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化的起步15
复习课件(近代化的起步)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 社会的进步。局限: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之为辛
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用
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口号
内容
评价
19世纪60---90年代
中央是奕訢 ,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创 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地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在客观上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 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积极)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 争精神。
巩固提高: 完成近代化探索简
活动名 派别 称
表
代表人 物
主题或口 探索层面 影响或意
号
(侧重点) 义
洋务运动 洋务派 曾国藩、 “自强”“求 经济 李鸿章等 富”
戊戌变法 维新派 康有为、 君主立宪 梁启超等
政治制度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官
厚封建
业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化是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法制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
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919年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程度虽有所深化,但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的近代化1、近代化的开始——洋务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2)派别:洋务派,即封建开明地主阶级代表。
(3)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之路。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6)主要活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立海军、创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等。
(7)历史作用:a.洋务运动是开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维持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方案破灭。
b.它的主要作用:引进了西方科技,使中国出现了机器生产,为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外国经济扩张起了抵制作用等。
(如在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影响等方面也是很深远的。
)(8)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反对政治变革,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如洋务派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挽救封建统治危亡。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 60,70s,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C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自主梳理
结合复习资料,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完成导 学案上的表格。 1.独立自学。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导学案》
反面表格
合作探究
请比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 主张的异同点 。
都学西 方,目 的都是 救亡图 存。 洋务派 学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派 学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学民主共和制
巩固检测
单项选择题1——4小题,独立完成。
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 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 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 是目的,华夷是根本对立的。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 中学与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时代……国人已经全 面拥抱西方……
拓展提升
材料三
3. 孙中山的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辛亥革命没有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4.由第2小题和第3小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历史 观点? A.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历史局限性。
感悟历史
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有何感悟? ①中国人民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才能跟上时代;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 和“胡适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分别指我国近 代化中的什么事件?
分别指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拓展提升
材料二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打开 了闸门。 2.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概述辛亥革命的 历史功绩。 政治方面: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经济方面: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方面: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复习线索串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1.政治近代化(1)维新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第一,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改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第二,为推动清政府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维新派进行了改良活动。
这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第三,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国民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
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使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第三,它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提倡妇女解 放等 。
第四,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内容上,都真正确立了中国近代化教育模式。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努力第一,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争取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经济近代化(1)近代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企业。
(2)经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第一,在经济观念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确立了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以工商立国”的观念。
第二,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第三,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要求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虽然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2.通过对洋务派企业正反两方面事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通过本节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近代化观点看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意识。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洋务运动背景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完成“从近代化的角度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的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破产原因;二、本课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2.用近代化的观点客观评价洋运动。
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教学方法自主---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美国学者布莱克曾说过: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一百万年前,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
我们一般把人类历史的第三次革命性转变称为“近代化”。
近代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
既然是一个过程,总是由开始、发展和最终形成等诸多环节构成的。
那么中国的近代化是什么时候起步的呢?生:(思考并回答)师:我们一般把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出示课题)二.学生自学。
1.何谓“洋务”?2.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是偶然的吗?3.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为了什么?4.洋务运动的时间跨度、推动机构、主力和口号等概况。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1911年)
兴起:1894年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兴起: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发展:1905年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同盟会; 发展: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高潮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清帝退位(1912年 清帝退位(1912年2月)
三民 革命纲领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主义 机关刊物 组织性质 历史作用
《民报》 民报》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世纪初 一战期间)
背景: 背景: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着革 命活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但 命活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 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失败; 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失败;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 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增长, 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增长,无 产阶级壮大。 产阶级壮大。接受西方新思想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 目睹旧文化、旧思想严重阻碍民族意识觉醒, 目睹旧文化、旧思想严重阻碍民族意识觉醒,为唤 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新思想的启蒙工作。 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新思想的启蒙工作。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近代化的起步》是高中历史选修7《近代史纲要》中的一篇文章。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后,以近代化进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近代化的起步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思维习惯,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困难,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化的背景和困难,并培养他们对历史责任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近代化的起步。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以便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前,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近代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我会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并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起步的?通过引入问题和教学内容,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环节二、解读文章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以情境模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文献,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近代化起步的时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近代化的背景、原因和困难。
2中考复习中国近代史2近代化的起步_
12、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宣传 A.民主和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新道德和新文学 D.西方自然科学 14、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15、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B.一次知识分子
D.一次资产阶级
15、“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 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17、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18、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 列哪项法令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 C.开办新式 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
洋 务 运 动 ( 世 纪
19世纪上半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 背景: 完成了工业革命,加紧了殖民掠夺。中 国清政府内外交困。
江西省2019年中考总复习模块二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练习(历史)
一、选择题1.(2019·原创题)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与“学习外国利器”有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018·江西模拟)1861年,曾国藩兴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写道:“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根据日记内容分析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A.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B.发展民族资本,以富民众C.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D.兴办近代工业,以谋国富3.(2018·河南中考)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
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B.创建福州船政局C.成立轮船招商局D.修筑京张铁路4.(2018·宜春三模)1898年英国人贝斯福参观李鸿章的金陵制造局后写道:“中国总办和官吏们似乎不了解他们在造什么、为什么制造。
机器是现代的、头等的,却用来制造过时的军需品。
”从贝斯福的描述中我们最能推断出洋务运动(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5.(2018·潍坊中考)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6.(2018·广东中考)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
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7.(2018·呼和浩特中考)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8.(2018·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近代化探索专题
近代化探索专题近代化探索专题⼀、近代化含义所谓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民向西⽅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制度、⽣活⽅式乃⾄思维⽅式全⽅位变化的⼀场社会变⾰。
其中,它以经济⼯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活现代化等。
本专题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亥⾰命和新⽂化运动。
⼆、知识提纲三、主⼲知识梳理(⼀)近代化的起步(开始)-----洋务运动【《中国历史第三册》51~53页】1.洋务运动背景、⽬的、发动者、代表⼈物、时间、⼝号、任务、内容、性质、评价(1)背景:①第⼆次鸦⽚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的:利⽤西⽅先进⽣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开始于第⼆次鸦⽚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业。
(7)内容:①创办了⼀批近代军事⼯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个兵⼯⼚;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的近代军事⼯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个船舶制造⼚②开办了⼀些民⽤⼯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个民⽤⼯业。
汉阳铁⼚、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师;1885年成⽴海军衙门。
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出国深造: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作⽤:培养了⼀批翻译、军事和科技⼈才。
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所新式学堂:京师同⽂馆。
中国近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9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
1942年8月,中英双方在南京议和,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包括: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发动侵略战争目的的条款)。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开端。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860年8月,在上海附近的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子。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860年10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这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俄国通过《》《》等不平等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之后,割占中国领土平方千米。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到1878年初,除地区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在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击日舰“吉野”号,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有:赔款;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900年6月,英法俄美德意日奥八国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机器工业, 虽未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知道,领导了辛亥 革命。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 人民悲惨的境遇,但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 主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 陈独秀、胡适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 帜,同守旧思想展开了坚决斗争,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辛亥革命(1911年)
兴起: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发展: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高潮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清帝退位(1912年2月)
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封建 统治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具有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 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 递进的发展过程。
说明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 很困难的,中国的革命必须探求更合理 的方式进行,任何单一的改革或革命都 无法在中国获得真正的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孔孟之道,动摇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来看,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单元小结
中国各阶层都在探求强国 的方法,但结果都失败了。
单元小结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起步
◆(2012· 江苏苏州)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 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 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 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 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 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 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D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2012· 河南)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 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 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 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 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B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图为某一历 史时期所发行的革命纪念章。仔细观察 该图文,指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一 项,该纪念章是( A )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 B.为了纪念武昌起义而制作 C.采用了黄帝纪元这种纪年方式 D.了解辛亥革命的珍贵历史文物
◆(2012· 湖南衡阳)9.小李同学在参 观博物馆时,发现某件文物标有“民国 16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A ( ) A.1927年 B.1928年 C.1926年 D.1937年 ◆(2012· 福建南安)9.鲁迅先生在 《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 C 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洋务运动。(1分)张謇。(1分) (2)公车上书。(1分)1912年。(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4)中国 人民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 中国行不道;学习先贤们将祖国命运和 自身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坚持 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明等。 (1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 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9.(2008·富阳)2008年是戊戌变法发生的110周年。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10.(2008·扬州)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11.(2008·达州)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彻底结束这一制度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2.(2008·山东)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13.(2008·富阳)为落实杭州市政府提出的《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某校将组织学生参观“杭州辛亥革命墓葬群和辛亥革命纪念馆”。
下列表述不符合辛亥革命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应该归功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宣传,邹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B.孙中山领导成立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C.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D.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4.(2008·镇江)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扶清灭洋”B.“自强”、“求富”C.“科学”、“民主’’D.“三民主义”15.(2008·孝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16.(2008·潍坊)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专题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1.(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8题)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根据所学,A项错误,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
【答案】A【解析】准确的解读材料,A、B、C均符合材料表达的史实或体现出来的思想,但D项信息材料并未体现。
【答案】D113.(2012·汕头毕业班质监·17题)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
”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从材料坐着的观点看,袁世凯当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
【答案】B114.(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4题)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出()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材料看,尽管民国已经建立一年有余,但农村依然停留在帝制观念之中。
故③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故选B。
【答案】B115.(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15题)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
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解析】“自由及平等之权利”、“法兰西革命”和“革命时代”等说法,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褒扬,晚清删减或修改《万国历史》原著中的某些词句,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否定、扭曲和压制,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116.(2012·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2题)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B.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体现C.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改革目标【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是在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清政府的自救运动,“皇族内阁”的设立说明它仍然在维护君主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不能实现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标,因此ACD不准确。
【答案】B117.(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24题)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分析各选项,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希望建立起美国一样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现三权分立政体;B项正确,政治手段指资产阶级革命;C项正确,前期是革命方式,以后是议会斗争的方式。
D项“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答案】D118.(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7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小说《祝福》主要揭示了()A.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B.农村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保守缓慢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彻底 D.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无耻掠夺【解析】分析材料、联系所学,小说《祝福》主要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
【答案】A119.(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17题)孙中山在1915年给第二国际(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我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这表明孙中山()A.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早领导者 B.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希望利用国际因素推动民国建设 D.对民国初期政治状况非常失望【解析】考查中国民主革命历程。
把握时间1915年,可知此时的“社会主义”并非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孙中山也并未转变成社会主义者,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希望第二国际给予中国革命以帮助,选择C项。
【答案】C120.(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5题)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考查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再结合当时背景分析应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答案】B123.(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1题)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A.张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CD三项说法错误,都没有实现,本题选A项“张扬民主意识”。
【答案】A124.(2012·汕尾毕业班第一次模拟·20题)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的“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的提案,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共鸣。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追寻孙中山路线的新党也正在为纪念这个重要日子而精心准备。
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可能为两岸主流学者所共同接受的是()A.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C.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D.辛亥革命的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两岸人民之所以共同纪念辛亥革命,主要是因为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废除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重大历史贡献,也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
所以选B。
【答案】B125.(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48题)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解析】根据所学,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
分析各选项,正确的应是B项。
ACD三项出现的词汇时间上不符。
【答案】B126.(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29题)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考查综合比较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