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必修二 第2章
【精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2
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较快,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增长。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6.人口问题①增长过快:导致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
解决途径:计划生育②增长过慢:导致:产生老龄化现象、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解决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吸引外来劳动力。
7.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8.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
(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1.2】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州,原因是殖民主义扩张。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特点是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增多。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要点复习第1课1、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生产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4)两汉时期:西汉推广代田法和耦犁;西汉还出现犁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商品交换),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④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⑤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第2课1、商周冶铸业发展的表现:①冶铜业: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②冶铁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2、唐宋制瓷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
唐代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欧洲、非洲)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窑)。
3、汉唐丝织业发展的表现: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工人数千。
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元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Ⅱ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负增长: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利亚、德国、希腊等;接近零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1)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②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③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P2、3“思考活动”)★根据图和资料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类型。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人口爆炸”。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大小。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3)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①临界性;②相对性;③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1.3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②国内迁移。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二
影响:白天越长,接受的太阳热量越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二(高二文)学习目标:1、结合图表信息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2、结合图表信息熟知地球公转的主要特征 考点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 从北极看 南极看 (逆、顺)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天空中的恒星和太阳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3600),时间: ——自转的真正周期; 日(360059'),时间: ——昼夜交替的周期3.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 ; (2)线速度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5.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向。
规律: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的速度:近日点( 月 ) ,远日点( 月)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 平面和 平面的关系表示。
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 的交角; 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 。
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 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N S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时间二分日:全球昼夜夏至日:北半球 ,南半球 冬至日:北半球 ,南半球赤道:全年昼夜原因: 的存在规律五带划分 依据: 的纬度分布不均划分热带:南北 线之间南北温带: 线到 之间 南北寒带: 到 之间直射 情况南北回归线:每年直射 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直射 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分布:从 向 递减、我国气候四季:春( 月)、夏( 月)、秋( 月) 4(三)晨昏线1、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 ,反之,则为 。
2、赤道上 平分,经度相同的地方, 相同。
1)晨线与赤道交点: 。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鲁教版)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鲁教版)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2101.城市起源的条件是什么?答: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劳动分工的出现。
农业技术的创新使农业剩余产品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出现了商品生产。
2102.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特点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功能结构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城乡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
特点: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此外,还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
2103.世界上第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答:世界上第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印度的印度河-恒河谷地,古代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大米亚平原)。
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便于灌溉,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104.何为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答: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其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105.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2106.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哪三个阶段?其产业特征分别是什么?答:①缓慢发展阶段,其产业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②加速阶段,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工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③成熟阶段,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2107.世界上有哪六大城市带(群)?答: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和欧洲西部城市带。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会考知识点
2.1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自然地理区位因素1、气候:世界城市带多分布于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的沿海地带。
2、地形: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④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
3、河流:①干支流交汇处;②与陆路干线的交汇处;过河点;③河流入海口;④航运起止点;(多考虑水源、交通等因素)城市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因素4、资源:鸡西(煤)、大庆(石油)、鞍山(铁)、迁安(铁)、攀枝花(铁,有色金属)、大同(煤)5、交通:在国内,关于“火车拉来的城市”。
最典型的是指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湖南株洲、湖南怀化、安徽蚌埠等。
①交通干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②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③铁路交汇处出现了许多城市,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铁路枢纽城市。
④一个地区交通条件发生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发展。
如扬州。
6、宗教:耶路撒冷、拉萨、梵蒂冈、麦加、麦地那7、政治:巴西利亚8、科技:筑波、剑桥9、旅游:张家界、黄山、丽江等二、城市土地利用2、中心商务区(CBD)特征3、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区位交通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最高最高从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交汇点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A.工业区布置在(1)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该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如是季风气候区,则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2)有水污染的工厂布局在河流的下游B.居住区布置在:主导方向的上风向或河流的上游C.工业区与居住区中间建设绿化带(卫生防护带)四、中心地理论1.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3.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服务种类多,彼此相距远,数量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数量多。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标志(1)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3)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三、城市化的过程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城市中心区(推力因素)A、人口和工业过于密集、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恶化B、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城市边缘和小城镇(拉力因素)A、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优良B、高速公路的发展及私人小轿车的普及,区域联系加强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一)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区 位 自然条件 条 件
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特点
主要物产
季风水田农业
亚洲季风区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 3.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 4.地表径流丰富,利于灌溉
劳动力丰富 1.小农经营; 2.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A.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中部地带
B.西部地带以第一产业为主 C.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西部地带
D
D.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
课堂练习
图7为2002年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
2.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缓解该
地区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 过度利用地下水 B.大面积种植水稻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
分布地区 澳大利亚、北美、欧洲、南非、新西兰等地
区
1.气候暖湿,利于谷物生长和种植牧草;
位
2.地势平坦;
条 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3.土壤肥沃; 1.地广人稀;
2.交通便利
生产特点
1.小麦、牧羊混合经营; 2.家庭经营;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高低高”模式—传统型(1-2%)
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分布:广大发展中国家
1.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3)“三低”模式—现代型(<1%)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
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2.人口老龄化
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当一个国家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7%
学考复习数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ppt课件
3.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 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典型例题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1.二面角的定义:
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表示: l- 或 Pl Q
3.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在平
面外 3.直线与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典型例题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转化问题
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E、P分别是BC、A1D1的中点,M、N分别是AE、 CD1的中点,AD=AA1=a,AB=2a 求证: MN // 平面ADD1A1;
【证明】取CD的中点K,
连结MK、NK,
∵M、N、K分别AK、
CD1、CD为的中点。
知识点回顾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本章知识结构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必修2学考必背知识第二单元1. (1)政府的性质: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 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 政府的职能(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 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3.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1) 保障人民的权利;(2) 增强政府的权威;(3) 提高行政水平;(4)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 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1) 意义:有利于防止腐败;提高行政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权为民所用。
(2) 措施:①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外:党、人大、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群众;行政系统内: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一、单选题1.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媒体关注———领导“救火”———特事特办———问题迅速得以解决———涉事人员受到惩处。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特事特办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②特事特办应成为提高行政效率的常态③政府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④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特事特办是一种讽刺的说法,即被媒体曝光后,政府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①表述错误;特事特办会使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起不到对人民负责的作用,②表述错误;被媒体曝光后,政府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要求政府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符合题意;媒体关注﹣﹣领导“救火”﹣﹣特事特办﹣﹣问题迅速得以解决,体现了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高中化学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部分 元素周期表知识填空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a 、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 表示:ⅠA 、___ _______ b 、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 、________ _____ c 、第Ⅷ族: 三个纵行 d 、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Na +O 2________________2、与水的反应:K +H 2O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相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变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________ 状态:_______ 密度: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 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卤素和H 2的反应可用通式H 2+X 2 = 来表示,反应时按F 2、Cl 2、Br 2、I 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求:(1)发展为了人,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地位: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地位: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地位: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热门5篇)
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1篇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附:重要图示1. 城镇化的表现及过程2.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⑴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⑵空间差异①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3. 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2篇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关系2.等差数列中(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2)也成等差数列.(3)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4) 仍成等差数列.(5)“首正”的递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6)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7)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8)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3.等比数列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2)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3)“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4)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5)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同号时,实数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6)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如果数列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2)如果数列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必成等差数列.(3)如果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6)通项转换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纲要求】【知识整理】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中的减少一半。
二、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是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 ,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 ,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时期。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小的叫做 ,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和一个小的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和三个 。
2、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 。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分子。
同源染色体: 、 一般相同,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 两两配对的现象。
3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变化: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特点: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通过和,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增加了配子的,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体现了的优越性。
其染色体的变化关系可表示如上图(设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
四、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见教材)2.实验材料的选取: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为:(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3.实验流程(见右图)特别提醒: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五、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实验过程材料用具:橡皮泥(黄色和红色两种)、彩笔、几张白纸活动准备:(见教材)方法步骤:活动一: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1.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的2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点靠近。
红色代表来自母方的染色体,黄色代表来自父方的染色体。
2.将两对染色体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红色染色体放在赤道板的一侧,黄色染色体放在另一侧。
3.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使红色和黄色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5.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
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小块橡皮泥。
抓住粘有小块橡皮泥的部位,把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
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
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活动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同活动一的方法步骤1。
2. 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赤道板处,注意,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的染色体。
3.继续活动一的3、4、5步骤,完成减数分裂全过程。
结果记录:与其他小组交流建构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画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的简图。
问题思考:1.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什么?(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2.活动一中,你模拟了减数分裂中哪些染色体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3.由两次活动可知,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4种)4.如果用3对染色体进行模拟,将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8种)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说出萨顿关于基因定位的假说内容1.实验设计:F 2 : 红眼(雌雄) (雄) 1/4 3/4 3.实验结果解释:实验表明果蝇的眼色 为显性性状,F 2中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为 ,表明眼色的遗传符合 ,并且是受一对 控制的。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而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让F 1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
测交结果:后代中红眼∶白眼= ,符合分离定律。
结论:决定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5.检测方法: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 基因。
第3节 伴性遗传一、简述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___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Y 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 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 染色体遗传传递。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亲代 X B X B × X b Y X B X b × X BY配子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比 例4、人类红绿色盲(伴X 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⑴红绿色盲患者男性 女性。
原因: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患病基因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
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是患病个体。
⑵ 。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
女性色盲患者的 和 均有病。
⑶一般为 。
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 。
三、说出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原因1. 基因位置: 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在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写出人的正常和抗VD 佝偻病基因型和表现型:(D 、d )② ,③男患者的 一定患病。
四、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雄性个体为一对同型性染色体—ZZ ,雌性个体是异形性染色体—ZW 。
鸡的芦花性状(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是由Z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隐性纯合子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W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如果用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交配,在幼鸡时即可根据根据是否有芦花的存在来判断鸡的性别,以达到多养母鸡、多下蛋的目的。
(画出遗传图解)【典例精析】【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 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 .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 .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D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例题2】下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1)图A处于期。
细胞中有个四分体。
(2)图B处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为。
(3)图C处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4)A、C两图中染色体数之比为,DNA数量之比为。
【例题3】根据某家庭遗传病的系谱回答。
(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
(1)该病属于(常、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
(2)Ⅰ1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
(3)Ⅱ5的基因型为,若Ⅱ5与Ⅱ6(纯合子)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
【例题4】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
(5分)(1)请将此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2)红绿色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显性/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若该家庭子代女性(X B X b)与一色觉正常的男性(X B Y)婚配,则他们的女儿会不会患红绿色盲?_________【达标训练】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 B.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中C.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D.精子中染色体数比精原细胞的减少一半2.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是()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已知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型,白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X b X b B.X B X B C.X B Y D.X b Y4.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受精卵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C.可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D.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是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唯一原因5.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一个色盲女性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的子女患色盲情况是()A.儿子全是正常的 B.儿子全是色盲C.女儿全部色盲 D.女儿有的色盲、有的正常6.下图是某动物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示意图,据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时期。
(2)该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条染色体,个DNA分子。
(3)该细胞的名称为,最后能形成种精细胞。
(4)该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有条姐妹染色单体。
(5)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个四分体。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分离的染色体是,能自由组合的染色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