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变经济和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方法
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前景
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前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今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将从途径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可以通过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新等手段,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第三,优化投资结构。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但是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变化。
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途径,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是积极的。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良好。
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这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
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
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
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
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当前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刻不容缓,要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这不仅昭示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而且也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
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以解读。
以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且取得广泛的共识。
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一)单纯追求GDP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
它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或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GDP)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仅仅强调的是数量增长。
这种单纯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1)单纯追求GDP会导致忽视发展经济的目的。
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为了增长的增长则把增长或追求GDP当作目的,这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文明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
(2)单纯追求GDP导致为了增长而不择手段,由此引起各地的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而且还对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激励,结果是污染环境,使资源不堪重负。
(3)单纯追求GDP还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如果GDP 被当作唯一的目标或主要的目标,这会使地方政府形成GDP 导向的政绩观,如此,数量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目标,提高质量或者为此需要的技术创新被忽视,其结果就是集中于制造环节这一产业链条的低端,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传统的经济增长采取的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这种增长方式最明显地表现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三高一低”的特征。
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比重已大大超过经济增长总量在世界上的比重,而且增长的速度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地提高。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试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途径
我 国发展 全 局 的战 略抉择 。 . [ f 1 2 o 党 中央为 什么 要把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提高 到 全 局战 略 的 高度 ? 如何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呢 ?本 文就此 做 一探讨 。
一
、
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 必要性
经济 发展 方式 即是 指 推 动经 济发展 的各 种生 产要 素投 入及其 组合 的方式 , 其 实质是 依 赖什 么要 素 , 借助 什么 手段 , 通 过什 么途 径 , 怎样 实现 经济 发展 。美 国经 济学 家索洛 认为 , 在经 济现代 化 发展过 程 中 ,
4 0 8个 水 质监测 断面 中 , 只有 4 6 的断 面 满足 国家 地 表水 Ⅲ类 标 准 , 2 8 %的 断 面为 Ⅳ一 V类 水 质 , 超 过 V类 水质 的 断面 比例 占 2 6 9 / 6 。根 据世 界银 行 的估算 , 1 9 9 7年 中 国仅 大 气 和水 污 染造 成 的损 失 约 为 5 4 0 亿美 元 , 约 占 当年 GD P的 8 。中国环 保 总局副 局长 潘 岳则认 为 , 中 国环 境 污染 造 成 的 损失 占 GD P的
式 经 济发 展 。投入 型经 济 发展 方式 的特点 是“ 四高 一低 ” , 即高投入 ( 资本 、 劳动 ) 、 高 消耗 ( 能源 ) 、 高速度 ( G DP ) 、 高污 染 、 低效 益 。技术 型 经济增 长 的 特 点 是 低投 入 、 低耗费、 高产出、 高效益, 即“ 二高二低” 型
环 境污染 以及获 利微 薄 等代价 。这 种经 济发 展方 式 给我 国经济 发展烙 下十分 鲜 明的特 征 。
第一 , 这 种发 展方 式使 我 国成 为世界 上单 位 GD P消耗 能 源最高 的 国家 之 一 。据 发展 计 划 署 统计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一、把握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经济合作中,吸取国际经验,并且主动开展网上对接活动和商业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达到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二、倡导节约型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中,节约型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共识。
在中国,我们也需要积极践行这些理念,鼓励人们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倡导环保和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建立健全清洁能源的市场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标准,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新兴产业的培育要采取得当的政策。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使这些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突破困境、实现转型。
四、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条件。
同时,应该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化、开放化和引进培育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个人创新和团队创新,发展创新型企业,提高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加速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效率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需要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进谁劳谁得、激励创新的制度建设,推行自由贸易、竞争和监管机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意义和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是以数量为主,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间的比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 19 年的 5 :5变为2 0 年 分行业 的生产能 力过剩 。从工 业发展 的 济发展 方式 ,从粗放 增长转 向集约式增 98 5 4 06 的6 :l 资源密集型 的重化工业 的比重 普遍规律 看 .生产 能力相对 的过剩 ,有 长 .使工业 发展转移 到提高资源 配置和 93 。
来 ,资 源 密 集 型 的重 化 工 业 持 续 高 速 增 力 闲 置 率 超 出 了 合 理 界 限 。 2 0 0 2年 以 是 长 期 的 和 全 方 位 的 。 它直 接 制 约 和 影
长 ,平均长 速度 比劳动密集型 的轻纺 工 来 ,由于 固定 资 产投 资 规 模 的 持 续扩 响 到 我 国 工 业 发 展 的 速 度 、 结 构 和 效
高企 业职 工的社会保 障水平 ,加 大对污 染 物的治理 以减轻 环境污染 ,都会 增加
工 业的生产 经营成本 。
六 是 国 际 经 济 关 系 的 变 化 。我 国 进
出 口贸 易规 模 日益扩 大并成 为位 居世界 前 列的 贸易大 国,加之 贸易保护 主义的
度 不断提高 。目前我 国石油进 口量 已占
势 。但 这 并 不 等 于 我 国 可 以长 期 保 持 低 升 值 ,使 我 国 的 贸 易 条 件 发 生 新 的 变 上 涨 了 45 。这 种 高 增 长 如 果 持 续 下 .% 工 资水 平 不 变 。 续 3 年 的计 划 生 育 政 化 企业 出 口产 品的价 格竞争 力相对下 去 ,有 可 能 转 向经 济 过 热 加 剧 通 货 膨 持 0 策 ,使 我 国 人 口 总 量 已 进 入 低 增 长 时 降 。 期 ,城 乡青 壮 年 劳 动 力 的 比 例 在 下 降 胀 。 因此 ,对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和 信 贷 规 模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就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方式转变。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同时,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此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与城市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推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车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他回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
由于中央财政投资在带动银行贷款、带动社会投资、带动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已接近国内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由前几年的年均增长20%左右转为大幅下降,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困难。
预计年内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复苏,我国全年出口将下降5%—10%。
因此,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除了稳定出口,关键还在于扩大内需的力度能否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
而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在近期和长远都发挥作用,财力支持和政策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也就是说,只有扩大内需政策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实现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仅在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调整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提出来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实现这一转变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是我国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主动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本文将探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此外,还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我国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淘汰和优胜劣汰,减少无效供给。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六,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引导,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总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持续健康发展。
谈谈经济转变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绿色之环,推动经济之轮。
——浅谈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我国子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势头一直很猛,但是如果对中国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作一个归纳总结,可以作以下描述:在政府的带领下,借鉴模仿吸收别国发展经验,并制定赶超战略、大干快上和“唯GDP论”,以及通过对经济的主导实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放松管制,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间互利合作,再加上人口红利和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追赶者,出现了短期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环境恶化、后续发展困难的问题,以“十五”末期为例,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除资源能源的过量消耗外,粗放的发展方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时时刻刻都处在转型之中,而在这个“后危机时代”面临着“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一、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发展三大产业。
1.农业市场化,推进城镇化。
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三农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
农业种植突出表现为“两高两低”特征:即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高,粮食占种植业的比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2008年,河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每人925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5%。
2009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元。
究其原因,是因为分析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生产水平低。
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要把关键点放在集中人口、土地、产业等生产要素并通过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和主要举措是什么?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构筑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既有的约束条件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
二是集群式创新。
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
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
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它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二经济的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目前,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要求。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新的途径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同时取得经济增长和环境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中国正在推进绿色发展,在推广节能环保、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 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内容和数字交易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活动,是新经济增长方式。
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今,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预期,2019年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35.8万亿元。
3.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知识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创新、提高生产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目前,知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将知识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力。
4. 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的脉搏和创新的源泉。
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税收、融资、创业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一个从整体上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维方式,重点在于整体发展、共赢发展。
尤其是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时,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发展可以将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规划等整合起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转变经济和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方法——中国经济与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变经济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从国家的行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看得出来,中国政府也试图转变这种发展趋势,要想转变经济和发展方式,其实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工作,而不是指导工作或压制性的工作,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实现市场经济环境与法律制度健全等必要条件的政府应该规范的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转变国家在教育系统上存在的滞后,因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政府在引导工作中不应该引导到具体行业中,而应该从教育入手逐渐转变经济结构,这样的引导性转变,即能涵盖到各行各业中,又能起到政府的引导作用,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水平发展的需求。
国家基础教育水平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甚至严重滞后的问题,突然的一声令下,要求各行各业实现经济转型,明显不符合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的基本逻辑,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与矛盾。
教育的改革可以象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类似的探索式改革,可以拿出几个区域作为试点,因为经济转型不能一声令下全体转型,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10年,这段期间恰好可以让教育转型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也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尽早实现教育市场化,教育普及化。
但这需要当局政府强势的推进,打破教育系统存在的寻租条件。
另外教育其实是能让整个社会拥有较强的归宿感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应当今中国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政治、法律领域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等方面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
这就让教者迷途,学者应付的不符合社会现状的教育笑柄。
全国教育系统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更没有发挥出教育系统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能让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信任,这种状态让全国人民对政府的威信、国家的安全感起到非常大的负面作用,不能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没有信仰与教育无关。
针对上述观点,对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等与教育领域相关的几点做了以下分析,并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做了途径和方法上的浅释,其中观点仅是个人观点。
1、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是20年前由全国统一制定并落实的9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基础教育原则,它符合当时社会人民的基本文化素质水平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文化需要。
经历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早应该普及到中专或高中甚至大专的水平。
就是说每中国人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掌握一种基础技能,而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所需求的基础知识,或者扫盲阶段。
因为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能用9年义务教育来支撑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因此基础教育要扩展,从幼儿园到中等教育甚至发达地区应该普及到大专文化水平。
在我看来,目前我国更需要的是对幼儿教育以及中专到大专的普及教育工作作为我国基础义务教育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基础教育应该从儿童开始,也就是说,幼儿园也应该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前几日甘肃的幼儿园校车事故也反映了我国在教育体系中的缺陷。
国家的税收还予社会,其中在教育上的投入应该作为利民的重点,而不应该是某些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或面子、政绩工程。
在考核各级官员的晋升要件中,更应该看看这个城市的教育发展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
只有教育工作做的充分,才能培育新一代的知识型人才,以及经济转型中所需求的人才基础。
因此中国目前急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投入,同时重视师范类院校的投入与研发,重视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
这样不仅仅教育了新一代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家长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2、在当前的9年义务教育中,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偏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文化教育轻社会教育的重大偏差。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法律建设还很薄弱,当时的国民基本教育素质中,应该重视文化教育,但中国的改革已经翻天覆地,法律也经历了多次的修正,因此当今社会的义务教育中,法律、道德方面的教育,更应该作为基础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
目前在所有的基础教育中很少出现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也不作为必考的内容。
这样势必造成我国民众的道德素质问题与法律普及率不高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法制建设与发展是没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基础的,对法制化国家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对法律的基本尊重,甚至影响到社会对法律的漠视,对公平的藐视。
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建立起来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规范为原则的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是公平才能和谐,而公平的前提必须是以法律作为基础,因此国家的法律建设与法律教育更应该作为现代中国教育的重心。
也更符合当前中国社会没有信仰的需要,法律建设与法律教育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家应该尽快推进法律建设的环境,法律建设的投入更能拉动社会和谐需求的基本准绳。
因此法律建设与法律教育应该在全社会的教育体系中进行广泛的推进,而不应该仅仅在公务员的教育中推进。
这样势必会制造社会矛盾。
3、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明显存在求大求全弊端,教育课程设置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有院校的学科都要经过教育部门的备案等一系列繁杂手续,作为高校相互间的竞争关系并没有形成,因为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市场环境,因此各学校之间的排名基本定格,改革开放初期与现在相比没什么变化,这样的教育市场环境必然导致高校不会争取与社会同步的学科教育,而政府的学科审批其实也是在限制高校的发展。
教学方法需要变革,现有的教学大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高校的教育大纲。
我国的目前的教学体系,依然是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但社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统一制定能匹配的状态,科技已经将有些专业的理论刷新了几轮,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依然是几十年前的东西,比如计算机专业,依然是BISIC作为基础教程,而目前社会,那还有用那么古老的东西,新型的计算机语言学生只能靠自学获得,而学校的考核只依靠教学大纲里的内容进行考核,形成学生、教师感觉学而无用,教师感觉教而无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呢。
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打破教育体系中的师资的条条框框,让有能力人担任教授,甚至让企业担任有些科目的教育,这样会大大减少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
形成一个社会和人之间良性授予与需求的关系。
避免留洋回国的博士教授拿不到项目的行业浅规则,现在很多留洋的博士回国后,因为导师教授的派系归属问题,严重影响了留洋回国的博士教授的研发经费,和项目审批。
这与我国投入重金的高校投入与产出形成严重的畸形。
学校科研机关,科研成果与企业之间的转化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是长久以来就开始探讨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转型。
对于高校而言,投入大产出少,明显不符合现代社会对经济转型的需求。
换句话说,高校目前的状况是损毁投入,产生的价值明显低于投入,也就是说没有创造价值。
作为高校,不仅仅是授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
这一点上,很多高校都走入迷途。
甚至有些高校原本是很专业的专业学校,知识水平能力相当突出,但为了迎合综合型大学的要求,盲目设置了许多学科、学院,师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专业的要求。
因此,鱼目混杂,有点象“大炼钢铁”,这样的结局是很多专业的学生,根本达不到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
因此要想满足目前我国所要求的产业转型,首先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进行转型。
让专业的高校做最专业的学科,不要攀比是否是综合性大学。
不要追求炼了多少吨钢,而要追求炼了多少吨好钢,甚至是练了多少吨别的国家没有的好钢。
4、多年来高校一直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改革,有点象计划经济下的经济建设。
其实教育与市场经济是一样的,需要完全融入社会、溶于市场需求,否则生产和制造出来的人才并非适合社会需求。
高校的校长还是像政府官员那样进行行政性的安排,甚至还有行政级别,教育市场在应该引入社会竞聘,学校校长的任命更应该实行市场化或终身制,教师和教授更应该实现市场化和竞聘制。
避免校长这个职位成为虚设,甚至成为某些人的政治跳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校的校长并不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反而成为政治当权人的一个头号,这样的一个教育体系,怎么可能与世界上著名的院校比拼对抗,如何谈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校长,做的事情大部分不是学校的事情,那这个校长还有什么意义呢?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校长,一生兢兢业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管理上,怎么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学校呢。
但有趣的是,由于教育系统的寻租,直到目前中欧仍然是一所挂靠交通大学的附属院校,这样的教育审批制度,怎么可能在中国创建出更多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呢?因此将教育系统的工作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是目前我国最需要做的事情,比给公民减免税还来的实惠,而且这项工作能得到各界人的支持,国家的投资重点应该转变投入方向。
目前我国的经济转型首先要从教育转型入手,当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的时候,中国的产业转型自然会根据市场需求自动修复。
如果现在国家强制性的调控,从金融到政府引导等强势手段入手,则会造成我国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是破坏性的动荡,这对国家稳定与经济建设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相信本文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国家要解决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更应该找到目前我国各项工作在水桶上的短板。
我认为中国的产业转型需要社会文化基础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危机主要是因为教育没有跟进的原因造成,直接原因并不是谁富了,谁穷了的原因造成,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因此强烈建议国家在教育体系上的重视,最好及时开放教育市场,不要做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系。
更不要重蹈覆辙,制造大炼钢铁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