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课件
企业责任
企业应承担起环保责任,加大环保投 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 放。
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对环境问题 保持关注和监督。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 题,分享环保技术和经验,推动全球 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影响生物和环境。
土壤污染
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影响土壤 生态和植物生长。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导致水体污染,影响 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森林砍伐和土地沙漠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森林减少 和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不同高度的植 物和动物种群有着不同的生态位和功能。水平结构则是指群 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格局,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和隔 离程度会影响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过程。
生物群落的变化与环境变化
总结词
生物群落的变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物种 的分布。
0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至关 重要,各种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破坏环境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长期稳定 的经济增长。
人类生存
清洁的水源、空气和土壤是人们生存 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 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课件
目录
• 生物与环境概述 • 生物种群与环境 • 生物群落与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种群与群落一、生物种群(一)种群的概念每一个生物群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占据着一定的分布区域,这些同类的个体就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结合而成的整体,种内个体可以交配、繁殖,具有交换遗传信息的能力。
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这些特征个体私不具备的。
一个种群有三大基本特征:⑴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型式。
⑵数量特征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动。
⑶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种群可大可小,大可以使超越国界的大型群体,小可以是池塘里的某一种鱼,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种实验动物群。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中的种群大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来表示。
在自然界,动物种群密度在数量上变动范围很大,如节肢动物在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达数十万,田鼠每平方米最多几个,而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每平方千米也不到一只。
2、种群分布型式种群密度与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型式密切相关,种群分布型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补图形)随机分布型指个体出现是随机的、偶然的、不固定的分布形式。
如潮间带(涨潮时被潮水淹没,落潮时露出的地带)的小蚌蛤由海潮冲刷呈现这种分布;昆虫的幼虫在密度较低时也多呈随机分布。
均匀型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界并不多见,它一般发生在分布上阻碍较小的环境,或者由于种内斗争势均力敌,多个体保持大小相似的生存小圈的情况,人工栽培的植物多呈此分布。
集群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常集合成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型式。
这种分布有利于种内个体自由交配、共同觅食、防止敌害等。
在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中非常普遍。
人类也是集群分布型的典型。
3、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的年龄分布情况,除了一年生的昆虫等一些短世代的动物不存在不同的年龄分布外,一般动物种群都有特定的年龄结构。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物群落
PART 02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物群落的定义
生物群落同种类的生物 组成的,这些生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 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基本
单位之一。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共同适应环境和繁
殖后代。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
种群的大小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的重要 特征之一。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是指从其他地方迁入种群的个体的比 率,迁出率是指从种群迁出的个体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群落实例分析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其 中包含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 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包括珊瑚礁、 海草床、鱼类、贝类等。这些生 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 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种群与生物群落关系的实例分析
动态
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 于物种的增加或减少、环境的变化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
PART 03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
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每个种群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
作用。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 物群落
https://
REPORTING
•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 实例分析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和生物群落知识点1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种群的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①种群密度: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特点:相同环境下,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同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总结: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例题精讲例1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性别应相同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而繁殖后代C、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例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例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少,年老的个体多,则该种群的密度将会A、越来越大B、相对稳定C、越来越小 D 、绝对不变例4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多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加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C、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例5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B、人口增长过快会使环境污染加剧C、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 、一个地区的人口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无限制的增加巩固提高1、种群有_ _、_______、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其中引起种群动态变化极大的是_______因素;生物种群中增加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_____;某个区域内,蚂蚁有500只,一年后统计,蚂蚁繁殖了500只,那么蚂蚁的出生率为_______;2、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成体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和青蛙成体D、一个池塘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B、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C、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D、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一年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将A、明显减少B、明显增加C、完全消失D、相对稳定5、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能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一年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将A、明显减少B、明显增加C、完全消失D、相对稳定知识点2生物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全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2.生物特征: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③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生物分布特点: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4.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5.群落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植物;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例题精讲例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例3森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高到低,属于第二层的是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植物层D.苔藓地衣层例4关于群落中的生物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的关系B.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各自生活,没有竞争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中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例6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微生物B.动物C.植物D.动植物例7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巩固练习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的总和,称为;3.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蝗虫D.一块稻田中的水稻C.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句诗里所体现出来的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风B.草C.牛D.羊5、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生物进化D、资源利用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知识点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以影响环境;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⑴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助蚂蚁、蜜蜂的现象,也存在着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的现象;――种内互助,种内斗争⑵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作如:花与蝴蝶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种间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如:鸟吃虫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例题精讲例1对自然界中的某个生物个体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是A、阳光、气温和大气B、土壤、雨雪和风暴C、群落中的异种生物个体D、群落内的异种和同种生物个体例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D、枫叶在秋天落叶例3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例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例5在北半球,大多数山坡南面的小麦比山坡北面的小麦长势要好,其主要原因是A、阳光充足B、水分多C、空气新鲜D、温度高例6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收养料,并同时合成维生素B供人体所需;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捕食C、寄生D、竞争例7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增多,会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共生例8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适应B、变异C、适应的普遍性D、适应的相对性巩固提高1、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互助B、种间斗争C、寄生D、互利共生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寺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A、湿度B、温度C、土壤 D 、阳光3、下列不属于寄生关系的是A、虱吸取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B、蛔虫从人体肠中吸收养料C、菟丝子从豆科植物上获得养料D、真菌从腐木、败叶中获取养料4、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知识可以解释为A、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C、种植过密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5、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用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有时会把刺猬抛向高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A、适应的多样性B、生存在与竞争C、适应的普遍性D、适应的相对性中考链接2011温州卷11.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2010.浙江温州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2011.广东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2011宁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包括港澳台地区;所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填“种群”或“群落”;山东威海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一般说来,自然种群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空间特征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 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 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 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 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了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 土壤(飞扬的尘土把微生物带至空中); 水体(水面吹起的小水滴); 人和动物(皮肤脱落物、呼吸道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只是短暂停留,是可变的,没有固定类群。
在空气中存活的微生物,主要是有芽孢的细菌、有孢子的 霉菌、放线菌及各种胞囊。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1. 营养 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残体、分泌 物、排泄物等) 2. pH 3. 5~8.5,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3. 透压 土壤内通常为0.3~0.6MPa,而在微生物(细菌)体内, G+为2.0~2.5 MPa,G-为0.5~0.6 Mpa。所以,土壤是 等 或低 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
这是一个美丽的
3. 生态系统的分类
由于生态系统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生物圈,所以分类有 多种。 根据生存环境分:如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各自 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根 据动态和静态可将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 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群落分:有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及微生 物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内又可根据生存环境或生物 群落进一步细分。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重点: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点和区别;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难点:种群和群落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材料、板书。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物种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二、讲解种群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种群的定义: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2. 讲解种群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死亡和迁徙等过程,以及群体数量、密度和分布等属性。
三、讲解群落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群落的定义: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多个不同种类物种组成的生态群体。
2. 讲解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数量相对稳定,种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等特点。
四、讨论种群与群落的关系(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作用。
2. 展示讨论成果: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置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记录观察数据和结果。
六、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考生物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2.合成下列物质需要供给氮源的是DA 糖原B 脂肪C 淀粉D 核酸14.右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AA 糖原和RNAB 糖原和DNAC 淀粉和RNAD 淀粉和DNA39.(l3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
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试剂、淀粉可用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①鉴定还原性糖:②鉴定淀粉:(5)实验现象:(6)结果分析:(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39、(2)班氏试剂革兰氏碘液(4)①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班氏试剂。
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②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革兰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相一致,(如:观察到有红黄色,说明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没有红黄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
如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没有蓝色或蓝色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
)(7)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以免加热不匀而爆裂。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8.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DA 氧气、甘油B 脂肪酸、水C 葡萄糖、水D 钾离子、氨基酸35.(l分)右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内填入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l)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是[ ] 。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
种群和生物群落(1)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 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适 宜 外界 环境
不 适 宜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性别 出生率 不合理 比例 图例
降低 提高
合理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一)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 物种群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如,一座城市,它除了 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还 英国格拉斯哥市 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 和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构 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1、种群是指———————————————————————————————— 体的总和 。 —————————————————— A C H。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 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目录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目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目录必修第一册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第二章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增殖【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课外读细胞工程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第三节光合作用【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七节细胞呼吸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课外读发酵工程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实验八】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体液调节【实习1】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二神经调节●课外读植物性神经调节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课外读探索大脑的奥秘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生物的生殖一生殖的类型研究性课题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课外读克隆哺乳动物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一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附录: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必修第二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九】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实验十】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课外读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三基因的表达●课外读“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课外读ABO血型浅析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习2】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外读数量性状遗传漫谈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外读神奇的“太空椒”二染色体变异●课外读我国古代对生物变异特性的认识和利用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研究性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课外读“试管婴儿”问世第七章生物的进化●课外读中性学说●课外读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分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因素●课外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实习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课外读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三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类型●课外读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性课题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课外读生态农业简介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实验十二】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外读生物圈漫谈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附录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选修全一册研究性课题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三血糖的调节四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第二节免疫一特异性免疫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第一节光合作用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二C3植物和C4植物●课外读如何鉴别C3植物和C4植物三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第二节生物固氮●课外读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第一节细胞质遗传●课外读希望的田野——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二节基因的结构第三节基因工程简介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二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课外读基因工程的延伸——蛋白质工程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第一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课外读细胞的骨架系统第二节细胞工程简介一植物细胞工程【实习】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选做)二动物细胞工程●课外读核移植技术漫谈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一节微生物的类群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一微生物的营养二微生物的代谢三微生物的生长●课外读食品的保存【实验二】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三】自生固氮菌的分离(选做)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课外读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第四节酶工程简介(选学)【实验五】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下列有关松花江
的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松花江里所有的鱼
C.松花江里所有的生物 D.松花江里所有的植物
【答案】 A
5.(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
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
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
物种,如图 2-1 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答案】 C
C.温度
D.空气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
减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
一个“ 级” 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4.(2019·黑龙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变式 1】(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 27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
。
(2)如图 2-7 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
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
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
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图 23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
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 【答案】C
【类题演练 2】 (2019·连云港)如图 2-4 表
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及复习课件
3.什么是群落?
• 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 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 总和。 • 要点:A群落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 围。B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C群落是一个完 整的统一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全部生 物。
4.群落有哪些结构特征?
• 垂直分层:由于海拔的高度引起温度的 变化,导致植物的分层;由于阳光的影 响也可以导致植物的分层;进而引起动 物的垂直分层。 • 水平分区: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 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 段的生物种类也有差别。
怎样正确理解群落的空间配置状况?
群落是由生活于某一区域中的所有生 物组成,这些生物共同构成许多不同种群, 而每个生物的种群都有其特定的食物,栖所 及资源等生活条件的需求,否则的话会要发 生竞争排斥,一个种必然要取代另一个种,因 此这些具有不同生活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 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
例: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 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 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 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 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 同是_______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的动物和植物 之外,还生活着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 生活在_______里。 (3)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所有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藓 D.森林中所有树木 (4)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海拔结构 D.种群的海拔结构 答案:(1)捕食 竞争 (2)细菌 真菌 土壤 (3)B (4)A
生物与环境生态因素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因素学习目标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
理解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2.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理解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全面认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各种生态因素的不同作用,把握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某种生态因素的主导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1.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2.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3.全面认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各种生态因素的不同作用,把握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某种生态因素的主导作用。
学习过程一、生物圈及生态因素的概念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构成了生物圈。
环境因素: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所有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因素中影响生物的、和等的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和。
二、非生物因素1.光: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来源;决定植物的与,例如:;影响动物的体色、视觉、繁殖、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等,例如:。
2.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影响生物的分布,例如:;影响生物的形态及生活习性,例如:。
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
3.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例如:。
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
影响生物的生存、分布,例如: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的和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
三、生物因素1.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 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过群聚生活,有利于取食、御敌、生存,例如: ;种内斗争: 生物之间因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的斗争,有利于进化,例如: 。
2.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若分开则 或 不能独 立生活,例如: ;共栖: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对双方都有利,若 分开则 独立生活,例如: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 或 ,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体内寄生的如: ;体表寄生的如: 。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14.(8 分)(2010· 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 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 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 最合 适。
专题3
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点一
种群
1.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或体积
答案:B
3.(2009 中考变式题)青岛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 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答案:A
4.(2010· 金华)a、b、c 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 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概念 选项 A B C D a 动物 生态系统 细胞 光能 b 植物 群落 组织 电能 c 非生物 种群 器官 化学能
答案:C
9.(2010· 宁波)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 6000 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 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A.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 态 系 统 的 结 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内容小结
刘栓
第一节 生态因素
光 非生物因素 生 态 因 素 生物因素 种间关系 温 水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短板效应”
2013-7-23
种内互助
捕食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特征 种 群 种群密度:“标重高中
刘栓
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能量流动的过程
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10﹪—20﹪)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 态 系 统 的 物 质 循 环 碳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刘栓
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2013-7-23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
种群和群落
1、鲢鱼 2、鳙鱼
3、草鱼
4、鳊鱼
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 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 件来获得高产的。 6、鲤鱼
5、青鱼 7、鲫鱼
主 要 淡 水 鱼 类 的 混 合 放 养
(2)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地形起伏、
光线明暗、 温度高低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苔原
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鸟吃虫
捕 食
瓢虫捕食蚜虫
狮子捕食斑马
种间斗争(竞争):是一种生物为 了生存与另一种生物展开斗争的现 象。 哥
们 , 且 分 一 杯 羹 !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 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适应的“普遍性”
每一种生物都是具有与环境 相适应的能力
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 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 的种群密度为: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5条/0.5米3=10条/米3
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吗?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迁出
死亡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某一年内,平均每千个 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女性人数
联合国设定人口的正常性别比范围 是103-----107% 1、算算我班同学的性别比。
•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 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生物与环境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 .(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水平结构的存在.) 判断题3 例:P251 判断题3…………………………(错) (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物仍然是分层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 垂直结构: 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现象 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 在中层,青鱼, 蚌等在水底,泥鳅, 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 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种 群 与 生 物 群 落 小 结
概念: 概念: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 个体的总和. 种群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特征 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 性别比例, 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 向上的分层现象. 向上的分层现象. 结构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 向上的分区现象. 向上的分区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种群的特征。
2.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
3.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4.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数量的变化。
3.生物群落的概念。
教学难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具准备
1.录像资料:野兔成灾、蝗灾。
2.剪报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山西发生蝗灾。
3.投影片(或自制挂图):
①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曲线;
③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④某海岛上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
⑤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⑥某岛屿上绵羊种群的增长曲线;
⑦两种增长类型比较;
⑧森林生物群落和湖泊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⑨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教学方法
讲述,谈话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