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产生和传播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声音的传播_实验报告

声音的传播_实验报告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理解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橡皮膜3. 玻璃杯4. 水5. 真空罩6. 耳朵7. 记录本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有所影响。

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四、实验步骤1. 将橡皮膜固定在玻璃杯口,用音叉敲击橡皮膜,观察橡皮膜振动情况。

2. 将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重复步骤1,观察水波传播情况。

3. 将实验装置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空气,观察声音传播情况。

4.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1. 敲击橡皮膜时,观察到橡皮膜振动,产生声音。

2. 将玻璃杯中倒入水后,敲击橡皮膜,观察到橡皮膜振动引起水波传播。

3. 将实验装置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减弱,直至听不到声音。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固体等介质传播。

3. 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七、实验讨论1. 为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答:不同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导致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2. 为什么真空无法传播声音?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无法传播声音。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验证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让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逐渐减弱。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真空无法传播声音,这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九、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装置的密封性,避免空气泄漏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如噪音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感官刺激。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物体振动是由能量转化而来的。

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产生:1. 实验一:弹簧振动器材料:弹簧振动器、扬声器、音频播放器步骤:a. 将弹簧振动器固定在支架上。

b.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c. 将振动器触碰到播放器的扬声器上,观察振动器的振动情况并听到声音。

结论:振动器在受到音频振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声音。

2. 实验二:琴弦振动材料:吉他、扬声器、音频播放器步骤:a. 将吉他的琴弦拉紧并固定好。

b.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c. 将吉他的琴弦触碰到播放器的扬声器上,观察琴弦的振动情况并听到声音。

结论:琴弦在受到音频振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和液体)进行的,介质的振动使声音能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1. 实验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材料:音频播放器、扬声器、厚纸板、容器步骤:a. 将扬声器与音频播放器连接,播放适当的音频。

b. 将厚纸板放置在扬声器前面,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c. 在容器中装入水,并让扬声器的声音传播到水中,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结论:声音可以传播到空气中和水中。

2. 实验四: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材料:木槌、桌子、手机步骤:a. 将手机放置在桌子上,打开录音功能。

b. 用木槌敲击桌子,同时录下声音。

c. 通过桌子传导的声音在手机中可以清晰地听到。

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导。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

结语: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进行的。

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现象,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音乐、通信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了解声源的概念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
5.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 传播的速度不同
马叫蝉叫羊叫公鸡打鸣虫子叫
奇妙的声音现象
C
3. 如图所示,图甲中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图乙中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振动
介质
4.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也能传声。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现Hale Waihona Puke :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结论:
固体能传声。
实验 三:
结论: 液体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通过观看下表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声音传播的速度受介质和温度的影响2.介质不同,声速一般不同3.温度越高,声速越大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
0.5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方式传播4.人耳感知声音5.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0m/s6.回声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2.10.1422.10.14Friday, October 14, 2022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5:06:3415:06:3415:0610/14/2022 3:06:34 PM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2.10.1415:06:3415:06Oct-2214-Oct-22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5:06:3415:06:3415:06Friday, October 14, 2022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2.10.1422.10.1415:06:3415:06:34October 14, 2022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下午3时6分34秒15:06:3422.10.14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10月下午3时6分22.10.1415:06October 14, 2022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3时6分34秒15:06:3414 October 2022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3时6分34秒下午3时6分15:06:3422.10.14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题型1 声音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声音的传播条件】.. (2)【题型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题型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7)【题型5 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9)【题型6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10)【题型7 双耳效应】 (11)【题型1 声音的产生】1.(2023•高州市模拟)以下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2.(2023•云岩区校级一模)古思州城的观音阁中有一口古钟,当敲响古钟时,它发出洪亮的声音,全古思州城的人都能听见。

敲响过后的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古钟还在振动C.古钟停止了振动D.人听觉的一种延续性3.(2022秋•白银期末)课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后,我们用手握住音叉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A.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B.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音叉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D.音叉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4.(2022秋•安源区期中)(多选)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此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5.(2023•庐阳区校级三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利用空气柱发声的。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形式,它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探索。

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材料:空的整洁玻璃瓶、勺子、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空的整洁玻璃瓶,并将瓶口贴上一层透明胶带,使其口部封闭。

2. 取一把勺子敲击瓶子,观察并描述所产生的声音特点。

3. 向瓶子中加入少量水,再次用勺子敲击瓶子,观察并描述声音特点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瓶子为空时,敲击产生的声音较为清脆、尖锐;加入水后,敲击产生的声音会变得低沉、低频。

实验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空瓶被敲击时,瓶壁振动产生声音。

空玻璃瓶的共振频率较高,所以敲击的声音会较为尖锐。

当瓶子中加入水后,水的存在使得瓶子内的空气某些频率的振动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共振频率发生改变,声音的频率变低,声音变得低沉。

二、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材料:两个罐装饮料盒子、长绳子、剪刀实验步骤:1. 将两个罐装饮料盒子底部剪开,使其变成筒状容器。

2. 将盒子底部进行封口处理,可使用纸或胶带固定。

3. 在两个盒子底部一个侧面分别开一个小孔,将绳子穿过并打一个结,使两个盒子串联在一起。

4. 找一个小伙伴,一个拿着一端的盒子,另一个拿着另一端的盒子,拉紧绳子确保两个盒子间的距离。

实验操作:1. 让一个人在房间的一端说话,另一个人在距离较远的另一端聆听。

2. 保持绳子的拉紧状态,使两个盒子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3. 观察并描述声音在绳子上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绳子传播的声音相对清晰,虽然声音有所减弱,但仍然可以被聆听者听到。

实验原理:声音传播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进行的。

在此实验中,说话人的声音通过盒子底部的空气振动传递给盒子底部的绳子,绳子再将振动传递到另一个盒子底部的空气中,最终传达给聆听者的耳朵。

由于绳子的振动和空气的振动传递效率不同,所以声音会有所减弱。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声音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并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

下面将介绍三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音叉与共鸣管材料:音叉、共鸣管、水、火柴步骤:1. 将共鸣管竖立起来并加水,直至水位稍高于管口。

2. 点燃火柴,将其轻轻插入共鸣管中,并听到音响。

3. 用手指轻轻碰一下音叉,使其振动。

4.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共鸣管的上方,靠近管口,观察共鸣管中的水面。

结果与分析:当音叉振动时,空气会被挤压并形成一定频率的声波,从而传播到共鸣管中,引起管中空气的共鸣,水面上的水因共鸣而产生涌动。

这一实验显示了声音振动引起的共鸣现象。

实验二:瓶中的人声放大材料:一个瓶子、一张薄膜、一根橡皮筋步骤:1. 在瓶口喷灌一些水,以使其浸湿。

2. 将薄膜紧紧地覆盖在瓶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大声说话或唱歌,将声音传入瓶中。

结果与分析:由于空气的振动,声音会通过薄膜传播到瓶内,并在瓶内发生共鸣,使得声音被放大。

这一实验展示了共鸣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实验三:水杯漏音景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汤匙步骤:1. 将水杯中分别倒入不同数量的水。

2. 用汤匙轻敲水杯的边缘。

3. 观察并比较不同水杯所发出的声音。

结果与分析:倒入不同数量的水会改变水杯的共鸣频率,从而使得所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

加入适量的水会增加共鸣频率,使声音更加清脆,而加入过多的水则会降低共鸣频率,使声音变得低沉。

这一实验揭示了物体的固有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声波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然后在空气或其他媒介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并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送到大脑。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机制,认识声音的振动与共鸣现象,并了解物体的振动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报告声音的传播

实验报告声音的传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学习声音传播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带动周围介质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声波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玻璃杯3. 水4. 空气5. 钢尺6. 麦克风7. 耳机8.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将音叉用小锤敲击,观察音叉振动情况,并使用麦克风记录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玻璃杯口,用音叉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3.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水杯口,用音叉敲击水杯,观察并记录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4.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钢尺一端,用另一端敲击钢尺,观察并记录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5. 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分别在不同介质中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中,音叉敲击后产生明显的振动,麦克风记录到声波信号,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玻璃杯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

与音叉直接敲击产生的声音相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较差。

3.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水杯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与空气相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效果较好。

4.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钢尺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与空气和水相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最好。

5. 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结果表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8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8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声现象第一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部分介质中的声速
(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 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15摄氏度)为
340m/;s
(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 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要 快 ,比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要 。

即:固体声速大于液体声速大于气体声速 v固声>v液声>v气声
哪个小孩先听到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四、声音的传播形式
从哪些介质传播来的声音?
[ C]
A.空气 B.土地 C.土地和水
D.水
3.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
声音,这是因为 [ C]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 被
弹开,这是用来探究( ) B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练习:利用声速的相应计算
规范解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知:V气声=340m/s t=2.75s S=1000m 求: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解: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铁声 由公式S=vt变形,t=S/v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m0 /s,小明在闪电 后5s雷声,请问雷电云层距离小明 。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液体能够传声, “土电话”表明 固体也能传声。
二、选择
1.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D]
A.墙壁 B.氢气 C.棉花 D.真空
2.人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能把水中的鱼吓跑,是因为鱼能听到
22
2
知识小结

音乐声音实验了解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音乐声音实验了解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音乐声音实验了解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乐声音实验:了解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你是否曾想过音乐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音乐声音的本质,以及影响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索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一:音乐声音的产生1. 实验材料:- 音叉:提供一个发音清晰的音叉作为实验工具。

2. 实验步骤:- 拿起音叉,用手轻轻敲击。

- 观察和听到的声音。

3. 结果与分析:- 敲击音叉后,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这是由于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从而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 实验材料:- 吉他或其他乐器:作为实验工具,以产生声音。

- 床单或其他薄而大的材料:用于制作隔离墙,使实验更加直观。

2. 实验步骤:- 将乐器放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中,并确保房间内没有杂音。

- 让一名志愿者站在房间内,另一名志愿者站在房间外,与房间隔开一段距离。

- 志愿者在房间内弹奏乐器,另一名志愿者观察和听到的声音。

3. 结果与分析:- 距离乐器较近的志愿者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而距离较远的志愿者则听到的声音较弱。

- 这表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随着距离增加,声音逐渐衰减。

实验三:声音的传导1. 实验材料:- 一根长而粗的木棒:作为实验工具,以传导声音。

- 钉子:用于制造声音以检测传导效果。

2. 实验步骤:- 固定一根木棒在桌子上,让一端悬空。

- 用钉子轻敲木棒的另一端。

- 观察声音是否在木棒中传导,并检测另一端是否能够听到声音。

3. 结果与分析:- 在敲击木棒的一端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棒传导声音的震动,并能够在另一端听到声音。

- 这表明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固体媒介传导。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音叉实验告诉我们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实验则揭示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并在距离增加时衰减。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I. 课程概述科学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门基于幼儿园科学学科领域的课程。

通过实验探究,幼儿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发展。

II. 课程目标1. 认识声音并理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幼儿能够认识声音的概念,了解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所引起的,并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2.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方式。

幼儿能够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哪些,例如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3. 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探究。

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III. 课程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用具,例如音叉、玻璃杯、吸管、纸板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实验探究材料。

2. 声音的产生教师通过敲击音叉、敲击不同质地的物体等方式,向幼儿展示声音的产生,让幼儿听到不同的音量和频率的声音,然后对幼儿进行提问:(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2)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3)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通过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所引起的,并理解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音量的大小。

3. 声音的传播教师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哪些,例如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然后通过如下实验探究来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1)教师将音叉放在空气中敲击,让幼儿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

(2)接着,教师将音叉插入绳子中,在绳子上敲击音叉,让幼儿听到绳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3)最后,教师用吸管将水倒入玻璃杯中,让幼儿听到水中传出的声音。

通过实验探究,幼儿可以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原理和方式,从而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4. 声音的感知教师通过探究声音的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声音的不同特征,例如音调、音量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击打鼓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并通过节奏感受声音的重复性和规律性。

声音的传递实验报告

声音的传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究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钢尺3. 玻璃杯4. 水5. 空气6. 真空罩7. 耳塞8. 计时器9. 记录本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人的耳朵接收。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验证声音传播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音叉、钢尺、玻璃杯、水、空气、真空罩、耳塞、计时器和记录本齐全。

2. 将音叉固定在钢尺的一端,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

3.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4. 将玻璃杯装满水,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5. 将音叉从水中取出,用耳塞堵住一只耳朵,将音叉放在钢尺上,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 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使罩内形成近似真空状态,将音叉放入真空罩内,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7. 重复步骤4、5、6,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空气中,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

2. 在水中,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比空气中更加清晰,传播速度更快。

3. 在钢尺上,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比空气中更加清晰,传播速度更快。

4. 在真空罩内,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消失,无法传播。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3. 真空不能传声,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验证了声音的传播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方式实验报告

声音传播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对于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效果。

3. 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铁棒3. 水槽4. 玻璃杯5. 橡皮膜6. 透明塑料袋7. 计时器8. 毫米刻度尺9. 钳子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铁棒上,敲击音叉,观察铁棒振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铁棒,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铁棒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2. 实验二: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水槽中,敲击音叉,观察水面波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水面,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水面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3. 实验三:探究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透明塑料袋中,敲击音叉,观察塑料袋振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塑料袋,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塑料袋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4. 实验四: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关系(1)选取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油),分别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

(2)比较不同密度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2. 实验二: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3. 实验三: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4. 实验四: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六、结论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现象。

从我们跟人交流、听音乐、到看电视、听广播等,声音无处不在。

然而,你是否曾经好奇过声音是如何传播和变化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而空气是由分子组成的。

当一个物体发出声音时,它的分子通过振动传递声音能量。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声音的传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声音传播的距离材料:一个空的房间、一个笛子步骤:1. 将实验者放在房间的一角,距离角落的另一边约5米。

2. 实验者吹响笛子,并听声音传播的距离。

观察结果:实验者吹响笛子时,声音能够在整个房间内传播,但当距离超过一定范围时,声音会逐渐变得微弱,直到听不到为止。

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传播的距离受到空气分子的影响。

当声音传播的距离增加时,由于空气分子的阻力,声音逐渐减弱。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声音的变化。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经历许多变化,比如音调的变化、声音的共鸣等。

为了更加具体地观察声音的变化,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二:声音的音调变化材料:一个弹性绳、一个振动频率可调的装置(如调音器或手机上的音频软件)步骤:1. 将弹性绳拉直并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 在弹性绳上用两部分手指轻轻抓住,使其保持张力。

3. 使用调音器或音频软件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并在弹性绳上靠近一个固定点。

观察结果:当通过调整振动频率为不同音调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弹性绳发生共振,形成相应音调的立体波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当声波达到物体的固有频率时,会引起物体的共鸣。

除了音调的变化,声音还可以通过介质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比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差异。

为了观察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根细木棍步骤:1. 将细木棍放在玻璃杯的边缘,并将其固定在玻璃杯上。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和震动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和震动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和震动声音和震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声音和震动的产生、传播及其特性。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探索声音和震动的奥秘。

实验一:玻璃杯实验材料:玻璃杯、牙签、纸张、水步骤:1. 在平整的桌面上放置玻璃杯,并将纸张剪成小片,并将其铺在桌面上。

2. 将牙签放在玻璃杯的边缘上,使其悬空。

3. 轻轻用手指敲击玻璃杯的边缘。

结果与分析:当我们敲击玻璃杯的边缘时,我们会听到声音,并观察到牙签会震动。

这是因为敲击玻璃杯产生了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同时,声波的振动也使得牙签震动。

实验二:音叉实验材料:音叉、硬物表面(如桌子或墙壁)步骤:1. 拿起音叉,使其露出两个震动体。

2. 轻轻敲击音叉,使其产生声音和震动。

3. 将震动体放在硬物表面上。

结果与分析: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并且可以感受到音叉的震动。

将震动体放在硬物表面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振动通过硬物传播,使得硬物表面也发生震动。

这告诉我们声音是通过震动传播的。

实验三:橡皮带实验材料:橡皮带、杯子、牙签步骤:1. 将一端的橡皮带固定住,另一端用牙签夹住。

2. 拉紧橡皮带,然后快速放开。

3. 观察橡皮带的振动情况。

结果与分析:当我们拉紧橡皮带并放开时,我们可以看到橡皮带会快速地振动。

这是因为我们给橡皮带施加了力量,使得橡皮带产生了张力,当我们放开时,橡皮带迅速恢复原状,并产生了振动。

这表明声音和震动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声音和震动之间的关系。

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并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出去。

同时,声音也可以使得其他物体产生震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加深了对声音和震动的认识,还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

总结:通过玻璃杯实验、音叉实验和橡皮带实验,我们探索了声音和震动产生的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振动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出去,并且影响其他物体。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力大班科学教案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力大班科学教案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力大班科学教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本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随着物体的振动,周围的空气也开始振动,形成气流,进而传递出去。

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这种气流通过我们的耳朵,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所产生的感觉。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

老师拿出一个弹性绳,让学生们把弹性绳两端分别系在两个支架上,并将弹性绳拉紧。

老师用手指扣在弹性绳上,轻轻地扭动手指,产生少量的振动。

这时,学生们可以听到弹性绳传来一种“咚咚咚的声音。

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接下来,学生们可以用手把弹性绳拉到更高的高度,并且产生更大的振动。

这时,学生们听到的声音也会变得更响亮。

随后,老师让学生们分别站在不同的距离上,用耳朵去感受声音的传播。

学生A站在弹性绳旁边,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学生B站在离弹性绳远一点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微弱;学生C站在更远的地方,完全听不到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当声音经过传播介质时,会逐渐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微弱,最终消失。

老师带领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例如闹钟铃声、汽车鸣笛声、人声、音乐等等。

难道这些声音产生的原理就是“振动产生气流,气流传播产生声音”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科学。

在不同的情境下,声音产生的原理也千差万别。

例如,闹钟铃声是石英晶体振动产生的电信号,汽车鸣笛声是汽车喇叭振动产生的气流,人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气流,而音乐则是由不同的乐器和喉头共同产生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基本原理。

并且,在探究和思考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初二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二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二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背景和目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参考文献实验背景和目的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使用声音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密封玻璃坛子2. 火柴3. 弹簧4. 振动音叉5. 铅直螺旋管6. 响声筒7. 录音仪8. 纸片9. 尺子10.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a. 将火柴从坛中取出,摩擦使之燃烧并迅速将坛口盖好。

b. 用手掌捂住坛盖,仔细观察并听声音。

c. 根据观察和声音,判断火柴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来源和传播方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中。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a. 按照实验步骤1中的方法,点燃火柴并盖上坛盖。

b. 将火柴燃烧时的声音逐渐传播到不同的媒质中,如铅直螺旋管、响声筒等。

c. 观察并记录在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的差异,如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清晰度等。

3. 实验三:探究声音的共振现象a. 将振动音叉敲击,并将其靠近较宽的玻璃杯口部,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b. 将振动音叉移除,并用手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c. 分析并比较振动音叉和手敲击玻璃杯时声音的差异,解释共振现象的原理。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实验一的结果表明,火柴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是由火柴本身燃烧引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播出来的。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速度和清晰度存在差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和清晰度较高,而在气体中则较低。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当振动音叉和玻璃杯发生共振时,声音更加清晰和响亮。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会产生压缩和稀薄的变化,从而传播出声音波。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清晰度受到媒质的影响,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且清晰度较高。

物理声音传播实验报告

物理声音传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3. 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 分析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小锤;3. 玻璃杯;4. 水槽;5. 空气泵;6. 真空罩;7. 声速计;8. 计时器;9. 直尺;10. 记录纸。

三、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4.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有介质的密度、温度、湿度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1)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振动产生声音;(2)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将音叉放在玻璃杯中,观察声音在玻璃杯中传播;(2)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3)将音叉放入真空罩中,观察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4)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三: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用声速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用声速计测量声音在玻璃杯中的传播速度;(3)用声速计测量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4)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分析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1)改变玻璃杯中的水量,观察声音在玻璃杯中的传播速度变化;(2)改变水槽中的水温,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化;(3)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产生声音;2. 实验二:声音在玻璃杯中、水中、真空中的传播现象明显不同,说明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 实验三:声速计测量结果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玻璃杯中的传播速度为48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4. 实验四:改变玻璃杯中的水量和水槽中的水温,观察声音在玻璃杯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变化,说明介质的密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声音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 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____________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 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 是该光路的__________(入射角/反射角)。

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强/弱)于玻璃板。

2、 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首先按甲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乙图方式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悬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

假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是否还会被弹起呢?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判断:
判断依据:
3、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其中:v t 表示温度为t 时的声速,t 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 0表示温度为t 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像,其中_____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4、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1)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
(2)若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能否听到铃声? _________;
(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_________;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

(3)王明、李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液体
t 0/℃ v 0/m/s α/m/(s ・℃)
丙酮

甘油
水银
酒精 20 25 20 20 20 1192 1500 1923 1451 1180 -5.5 2.5 -1.8 -0.46 -3.6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王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王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近小华发现和爷爷讲话要比以前更大声了,他想比较一下自己与爷爷的听觉差异。

现在声源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你认为最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理由是
小华为此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方案A:实验者站在距声源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响度。

方案B:实验者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声源的距离。

8、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9、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
1、(1)表放在棉花上,可以避免声音沿玻璃筒传播,耳朵在筒口正上方听,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2)通过平面镜对声音的反射,使原来已听不到表声的人耳又听到了声音,说明声音可以象光一样进行反射;(3)海绵代替平面镜之后,声音减弱,说明海绵吸收了一部分声音。

答案(1)空气;(2)入射角能;(3)强
2、判断:悬挂的小球不会弹起。

判断依据: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小球弹起。

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所以小球不会被弹起。

3、增大、c
4、(1)逐渐减小 (2)否 (3)重又听到铃声(4)声音可以在空气(或填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将一些小纸团放在桌面上,通过纸团的跳动来观察桌面的振动 (3)
小① (4)E A D C B
6、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传声
7、机械闹钟. 音叉、收音机发声的响度是变化的. B
8、(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3)在鼓上放几张小纸屑,敲响时,纸屑在跳动.
9、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由于声音在空气和铸铁中传播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
解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