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好

合集下载

课件1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1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④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 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大多为石灰岩)进行 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 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溶岩地貌。在我国 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高 原地区。
冰川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
角锋、冰斗、U形谷、峡湾
海浪侵蚀地貌 ①海蚀柱
侵蚀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 ②海蚀陡崖
侵蚀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
③海蚀拱桥
海浪侵蚀地貌 ④海蚀洞
侵蚀地貌
沉积(堆积)地貌
沉积(堆积)地貌的特点:分选性
随着逐渐远离源头、搬运外力的逐渐减弱,堆积物 颗粒会逐渐减小。
上游沉积物颗粒大
下游沉积物颗粒小
沉积(堆积)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①戈壁滩
沉积(堆积)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 ②沙漠、沙丘
沉积(堆积)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③黄土高原
沉积(堆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①河流上游出山口——冲积扇
沉积(堆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②河流中游——河漫滩平原
沉积(堆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②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沉积(堆积)地貌
冰川沉积地貌 :①冰渍湖
沉积(堆积)地貌
冰川沉积地貌 :②冰渍丘陵
沉积(堆积)地貌
三、主要的岩石类型
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项目 类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形成
侵入岩 喷出岩
岩浆喷发 冷却凝固
外力堆积、固结成岩
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
特点
气孔小 坚硬
气孔大 脆弱
层理结 构、有
化石
片理结 构
代表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
砂岩、砾岩、 石灰岩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复习: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表
分类 能量来源
内 来自地球内
力 部,主要是
作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 影响
总的趋势 是使地表 变得高低 不平

力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总的趋势 是使地表 起伏状况 趋于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喷出岩: 玄武岩、流纹岩 侵入岩: 花岗岩
沉积岩: 化石、石灰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变质岩 ③


岩浆
岩浆岩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岩浆 岩
重冷 熔凝
岩浆
沉积 岩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 岩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D___图,该 地形名称叫_三__角_洲__。
总结: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风化
外力作用 侵蚀 搬运
堆积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地壳的物 质循环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B___图,该地形 名称叫风__蚀__蘑_菇_。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A___图,该地形
名称叫__峡_谷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C___图,该地形 的称叫__角__峰__。
同时进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作用为 主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高中地理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2、培养学生运用景观图片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掌握自主学习和讨论法的运用。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过程。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然观,正确的理解人地关系。

2、通过案例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2.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知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之褶皱的形成与特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新教材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第一节的内容,地貌作为陆地表面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不仅对地表其他自然要素有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了解地貌变化及原因,对于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御地质灾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内容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及实际应用。

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三大类岩石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板画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结合典型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地理知识应用意识,懂得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内外力的作用下构造地貌的形成。

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作用关键:难点突破利用利用FLASH动画,重点再辅以实景图课件演示助学生理解[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典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读图分析、归纳知识内在规律、联系日常生活典例,学以致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活动]讲授褶皱的知识由问题引入:有谁知道找水和找油的方法?播放flash讲解褶皱的形成与特点[教师总结]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海浪侵蚀:多分布在沿海,如海蚀崖,海蚀拱桥, 海蚀柱等
流水侵蚀:一般都在河流上游,形成V字形的谷地 例子: 横断山区——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特殊的流水侵蚀(溶蚀地貌)
溶蚀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 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喀斯特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如石灰岩溶洞、峰林、 石林天坑、桂林山水,瑶琳仙境。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 脊”、“第三极”,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 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 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中下游,流水挟带的 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流速变慢、水量减少 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沉积。 (如洪(冲) 的 来 向
风力沉积作用: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 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如新月 沙丘,以及黄土高原的形成也是风力沉积的原因
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 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多发生于 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 意为陡峭的土丘。)
冰川侵蚀作用:冰川和它所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 掘蚀和磨削作用叫冰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 等地貌。多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如挪威峡湾,北美 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地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年级高一班级备课时间12、1 上课时间课题内力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2、正确区分内、外力作用能量的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3、举例说明内力作用的特点;4、比较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1、内力作用的特点;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运用景观图片或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形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读图分析、小组辩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四全:A:38分钟训练15“8分钟巩固”。

默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特点、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的特点1、有剧烈和缓慢之分。

地质、火山,事件改变地表形态。

2、主要使地表隆起或下陷,变得高低不平。

三、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2、垂直运动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震分类特点迅速剧烈缓慢微弱表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读图导入:你知道下列图片所示是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吗?是如何形成的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球上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转入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学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3.影响地表形态的力: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完成下表。

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等形成,使地表变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师: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

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

高中地理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结合实例,说明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画出简单的岩石循环示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②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难点:①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②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章节-第四章68页——地表形态的塑造老师现在对遵义还不是很熟,想周末去爬山,同学们可以给我介绍遵义有哪些出名山吗?生:金鼎山、凤凰山,,,,,(学生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师:除了有这些名山,我们的周围也是山,但是我们基本生活在相对较平缓的地区,山和平缓的地区就存在起伏,我们就把这种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称为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起伏形态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山,有低地?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形成了这样的地貌?阅读大标题下的文字得出基本答案。

生:内力和外力。

我们就把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合称为地质作用。

师:(用气球或者抹布演示内力和外力)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内力和外力是如何作用于地表,形成了多种多样地表形态。

进入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及案例一,勾画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基本的表现形式。

(2 min)(讲解法)阅读案例判断是那种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风化碎屑
侵蚀作用
_水__、__冰___川__、__空__气___在_运__动__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 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形成_侵__蚀__地__貌_
沟壑纵横(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河流峡谷 ——流水侵蚀 ——湿润、半湿润地区
溶洞
钟乳石
石柱
石笋
峰林 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 ——石灰岩广布地区
岩浆岩
③ ②
沉积岩
①②
岩浆 ④ ③

② 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岩浆岩
重熔再生
岩浆
冷却凝固
3 侵蚀、搬运和堆积 喷出岩
固结成岩 4
2
2
地壳 运动
2
沉积岩 变质作用 5
变质岩
侵入岩
岩浆 活动
1
重熔再生 6 岩浆
岩浆岩:(火成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典型岩石:
1. 花岗岩(侵入型)
• 岩性坚硬致密 • 建筑装饰材料 • 黄山、华山、衡山等都
是花岗岩分布区
2. 玄武岩(喷出型)
• 气孔构造明显 •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
花玄岗武岩板材
沉积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可能含有化石
地球历史的书页
变质岩
——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风蚀城堡
搬运作用
_风__、__流___水__、__冰__川___将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从一个地方移动 到另一个地方。为_堆__积__地___貌__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最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范文

最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范文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最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1一、说教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开篇内容,教材第一节先从宏观和中观的尺度阐述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球的基本面貌,侧重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放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过程。

本节教材把地壳物质循环放在内、外力作用之后才来讲述,主要依据是:在地壳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中,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拗陷),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否则是难以进行的。

先讲述内、外力作用,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思维求知欲强,知识面广,但思维的深度还不够,学生自主收集有效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根据给出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流、交往的平台,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阶梯。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结合实例,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内、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图像、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学们在初中就学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人们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来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大,或者变化快。

地理当中我们一般指的是海陆变迁。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海陆的这种变迁进而形成了美丽的传说。

现代科学考察发现的“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森林遗迹”也证明了这种传说是有事实依据的。

【讲授】内外力作用概述我们把这两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导致地表形态出现改变的内外力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如何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一、二小节,回答问题: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各来自什么?2、内外力作用各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3、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呢?[学生]:①内力作用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②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公开课ppt模板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公开课ppt模板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主要方式
(1)风 化 作 用 (2)侵蚀 作 用 (3)搬运 作 用 (4)堆积 作 用
风化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 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风化: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 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 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流水搬运
运动中的冰川会搬运碎石
冰碛垄
冰碛湖
堆积:搬运的终结
条件:遇障碍或速度减慢
风力作风用力形堆成积的地表形态
沙丘
流水作流用水形堆成积的地表形态
河口三角洲
冲 积 平 原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
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
形成沙滩。
海浪堆积作用
图一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 力作用这是下形一成组地的貌?景观观图片, 请2根、据想这一些想图,片在回我答国下哪列些问地题区: 可以找到这些地貌?
岩石的球状风化(物理风化的一类)
物理风化——冰劈
生 物 风 化
化学风化
黄铁矿
褐铁矿
侵蚀:
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 用的总称。外营力包括流水、冰川、波浪 、潮流、海流、风等。


蚀 柱



风力侵蚀地貌(西北)
风 蚀 蘑 菇
风 蚀 洼 地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流水作流用水形侵成蚀的地表形态
3.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D )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4. 黄 土 高 原 的 千 沟 万 壑 的 地 表 形 态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活动
活动1:根据书本P70页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 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其形成过程。
活动2: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生物的遗迹, 试口述其形成原因,并在示意图中标出海峡的相应位置。
原来台湾海峡是陆地,由于地壳的垂直运动 下降,海水入侵形成了海峡。
表一:地壳运动的类型
类型 水平运动 运动方向示意图
小结:四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
搬运
侵蚀
堆积 堆积 地貌
岩 浆
冷却凝固
岩 浆 岩
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
外力作用
沉 积 岩
变质 作用
变 质 岩
Hale Waihona Puke 重熔 再生岩 浆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岩浆
(高温 熔化) ④ (冷却凝固)
③ ①
岩浆岩
(侵蚀、 搬运、 ② 沉积、 成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 ①
侵蚀、 搬运、沉积和成岩
沉积岩
② 过程:岩浆——岩石——新岩浆——新岩石,
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分层现象明显
沉积岩—铁砂岩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垂直运动
变质作用 地 表 形 态
风 风化
侵蚀
外力作用 搬运
流水
冰川
堆积
生物
参考视频及课本P69—70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原来是海洋
2、什么力量促使该地表形态由海洋变成高大 的褶皱山脉? 内力作用 3、上诉力量的表现形式中,喜马拉雅山脉属 于哪一种? 地壳运动 4、这种力量最终对地表形态产生如何影响? (高低不平还是趋于平坦)
喜马拉雅山
岩层变化 关系
弯曲变形 水平位移 断裂
东非大裂 谷
垂直运动
华山
隆起 凹陷
相互 作用, 相互 影响。 水平 为主, 垂直 为辅。
台湾海峡
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 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万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
高伟或高山地区
泥石流
堆积地貌
地 势 陡 峻 的 华 山
活动1:根据书本P70页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其形成过 程。 活动2:台湾自古与大陆连成一片,目前分隔 这大陆与台湾海峡的形成,经过无数次的 海陆变迁。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 发现古代生物的遗迹,试口述其形成原因 ,并在示意图中标出海峡的相应位置。
塔克拉玛干沙 漠
岩石崩解破碎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山峡
合作探究二
1、长江流域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是什么?
河水侵蚀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表沉积物质的来源
长江上游的风化物或侵蚀物
3、简单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过程
中上游物质受到风化崩解破碎,同时由于侵蚀 作用,再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经过流水搬运作用, 由于河流流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趋于平坦或遇到 障碍物,流速变慢,沉积物在下游地区堆积,就形 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