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概述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概述

在我国出现的最早驯化遗迹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黍; 河南新郑、河北武安——粟,石斧、石镰、石磨; 杭州余姚河姆渡遗址——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所在
地。
中国是世界上作物最 重要的驯化中心之一。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二、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1 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美国: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Revis一家, 一周伙食费:341.98美元,喜爱的食物: 意大利细面条、土豆和芝麻鸡
英国:生活在Cllingbourne Ducis的Bainton一 家,一周伙食费:253.15美元,喜爱的食物:鳄 梨、蛋黄酱三明治、对虾鸡开胃汤、巧克力冰 淇淋蛋糕
中国:生活在北京,一周伙食费:155.6美元, 喜爱的食物:糖醋里脊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建国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有计划的 恢复和加强了原有的、合理的农业基地,并逐步开辟和建 设了一大批全国性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合理化 的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Chapter 5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1980年代以来,围绕市场需求,发展了一批以中小型和专 业化生产为主的种养业生产基地。
Eg. 海南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山东、河南等的肉牛生产基地; 沿海的淡水养殖基地;华北和西北的瓜果生产基地等。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强东部主要农业区建设的同时,也 加强了对中西部及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农业建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农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农业知识材料,制作好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以便进行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现象,如丰收的场景、农业工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业在我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农业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的内容。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第一节农业的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一、概况(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二)我国的农业的范围我国的《农业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2、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3、牧业:畜禽饲养4、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二、农业的特征(一)农业生产过程的概念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共同作用的过程。

(二)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木质特征。

(三)农业的-•般特征1、农业的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2、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3、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4、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5、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产品具有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7、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8、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的特点三、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作用1、产品贡献2、要素贡献3、市场贡献4、外汇贡献5、增长贡献6、生态贡献例1:农业除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其他功能还有(ABCD)A就业增收B生态保护C观光休闲D文化传承例2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ABCD)A.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C.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D.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重要的出曰产品例3国家把(A )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商业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第二节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理论知识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时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优质课件]初二八年级地历上册第一节 农业ppt课件

[优质课件]初二八年级地历上册第一节 农业ppt课件

读图,回答1~2题。
1.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分布特
点是
(B)
A.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
B.从北向南大致分布着小麦、
玉米、水稻
C.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小麦、
玉米、水稻
D.粮食作物品种单一




3.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平原种植粮食的主要劣势条
件是
( C)
A.平原面积狭小
B.雨热不同期
C.热量条件较差


(一)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 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 的粮食作物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 是什么?


(1)读图,说一说中国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
(2)请把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是啊!即使是 生活在我国北 方的老百姓, 现在也可以享 受到一千多年 前唐朝贵妃的 “待遇”。


农业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基础和大事,中国政府一直将农 业发展放在非常重视的地位。


(一)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
⑥江汉平原、 ⑦江淮地区
②①
这7个商品粮
基地的序号
标注在图中。





(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 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的经济作物生长在温 带、亚热带地区,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后 者被称为热带经济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 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 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植物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复习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复习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农业复习学案知识结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重要性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宜林则林:山区 宜粮则粮:平原 宜牧则牧:半干旱地区 宜渔则渔:河湖附近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热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装备、文化水平等 影响因素 成就巨大,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问题严重: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现状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设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方向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措施挑战与 对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气候干旱,光热、水土配合欠佳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 西部地区 地区分 布 东部地区 自然条件:光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 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北方 耕地类型:旱田 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主要作物 农业部门以 种植业为主 耕地类型:水田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南方知识整合一、中国的粮食作物分布1、图中(A/B)代表我国小麦的分布区,对应的土地类型是;图中(A/B),代表水稻的分布。

对应的土地类型是。

2、小麦与水稻区的分界线是---线。

3、水稻区对应(干湿地区),降水量在mm以上。

小麦区对应(干湿地区)和半干旱区域,降水量400-800mm。

二、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1、连线甜菜南部沿海地区花生东北平原油菜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甘蔗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我国的牧区分布1、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相当于mm等降水量线。

2、牧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地。

写出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的名称。

A牧区(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B牧区(优良畜种细毛羊)C牧区,D牧区。

(优良畜种牦牛)四、农业发展条件地区温度带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东北平原中温带小麦、玉米(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华北平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长江中下一年两熟(油料作物)游平原华南沿海亚热带、热带(糖料作物)基础巩固1.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 内蒙古高原-耕作业B.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C. 大兴安岭-畜牧业D. 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2.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A. 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 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 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D. 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3.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4、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A. 甘蔗B. 甜菜C. 花生D. 油菜5、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在是全国著名的“北大仓”。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 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增大, 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
• 在采集、贮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长出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 起来的果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株。人们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 地在收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 不可能是动物或水产,因为后者的再生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一年内繁殖出几批可供取食的个体)。
• 自然因素: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新的盛产区比起原产地具有较好的环境。如温暖潮湿的衣阿华州对 玉米生产自然要比半干燥、较冷的中美高原有利得多。同时在原产地作物被驯化后,往往有一些病 虫害,可是移到盛产区,新的环境往往不利于此类病虫生长,这对作物生产大有好处。
• 于是,很自然地人们迈出了走向农业起源的关键一步——集中采集。
• 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力强,在一 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
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 这是最后实质性的一步,走出这一步,才可能称得上农业的真正开始。 • 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采集,人们渐渐地熟悉了这些植物的生长料:源地与盛产区的差异
• 现象:很多作物,离开发源地移往别处,其繁荣可超过发源地。象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 亚,现在则盛产于巴西;橡胶和奎宁原产于南美,现在盛产于东南亚;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现 在却盛产于美国东部、阿根廷和匈牙利;香蕉在中美洲和中非洲变得比它的原产地——东南亚 重要得多。
• 原因
• 证据: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与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农业知识测试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的特点1.地域性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2.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eg:气候二.农业的分类(右图)1.按生产对象分类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即:农林牧副渔,以农、牧为主)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eg:游牧密集农业→技术eg:花卉、乳畜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自行消费密集农业→产品销售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概念—两层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充足且配置合理气候,光热水资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土壤:黑土、水稻土→耕作业,红壤→茶叶种植位于,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灌溉农业必要条件,如河湖水源靠近/附近有(河流、湖泊),灌溉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判定市场是否广阔→周边地区人口和经济发达程度·交通:判定交通是否便利→公路、铁路、海运、航运·技术:科技水平的高低及其投入的程度,决定产量产值和保鲜水平·劳动力:考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其他:政府政策,地价(地广人稀),工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历史(习俗)3.区位要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自然因素具有非决定性,不宜耕作的土地,可通过人为改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使其适宜农业生产·自然因素的改造需考虑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衡量技术投入后的产出效益是否高于投入成本(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人口的↑和城市化的发展,市场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市场)·交通运输的改善+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的保鲜水平↑(交通、技术)·劳动力:随着集约农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

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

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农业中,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树等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食品和农产品需求。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产的概述,包括农业的类型、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农业的类型农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来获得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等)和蔬菜、水果等。

畜牧业是指通过饲养牲畜来生产农产品,包括牛、猪、鸡、鱼等。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支持。

不同作物和畜禽对自然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

2.生产周期长:农作物从播种到丰收需要较长时间,畜牧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生长和繁殖。

因此,农业需要农民耐心等待,并且需要合理规划和组织生产活动。

3.季节性强:农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季节的影响很大,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农事措施。

同时,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季节差异,需求旺季和淡季需要合理调配。

4.劳动集中和分散:农业生产在农闲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劳动,劳动集中在生产季节;而在其他季节则相对闲散。

这就要求农民在旺季合理安排劳动,做好农田管理和农产品的储备。

三、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可以保障人们的粮食供应,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2.提供经济支柱:农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

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等可以为农民创造经济收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其劳动集中和分散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农闲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等农业活动,提高农村经济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状。

教材从农业的定义、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农业》,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农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农业的分布。

然后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的基本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气候变暖 人口增长 天然食物不足 转向农业
2021/4/11
2
2. 宴享说
海登(B.Hayden)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 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 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 美食的种类。 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业生产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劳动。 ③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④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方式较为
稳定; ⑤ 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
件影响。
2021/4/11
17
哈拉巴
旧石器
穆罕耶達羅
2021/4/11
18
瑪雅文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4/11
19
印加文明 (Inca)
2021/4/11
20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农业的发展阶段: 通常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实际
上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重叠的发展关系。 今天现代化农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
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 如美国柑橘, 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 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的胜地)。
2021/4/11
3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2021/4/11
36
④ 游牧业
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 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 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 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 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PPT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PPT课件
3

农业类型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起源、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并列为世界考古 学三大战略性课题

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生物学

农业起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使得人类的经济 生活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质的飞跃
4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尚无定论 国内的:
气候变暖 人口增长 天然食物不足 农业产生 长期活动中 熟悉了动植 物习性
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生产工具简陋。 2.生产技术低。
3.土地轮种。
4.依赖自然环境。 5.生产效率低。 6.无抗灾能力。
1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14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
现存地 南美亚马孙地区 刚果盆地 新几内亚 东南亚雨林 种植园农业 谷物农业 牲畜育肥农业 乳品农业 市场园艺农业 大牧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传统农业
旱作农业 水稻农业 地中海农业 游牧业
现代农业
工业化时代 后工 业化 时代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 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2
农业


农业是人们通过生物机能的途径把自然物质转化 成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基础工程。 农业特征:

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 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3、强烈的地域性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2农业起源与发展过程

2农业起源与发展过程

• 2001年度,4个主要国家种植了全世界99%的转基因作物。其中,美国种了 3570万公顷(占全球总量的68%),接下来是阿根廷的1180万公顷 (22%)、加拿大的320万公顷(6%)以及中国的150万公顷(3%)。而 中国的年间增长率最高,BT棉花的种植面积2000年仅为50万公顷,2001年 达到150万公顷,增长了3倍。 • 全球范围内的主要GM作物为GM大豆,2001年达到3330万公顷,占全球 GM作物总量的63%;其次是GM玉米,达980万公顷,占19%;转基因棉花 为680万公顷(13%),GM双低油菜270万公顷(5%)。 • 从1996至2001的6年间,抗除草剂连续占据主导特性之位,而抗虫性位居 其次。 • 2001年:抗除草剂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占全球GM作物5260万公顷中的 77%,面积达4060万公顷。其中780万公顷(15%)种植的是BT作物以及 用于棉花和玉米上的抗除草剂与抗虫的多基因转接体---占8%,达420万公 顷。 • 2001年的两种主要GM作物/特性组合为:抗除草剂大豆占全球总量的63%, 达3330万公顷,种植在7个国家;BT玉米590万公顷占11%,在6个国家种 植;其它6种GM作物占了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不足5%。
• 2001年全世界7200万公顷大豆中的46%为GM品种(2000年是 36%);全球3400万公顷棉花中的20%是GM品种(2000年为 16%);而GM油菜和玉米的全球种植面积没有发生改变,依然为: 油菜2500万公顷中的11%与玉米1亿4000万公顷中的7%是GM品种。 这四种主要GM作物的全球种植 面积(传统与转基因品种)达到2 亿7100万公顷,其中19%为GM品种---2000年是16%。 • 1996至2001年,全球总共种植了1亿7500万余公顷(将近4亿4000 万英亩)的GM作物。 • 自GM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数量从2000年的350万增加到了2001年的 550万。2001年度从GM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有3/4以上是资源贫乏地 区的种植者,他们种植了BT棉花,主要是在中国与南非。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引入西方农业技术和机械,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 同时也冲击了传统农业。
农村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 会矛盾。
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农业科技与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产 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农业发展受限, 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
中部地区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 物和油料作物。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农业产值
随着农业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 放缓。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 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实 现精准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农业
推广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 放,应对气候变化。
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目录
• 农业概述 •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 中国农业现状 •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01 农业概述
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地理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地理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地理详细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详细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该学期的地理知识。

第一单元经济地理1.1 第一节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形式:农业的定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

- 稻作农业:水稻的生长环境、主要分布区域和特点。

- 小麦农业:小麦的生长环境、主要分布区域和特点。

- 豆类农业:大豆的生长环境、主要分布区域和特点。

- 其他作物:种植作物的种类、分布和特点。

1.2 第二节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 主要工业区的分布:鼓励发展的工业区和限制发展的工业区。

- 主要工业品及其分布特点。

- 工业化对城市和人口的影响。

1.3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道路、铁路、水路和空中交通。

-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船舶、飞机、火车和汽车。

- 重要交通枢纽及其作用:港口、机场和枢纽城市。

- 通信方式的演变:信件、电报、电话、互联网和移动通信。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2.1 第一节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区域划分、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2.2 第二节大陆地壳和板块构造- 地壳的组成和结构。

-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概念、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

- 板块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

2.3 第三节气候- 气候的定义和要素。

- 气候的分类:高温带、温带和寒温带。

-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经度、纬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4 第四节水系与水资源- 世界水系的分布特点。

- 水资源的分布:水体的分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

第三单元城市与乡村3.1 第一节城市的特征与分类-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 城市的分类: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3.2 第二节中国的城市体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特点。

- 中国城市的分级体系: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

3.3 第三节乡村的特点与发展- 乡村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节 农业学案(配2013教育部审定八上地理)

第一节 农业学案(配2013教育部审定八上地理)

《第一节农业(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重点难点】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以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导学过程】一、认知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9页和地图册第5~8页1.什么是农业?农业包括哪些部门?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我国有著名的农业生产著作《齐民要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产品──、。

读下列图片,判断农业各部门名称。

广义农业分为:、、、。

狭义农业:。

:指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部门,包括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包括淡水渔业和海水渔业。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素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个产业生产或哪个产业提供原料的?列举生活中来自农业的产品,并说明是哪个农业部门提供的。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吗?①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②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③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农业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重点)
2、运用图熟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的分布特点(重点)
3、举例说明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课本83-89页,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1、农业的概念直接利用哪三大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业仅指?广义的农业包括?
2、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______条件和______状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3、课本84页阅读材料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4、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5、课本85页阅读材料中你知道什么是新型农业?创汇农业基地有?
6、知道什么是粮食作物?什么是经济作物?(举例说明)
7、我国四大粮食产区?(课本86页)商品粮基地?(课本87页活动2)
8、经济作物的特点是三高?(课本88页)
9、经济作物的分布:
10、中国的畜牧业可分为哪两类?四大牧区?有利条件?(课本89页结合图)
11、中国_____、_____农耕区的畜牧业,以______为主。

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商品生猪主要产区是?
任务二:【合作交流】5分钟
1、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
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果你是农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任务三:【达标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