到能否充实人民的物质经济生活这一点上。 在其他社会活动方面如军事,《管子》也认为“为兵 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 而器无敌” (《管子· 七法》) 。换言之,战争的胜败决 定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管子作者甚至主张“御神用 宝”,用“神龟”以抵借军粮(《管子· 山权数》) 。这 意味管子学派不仅否定神权的支配作用,并主张进一步利 用人们还不能摆脱神鬼迷信的这一事实,以达到其政治经 济目的( 《管子· 轻重丁》 )。
《管子》在讲理国之道时强调顺民所欲并加 以指导,论及如何教导百姓时,则采取了另一种 态度,他说:“民欲佚而教之以劳……劳教定而 国富。”( 《管子· 侈靡》 )这也说明了管子作者 重视劳动的作用。他甚至还主张对人民要使其 “只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恰于上 也。”( 《管子· 国蓄、轻重乙》 )
管子作者特别强调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其政治、 伦理观点的基础,《管子》一书将唯物观点贯彻到政治、 伦理等各个方面。 在伦理方面,管子认为社会伦理标准是否有实践意义, 要看它是否建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管子》 书中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名言“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 则知荣辱”( 《管子· 牧民》 )。这是说,伦理规范只有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具体的说,不论是 “德”、“义”、“礼”或其他伦理概念,无不被赋予一 定的经济内容(参阅《管子· 五辅》 ),这在中国古代典 籍中是很少见的。 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点, 《管子》一书表现得也很明确,其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 地辟举则民留处。”( 《管子· 牧民》 )
管理国家必须先从经济入手,必须使人民富足,土地 开垦。 对于人与地两者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这一点,管 子是特别强调的,并在书中始终予以贯彻。 如:“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 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 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 治国》 )“善为政者, 田畴垦再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 廪实而囹圄空。”( 《管子· 五辅》 )“富上而足下,此 圣王之至事也。”( 《管子· 小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