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fors细菌型发酵系统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引言发酵车间是生物制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负责培养和发酵微生物,生产出高质量的生物制品。

为了确保发酵车间的安全、高效运行,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操作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发酵车间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操作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安全操作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安全鞋。

2. 在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

3. 禁止在发酵车间内吸烟、饮食和饮水。

4.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车间。

5.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并及时更新个人防护装备。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发酵罐、搅拌器、控制系统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b.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微生物菌种和其他辅助材料。

c. 检查操作记录表和相关文档是否齐全。

2. 开始发酵a. 将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并加热至适宜温度。

b. 向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菌种,并根据菌种要求调整pH值。

c. 启动搅拌器,控制搅拌速度温和体通气速度。

d. 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取样检测发酵液的生长情况和产物含量。

3. 发酵结束a. 根据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确定发酵结束的时机。

b. 关闭搅拌器温和体通气系统。

c. 将发酵液经过过滤、离心等步骤,得到目标产品。

d. 清洗发酵罐和相关设备,做好记录。

五、质量控制1. 对发酵液进行定期的物理化学指标检测,如pH值、溶氧量、产物含量等。

2. 进行微生物菌种的纯度和活性检测。

3. 对产出的目标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六、记录与报告1.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操作记录表,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观察结果。

2. 发现异常情况或者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向主管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定期整理操作记录,形成操作报告,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一、实验设备和试剂准备1.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离心机、培养基培养室等设备准备就绪。

2.需要的试剂:培养基、酸碱调节液、营养添加剂、抗泡剂等。

二、细菌接种制备1.从新鲜培养基中挑取一颗菌落,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烧杯中。

2.经过短暂的助培养,取适量细胞悬液,加入100毫升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3.在培养箱内以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促进菌体生长。

三、发酵条件控制1.调节培养基的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控制培养温度,根据菌株的要求进行调整。

3.控制培养瓶内的搅拌速度和气体流量,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4.根据需要加入抗泡剂,以减少发酵液中的泡沫产生。

四、发酵液的取样分析1.每隔一段时间,取样一次,分析发酵液中细菌生长、代谢产物等指标。

2.制备适当稀释样品,用于测定细菌数量、酶活性等。

3.进行物质的检测,如氨基酸、糖类、酸碱度等。

五、产物提取和纯化1.使用合适的方法取得目标产物,如离心沉淀、超滤、渗析等。

2.对提取的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如柱层析、薄层层析等。

六、发酵液的处理和消毒1.停止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如沉淀、浓缩、干燥等。

2.对设备和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七、记录和数据分析1.记录每次操作的日期、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关键参数。

2.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培养基的消耗情况、产物产率等数据。

3.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发酵过程中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八、安全措施1.在操作中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注意保持操作区域的卫生,及时清理和消毒。

3.使用酒精灯、高压灭菌锅等设备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火灾和烫伤。

通过严格遵守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可以提高发酵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确保所得产物的质量和产出。

同时,规程中的安全措施也能有效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发酵室)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发酵室)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GRJD-100D发酵系统详细操作规程第一步:准备工作1.取出pH、Do探头,装上堵头,打开夹套排污阀(PWFl、P ⅣF3)和排空阀 (PKF4、PKF8),将夹套内水排净,避免空消时夹套水因高温而膨胀产生高压,损坏罐体,同时也可以节省能源,缩短消毒时间;2.打开控制柜电源,将PLC置于暂停状态,并设定好各参数值;3.开启蒸汽发生器(详见蒸汽发生器操作流程),使蒸汽压力保持在0.3Mpa左右;开启空气压缩机,使压力保持在0.4—0.7Mpa之间;4.将需要补加的料放入补料瓶,装上硅胶管和呼吸器后放入灭菌锅中消毒并自然冷却待用;5.开pH、Do仪表电源,接上pH、Do探头及电缆,按照pH、Do说明书分别对pH、Do探头进行校正。

第二步:过滤器消毒1.由于空气减压阀不能消毒,因此消毒前应关闭通向空气减压阀的阀门(KQFl);2.打开蒸汽发生器出汽阀向外供汽,微开KQF5,使蒸汽通过蒸汽过滤器净化后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

消毒过程中,所有的排空阀都应微微开启,保持蒸汽在整个管路中处于流通状态,排除冷凝水,消除灭菌死角。

3.空气管路部分消毒20—30分钟后,关闭蒸汽阀、同时打开进气阀,用空气将过滤器和管路吹干,约20—30分钟后,关闭排空阀。

注意:过滤器消完毒后,应一直保持有压状态,切勿失压,否则过滤器需重新消毒。

第三步:种子罐罐体空消1.打开与罐体内筒体相连的蒸汽阀门,对罐体进行空消。

2.当罐温升至121℃左右后,调节蒸汽进汽阀和罐盖上的排空阀,使罐压保持在0.11Mpa左右、罐温保持在121℃左右。

3.保持罐温在121℃约30分钟后(保持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基做些相应调整),关闭所有蒸汽阀进汽阀、排空阀,打开出料阀门,将罐内冷凝水排净后,打开罐顶排汽阀,将罐压将到0。

第四步:种子罐实消1.按照工艺要求,将充分溶解好的培养基从加料口放入罐内。

2.为了减少罐内的冷凝水,先让蒸汽从夹套对发酵液进行预热;开启电机使罐内温度混合均匀(此时PLC上的冷却“手/自动”应置于手动关位置)。

发酵罐Minifors操作规程

发酵罐Minifors操作规程

Minifors发酵系统操作规程一、灭菌前准备:1.溶氧电极极化:旋开溶解氧电极透析膜,检查内部的电解液是否充足,如不充足,加满电解液,即旋紧透析膜时电解液会溢出即可。

如透析膜表面有创伤,则须更换。

然后将电极连接电极线,电极下端置于水中,开启主机电源,保持过夜(至少6小时)。

2.校准PH电极:将PH电极线路连接好,开机,准备好蒸馏水洗瓶、PH标准液(以PH值为4和7为例)。

按功能键“F”进入PH功能,然后按菜单键“□”到显示Cal,按“+”键选择2,取下电极保护套,将PH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再用滤纸吸干后,置于PH7的标准液中(电极不可与容器接触,电极的透析膜(小白点)须浸没在液面以下),按启动/停止键“⊙”进入校准过程。

待PH示数稳定后按“+”/“-”键调节数值至标准液的PH 值,按启动/停止键“⊙”储存数值,此时左侧屏幕显示2,右侧显示REF,再将PH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在用滤纸吸干后,置于PH4的标准液中,按启动/停止键“⊙”,待PH 示数稳定后按“+”/“-”键调节数值至标准液的PH值,按启动/停止键“⊙”储存数值。

此时仪器会显示End,PH校准完成。

3.加培养基:取出温度传感器,拔掉连接在罐盖上的进水进气快插接口和泵头,取下导热板,将马达传动把手上提,双手提起支架后外移,可取出罐体。

再将罐盖上的3个螺栓旋开,取下罐盖将培养基加入,再装回罐盖。

注意:加培养基时需多加少量的水,以平衡灭菌过程的水分散失。

建议在加培养基的同时加少量消泡剂,防止暴沸。

如不打开罐盖,也可以将漏斗置于任意一个开口处,将培养基由漏斗倒入。

4.调整消泡电极高度:松开消泡电极下方的小螺丝(一字螺丝),或是固定环,调节好消泡探头的高度,再将螺丝或固定环旋紧即可。

探头下方与液面一般保持3~5cm的距离。

注:该液面是指在开启搅拌和通气后的液面。

5.PH和溶解氧电极的安装:如果电极过长,则须安装电极适配器(可能有两种)。

将罐盖上相应接口的塞子旋掉。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发酵车间的安全、高效运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适合于所有发酵车间的操作人员。

二、安全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等。

2.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饮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wei)险物品进入车间。

3.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车间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并能熟练操作消防设备。

4. 发酵车间内应保持整洁,禁止乱堆乱放,确保通道畅通。

三、操作流程1. 开始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子细阅读工作指导书,并了解所需操作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原料和设备。

3. 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的配方,精确称量原料,并将其放入发酵罐中。

4. 在投料过程中,操作人员需注意安全,避免原料的溅出和浪费。

5. 操作人员需根据工艺要求,调整发酵罐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并确保参数的稳定。

6. 在发酵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发酵罐内的发酵情况,记录温度、酸碱度、气体产生等数据。

7. 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8. 发酵结束后,操作人员需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发酵液的分离、过滤和杀菌等处理。

9. 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需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操作的卫生安全。

四、质量控制1. 操作人员需定期进行发酵液的抽样,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如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操作人员应即将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并协助进行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

五、记录和报告1. 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日期、时间、温度、湿度、投料量等关键参数。

2. 操作人员需将记录整理成报告,及时提交给上级主管。

六、培训和考核1. 新进人员应接受发酵车间操作规程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 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的提升。

七、违章和处罚1. 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操作规范1.所有进入发酵车间的人员都必须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工作帽、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2.在进入发酵车间之前,必须先进行洗手,确保双手清洁无菌。

3.在操作发酵设备之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上级。

4.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戏谑、闲聊、吃东西、抽烟等不相关行为,确保操作专注。

5.在进行发酵操作时,必须按照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不得随意变动或省略任何步骤。

6.遇到突发情况或操作意外时,必须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并进行应急处理措施。

7.在操作发酵设备后,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将设备清洗干净,并对工作区域进行整理和清理。

二、发酵设备操作规范1.发酵罐操作(1)在操作发酵罐前,必须先检查罐体的密封性能,确保发酵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气现象。

(2)发酵罐应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改变温湿度设置。

(3)发酵罐装料时,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不能超过容量限制。

(4)发酵罐发酵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发酵情况,及时调整控制参数以保持理想的发酵状态。

(5)发酵罐操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下一批次发酵操作的顺利进行。

2.发酵控制系统操作(1)在操作发酵控制系统前,必须先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所有连接是否正常,确保每个参数的测量准确。

(2)发酵控制系统必须按照设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禁止随意调整参数或模式。

(3)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系统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

(4)发酵控制系统操作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系统电源,并进行巡检确认。

三、卫生规范1.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卫生培训,了解卫生规范和操作要求。

2.在操作发酵设备时,必须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整齐,不得有杂物堆放。

3.发酵设备操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4.发酵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维护,在发现问题时立即进行处理。

四、安全防护1.发酵车间必须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11发酵操作规程

11发酵操作规程

11发酵操作规程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酵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发酵前的准备工作1、设备检查检查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如搅拌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H 电极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精度准确。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阀门是否灵活,有无泄漏现象。

2、培养基制备根据发酵菌种的需求,精确称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将营养成分溶解于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调节培养基的 pH 值至适宜范围,通常使用酸碱溶液进行调节。

3、灭菌处理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转移至发酵罐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灭菌条件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和容量而定,一般为 121℃,15 30 分钟。

同时,对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过滤器等进行灭菌处理。

4、菌种准备从保藏的菌种中活化所需的菌株,按照规定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平板划线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接种操作1、环境消毒在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工作台等。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定时间,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2、人员消毒接种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用 75%的酒精对手部进行消毒。

3、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菌种接入发酵罐中。

操作要迅速、准确,避免菌种受到污染。

三、发酵过程控制1、温度控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发酵阶段,设定合适的温度范围。

通过夹套或盘管中的循环水或蒸汽来调节发酵罐内的温度。

密切监测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控制参数。

2、 pH 控制发酵过程中,pH 值会发生变化,需要适时进行调节。

通常使用酸碱溶液进行微调,以维持 pH 值在适宜范围内。

3、溶氧控制对于好氧发酵,要保证充足的溶氧供应。

通过调节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来控制溶氧水平。

4、消泡处理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泡沫,影响发酵效果。

及时添加消泡剂,消除泡沫。

5、补料操作根据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情况,适时进行补料。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发酵车间的正常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适用于发酵车间的所有操作人员。

二、操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1. 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 操作人员有权要求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设备,并有权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3. 操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岗位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安全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穿戴松散的衣物和佩戴长项链等物品。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避免杂物堆放和地面湿滑等情况。

3. 操作人员应熟悉发酵车间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并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

四、设备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熟悉发酵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

2. 在启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设备参数和操作程序。

4.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并及时上报维修部门。

五、生产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准备原料和辅助材料。

2. 在投料过程中,应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和投放原料,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3. 在发酵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4.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发酵过程进行抽样检测,并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5.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及时清理和处理生产废弃物。

六、质量控制规范1. 操作人员应熟悉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并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2.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和记录要求,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3. 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质量异常情况,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七、清洁与维护规范1.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发酵设备和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发酵操作规程

发酵操作规程

发酵操作规程
一、引言
发酵是一种将有机物或化学物质通过微生物代谢转化为其他有用化合物的过程。

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制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发酵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发酵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点。

二、设备准备
1. 发酵罐:选择适宜的发酵罐对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发酵罐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搅拌性和温度控制能力。

2. 发酵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发酵需求选择合适的发酵培养基。

3. 发酵微生物菌种: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并定期保持其活力。

4. 发酵设备:包括搅拌器、温度控制器、氧气和二氧化碳供应装置等。

三、发酵操作步骤
1. 发酵罐清洗与消毒:
a. 使用温水清洗发酵罐内外表面,去除杂质和残留物。

b. 用合适的清洗剂进行二次清洗。

c. 使用高温蒸汽或消毒液对发酵罐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发酵罐装填:
a. 将发酵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确保培养基充分覆盖发酵罐底部。

b. 将微生物菌种加入发酵罐中,注意保持洁净和无菌操作。

3. 发酵参数调控:
a.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发酵菌种和培养基选择适宜的发酵温度,确保温度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b. 搅拌控制:根据发酵需求,控制搅拌速度,促进培养基和微生物的均匀混合。

c. pH控制:通过添加酸或碱来控制发酵罐内的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发酵操作规程范文

发酵操作规程范文

发酵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1.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发酵产品质量。

2.提高发酵产品的产量和发酵效率。

3.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1.仔细检查发酵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发酵菌种。

3.清洗发酵罐,确保表面干净。

4.检查发酵罐中的温度计、压力表等仪器的准确性。

三、操作步骤1.将所需原料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出来。

2.熟化原料: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原料熟化处理,提高发酵效果。

3.发酵罐和相关设备除菌:用蒸汽、高温等方式对设备进行除菌处理,以防止细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入。

4.填充原料:将配制好的原料倒入发酵罐中。

5.接种菌种:将选好的发酵菌种加入发酵罐中,注意保持洁净。

6.采样检测:每次接种后,要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检测,以确保发酵菌株的纯度和活性。

7.调节发酵条件:根据发酵菌种的特性,调节发酵罐的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8.监测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温度、压力、溶解氧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9.发酵产物分离: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通过过滤、离心等方式进行分离。

10.产品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对分离后的产物进行干燥、粉碎、包装等处理。

四、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引起事故。

2.定期检查和维护发酵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3.发酵操作需要保持洁净,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入。

4.发酵过程中,注意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因素的调节,确保发酵条件的稳定。

5.在发酵过程中,及时进行采样检测,掌握发酵的进展情况。

6.发酵结束后,要及时对发酵罐和相关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

7.严禁在发酵过程中随意开启发酵罐的闸门或打开安全阀,防止发酵液外泄或发生爆炸等危险。

8.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操作发酵设备,发生人身伤害或设备故障等问题,责任自负。

五、紧急处理措施1.发生发酵液外泄的情况时,应迅速关闭闸门或阀门,以防漏出,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操作规程1.工艺准备(1)确定发酵菌种:选择适合发酵目标产物的菌株,并进行纯化和保存。

(2)培养基配制:根据菌株的要求,制备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等。

(3)发酵设备准备:清洁和消毒发酵罐、搅拌器、温度和pH控制装置等设备。

2.接种和预培养(1)接种菌种:用菌液或菌片接种到含有预培养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再生长。

(2)预培养:在适当的温度、pH和搅拌条件下培养,使菌株适应发酵条件。

3.发酵过程(1)发酵罐消毒:将发酵罐和相关设备高温高压消毒,并保持无菌状态。

(2)培养基制备:按照预设方案,将培养基置入发酵罐中,同时加热灭菌。

(3)接种:将预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使其开始生长。

(4)发酵条件控制:根据菌株的要求,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搅拌和通气等参数。

(5)溶氧供应:通过通气和搅拌,保证发酵过程中的溶氧供应。

(6)反应监测:定期取样,监测发酵过程中的生物量、代谢产物浓度和生物活性等指标。

(7)发酵过程控制:根据反应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4.发酵后处理(1)终止发酵:根据菌株的生长曲线和指标,判断发酵结束的时间点。

(2)生物体分离:通过离心或其他手段,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培养基分离。

(3)产物提取:将发酵液进行抽提、分离和纯化,得到目标产物。

(4)产物检测:对所得产物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包括物质性质、纯度和活性等。

在微生物发酵操作过程中(1)生物安全: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菌种和发酵液污染。

(2)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环境,对发酵罐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菌。

(3)质量控制:保证培养基和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搅拌和通气等参数。

(4)操作记录:详细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数据和操作步骤,以备后续分析和优化。

(5)固定化技术: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固定化技术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品稳定性。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一、岗位名称及任务发酵岗位,负责将原料按照既定的工艺完成原料的分解发酵,产生出粗沼气二、管辖围1.设备原料池及其附带的格栅机、螺旋压榨机、螺旋输送机,预处理罐,一次发酵罐及搅拌、正负压保护器,二次发酵罐、柔性气柜及部附属的搅拌和正负压保护器,1#撬、2#撬及部设备,除臭池2.以上设备间相互连接的管道,管道附属的阀门、仪表等附属设施3.岗位卫生3.1地面不得有积水3.2门窗、撬体保持干净,撬设备不得有灰尘3.3现场管道、阀门、设备主体三、岗位职责1、负责原料的接收和卸料2、负责本岗位工艺指标的调整,使之处于工艺要求围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稳定、高效生产,及时处理生产中不正常现象,并预见性的采取有效防措施,以免事故发生。

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及管道震动等。

4、负责对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置换处理,并达到检修要求5、严格遵守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四、生产原理1.生产简述1.1 物料:原料送往原料储槽后,大颗粒不易降解杂质通过格栅机浮选,螺旋压榨机压榨送出;通过原料泵送往预处理槽,在预处理槽调整PH、TS值等工艺参数到要求围;一次发酵罐进料泵把处理后的料液送往一次发酵罐,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围,达到规定的发酵时间后,沼液沼渣送往二次发酵罐继续缓慢发酵,二次发酵罐的沼液、沼渣通过沼液泵送往后处理工序。

1.2粗沼气:一次发酵罐产生的粗沼气通过检测,如果硫含量合格,则直接送往粗沼气压缩机,如果不合格则进入脱硫塔;从脱硫塔出来的沼气如果硫含量仍不合格,则需要重新回到脱硫塔继续脱硫。

二次发酵罐产生的沼气暂时存在柔性气柜,达到规定的压力后送往粗沼气总管道。

2、生产原理: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甲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过程。

在理论上有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和四种群说。

以四种群说阐述,复杂有机物在第一种群水解发酵菌作用下被转化成有机酸和醇类。

第二种群产氢、产乙酸菌把有机酸和醇类转化成乙酸、H2/CO2、一碳化合物(甲醇、甲酸等)。

发酵设备的操作规程

发酵设备的操作规程

发酵设备的操作规程成套发酵设备的使用规范【目的】规范成套发酵设备操作与维护工作,确保仪器正常工作【适用范围】本实验方法适用于车间使用的套发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管理【操作人员职责】负责此仪器操作和维护管理【操作及维护规程】一、操作规程(一)使用前准备1、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熟悉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管路、阀门等的操作程序,能正确使用触摸屏、全无油空压机,全自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pH、DO电极等关键仪表或设备。

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单独上岗操作。

2、使用设备之前,仔细查看空气源、蒸汽源、水源、电源的供应是否正常,各电器元件、空压机、蒸汽发生器及各仪表阀门是否能正常工作。

3、启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等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有无泄漏现象。

4、排净夹套、罐内和管路中的余水。

(二)空消在投料前,气路、料路、发酵罐必须用蒸汽进行灭菌,消除所有死角的杂菌,确保系统处于无菌状态。

1、空气管路及空气除菌过滤器的空消2、发酵罐或种子罐的空消(三)实消实消是当罐内加入培养基后,对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

1、空消结束后打开发酵罐罐顶排气阀,卸去罐内压力,排净夹套内的冷却水,将校验好的pH、DO电极装入发酵罐内,应尽快将配好的培养基从接种口加入罐内。

2、培养基在进罐之前应先糊化,培养基的配方量应按罐体全容积的75%左右计算,泡沫量多的培养基为65%左右,泡沫少的培养基可达75%左右,并应考虑到冷凝水和接种量等因素,具体装罐量可根据工艺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

3、开启搅拌电机或开启罐体进、排气阀,使罐内物料均匀混合,转速50~100rpm 左右,具体转速可根据工艺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

4、实消时首先打开夹套蒸汽阀(即出水口处的阀门),使蒸汽先进入夹套内预热,当罐内温度升到90℃左右时,关闭夹套蒸汽阀,缓慢开启进罐蒸汽阀(即罐体进气口处的阀门和出料口处的阀门)由进气口和出料口两路同时进蒸汽,并开启罐顶排气阀,排掉罐顶的冷空气,控制罐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引言发酵车间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发酵车间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发酵车间的操作人员,包括工艺工程师、操作工、检验员等。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1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好帽子和口罩。

1.2 检查发酵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1.3 检查发酵原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1.4 准备好所需的发酵辅助工具和器具。

2. 开始发酵2.1 操作人员根据生产计划,将发酵原料按照配方准确称量。

2.2 将称量好的发酵原料投入发酵罐中,并按照工艺要求加入适量的发酵剂。

2.3 确保发酵罐密封良好,并调整发酵温度和湿度,使其符合工艺要求。

2.4 启动发酵设备,监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

2.5 定期对发酵罐进行观察和检测,确保发酵过程正常进行。

3. 发酵过程控制3.1 监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3.2 监控发酵过程中的湿度,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3.3 监控发酵过程中的压力,确保发酵罐内部压力稳定。

3.4 定期对发酵罐内的发酵物进行取样检测,确保发酵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3.5 发现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处理。

4. 发酵结束4.1 根据工艺要求,判断发酵过程是否达到结束条件。

4.2 停止发酵设备的运行,并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转移至下一工序。

4.3 对发酵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前的卫生要求。

4.4 做好发酵过程的记录和报告,包括发酵时间、温度、湿度等数据。

四、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2.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保持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

3.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要求准确称量和投料,确保发酵原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4.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发酵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细菌发酵技术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步骤

细菌发酵技术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步骤

细菌发酵技术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步骤细菌发酵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细菌发酵技术通过利用细菌的代谢活性产生有益的产物或转化废物,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势。

下面将介绍细菌发酵技术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步骤。

1. 细菌种选择细菌的选择是细菌发酵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

一般选择的细菌种类应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产物选择性。

常见的菌种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2. 发酵培养基配制发酵培养基是支持细菌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进行调整。

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矿物盐等。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3. 发酵条件调控发酵条件对细菌发酵活性和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条件包括温度、pH 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

不同菌种对这些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发酵容器选择发酵容器的选择与细菌发酵过程的规模有关。

小规模的实验通常使用试管、培养皿等,大规模的生产通常使用发酵罐、生物反应器等。

容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培养基的充分接触、氧气供应以及产物的收集等因素。

5. 发酵过程监测发酵过程中的监测对于掌握菌群的生长情况和产物的合成情况至关重要。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菌群数量、产物浓度、溶氧量等。

可以使用离心、培养基取样等方法进行监测。

6. 产物提取和纯化发酵过程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

提取可使用离心、滤液等方法,纯化则可以通过色谱、电泳、结晶等技术。

这一步骤旨在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产物。

细菌发酵技术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步骤是细菌发酵工程的核心内容。

合理选择细菌种、配制适宜的发酵培养基、调控合适的发酵条件、选择适当的发酵容器、及时监测发酵过程和进行产物提取和纯化等,都是确保细菌发酵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操作和科学管理,细菌发酵技术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和便利。

微生物发酵系统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系统操作规程

微生物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发酵前准备工作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空压机、微机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系统上的阀门、接头及紧固螺钉是否拧紧。

开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种子罐、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等密封性是否良好,有无泄漏。

罐体夹套与罐内是否密封(换季时应重点检测),确保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前方的阀门除外)。

检查水(冷却水)压、电压、气(汽)压能否正常供应。

进水压维持在0.12Mpa,允许在0.15-0.2Mpa范围变动,不能超过0.3Mpa,温度应低于发酵温度10℃;单相电源AC220V±10%,频率50Hz,罐体可靠接地;输入蒸汽压力应维持在0.4Mpa,进入系统后减压为0.24MPa;空压机压力值0.8Mpa,空气进入压力应控制在0.25-0.30MP(空气初级过滤器的压力值)。

温度、溶氧电极、PH电极校正及标定,详见触摸屏PH、DO的标定帮助。

检查各电机能否正常运转(共4个)。

电磁阀能否正常吸合(整套系统共11个电磁阀)。

灭菌发酵系统安装好后的初次清洗罐内的清洗:酸碱罐、补料罐、种子罐可将罐体上方的法兰卸开,由操作工采用洁净布手动清洗,结束后排尽罐内的污水,在多冲洗几遍即可。

发酵罐的清洗可采用自来水管通过手孔向罐体内壁冲洗,当水位上升到搅拌轴的第二片叶轮时停止冲洗,开动电机搅拌清洗。

各管路的清洗,可以先采用清水冲洗,再根据相应功能采用相应的清洗介质(清洗管路时应以保护管路中的各种元件为前提),具体步骤可参考“空气管路的灭菌”。

如果发酵系统长时间不用或培养的菌体与上一批次的不相同时,可采用2%NaOH清洗,其他各罐也可以采用发酵罐的清洗方式清洗,清洗结束后应对发酵系统灭菌。

空气管路的灭菌空气管路上的除菌过滤器,使用蒸汽通过减压阀(空气减压阀不能进行蒸汽灭菌,所以空气预过滤器不灭菌)、蒸汽过滤器然后进入除菌过滤器。

空气除菌过滤器的滤芯不能承受高温高压,因此,将蒸汽减压阀调整在0.13MPa,不得超过0.15MPa。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

发酵车间操作规程一、引言发酵车间是生产发酵产品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稳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于发酵车间的操作人员,旨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接受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发酵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和相关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戴整洁、合规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发酵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b. 检查原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符合要求。

c. 清洁工作台、容器和工具,确保无杂物和污染。

2. 发酵操作a. 根据工艺要求,准确称量所需原料,并按比例混合。

b. 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发酵设备中,注意控制投料速度和均匀性。

c. 设置发酵设备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确保符合工艺要求。

d.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pH值、溶氧量和发酵产物浓度等,并及时进行记录。

e. 定期对发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清洁设备和更换耗材。

3. 安全措施a. 操作人员应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等。

b. 禁止在发酵车间内吃东西、吸烟或者使用明火。

c. 发酵设备运行时,禁止随意触摸设备或者调节参数,必要时应由专人操作。

d. 发酵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应即将住手操作并上报相关人员。

四、质量控制1.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发酵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发酵产物的外观、滋味、营养成份和微生物指标等。

3.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像关程序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应急措施1. 发生火灾、泄漏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整。

2. 操作人员应熟悉应急设备和应急通道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六、记录和报告1.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要求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发酵过程各环节操作规程

发酵过程各环节操作规程

酵母培养物产品发酵过程各环节操作规程菌种室操作规程1、菌种室和无菌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在其内饮食,无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并进行无菌检查。

2、所用培养基及操作工具必须灭菌后才可带入无菌室。

3、进入无菌室工作人员应换上无菌衣,无菌鞋及无菌口罩。

4、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之后进行操作。

5、操作完毕,整理好工作台,然后离开。

6、对菌种室的菌中和资料应保密,不得外流。

7、所用药品不得品尝8、显微镜及其它贵重仪器,要细心操作,轻拿轻放,保护好,并做好使用记录。

9、所做实验,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总结分析。

10、实验时切勿将酒精等易燃物品接近火源,如遇险情,应及时采用适当的灭火措施。

11、工作完毕,所用仪器,药品放回原处,保持工作台洁净。

12、离开工作室前,应检察门窗,电源灯,火源,然后离开。

13、报废菌种,应灭菌处理后倒入下水道,实验后不用的药品,倒入所指定的地方。

发酵罐灭菌操作规程一、空消1、打开夹套底阀,把夹套中的水排尽。

2、打开排气阀门。

3、分别打开空气蒸汽阀门、物料管蒸汽阀门、取样管蒸汽阀门,三路蒸汽同时进气。

4、当罐内温度上升到95℃调节三路蒸汽阀门,使温度平衡升至125℃时,再调节进排气阀门,使温度控制在125℃左右保温40分钟。

5、灭菌结束后,关闭所有进气阀门,打开排气阀门,排气待发酵罐冷却后,方可打开罐盖,然后进行配料。

二、实消1、开启电机搅拌,打开排气阀门。

2、分别打开空气蒸汽阀门、料管蒸汽阀门、取样管蒸汽阀门、三路管道同时进蒸汽。

3、当温度升至100℃时,调节四路蒸汽阀门,使温度平缓的上升至116℃,再调节进排气阀门,使温度控制在114℃-116℃之间,保温20分钟。

4、灭菌结束后,关闭四路蒸汽阀门,使罐内压力低于空气压力后,再打开空气进气阀门,进气保压,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进气冷却,等待接种。

高效空气过滤器消毒操作规程1、关闭空气阀门后,一定要彻底排尽过滤器内的空气,是压力表指针显示为零。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完整

一、岗位名称与任务发酵岗位,负责将原料按照既定的工艺完成原料的分解发酵,产生出粗沼气二、管辖围1.设备原料池与其附带的格栅机、螺旋压榨机、螺旋输送机,预处理罐,一次发酵罐与搅拌、正负压保护器,二次发酵罐、柔性气柜与部附属的搅拌和正负压保护器,1#撬、2#撬与部设备,除臭池2.以上设备间相互连接的管道,管道附属的阀门、仪表等附属设施3.岗位卫生3.1 地面不得有积水3.2 门窗、撬体保持干净,撬设备不得有灰尘3.3 现场管道、阀门、设备主体三、岗位职责1、负责原料的接收和卸料2、负责本岗位工艺指标的调整,使之处于工艺要求围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稳定、高效生产,与时处理生产中不正常现象,并预见性的采取有效防措施,以免事故发生。

与时消除跑冒滴漏与管道震动等。

4、负责对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置换处理,并达到检修要求5、严格遵守巡检制度,与时发现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与时上报四、生产原理1.生产简述1.1 物料:原料送往原料储槽后,大颗粒不易降解杂质通过格栅机浮选,螺旋压榨机压榨送出;通过原料泵送往预处理槽,在预处理槽调整PH、TS 值等工艺参数到要求围;一次发酵罐进料泵把处理后的料液送往一次发酵罐,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围,达到规定的发酵时间后,沼液沼渣送往二次发酵罐继续缓慢发酵,二次发酵罐的沼液、沼渣通过沼液泵送往后处理工序。

1.2 粗沼气:一次发酵罐产生的粗沼气通过检测,如果硫含量合格,则直接送往粗沼气压缩机,如果不合格则进入脱硫塔;从脱硫塔出来的沼气如果硫含量仍不合格,则需要重新回到 脱硫塔继续脱硫。

二次发酵罐产生的沼气暂时存在柔性气柜,达到规定的压力后送往粗 沼气总管道。

2、生产原理: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甲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过程。

在理 论上有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和四种群说。

以四种群说阐述,复杂有机物在第一种群水解 发酵菌作用下被转化成有机酸和醇类。

第二种群产氢、产乙酸菌把有机酸和醇类转化成 乙酸、 H 2/CO 2、一碳化合物 (甲醇、 甲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ultifors细菌型发酵系统操作规程一、灭菌前的准备工作:1 校准pH电极(每次灭菌前均须校准):将pH电极线路连接好,准备好蒸馏水洗瓶、pH标准液(pH值为4和7)。

在S-DDC显示屏的菜单项依次选择param->pH-> Calib进入。

将High Ref改为7,用蒸馏水清洗pH电极再用滤纸吸干后,将pH电极置于pH7的标准液中(电极不可与容器接触,电极的透析膜——顶端侧面的白点——须浸没在液面以下),旋转旋钮将光标移动到HiReading,待current value示数稳定后(括号内的数字波动速度慢且波动范围不超过5),按Enter键确认,pH为7的校准完成。

此时光标会自动跳转到Low Ref,再将Low Ref 改为4,用蒸馏水清洗pH电极再用滤纸吸干后,将pH电极置于pH4的标准液中,将光标移动到LoReading,待current value示数稳定后按Enter键确认,pH为4的校准完成。

此时光标会在Slope处闪烁,按Enter 键确认即完成pH校准,光标消失。

再按ESC键返回上一级菜单。

pH校准完成。

注意:如果出现校准失误,可随时在校准过程中,按ESC键推出,系统会还原上一次校准的数据。

校准pH电极时须将温度传感器同时放进标准液中进行温度补偿。

同时,pH校准也可采用X-DDC中All菜单中的校准选项,该校准选项可同时校准连接到一个X-DDC 显示屏上的所有主机的pH电极,操作方法与单个pH电极的校准方法相同。

如果配置中含有Redox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则校准方法与pH相同。

2 检查溶解氧电极电解液(每次灭菌前均须检查):将溶解氧电极取下,旋开透析膜,检查内部的电解液是否充足,如不充足,加适量电解液,即旋紧透析膜时电解液会溢出即可。

如透析膜表面有创伤,则须更换透析膜。

3 蠕动泵的校准(需要精确记录累积流量时进行,不必每次发酵前都进行该操作):(1)在连接好管路(试剂硅胶管和黄色泵管)的试剂瓶内加入足量的水,将泵管将泵管按照所需校准的蠕动泵进样的方向(顺时针方向)固定好,一边旋转泵头,一边将管子放进泵头中。

用量程适当的量筒承接试剂管的出口。

(2)在X-DDC的菜单中选择Pump,再选择需要校准的泵,按“.”键进入该泵的校准菜单。

(3)speed表示泵的工作速度,以%为单位,设定值一般为发酵时常用的工作速度(4)duration表示校准累积时间,以秒为单位,一般设定为60~600秒。

注意:该时间是100%工作速度的累积时间,即,如果speed设定为50%,duration设定为60秒,则实际效果为:该泵以50%的工作速度累积工作120秒(60秒/50%=120秒)(5)以上两项设定好之后,将calibration start选项的off改为on,被校准的泵即开始工作。

(6)待被校准的泵停止工作后,读取量筒内的液体体积,输入到volume选项中,按Enter键确认至光标消失,X-DDC的校准操作完成。

(7)软件泵参数的修改:如果在发酵过程中,发现任意一个pump的value值与X-DDC的pump菜单中显示的值不同,可以更改IRIS软件中,对应pump的slope值(offset为0),slope=IRIS的value值/X-DDC的pump值。

操作方法:在IRIS菜单项依次点选Parameters—>Edi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pump参数,双击打开其设定对话框,然后将recalibration incoming value挑勾,最后修改slope参数即可。

注意:修改的参数会再下一次开启发酵程序时生效。

(8)注意:在更换泵管后,建议进行校准操作。

第一次校准的数据很可能不准确,一般采用第3~5次校准得到的数据。

也可以多次校准后取平均值。

4 加培养基:拔掉出气口冷却器和转子流量计出气的快插接口,取出温度传感器,将所有蠕动泵连同固定板一同取下,分别插入罐体支架的下方凹槽内,连同支架、试剂瓶、泵头一并取下罐体。

打开罐盖处的快开夹,取下罐盖。

加入配置好的培养基至需要的容积,一般是罐体总容积的1/2~2/3。

加入培养基后,将罐盖复原,重新固定。

注意:加培养基时需多加10%的水,以平衡灭菌过程的水分散失。

建议在加培养基的同时加适量消泡剂。

复原罐盖时,须确保搅拌桨下端在罐底三角架的中心,以确保搅拌桨可以正常转动。

5 pH和溶解氧电极的安装:安装电极时须安装电极适配器。

将罐盖上相应接口的塞子旋掉。

在电极上分别套上:固定金属环(直接拧紧)——高度调节杆——密封金属环——黑色密封圈(原来在罐盖的接口内的)。

持此电极,先将密封金属环在相应接口处拧紧,确认好电极浸入深度后,用配套的内六角将固定金属环固定于高度调节杆上(拧紧顶丝)。

6 调整消泡电极高度:用螺丝刀松开消泡电极下方的小螺丝(一字螺丝),调节好消泡探头的高度,再将螺丝旋紧即可。

探头下方与液面一般保持3~5cm的距离。

注:该液面是指在开启搅拌和通气后的液面。

7 安装试剂瓶:将酸、碱、消泡剂等试剂加入到各个试剂瓶中,再将管子接到罐盖的试剂进口,用扎带扎紧,然后把试剂瓶放到支架上。

注意:试剂管子中不能存有试剂。

由于挥发性酸、碱或热敏性物质,不可加入试剂瓶与罐体一同灭菌,须单独处理,在罐体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加入试剂瓶。

8 接种口的安装:取下罐盖上的一个塞子和密封圈,放入硅胶隔膜,旋紧固定用适配器,再旋上塞子(塞子不必旋得很紧)。

9 采样瓶的安装:将采样瓶的管子和采样管连接好,连接处用扎带扎紧,采样瓶挂于支架上。

10封口和夹紧:用铝箔封好将所有气体进口,包括:试剂瓶的滤膜,采样瓶滤膜,进气口快插口;pH电极接口可以用原装螺帽拧紧,溶氧电极接口可用铝箔包裹。

将所有没入液面以下的管子引出的软管用止水夹夹紧,包括:通气管子,采样管子,试剂瓶管子。

注:出气口冷却器的滤膜不可密封。

二、灭菌和灭菌后安装:1 罐体灭菌:将组装好的罐体连同支架和试剂瓶等一起放入灭菌锅灭菌。

2 接种接头灭菌:接种接头须和试剂瓶、泵管连接后,铝箔或封口膜包裹后灭菌,用于接种。

如采用针筒接种的方式或自备接种套件,则无需灭菌接种接头。

3 灭菌后安装:(1)灭菌后,待罐体温度降至低于80℃,将罐体和支架放回主机原位上。

(2)将所有的铝箔取掉,将pH电极的红色螺帽取掉,将除采样管外的夹子松开。

(3)连接所有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插入至套筒底部,将pH传感器连接线拧紧,将PO2传感器对应接口形状插入并旋转至红色突起可见,将消泡黑色探头插入罐盖的小孔,红色探头插入消泡探头或液位探头的小孔或顶端。

(4)将蠕动泵连同固定板放回主机下方的相应位置。

(5)将各进气口和进出水口的快插接头插好。

(6)将各个试剂瓶中的试剂,泵至发酵罐罐盖进口。

操作方法:在X-DDC显示屏上,选择All菜单中的prime pumps选项,在duration中输入运行时间(以s为单位),然后将off选项改为on,所有同类型的泵即开始同时工作,泵入液体。

(7)开启出气口冷却器水阀(无需出气冷却则不开该阀),开启空气的转子流量计到1VVM。

三、启动发酵:1 开机:打开发酵罐主电源和空气压缩机电源,打开进水总开关,打开其它气体供气(供气压力推荐为2bar=0.2MPa,即减压阀左侧的压力表显示0.2Mpa,也可以按照实验供气需要降低压力)。

2 开启各参数控制功能:进入X-DDC显示屏菜单start,将光标移至每个需要控制的参数前,按+/-键将off改为数字。

3 启动发酵程序:(1)开启电脑,打开Iris软件,依次点击File->New,选择Labfors 0 后“下一步”,然后在第一个选项中输入此次发酵编号(该编号可以是任意字母或数字),如“E.coli 001”,在第二个选项中选择“inoculation”。

注意:如果需要重复上一次发酵的初始设定进行发酵,可直接在recipe information选项中点选browse,导入之前完成过的发酵文档。

(2)再点选“下一步”后,选择需要监控的发酵参数,将其移到右边的方框内。

并对每个需要控制的参数,输入设定值。

输入设定值的方法:单击相应的发酵参数,点选Edit打开其设定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将Set point 改为发酵设定值。

注意:输入设定值后须确认:Temp,Stirrer,pH,PO2,Feed_pump,Gas_mix的设定对话框中的setpoint remote选项须挑勾,其它参数均不挑勾;Feed_pump初始设定为0;同时所有设定值与其报警范围须保持由大到小的关系,即Max. value>=Upper critical>=Upper alarm>=Set point>=Lower alarm>= Lower critical >=Min. value。

(3)再点选“下一步”。

如需使用Batch file功能,则点选batch file后面的browse导入基本格式文档。

1)Batch file功能是用于记录:除在线监测参数之外的实验信息。

常见的如:操作者姓名,项目名称等项目相关信息;或细胞的种龄,诱导物的名称,接种时刻等实验信息;以及用户需要记录的其它任意信息。

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可以作为数据报表的标题。

2)建立基本格式文档的方法:在未开启IRIS软件前,在电脑的任意位置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

在文档中写入:用户所需记录内容的基本格式。

然后将文件的文件名改为“.bch”,此文档即为基本格式文档。

如需使用编程功能,则点选Control后面的import导入已经编辑好的程序文件。

1)Control功能是用于编辑各种操作程序,从而达到让用户可以根据发酵过程中任何可检测条件的变化,自动进行计算、控制等功能。

即:将用户需要定时或根据某些条件的改变而进行的手动更改设定参数的应用,完全自动化地实现。

2)程序文件的编辑方法:在未开启IRIS软件前,在电脑的任意位置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

在文档中写入编辑的程序后保存,然后将文件的文件名改为“.seq”,该文件即为程序文件。

例:定时补料+溶解氧自动调节程序:#0IF(Elapsed>=time(03:15)){feed_pump.sp=100}IF(Elapsed>=time(05:10)){feed_pump.sp=0}IF (gas_mix.sp>50){gas_mix.sp=50}IF (gas_mix.sp<0){gas_mix.sp=0}IF(pO2.v<40){gas_mix.sp=gas_mix.sp+5;seq=1}IF(pO2.v>60){gas_mix.sp=gas_mix.sp-5;seq=1}#1IF(seq_time>120){seq=0}注意:以上程序的意义为:1 第1~3行为定时补料,表示:接种3小时15分后,将补料泵的设定改为100,5小时10分后,将补料泵的设定改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