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
白细胞过滤器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白细胞过滤器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作者:詹美琼陈惜遂卢锡芝江美銮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在血液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总结300例血液病患者应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的护理过程。
结果利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99 %的白细胞,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可有效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且操作简单,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值得提倡。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血液病;护理体会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更占有独特的地位,未经处理的全血或血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而由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仅次于过敏反应,居第2位[1]。
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FHTR),防止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防止感染白细胞携带的巨细胞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等,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血小板型),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一定程度上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有研究表明,利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 99%的白细胞[2],本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开展白细胞过滤器输注血液300例中,无发现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0例均用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细胞过滤器,男160例,女140例,年龄10~72岁,平均41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0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0例。
1.2 方法1.2.1 根据血液成分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白细胞过滤器,我科使用的是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细胞滤过器的两种类型:一种是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专门用来输注血小板,另一种是红细胞型白细胞过滤器,专门用来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等。
1.2.2 使用前应仔细核对白细胞过滤器的保质有效期,检查有无漏气、破损,操作过程一律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技术分类
根据去除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过滤法、离心法、吸 附法和混合法等。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应用范围
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输血免疫抑 制患者、器官移植受者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中。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白细胞去除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成本更低廉的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正在研发中。
临床效果
3
拓展到其他治疗领域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其他治疗领域,如 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促进相关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如分离技术、检测技术等,促进相关 产业的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推广和应用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输血安全性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被提出。
临床需求
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满足了临床对安全输 血的需求。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01
02
03
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 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异 体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播疾 病的风险。
流程
采集全血或成分血,经过 白细胞去除处理,再进行 储存和输注。
除过程,确保输血安全。
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03
制定更加严格的白细胞去除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技
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前景和拓展领域
1 2
扩大适用人群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更多适应症的患者 ,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去除 白细胞输血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去白细胞血临床技术应用
输注去WBC的RBC适应症
爱丁堡皇家医师学会专题讨论会:93-3 推荐的适应症
★ 防止延迟NHFTR<5×106WBC/U.RBC
重β地中海贫血
其他有选择地 ▲ 慢性再障? ▲ 脊髓发良不良
可能的适应症
★ 防PC输血的NHFTR ◆ NHFTR与HLA关系不太明确 ◆ 改善PC输血效果不明确 ★ 癌、手术、HIV病人中防同种WBC免疫抑制
无
10%-20%
额外操作程序
无
需过滤到另一袋
收集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短
长
过滤器阻塞
无
有可能
细胞因子释放
无
有
血小板活化
无
有
Amicus、Trima 及 COBE LRS分离机可使白细胞污染率 降至1×106以下
※表8 不同分离机机采血小板之白细胞残留量比较
分离机类型
白细胞残留量 白细胞<5x106的比例(%)
CS3000Plus
筛滤技术 微聚滤器,滤除白细胞70%-90%
三代
无
粘附技术 吸附滤器,滤除白细胞>99.9%
※ 表10 两种国产过滤器过滤流速及WBC去除率比较
甲组
乙组
t
p
过滤时间(x±s,min) 5±1
过滤流速(ml/min)
34
WBC去除率(%)
99.86
RBC回收率(%)
92.3
Plt去除率(%)
82.88
(六)预防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
1、库血中的白细胞碎片、血小板碎片、变性蛋 白、纤维蛋白共同形成微聚物(微栓);
去除白细胞在我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
1 诊断标准 - 3
参 照文献p 下列症状之一 : 温升高 l , 唷 体  ̄ 明显畏寒 , C 肉眼可见 皮疹 , 血压下降 , 闷和呼吸 困难 、 胸 呕吐 、 过敏性休克 等症状则认 为
输血反应 。 1 血液检测 . 4
摘 要 : 的 探 讨 应 用 白 细 胞 过 滤 器 对 全 血 或 S GN ( 化 钠 一 嘌 呤 一葡 萄 糖一甘 露 醇 ) 目 A [氯 腺 悬浮 红 细 胞 进 行 白细 胞 去 除 , 比较 白 细 胞 去 除 前 后 血
液 的质 量 及 临床 应 用现 状 . 防非 溶 血 性 输 血反 应 。方 法 将 全 血或 悬 浮红 细 胞使 用 白 细胞 过 滤 器去 除 白细 胞 , 预 比较 去 除 白细 胞 组 与 未去 除 白 细 胞 组 发 生的 临床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率 。 结 果 在 4 0 全 血 或 悬 浮 红 细 胞 中 白 细 胞 去 除 率 > (92 % ̄ 94%) 红 细 胞 回 收 率 > O 0 ml 9 9 .6 9 .1 , 9% (09%-23%)血 红 蛋 白回 收 率> 9 9 . %- 98%) 血 小板 去 除 率> 8 3 .1 -98%) 9 . ' .2 , 7 - 9 9 %(96 , . 2 . 4 ” 9 3 %(81%' .9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03 %, 未 去 3 .5 较 白 细胞 组 发 生 的 非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发 生 率 41 .%明 显 降低 . 两者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 .1。 论 经 过 去 除 白 细胞 的血 液 成 分 制 品 能 显著 降 低 P P 001 结 z k
液。 1 方法 . 2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还可能会发生循环超负荷、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特殊的输血并发症[1]。
其中含白细胞的血液输注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其功效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人们关注的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效应中,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以往认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所以离心法或滤器去白细胞法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重要措施。
近来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理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这些活性物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制品中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有临床资料证实其时间越长,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白细胞来源的与发热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L-l、IL-6、TNF-α、IL-8和MCP-1等均已了解清楚。
研究发现,在见到发热反应的血小板制品中IL-1、IL-6、TNF-α的值增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增加其值越高,相应发热反应率也升高。
实验研究发现,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即使保存时间增加,制剂中细胞因子浓度也不增高。
因此强调保存前,也就是在采集后就去除白细胞>1㏒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
2.降低传播白细胞相类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Ⅰ/Ⅱ)的危险性巨细胞病态(CMV)是一种以免疫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态,以往未感染CMV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CMV阳性血液内白细胞而引起感染。
去白细胞>2㏒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
输注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意义
输注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意义现代输血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等是一种“污染物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
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白细胞滤除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副作用,它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临床意义。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数专家认为:异体输血后体温升高1℃即可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此反应是由供体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上的抗原与受血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
初次输血时发生率仅为0.5%,多次输血后发生率高达60%。
成分血中白细胞低于5×108/L,发生率明显降低。
2.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实践证明,多次输血后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此种现象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输入多供者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尤其如此。
研究血小板输注无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 HLA)的关系时发现,多数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从前都接受过多次输血治疗,而输注滤除白细胞或γ射线辐照过的浓缩血小板,患者不发生HLA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说明HLA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是诱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
3.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TA-GVHD)是输入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制品后,受者免疫系统对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不能识别和排斥,使其在体内植活、增殖,进而攻击和破坏受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
滤出白细胞血液制剂可大大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 -GVHD)的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是指病人输注血液或血制品的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症。
一)红洗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1、分类可分为免疫性的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的输血反应。
2、预防2.1 输血前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不完全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并保证检验结果无误。
2.2 必须保证临床血液的质量,防止人为造成血液的体外破坏。
2.3 血库与临床输血护士应该进行严格的核对、避免人为差错。
2.4 临床输血护士应当严格遵守输血有关规定,严密观察受血者输血后的反应并做相应记录,做好应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措施。
二)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1、分类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注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等。
2、预防2.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血液进行灌注,如果输注的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制品应当进行HLA抗体检测。
2.2 输注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预防:用一定剂量的r射线如出一60Co、137Ce或直线加速器X射线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照射,以灭活其中有免疫增殖活性的淋巴细胞。
2.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预防:对献血员进行HLA抗体检测或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减少受血者外源血浆的输入量,不要进行全血输注。
三)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1、分类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后紫癜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2、预防2.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对患者和献血者(必要时)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或对供、受血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选用合适的血小板进行输注。
或者对供血者血小板进行适当处理,如用过滤器除去白细胞,采用紫外线对血小板进行照射处理,采用枸橼酸或氯喹处理破坏供者血小板的HLA-1类抗原后进行输注等。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临床对比分析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的常规输血以及去白细胞输血,观察两者的不同点,分析两种输血方法对病人康复的治疗方法。
方法本次试验选择需要大剂量输血的病人,人数为148例,其中把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78例,实验组为70例。
对于参照组进行常规输血,实验组进行去白细胞输血,输血后一段时间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检测结果,作出对比分析报告。
结果两组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输血后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发生的少,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病人进行输血,去白细胞输血方式的后果比较好,各项指标都是比较稳定的,同时常规输血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应该提倡去白细胞输血。
【关键词】常规输血;去白细胞输血;大剂量输血;不良反应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10-01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文化知识在不断上升,逐渐开始注重医疗的优质性,对于输血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输血的安全性。
血液中存在的白细胞是一种容易在常规输血中产生副作用的血细胞,对于患者的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1]。
但是现今发现的去除白细胞输血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主要因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副作用的高频率发生,所以逐渐被现代人所接受,成为输血方式的主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试验在医院开展,从医院诊治的病患中选取148例需要大剂量输血的病人,随机进行分组,共两组,一组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共计78例,二组为采取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共计70例。
在对照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在20-45岁。
在实验组中,男女均为35例。
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外,两组不存在明显的异同,可以进行对比。
试验数据有使用价值。
1.2治疗方法对于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采取两种输血方式,第一种就是采取常规输血,运用消毒的器械进行对患者输血,第二种为去白细胞细胞,首先使用白细胞滤过器fts-rc-201∕202血库型,按照规定的方法,把白细胞排除,并且保证血液中99.7%以上的白细胞被排除,才符合输血标准,然后把排除的白细胞进行回收利用[2]。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对于 上腰 椎椎 间盘 突 出的 手术治疗 ,很多 学者 建议 使用 前路 手
术 ,术 中切 除突 出的椎间盘 ,植 骨 ,融合 并 固定 突出节段 ] 。但 是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 J ] . 中医 正骨 , 2 0 1 1 , 2 3 ( 3 ) : 7 2 — 7 3 . [ 3 ] 魏 振厦 青 , 江 海 良 改 良经 椎 间 孔椎 体 间融 合 术 治疗 高 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J 】 . 中国骨伤 , 2 0 1 0 , 2 3 ( 4 ) : 3 0 8 . 【 4 ] 项 良碧, 刘军 , 陈语 , 等. 后方 经 关节 突 入路 治 疗高 位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 J ] . 中国骨 科临 床与基 础研 究杂 志 , 2 0 5 0 , 2 ( 3 ) : 2 0 4 .
把接受临 床输血的患者分 成2 4 1 例 的观察组和2 1 0 例的对 照组。观 察组 患者输注 的是去 白细胞 的血 液制品 ,对 照组患者输注 非去 白细胞 的血 液制 品。护士要将 输血前 后 1 5 mi n 以及输血 后 1 h 和2 h 的体 温变化 进行 详细记 录 ,看看有 没有发 生皮疹 、畏 寒的症状 。依据参 照文献… 来诊 断 非溶 血性 输血 反应 ,排 除溶血性 输 血反 应 ,如 果下 面有 任何
例其他 。
察组 和对照组的发 生率 没有 明显 的差 异性 ( P > 0 . 0 5 ),输血之后 的观 察组 是6 . 6 %,对 照组是 1 4 . 8 %,可见观 察组要 明显的 比对 照组要 低 ,
二者 有显著 性的差异 ( P < 0 . 0 5 ) ,见表 1 。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机理及预防
3
讨论
血压正常, 收缩压< 1 .o kPa(9 m H ) ; 既往有高血压史, 2 0 g 但收缩压T 降2. 7一 kPa(20一 m Hg) , 4.o 3o 脉压差< 2. 7 好a(20 mm Hg) , 少尿(尿量每小时< 25一30 ml) 。
2 结果
2 . 1 失血量与休克的关系 随着出血量增加 , 失血性休克 发生率明显升高。 2 . 2 胎次与失血的关系 ) 3 胎者产后失血量 比 1 胎、 胎 2 产妇相比明显升高。 2 . 3 胎次与休克的关系 妻3 胎比 1 胎、 胎明显升高。 2 2 . 4 婴儿的体质量与休克的关系, 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组 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相比, 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休克高于 正常儿 。 2 .5 失血性休克原因分析 单一因素 出血组与多种因素出 血组相比, 休克发生数有显著差异。见表 1、 2。 表 1 单种因素出血组
56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年 4 月第2 卷第 12 期 Chin P actic Medicine, i 2007 , 1 2 , 12 a r l a Apr l O V No.
相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 因机采血小板纯度高 , 白细胞污染 少、 红细胞含量少、 疗效好已被公认 , 但对于需反复输注血小 板的受血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 更加安全、 有效 , 不但减少 了 FNHTR 的发生, 还能显著增加血小板输注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 , 对于预防FNHTR 的发生 , 糖皮质激素与 其他抗过敏药物, 可能对已发生反应的患者有减轻和治疗作 用, 但因无法抑制白细胞抗体、 血小板抗体的发生, 因此无明
临床表现特点:多数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完毕后 1一Z h 内 出现寒战、 , 发热 体温可上升 1 ℃一2 ℃ , 并有头晕、 面红、 恶 心、 脉速、 肌肉酸痛, 发热时间少则几分钟, 多则 1一Z h , 通常 不会超过 8 一1 h , 0 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数小时 内可 出现 口唇 疙疹, 症状轻者常呈 自限性, 严重者可并发肺部综合征 , 呼吸 困难, 双肺出现干湿性口 罗音, 一线肺部有阴影 , X 肺底浸润。 血压多无变化, 更无胸腹腰背疼痛和酱油色尿。如果是反复 输注 PC , S 则可能存在着血小板输注无效和/ 或并发血小板 输注后紫瘫。若一旦发生 FNHTR , 应首先立即停止输血, 保 留静脉通道 , 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若因病情需要必须继 续输血时 , 应与血站联系重新更换血制品或采取相应措施 后, 在严密观察基本生命体征的前提下缓慢输注。
分析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效果
F NHT R,临床 逐渐采 用去除 白细 胞输血法 。本 文为探讨 去 为发 热 ,同时伴 随有心 动过 速、恶 心呕 吐、寒 战 以及 头痛 除 白细胞输血对 预防F N HT R的临床价值 ,现 选取患者 1 1 0 例 等或者体温上升在1 ℃以上则判定为F NH T R。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详 细 报 道 如 下 。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在 临 床 抢 救 与 急 诊 工 作 中 输 血 治 疗 具 有 重 要 临 床 意 过敏 。对 照组输 血时使 用常 规输 血机器 ,观 察组使 用一次
义 ,然而 异体 输血会 出现 同种免 疫反应 ,诱 发不 良反应 。
性 去 白细胞 过 滤器 ( 南京 双威 实 业 ) ,型 号为F T S — P L,
血清 同型半 胱氨 酸和脂 蛋 白浓度 均与冠 心病有 很 高的
脂蛋 白发 生氧化 作用 ,形成 大量泡 沫状细 胞 ,进而 产生粥 相关性 ,作 为冠 心病 的临床诊 断指标 ,而两 者联 合检测 可 样硬 化 ;② 高 同型半 胱氨酸 促进血 管平 滑肌大 量增 殖 ;③ 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 高 同型半 胱氨酸 经激 活可 引起血 小板凝 集反应 ,血 小板与 参考文献 载脂 蛋 白B ( a p o B) 结 合 产 生 一 种 密 度 十 分 大 的 复 合 物 ,
娜 日苏 ,王 魏
( 内蒙古呼伦 贝尔市 中心血 站体 采科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8 )
【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去 除 白细 胞 输 血 对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后 发 热 反 应 ( F NHT R) 的 预 防价 值 。 方 法 选 取
我 院收治的输血 患者 l 1 0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对其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析 。按 照 白细胞是否去 除分为对照 组 与观 察组 ,各5 5 例 。对照组 普通输血 ,观察 组去 除 白细胞输血 ,对比 两组 患者 非溶血性输 血后 发热反应 发 生率 。结果 对照 组F NHT R发生率 为 1 6 . 4 %,观 察组 无F NHT R事件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尸<0 . 0 5 ) 。结 论 去除 白细胞输血可有 效预 防F NHT R,提 升输血安 全性 ,同时阻碍 某些病毒 传播 ,值得推广 。 【 关 键 词 】去 除 红细 胞 输 血 ;非 溶血 性 输 血 ;发 热 ;预 防 【 中图分类号 】R 4 5 7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5 . 2 7 . 5 5 9 9 . 0 2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去白细胞组和未去白细胞组,每组62例。
未去白细胞组采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去白细胞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转移复发率。
结果去白细胞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转移复发率分别为4.84%、6.45%以及24.19%,均明显低于未去白细胞组的20.97%、19.35%以及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以及转移复发,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未去白细胞输血;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9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055-01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常用方法,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是,随着近年来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能力比较差,输血可能会加重病情,从而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1]。
研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血液中的白细胞存在密切关系,白细胞可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异体输血治疗后,可与患者自体血发生反应,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对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2]。
本研究比较了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去白细胞组和未去白细胞组,每组62例。
其中,去白细胞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为(58.6±12.7)岁;其中肺癌18例,胃癌17例,肝癌10例,乳腺癌8例,直肠癌5例,其他4例。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
方法抽取670例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3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3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3%(1例),非过滤白细胞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12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去除白细胞输注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标签:去白细胞输血白细胞滤过器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是一种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能使受血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污染物质[1]。
同种异体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发生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输血相关免疫抑制、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成人呼吸窘迫综合证(ARDS)、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及传播病毒等[2]。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是提高输血疗效及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6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和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670例,其中男性376例,女性294例;血液病48例,贫血病人58例,严重失血患者145例,肿瘤患者83例,儿科28例,烧伤49例,妇产科出血71例,消化道系统疾病124例,严重感染合并败血症3例,其他61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33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3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
1.2 材料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库型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RFⅡ200;常州市昌盛医用材料厂生产的ZGRⅡ型自动高频热合机;美国颇尔公司白细胞计数板测定仪测定。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作者:许丽影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33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行输血治疗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HFTR)的效果。
方法选取113例输血治疗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患者输注常规红细胞悬液,观察组输注经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统计两组输血24h内发生NHFTR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输血24 h内NHFTR发生率为7.02%,对照组发生率为23.21%,在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预防【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2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NHFTR)是临床输血中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直接影响急诊输血效果,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有效预防NHFTR也是当前医师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1]。
相关研究表明,在输血治疗的时候采取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NHFT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存在一些争议。
对比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NHFTR的价值,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3例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疾病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21~70岁,平均(49.2±2.4)岁。
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9.5±2.5)岁。
两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两组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均在治疗前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来预防过敏反应发生,输血用品来源血库中心。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是指将经过特殊处理的血液成分输注给患者,以减少输血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该技术主要通过去除或减少血浆和固有成分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减少输血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风险。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一、减少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在传统输血中,血浆和固有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可能会携带各种病毒、细菌和其他抗原物质,影响患者的健康。
此外,输血后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LI)等严重并发症。
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中,通过使用滤器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或减少血浆和固有成分中的白细胞数量,从而减少了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效果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或减少血浆和固有成分中的白细胞和病毒等有害物质,从而提高了输血后的有效成分比例。
此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去除或减少血浆和固有成分中的微粒,减少了输血后血栓形成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率,提高了血液质量和输血效果。
三、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从而减轻了对身体的负担和副作用。
此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减少输血后的反应和并发症,从而减少了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时的痛苦和不适。
综上所述,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
因此,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技术,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输血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输血后机体
对外来抗原的排斥反应,从而达到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提高输血安全性的目的。
本文将
从技术介绍、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过滤、离心等手段,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离出来,从而减少输血时机体对白细胞的反应。
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其具有识别
和消灭外来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因此在输血时会被视为外来抗原而引起排斥反应。
而通过使用少白细胞的输血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后续的排斥反应,从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其次,在临床应用中,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输血后的发热、过敏、输血后细胞
分解物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延长了受血者生存期。
而在高危的输血受者中,如
免疫抑制患者、癌症患者等,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更是可以发挥出其更为明显的应用效果。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近年
来出现的自动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形式,同时更加准确地控制
脱白细胞的水平;而新型的材料、滤器等等,则可以更为彻底地去除白细胞等细胞成分,
从而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输血手段,其
应用效果已被广泛地验证。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相信它将会在未来更为广泛地
应用于临床,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去除白细胞输血能降低输血反应(一)
去除白细胞输血能降低输血反应(一)〔摘要〕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输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等。
目前能有效地预防此类反应的发生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输血;输血反应临床发生的输血反应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白细胞系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血液能滤除99.9%的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及微聚体,使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由于HLA的高度多态性,且目前能输注的血液成分大多数供受体之间不作HLA配型,易于引起受者产生相应的HLA抗体。
患者HLA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大致成线性关系,受血次数越多,产生抗体的机会越多,出现输血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原因是受害者机体产生的白细胞抗体,再次遭遇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时,受者抗体与供者的白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刺激内源性致热源从供者白细胞中释放,引起发热反应。
据统计临床发生率在10.2%~41%,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1〕。
2去除白细胞输血的好处新的临床研究证明,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对凝血因子则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使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部分病例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可能从10.9%降至0.78%〔2〕。
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防止异体免疫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减少输血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异常、器官再灌损伤,延缓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以及增加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除去了某些病毒,如HIV、CMV、HILV 1、禽流感、疯牛病的载体,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2〕。
去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疗效评价
去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疗效评价薄艳【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00)0S1【摘要】在临床输血所引起的输血反应中,由细菌性致热源等污染所致的发热反应已明显减少,而由白细胞抗体所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已成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
原因是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1]。
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对血液中的白细胞去除率高,简便易行,且对红细胞损伤小,回收率高,逐渐成为预防NHFTR的有效手段之一。
笔者对296名非手术患者输血后NHFTR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随机选取2003年1月以来,在本院住院的非手术输血病人296名,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09例,尿毒症透析82例,白血病68例,呼吸系统疾病29例,其他8例。
1.2材料少浆红细胞采集自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偿献血者血液,经离心制备去白细胞红细胞是少浆红细胞在输血前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制备而成。
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滤器(张家港保税区康华高分子器材有限公司)。
1.3方法随机选择输注红细胞成分的非手术患者,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5、30min ,1、2、4、8、12、24h记录患者体温(腋窝温度) ,观察有无恶寒、寒战等症状出现。
将观察对象按输注的血液成分分为少浆红细胞组(139例)和...【总页数】2页(P)【作者】薄艳【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去白细胞输血对防治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评价 [J], 朱晓霞2.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J], 秦广荣3.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J], 赵树铭;成晓玲;胡建;向国春;张佳思;黎儒清4.去白细胞输血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 [J], 蚁少华;魏开建;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范梅珍;柳宁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继发急性纯红再障现象反复发生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例 [J], 陈勤奋;乌宇波;杨李辉;沈宝珍;顾艳;谈婕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输 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效果 。采取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 同输血方式的治疗 ,其 中实验组中,采用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给予 来去除 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经过输血治疗后 ,深入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 ,输液患者总体、不 同保存期、不 同输血次数的非溶血性输血后 发热反应发
例患者 中,有 l 3 例患者产生 了不 良反应 ,所 占比重 为 : 2 6 %。因此 ,可以获知 :
对输血患 者进行去除 白细胞治疗 , 能够较大限度 的减少输血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可
以在广大 医院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n o n  ̄ h a e m o l y t i c£ mn s— f u s i o n r e a c t l o n ,简称作 :F N H T R。它是输血反应 中较为常 见的 一种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m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 ,并 以发热与寒战 为主要临床表现 。通常与 白细胞 和, 或血小 板抗体 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 子有关。多发生于输 注多人 份血小板浓缩液 ( P C s ) 时 以及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 的妇女中。其l 临 床表现为 : 颜 面潮红 畏寒 、脉率增快 ,血压多无变化。也可伴
在治疗后 ,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 1 0 0例 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数 据的记 录, 其 中包括 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 、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 白含量。 经过对 数据的处 理 和比较 中, 可以看出 : 实验组的少 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白细胞数 和血小板数均 显著低 于对照组 。 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无影
用。 在治疗后 , 对观察组 和对 照组两组进行观察并 比较患者 的输血不 良反应发生
率, 不 良反应发生后采取结束输血 、 静卧或使用抗 过敏药物的方法 , 并 时刻准备 急救 。
2 结 果
需要对 这些外伤 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在输血治疗过程 中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
用输 注用具而产生 的不 良反应 。 建议对有过敏史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时可 口
1 有文献报道 } 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综合数据为 2 % ~1 0 %, 有 的 则 高达 2 0 . 8 % 4 2 . 7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输血过程中或输 血后 1 h 体温升高 ≥1 o C , 或出现典型寒战 、 发冷或还有皮疹 ,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 、 恶心 、影响输血治疗的效果不适等 。过去有学者认为是 同种 免疫 引起 的, 即受者 血 中的白细胞抗体和供者 白细胞抗原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在输血治疗过程 中的白 细胞 , 是属于输血中带来的一项 “ 副产品”。白细胞 能够通过消化 、吞噬等产 生
论 著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o c t o r
2 0 1 5 年 3月第 3 期
去 除 白细胞输血对预 防非溶血性输血后 发热反应的 应用效果分析
刘友斌
f 牡丹 江 市 中心血 站 黑龙江 牡 丹江 1 5 7 0 1 1 )
关 键 词 :去 除 白细 胞 输 血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后 发 热 反 应
【 中图分类号 】R 4 5 7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2 0 1 5 )0 3 — 0 0 2 0 — 0 1
在现代社会 中, 人们 在 日常生 活中交通运输 的发达发展 , 给人们交通生活带 来 的便利 的同时, 也造成 了更多 的交通事故带来 的外伤和 内伤患者 。 因此 , 这就
摘要 : 目的:通过 对医院患者进行去 除白细胞输血和 非去 除白细胞输 血的分别治疗,以此来探 究这两项输血 方式的临床表现 的对比表现 。最终探 究去 除白细胞输 血对预 防非溶血性 输血后发 热反应 的应 用价值 。方法:我 院在 2 0 1 4 年 5月到 2 0 1 5年 1月收治 了诸 多的输血病惠 ,应此次研究的标准要求 ,从诸 多的病惠 中随机抽取
服抗 组胺药或皮质 激素; 选择无过敏史的供应者 , 反复有过敏反应者可选择洗涤
红细胞或冰冻 红细胞、洗 涤浓 缩血小板 ,禁 用血浆及血浆制 品。在此项研究 中,
主要探究 的就是输血 反应 中:非 溶血性 发热 性输血反应 ,英文 名称 为 :f e b r i l e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 区别治疗后 ,进行观察得知 :在实验组的 5 O 例患 者 中, 有2 例患者发生 了不 良反应 ,占总治疗 人数 4 %的比例 。而在对照组的 5 0
响。
3 结 论
有出汗 , 恶心或呕吐 , 少数患者输 血发热反应后数小 时内可发生 口唇疱疹等 。 对
于此类反应 ,最显著的治疗 就是在输血中进行 白细胞 的去 除。
1 资 料 和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 , 需要对去除 白细胞输血对预 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 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就需要在我院从 2 0 1 4 年5 月到 2 0 1 5 年 i 月收治
生率情况。结果 :经过对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输血治疗后 ,除 白细胞和血小板外 ,去除 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 白含量没有影响 ,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
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 中总体上 非溶血性输血后发 热反应 的次数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结论 : 去 白细胞输血 能有 效的降低 大荆量输血而 引起的不 良反应, 能使患 者的脏 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在临床 上值得广泛推广。
的诸多的输血病患 , 按照纳入标 准 :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